Player FM - Internet Radio Done Right
0-10 subscribers
Checked 4d ago
اضافه شده در four سال پیش
محتوای ارائه شده توسط 蘇育平 Yuping SU. تمام محتوای پادکست شامل قسمتها، گرافیکها و توضیحات پادکست مستقیماً توسط 蘇育平 Yuping SU یا شریک پلتفرم پادکست آنها آپلود و ارائه میشوند. اگر فکر میکنید شخصی بدون اجازه شما از اثر دارای حق نسخهبرداری شما استفاده میکند، میتوانید روندی که در اینجا شرح داده شده است را دنبال کنید.https://fa.player.fm/legal
Player FM - برنامه پادکست
با برنامه Player FM !
با برنامه Player FM !
پادکست هایی که ارزش شنیدن دارند
حمایت شده
<
<div class="span index">1</div> <span><a class="" data-remote="true" data-type="html" href="/series/the-sarah-fraser-show-3599341">The Sarah Fraser Show</a></span>


For twenty years, media personality Sarah Fraser has made a name for herself with her bold, hilarious, and totally unfiltered takes on everything from pop culture to parenting, life's messy struggles, and surviving the chaos of Hollywood. On her hit daily show, The Sarah Fraser Show, Sarah dives into the wildest corners of celebrity culture, interviewing and dissecting the most outrageous reality stars and offbeat personalities from Bravo, Sister Wives, 90 Day Fiance, and beyond. Nothing is off-limits, and you never know what’s coming next—but with Sarah, it’s guaranteed to be unforgettable. For advertising or collabs, reach out to thesarahfrasershow@gmail.com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
»
2021.11.16 國際新聞導讀
Manage episode 307218122 series 2948782
محتوای ارائه شده توسط 蘇育平 Yuping SU. تمام محتوای پادکست شامل قسمتها، گرافیکها و توضیحات پادکست مستقیماً توسط 蘇育平 Yuping SU یا شریک پلتفرم پادکست آنها آپلود و ارائه میشوند. اگر فکر میکنید شخصی بدون اجازه شما از اثر دارای حق نسخهبرداری شما استفاده میکند، میتوانید روندی که در اینجا شرح داده شده است را دنبال کنید.https://fa.player.fm/legal
Manage episode 307218122 series 2948782
محتوای ارائه شده توسط 蘇育平 Yuping SU. تمام محتوای پادکست شامل قسمتها، گرافیکها و توضیحات پادکست مستقیماً توسط 蘇育平 Yuping SU یا شریک پلتفرم پادکست آنها آپلود و ارائه میشوند. اگر فکر میکنید شخصی بدون اجازه شما از اثر دارای حق نسخهبرداری شما استفاده میکند، میتوانید روندی که در اینجا شرح داده شده است را دنبال کنید.https://fa.player.fm/legal
सभी एपिसोड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中美對抗從地表延伸到太陽系 2024年6月6日是一個無比繁忙的一天,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籌劃已久的「星艦太空船搭配超重級推進火箭(Starship + Superheavy Rocket)」第四次試射順利發射升空,火箭推進段實現重返,星艦太空船也測試重回大氣層之艦體與防熱隔離層是否安全,測試結果成功,為未來星艦火星計畫大規模發射取得綠燈。 圖-星艦四發射前(SpaceX網站) 另外美國波音公司在經歷十年延誤與今年幾次發射前緊急叫停後,終於也在6日以聯合發射聯盟(ULA)的擎天神5號火箭,將波音開發生產的「星際航線(Starliner)」太空船順利安全送上宇宙,並前往國際太空站對接,將兩名太空人送上國際太空站輪班,受到太空站上太空人熱烈歡迎。 這款星際航線太空船因技術問題延宕多年,當年NASA同時出資支持波音與太空探索公司製造飛船,結果太空探索公司的龍飛船在2010年就實現貨運版龍飛船飛行,2020年5月30日實現載人版龍飛船的航行。星際航線太空船到了2024年6月6日也終於成為國際太空站最新一款載人飛船。除此之外還有俄羅斯的聯盟號太空船、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獵戶座太空船可載運太空人上國際太空站,再來就是中國自創一格的神舟太空船了。 也同樣是這天6月6日,中國嫦娥-6號登月飛船在月表採集月壤的月球車已將月壤送上重回太空火箭,送回軌道艙,將從月球運回地球研究。 圖-星河動力航天公司穀神星遙13火箭發射升空(SpaceX臉書網頁) 一樣在2024年6月6日,中國一家民間的太空公司星河動力航天公司的穀神星遙13火箭發射升空,將三枚衛星打入地球軌道。距離穀神星遙12火箭在5月30日發射打入5枚衛星(極光星座01星、極光星座02星、河北臨西一號衛星、張江高科號衛星、逆水寒2號衛星)也不過一個禮拜時間,代表中國這家民間企業也有不俗的航天實力,可以在短時間內連續發射。 雖然穀神星火箭只是小型固態火箭,酬載只有350公斤,比起星艦的超重型火箭之酬載有上百噸,簡直無法同日而語,但是要上宇宙,所需要的技術要求是所差不多的。 地球的大氣層因此充滿擾動與破口,不斷有太空運載火箭衝破一百公里高之卡門線進入太空,代表人類的宇宙開發前所未有的密集。 尤其SPACEX幾乎每週都發射的星鍊布設火箭,每次都可以打上23顆星鍊衛星到地球近地軌道,很快大家不管在地球哪個角落,都可以使用星鍊系統上網路。最近還出現亞瑪遜叢林原始部落開始使用星鍊系統,結果男人都不去狩獵種田,全部在刷小電影視頻,令部落長老搖頭不已的新聞。 此外中國布設的全球定位系統北斗、俄國的格拉諾斯、歐洲的加利略,以及日本的QZSS都是可運用的全球定位系統,美國GPS早已不再是唯一選擇。 在太空開發方面,美國秉持民間為主,政府為輔之態度,政府將太空任務分包下去與民間合作,讓民間太空業者盡管發揮。因為美國在阿波羅計畫順利登月之後,NASA預算就慘遭砍削殆盡,以美國政府領頭來做太空任務,錢是不夠花的,但要是分包給民間承包,那就綽綽有餘。 於是代美國政府發射火箭的ULA、SpaceX、RocketLab等火箭公司紛紛成長起來,代美國政府設計太空站的公司Blue Origin, Sierra Space, Vast, Voyager, Axiom也是別出心裁各種設計,美國政府輕鬆培育出太空巨頭群,未來成長可期。 中國則主要依靠政府力量進行載人航天、用神舟載人太空船與天舟貨運太空船來維持天宮太空站運作、另有嫦娥登月計畫、天問火星計畫、各種超大型射電望遠鏡與小行星礦產開發計畫與小行星隕石防禦計畫等,都顯示出中國幾十年來對太空宇宙開發的認真與重視,還有政府持續的資源投入與人才培訓。 2021年4月,天宮太空站正式發射入地球軌道,接著在2021年6月17日,神舟-12號載人飛船由長征-2F遙12火箭從酒泉發射中心發射,並成功與天宮太空站天和核心艙對接後,開啟了中國太空人常駐輪值留守天宮太空站的歷史,迄今也將近3年時間。 經過幾次附加艙等之發射組裝,天宮太空站已經具有一定規模,未來2025年加裝巡天太空望遠鏡艙後,功能將更為加強。值此同時國際太空站之存在卻岌岌可危,如果美俄決定將國際太空站廢棄墜回地球,那麼在太空中的人造太空站就僅剩中國的天宮太空站了。 圖-2024年3月11日SpaceX的龍飛船載送4名太空人到國際太空站(Spaceintel101.com) 中國目前大約是每六個月時間發射一艘新的神舟載人飛船,載運三名新的太空人到天宮太空站輪班,輪值已半年的前一批神舟乘員則在交接幾天後返回地球。 最新神舟18號飛船在2024年4月25日順利發射升空,由長征2號F運載火箭(遙十八)助推,乘組人員由葉光富指揮官、任務操作員李廣蘇與工程師李聰組成。神舟-18號載人飛行之主要任務為太空人出艙活動、貨物運送出艙任務、太空實驗、技術試驗、科普教育等。 依照慣例,一年發射兩次神舟,神舟-19號應該在2024年下半年年底進行發射。至於為什麼中國的天宮太空站得要一直不斷派人駐守在上面,是不是怕空窗期時美國人偷偷上去搶走,或者是天宮太空站表面是和平用途,內裡其實像蘇聯時期的禮炮太空站一樣偷偷裝有武器,其實是一個違反國際法公約的仿蘇聯阿馬茲(Almaz)軍用武裝太空站? 這個沒人能上去檢查證實,不過所有駐守在天宮太空站的中國太空人都有解放軍軍籍身分,隸屬解放軍軍事航天部隊,這個是真的。 嫦娥-6號探月飛船出發 中國嫦娥-6號探月太空船,已經在2024年5月3日由長征-5號火箭搭載,自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進入地月軌道。仍是無人遠端操控的嫦娥-6號探月飛船,目標是飛往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由登陸器降落,收集當地月壤,並對當地地形地貌進行勘查,最後還要自該地重發射升空後,將樣本月壤送回地球。 圖-嫦娥-6號太空船2024年5月3日發射(Spaceintel101.com) 2024年6月4日,嫦娥-6號依照預定計畫飛抵月球並進行登陸,登陸器開始收集月壤順利成功,6月6日返回器自月球升空回轉地球,西方國家也都緊盯這個動作。 圖-嫦娥-6號在組裝工廠中 嫦娥探月工程已計畫並執行多年,目前已經規劃到嫦娥-8號了,中國一步步依照規劃,建造其登月能量,並為最終在月球上建立有人居住之「國際月球科研站(ILRS)」做準備。 「國際月球科研站(ILRS)計畫」是中國與俄羅斯於2021年3月9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將由中俄兩國共同合作興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參加這個計畫的國家已有「中國、俄羅斯、委內瑞拉、南非、亞塞拜然、巴基斯坦、白俄羅斯、埃及、泰國、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顯然都是與英美歐洲國家阿提米斯登月計畫(ARTEMIS)打對台的獨裁專制國家陣營。 但整個計畫已經是有模有樣,朝向目標前進,中國的嫦娥四號起到嫦娥八號,俄羅斯的Luna-25、Luna-26月球號太空船都是為本計畫進行探測與選址任務服務的。 中國的嫦娥登月計畫已經大致選定未來這個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地點,俄羅斯有強大的運載火箭發射能力與技術資料可支援,只是由中國主導的計畫,俄羅斯是否能夠接受這個現實,或是之後會再自己興建一個專屬俄國的月球科研站,就有待未來觀察了。 中國對登月設基地是堅毅不搖的前進執行,已經引起美方重視,NASA署長已對外質疑,當中國登月設科研站後,將阻止其他國家登月或利用月球資源與空間。其實這種事情必然會發生,任何國家在投注巨大資源完成某項太空計畫,之後別的國家來要免費分一杯羹,誰能接受? 但我們也可以看到,過去開發宇宙任務大家各做各的,除了美蘇冷戰時期競爭激烈外,中國一直算不上一個角色。一直到蘇聯沒了,俄羅斯低盪陷於泥沼,其他印度、日本、歐洲也不算個咖,於是持續不停太空計畫的中國,變成美國最為忌憚的對手。 加上中國在地表的海面也建設大量海軍航母、大型驅逐艦艦隊,更新了大量彈道飛彈潛艦與火箭軍洲際彈道飛彈系統,甚至核彈頭數目也逐年持續增加朝向1000枚的數量前進,雖然比起俄羅斯排名第一的近6千枚核彈頭數量好像還算低,但中國懂得做大外宣,把自己的武力大大吹噓一番好似真的超英趕美了,這下連不懂內裡的人也害怕起來了。 所以中美目前的競爭已經不只在陸地上,也不只在海面上,在近空(20公里到100公里的高空)、在近地軌道、在月球、在火星,甚至在火星外的主小行星帶,中國都有詳盡的開發計畫,這是美國NASA還做不到的。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1 2024.05.27 伊朗總統萊希墜機死亡不會有波瀾 13:12
城揚建設新推出的「陽明第一廳」 緊鄰三民區的明星學府-陽明國中 46~52坪,每層四戶兩部電梯 最適合有換屋與置產需求的你 讓生活中充滿書香、運動風,滿足食衣住行的消費需求 城揚建設 陽明第一廳 07-384-2888 https://bit.ly/3y7SoFB ----以上訊息由 SoundOn 動態廣告贊助商提供---- 伊朗軍方調查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搭乘直升機墜毀身亡的事件後,初步報告顯示,截至目前為止沒有發現謀殺或攻擊的證據。 路透社報導,萊希曾被視為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可能接班人,他搭乘的直升機5月19日遭遇惡劣天氣而墜毀在國內西北部山區,萊希因此遇難身亡,享壽63歲。 伊朗武裝部隊參謀總部發布報告指出:「直升機的殘骸中沒有發現槍擊或類似跡象,直升機墜毀於高海拔地區並起火燃燒。」 報告還寫道:「在控制塔台與機組人員的對話中,沒有發現任何可疑之處。」 軍方的報告提到,隨著調查持續進行,會公布更多細節。 萊希的遺體昨天下葬什葉派穆斯林聖城麥什赫德(Mashhad)。墜機事件除了萊希身亡,同機的外交部長阿布杜拉希安(Hossein Amir-Abdollahian)和其他6人全喪命。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蘇育平觀點:印度移交超高音速布拉莫斯反艦飛彈給菲律賓之意涵 蘇育平 + 追蹤 2024-04-25 07:10 6110 人氣 贊助本文 筆者提醒,台灣也無須因為菲律賓與中國對抗,就以為菲律賓是我們的盟友了。(示意圖,張曜麟攝) 根據印度媒體2024年4月19日報導,印度空軍C-17全球霸主運輸機運送印度交貨給菲律賓訂購之第一批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巡弋飛彈到菲國,這筆交易價值3億7500萬美元,2022年1月印度宣布這筆交易時,可以說是印度第一筆大額軍火出口交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菲律賓訂購3個營的布拉莫斯飛彈,合約也包括訓練操作的菲律賓海軍人員,及必要的零件供應。 布拉莫斯飛彈最高速度2.8馬赫,射程290公里,發射平台為潛艦、水面艦艇、飛機或陸基發射平台。是印度布拉莫斯公司製造生產,為印度與俄羅斯科技合作的產物。 印度之所以加強與菲律賓的國防科技合作,也是為了反制中國在南中國海日益增加的軍事壓迫。 菲律賓與中國的南海恩怨已經很久了,其實越南、馬來西亞、印尼一樣與中國有南海島礁爭端,但菲律賓是最近幾年與中國海警船對峙最緊張的對手。 通常與中國海警船發生衝突的,是菲律賓海巡隊(Philippines Coast Guard, PCG)的船隻。菲律賓海巡隊隸屬於菲律賓運輸通訊部,乃菲國維護海域安全及治安的海上執法機構,它將菲律賓所有大小島嶼及海域分為12個海巡區,並擁有許多西方國家半賣半送的艦艇,如澳洲建造之聖胡安級巡邏艇4艘、北伊羅戈級巡邏艇4艘、日本造44公尺長巡邏艇10艘、原美國海巡隊巡邏艇三艘,飛機、直升機約10架。 為了與中國海警對抗,日本海上保安廳在2013年時就贈送10艘44公尺長的多任務反應艦給菲律賓海巡,提高菲律賓海巡的海上保安能力,價值187億日圓。另外2020年菲律賓也向日本三菱造船公司訂購兩艘94公尺長,排水量1,000噸之多用途反應艦,與日本海上保安廳現役1,000噸國頭級一樣,將成為菲律賓海巡隊最大執法船。 2020年3月7日,200多艘中國海上民兵船隻組成的集團停靠在菲律賓聲稱有主權的聖靈群島(馬尼拉稱為朱利安費利佩礁Julian Felipe Reef)Whitsun Reef,造成菲律賓國內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中國。 2022年11月,菲律賓海軍艦艇在中業島附近海域與中國海警船發生接觸摩擦,菲律賓船艦發現一塊中國長征五號B型火箭的殘骸,用拖繩綁緊想拖回去,結果在當地巡曳的中國海警5203號海警船及時前往攔截,將殘骸搶回去。 中業島,曾經是中華民國除太平島外另一個駐軍島嶼,1971年4月因為強烈颱風侵襲,駐軍暫撤到太平島,結果菲律賓立刻軍事佔領該島,當時中華民國海軍派出艦隊到週邊準備一舉攻克收復該島,後來因為衡量國際情勢,最後並未開砲,從此中業島為菲律賓所佔。 一直到2023年3月5日,中國海警兩艘大型艦艇(舷號包括5203艦)加上44艘海上民兵船隻共同入據中業島域,造成島上菲律賓人佔據,周邊海域中國海警船佔據的局面,暫時看不出最終結局為何。 由於菲律賓已經成為在南海對抗中國的第一線國家,因此世界各國與中國有戰略矛盾的國家紛紛對菲律賓提出幫助,其中印度在2022年1月與菲律賓簽署協議,銷售三套「布拉莫斯」反艦飛彈給菲律賓,對中國威脅最大。 每套布拉莫斯反艦飛彈系統有雷達車、指揮車、三輛各配有三枚飛彈的發射車,飛彈射程有290公里,但已經足夠覆蓋與中國有爭議的島礁,其飛行速度2.8馬赫,彈頭爆炸部有300公斤,摧毀能力連航母都可能抵擋不住。因此未來中國海警船只要出現在傳統上菲律賓與中國有爭端之仁愛礁、黃岩島、中業島海域,基本上也就處於菲律賓布拉莫斯反艦飛彈的射程內,菲律賓的底氣就更足了。 但以中國對外政策向來無賴的作法,未來海警船很可能加裝巡弋飛彈、反艦飛彈、防空飛彈與近迫砲系統等更多殺傷性強大武器以應對威脅。這會造成南中國海的軍備競賽升級。 布拉莫斯反艦飛彈。(取自維基公有領域) 除了菲律賓外,另一個對中國海警船有威脅的國家是越南。 越南曾經與中國在西沙群島爆發衝突,也在兩國陸上邊界交戰多年,在整個冷戰時期,越南都是與蘇聯站同一陣線和中共敵對;一直到蘇聯瓦解,越南共產黨沒有靠山了,才終於改變政策與中國共產黨和緩關係。 此外,越南也積極進佔南沙群島島礁,佈署許多船艦與新武器如基洛級潛艦;也有從以色列購買的 Extrea 多管火箭發射裝置在南海島嶼,因此南海並不是寧靜祥和的海域,而是衝突一觸即發的危險地帶。 2023 年 6 月,中國海警船與越南海軍在南海發生衝突—— 中國海洋局的海洋科考船「向陽紅 10 號」前往萬安灘時,受到越方攔截,雙方對峙將近 30 個小時,且距離不到 100 公尺,隨時可能發生碰撞;最後中國海警船以噸位壓倒性地驅離了越南船隻,並用水砲攻擊越南漁政船,大大激怒越南。 越南因此也向印度緊急採購 3 至 5 個營規模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飛彈,總計超過一百枚。該型導彈速度約三倍音速,難以攔截, 倘若大量飽和發射,則任何船隻都難免沉沒,這也是越南用以威嚇中國的一個手段。 2023 年 6 月 7 日,中華民國在太平島駐軍進行實彈演習, 越南外交部對此事表示侵犯越南主權、也威脅相關海域海上和平 。 中華民國外交部在當月 11 日公開表示太平島屬於中華民國領土,駐軍有權在上從事一切主權行為。由此可見對太平島最大的威脅恐怕還不是中國,而是越南;如果台灣在防衛上不夠充分,讓中國覺得有可能太平島會因此落在越南手上時,中國說不定會先下手為強,強佔太平島,這也是台灣駐軍不得不防備的三角情勢。更別提菲律賓也在旁邊虎視眈眈,之前強佔中華民國駐軍中業島的也是菲律賓人,在這些事情上沒有什麼道德倫理廉恥可言,只要不小心謹慎,別人就來強佔。 因此,我們也無須因為菲律賓與中國對抗,就以為菲律賓是我們的盟友了,覬覦太平島的有越南、中國、菲律賓,誰都不敢先動手,以免成為箭靶,但每一個都可能是威脅我們太平島主權的侵略者,必須要時刻警覺。(相關報導: 國際熱議》TikTok真的要Bye了?最快4月底在美全面禁用!為何兩黨議員敢違抗1.7億用戶的民意? |更多文章) *作者為國際政治觀察者。本文若干內容節錄自作者即將在近期出版之《中國海上力量全覽-海軍、海警與海上民兵》部分章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4.04.26 中國神舟18號太空飛船發射前往天宮太空站輪班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2726984 2024年04月26日 13:02 蘇育平/神舟18號發射成功 台灣別錯失參與太空產業機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 未來SpaceX要啟動大規模移民火星行動時,台灣大可以爭取供應商角色,許多商機大有可為,台灣一定不能錯失這個機會了。 ▲ 搭載神舟18號載人太空船的長征二號F遙18運載火箭2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圖/視覺中國CFP) ●** 蘇育平/國際政治觀察者** 中國航天局於2024年4月25日從酒泉發射中心發射中國第七次天宮太空站長期載人飛行任務——神舟18 號載人飛船。乘組人員由葉光富指揮官、任務操作員李廣蘇與工程師李聰組成。 本次發射載具依然是神舟飛船專用之長征2F/G號遙18火箭,高度62公尺,預計將與天宮太空站之天和核心艙對接後,將神舟-17號的三名成員替換下來返回地球,神舟-18三名成員上去天宮太空站值班。每次值班時間為半年時間。 ▲ 神舟18號載人飛船。乘組人員由葉光富指揮官、任務操作員李廣蘇與工程師李聰組成。(圖/作者提供) 神舟飛船的由來為何,下方為大家介紹一下它的前世今生。 中國從1960年代兩彈一星計畫開始,看到蘇聯與美國紛紛將太空人送上軌道甚至登月,自然也有如此想像,可是當時中國科技積累太少,綜合國力也薄弱,加上社會還處在階級鬥爭文化大革命階段,哪有辦法有剩餘國力用在太空發展呢? 雖然60~70年代曾有發展「714工程」中國載人太空船「曙光一號」之提議,但最後評估後認為做不到,只好不了了之,這與當時中國海軍也想發展大型驅逐艦,但經費、引擎推力、雷達、武器都不到位,因此一直到21世紀,才終於做出055萬噸大驅逐艦是一樣的發展軌跡。 直到改革開放到相當程度,國力恢復,在科學家建議下,中國開始對載人太空工程進行評估。1983年通過「863計畫」,包含高科技的七大領域,排名第二的航天技術獲撥資金50億元,主要發展「大型運載火箭、太空往返運輸系統、載人太空站及其應用」,並進一步於1992年9月21日通過《關於開展我國載人飛船工程研製的請示》,啟動代號為「921工程」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計畫。 神舟系列飛船是中國從1999年首飛一直到今天,用來執行中國載人太空任務的飛船名稱。這名稱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向大眾徵集而來的最受歡迎名稱,當然也有其他騰龍號、華夏號、九州號等不同名稱建議。 ▲ 俄羅斯聯盟號太空飛船Soyuz TMA-7。(圖/公有領域) 神舟 飛船主要學習模仿對象是蘇聯的聯盟號(Soyuz)系列太空船,聯盟號太空飛船也與蘇聯R-7火箭一樣,使用了半個世紀以上的老掉牙型號,但是絕對穩定安全強力把你送上太空。 其實神舟飛船的結構是十分簡單的,從最上方往下,分別是軌道艙、返回艙、其他附加艙與最下方的長征2F號專用火箭。老實說空間都不大,也不是想像中電影裡面的銀河聯邦戰艦企業號的威風樣子,甚至連電影中的貨運飛船也稱不上,倒不如說就是幾個大鐵桶一個一個疊在一起的組合。當然也沒那麼簡單,要上太空,要與太空站連接,要容納太空人生活、工作、活動的空間,且要供氧氣,與宇宙的真空要能嚴密的隔絕不能洩漏,這一切都是要仔細再仔細。 ▲ 在地面廠房中進行總裝配的神舟飛船。(圖/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神舟飛船主要載人的「返回艙」像是一口鐘,直徑2.5公尺、空間約6立方公尺,三個座位可容納三名太空人,當然空間還是小得可憐,但也已經是世界上空間第2大的太空船,蘇聯聯盟號飛船加壓艙空間是4立方公尺,今天美國SpaceX的龍飛船則是9.3立方公尺。 這還都是小型圓錐狀太空船之內部體積,如果是SpaceX的星艦(Starship),其內部加壓空間有1,100立方公尺,可以分為40餘個房間,或任何排列組合,將是未來「行星際太空船」的典範,但現在還在測試中。 神舟推進艙外面有展開後面積超過40平方公尺的太陽能電池陣列、在宇宙中調整姿態之電離子推進發動機、防熱板等。推進艙可裝載300公斤的物資發射到太空站,返回地球時也可裝廢棄物垃圾,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這樣處理比直接丟入太空當太空垃圾好,因為在真空狀態下,一桶餿水或人體廢棄物在千萬年太空漂流之後恐怕還是很噁心。 說回來,神舟推進艙下方有四台火箭發動機,使用甲基肼/四氧化二氮(N2O4/MMH)液體燃料這種1970年代就開始使用的燃料,似乎是越古老的越安全,本身動力也很強大,雖然這種燃料有毒,但這款長征2F型號的火箭技術相當成熟,而且從來沒有出過大問題。 ▲ 神舟推進艙下方有四台火箭發動機。(圖/視覺中國CFP) ►►►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當我們看美國、蘇聯的太空梭或其他概念中的空天飛機,都已經像是一艘真正的飛機,還可以像飛機一樣自主返回大氣層並降落在機場跑道。但 神 舟飛船的返回艙還是最古老的鐵桶狀飛船形式,可返回地球,但是最後要靠降落傘落到地面,看起來似乎很落後,但至少中國以最節省成本的方法解決了有無的問題,而且可以做到每年兩次發射,不間斷地持續到現在已經是神舟18號任務了。 倘若說要設計更高科技的太空梭或空天飛機,其實中國在一開始製造神舟之前就曾經評估過,但太空梭成本太高、中國科技、材料的技術積累也尚不足,但這並不代表中國今天就沒辦法做了。就好比中國海軍的大型驅逐艦與航空母艦,總要先解決無的問題,之後再開始往更新、更強發展。 不包含火箭推進段的神舟飛船前兩段,大概有9公尺長,重8噸。推進火箭專門用新開發的長征二號F型火箭,並賦予遙X號之火箭名稱以區別每次發射次序。在2021年天宮太空站正式運作以來,神舟飛船以每年兩次的頻率定期發射,輪換人員並補充物資,為了安全,中國會隨時準備另一艘備便隨時可發射前往太空搶救險情的下一號神舟太空船與火箭,確保人員安全萬無一失。 神舟1號至神舟4號,以及神舟8號是屬無人發射任務,其他的各次神舟任務則都是載人飛行。每一個出發執行任務的太空人航天員都會配戴每一次的任務標章,而且從神舟16號任務起,該標章是公開對外徵求徵集的圖樣,讓國民對此更有參與感。 ▲ 中國首位太空人楊利偉 。(圖/翻攝 百度) 2003年10月15日發射的神舟-5號飛船載有一名太空人叫楊利偉,他就是中國第一位太空人。就跟蘇聯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一樣,楊利偉的第一次太空任務只有短短一天,就匆匆返回地面,因為不管蘇聯還是中國,都不希望自己第一名太空人因為意外陣亡在太空中,有上去就好了,趕快先下來接受歡呼再說。 中國的航天員,也就是太空人幾乎都是解放軍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出身,航天項目也都是在軍事航天部隊(過去是總裝備部或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轄下,也就是說太空人幾乎全部都是現役軍人身份,不可能像大明星一樣隨時接受採訪,到處公開上節目等,不過他們每位上去過太空的人都會留下記錄,也都是人類太空發展史上的一份子。 接下來的神舟任務就是到天宮-1號、天宮-2號原始版太空站中去對接拜訪,做一些太空物理實驗、生物實驗,種生菜、養蠶寶寶、與地面小朋友視訊上課講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的物理現象等。 2021年6月17日,神舟12號飛船終於與最終版的天宮太空站對接,並開始神舟太空人在天宮太空站輪流值勤駐守的任務。要等到下一架神舟飛船來到後,上一架的神舟飛船船員才可以搭船返回地球。 由於天宮太空站開始有太空人長期駐守,對物資燃料等需求激增,中國也開始發射無人的天舟貨運飛船到天宮對接,為駐守的太空人送上食物、飲水、生活物資等。中國也陸續發射「問天實驗艙」與「夢天實驗艙」並與天宮太空站相連結,這座中國人獨力打造的太空站越來越豐富。 中國航天局表示未來將繼續發射「巡天太空望遠鏡」及「天宮太空站」的擴充艙段,計畫將目前天宮太空站的造型由T字形擴展為十字形,顯然越多艙段的組合,會讓太空站的空間越寬敞,也可以裝載更多氧氣、水、飲食及實驗室設備,甚至是太空人活動的空間等,但每次探空火箭載不了太多酬載,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將太空船與物資發射升空,連接組合,使太空站越來越寬敞。 ▲ 2024年1月23日駐守天宮太空站之中國太空人檢視天舟-7號貨運飛船之運補物資。(圖/CCTV) 目前在天宮太空站上駐守半年等待輪替的,是神舟17號乘員3名太空人湯洪波、唐勝杰、江新林,皆不到40歲,已經在電視鏡頭前表演隔空吃牛肉水餃及生吃太空種植的生菜給大家看其生動的一面。也進行過出艙活動,做太空實驗、完成艙內外設備維修等,他們返回地球的日子已到了,接班者4月25日發射起飛。 ▲ 2024年4月25日發射之神舟18號太空飛船乘員,左起:李廣蘇、葉光富(指揮官)、李聰。(圖/翻攝自央視新聞) 2024年年底前可能還會發射神舟19號載人飛船,屆時天舟8號貨運飛船也會繼續發射上去運補。 中國的 探月工程進度 除此之外,中國今年即將在5月時發射「探月工程」的嫦娥6號無人飛船,以長征-5運載火箭發射之嫦娥6號探月飛船與之前的嫦娥飛船一樣,將執行月球採樣土壤任務,目標地點是月球南極艾托肯盆地的阿波羅環形山地區,這地方也是後續嫦娥任務將建立月球科研站的地點。 ▲ 鵲橋2號中繼衛星之飛行軌跡。(圖/CGTN) 在嫦娥6號發射前,中國已經在2024年3月20日先行以長征-8型火箭由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鵲橋2號中繼衛星,讓鵲橋2號中繼衛星先行進入月球軌道,以便中國嫦娥六號太空船起降月球表面時作為指揮訊號中繼傳播用。 嫦娥6號也將帶上國際合作夥伴的科研載荷,包括巴基斯坦的Icube-Q立方衛星、義大利漫遊雷射角反射器、歐洲太空總署負離子探測儀、法國氡氣探測儀等。 請注意,「國際月球科研站ILRS計畫」是一項由中國與俄羅斯於2021年3月9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將由中俄兩國共同合作在月球表面興建之「國際月球科研站」計畫,參加這個計畫的國家已有「中國、俄羅斯、委內瑞拉、南非、亞塞拜然、巴基斯坦、白羅斯、埃及、泰國、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顯然都是與英美歐洲國家打對台的獨裁專制國家陣營。 整個計畫已經有模有樣朝向目標前進,中國的嫦娥4號起到嫦娥8號,俄羅斯的Luna-25、Luna-26月球號太空船都是為本計畫進行探測與選址任務服務的。 中國的嫦娥登月計畫已經大致選定未來這個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地點,俄羅斯有強大的運載火箭發射能力與財力可支援,只是由中國主導的計畫,俄羅斯是否能夠接受這個現實,或是之後會再自己興建一個專屬俄國的月球科研站,就有待未來觀察了。 還有上述計畫明顯是與美國重返月球之阿提米斯計畫打對台的。 ▲ 2020年11月24日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升上太空,展開中國首次地外天地採樣之旅後,中國國家航天局便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圖/CFP) 美國再登 月之阿提米斯(Artemis)計畫 美國NASA在太空梭計畫關閉,且經費逐年減少的情況下,雖沉寂許久,但仍從事一些有限的規劃,並試圖找到更多國際合作來幫忙分攤太空計畫之費用。2017年起,NASA推出一個「阿提米斯計畫」(Artemis),由NASA邀集歐洲太空總署(ESA)、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加拿大太空總署(CSA)、以色列太空總署(I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與許多民間企業一起進行,目標是在月球上建立永久的人類基地,作為向火星探索開發之前進基地。截至2023年底,已有約30個國家簽署阿提米斯計畫協議,當然不包括中國、俄羅斯等被歸類為邪惡軸心國家。 為了達到在月球建立人類基地的目標,該計畫預計使用NASA自己開發的新款「太空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 SLS)運載火箭」、獵戶座太空船、月球門戶太空站與商業載人航天著陸系統。 SLS太空發射系統火箭雖然沒有農神-5號那麼巨大,到地球近地軌道之推力95噸也不及農神-5號的118噸之多,但因為農神5號已經退役不再生產, 目前 SLS就是美國NASA最強力的運載火箭了,而美國SpaceX公司宣稱自己的星艦有100噸到近地軌道的推力,所以是伯仲之間。 ▲ 美國各款太空運載火箭到地球近地軌道之載荷大小比較。(圖/SpaceX臉書粉絲頁) 獵戶座太空船是一項美國與歐盟合作的產品,其乘員艙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連結另一半的服務艙則是歐洲空中巴士公司生產。獵戶座可做為月球飛往火星的載具,可搭載4名太空人,NASA已經下單6-12艘並有4艘已經完工可使用,第一艘升空的獵戶座飛船與配合的SLS運載火箭是在2022年11月16日升空。阿提米斯2號則預計2024年11月載太空人升空測試。阿提米斯3號則預估在2025年載運太空人前往月球登陸。 ▲ 獵戶座太空飛船之藝術畫。(圖/NASA,公有領域) 總之目前看來,未來在太空中,延續的一樣是地球上的政治立場、意識形態之爭,民主陣營與獨裁專制陣營之爭將繼續在人類歷史延續下去,剪不斷,理還亂。 台灣在目前政治情勢下,獨立發展太空產業不可能且太費時費力, 最好 的狀態就是加入美國、歐洲等自由民主陣營之阿提米斯登月計畫,以及未來美國將興建的各款太空站計畫,甚至可以組織團隊參加SpaceX的移民火星之旅,到火星建立一個有台灣特色的社區。 就像台灣人在美國、澳洲、日本、上海、越南都能建立自己的社群一樣,到火星一樣可以。 或者也可以直接向美國的民間太空企業購買服務,直接採購各種遙感與定位衛星、購買代客發射服務,或者直接採購技術已趨成熟的太空運載火箭加太空船之組合,組織自己的太空深空探索計畫。 未來SpaceX要啟動大規模移民火星行動時,預計是要發射數千艘「星艦」太空船到火星的,星艦是用不鏽鋼的船體建造,內部裝潢、幾百人七個月吃喝拉撒、抵達火星後從無到有興建城鎮與基礎設施,台灣就算什麼都不做,也可以賣電腦、晶片、零組件、甚至工具機、各種五金雜貨、糧食藥品到那個火星城市,需求是非常大的, 台灣大可以爭取供應商角色,許多商機大有可為。 這可是人類自大航海時代後,再一次啟動移民到未知領域去從頭做起,台灣一定不能錯失這個機會了。 ▲未來SpaceX要啟動大規模移民火星行動時,台灣大可以爭取供應商角色,許多商機大有可為。(圖/路透) ● 本文若干內容節錄自作者即將在近期出版之《星際探索-中國航天事業與中國火箭軍》。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 點此投稿 ,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原文網址: 蘇育平/神舟18號發射成功 台灣別錯失參與太空產業機會 | 雲論 | ETtoday新聞雲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2726984#ixzz8YUJohMqs Follow us: @ETtodaytw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4.04.21 中國戰略支援部隊解體,航天系統部更名軍事航天部隊 中國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遭清洗後之改組 在經過漫長地針對「火箭軍」與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的大規模內部清洗後,最新消息,2024年4月19日中共中央軍委撤銷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編制。 原先「戰略支援部隊」下轄之「航天系統部」改名為「軍事航天部隊」,其他部分則因應解放軍實際需求而成立「信息支援部隊」、「網路空間部隊」、「聯勤保障部隊」。 中國解放軍自此成為擁有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四個「軍種」,以及「軍事航天部隊」、「信息支援部隊」、「網路空間部隊」、「聯勤保障部隊」等四個「兵種」的新軍兵種結構組成。 火箭軍 中國國防武裝的目標首先要維繫共產黨執政政權永不改變,再來就是要抵禦外來威脅。尤其是1949年建國以後,來自美國與蘇聯的巨大威脅,使中國在常規武力上,很長時間都處於落後與挨打的局面,因此必須儘早發展出兩彈一星的強力嚇阻威懾力量以保護自身政權安全。 1957年蘇聯贈送R-2彈道飛彈給中國,1960年中國仿製出的型號就是「東風-1型短程彈道飛彈」。1962年3月,中國解放軍試射東風-2型彈道飛彈。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羅布泊引爆第一枚「596工程」設計製造出的原子彈頭,使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後的第五個核武大國。接著,中國在1966年,試爆第一枚威力更強大之氫彈;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兩彈一星」計畫至此順利成功完成任務,中國可以說不再畏懼外來威脅。 圖- 1964年中國第一枚原子彈試爆(人民畫報1965年第1期,公有領域) 2023年,美國國防部發表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與安全發展》報告表示,解放軍的火箭軍不斷發展長期戰略嚇阻能力,改善洲際彈道飛彈能力,改進核彈載具重返地球能力與搭載多彈頭重返地球之能力。報告甚至懷疑中國將發展常規彈頭之洲際彈道飛彈,並用以攻擊美國本土與夏威夷、阿拉斯加等地。 圖-2015抗戰勝利紀念日閱兵中壓軸出場的東風-5乙型洲際彈道飛彈(美國之音網站,公有領域) 今日之中國火箭軍約有15萬以上兵員,以約40個導彈旅之編制分布中國各地,每個旅都搭配擁有各款射程長短不一的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中國稱巡航導彈)。 圖-解放軍火箭軍人員與裝備(知乎) 據統計中國之陸基短程飛彈有1,150枚(東風-11、東風-15、東風-16系列),中程導彈約300枚(東風-21、東風26),遠程與洲際彈道飛彈有200枚(東風-5、東風-31、東風-41家族),以及長劍-100等巡弋飛彈3,000枚。另外高超音速武器,如東風-17彈道飛彈也是很大威脅。 此外中國海軍彈道飛彈潛艦上的巨浪一型至三型洲際彈道飛彈也已經可裝載多枚核彈頭,巨浪一型裝備在092夏級核動力潛艦上,巨浪二型與三型則部署在6艘094晉級彈道飛彈核潛艦上。是中國的第二擊力量,也是美國較為忌憚的目標。 美國國防部認為中國在急速擴張核武彈頭庫存,預估中國在2023年5月時擁有500枚核彈頭,2030年前預計將擁有1,000枚核彈頭。 當然中國的敵人很多,除美國之外,日本、東南亞諸國、印度、甚至俄羅斯都是潛在敵人,核彈多儲備一點也許可以讓中央軍委安心一點。但只要不用,這些就是巨大的資源浪費,每年還要花鉅資維護,可能直到退役都永遠用不上,還得花錢將其解體除役,可不是往垃圾堆一丟就行的。因此數量與效益之平衡需加考量。 圖-印度閱兵典禮出現之烈火-3型彈道飛彈(新浪網) 軍事航天 部隊 2024年4月19日由原先「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更名後之「軍事航天部隊」,不斷發展往返太空作戰能力,比如發展地面直接升空攻擊衛星飛彈(direct-ascent anti-satellite missiles),與直射能量武器(directed-energy systems)可用來打擊敵方任何試圖進入太空的飛行器。 目前中國從事航天產業的主體,在官方是「中國航天局」,另一個軍方招牌就是「解放軍軍事航天部隊」。幾乎所有的中國太空人都是中國的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從中優選出太空人。 圖-神舟-9號太空人進入天宮-1號太空站(CCTV) 而研發生產相關太空裝備如太空飛船、運載火箭、人造衛星、太空望遠鏡、彈道飛彈之生產主體,則是公司化的兩家國有央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1999年7月,原「中國航天總公司」被拆分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之後改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兩家超大型軍工國企,彼此開始進行競爭關係。 前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是中國國有獨資企業,由國務院國資委100%持股,產品是「太空飛行器與彈道飛彈研發」。它旗下有多家研究院與子公司,包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航天標準化與產品保證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航天檔案館」、「航天通信中心」、「北京神舟航天軟體技術有限公司」、「深圳航天科技創新研究院」、「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等,員工總數達17萬人,算是承繼過去號稱火箭之父錢學森領導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機械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等一路改制走來最主軸業務的集團。神舟系列載人飛船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主打產品項目。 2017年,後者改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dustry Corporation)」,有15萬名員工,旗下公司計有:「中國航天科工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一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院(第二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第三研究所)」、「中國航天科工運載技術研究院(第四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動力技術研究院(第五研究所)」、「中國航天科工火箭技術研究院(火箭公司EXPACE)」、「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該集團主要業務一樣是生產「太空飛行器與彈道飛彈」,也是中國國務院國資委100%持股的國有企業。 由於上述兩家航天企業都是兼營航天器與彈道飛彈生產,算是國有軍工廠性質,因此,也都被美國列為科技制裁的對象。不過,這些制裁顯然對其營運與產品開發沒有太大的影響,從中國各型太空火箭發射的頻率來看,是有增無減的。 「信息支 援部隊」、「網路空間部隊」、「聯勤保障部隊」 「信息支援部隊」、「網路空間部隊」兩者乍看之下分不出區別,在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口中的信息支援部隊是「全新打造的戰略性兵種,是統籌網路訊息體系建設運用的關鍵支撐」,還是看不出來意思。但是思考一下,「網路空間部隊」可不就是一般稱為的「網軍」嗎?網軍進可以侵入敵國軍民設施系統主機,埋藏病毒,並在配合實體軍事行動時切斷敵方水電照明供應設施,讓敵國基礎設施與軍事指揮系統電腦主機陷入癱瘓。退可以用來防禦本國的基礎設施與網路空間,與侵入的敵國網軍駭客交戰,迫使對方退出等。 以色列國防軍的8200部隊就是網軍最好範例,以色列高中最聰明的5%學生會被國防軍吸收,在高中畢業服兵役時擔任網軍,破壞敵國網路與實體設施之主機等,配合空軍戰機空襲,達成順利攻擊對方之軍事目的。 至於「信息支援部隊」,簡單說就是軍事情報單位,網軍收集到的資訊,要有單位能夠加以判讀、分析、管理、利用,並立即分享給前線前敵部隊,或者中央指揮單位馬上清楚第一線情況,這就是信息支援部隊的功能,簡單說就是大數據處理單位,尤其現在還有來自太空衛星監控資料、空軍偵察機、雷達站資料、軍艦相控陣雷達系統等等製造之數據多到不行,已經超出人腦可以處理範圍,需有大數據處理能力的單位才能將情報發揮最大功能。 「聯勤保障部隊」就不用說了,後勤補保、糧草燃料、薪資維護費、武器裝備修繕保養等等都要靠聯勤保障部隊負責。尤其目前中國新式武器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怎麼讓農村出身、國高中畢業為主的一般兵能夠瞭解並熟習使用武器裝備,調送零組件更換維修,而且要在各種物資糧食供應保證的情況下,兩百萬解放軍才有戰力可言。 總之這次「戰略支援部隊」解體,分裂成為「軍事航天部隊、信息支援部隊、網路空間部隊、聯勤保障部隊」這四個新的「兵種」,雖說是政治鬥爭下,習近平為了剷除前戰略支援部隊司令巨乾生而出現的大變動,乾脆把他掌握的這層單位也一併裁撤掉。 然此作為不但勞師動眾,且製造部隊編制指揮體系之混亂,需要一段時間理順,但是好處就是剷除掉橫在軍委與這四個兵種之間的一層官僚體系,少養好多的人,信息上通下達速度肯定加快許多。 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撤銷戰略支援部隊番號,新組建的「信息支援部隊」由中央軍委直接領導指揮,同時相應調整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領導管理關係。 此完全符合近年來中共中央軍委大舉收權之勢,截至目前為止,中央軍委已經將中國60萬武警、400艘戰艦之海警部隊、800萬民兵部隊之國務院部會與地方政府之共同指揮權全部剝奪,收歸中央軍委單一指揮體系,地方要運用上述部隊只能向中央軍委申請,不再享有共同指揮權。 這代表中共黨中央對於地方割據勢力的擔憂,以及地方腐敗可能感染到理應純潔如白紙一般的軍事部門,因此也不再準許部隊經商,全體部隊只准吃皇糧。雖造成中央養兵壓力大增,但也從此能夠順利軍令下達,排除外界因素干擾。 總之,看中國大外宣中,解放軍兵強馬壯,但其實內裡有很多內憂外患。加上中國要對付的敵軍實在是太多了點,大部分還是解放軍自己去惹來的,印度、北韓、越南來自陸地上,日本、南韓、菲律賓、台灣、美國、馬來西亞、越南及歐洲國家則來自海上,還有雖為盟友,實則暗藏戒心的俄羅斯,一有不慎,21世紀的八國聯軍與瓜分中國勢力範圍,不是不可能重演。 *作者為國際政治觀察者。本文若干內容節錄自作者即將在近期出版之《中國航天事業與中國火箭軍》及《中國海上力量全覽-海軍、海警與海上民兵》2書部分章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1 2024.04.14 本週國際新聞導覽-伊朗出手打擊以色列報復 25:21
2024.04.14 本週國際新聞導覽-伊朗出手打擊以色列報復 4/13 晚間,伊朗從本土對以色列發射200枚無人機、彈道飛彈與巡曳飛彈。大部分受到英國美國與約旦戰機與防空系統攔截,僅少數攻擊到以色列。 伊朗已經表示到此為止的意思,已經攻擊,伊朗人民也上街慶祝,對之前被以色列攻擊死傷的軍民也有交代了,可以到此為止。 但以色列揚言將再反擊。 以色列總理那唐雅胡也致電美國總統拜登,雖然兩人其實根本很討厭對方,但這是一個政治動作,誰都得要做。 此外對於伊朗什葉派宗教與領袖制度進行一番介紹,內容出自幾年前寫的一篇文章。 蘇育平/教宗在伊拉克宗教大和解關鍵 伊拉克沒內爆全因「他」!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1938398 我們想讓你知道… 希斯塔尼完全不與伊朗什葉派結盟對抗歐美,對於以遜尼派為主的海灣理事會GCC國家保持距離,不介入遜尼、什葉之爭 ▲ 教宗訪伊拉克,會晤與伊拉克什葉派精神領袖Grand Ayatollah Ali Sistani。(圖/路透) ● 蘇育平/國際政治觀察者 羅馬天主教教宗聖方濟各於2021年3月5日應伊拉克總統巴勒姆·薩利赫(Barham Salih)邀請首度訪問伊拉克,當天下午降落在巴格達國際機場時,受到伊拉克總理穆斯塔法·卡迪米(Mustafa al-Kadhimi)的歡迎,然後教宗前往總統府會見伊拉克總統巴拉姆·薩利赫(Barham Salih)以及其他政府和宗教人物。 ▲ 教宗與伊拉克總理穆斯塔法·卡迪米(Mustafa al-Kadhimi)。(圖/路透) 天主教與什葉派 伊斯蘭的首度相會 年高90歲、多半時間都在隱居但備受尊敬的伊拉克什葉派宗教領袖大阿亞圖拉「阿里·希斯塔尼」(Grand Ayatollah Ali al-Husayni al-Sistani)在他隱居的什葉派聖城納傑夫(Najaf)的狹窄陋室家中接待教宗。 這次會談是加深天主教與什葉派穆斯林友誼聯繫的重要一步。 希斯塔尼也承諾,將保護伊拉克境內所有基督徒國民。 伊斯蘭宗教上有著遜尼與什葉兩派千年之爭,在全世界的穆斯林人口中,遜尼派佔90%並自稱是「正統派」,什葉派穆斯林約佔10%,被認為是「反對派」。而世人對什葉派的刻板印象,就是他們十分極端激進、愛好恐怖主義等等,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 伊拉克什葉派精神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希斯塔尼」在家裡接待教宗(Grand Ayatollah Ali Sistani)。(圖/路透) 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千年之爭 兩個派別的區分,在於「是否承認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與其後裔,才是合法的先知繼承人」? 什葉派認為,只有阿里與他的後裔才是「先知的合法繼承人(哈里發)」,但遜尼派則承認其他非先知後代血脈者也能擔任哈里發。這樣宗派爭執從西元661年阿里被刺殺身亡後就已開始,迄今也有1360年的歷史了,但爭執不但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嚴重。 由於 什葉派人口佔少數,向來受到遜尼派迫害打壓,起而反抗時又被扣上極端激進的帽子,更無奈的是,全世界竟都這樣相信了。 如果我們舉例,天主教歷史悠久是正統派,宗教革命後的基督新教都是暴力激進的極端分子,應該要被消滅,你能接受這種說法嗎?但佔穆斯林少數的什葉派,就是被扣上這樣的帽子一千多年了,能不無辜? ▲ 教宗出訪伊拉克,受到歡迎接待。(圖/路透) 什葉派體系 「大阿亞圖拉」位階最高 伊斯蘭教的什葉派,以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敘利亞、黎巴嫩、巴林等國為主要分布地,遜尼派則全包其他伊斯蘭世界。 什葉派宗教領袖的階層,由上至下為「大阿亞圖拉、阿亞圖拉、霍賈特伊斯蘭」(Grande Ayatolla→Ayatolla→Hujjat-Al-Islam)。 目前全世界什葉派人口比例最多的國家,就是伊朗與伊拉克,而這兩國各擁有一位「大阿亞圖拉」。伊朗大阿亞圖拉叫作「阿里.哈米尼」(Ali Khamenei),伊拉克大阿亞圖拉叫作「阿里.海珊.希斯塔尼」。兩人無隸屬關係,也無上下之別。 ▲ 伊朗的大阿亞圖拉「阿里.哈米尼」(Ali Khamenei)與伊拉克的大阿亞圖拉無上下隸屬關係。(圖/路透) 伊朗什葉派 中東發展民兵武裝 伊朗的大阿亞圖拉「哈米尼」具有一半伊朗、亞塞拜然血統,母親甚至是異端的亞茲德信徒,但他從小研讀伊斯蘭神學並追隨多名偉大導師,包括後來1979年建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大阿亞圖拉何梅尼(Grande Ayatolla Ruhollah Musavi Khomeini)。 哈米尼在宗教革命前,曾受到伊朗王朝政府迫害,後來宗教革命成功後,哈米尼在1981年至1989年擔任伊朗總統,輔佐創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大阿亞圖拉「何梅尼」對抗伊拉克海珊政權的8年兩伊戰爭。 他個人宗教立場是保守,且不排除以武力對抗西方歐美國家,及以色列對伊朗的壓制如制裁,甚至在中東各地發展什葉派民兵武裝羽翼,對抗各地遜尼派佔多數之政府與人民。甚至在今日,同為什葉派掌政的伊拉克境內,也存在若干伊朗背後支持的什葉派民兵團體。 ▲ 伊拉克什葉派聖城納傑夫(Najaf)。(圖/路透) 伊拉克什葉派 與獨裁者相安無事 希斯塔尼,則是住在伊拉克的什葉派高級神職人員,一樣從小接受宗教教育,不過他自小聰慧,很快就晉升到高階神職人員。 伊拉克六成以上國民是什葉派穆斯林,但是海珊是以少數遜尼派阿拉伯復興黨為核心,統治伊拉克多數什葉派國民。 1992年,伊拉克前大阿亞圖拉拉霍伊過世,眾人推舉當時最資深的希斯塔尼擔任伊拉克的大阿亞圖拉,他很幸運地沒有與當時掌政的遜尼派海珊總統,有過太多爭執或意見不合,也因為當時政治環境,而導致希斯塔尼從未在政治上發表任何意見,因此與獨裁者兩邊相安無事。 希斯塔尼在政治與宗教事務上開始發表意見、取得話語權,是在2003年海珊倒台之後才逐漸開始的。 希斯塔尼溫和主政 與世界和善交往 希斯塔尼是什葉派(這個給人有極端保守宗教印象教派)在伊拉克的最高宗教領袖,但 他對世界的觀點是中性溫和的,與伊朗大阿亞圖拉與全世界宗教對抗,繼而武力對抗的世界觀不同。 他非常有智慧的配合美國與西方社會常用的「民主、自由投票、制憲選舉」招數,來應付美國佔領軍。 首先,在海珊倒台的混亂情勢中,他呼籲伊拉克的什葉派教士們加入參與政治,有些教士甚至組織自有的什葉派武裝民兵,但希斯塔尼 反對用武力驅逐西方英美佔領軍。 ▲ 伊拉克什葉派領袖「大阿亞圖拉」希斯塔尼(Grand Ayatollah Ali Sistani),反對用武力驅逐英美佔領軍。(圖/路透) 配合美國佔領軍 將伊拉克導向民主 此外,希斯塔尼全力支持、配合美國在伊拉克的佔領軍,舉行制憲會議、舉辦全國性民主投票,並呼籲全國人民踴躍前往投票,為了鼓勵包括最保守宗教不願出門的婦女都必須出來投票,他甚至發布教令(Fatwa)指婦女出門投票是宗教上的義務,即使丈夫阻止她們也必須去投票。因為他知道,什葉派佔了伊拉克65%人口,只要投票率高他怎樣都會贏,根本不必使用暴力方式取得政權。 很快的,伊拉克就建立起以什葉派為核心的民選新政府。 什葉派算是在伊朗、敘利亞之後,拿下了第三個中東大國伊拉克的統治權 ,但由於這個過程是平和的民主投票,伊拉克新政府與美國及國際社會在各方面配合度也高,國際社會其實都沒有警覺到,什葉派已經控制了另一個中東大國也就是伊拉克。 ▲ 什葉派佔伊拉克65%人口,可透過民主程序取得政權。(圖/路透) 幸好兩個什葉派 各自為政不相統屬 但好在伊拉克的什葉派與伊朗的什葉派,是各自當家不相統屬的。截至目前為止,伊拉克的什葉派在希斯塔尼的領導下,一直是採取對內、對外溫和立場,不與歐美對抗,不迫害國內少數遜尼派與信仰其他宗教的國民,如基督徒、雅茲迪人、拜火教等。 對任何攻擊什葉派清真寺等蓄意挑起宗派衝突的行為,給予譴責但不允許報復,並把兇手導引成是外來的瓦哈比教派聖戰士,而非本土的遜尼派鄰居。他也多次調停宗派間的矛盾與衝突,並阻止美國佔領軍與宗派或部落武力間的衝突。 唯一一次較激動的舉動是2014年時,希斯塔尼發布教令,呼籲伊拉克人團結起來支持政府打擊遜尼派極端武裝團體「伊斯蘭國」的威脅,保衛自己的國家。 ▲伊斯蘭國曾佔領伊拉克大半國土。(圖/路透社) 伊斯蘭國在鼎盛時期,曾經佔領敘利亞與伊拉克大半國土,對於同為什葉派的敘利亞、伊拉克及伊朗都是強大的威脅。包括伊拉克政府軍、多支什葉派民兵武裝,如人民動員軍、薩達軍等,甚至伊朗革命衛隊、黎巴嫩真主黨武裝、敘利亞政府軍等,各勢力都響應號召加入消滅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伊斯蘭國已於2019年滅國,僅剩餘孽四竄。 在對外事務上, 希斯塔尼完全不與伊朗什葉派結盟對抗歐美,對於以遜尼派為主的海灣理事會GCC國家保持距離,不介入遜尼、什葉之爭 ,盼望伊拉克在飽受戰禍後可以休養生息。 總之他是以一個被動、安靜的世界觀來處理對外事務,與外面紛雜的世界保持距離。作為一個保守宗教的神學家,在面對外界變動、開放、進步快速的世界,他也裁決在全球化世界中,虔誠穆斯林面對的許多宗教問題,比如說他原則上同意穆斯林前往非伊斯蘭國家旅行,前提是旅行者能保護自己與孩子免於失去伊斯蘭信仰。他同意與其它國家交往,前提是伊拉克不會失去對伊斯蘭的信仰。 ▲什葉派精神領袖「大阿亞圖拉」希斯塔尼,對歐美採溫和路線。(圖/路透) 伊拉克什葉派 波斯灣的安定力量 相較於伊朗什葉派神權政府與「遜尼派國家陣營」及「歐美基督教文明國家陣營」,在意識型態上激烈的對抗及軍事對抗下,帶來波斯灣區域動盪不安迄今,相比起來, 希斯塔尼領導的伊拉克什葉派,正在經歷它歷史上最寬容的思想自由時代 ,甚至在伊拉克國內扭轉人們向來以為「遜尼溫和、什葉極端」的刻版印象。 這真的要感謝希斯塔尼個人人格特質帶來的溫和領導,使原本動盪的區域不致再添油加火。否則以伊拉克境內數十支武裝民兵團體各有各把號,各吹各的調,甚至還有伊朗什葉派介入的情勢來看, 伊拉克沒有內爆還真是幸運 。 所以在2005年與2014年,大阿亞圖拉希斯塔尼兩度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也被認為是伊斯蘭世界與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知識份子與領袖人物之一。 希斯塔尼在其擔任大阿亞圖拉以來的言行舉止,都顯示出他是一個個性溫和、理智、明理的宗教領袖,不管是對於與什葉派敵對一千多年的遜尼派穆斯林,還是天主教徒、新教基督徒、異端雅西迪教派、德魯士、祆教等等人士, 他從不顯示敵對的態度,總是寬容以對,尤其面對伊拉克境內原先處於統治地位的遜尼派,現在淪為國內少數族群的心中不平,他也是極力撫慰 ,呼籲什葉派民眾善待遜尼派鄰居,不可相互為敵。 希斯塔尼的作為,也展示了什葉派也可以是一個充滿包容、寬容、和平的善良宗派,而不是整日威脅要毀滅世界的大惡人。希斯塔尼之作為,的確稱得上是智慧的賢者。 ▲ 現任教宗是充滿宗教寬容的人。(圖/路透) 基督教也有分裂千年之爭 相對於希斯塔尼,天主教現任教宗84歲的聖方濟各也是一位充滿人格魅力、思想先進不迂腐的宗教領袖。 他接受同性戀的信徒,對宗教寬容,包容離婚、犯罪和墮胎的人,是天主教從未有過的開明領袖。他在任內,也多次試圖弭平世界各宗教間,與基督教各教派間之歷史遺留的糾紛問題,比如2014年與君士坦丁堡東正教牧首巴多祿茂一世會晤討論分裂千年的兩大教會統一的問題(西元1054年羅馬教廷與君士坦丁堡東正教會互相把對方教宗驅逐出教,演變基督教千年大分裂)。 2016年,與東正教俄羅斯正教會牧首基利爾一世會面、2019年5月拜會羅馬尼亞東正教達尼爾宗主教等,都是基於希望弭平基督教各教派之間,糾結上千年的分裂敵對歷史。 ▲ 教宗方濟各2016年會晤東正教宗主教基利爾(Patriarch Kirill)。(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宗教和解共生 和平共存 無論如何,此次教宗聖方濟各與大阿亞圖拉希斯塔尼的歷史性會晤,是在西方宗教歷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個事件,這代表西方與中東的宗教、文明的衝突並非無解死局,也不是你死我活,能否和解共生,完全是要看領導各宗教教派的領袖有無和解與寬大的胸懷面對其他的宗教,以及自己宗教內的異端教派人士。 世界很大,和平共存完全是可以作到的。 原文網址: 蘇育平/教宗在伊拉克宗教大和解關鍵 伊拉克沒內爆全因「他」! | 雲論 | ETtoday新聞雲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1938398#ixzz8XMDkE3X1 Follow us: @ETtodaytw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4.04.13 中國火箭軍建軍史與使用武器配備-擷取自蘇育平撰中國航天事業與火箭軍一書 解放軍火箭軍是除了陸、海、空三軍外的第四軍種,由中央軍委直接領導下命,負責地對地常規彈頭與核彈頭之彈道飛彈發射攻擊任務。 1966年到2015年間,原稱為陸軍二炮(第二炮兵)部隊,於2015年升格為火箭軍,取名借鑑蘇聯時期之「戰略火箭軍」名稱。 1958年,蘇聯贈送的第一枚R-2彈道飛彈抵中國,中國開始仿製生產,做出東風-1型短程彈道飛彈。1966年,解放軍導彈部隊陸軍「第二炮兵」由當時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命名並成立,後隨著擁有的彈道飛彈增加而擴大編制。時至今日,火箭軍約有15萬兵員,以約40個導彈旅之編制分布中國各地,擁有各款射程長短不一的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中國稱巡航導彈)。 據統計短程飛彈有1,150枚(東風-11、東風-15、東風-16系列),中程導彈約300枚(東風-21、東風26),遠程與洲際彈道飛彈有200枚(東風-5、東風-31、東風-41家族),以及長劍-100等巡弋飛彈3,000枚。 美國密切關注中國火箭軍的發展,並以間諜手段打進拉出。2022年10月,美國空軍大學中國航空航天研究所公布一份研究報告,竟公布中國火箭軍的詳細內部人事指揮鍊、各部隊部署位置、地址、部隊擁有武器與功能、部隊主管姓名、部隊番號等全數資料,對中國政府可謂是一大震撼!美國將中國自以為極度保密的資料完全公開,此番動作的意涵是:中國火箭軍完全赤裸裸在我美國的監控中,中國火箭軍對我來說沒有秘密,等於我要消滅它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據稱最後追查出這個報告係火箭軍前司令官李玉超在美國讀書的兒子將該資料賣給美國,導致李玉超與其副司令劉光斌同時被習近平撤職拔官,連過去歷任火箭軍司令都受牽連,甚至本案也與因美色婚外情而去職的中國前外交部長秦剛有關係,其對本案知情不報或處理緩慢,為其下台的罪狀之一。 截止至2023年底,擔任火箭軍司令員為王厚斌上將,政委為徐西盛上將。火箭軍總部在北京,但是下屬各基地與院校等分布各地,比如火箭軍綜合訓練基地在河北張家口,火箭軍研究院在北京、火箭軍指揮學院在湖北武漢、火箭軍工程大學在西安,士官學校在山東青州。 此外,在明面上的飛彈基地有安徽黃山的第61基地,雲南昆明的第62基地,湖南懷化之第63基地,青海第64基地、瀋陽第65基地、洛陽第66基地、陝西寶雞第67基地,河南洛陽第68基地,吉林白山第70基地等。當然,藏在大山裡面的基地是隱而不發的。 火箭軍不像其他軍種,能夠在光天化日下進行戰術操演,它唯一的任務就是發射長中短程各類飛彈。因此,需保證在各種情況下,如中國遭到敵軍入侵,甚至已經遭到核武攻擊時,火箭軍依然能夠反擊,就是火箭軍最重要的使命。 火箭軍的40個導彈旅分布各地,每年都要輪番進行幾十場的「天劍演習」實施跨區機動運輸,在面臨複雜電磁環境、核生化污染條件下,還能維持正常發射導彈的任務,有時甚至是真實地對某些目標發動導彈攻擊,比如對南海島嶼間水域、台海周邊海域進行導彈試射等,目的就是保持火箭旅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完成中央軍委交下的打擊任務。 至於火箭軍把飛彈都發射出去後,還能發揮什麼功能?似乎無人能設想到結果。火箭軍是技術軍種,唯一工作就是保養維護、並有朝一日發射飛彈,倘若真的射發結束,豈不變成赤手空拳的單位? 火箭軍單位並沒有一般陸軍單位該有的坦克、裝甲車、武裝直升機、火炮、機槍等,平日人員也未受過相關的軍事訓練,在軍事素養上甚至比不上武警部隊。因此,一旦把飛彈用完了,在得到補充之前,火箭軍旅形同虛設,無法進行任何軍事任務。 如果嚴重發生到所裝備的飛彈全部射出之戰爭情況,中國本土有很大概率已經受到海外來的洲際彈道飛彈的打擊,甚至已經被核武洗地,屆時生產彈道飛彈裝備的兩大航天集團之工廠大概也已不復存在,更無法再補充彈藥給火箭軍。因此,火箭軍的彈藥可被視為是一次性的,發射完難以得到補充的。 因此,有火箭彈藥才成軍,發射完則失去存在意義,是否會使火箭軍在臨戰時吝於發射足量彈藥,甚至拒絕中央軍委命令發射導彈?此外擁有15萬兵員的全體火箭軍人力如何得到更佳之運用,值得中央軍委思考,也許發射完所有導彈後,可轉為輕步兵旅或地方守備部隊? 或者平日也裝備一些一線裝甲部隊汰換下來的坦克與裝甲車,畢竟保養機動車輛也是火箭軍平日的任務,發射火箭後也可以轉為機步旅,還能發揮作用。 此外,火箭軍使用的是大國重器,是可以毀天滅地造成人類滅亡的熱核武器,因此,在管控與發射上是否保證有足夠的安全,不會讓核彈頭或飛彈落入不法份子或恐怖組織手中?畢竟中國軍方貪腐及以錢上位之風是很嚴重的,人性是怎樣都禁不起考驗的,如果出資人以高昂價錢買核彈(比如1億美元買一顆核彈頭,2億美元買一顆東風導彈),不管是東京還是北京都可能成為指定射往的目標。 此外,也必須要防止分散各地的火箭軍單位被地方勢力買通。如果有一天中國地方分裂勢力買通擁有了一個火箭軍旅的效忠,甚至只要是一個發射單位的效忠,那基本上就可以保證他可以分裂獨立建國了。因為擁有核武器就擁有與中央軍委討價還價的本錢,中央軍委不可能冒著北京被核彈洗地的風險妄動,屆時會發生何事還很難說。 最後2023年底中國中央軍委對火箭軍的大清洗,也逐步透露出原因,竟然是許多洲際彈道飛彈的液體燃料都已消失,被人用水來取代,這樣一旦要進行發射,自然就做不到了。此外有許多地表導彈發射井的蓋子無法打開,代表裝備偷工減料情況嚴重。另外甚至有人說過去部隊在吃火鍋時,把固體燃料火箭的固體燃料掰下來做燒火鍋的燃料用,代表火箭軍裝備管理根本是一團爛賬。再加上中央軍委清洗火箭軍時,竟然也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老總級高層也抓了一批起來偵訊,代表整個火箭軍與總裝備部、也就是現在的戰略支援部隊負責軍工裝備的整個集團都已經淪陷在貪腐陰影了。不過在太空事業方面似乎還好,發射太空運載火箭的狀況成功率一直很高,並沒有液體燃料被水替換掉的情況。 美國對中國火箭軍的關切從未停止,除上述報告外,在另外一份「中國2020核武報告」中指出,目前解放軍的火箭軍有40個彈道飛彈旅,但是在2017年只有26個旅,新的彈道飛彈旅仍陸續成立中,以運作新生產的彈道飛彈。通常每個火箭軍的飛彈旅都同時配有巡弋飛彈與彈道飛彈,可視任務型態選擇不同的彈種發射。 2023年,美國國防部發表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與安全發展》報告中也說,解放軍的火箭軍不斷發展長期戰略嚇阻能力,改善洲際彈道飛彈能力,改進和但載具重返地球能力與搭載多彈頭重返地球之能力。報告甚至懷疑中國將發展常規彈頭之洲際彈道飛彈,並用以攻擊美國本土與夏威夷、阿拉斯加等地。 此外也強調「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即航天部隊,不斷發展往返太空作戰能力,比如發展地面直接升空攻擊衛星飛彈(direct-ascent anti-satellite missiles),與直射能量武器(directed-energy systems)可用來打擊敵方任何試圖進入太空的飛行器。另外高超音速武器,如東風-17也是很大威脅。另外美國國防部認為中國在急速發展核武庫存,預估中國在2023年5月時擁有500枚核彈頭,2030年前預計將擁有1,000枚核彈頭。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4.04.07 各國宇宙活動檢討-外空非軍事化、利益共享、火箭回收、自由民主陣營發展太空科技-擷取自蘇育平撰中國航天事業與火箭軍一書 總結人類太空歷史 人類在太空的活動與日俱增,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密集程度,現在幾乎每個月都有美國、中國或少數其他國家的火箭發射到太空。首先是成千上萬的衛星佈滿地球近地軌道或太陽同步軌道,彼此之間可能造成碰撞。第二,從地球表面以望遠鏡觀測星空時,很可能被天幕中滿滿的人造衛星干擾,因為數量真的不可計數。第三,太多火箭屢次發射會戳破電離層,導致過量太陽輻射或宇宙粒子入侵地表。同時,火箭箭身墜向地球時,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而造成汙染。還有,太過密集的太空活動是否會引來地外文明的注意,並認定人類是一種威脅,進而前來消滅人類文明? 許多事情都是無法回頭的,既然已經選擇投入太空活動,就必須一路堅持到底。只能說在前進的同時也做好最佳的準備,以防禦可能來自地表或系外文明的威脅。 3.1 需投入更多資源並節約浪費 筆者認為太空載具可回收化應是最佳選項,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國大部分的太空運載火箭、衛星等都是不可回收的,等到運轉目標完成後就直接墜回大氣層燒毀墜海。這樣做也許是目前最廉價的處理方式,但若能將此作法改變為:將不再運作的火箭、太空船、太空站組件等拖至降落墜毀到月球表面,或者將所有廢棄的火箭部件、衛星等人造物體都集中於某處太空,形成類似回收資源庫的概念。 如此一來,人類文明程度日後達到可在月球建造基地並開辦冶煉場時,就可以利用廢棄的人造物體,回收再利用,不是很好的安排嗎?畢竟要把地球表面的物資送上太空所費不貲,既然已送上太空又讓它們墜回地球燒毀,確實是資源耗費。人類未來要能進一步探索宇宙深空,勢必要能夠在太空、月球、火星等金屬資源足夠,重力低的星體上製造探空太空船,就地生產、補給人類維生物資,並開採星體表面可用金屬或岩石建造太空船。 此外,不論哪個國家,目前都投入太少的財政資源到太空探索,殊不知在未來幾十年,人類真的會運用這些太空科技處理在地球上無法解決的一些問題,或可將若干人類移居到太陽系其他星球,如:月球、火星、穀神星或木衛星等,這是為了人類的永續延續與發展,得將若干人類移居到太陽系其他星球如月球、火星、穀神星或木衛星等大小行星上。 畢竟以人類對待地球這種只顧自己利益,不管他人死活的濫用法,海洋已經充滿塑膠微粒,進入所有海洋生物與陸地生物的體內循環。地表只要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有清潔不盡的垃圾,尤其是經久不衰的保麗龍或塑膠垃圾,都是歷經幾百年都不會降解完畢的物質。 加上熱發電廠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有害物質,如:硫、戴奧辛、重鉛,甚至核廢水都能直接排入大海與大氣。因此,人類有一天必定會把地球搞到無法喘息、無法循環的地步,到時候這顆充滿煙、毒、有害物質的星球,可能不再是人類能安居樂業的家園。 人類必須往外找尋新的居住選擇,要抵達別的星球、星系,就像大航海時代的水手一樣,必須在船上航行好久、好遠,才能發現新的大陸或島嶼。2023年12月1日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在杜拜舉行,世界領袖的各項呼籲都是沒用的,人類依舊製造出各種工業污染,讓自己最終無法生活在這顆曾經那麼美好的星球上。 面對宇宙浩瀚無邊的空間,以武力爭奪地球上爭議領土或島嶼已經沒有意義。如果一個國家或民族可以在太空中找到一顆或多顆星球作為生存空間,是不是比搶奪一個福克蘭群島、釣魚台、南中國海島礁、聖地巴勒斯坦、烏東地區、德涅次克河東岸等爭議領土而打生打死要來得有意義? 納粹德國是第一個將火箭射入太空的國家,但希特勒征服歐洲又打蘇聯,為的是拓展日耳曼民族的生存空間,卻沒想到偌大的宇宙空間,他其實已經有能力抵達卻因為眼界問題不去開發,偏要用坦克輾入莫斯科,以致後來慘敗,當然那是眼界問題。 美國是超級強國,但就像歷史上各大帝國一樣也已進入帝國晚期。許多徵兆顯示出美國活力不再,二戰時稱霸世界的製造業,養活全世界人口的農業,以及追求勤儉奮鬥美國夢的精神。玩金融靠投資,甚至濫印、濫發美金鈔票輸出通膨,這樣都無法造就或維持強國實力的。就像法國19世紀起,玩金融借貸給全世界,變成高利貸帝國,但是遇到普魯士、德意志到納粹,屢次無法抵擋日耳曼鐵蹄,甚至到幾乎亡國之慘況,就說明國人耽於逸樂與奢侈之風是多麼可怕的亡國之兆。 美國若要在太空事業超越中國,就必須將只佔總預算0.5%的太空預算加倍再加倍,只有砸重金才有可能像當年冷戰時與蘇聯太空競賽,也才能重新拾回那股拚盡一切也要上太空的決心。 過去勇往直前,創造出大航海時代風光的歐洲人,包括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荷蘭、比利時、丹麥、英國、義大利,都是全世界框殖民地與海外領地的殖民列強。結果,二十世紀打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後,全都委靡不振了。連一度在全世界插旗,可以在中亞與沙俄帝國較量搶奪阿富汗的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現在也萎縮成一個中等國家。若非美軍在背後撐腰,英國海軍連航母艦載機都生產不出來了,航母也只剩一艘,另一艘成為拆零件的備用艦。這還是當年意氣風發,米字旗插滿全世界,擁有印度、加拿大、澳洲、南非等帝國明珠的英國人嗎?英國現在除了開設大學賺外國學生學費,炒炒倫敦房地產之外,已經沒有任何具價值的工業或產業。 法國人倒還是保有大量海外領土,因為自立自強不與美國為伍的骨氣,讓法國還能維持一定的強大。其汽車、造船、化工、航太工業仍十分強盛,而且根據筆者在加勒比海看到許多法國人敢於駕駛小小帆船就勇闖全世界的精神,可知法國還是有未來的、有文化、能思考、重人權的優質國家。法國的亞利安空間公司算是在太空產業上佔有一席之地的發射公司,但還是要努力。在全世界努力進步的時候,歐洲人的榮光卻日益衰退,起步太早的歐洲反而全面停滯,加上歐洲染上所有進步社會產生的病症――不婚、少子、老齡化、勞動力不足、消費力道不足、經濟衰退等,使歐洲看起來如垂暮老人,前景堪憂。 現在已開啟太空的大航海時代,能夠競逐的國家屈指可數。如果真要說形成勢力,大概就只有中國與美國兩強而已。再以國家投注的資源與堅定的承諾來看,中國已經遠勝於美國了。因此,中國即使在地球表面有諸多的困難,但依靠太空事業的成就,應該還是可以位居強國地位不墜。 3.2 外層空間是否軍事化之檢討 外層空間,也就是太空是否可以軍事化,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議題,聯合國對此下了外層空間非軍事化之基調,但基本上所有有能力進入太空的強國都嘗試將外層空間軍事化。前蘇聯、美國、中國、日本等都沒有例外。但是不是將外層空間軍事化就真的是十惡不赦之事?也是有爭議的。 大家可以看到,在開始發明彈道飛彈與太空運載火箭,以及人造衛星及載人太空飛行的時代,聯合國就已經對和平使用外層空間下了定調: 「 要和平使用,對外空與星體不得主張主權 。」 公約第一條說「 外空之探測及使用應為全體人類之福祉與利益而進行之 」,什麼是「為人類的福祉與利益」?人是自私的,都是為了自己的福祉與利益行事,就算到今天,有高情操為全體人類的福祉與利益行事都還很難做到。沒有利益的事情,是無法驅動人去做的,唯有利益才能驅動人去做事,但做了就要與全人類分享?恐怕不會再有人去做,所以這條公約徒具形式,是反人性的。 第二條「 外空及天體可任由各國在平等基礎上並依國際法規定探測及使用之 」與第三條「 外空及天體不得由各國以主張主權,藉使用或佔領,或以任何其他方法,而據為本國所專有 」其實要進行太空活動是有障礙的,就算本書出版時已經是21世紀的2024年,距離1944年人類第一次把彈道飛彈火箭射入太空已經過了80年,但現在地球上有能力進入太空的國家仍是屈指可數。 因此,外層空間的星體開採利益屬誰?自然是有能力前往開採的國家。這些國家開採後,是否願意將利益分享給其他國家?自然是不會,有如此善心的國家哪能夠強大?就算是秉持國際主義的前蘇聯,上太空的成就也是歸榮耀於蘇聯而非全人類。因此,一旦未來某星體被某個國家優先佔據,比如說:月球、火星、木衛星、穀神星與其他小行星,不論是中國人或美國人先上去佔領,先佔領者是否願意與其他人分享?就很難說了,這個原則與傳統國際法「 無主地先佔 」原則也是相違背的。 在大航海時代,只要航海家發現一個島,無人居住或有人居住但未加以墾殖,或者不歸屬於當時哪個強大的國家時,發現者與其所屬國家是可以對該島或該土地宣稱主權的。 這種「無主地先佔原則」感覺更加適合外太空宇宙空間的星體,因為這些星體本就沒有原住民人類曾經居住的可能,保證只要人類登陸,一定是無主地。那問題就是可否對其進行無主地先佔?可以佔多大? 比如,世界各國都覬覦前往面積甚大的月球與火星,但誰能實際控有全部星體,甚至建立全星體之防禦措施將他國擋在外面,在目前階段尚未可知。另外中國下一步擬在月球上建立月球科研站,就建在可能具有水冰之月球極區,但屆時倘美國也想建立月球基地時,還能到同樣的地方嗎?我相信這些利益的衝突處理上都很困難。 舉例來說,國際公約不准任何國家對南極洲大陸宣稱主權,而是要和平利用,感覺與對待外層空間是一樣的。南極洲大陸目前由《南極條約》簽署國家共同管理,目前已有50個國家簽署,也已經有135座常設的各國科學站,包括中國、美國、日本等,這些主要國家已在南極居住並進行科學實驗。 未來面對月球、火星、木衛星與主小行星帶50萬個以上之星體,是否也比照《南極條約》模式進行共管?先登陸者是否願意?會不會想辦法阻撓後來者繼續登陸,就讓我們繼續觀察。 上述1966年12月1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之2222號《關於各國探測及使用外空包括月球與其他天體之活動所應遵守原則之條約》決議開放各國簽署,迄今締約國已有114個——包括在1983年加入的中國。 不過,因為這是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決議,並非安理會決議,代表這是沒有強制拘束力的。再來因為是1967年提出,距今約一甲子,年代相當久遠。隨著科技與太空能力之進步,許多條文限制是否還有意義都值得商榷。 例如:第二條規定「 外空,包括月球與其他天體,不得由國家以主張主權或以使用或佔領之方法,或以任何其他方法,據為己有。 」我認為在太空時代前期,也許這條規定還可受到約束,但當某些國家的科技能力足夠佔領整個星球並建立防禦措施時,就有強烈動機試圖獨佔星體並聲稱其主權,防止其他國家勢力進入。「無主地先佔」原則肯定會被再度拿出來使用,否則一個星體之探勘、開發、建設、防禦在在需要投入龐大經費,一個國家絕不可能願意重金建設後讓其他國家坐享其成。 因此,外星天體之歸屬遲早必須另訂規範,可能允許先到國家佔有優勢利益,或者在該星體面積質量小到某種程度下(例如:矮行星),是可以由某國家獨佔的。畢竟一個主小行星帶就有50萬顆小行星,要搶奪一顆小行星的機會並不大,除非它是個從裡到外都是黃金或某種極昂貴稀有金屬元素組成之星體,否則根本無此必要,地球上每個國家都可以分到幾千顆小行星,只看你有無能力去接觸與開採罷了。 第三條「 本條約當事國進行探測及使用外空,包括月球及其他天體之活動,應遵守國際法,包括聯合國憲章在內,以利國際和平與安全之維持及國際合作與諒解之增進 。」這則條文不痛不癢,未具太大意義。就算列強破壞國際法,別國又能奈他何? 第四條「 本條約當事人承諾不將任何載有核武或任何他種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之物體放入環繞地球之軌道,不在天體上裝置此種武器,亦不以任何其他方式將此種武器設置外空。 」這則條文問題在於條約當事國承認不將核武與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放入環地球軌道,不能部署在太空。國際法歸國際法,如果一個國家有此能力將核武器或雷射武器放上太空,誰會拒絕? 美國1980年代的星球大戰計畫,就是要將外層空間軍事化,為了防止蘇聯對美國發動全面核武第一擊後無力反擊,因此必須在蘇聯那批彈道飛彈群飛到宇宙空間時,盡可能予以攔截或立刻擊毀。攔截手段就是高能定向武器,例如:雷射、微波、高能粒子束、電磁動能武器、常規打擊武器或核武器。 這些武器在80年代也許尚未成熟,時至2024年確實已有成熟且投入實戰的科技產物,例如:雷射砲、電磁砲。因此,只要能夠滿足若干條件,建立天基軍事防禦網路、裝置各種科幻式的電磁砲、電磁線圈軌道砲、雷射激光砲並非遙不可及。 不過,要能夠維持、操作上述雷射砲、電磁砲等,最重要的是得有極強大的供電能力,才能供應極度耗電之裝備。太陽能板與電池陣列能維持一般電器與太空站供電需求,但要用在電磁武器上,恐怕核子反應爐之類的動力來源才是最穩定、最可靠又強力的供電來源。 圖3-1 美國通用原子公司生產之電磁砲(百度百科) 美國發明一種極強的「天基動能武器」(kinetic orbital strike),俗稱「上帝之杖」(RODS FROM GOD)。就是一種鎢、鈦或鈾金屬棒狀物體,外型如電線桿,長6公尺,重數噸,部署在軌道衛星上,待總統下令攻擊時,釋放鎢棒回地球,可在其後加裝助推火箭加速。 如果將大質量的鎢棒從距地面1千公里高之太空挾著重力加速度砸向地面,時速可達1萬5千公里,彈頭部就算不裝任何爆炸物,其動能撞擊力道已相當2噸TNT炸藥之當量,相當於一枚戰術核武的威力,足夠將一個小城鎮或大城市街區砸成粉碎稀爛,但不會造成核輻射污染,確實有其軍事意義。有人認為這個計畫還在概念階段尚未實施,也有人信誓旦旦說美軍於2025年前要完成部署。我認為就算美國真的部署完畢,也不會透露消息,直到發生戰爭一旦動用上帝之杖時,才能證實此計畫已確實部署。 今日美國將所有太空活動置於「太空軍」獨立軍種的監督下,意義正是很明顯地將太空活動賦予軍事性質,太空非軍事化的說法,也只是個藉口。 美國曾經試圖將可發射雷射的衛星送入軌道,必要時可以用反衛星飛彈(標準三型對空飛彈)在近地軌道上直接快速獵殺敵國之人造衛星與太空飛行物。其實包括美國在內之各方,都持續努力在外太空軍事化,也做了各種安排與設置,只是不公開說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1年4月29日,重達22.5噸的「天和核心艙段」被長征-5B(遙2)運載火箭給推上太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並展開太陽能翼。 一個月後,天舟-2號貨運飛船也在2021年5月29日發射成功,並過來與天和核心艙完成順利對接連結,補充物資與燃料等。代表天和核心段運作正常,可接受補給。 再隔半個月,2021年6月17日,神舟-12號載人飛船由長征-2F遙12火箭從酒泉發射中心發射,並在6個半小時後過來與天和核心艙完成對接連結,神舟-12號的3名太空人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進入天和核心艙,等於是在太空中,第一次有人進入了天宮太空站。從此開始了神舟太空人在天宮太空站輪流值勤駐守的任務。 「天和核心艙」是今日天宮太空站的主體大廳,是天宮太空站的管理控制中心,也是太空人生活工作的地方。它的全長是16.6公尺,有一半直徑4.2公尺,另一半直徑2.8公尺,總共空間大約是58平方公尺,約同於17.5坪,在地表上的房屋單位也算是小的,但在太空中,每一公克物資送上太空都是天價,因此在太空中蓋一個房子,還不能有空氣洩漏,還要供應人體維生一切功能,供氧氣、水、電等,這個空間已經算是天價堆成的了。 由於太空人是預備要長住在天和核心艙中的,因此裡面分隔布置成三個臥室與一間浴室,讓太空人居住。到目前為止,每次都是由神舟任務的三個人在天宮太空站中值勤約半年時間,因此每個人分到一個臥室沒有問題。此外,餐廳中有餐桌、食品加熱、冷藏設備與飲水機,另外還有很多一個個像公文櫃一樣的科學實驗機櫃等,裡面裝有實驗器材與材料,因為空間不大,因此任何設備都盡量做到輕薄短小,不能浪費空間。 「天和核心艙」最後與「問天實驗艙」及「夢天實驗艙」對接起來,就像拼積木一樣,多了兩個房間的空間可以使用。 改革開放到相當程度,國力恢復,在科學家建議下,開始對載人太空工程進行評估,1983年曾通過「863計畫」,包含高科技的七大領域,排名第二的航天技術獲撥資金50億元,主要發展「大型運載火箭、太空往返運輸系統、載人太空站及其應用」,並進一步於1992年9月21日通過《關於開展我國載人飛船工程研製的請示》,啟動代號為「921工程」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計畫。 神舟系列飛船是中國從1999年首飛一直到今天,用來執行中國載人太空任務的飛船名稱。這名稱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向大眾徵集而來的最受歡迎名稱,當然也有其他騰龍號、華夏號九州號等不同名稱建議。 神舟飛船主要學習模仿對象是蘇聯的聯盟號太空船。其實神舟飛船的結構是十分簡單的,從最上方往下,分別是軌道艙、返回艙、其他附加艙與最下方的長征2F號專用火箭。老實說空間都不大,也不是想像中電影裡面的銀行戰艦企業號的樣子,甚至連電影中的貨運飛船也稱不上,倒不如說就是幾個大鐵桶一個一個疊在一起的組合。當然也沒那麼簡單,要上太空,要與太空站連接,要容納太空人生活、工作、活動的空間,且要供氧氣,與宇宙的真空要能嚴密的隔絕不能洩漏,這一切都是要仔細再仔細。 神舟一號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上午6:30 升空,由長征2F綑綁型火箭作為推力,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發射,10分鐘後飛船與火箭脫離,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由地面多個側控中心及太平洋、印度洋上的遠望衛星測量船進行追蹤測控。 作為第一艘太空飛船,上面裝載了一些特殊物品,計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奧運會會旗、各種郵票、各10克左右的農作物種子(青椒、西瓜、玉米、大麥、甘草、板藍根)等。 神舟3號飛船在2002年3月2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繞地球107圈後,在4月1日返回地球,鑑於神舟2號降落傘打不開之教訓,神舟3裝了兩具降落傘,順利開傘著陸。 神舟4號飛船在2002年12月3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繞地球108圈後,在2003年1月5日返回地球,其軌道艙未隨返回艙返地球,而是繼續在軌道上運行半年。 神舟5號在2003年10月15日上午九時整,在酒泉發射基地由長征二號F型遙五火箭搭載發射,十分鐘後就進入高343公里的預定軌道。 神舟-6號是第二艘中國實際載人飛船,於2005年10月12日由長征-2號F運載火箭從酒泉基地進行發射,乘員有費俊龍與聶海勝。 神七是在2008年9月25日,由長征-2號F型火箭發射升空的,三名太空人分別是翟志剛、劉伯明與景海鵬。 神舟-8號於2011年11月1日由長征2F型遙8火箭從酒泉發射升空,進入近地軌道。 2012年6月16日,神舟-9號飛船以長征2型F遙9火箭搭配,從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升空,上面搭載3名太空人景海鵬、劉旺、劉洋(女性)。 2013年6月11日至6月26日,神舟-10號飛船在長征-2型F遙-10火箭推動 2016年10月17日,神舟-11號載人太空船在長征-2F 2021年6月17日,神舟12號載人飛船由長征-2F遙12火箭從酒泉發射中心發射,並在6個半小時後抵達最終版的「天宮太空站」,順利與天和核心艙完成對接連結,神舟12號的3名太空人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進入天和核心艙,等於是在太空中,第一次有人進入了天宮太空站。從此開始了神舟太空人在天宮太空站輪流值勤駐守的任務。 2021年10月16日,神舟-13號飛船在長征-2F遙13火箭推升下由酒泉基地發射升空,準備進行6個月的駐留太空站任務。 神舟-14號飛船於2022年6月5日,由長征-2號F型編號遙15號運載火箭承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進入天宮太空站天和核心艙。神舟-14號乘組(陳冬、劉洋、蔡旭哲)進入夢天實驗艙開始工作。 神舟15號飛船於2022年11月29日晚間11點,由長征二號F型編號遙15號運載火箭承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隔天上午5:42與天宮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段端口對接成功。此次搭載太空人計有費俊龍、鄧清明、張陸等三人。 神舟16號飛船是神舟系列第16號飛船,執行天宮太空站進入實際運營階段後的首次任務。2023年5月30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F型遙十六號運載火箭承載,成功發射升空,順利地與天空太空站的「天和核心艙」進行對接。 2023年10月26日,按照計畫,神舟17號太空船由長征-2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由酒泉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依據中國航天局發布之航天行事曆資料顯示,神舟18號載人飛船預計將於2024年4月下旬發射升空,前往天宮太空站輪替人員任務。預前準備之天舟7號貨運飛船已經在2024年1月17日發射升空並到天宮太空站進行補給,連神舟18號飛船太空人的補給都已經運上去了。 神舟18號與神舟19號的太空人都已選出,並進行緊鑼密鼓訓練中。中國航天局也像往常一樣,對外徵集神舟18號飛船任務的識別標示設計,讓中國的國民有點參與感。 天舟系列貨運飛船是無人飛船,搭配使用長征-7型大推力火箭,主要任務是載運物資補給到天宮太空站,以讓神舟載人飛船的太空人在太空站上有更多物資與空間可以運用。這些太空人生活物資包括食物、水、生活用品、出艙消耗品、實驗材料、太空站用火箭推進劑、宇宙用宇航服、醫藥用品、衛生用品等。 天舟貨運飛船沒有返回艙,任務完成就搭載天宮太空站的垃圾廢棄物,在回到地球大氣層的時候,貨船本身連同垃圾一起燃燒殆盡,連隔熱瓦也不裝,直接燒掉不回收的意思。 天舟貨運飛船全密封標準型的內部體積有40.5立方公尺,載貨空間約有18-22立方公尺,可載運的貨物重量為6,900公斤(全密封標準型)到7,400公斤(全密封改進型),加上船身總體發射重量為13.5噸(全密封標準型)與14噸(全密封改進型)。由於天舟飛船僅補給到位在近地軌道的天宮太空站,不會需要飛到更遠的行星際,因此功能比較單一。 現在天舟飛船已建造7艘,發射過6艘,一艘正在太空中運作。2024年預定將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天舟7號與天舟8號兩艘貨運飛船,運補天宮太空站。 天舟-7號貨運飛船 2024年1月12日,天舟-6號貨運飛船與天宮太空站分離並重回地球表面後,天舟-7號貨運飛船在長征-7遙8火箭推進下於1月17日晚間從海南文昌發射場順利發射升空,將前往天宮太空站運送補給物資。 這次的天舟-7號除了為現在正在天宮太空站上的神舟-17號三名乘員帶去物資,也是為了下一批神舟-18號的發射輪替做好物資準備,而今年年底前可能還會發射神舟-19號載人飛船,屆時天舟-8號貨運飛船也會繼續上去運補。 這代表2024年中國將發射天舟-7號與天舟-8號貨運飛船,以及神舟-18號與神舟-19號載人飛船,至少4次與天宮太空站人員輪調相關的發射任務。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俄羅斯 首都莫斯科附近的番紅花市政廳(Crocus City Hall)22日晚間發生了恐怖襲擊事件,造成至少137人死亡、182人受傷。在俄烏戰爭的敏感時期,此事受到全球高度關注,在對外公開的畫面當中,這些涉案槍手明顯受到嚴刑拷打。專家認為,俄羅斯總統蒲亭此舉是為了強調「跟他作對者將遭到殘酷懲罰」。 對於此次恐攻事件,伊斯蘭國分支「ISIS-K」已坦承犯案並公布相關影像,但俄國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仍持續恐怖主義矛頭指向烏克蘭,並表示即使莫斯科恐攻真是伊斯蘭武裝分子所為,也是為了烏克蘭的利益,質疑基輔在其中「發揮了作用」。 一週連3起!巴基斯坦中國工程師車隊遇自殺攻擊釀6死 https://tw.news.yahoo.com/%E9%80%B1%E9%80%A33%E8%B5%B7-%E5%B7%B4%E5%9F%BA%E6%96%AF%E5%9D%A6%E4%B8%AD%E5%9C%8B%E5%B7%A5%E7%A8%8B%E5%B8%AB%E8%BB%8A%E9%9A%8A%E9%81%87%E8%87%AA%E6%AE%BA%E6%94%BB%E6%93%8A%E9%87%806%E6%AD%BB-011426416.html 向來被中國民眾暱稱「巴鐵好兄弟」的 巴基斯坦 又發生一起鎖定中國工程師的攻擊事件。一名自殺攻擊者週二(3/26)衝撞一輛載著多名中國工程師的汽車,導致5名中國公民在內共6人身亡,而這也是過去1週以來第三起中國企業在巴基斯坦遇襲的重大事件。 巴基斯坦警方表示,一輛載著中國工程師的車輛週二在伊斯蘭馬巴德前往北部開伯爾-普什圖省達蘇水電站途中遇襲。當地警局局長甘達普爾(Mohammad Ali Gandapur)說:「5名中國公民和他們的巴基斯坦駕駛在攻擊中死亡。」 知情人士向路透社表示,遇難的工程師隸屬於中國葛洲壩集團(China Gezhouba Group Company,CGGC)。該公司負責興建達蘇水電站工程。 路透社報導,這是巴基斯坦過去一週以來第3起針對中國的攻擊事件。前兩起攻擊事件分別發生在巴基斯坦一座空軍基地,和一座位於西南方、由中國投資建設的戰略港口。在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北京投資65億美元在巴基斯坦開發多項建設。 達蘇水電站所在地區3年前也曾發生類似攻擊事件。一輛巴士發生爆炸,導致包括9名中國公民在內的13人死亡。當年的攻擊事件也讓水電站工程停滯數月之久。 巴基斯坦境內有兩大武裝團體派系,其中一支屬於激進伊斯蘭教,另一派則屬於主張分離的少數民族叛軍。 據報導,鎖定中國項目發動攻擊的通常是分離派武裝團體,目的是把北京勢力趕出礦產豐富的俾路支省外,但這類武裝團體通常在巴基斯坦的南部和西南部活動,與週二的這起攻擊地點不同。目前尚無組織出面承認犯案。 中國駐巴基斯坦領館發聲明譴責此恐怖攻擊行動,要求巴國政府立刻徹查並嚴懲兇手,確保在當地的中國公民、機構和項目安全。 伊斯蘭國呼羅珊省在2021年8月26日對喀布爾國際機場發動2次自殺炸彈攻擊,造成美軍13人死亡、15人傷,阿富汗人百餘人傷亡的重大恐攻事件。伊斯蘭國呼羅珊宣稱責任,認為塔利班與美國協商就是叛教之舉,因此向美國及塔利班同時宣戰。美國已開始空襲追擊伊斯蘭國份子,未來也不排除與塔利班合作進剿伊斯蘭國人員的可能性,以為死傷美軍復仇。不過塔利班已經回拒表示不會與美軍共同對付伊斯蘭國,會自己來,也警告美國不准再侵犯阿富汗領空。 2021 年 8 月 26 日發生在喀布爾國際機場的自殺炸彈攻擊 事件,已由伊斯蘭國呼羅珊省分支承認責任。爆炸發生後,美 國中央司令部司令、海軍陸戰隊將軍麥肯錫(Kenneth F. McKenzie Jr.),在華府記者會中宣布,伊斯蘭國聖戰分子在喀 布爾發動的兩次自殺式爆炸襲擊,造成 13 名美國軍人喪生,15 人受傷;阿富汗平民也有 60 人死亡,143 人受傷。 美國拜登總統已宣布,將獵殺策劃攻擊者,並要他們付 出代價。在 ISIS-K 承認責任後,拜登總統宣布將打擊 ISIS-K, 並凍結其資產等懲罰行為。 塔利班奪回寶座,重新建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2021 ~) 149 伊斯蘭國呼羅珊省的成員 該組織在數日前即已揚言要對喀布爾機場發動攻擊,其攻擊 150 阿富汗:抗衡強權的古波斯勇者 目標除美軍與聯軍外,也包括塔利班武裝。當時美軍即已發布恐攻警報,並要求美國人暫時不要前往機場。後來果然發生恐怖攻擊事件。 以下對該組織稍做介紹: 伊斯蘭國呼羅珊省分支(ISIS Khurasham,簡稱 ISIS-K):是伊斯蘭國在中亞與南亞的分支,其實一開始是在 2014 年由「巴基斯坦塔利班」組織中分裂叛逃出來的一個群體,後來宣布效忠伊斯蘭國,在 2015 年獲得伊斯蘭國哈里發巴格達迪 的承認,2016 年 1 月被美國宣布為恐怖組織。呼羅珊指的就是伊朗東部、阿富汗、巴基斯坦這塊土地的古稱。該組織成員的目標, 是在呼羅珊地區建立伊斯蘭哈里發國。 敵對塔利班及歐美:ISIS-K 已經在該地區對平民進行 100 次的恐怖攻擊,對美軍、阿富汗前政府軍、巴基斯坦軍方等攻擊, 則有 250 次。許多該組織成員來自追求更極端、更激進目標的塔 利班前成員叛逃而來,也是在伊斯蘭國前首領「阿布.貝克爾. 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感召下成立的。 ISIS-K 的領袖是前巴基斯坦塔利班指揮官「哈菲茲.賽義德.汗」(Hafiz Saeed Khan),2016 年被暗殺後改由「阿卜杜勒.哈西卜」擔 任,繼續被美軍消滅。該組織的現任領導人是夏哈.穆哈吉(Shahab al-Muhajir)」,也被稱為沙納烏拉(Sanaullah)。 該組織特色:ISIS-K 與在敘利亞伊拉克猖獗一時的伊斯蘭國 風格一致,善用社群媒體與影片宣傳,愛用斬首、自殺炸彈攻擊、 塔利班奪回寶座,重新建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2021 ~)愛用童兵處決敵人等殘暴手法威嚇敵人。該組織之所以敵對塔利 班,因為塔利班不會屈服效忠伊斯蘭國,塔利班意在阿富汗恢復 其伊斯蘭大公國統治,但伊斯蘭國呼羅珊是要拿下阿富汗與巴基 斯坦,甚至更多中亞地區,所以兩者利益重疊,必然會有衝突, 伊斯蘭國呼羅珊也以塔利班與美國有暗盤,以放美國人離開阿富 汗為由,在輿論上攻擊塔利班是美國走狗,兩者矛盾尚不可解。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4.03.24 中國的太空站、嫦娥登月計畫、天問火星探測任務-擷取自蘇育平撰中國航天事業與火箭軍一書 中國從2011年起,建設「天宮一號」太空實驗室,或者叫他軌道飛行器,也可以說就是一艘停留在軌道上固定位置的太空船體,但是其實它也就是一個原始型態的太空站。 2011年9月29日,天宮-1號由長征-2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完成順利進入軌道及變軌的任務,從此開始在太空中運行。 它與地面之通信測控是由中繼衛星、16個中國海內外陸基測控站、3艘遠望測控船、北京飛控中心、西安測控中心等共同組成。 圖2-36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中國航天局) 天宮-1號是由實驗艙與資源艙兩個艙體連結而成,全重8.5噸,長度10.4公尺,最大直徑處3.35公尺,內部空間約15立方公尺,一個套房的空間大小,夠兩、三位太空人的生活居住與工作需求。 2011年11月3日,無人的神舟-8號太空船到來與天宮-1號進行首次對接,這使中國成為繼美國與蘇聯之外,第三個完成太空中飛行器對接的國家。直到11月17日,兩者解開對接,神舟-8號返回地球,計有兩個禮拜時間兩者連接在一起,在距地343公尺的軌道上運轉。 2012年6月18日,神舟-9號太空船又到來與天宮-1號對接,組成一組聯合體,並由神舟-9號的太空人(景海鵬、劉旺、劉洋)進行各種操作調整與機器調適工作。6月28日神舟-9飛船與天宮-1號分離,返回地球,兩者連結10天時間。 圖2-37 神舟-9號太空人進入天宮-1號(CCTV) 2013年6月13日,天宮-1號歡迎前來的第三組團隊,神舟-10號飛船並形成對接組合體,3名太空人(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入駐天宮-1號,開始進行各項操作。12天後,神舟-10號飛船在6月25日與天宮-1號脫離,返回地球。而這也是天宮-1號最後一次迎來訪賓,很快天宮-1號就要結束它的使命,它對中國航天的最大作用就是與三次神舟飛船進行的6次飛行器對接工作,這是一項不容易做到的技術,也是天宮-1號被發射升空最主要的使命。 圖2-38 天宮-1號外部結構圖(新華社) 2016年,天宮-1號結束任務,不再擔負任何科研任務。在人工操縱下,2018年4月2日天宮-1號墜回地球大氣層,大部分組件在大氣層中燒毀,遺骸落入太平洋中,未造成傷害,成為魚礁。 很可惜的是,中國航天局並不把天宮-1號認定為正式的太空站,只是作為一個實驗性的軌道飛行物,可以短期載人居住工作,但因為空間小,載運物資不多,太空人最多不停留超過兩週時間,通常只有待10天就走人。 不過經由天宮-1號與神舟8號至10號三批人員與飛船的多次對接工作,中國太空人熟悉了如何在太空環境下進行兩艘飛行器的對接工作,並在太空中展開宇宙科學實驗,航天醫學實驗及太空站技術實驗。神舟-10太空人甚至遠端為中國的小朋友上課,真實演示在太空失重環境下的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在太空環境下之表現。無疑為之後大型的天宮太空站之運作打下很好的基礎。 圖2-39 神舟-8號與天宮-1號進行對接之瞬間(新華網) 2.5.2 天宮二號 「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是中國對建造太空站又一個嘗試,由航天科技一把手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研發生產,基本上與天宮-1號目標軌道器功能等級一致,空間有22.3立方公尺,設計壽命兩年,並能容納3名太空人在內居住生活工作。內部有一個大氣壓,外部是宇宙空間,沒有大氣壓,因此防止氣壓流失的密封性很重要。 圖2-40 右方的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與天舟貨運飛船結合(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圖2-41 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南方都市報) 從2014年開始總裝工作,一直到2016年9月15日晚上22時4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2F T2改進型火箭發射升空,順利入軌道運行。它的中心任務是要驗證讓太空人可以進行中長期(30天左右)之在軌道滯留生活。9月16日,天宮-2號經過變軌後,進入離地高度380公里的軌道,9月25日,再調高至離地高度393公里的軌道。 2016年10月19日,神舟-11號載人太空船抵達附近並與天宮-2號進行順利對接,太空人景海鵬與陳冬進入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並在組合體中居住生活、做科學實驗等,在組合接近一個月後,11月17日神舟-11號太空船與太空人脫離天宮-2號,回歸地球。 隔年2017年4月22日,天舟-1號貨運飛船過來與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進行對接,補充物資燃料等,順利完成推進劑在太空環境下補注的工作,最後在半年後的9月17日,天舟-1號與天宮-2號分離開來,天宮-2號基本完成任務。 2019年7月19日,天宮-2號受控重返地球,在大氣層中燒毀,殘骸落入太平洋。 天宮-2號科學性質更加強,可進行地球觀測、太空地球系統科學、太空應用新技術太空技術、太空醫學等其他學門的關鍵技術研究。在太空微重力環境、有宇宙輻射狀態下,可進行許多宇宙才能進行的科學實驗,與地球有重力、氣壓等環境是截然不同的。 圖2-42 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中國航天局) 在經過天宮-1號與天宮-2號的實驗運作後,中國正式啟動「天宮太空站」的建設工作。 筆者覺得把天宮-1號及天宮-2號墜回地球燒毀的作法有點可惜了,如果可以保留在軌道中,與後來的天宮太空站一起結合,其實是可以組合起更大的太空站站體,或者將之拖到月球表面墜毀,未來建立月球科研站時也可以運用上這些金屬結構體,也不浪費當初將它射入太空的燃料成本。 2.5.3 天宮(中國)太空站 藉助「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天舟系列無人貨運飛船」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航天業的一把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開始建設「天宮一號」太空站。首先是2021年4月29日,重達22.5噸的「天和核心艙段」被長征-5B(遙2)運載火箭給推上太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並展開太陽能翼。這個成功受到中共總書記兼國家主席兼軍委主席習近平的肯定並發來賀電,畢竟他才是發射任務背後的大老闆。而且天宮太空站的建成之象徵意義與國際聲譽也是極高的。 一個月後,天舟-2號貨運飛船也在2021年5月29日發射成功,並過來與天和核心艙完成順利對接連結,補充物資與燃料等。代表天和核心段運作正常,可接受補給。 再隔半個月,2021年6月17日,神舟-12號載人飛船由長征-2F遙12火箭從酒泉發射中心發射,並在6個半小時後過來與天和核心艙完成對接連結,神舟-12號的3名太空人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進入天和核心艙,等於是在太空中,第一次有人進入了天宮太空站。從此開始了神舟太空人在天宮太空站輪流值勤駐守的任務。 圖2-43 天和核心艙的模擬示意圖(Shujian Yang,公有領域) 「天和核心艙」是今日天宮太空站的主體大廳,是天宮太空站的管理控制中心,也是太空人生活工作的地方。它的全長是16.6公尺,有一半直徑4.2公尺,另一半直徑2.8公尺,總共空間大約是58平方公尺,約同於17.5坪,在地表上的房屋單位也算是小的,但在太空中,每一公克物資送上太空都是天價,因此在太空中蓋一個房子,還不能有空氣洩漏,還要供應人體維生一切功能,供氧氣、水、電等,這個空間已經算是天價堆成的了。 圖2-44 天宮太空站之天和核心艙在廠房中製作之外表(中國新聞社) 天和核心艙自重22.5噸,內有生命維持系統,有兩片面積總共134平方公尺的柔性太陽能板發電陣列提供的18千瓦電源,並有光伏電池儲存電能,等到旋轉到地球背面沒有陽光時,電池仍可供電給太空站使用。此外,太空站裝置有太空中推進的動力系統,4台「HET-80霍爾效應推進器(Hall-effect thruster,HET)」,每台霍爾推進器的推力有80毫牛,使用電場來加速推進劑,是一種電離子太空推進器。 霍爾推進器之推進劑燃料(氫氣 、甲烷、丁烷、氬氣、 鉍 、 碘 、 鎂 和 鋅 之組合)由天舟貨運飛船定期補給,因為天宮在太空中依然需要時時調整姿態與位置,避免被地球引力吸回地面或被太空垃圾命中,要時時保持在近地軌道上的良好位置,這需要在太空中可以噴射的火箭性質的推進器或這種像電離霍爾推進器的先進裝備才能做到。 由於太空中沒有氧氣可燃燒,和人類所曾經面對的挑戰相比,這種環境遠遠來得困難許多。使用電離子推進的「霍爾效應推進器」證明可以在太空宇宙空間中實用,因為它是利用磁場將電子衝向推進劑將之電離,接著有效地加速離子噴出而產生反推力,由於不需要氧氣作為燃燒的介質,因此可以在宇宙真空或稀薄大氣環境下將推進劑氣體排出,反向造成推進力,產生的推力取決於離子推力。霍爾效應推進器是有效的太空推進器,不論美國理工院校或NASA都還在對其進行科學試驗中,結果中國已經首先做出實物並裝在天宮太空站中進行實用。這總不能再說中國仿冒誰了,別人家的都還沒上市呢! 由於太空人是預備要長住在天和核心艙中的,因此裡面分隔布置成三個臥室與一間浴室,讓太空人居住。到目前為止,每次都是由神舟任務的三個人在天宮太空站中值勤約半年時間,因此每個人分到一個臥室沒有問題。此外,餐廳中有餐桌、食品加熱、冷藏設備與飲水機,另外還有很多一個個像公文櫃一樣的科學實驗機櫃等,裡面裝有實驗器材與材料,因為空間不大,因此任何設備都盡量做到輕薄短小,不能浪費空間。 「天和核心艙」最後與「問天實驗艙」及「夢天實驗艙」對接起來,就像拼積木一樣,多了兩個房間的空間可以使用。 圖2-45 天宮太空站完整三艙型態(Shujianyang製作,公有領域) 圖2-46 人類歷史上各太空站之尺寸對比(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從上圖可以看出,中國的天宮太空站比起目前的國際太空站個頭小了一號,甚至比起美國與蘇聯過去冷戰時期建造的太空站都小一號,可能是西方人人高馬大,需要的空間比較寬廣所致。但是一旦目前國際太空站不再延壽,太空中極可能只剩下中國的天宮太空站,還可能持續好多年,直到國際間有共識再蓋另一個國際太空站。 圖2-47 天和核心艙的結構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問天實驗艙」是2022年7月24日,由長征-5B遙3火箭搭載,從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升空,隔天與天和核心艙前項端口對接完成。問天實驗艙長度17.9公尺,直徑4.2公尺,加壓空間118立方公尺,搭載8個實驗櫃,此外設有三個睡眠區、第二間廁所,完全可單獨支撐3名太空人在此生活。 2022年7月25日,神舟-14號乘員首次在軌從天和核心艙進入問天實驗艙,而且是不戴面罩、不穿防護服,代表問天實驗艙的密封性與天和核心艙一樣強,兩者結合也十分緊密。 圖2-48 發射前總裝中的問天實驗艙(中國新聞社,公有領域) 不過就算再緊密,也還是會有洩漏的情形,畢竟艙內氣壓高,艙外無氣壓,氣壓自然會往外擠壓洩漏,但只要控制在還可以維持的程度,不要把所有氧氣都洩露出去就好。 圖2-49 夢天實驗艙(中國新聞社,公有領域) 天宮太空站另一個大型組件是「夢天實驗艙」,2022年10月31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5B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其長度17.88公尺,直徑4.2公尺,加壓空間109立方公尺,重23噸。夢天實驗艙與火箭分離後,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並於隔天成功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在一起,正式成為中國太空站的一個組件。之後在太空站上的神舟-14號乘員陳冬、劉洋、蔡旭哲三人也進入夢天實驗艙開始操作。 夢天實驗艙只有工作、倉庫與科研機構組,沒有供太空人睡覺與使用衛生間的功能,因此太空人僅能在此艙間工作。但終究給太空站帶來更多的空間與儲藏物資地,可以讓太空人住得更舒服一點。 圖2-50 夢天實驗艙之結構圖(Leebrandoncremer所繪,自由授權) 天宮太空站,也許看起來沒有國際太空站那樣高上大,尺寸與空間也沒有國際太空站與之前蘇聯和平號太空站大,但是天宮太空站裡面的一切,從外殼到裡面所有科學儀器與科學實驗酬載,都是中國獨立自主研發打造出來的,這樣不靠外力的從頭研發,辛苦又耗費時間,可是打下的基礎是比較穩固的,也不操之於人,不會被外國勢力因為政治因素而不時卡脖子制裁,這在中國科技發展歷程中已經發生多次。 天宮太空站是中國走向太空的一個據點,從天宮太空站可以繼續往月球登陸、火星登陸、太陽系外探索、小行星防禦、地球國土防衛等發展都事半而功倍,如果可以發展出比霍爾推進器更強大的推進引擎,甚至未來天宮太空站可以變成一艘探索星艦,直接由外太空向目標星系進發。 如果地球突發大型災難,人類短時間內滅亡,那麼在天宮太空站上的太空人(目前是3人值勤,最多可派上6人)也許會變成人類最後孑遺,也是復興的種子。因此要跟中國航天局建議,每次3名值勤的太空站神舟太空人至少應派一名有生育能力的年輕女性太空人,以防最慘烈的結局發生,人類還有一絲希望。 2.6 中國巡天號太空望遠鏡 過去人類從地球使用光學望遠鏡來觀測宇宙中的星球、星系、黑洞與其他天文景象,但是從地球表面到太空中還是有許多阻礙,如人造光害、雲朵、空氣微粒、人造衛星、太空垃圾與太空碎片等,對光學觀測造成干擾。而且地面觀測會受到大氣湍流的擾動,視寧度也不佳,大氣散射造成背景光干擾,還有被大氣臭氧層吸收掉的紫外線等,都對觀測結果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許多有名的地面天文台都要設置在高山以及偏遠無光害地區,才能夠盡量降低地面觀測之負面影響,清晰地看到遙遠的太空觀測目標。 因此在20世紀中期,當人類尚無法進入太空時,就有天文學家提出在大氣層外設置天文望遠鏡的構想與建議。在1962年,英國首先發射一個太陽望遠鏡到軌道上,美國NASA隨即在1966年也發射一枚軌道天文台到軌道,但三天後就因電池問題失敗。 美國隨即發送第二台軌道天文台,並讓其在太空中運作1968年至1972年,並從當時有了哈伯望遠鏡的構想,但因為1970年代NASA預算遭大幅刪減而放棄。1980年代,美國國會才勉強通過預算支持,並由歐洲太空總署一起加入分攤預算,最後哈伯太空望遠鏡於1990年4月24日,由發現者號太空梭於STS-31航次將哈伯望遠鏡所有組件送入地球軌道,開始運作迄今。哈伯望遠鏡對人類研究黑洞與星系的發展貢獻卓著。 2021年12月25日,美國太空總署、歐洲太空總署、加拿大太空總署合作之韋伯望遠鏡(James Webb Sapce Telescope)由歐洲亞利安-5號火箭搭載從法屬蓋亞那太空中心發射升空,進入拉格朗日L2點之軌道運作,距離地球150萬公里遠,不是在近地軌道了,也因此視界更開闊。它提供了比哈伯望遠鏡更高的紅外線解析度,亮度與靈敏度為哈伯望遠鏡的一百倍,可以研究宇宙中更古老的星系與恆星之大氣特徵,觀測其是否為適居星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美俄是可以和解的 2024年3月23日,美國女太空人Tracy Dyson與一名俄羅斯太空人Oleg Viktorovich Novitsky及一名白俄羅斯女太空人Marina Vasilevskaya一起搭乘俄羅斯聯邦聯盟號 Soyuz-MS-25號太空船,由俄羅斯聯邦向哈薩克租借的拜科努爾太空發射站(Baikonur Cosmodrome)順利發射升空。 圖-俄國聯盟號太空船發射資訊(Spaceintel101.com) 原本此次太空任務在兩天前就應該發射,但最後讀秒時因機械問題臨時取消延後發射。本次太空任務是將3名太空人送到國際太空站(ISS)上,去進行人員的替換。 圖-白俄羅斯太空人Marina Vasilevskaya(NASA臉書粉絲頁) 大家可能奇怪,美俄不是已經因為俄烏戰事劍拔弩張,美國對俄方施行全面制裁,俄方也威脅北約,要是敢派軍進入烏克蘭就要動用核武,那美國太空人怎麼還會搭乘俄羅斯太空船一起發射升空呢? 其實從冷戰後期開始,美俄雙方就已經知道人類的太空事業應該要合作而非敵對競爭,因此就算冷戰兩大死對頭在地球表面劍拔弩張,但在太空卻已經早早開始美蘇的合作。 美蘇之間有競爭,也有合作。1972年,尼克森總統與布里茲涅夫總書記緩和關係,雙方決心在太空領域進行合作,也舒緩雙方冷戰之緊張氣氛。 在「阿波羅-聯盟號測試計畫」裡,美國將阿波羅太空船連接閘門設計成與蘇聯Soyuz聯盟號太空船規格一致。1975年7月15日,蘇聯的聯盟19號太空船發射,美國的阿波羅太空船也發射,兩艘太空船在太空中成功對接,美蘇雙方太空人相互握手、交換禮物並參觀對方的太空船,還共同進行生物實驗,儼然是冷戰兩強大和解模樣,人類似乎終於瞭解到合作比對抗更有利。 圖1-67 1975年美國阿波羅號(左)與蘇聯聯盟19號太空船對接想像圖(公有領域) 蘇聯在最後的20年,也就是1970-1980年代,著力於發展禮炮系列太空站與最終的和平號太空站技術,用來運補的是聯盟號(Soyuz)太空船,而火箭推力用的依舊是R-7系列火箭,這款R-7火箭可謂從一而終,從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今天2024年3月23日俄羅斯發射國際太空站的人員替補任務,都是R-7火箭各系列改造型火箭的出力。 和平號太空站(Mir)是前蘇聯在1986年開始建造,一直到1996年,由俄羅斯接續建造完成,是由多個模組在軌道上組裝完成,是第一個人類可以長久居住的太空站,它最長的住客是曾待了437天的俄羅斯太空人波利亞可夫(Valery Polyakov),而且它也接待過許多國家的太空船與太空人,美國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發現號、奮進號)就拜訪過和平號太空站多達11次,運送補給及太空人上站。 但因為組件老舊,2000年時,和平號太空站在俄羅斯太空總署(ROSCOSMOS)決策下,返回地球墜毀。其軌道上的角色由1998年升空的「國際太空站」取代。 國際太空站是人類第九個載人太空站,產權一半屬於俄羅斯,一半屬於美國及日本、加拿大、歐洲太空總署,組件也是分別由蘇聯的拜科努爾發射場與美國佛羅里達的發射場分別發射到太空中後再進行組裝。中國也曾想加入國際太空站計畫,但因為技術水準低、資金不足與天安門事件後被西方制裁等因素不被允許加入。 圖1-71 2021年11月8日Space-X太空船拍攝的國際太空站外觀(NASA,公有領域) 國際太空站伙伴國:美國、俄羅斯、歐洲、加拿大與日本,過去共同承諾將國際太空站維持至2024年。目前國際情勢混亂,國際太空站的前途未卜,美國太空總署規劃將在2031年,把國際太空站退役並墜毀回地球。但是,美國還是持續使用馬斯克的SpaceX公司之火箭,為國際太空站運補物資與人員,幾乎每個月都有來自美國或俄羅斯的火箭為國際太空站送上人員或物資的運補。這很重要,沒有物資的持續運補,太空站無法持續在軌道上維持穩定姿態,也無法提供太空人氧氣、水與食物。 圖1-72 位在哈薩克之 拜科努 爾太空發射場 (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雖然俄羅斯在2022年2月開始的俄烏戰爭中,與西方各國關係決裂,俄羅斯太空總署ROSCOSMOS署長波瑞索夫(Yuri Borisov)曾威脅將在2024年後退出國際太空站(ISS)計畫,準備自己建造俄羅斯專屬的太空站。但迄今為止並沒有見到俄羅斯的其他動作,還是與美國維持共同送人、送物資到國際太空站的承諾未變。 如果美國與俄國冷靜一點思考,其實美蘇之間除了冷戰時期那一些老掉牙的仇恨外,其實美俄間合作空間大於敵對。 首先在領土方面,俄羅斯已經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領土,而其兩億的人口根本住不滿它17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連在西伯利亞東方領土也只有600萬人口,因此藉由戰爭攫取更多領土其實對俄羅斯之強大並無太大意義,反而需要耗費更多資金建設新領土,從2014年奪取的克里米亞半島就可以看出如此做的得不償失。只要普丁冷靜下來,就會知道盡快停戰,重建與西方關係,才是對俄羅斯國家利益最好的選擇。反而與中國、北韓、敘利亞、伊朗等結盟敵對其餘世界國家才是孤立自己的不智之舉。 第二,俄羅斯領土最大的威脅不是北約,也不是烏克蘭或芬蘭、波蘭,甚至不是美國,因為這些國家基本上都與俄羅斯沒有領土爭端,但是在東方的中國,就在一百多年前,可是有足足152萬平方公里土地,被帝俄以各項條約巧取豪奪過去,這些土地面積足足有台灣面積的47倍。而被帝俄間接奪去的藩屬國或附庸部落土地更多達一千萬平方公里,主要也就是西伯利亞凍原土地或哈薩克汗國這些中亞土地。中國民族主義小粉紅們是沒有忘記這件事的,到網路上搜尋被帝俄攫取的中國領土,許多追究號召奪回失土的文章,連中共宣傳部都不敢刪。 如果普丁想要更多領土,太陽系許多行星與衛星上多的是,他想要多少有多少,為了烏東一點土地與西方集團死嗑真的有意義嗎?俄羅斯人口本來就少了,而且男女比例本來就已經十分不平均,男少女多,現在又幾萬幾萬的男人在俄烏戰場上毫無意義的戰死,未來俄羅斯民族的永續發展要怎麼辦? 因此不要再等土耳其、巴西或印度出面調停了,美國本身就可以站出來調解這場俄烏戰爭糾紛,如果俄羅斯可以放棄烏東撤回國內,西方可解除制裁與俄國恢復往來,當作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如果俄羅斯堅持要烏東,那把上面認同烏克蘭的人給放回烏克蘭,美國另外給烏克蘭經濟補償,也比戰爭繼續打下去值得。甚至未來在開發火星時,送給烏克蘭一塊比現在國土還要大的土地也不是不行。 俄羅斯要一塊一塊把俄裔飛地都搶回來,會耗盡俄羅斯聯邦最後一滴血,當時1979年蘇聯大軍入侵阿富汗,也是想著三天完事唱凱歌,哪想到在阿富汗與反抗軍打了10年損失慘重,1萬4千名蘇軍喪生,受傷5萬餘人,戰機轟炸機損失118架,直升機損失333架,坦克裝甲車損失1500輛,其他車輛1萬餘輛。打到蘇聯國力大傷,1989年10萬蘇軍撤出阿富汗,一年多後蘇聯瓦解了,是普丁心中永遠的創傷。不過蘇聯要是沒有瓦解,他是否能做到俄羅斯的領導人,大概是不可能的,因此從蘇聯瓦解中獲利最大的人,其實也是普丁。 在每天雙方死傷數字都在持續的俄烏戰爭,俄羅斯約有30-40萬的死傷,已經大大多於阿富汗戰爭5-6倍之多,除可看到烏克蘭人必死衛國的決心外,也與現代化武器殺傷效率提高有很大關係。但是不管對於俄羅斯還是烏克蘭,人力資源都是珍貴的,任何一名男女都是國家最寶貴的生存發展憑藉,不應該在戰爭中像螻蟻一般的被消耗。 打到現在,真的是可以了,普丁想要的完全可以先給他,等普丁死了之後再要回來也不會有難度吧?何必糾結於一城一地之得失,讓人類血肉不斷填入消耗?這是不值得的。 就像教宗呼籲的,烏克蘭要有勇於舉白旗進行和平談判停火的勇氣,俄羅斯也應該適可而止,立即達成停火,雙方以和平談判來對爭議地區取得雙方都不滿意但可接受的分配,讓人民盡快恢復和平寧靜生活,才是正道。戰爭繼續下去,發展成核武末日的機會不是沒有,那就更沒意義了。 最後,在太空領域,繼承前蘇聯豐富遺產的俄羅斯,完全可以加入世界共同開發宇宙的行列,甚至成為領袖之一,前蘇聯對太陽系各星球的探勘經驗,載人航天飛行載具如R-7火箭與聯盟號太空船之安全穩定性,以及基礎科學之穩紮穩打、及累積有經驗太空人之人數,都是俄羅斯在開發外太空時的優勢。 如果有一天遇到來襲的小行星、隕石,甚至遇到擁有敵意的地外文明要攻擊人類,俄羅斯的太空船與太空人肯定是最勇猛的太空戰士,再配上俄羅斯擁有世界最多的核武庫存,保衛地球的第一線,其實俄羅斯最稱職。 俄羅斯人是天生的戰士,永遠嚮往開發未知的領域,但對於朋友又是溫暖貼心且感情豐富的民族,這是一個美麗可愛的民族,只是偶爾會出現一些想法特異的領導人帶領他們走上歧途。 但我們不必仇視俄國人,他們在渴望對外擴張的背後,其實也是曾經淪為蒙古人與突厥人奴役上千年的一種不安全感作祟,以及歐美白人世界一直不接受斯拉夫人為白人世界一份子的不自覺反抗作為,這些心理要素都有著歷史上的糾結。如果世界能夠打開心結接受俄羅斯人,俄羅斯實在也是人類史上最美好的文化之一,未來一樣可以是帶領人類文明前進的主導力量之一,而不是淪為所有人驚懼、厭惡的對象。 *作者為國際政治觀察者。本文若干內容節錄自作者《中國航天事業與中國火箭軍》、《從奴隸到霸主-俄羅斯人的故事》兩書部分內容。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照片為俄羅斯聯盟號太空船與火箭。 2024.03.21 本日世界各地火箭發射任務、俄羅斯SOYUZ MS25太空船運補太空人替換到ISS、獵鷹9號也運補物資到ISS、中國本年登月任務嫦娥6號 俄羅斯SoyuzMS25聯盟號太空船原本計畫本日發射將三名太空人運上國際太空站輪替,但發射臨時取消延遲至3月26日。 ROACKET LAB一枚ELECTRON火箭載運美國軍事載荷上空。 SPACEX一枚獵鷹九號火箭推送隆運貨飛船運補6000磅(2700公斤)物資到國際太空站。 中國發射鵲橋二號中繼衛星到月球軌道,2024年5月預計使用長征五號火箭載送嫦娥六號探月飛船到月球南極,未來月球科研站預定地點採集月壤。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4.03.17 本週國際新聞導覽-俄烏戰爭、星艦3號發射、南海菲律賓與中國海警衝突、紅海葉門危機、以巴戰爭未了 俄烏戰爭從兩年前2022年2月24日開打,我記憶猶新,原先俄羅斯計畫三日亡烏,與八年抗戰三月亡華一樣的天真,結果竟也打成長期抗戰。俄羅斯靠量體大的面積與經濟力壓制烏克蘭,烏克蘭靠美歐北約力量支持著未倒,但實際也已經筋疲力竭,國力大衰,死傷人數甚多。 為什麼要打這個帳?要從基輔羅斯時代說起。還有二戰初期烏克蘭歡迎納粹進軍一起打蘇聯紅軍、到克里米亞半島歸屬換手引發新仇舊恨,以及蘇聯瓦解後烏克蘭天真的放棄核武器,與境內俄裔人口的認同混淆,都是今日這場無止盡戰爭的起源。 SpaceX星艦三號發射有何意義?是成功還是失敗?人類的宇宙夢值得繼續做嗎?請聽蘇老師道來。 南海菲律賓海巡隊與中國海警船碰撞衝突,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牽動何方利益? 紅海葉門胡塞政權攻擊與美國以色列相關一切船隻,理由為何?達成什麼效果? 以巴戰爭也打了將近半年,怎麼打起來?怎麼結束?讓在以色列待過十年的蘇老師為你講解。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3 各款太空運載火箭 太空運載火箭基本上就是洲際彈道飛彈的推進段,兩者通用且可相互使用。 中國將其太空運載火箭以長征家族為名,從長征一號到現在的長征七號,各款還有不同的改進型。曾經一度有「暴風一號」之名,但因發生事故不吉利,該系列名稱便不再使用。 現在使用最多的是長征二號F系列,專用於神舟飛船之液體燃料火箭,其實如果舊款彈道飛彈要退役了,直接拿來作為太空推進火箭用,其實也是一個極好的用途,將原本軍事殺人的用途改為發展太空事業,意義完全就不一樣了。 我們可以看到,從一開始火箭就是使用液體燃料為主,也就是使用具有高比衝高比推力的化學液體推進劑,又可分為「單組元推進劑」,也就是液化氣體如液氫、液氧等,以及雙組元推進劑(又分可自燃推進劑、不可自燃靠點火之推進劑),如煤油混液氧,與三組元推進劑。 迄今我們看過不少液體燃料組合,如液氫與液氧、如煤油加液氫或其他有毒化學推進劑,如長征一號使用的「液體硝酸與偏二甲基聯氨」等。當然世界各國對於火箭燃料的配比做過非常多的嘗試,大約170種以上的配方被研究過,因為要考量到易用性、價格成本、對環境影響、性能等因素。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中國的長征家族各火箭。 2.3.1 長征-1號火箭 長征-1號火箭是在東風-4號、東風-5型彈道導彈基礎上,設計生產的中國第一款太空運載火箭。火箭的一、二級就是東風-4型彈道飛彈的彈體,再加上第三級一個固體燃料火箭發射器組成。當時已經知道使用多節火箭疊加,加大舉升力度。 1970年4月24日,長征-1號運載火箭搭載東方紅1號人造衛星,自酒泉發射基地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第五個完成衛星發射的國家。1971年,長征-1號火箭將「實踐一號科學探測技術試驗衛星」順利發射到近地橢圓軌道上。 長征-1號火箭是三級結構,前兩級推進器為液體燃料硝酸與偏二甲基聯氨,第三級為固體推進劑,彈身全長29.46公尺,最大直徑2.25公尺,起飛重量81.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300公斤。 長征-1號火箭在1970年與1971年兩次成功發射,證明設計與結構是妥適的。1971年,在其基礎上,順利完工東風-5型彈道飛彈並成功試射。 長征-1號火箭與東風-5彈道飛彈,後續衍生「風暴1號、長征-2號家族系列、長征-3號系列、長征-4號系列火箭」,為中國後續五十年的太空事業奠定長遠堅實基礎。長征-1號系列在1990年代起,有開發出一款「長征1號丁型火箭」,但也是在亞軌道高空進行試驗,並未突破到外層空間,最後長征-1型火箭完全退役不再使用。 2.3.2 風暴-1號火箭 本款運載火箭是上海第二機電工業局基於東風-5的設計而研發的運載火箭,規格與長征-2C一致。它的源起是當時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要求上海也要能夠設計生產彈道飛彈、火箭、衛星等,以便在北京的第七機械部一分院之研發能量外,在上海第二機電工業局也建立一樣的研發能量。這就是上海二機收到的命令,中央軍委下達的「701工程」,研發「風暴-1號火箭」與「長空-1號衛星」。 這是一款兩級的液體燃料火箭,可將1,500公斤物品送上近地軌道,在當時已經算是大酬載火箭,生產過程很順利又快,不到一年就生產出品進行測試,但在風暴-1號生命中總共8次的發射中,有4次是失敗的,比起其他型號之火箭故障率高得多。 然而風暴-1號火箭至少是當時唯一能將超過一噸酬載送上太空的大型火箭。它的各種試驗也為東風-5飛彈的完善作出貢獻。 風暴-1號火箭最後一次發射在1981年9月20日,以一箭三星式完成任務,是中國第一次嘗試一箭三星。 風暴-1之設計後來被長征2號D型火箭與長征4號運載火箭吸收運用。 2.3.3 長征-2號C(丙)、D(丁)火箭 長征-2號是拿東風-5型彈道飛彈彈體直接改裝而來,由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一研究院(今天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長征-2號火箭長32.6公尺,最大直徑3.35公尺,起飛重量19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8噸,比起長征-1號的運載能力300公斤,已經是天差地遠。其火箭引擎為YF-20、YF-21,使用有毒的液體燃料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為推進劑。 1975年11月26日,長征-2號火箭在酒泉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可回收衛星「尖兵一號」,該顆衛星在地球軌道上運轉3天,繞行47圈後成功返回地球並回收,尖兵一號儀器設備重量超過1.5噸,是東方紅一號衛星的10倍重,可看出長征-2型的承載力驚人。 之後長征-2丙運載火箭成為中國發射高度在500公里以下,各種近地軌道衛星發射任務的主要運載工具。 2024年2月3日,長征-2丙運載火箭代客發射,幫中國的私有車企吉利集團以1箭11星方式將吉利集團的「吉利未來出行星座第二軌」的第二批11顆衛星打上軌道,加上原先已在軌道的9枚衛星,吉利集團已經實現全球衛星定位、通訊、遙感等天第一體的各種智能服務提供的基礎建設。但在國家千辛萬苦建立北斗導航衛星且要求全國一致使用的情況下,吉利另外搞自己的一套私企導航系統,這在政治上是相當不正確的行為,就不知道吉利要怎麼跟中央軍委解釋了。 2.3.4 長征-2號F(己)、F/G運載火箭 雖然長征-2號火箭是1970年代之古老產物,但由於該系列使用上來說相當可靠,因此一直沿用到今天,成為專門用來發射神舟-1號到神舟-16號太空飛船的火箭推進力。 1999年至2011年間,是由長征2F火箭來運載神舟-1號到神舟-7號飛船,2011年後,由改進型長征2F/G運載火箭來發射神舟8號到神舟16號飛船與天宮1號、2號與空天飛機等任務。 長征2號火箭是二級綑綁型火箭,底部有四個液體燃料推進器,綑綁在彈芯兩級火箭與上方整流罩與逃逸塔等組成部分。每一枚造價約2億人民幣。 2.3.5 長征-3號火箭 長征3號火箭是在長征-2C(丙)火箭底下再增加第三級氫氧引擎YF-73而製成,可以在空中再一次點火上升,動力更足。 1984年1月29日,長征3號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點火升空,以將「東方紅-2號試驗通信衛星」發射到地球同步轉移軌道。但是第三級氫氧引擎點火失敗,衛星只能進入大橢圓軌道,遠地點高度6,480公里。 同年4月8日,長征-3號運載火箭再度自西昌發射,第三級也順利點火成功,把第二顆東方紅-2號試驗通信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該衛星順利定點在東京125度赤道上空,成為中國第一顆靜止軌道同步通信衛星。中國此階段掌握了低溫高能推進技術、低溫引擎高空二次點火技術、獨立研製與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等技術。 1986年2月1日,長征-3號火箭將中國東方紅-2號實用廣播衛星發射入軌道,建立自主衛星通信事業,該通信衛星可滿足八成以上中國的通信需求,配合陸續發展鋪設的海底電纜,中國資通訊產業不需要依靠外國資源。 不過雖然長征-3號甲型火箭於1994年完成首飛後便投入使用,但1996年2月15日,長征-3號乙型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國際通信衛星708星」時失敗,起飛22秒後隨即撞毀在附近山坡,還導致6人死亡,57人受傷,是中國航天史上最嚴重的事故。後續報導指為火箭控制系統慣性元件的工藝有缺陷所導致。 1996年7月3日,長征-3型火箭成功發射香港亞太IA通信衛星,但當年8月18日,長征-3號再度發射美國休斯公司製造的靜地軌道通信衛星,但由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使用的「中星七號」通信衛星時,其三級引擎的二次點火失敗,導致衛星無法進入軌道,發射任務宣告失敗。 這個失敗對中國航天的商業代發射衛星的業務造成信譽上的損傷,許多國外客戶撤回委託,甚至保險公司要提高對長征火箭發射的保費等。中國航天行業對此做出嚴厲的自我反省,並在提高質量問題上,做出嚴格規範要求。最終,竟使中國航天工業從此連續十多年在運載火箭發射上,再也沒有失敗狀況發生,可謂因禍得福。 2.3.6 長征-3號B、C改進型火箭 在21世紀後,長征3號火箭也出現B、C改進型(或稱乙型、丙型)並獲得重新運用在遠征系列多軌道轉移平台上,多達20餘次的發射,使長征三號火箭重新煥發光彩。 中國的北斗系列導航衛星群,與低軌通信衛星群,都是由長征3B、3C火箭所發射升空的。 2.3.7 長征-4號系列火箭 之前提過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生產的暴風-1號運載火箭,因為八次發射有四次失敗,最後被淘汰不再使用。但因為它的大噸位可投送之載荷多,因此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以風暴-1號為藍本,繼續改進研發新一代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三級常溫燃料,也就是長征-4號推進火箭與後續衍生的長征-4號家族系列火箭。 1988年9月7日,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的長征-4號甲型運載火箭,第一次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載中國第一顆太陽同步軌道衛星,與第一顆傳輸型遙感衛星風雲一號A星發射升空,順利進入軌道。 長征-4號火箭是用風暴-1號搭配裝載液體常溫推進劑(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之第三級而成,全長47.977公尺,升空質量249噸、到「太陽同步軌道」 的運載能力有2.5噸,推力2962噸。長征4號A、B、C、(甲、乙、丙)型號先後投入使用,並將大量太陽軌道衛星送入軌道。從1988年首次發射到2023年4月16日第48枚長征-4火箭發射,除了為中國衛星發射服務外,也幫許多國家發射衛星,總成功率達97.92%。 2.3.8 長征-5號系列火箭 長征-5號運載火箭是新一代5公尺直徑大型綑綁運載液體火箭,實際運送到近地軌道的運力為25噸,算是相當巨大的運力。 這款火箭是2006年開始批准立項進行研發,由「天津航天長征火箭製造公司」負責生產製造,並曾經以載人發射為目標。2016年11月3日,長征-5型遙一號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第一次試射成功。可是2017年7月2日發射長征-5型遙二號火箭時,卻墜毀在太平洋上,最後發現應該是液氧發動機的渦輪排氣裝置發熱變形,導致最終失敗墜毀。 經過多次排查修改,2019年10月27日,長征-5型遙三號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升空,順利將「東方紅五號平台實踐20號衛星」射入超同步轉移軌道,正常運作。證明長征-5號是正常運作無虞的。此後長征-5號火箭成為搭載大型太空船或衛星的主要載具,與專門搭載神舟的長征-2F並列兩大中國太空任務發射主力。 長征-5火箭接下來的發射任務是2020年4月發射中國第一艘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長征-5火箭與天問一號探測器的組合在2020年7月23日中午12:41發射升空,箭器脫離在距離地表470公里高空,太陽傘也自動展開成功,這被認為是中國開展的第一次「行星際飛行任務」,也是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而火星向來是被認為是太陽系裡面唯一勉強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很多人懷疑火星上曾經有生命,甚至地球上的生命是由火星上來的,因此探索火星並建立殖民地是極具意義的。 2021年2月10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抵達火星外圍的環繞火星軌道,如果沒有進一步制動的話,就會成為一顆環繞火星旋轉的人造衛星了,但在當年5月15日,地球總部操作下,天問一號探測器的著陸器帶著一輛「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順利降落於烏托邦平原上,中國也加入了對火星探測任務的國家行列。曾經參與過對火星探測或開發的國家計有蘇聯、美國、日本、印度、歐洲、阿聯大公國等,再加上民間公司SpaceX。 因此每次用上長征5號火箭,就代表要出遠門了,才需要一次送上大質量的飛船到太空,每一次向太空的出發,就是向人類未知的領域前往探索。 2.3.9 長征-6號火箭 長征-6號運載火箭是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也就是火箭院研發的三級液體燃料火箭,有1噸的太陽同步軌道(距離地球表面700公里高度)有效載荷運力,高度29.287公尺,直徑3.35公尺,重量103噸,可執行多種軌道發射任務,可單星發射、多星發射、網狀布星等,通常是由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進行發射,迄今已發射過11次,皆成功,第一次發射是在2015年9月20日,將20顆微型衛星(10立方公分級)射入軌道,等於是一箭多星。 之後陸續發射共11次,也多半是一箭多星,有送上近地軌道的,也有送上太陽同步軌道的,多是小型衛星。 2.3.10 長征-7號火箭 長征-7號火箭是一款中型火箭,長度53公尺,直徑3.35公尺,有兩節推進段,到近地軌道之載荷為14噸,到太陽同步軌道載荷為5-9噸。火箭採用煤油/液氧之液體燃料,最上面可加裝「遠征一號甲-上面級」之多彈頭酬載工具。 2010年,長征2F改進型火箭被重新命名為長征-7號運載火箭,結合長征-2F火箭與長征-5號火箭之新技術,有更高可靠性與安全性。它的可靠性指標0.98是國際上所有運載火箭可靠性設計指標中最高的,甚至比前身長征-2F火箭0.97的指標還要高,最適合用於載人任務。 2016年開始,長征-7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發射一堆飛船飛行器到太空,包括「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遨龍一號空間碎片主動清理飛行器、天鴿飛行器、天源一號在軌加注實驗裝置、遨翔之星太空飛行器」等試驗器材。 2017年4月20日,長征-7號發射天舟1號貨運飛船到太空,順利成功,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太空站進行對接,補給物資,還進行一些科學實驗。 2021年5月59日,天舟2號運飛船發射成功,不過在發射前三度推遲發射,以處理零件損壞異常之狀況,因為任何一點問題都可能造成發射失敗的悲劇。 2021年9月20日,天舟3號貨運飛船發射。2022年5月10日,天舟4號貨運飛船發射。2022年11月12日,天舟5號貨運飛船發射。 最新的一次天舟貨運補給任務是2023年5月10日,由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的天舟6號貨運飛船,渠已順利在5月11日與天宮太空站之天和核心艙後向對接成功,此時貨運能力達7.4噸。特地趕在神舟16號載人太空船發射之前運補到天宮太空站,也是讓太空人在站上有更充裕的物資可以維生,畢竟在太空中,任何一滴水或一克食物,都是得要從地球用火箭動力運上去的,可以說價比黃金都不為過。 至於2024年,也已經規劃兩次天舟貨運飛船運補的任務,一樣是與天和核心艙對接。 圖2-18 天舟6號貨運飛船製造測試中(中國新聞社,公有領域) 2023年5月10日,天舟6號貨運飛船發射。與天宮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後向埠順利對接,自己船身也成為天宮空間站的一部份。天舟六號本身是天宮號空間站的第11個對接組件,也是第九艘到訪的太空載具,貨物運輸能力由過去6.9噸提升到7.4噸,主要運輸了服裝、食品、飲用水、70公斤水果,用於神舟15號與神舟16號成員的需求,還有太空站燃料用電推進氙氣瓶、新型光學雷達、其他實驗工具等。這也是太空站應用發展階段的貨運補給任務,由於未來載荷增加,天舟貨運飛船的運補頻率將由一年兩艘調整為兩年三艘。 未來中國的商用代客發射衛星市場,本款中型火箭應該可以佔有一席之地,將逐步取代長征-2號、長征-3號、長征-4號中型火箭,成為大型長征-5號火箭與小型長征-6號火箭之間的中型火箭發射主力。目前長征-7號都是用來發射天舟貨運飛船,成功率高效果好,未來可以開發新國際客戶用來出口創匯。 2.3.11 長征-8號火箭 這是一款因應商用市場需求開發的液體運載火箭,主要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研發生產,採用煤油與液氧等無毒燃料,是一種中型火箭。 圖2-20 長征-8號火箭(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長征-8火箭融合了長征-7與長征-3A火箭之技術,第一節使用兩台YF-100火箭引擎,可燃燒184秒,使用煤油與液氧;第二節火箭使用兩台YF-75火箭引擎,可燃燒464秒,使用液氧與液氫燃料。到700公里高太陽同步軌道之運載能力是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8.1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之運載能力則為2.8噸,大概每10天可以發射一次。 它的發射成本低、方便好用,可滿足未來中低軌道高密度發射任務,以及中高軌道商業發射市場的需求。最特別的是,它是朝向完全可回收目標而做的現役火箭,預計在2030年前,做到箭身完全回收再運用的目標。倘若能做到,發射成本還能進一步降低。 長征-8型火箭的第一次發射在2020年12月22日,由海南文昌發射場進行首射成功。2022年2月27日,長征-8號遙2火箭一次性將22顆衛星發射升空到太陽同步軌道,創下中國一次發射最多衛星的紀錄。 2.3.12 長征-11號火箭 長征-11號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展的一種4級小型固體燃料火箭,用於發射小型衛星。高度20.9公尺,直徑2公尺、總重58噸,有4節火箭箭身。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350公斤,可從陸地發射場以輪式機動發射車發射(與機動彈道飛彈發射模式極像),或從海上發射中心發射。首射是2015年9月25日,迄今已有16次成功發射經驗。而且這火箭是一箭多星,可以搭載多枚衛星一起升空,經由16次的發射,已經把五十多枚衛星送上太陽同步軌道或近地軌道,發揮各自的作用。 2019年6月5日,此款火箭從海上發射平台發射,是中國首次運載火箭的海上發射,之後多次在不同海域,如黃海、東海等地之海上發射平台發射升空都順利成功,代表這款火箭是非常成功的。 圖2-21 1箭4星之長征11號遙6運載火箭點火瞬間(中國新聞社,公有領域) 固體燃料火箭對於中國來說是新科技,現在也不斷在改進中,未來改進目標是將載運到太陽同步軌道(距地表700公里)之載荷,由目前500公斤提高到1.5噸。不過這款火箭是不可重複使用的,發射完就燒毀。 而這款固體燃料火箭,極可能是由同樣是固體燃料火箭的東風-31型洲際彈道飛彈改裝而來的,因為一樣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生產,一樣是三級固體火箭,只是長征-11號火箭比東風-31型彈道飛彈在外型上要再大號一點,以裝載更多載荷上太空。 但兩者一樣是屬輕便型的,東風-31洲際彈道飛彈是可以由發射井、鐵路發射車、16輪重型車輛發射車來機動並隨時擇地發射的,因此做為武器來講,它機動隱蔽性很好,做為太空運載火箭來說,則可以拉到世界任何適合太空發射的地點來進行海上發射,也許未來中國還會生產太空火箭發射船,直接把火箭拉到赤道地區等距太空最近點來進行發射,這樣既遠離人口稠密區,避免發射失敗可能造成之傷害,也可以節省燃料以將更多載荷送上太空。ㄏ 2.3.13 捷龍-3號運載火箭 本款火箭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一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生產的全固體燃料運載火箭。可能是因為是想要面向市場,不想與國家層面的長征火箭畫上等號,因此沒有使用長征系列來命名本款火箭,而是另取了一個捷龍三號(SD-3)火箭的名稱,也算是有自己的特色。捷龍-3號前,也有捷龍-1號與2號火箭,不過,捷龍-3號才是成熟產品。 圖2-22 捷龍-3號固體火箭發射升空(中國新聞社,公有領域) 這是一款不可回收的4級固體燃料火箭,裝接完成後高31.8公尺、直徑2.64公尺,重量140噸,到離地500公里高的太陽同步軌道之載荷能力為1,500公斤,算是重型火箭了。 它的首次飛行,是在2022年12月9日,由黃海東方航天港海上發射平台進行熱發射,一次裝載了14顆衛星之多,可見本款火箭酬載量之驚人。而且其頭部整流罩也做得特別大,裡面可以裝載的東西體積可以更大,這對爭取代射商業市場都是有幫助的。 第三次發射是在2024年2月3日在廣東陽江附近海域以海上發射平台發射升空,這次將9枚衛星送入預定之軌道,其中也有來自國外(埃及Nexsat-1衛星)的商業發射訂單。 由於本款火箭可以做到一箭20星的誇張程度,因此發射成本單位載荷可降到1公斤1萬美元之程度,可謂極具市場競爭力。 2.3.14 快舟-11號運載火箭 快舟11號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製的小型全固體燃料運載火箭,2020年試飛。直徑2.2公尺,至近地軌道酬載量為1,500公斤,至太陽同步軌道之酬載1,000公斤。 製造它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追求的目標是廉價,希望能把發射費用控制在每公斤1萬美元以內,與目前國際商業代射衛星市場上的每公斤運費2.5萬美元到4萬美元相較,直接砍了一半以上。如果以到地球近地軌道有效酬載1,000公斤為例,一般可收到2,500萬美元到4,000萬美元之報酬,但快舟-11號要將其壓低至1,000萬美元,表示無論火箭燃料、材料、控制、人力、營銷等所有成本都必須極度緊縮,還要有盈利,這確實不是很容易的目標。 不過以科工集團過去生產多款火箭與導彈之經驗與產能,壓低快舟-11號火箭之成本不會是問題,就算是中央國企也得要與民間航天企業競爭,否則一旦國家預算刪減,可就會受到影響了。 2.3.15 快舟-1號甲運載火箭 快舟-1號甲運載火箭曾稱做「飛天-1號」,是一款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製造之三節、不可回收通用型固體燃料火箭,直徑1.4公尺,發射至太陽同步軌道之酬載量為200公斤,算是小型火箭,只能運送微型衛星。從2017年1月9日編號遙一火箭發射迄今,已有26次發射經驗。 它可一箭多星,一次最多發射五枚衛星,在酒泉、西昌、太原都有發射紀錄。 2023年12月27日,中國以快舟-1號甲運載火箭將4枚衛星,也就是「天目一號氣象星座19號至22號4枚衛星」一次打上地球軌道。這四枚天目一號星座19星、20星、21星、22星都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所研發生產,將用於提供氣象數據服務,星座網路全部建成之後,將可實現對全球氣候、海洋、大氣層、電離層之監控與預報。 2024年1月11日,快舟-1號甲運載火箭再度從酒泉發射,成功地把「天行一號02衛星」發射升空進入軌道,這顆衛星主要用於宇宙環境探測等實驗任務。而這次任務已經是本款火箭第26次發射。 2.3.16 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 「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最早一批民間航天企業之一,主打的「雙曲線一號(Hyperbola-1S)」運載火箭是一種4級小型固態燃料火箭,高24公尺、直經1.4公尺、發射重量42噸,有四節。到地球近地軌道(300公里高)的載荷是300公斤,到太陽同步軌道(500公里高)的有效載荷是300公斤,700公里高則是225公斤。第一次首飛是2018年4月5日,由酒泉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成功。 這款火箭從一開始就是面向代客發射衛星市場的,因此一定得要具有足夠市場競爭力,否則客戶直接找中國航天局的長征火箭代發射衛星就好,不需要找民間公司。 民間公司就是私營企業,比起國企的優勢就是沒有老大人事包袱,也不用打點上級或聽從上級非專業意見,一切都是商業考量,賺錢效率優先。因此星際榮耀空間做出這款四級固體火箭,發射報價是一次500萬美元,200-300公斤的載荷足夠放好多個中小型衛星了。 不過至今為止,星際榮耀空間發射過七次火箭,有三次失敗,這樣的成功率還有點不足,未來需要有更多成功案例才能說服客戶將衛星交給他們去發射,不然火箭失敗了,衛星也毀了,這種損失就算有保險補償,也是客戶不願意看見的。 該公司已經在研發雙曲線3號液體燃料運載火箭,計畫在2024年6月首飛,之後快速進入商業市場。雙曲線3號火箭將可選擇單支火箭、兩支火箭併聯、三支火箭併聯之選項給客戶選擇,客戶依據載荷選擇數量不同之火箭數量,十分經濟可行。而且火箭本身已經有可降落回收功能,降落腳架裝在火箭底部,可以順利垂直下降到落地,已經追上馬斯克SpaceX的腳步了。 星際榮耀空間公司除了運載火箭外,也試圖設計可以重複升空降落的太空亞軌道太空飛機,也就是空天飛機,但這個難度比起火箭可難上不只一點半點,不過誰知道呢?民間企業的靈活彈性與想像力無限,說不定哪天中國第一架真正的空天飛機就是由私人企業設計發明出來的也說不定。 2.3.17 穀神星/智神星號火箭 「星河動力航天」是一家位於北京的新創公司,也是空間科技公司,從2018年2月公司創立後,經由提出穀神星(CERES)、智神星太空運載火箭之創業提案,獲得天使基金投資,開始將火箭發動機、火箭箭身與上面級等設備研發出來。 這家航天公司不像那些騙國家補助的晶片生產公司,星河動力航天一頭鑽入原先是國家級勢力才能作的太空產業,而且按部就班逐步將火箭做出來,成立兩年多後,已經研發出固體燃料火箭、液體燃料火箭、各種不同功率的火箭引擎,還有火箭之「上面級」,也就是姿態調整器及搭載一箭多星之傾斜平台等,都研發出來使用。 穀神星-1號火箭到近地軌道之載荷為400公斤,到太陽同步軌道則是300公斤,直徑1.4公尺,箭身高2.3公尺,裝備有先進的液體燃料「上面級」,可以部署多枚衛星到不同軌道上。 在2020年11月,星河動力航空就成功發射「穀神星-1號(遙1)火箭」,將天啟11號衛星送入500公里高的太陽同步軌道,這是第一步成功。 2021年12月,成功發射穀神星-1號(遙2)火箭,順利將5顆商業衛星送入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這是第二階段成功,顯然有成功案例在前,會給客戶更多的信心。2022年8月,穀神星-1號(遙3)火箭接著發射成功。 與北京星際榮耀空間公司一樣,星河動力航天名字取得很帥,但是做的工作卻是很嚴肅的科學系統工程,火箭技術牽涉很多,火箭本身的設計、力學、材料、燃料配比、自動控制,關關都是關卡,也許這些公司創辦人跟中國航天局有許多淵源,或者本身就是火箭工程師出身,但是做工程與做管理又是不一樣的事情。但是民間企業就是敢拼、敢做、敢想像,未來這些民營航天企業應該很有未來。 2.3.18 朱雀系列運載火箭 朱雀系列太空運載火箭(Zhuque-1)是中國民營企業「藍箭航天公司」研發生產的小型三級固態燃料火箭,高19公尺,直徑1.35公尺,重27噸。 2018年10月27日,其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是當時中國第一個飛上天的民營企業運載火箭,可惜雖然它升空第一級、第二級時,都燃燒正常,但第三級火箭出現異常,以致火箭最終無法進入近地軌道而墜至印度洋。 雖然不算成功的發射,但仍有其象徵意義。藍箭航空是中國第一家取得行業全部准入的民營火箭企業,也申獲中國第一張民營運載火箭發射許可證,等於是市場領頭羊。就算它的火箭表現不怎樣,也還是可以給他點時間的。 2023年12月9日,朱雀-2號遙3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發射升空,這次搭載的鴻鵠衛星、天儀33衛星及鴻鵠二號衛星都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朱雀-2號與朱雀-1號與使用固態燃料的火箭不同,改使用液態燃料(液氧與甲烷)為推進劑,美國SpaceX的獵鷹九號運載火箭也使用同樣成分的推進劑。朱雀-2號彈身49.5公尺,直徑3.35公尺,有兩級火箭,起飛重量219噸,推力268噸。 這次朱雀-2號火箭發射成功,代表中國民間航天企業又一次表現成功,而且同樣燃料配方的美國星艦火箭升空後就爆炸,與朱雀-2號順利進入軌道,完成發射衛星的使命,還是有差距的。 2.3.19 引力號運載火箭 在山東煙台有一家私人航天企業「東方空間(Orienspace)」,生產引力系列太空運載火箭、研發空天飛行器與空天裝備。這是一家2020年才成立的新公司,這家新創企業已經完成了四輪募資,募得10億人民幣。 引力-1號全固態燃料火箭在2024年1月11日第一次發射,而且是從海上發射平台上直接發射,順利成功引發關注,又一家中國航天公司有能力發射太空運載火箭了。這是一款中型固態燃料火箭,29.4公尺高,主火箭段外還有4個附加助推器,可以將6.5噸的載荷送上近地軌道,500公里高太陽同步軌道載荷4.2噸。 2.3.20 力箭-1號運載火箭 力箭-1號運載火箭(ZK-1A)是一款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與中科宇航公司共同設計的小型固體燃料火箭,中科宇航也是由中國科學院大部份持股的公司。因此這款火箭基本上就是中國科學院的專屬火箭。 這款火箭有四級構型,高30公尺、直徑2.65公尺、質量135噸,至200公里高近地軌道(LEO)載荷2噸,500公里高太陽同步軌道(SSO)載荷1.5噸。因此運載能力強,發射效率高、成本低、適合中小型衛星發射。 力箭-1號在2022年7月27日,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完成首飛發射成功,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可以做到1箭6星。這次發射的衛星中,有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製的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軌道大氣密度探測試驗衛星、低軌道量子密鑰分發試驗衛星、電磁組裝試驗雙星、上海航天空間技術公司的南粵科學星等。 其實中國科學院作為載人航天工程三大發起部門之一,是領導空間應用系統的單位,因此中國科學院也開展航天技術是合法合理的。2022年發射的「問天實驗艙」中部署的生物學實驗項目,其實就是中國科學院做的。中國的天宮太空站中的國家太空實驗室,將持續進行大規模的太空科學試驗,努力研究宇宙起源演化、物質本質規律、人類在太空長期生活等科學問題,以解決太空智能製造、新一代材料、資訊科技核心技術等發展。 2024年1月23日,力箭-1號遙3火箭「歡樂春節號」於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順利升空,並攜帶了5顆「泰景系列衛星」順利進入軌道。這些監視衛星有光學遙感類的,也有合成孔徑雷達類衛星,光學遙感衛星可以拍攝到地面0.5公尺小的物體,還能拍到車輛行駛的方向等細節,等於就是間諜衛星,不過當然也可以用於資源探勘、城市規劃、環境變化偵測等科學功能。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則可以在沒有光或者雲霧狀況下都可輕鬆將地表地形高低起伏完全照出輪廓來。 力箭一號火箭目前已經將37顆衛星順利送入太空,成功率是百分之百,有中國科學院的技術加持,顯然該公司火箭狀態甚佳。 2.3.21 吉利未來出行星座 2024年2月3日,長征-2丙運載火箭代客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幫中國的私有車企吉利集團以1箭11星方式,將吉利集團的「吉利未來出行星座第二軌」的第二批11顆衛星打上軌道,加上原先已在軌道的9枚衛星,吉利集團已經可以實現全球衛星定位、通訊、遙感等天第一體的各種智能服務提供的基礎。 中國不是已經有了北斗定位衛星?吉利竟然能夠不使用北斗導航系統,自建自己的一套全球導航定位系統,真真不可思議,由此可見在中國,發射衛星已經是爛大街一樣的簡單事情。 「吉利未來出行星座」是吉利集團開發的,具備通信、導航、遙感等多功能一體的衛星網路,其第一期規劃部署72枚衛星,實現全球即時通信服務,第二期規劃布設168枚衛星實現全球高精準度衛星定位功能,未來該衛星網路將能達到手機直連衛星通信、終端設備的網路互聯、應急救援通信、自動駕駛定位等等,其遙感功能甚至可以看到地表1-5公尺的地表圖像。這些功能已經完全不輸於一個國家可以做到的太空計畫了。而吉利其下的許多車款也已經裝上吉利未來出行星座的終端裝置,可以使用該網路各項便利功能,吉利這套系統是全球第一套商用的衛星通訊導航遙感合一系統,未來吉利甚至可以轉型成為提供該項服務的廠商,靠提供衛星服務給其他車輛、船舶、飛行器等而收費,所以吉利在未來應該很有發展前景。不過也有一項很大的風險,就是如果吉利像其他車企一樣倒閉關門,這些打上太空軌道的衛星是否就可能淪為無人看顧的太空垃圾,這也是需要長久觀察注意的一點。 「吉利未來出行星座第一軌」在2022年6月2日已經進行1箭9星發射,將第一軌道9枚衛星放上軌道,2024年2月3日第二軌道之11枚衛星入列,代表「吉利未來出行星座」已經完成兩個地球軌道的衛星布設。未來後續將繼續發射,布設成更完整的網絡。 2.4 遠征系列衛星軌道轉移載具 繼長征系列火箭,中國又生產出「遠征上面級」系列的火箭發射貨運載荷軌道轉移平台,此為裝在運載火箭上頭的一個平台裝置,因為自帶火箭推進器,它可以帶著不同衛星轉移到不同軌道後再釋出,其實就等於是一艘無人自動貨運飛船的意思,但由於其功能更多,運量更大,被暱稱為「太空擺渡車」。 2.4.1 遠征1號載具 遠征1號(YZ-1)上面級飛船載具,相當於海軍的護衛艦,在太空領域定義為能夠獨立飛行的宇宙飛行器,可自主飛行、多次點火啟動,將多個航天器送入太空軌道的火箭頂端再往上增加的無人飛船載具。 圖2-33 遠征一號載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網) 遠征1號、遠征1號甲(YZ-1A)都是上面級太空火箭載具,可與3.35公尺直徑火箭對接,可執行低中高空地球軌道任務。 遠征一號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也就是中國航天航空總公司第一研究院以長征三A型、長征2C型運載火箭之特色作基礎研發出來的新款太空運載火箭,可兩次點火,將衛星送入「中地球軌道」或「地球同步軌道」。 2015年7月25日,遠征1號配合長征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三個半小時後,將兩顆衛星送入軌道。 2.4.2 遠征1號甲上面級載具 遠征一號甲(YZ-1A)太空載具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長征-7號運載火箭設計的上面級,設計壽命達到48小時,可點火次數20次,也可按照電腦預先設定的程式將幾枚衛星部署到不同的軌道上。等到任務結束後,遠征一號甲上面級就會將自己調整到墜落回地球表面,通常在大氣層中就會燒毀殆盡,只剩下一些殘渣碎屑墜入海中,也不會造成地表受創。 2016年6月25日,在遠征一號甲載具在長征-7號(遙一)火箭推動下,將四個酬載物送上近地軌道。 2.4.3 遠征1號S載具 遠征1號S型上面級載具,分別在2018年10月19日、2021年8月24日、2021年11月3日進行發射。第四次發射是在2022年5月20日,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以長征二號C運載火箭+遠征1號S上面級,以一箭三星方式將3顆低軌通信試驗衛星送入軌道,這種低軌通信衛星是要用來試驗通信驗證,未來好跟SpaceX公司的星鍊打對台。 第五次發射在2023年7月9日,發射的是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1.2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另外,為了預防與美國開戰時,美國可能關閉不讓人使用GPS導航系統之作法抗衡,中國軍方包括總參謀部、總裝備部、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國防科技大學等多單位共同研發,耗時26年,投入達120億美元,發射58顆衛星之北斗導航衛星系統終於成功建立自己的導航衛星系統。 世界最早的導航衛星系統是美國的GPS系統,通過全球30多顆圍繞地球軌道運行的GPS衛星進行多點定位,可對用戶提供時間、位置與速度等資訊。在任何天候下,只要在地球表面空曠之地,有開放的視野,就可以很快接收到至少4枚衛星的訊號並完成對自身的定位。中國本來也是使用GPS的八十幾個國家之一。但在1993年,銀河號貨輪遭美國無理盤查並關閉其GPS系統,導致該船動彈不得一個月,驚醒中國政府,發現不在本國掌握中的GPS系統並不可靠,美國隨時可干預,因此中國萌生自己開發定位系統的想法,並隨即付諸實現。 1994年起,第一代北斗-1號衛星開始發射升空,目標是要在2000年前,在中國上空建立覆蓋中國的區域導航系統,而這目標在2000年時做到了。2000-2012年間,開始發射北斗-2號導航衛星系統,以建立覆蓋亞太地區定位網路,也順利達成目標。最後,北斗-3號則是在2012-2020年間,建立一個全球範圍內的定位系統。 目前在太空中運作之北斗導航衛星,包括北斗二號衛星15顆、北斗三號衛星33顆,共48顆。此刻正在地球的三種軌道運行中,包括地球中圓軌道衛星(覆蓋全球),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和地球靜止軌道(覆蓋中國),運作範圍已經含括全世界,據說定位精度可達目標旁3.6公尺(全球公共版)到10公分(加密軍用版)。但網路上也有不少抱怨,指出北斗精度不佳,導航人車到不明區域之錯誤狀況。 北斗衛星(BDS)主要由中國航天科技公司五院統領開發設計,零件設計全部是中國自產,避免了對外國產品的依賴。美國的全球定位(GPS)衛星有30多顆,歐洲伽利略(Galileo)衛星有26顆,俄羅斯的格洛納斯(Glonass)衛星有30顆,還有日本的QZSS導航衛星系統都是北斗系統強勁的對手。2024年甚至中國國內的吉利汽車集團也開始發射自有的導航衛星群,跟北斗形成競爭關係,真不知道吉利背後的靠山是誰,竟敢挑戰國家建置的導航系統,有點太超過了不是? 北斗二號衛星從2012年11月起,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區域定位服務。北斗三號衛星系統從2020年7月31日,完整開通定位服務,當年8月3日就獲得聯合國認可,成為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之一。北斗衛星甚至有用戶機送訊息的通訊功能,單次通訊能力是40個漢字。 做為軍民兩用的全球定位導航系統,已經受到中國與中國友好國家運用到各種功能的定位系統,包括大量漁船、六百萬輛以上中國營業車輛、農業機械、公車系統、災害防治系統等安裝北斗系統,甚至連中國的洲際彈道飛彈也都使用北斗系統進行導航。 2017年,中國與美國達成協議,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GPS信號相容使用,而在此之前,北斗衛星就已經與俄羅斯GLANOSS信號相容。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進一步在2023年11月,被國際民航組織(ICAO)官方認證為全球民航導航系統標準之一,未來許多世界上的民航機甚至民用船舶都可能會裝上北斗系統。 也許有人會說,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是解放軍操控的,因此有軍事目的疑慮,所以不能用,只能用美國的GPS。但其實美國的GP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也是在美國的太空軍管轄下的軍用設備,原先的設置意圖一樣是作為軍事使用,只是後來開放給民間用來導航使用而已,一旦發生戰爭時,都可能隨時遭美軍關閉訊號而無法使用。 當然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導航衛星系統,除了美國GPS、中國北斗之外,俄羅斯的GLANOSS、歐洲的伽利略系統,甚至日本也在近年開始佈建自己的QZSS導航衛星系統,已經有7枚衛星在太空中,2030年將有10枚衛星開始提供東亞地區的衛星導航服務。 隨著衛星製作技術日益成熟,以及發射衛星成本日益降低,也許未來會有更多國家發射自己的導航衛星網路,甚至不只為地球表面導航,也可以陸續布建地球到月球、月球到火星、火星到太陽系外圍的導航衛星網路系統,以及環月球、環火星、環木星、環土星等之觀測衛星、導航衛星、通訊衛星系統。畢竟要開發一個地方,先行做好基礎設施是每個政府都知道要做的事情。 2.1.3 中國的宇宙探索計畫 人類必須想辦法走出地球,一方面更好地保衛地球安全,繼續維護這個人類家園不受侵害,另一方面,就是探索其他人類適居的星球。比如距太陽系最近的星系「比鄰星系」就有一個宜居星球,離地球僅有4.21光年。另外一百光年外,有一個合古星系,也有適居的幾顆行星,如唐加羅瓦星。不過,要前往這些太陽系外行星,以目前人類發明出的科技都還是做不到的,至少在一代人有限的生命裡是如此。 在宇宙中,測量距離的單位是以「天文單位(AU)」做基準,1單位的天文單位(AU)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1億4,959萬7,871公里。因此以太陽系為例,木星到太陽約為5.2AU,而最外圍的冥王星距太陽39AU,39天文單位就是58億3,431萬6,969公里,太陽系的行星系半徑就已經這麼大,還有外側仍受太陽風影響的區域,還有奧特雲(Oort Cloud)極為寬廣的小行星帶,總之以現在的太空技術得要飛上1萬7千年才能真正飛出廣泛定義的太陽系。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星系是比鄰星系,距離有4.2465光年,可以說是非常靠近了。1光年是多遠?1光年是63,240個天文單位,相當於9兆4,860億公里,太陽系到比鄰星系這麼長的距離有26萬8,548個天文單位,如果沒有特殊裝置實現曲速或蟲洞旅行,人類靠一輩子的時間也等不到抵達的那一天。但是比鄰星系有三個行星比鄰b、比鄰c、比鄰d是可供人類居住的星球,也是人類出了太陽系之後最靠近的移居星球選項,但以目前人類科技,完全是無法前往的狀態。 圖2-1 太陽系外緣的奧特雲(Astronomy Lover 臉書粉絲頁) 要能實現星際旅行,第一是得要跨越光速的枷鎖,但是超過光速其實還是不夠,宇宙中動輒幾千幾萬或上百萬上億光年的距離,要怎麼跨越?這就要靠物理學家研究跨越時空枷鎖的「曲速引擎」與「蟲洞旅行」方法,大家不要認為這些都是電影中玩的幻想情節,沒有實現的可能,其實理論的論證都已經有人做過了,現在就是找到適合材料與科技把實物做出來的問題而已。 美國的NASA與民間公司SpaceX之合作,能否比得上中國航天舉國之力進行的計畫,未來還不好說。但這顯然是在美國對太空計畫不怎麼重視與投注資源的情況下發展成的情勢,如果有其他外在因素刺激或促使美國重新對宇宙充滿興趣,那麼相信美國重啟大規模太空計畫也是有可能的,而且就像中國發展得晚,就可以一下跳躍到使用最新科技一樣,美國在太空梭退役後,就不再經營運作載人太空船,是真的沒興趣,還是其實正在蓄勢待發,正在研發一種超乎所有人想像的先進的空天飛機? 2.1.4 小行星隕石防禦計畫 太空中除了發光發亮的恆星外,還有圍繞恆星旋轉的行星、圍繞恆星轉的小行星,有時小行星或隕石要是脫離恆星系引力,就會旅行到其他星系,如果旅行途中遭到其他行星或恆星引力吸引,就很可能墜入或撞擊其他星體,倘若行星上有生命,那就是滅頂之災。 這樣對地球可能造成危害的天體,被稱為「潛在危險天體」(Potentially Hazardous Object, PHO),指它的軌道可能與地球交會,有撞擊地球的可能,而且其體積大小足以對地球造成全球或區域性的重大傷害的近地天體,可以是小行星、彗星或隕石。目前NASA持續關注這些PHO,至少已有1,245顆潛在威脅小行星與65顆潛在威脅彗星受到監控中,隨著近年觀測設備越加發達,可以掌握的PHO越多。由此可知,地球絕不是安穩無憂的。 發生在距今6,600萬年前的恐龍滅亡事件,使得統治稱霸地球地表2億年的恐龍陷入滅絕,據許多專家研究指出,就是起源於一顆直徑至少10公里、天外來襲的小行星,撞擊今日墨西哥猶加敦半島北部,造成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or),隕石坑直徑180公里,爆炸規模相當於100兆噸TNT當量,當年蘇聯最強大的核武撒旦導彈(R-36洲際彈道飛彈)最大爆炸當量也不過2,000-2,500萬噸當量,比起這顆隕石造成的傷害也只是小巫見大巫而已。 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造成地球大規模海嘯、大量溫度高之塵土掀開揚起進入大氣層中,遮蔽陽光使植物光合作用失效而死亡,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隨之缺少食物死亡,陽光無法進入也使地球溫度降到零度以下,冷血的恐龍就是在這種生態系統瓦解的情況下絕種了。地球生命重新洗牌,我們都知道,之後就是哺乳類動物興起,最後演化出人類這樣的靈長類智慧生物,今天我們才會在此思考宇宙的奧秘。 甚至也有人提出那顆撞擊猶加敦半島的小行星,原本是一顆直徑為160公里的小行星――巴普提斯提娜-298(Baptistina 298),在主小行星帶漫遊,1億6千萬年前,被一顆直徑為55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後粉碎,許多碎片今天仍在主小行星帶,也有一些碎片被撞往地球方向,撞擊了猶加敦半島。 而與現代最接近的隕石撞擊地球事件,應該是發生在1908年,沙俄帝國西伯利亞埃文基自治區通古斯河附近森林的隕石空爆事件,據研究這是一個由水冰與塵埃形成的彗星。因此,最後竟沒有找到隕石坑,也沒有金屬遺留,但是爆炸威力相當2000萬噸當量,等於是一枚撒旦核彈的威力。導致中心點以外2150平方公里的8千萬棵樹倒下,好在當地人煙稀少,只有3人因此死亡。當地也是西伯利亞凍原,爆炸並未揚起灰塵與其他傷害事件,算是萬幸。但如果它墜落的地點改在任何一個地球人口密集區域,死傷數百萬人都是有可能的。 2023年10月22日,中國廣播網軍事頻道官方微博公布,中國計畫實施「近地小行星防禦任務」,未來15年,中國的深空探測計畫將鎖定在月球探測、行星探測、運載技術三項領域。其中,在行星探測方面,將首次進行近地小行星防禦任務,會鎖定一顆幾千萬公里外的小行星實施動能撞擊,使其改變運行軌道,並進行評估,目標是「撞得准、推得動、測得出、說得清」。 這也是針對雖然概率很小,但是一旦發生會對地球造成極大衝擊的隕石撞地球事件,進行先期研究與實驗防禦方式。報導說會以動能撞擊方式進行,那是怎樣進行?行星多大?人造飛行物之動能撞擊,能否改變其方向與速度等?還是要先在另外一個小行星上裝置引擎,改變方向去撞擊?或對其引爆核彈?總之目前未明。可能有人會說,就用核彈去炸,但是核彈在地球大氣層內有足夠威力與燃燒劑,因此威力驚人,而在太空環境中是否還有足夠力道,可能要看來襲小行星的大小與速度。 圖2-2 鮑里索夫彗星(百度百科) 如上圖,於2017年觀測到進入太陽系的鮑里索夫彗星就是由13.15光年外的克魯格60雙星系統星系來的天外訪客,時速達16萬1000公里。2019年底時,穿越了太陽系離開,但在過程中,被太陽照曬而蒸發了相當2億3千萬升的水分子。 然而,根據聯合國大會1993年2月23日第47/68號決議,係關於在外層空間使用核動力源的原則,條文規定可以使用放射性核動力源作為外層空間的動力源,但要注意安全使用,必須確保發射前先通知各國與聯合國秘書長、發射過程中核動力源不會進入臨界狀態反應以致污染地球環境,在外層空間使用也不會污染任何地方,最好用在「行星際的航行」、必須放在離地球表面越遠越好的高軌道、太空任務結束後要將放射源放在足夠高軌道,最終加以處理等。 可見到隨著科技進步,核動力源也可能與火箭引擎一樣,成為行星間旅行及太空任務中的一種動力選項。其實在1977年出發的旅行者1號及旅行者2號探測器,就是使用三塊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作為動力來源,到現在早已經超過設計壽命,但還在持續運轉中,一般相信,2030年前,這些放射性能源仍能繼續提供探測器航行的能源。 總之,倘宇宙中真有隕石即將撞擊地球,太小的隕石會在大氣層中就燃燒殆盡,不構成威脅,太大的隕石,就算拿核武器去炸,恐怕也只是掉層灰的事情。 所以,地球上有任何國家或勢力能夠有保衛地球的觀念,是非常好的,中國如果能把其軍事武力多傾向在這種保衛地球家園正常運作的任務上,而不是派出戰艦整天在東海與南海耀武揚威,相信中國應該有機會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國家。 此外,讓我們仔細研究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也可以看出很多重點來。以2016年與2021年中國航天白皮書來看,內容計有: 發展宗旨: 探索外層空間,擴展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層空間,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維護國家權益,增強綜合國力。 和平發展。始終堅持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反對外空武器化、戰場化和外空軍備競賽,合理開發和利用空間資源,切實保護空間環境,維護一個和平、清潔的外層空間,使航太活動造福全人類。 通常中國的官方文告得要倒過來看,說要和平利用外層空間,那是指美帝應該要這樣做,我中國要是能夠發展太空武器,那是誰都不能阻止我的,等我發展出來了,中國可就是全球霸主了,到時候誰能指著我罵? 二、發展願景:全面建成航太強國,具備自主可控的創新發展能力、聚焦前沿的科學研究能力、強大持續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能力、有效可靠的國家安全保障能力、科學高效的現代治理能力、互利共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擁有先進開放的航太科技工業體系、穩定可靠的太空基礎設施、開拓創新的人才隊伍、深厚博大的航太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支撐,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正面貢獻。 全段重點就一句話,提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強大支撐。其實沒有一個夢,有哪個國家願意耗費龐大資源搞航天、搞太空事業?但是,在中國經濟2023年開始出現大幅下滑與崩跌趨勢後,是否還有足夠資源分配到太空事業?還有足夠經費養數十萬從事太空事業的技術人員?其中肯定包括不少尸位素餐的冗員。當地方政府公務員與教師、醫護人員都遭到裁員與大幅減薪時,還有財源供應動輒上億人民幣的火箭與太空船發射任務?這個有待觀察。也或許中國航天事業將會因商業化而走得更遠更快以因應嚴峻的財政狀況。 2023年11月,在北京舉辦的一場「太空科技和平利用國際研討會」上公布,目前中國已經與50多個國家與國際組織簽訂150多份太空合作文件,由中國提出將聯合多國(當然不包括美國)共同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有白俄羅斯與巴基斯坦的加入等,顯然中國已經成為帶領反美陣營國家上太空的領頭羊,還要上月球建造人類常駐的太空基地了。 總之,看看中國未來幾年的航天計畫,我們可以看到幾個重點:「 全面建成並運作中國太空站、實施探月工程四期、深化載人登月方案論證、完成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研發發射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 」 。 2.1.5 大型地表射電望遠鏡 其實在地球表面,也有太空科學研究在進行,中國在貴州平塘縣興建了一個「中國天眼」。這是一個半徑為500公尺的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簡稱為FAST計畫,2016年9月落成啟用。 「射電望遠鏡」與一般天文光學望遠鏡不一樣,射電望遠鏡是靠接收宇宙中不可見的無線電波來觀測宇宙的,其基本原理是電磁波進入圓錐狀天線的拋物線表面,會反射集中到中央焦點位置,在中央放一台接收器,就可以匯聚接收到遠方天體發射出來的電磁波信號,並因此進行天文觀測。天線面積越巨大,就能夠收集到越遙遠、越微弱的天體發出之電波。所以各國天文學家也都想辦法建造盡可能大的射電天文望遠鏡,貴州的中國天眼就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個。 由於它的天線直徑就有1,000公尺,是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單天線射電天文望遠鏡設施。其用途是用來觀測及遙遠的星系恆星與行星,尋找與太陽系相類似的其他星系與天體,最終就是嘗試探測星際分子、接收遠方來的智慧生命訊號,尋找地外文明。 它的巨大,使它可以看到130億光年以外的宇宙邊緣。其實那麼樣遙遠的地方發生的事情,影像傳到地球來都已經是事情發生幾十億或上百億年後的時間了,現在在當地星系的發展可能老早不是那個樣子了,這也讓人類的太空望遠鏡探索的意義有限,恐怕還是要發明蟲洞旅行,快速抵達幾十億光年外的地點,實際探索在目前時空下的當地面貌,這比用望遠鏡看來得實際且真實。 圖2-3 中國天眼500公尺射電望遠鏡(平塘縣外宣辦) 中國天眼項目特別選了一個原本就呈現漏斗狀的窪地盆地,把它當作射電天線的表面,在窪地四面圓弧坡地安裝4,450塊反射鏡面,製作成為半徑500公尺的球冠狀主動反射面,下方已有連動裝置,可以稍加調整整個大天線的方向以實現精準定位。當然也是因為中國地大物博,可以找到這麼一個天然、適合當射電天線台的地點,這對中國研究暗物質、宇宙起源、太空生命起源與尋找地外文明等科學工作都有幫助。 目前有同樣超大射電望遠鏡的國家有美國、西班牙、澳洲等,中國天眼項目的興建,可謂是彌補了上述三個深空監視站在亞洲區域的空白。 圖2-4 中國天眼在夜間之情景(平塘縣外宣辦) 這顆中國天眼已經發現了三百顆以上的脈衝星,脈衝星是宇宙中一種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密度極高,每一立方公分的骰子可以重量達到1億噸,且可快速發散出光線,周期固定,就像燈塔光一樣,在遙遠地方也清晰可見,因此成為未來宇宙導航行的利用重點。只要認好每個脈衝星的位置,就等於建立了一個橫跨遙遠的星圖,可以運用這些脈衝星的相對位置來為航行中的星際船艦定位導航,就不怕在浩瀚的宇宙中迷路。 中國天眼科學潛力甚大,它可以繼續搜索更多脈衝星體,並探測到更多銀行系的星際磁場,對於未來人類探索太陽系與銀河系懸臂及銀河系中心的宇宙航行都有莫大幫助。但目前中國是搞自己的探索計畫,並未加入外國天文學界共同對外探索的行列,不過資料累積起來,終有一天人類會需要共同合作,無法永遠將中國排除在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SPACEX的星艦3號機於2024.3.14 10:00左右發射升空,順利未出意外。前兩次星艦1號與2號在發射過程中爆炸失事。 星艦的測試成功對於馬斯克2035年將1百萬地球人移居到火星的計畫將是關鍵的一步。 NASA表示在主小型星帶之靈神星PSYCHE-16,是一顆19世紀人類就發現的隕石小星體,他的特殊之處在於這顆大小約為美國德州大小的小行星體,是一顆95%以上都是金屬的小行星,主要成分是黃金與鎳。在地球上都是歸為貴金屬。據估計,他的整顆星體經濟價值達到700 Quintillion美元,7億兆美元,倘平分給地球80億人,每人可分得930億美元。 NASA已經要派出探測器到靈神星去研究其形成原因,應該是行星強力碰撞後,殘留的行星內核殘餘,才會都是金屬而不是岩石。他表面也充滿受撞擊的隕石坑,可見在太空 中是很危險的。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一家基地在日本的火箭公司SPACEONE將首射其火箭KARIOS,一種三節之固體燃料火箭,在2024.03.13從日本發射升空。可惜發射幾秒後就爆炸失事墜毀,但請再接再厲。 美國SPACEX公司的龍太空船運補國際太空站已返回地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1 中國航天太空事業 上一節講述了中國兩彈一星的發展,發展出核彈後,必須要有發射載具。火箭,也就是彈道飛彈除了彈頭爆炸部以外之推進部分,就是核彈最佳的載具,但其實也是發射衛星或太空船的通用載具,用途都是將酬載頂出大氣層進入外太空空間。 中國從1970年代,開發出了東風-5彈道飛彈、長征-1運載火箭、風暴-1型運載火箭之後,眼見美蘇兩強太空競賽之激烈,毛澤東指示中國也要發展太空事業,東方紅一號衛星也就上了天,就算在文革打破一切的時代,就算連火箭發射基地與許多珍貴的火箭科學家也捲入批鬥與鬥爭的時刻,中國的航天事業也沒有因此中止,頂多只是拖延了一點腳步,大方向還是繼續往前的。 到了21世紀,中國的太空計畫發展已經到了獨樹一幟、沒人比他更認真的程度。首先,是人類宇宙事業的領航者與第一領先選手――蘇聯,政權瓦解,承繼的俄羅斯不僅難以恢復蘇聯榮光,還自2022年2月起陷入俄烏戰爭不可自拔,地面上的麻煩都解決不了,更別提幾萬公里高空中的太空事業了。 目前還有太空探索計畫的國家,大概有美國、俄羅斯、歐洲太空總署、法國、義大利、日本、印度、阿聯大公國、以色列、北韓、南韓、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已經或有興趣放幾顆衛星到地球軌道上的國家更多。 其中,以中國與美國在太空領域的表現最積極且實力最強,不但國家有持續性地投入與經營,連民間也紛紛出現私人公司將太空任務私有化、商業化,令人嘆為觀止。 2.1.1 中國太空事業之架構與組織 目前中國從事航天產業的主體,在官方是「中國航天局」,隸屬「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而研發生產相關裝備如太空船、火箭、彈道飛彈之主體,則是公司化的國有央企為主,其中又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為兩大主力軍。 1999年7月,原「中國航天總公司」被拆分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之後改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兩家超大型軍工國企,彼此開始進行良性競爭關係。 前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是中國國有獨資企業,由國務院國資委100%持股,產品是「太空飛行器與彈道飛彈研發」。它的旗下有多家研究院與子公司,包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航天標準化與產品保證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航天檔案館」、「航天通信中心」、「北京神舟航天軟體技術有限公司」、「深圳航天科技創新研究院」、「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等,員工總數達17萬4千餘人,算是承繼過去號稱火箭之父錢學森領導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機械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等一路改制走來最主軸業務的集團。神舟系列載人飛船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主打產品項目。 2017年,後者改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dustry Corporation)」,有15萬名員工,旗下公司計有:「中國航天科工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一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院(第二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第三研究所)」、「中國航天科工運載技術研究院(第四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動力技術研究院(第五研究所)」、「中國航天科工火箭技術研究院(火箭公司EXPACE)」、「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該集團主要業務一樣是生產「太空飛行器與彈道飛彈」,也是中國國務院國資委100%持股的國有企業。 由於上述兩家航天企業都是兼營航天與彈道飛彈生產,算是國有軍工廠性質,因此,也都被美國列為科技制裁的對象。不過,這些制裁顯然對其營運與產品開發沒有太大的影響,從中國各型太空火箭發射的頻率來看,是有增無減的。 看到中國光這兩家航天巨頭就有多達三十餘萬員工,難以想像有如此多資源投注在航天事業上,也難怪中國近年航天事業風生水起。不過,是不是也有太多冗員問題?就算是美國也沒這麼多人在搞航天產業,如果中國有這麼多人在做航天工程,是不是進度應該要更快,目標要設的更高一點?比如建造太空梭、建造大型移民艦、設立月球科研站、中國人登陸火星,開發主小行星帶或探索外圍太陽系等計畫或想像都應加速進行,以中國基建狂魔的實力,在美國人登月與登火星之前,中國人先上去蓋好基礎建設如城市、供水站、金屬冶煉廠、火箭燃料提煉廠等,到時候租借給美國人與歐洲人使用可不挺好的嗎?。 中國的民營航太公司不少,有開發穀神星、智神星運載火箭之「星河動力航天」公司,也有開發「雙曲線運載火箭」之「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開發「朱雀系列運載火箭」之「藍箭航天」公司,還有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與中科宇航公司共同設計的「力箭一號運載火箭」,這些在之後的章節都會詳加解釋,可謂是五花八門,各有所長,這點充分說明中國在科學發展、宇宙航天事業上,已經有相當成果。國家與民間一起做,比起美國太空科技掌握在NASA及少數大企業,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及SpaceX手上,中國的太空產業擴張現象是比較平衡的。 如果這個現象持續下去,可以說有一天宇宙雖大,但地球對外探索的行動,很大機會將會由中國人與美國人來共同主導進行,或者中國至少是多極體系中的一極,只要中國經濟不要進一步崩潰的話。 中國在經濟發展、政治民主、高端科技發展上,也許還無法與美國比擬,雖然號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國民所得與人民貧困程度,卻還只能算是發展中國家。但是,唯獨在太空科技、航天航太領域中,中國算得上是世界前列。 當然在航天領域要能夠有大發展,必須要有國家資源的長期投入。在中國,航空太空事業作為幾十年來彈道飛彈火箭發展的附屬品(當然也可以說彈道飛彈火箭軍是航太事業的副產品),也是屬於解放軍國防領域發展的一部份,一直到今天,中國太空事業還是屬於2015年底新組建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 」所領導管轄。 除了本部直屬機關外,還有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原解放軍第20試驗訓練基地)、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原解放軍第25試驗訓練基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原解放軍第27試驗訓練基地)、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原解放軍第26試驗訓練基地)、衛星海上測控部(衛星測控船隊的基地,原解放軍第23試驗訓練基地,總部在江蘇省江陰市)、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原解放軍第29試驗訓練基地,位在四川綿陽)、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北京測量通信總體研究所、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航天研發中心、工程設計研究所、電視藝術中心、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偵察局(北京市遙感信息研究所)、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等。 不過,我們還是從頭說起比較清楚。1956年,中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組建,主要負責兩彈一星計畫的彈道飛彈發展為主。1957年,蘇聯成功試射第一枚R-7洲際彈道飛彈,射程達到8,000-9,500公里遠,配備於蘇聯戰略火箭軍部隊,可裝載一枚300萬噸當量核彈頭,R-7也是將蘇聯第一枚人造衛星Sputnik一號射入太空的載具。1961年,蘇聯太空人尤里·加加林搭乘東方一號太空船進入外太空與近地軌道,成為第一個到達外太空空間的人類。 1960年,中國在參考蘇聯R-2彈道飛彈,仿製出東風-1型彈道飛彈後,首先在酒泉基地(也就是解放軍第20訓練基地,今日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成功試射。 之後,經過文革造反派大鬧一番,基地基本陷入癱瘓。1970年起,酒泉第20訓練基地全部劃歸蘭州軍區空軍建制領導,航天單位全部改劃歸空軍序列。1970年4月,中國第一枚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進入軌道。1975年起,再度將各航天基地改編成解放軍試驗訓練基地,直屬國防科委領導。1982年7月,「國防科委、國防工辦、軍委科裝委」合併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又稱為「國防科工委」,領導所有航天基地。 1983年,中國已經進入改革開放時期,知識份子與科學技術重新受到重視與國家政策保護,於是有四位兩彈一星元勛科學家:王大桁、王淦昌、楊嘉樨、陳芳允等,聯合致信給元老鄧小平,提出借鑒美國星球大戰計畫,開發中國的高新科技。鄧小平支持此提議,調撥100億人民作為專項資金,稱為「863計畫」,又稱「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主要重點放在「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雷射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與新材料技術」。 在航天技術方面,主要決定發展先進的大型運載火箭,以及可重複使用的空天飛機。 1985年,中國政府決定開放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為國外客戶進行商業發射衛星任務,酒泉基地改稱為「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始為國家賺錢創匯。 1994年,中國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開始興建載人太空飛行發射場。1999年,發射第一艘試驗飛船。 1998年4月,「 中國解放軍總裝備部 」成立,所有航天基地改隸屬總裝部領導。最後在2015年底,再改隸屬「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 」迄今。因此,今天中國的所有航天空間計畫,其實都是在解放軍的預算內執行,中國的太空人也都是解放軍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出身為主。 但是,這體系內也有許多實體是以公司型態的存在,如最大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縮寫:CASC)」,就是中國最主要負責太空工業設計、製造、發射與維護的超大型國營企業央企,其總部位於北京,業務為發射航天探測器、載人飛船、人造衛星,以及製造戰術、戰略彈道飛彈。 所以,其實解放軍火箭軍的各型彈道導彈,就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生產的,這樣說來,它也可以說是一家超大型的國營軍工廠。當然,它也生產神舟系列載人飛船、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等。它還有幾家子公司,如製作運載火箭與各款彈道飛彈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也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又稱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公司第五研究院」等。 此外,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也研發一套商用遙感對地觀察衛星「吉林一號衛星系統」,這是由一些微型衛星組成的網路,從2015年到2023年,已發射26次,在軌道上的衛星數量已達131顆,既可商用,也可軍用,對敵領土進行偵察任務。 2022年中國計有64次太空發射紀錄,2023年則有67次太空發射紀錄,雖然比起SpaceX來說並不多,但已經比美國NASA的發射任務多上許多,這也不禁讓人懷疑到底美國有沒有認真對待外太空開發一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1.8 歐洲的太空事業 歐洲有傳統強國,如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在二戰之後,藉由美國援助,也慢慢恢復元氣,並追隨美國的腳步與蘇聯對抗。 歐洲也有自己的太空計畫,英、法、德都有火箭或彈道飛彈技術,在1968年11月29日,歐洲太空發射發展組織(European Launcher Development Organisation,ELDO)結合諸國之力進行第一次發射,這次發射一個擁有三級的歐羅巴-1號火箭(Europa 1 rocket),地點在澳洲南部的WOOMERA皇家澳洲空軍基地。 這款火箭也是各國組合的結果:第一節是英國依照藍紋彈道飛彈藍本設計的推進段,第二節是法國生產的,第三節是德國生產的,裝載的是測試衛星一枚。但是,發射過程中,第一、二段順利燃燒,第三節卻不幸爆炸,導致任務失敗。 歐洲太空總署(ESA,European Space Agency)是1975年,由19個歐洲國家加上加拿大共同組成的太空探測與開發組織,總部在法國巴黎,法國是主要的設施設備提供國,甚至連發射場都設在南美洲赤道附近的法國海外領地法屬蓋亞納太空中心,可發射科學、通信衛星與各型運載火箭,由於地近赤道,緯度低,火箭發射可以用最短距離進入軌道,因此可以少帶點燃料,多搭載更多的酬載物。 歐洲太空總署預算不多,每年只有約50億美元,由各會員國按比例繳交,所以可做的事情確實也不多,主要的精力放在:1、建立伽利略定位系統。2、建造發射火星探測器火星快車號。3、國際太空站的哥倫布實驗艙。4、ATV自動運載飛船(Jules Verne Automated Transfer Vehicle ,ATV,運補國際太空站用)。5、織女星小酬載運載火箭。6、金星快車,金星的探測衛星(2006年已發射)等計畫上,此外也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合作哈伯太空望遠鏡、尤里西斯探測器(研究太陽風、太陽磁場)、卡西尼-惠更斯號土星探測與登陸器、韋伯太空望遠鏡等。 歐洲主要的太空發射力量在由歐洲多國共同持有股權的法國亞利安空間公司(Arianespace),其成立於1980年,主要生產各型運載火箭並提供發射服務,火箭型號有亞利安-5號重型火箭,中型Soyuz-2火箭與固體燃料小型VEGA火箭,這公司在1985年時,一度佔有商業發射市場的40%份額。 1.9 日本的太空事業 日本的太空事業係由內閣府的「宇宙開發戰略本部」制訂政策、決定方向,之後才由JAXA等機關執行。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英文名稱: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縮寫JAXA)為日本文部科學省下的國立研究開發法人之一,主要任務係負責研究、開發人造衛星、發射載具、探測小行星與登月工程。在鹿兒島縣的種子島設有太空發射中心。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每年預算甚低,只有20億美元左右,因此能夠做的任務並不多。 1969年,日本國會通過決議禁止宇宙技術用於軍事用途,只能研製氣象衛星、通訊衛星等民間領域的太空技術。2008年5月福田內閣通過《宇宙基本法》,制訂振興太空產業外交、國家安全、科技發展等推進宇宙研發應用的戰略方針,廢除並取代1969年之非軍事化決議案,首相福田康夫創立「宇宙開發戰略本部」,自己擔任第一任本部長,宇宙開發擔當相野田勝子為副本部長,其他內閣成員為本部員,徵調來自內閣府、總務、文科、經產、防衛省約20名官員,擔任「戰略本部事務局」。從此以後,宇宙開發戰略本部會議由內閣府特別事務空間政策大臣召開,首相出席主持。 2009年,首相麻生太郎制訂《宇宙基本計畫》(麻生宇宙基本計畫),將日本未來五年與十年之宇宙開發計畫做一總結,包括地球觀測氣象衛星、軍用間諜衛星、宇宙科學研究、載人太空旅行等。 2013年,安倍晉三執政,為了與日益強大且挑釁意味十足的中國對抗,日本重啟宇宙戰略,2013年1月25日,發表《宇宙基本計畫》(安倍宇宙基本計畫),認定宇宙空間的利用對於日本安全保障有重大意義,尤其面對中國設立北斗導航系統、天宮太空站,並與世界多國進行宇宙活動合作,讓日本政府覺得不加以制衡的話,會對日本安全造成威脅。 安倍政府開始更加積極的宇宙開發政策,主要著重在「定位衛星、遙感衛星、通訊及廣播衛星、宇宙火箭運載工具、宇宙科學與探測、載人宇宙活動計畫、宇宙陽光發電計畫。」日本對於太空碎片的觀測與清除,以及美國關閉GPS系統時,自己仍有定位能力,關注外國對太空軍事化的程度等,都力求掌握。 日本的太空計畫仍採取與美國合作的戰略,並在衛星製造或零件供應上推動高端出口,成為各國宇宙開發事業的零件供應商。另外,就是想加入與美國一起研發獵殺敵方衛星的導彈系統,加入美國的太空戰略,建立日美共同的太空秩序,將美日安保也延伸到太空領域。 2024年2月17日,三菱重工生產的H-3火箭將數個載荷送入太空,包括CANON的一枚衛星,順利成功,也洗雪了上次發射失敗的恥辱。 除火星計畫外,日本也有自己的QZSS導航衛星計畫。2010年,鹿兒島種子島宇宙中心將第一顆引路號準天頂定位衛星打上太空,時至今日(2024年),日本已經在軌道上布置7顆導航衛星,該系統可以與美國的GPS導航系統兼容,還增強GPS的正確度。這個QZSS系統也可以獨立於GPS而提供專屬自己的導航系統,目前日本全境、東亞、東南亞與澳洲這片區域都在QZSS導航系統含括範圍,不過計畫是2030年才要真正開始對外服務,屆時將增加到10枚衛星,所以還有得等。 另一項較有野心的計畫則是1980年代開始,日本開始開發天基太陽能計畫,JAXA與京都大學校長松本紘(Hiroshi Matsumoto)合作開始就此項目開展研究。2009年,接手的京都大學教授筱原直樹(Naoki Shinohara)成功地以飛艇在空中30公尺高處向地面的手機傳送微波電力,日本經濟產業省也加入此計畫,該團隊已經陸續進行50公尺距離的傳送測試,未來將嘗試1公里至5公里之傳輸測試。 不過,日本團隊也認為要實現計畫需要花費的成本,包括將太陽能板送上太空的成本仍舊太高,如果要發出一個核反應堆發出的電量如一千兆瓦,需要在太空中裝設一個長寬各為兩公里的太陽能板,還要解決極遠距傳送問題,都有待進一步開發。但是,只要日本開發出一定成果,未來就可以加入其他國家團隊的相應計畫,擁有談判的籌碼與本錢。 此外日本對月球探測也有規劃,2023年9月三菱重工與JAXA合作的H2A火箭發射月球探測器SLIM,12月25日進入月球軌道,2024年1月20日終於一舉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使日本成為繼蘇聯、美國、中國、印度後第五個成功將探測器降落在月球上的國家。 1.10 印度的太空事業 印度航太部(Department of Space,DOS)是印度政府負責管理全國航太計畫的部會,其下有多個太空相關研究機構與研究所。印度太空研究組織(英語: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縮寫:ISRO)是印度的太空總署,負責各項載具、衛星等的裝備設計開發生產與實際發射任務之執行。 印度發展太空計畫中除太空運載火箭外,也有自己的衛星體系。第一類適用於通訊、電視廣播與提供氣象預測的INSAT衛星系統,第二類是用於國土監測與間諜衛星用的遙感衛星IRS系統。 而依靠其烈火系列彈道飛彈技術,印度也發展出自己的太空運載火箭:「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olar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PSLV)和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 GSLV)」,用於將IRS和INSAT級衛星送入軌道。 1.11 北韓的太空事業 北韓發展自己的兩彈一星也是十分積極的,畢竟面對外來敵國無數,盟邦就三、四個,俄羅斯、伊朗、巴基斯坦、古巴,鄰近的中國算不算盟邦,還要商量。因此,要維繫金家三代以及後世千秋萬代的統治,發展兩彈一星是無可避免的道路。 目前北韓最強的「火星-18遠程洲際彈道飛彈」(Hwaseongpo-18 hyeong)在2023年進行三次試射,擁有三級固體燃料火箭,推進力達140噸之火星-18型射程已達1萬4千公里,完全能夠覆蓋美國全境,對美國造成實際的威脅,而且它是擁有機動發射車的一款遠程洲際彈道飛彈,因此其機動性與戰場生存性都遠大於發射井的洲際彈道飛彈,美國未必有能力完全攔截或事前清除。 南韓被美國壓制許久後,近年也有點蠢蠢欲動。2023年12月4日,南韓發射一枚固態燃料太空火箭,載運一枚重100公斤的小型雷達衛星上軌道,是繼南韓2022年3月與12月,兩度試射火箭後的第三度嘗試。 可以見到南韓也產生危機意識了,在北韓一連串彈道飛彈試射與核武發展的例證下,再不急起直追做出自己南韓的兩彈一星,就與直接投降北韓,幾乎沒有兩樣了。美國的駐軍與美國的核子保護傘終究不可靠,隨時要撤走只是一張紙的問題,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才是真實的。 1.12 俄羅斯太空事業 2023年8月21日,媒體報導「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的月球探測器「月球25號」在進入降落軌道時發生問題,最後撞擊月球表面並失去聯繫,任務宣告失敗。 ROSCOSMOS,人稱俄羅斯太空總署,但其實它在2015年之後,已經由政府機構轉型為國營企業的形式存在,負責俄羅斯所有航天太空事業,也承繼前蘇聯的太空事業。其大部分的火箭發射場,包括世界第一座太空發射場之「拜科努爾太空發射場」都位在哈薩克,由俄羅斯政府向哈薩克政府長期租賃使用,在俄國境內的則有「普列謝茨克太空發射場」,俄羅斯所有太空計畫、所有太空載具都在ROSCOSMOS控制下。而ROSCOSMOS在軍事層面的對應單位則是「俄羅斯空天防禦部隊」,又稱「俄羅斯航空太空軍(VKO)」。 俄羅斯在2022年2月開始的俄烏戰爭中,與西方各國關係決裂,俄羅斯太空總署ROSCOSMOS署長波瑞索夫(Yuri Borisov)表示將在2024年後退出國際太空站(ISS)計畫,準備自己建造俄羅斯專屬的太空站。其實蘇聯與俄羅斯早就擁有過自己的太空站,即禮炮系列太空站與和平號太空站(MIR)。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之決議,但是任誰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只要有能力到達太空的國家,幾乎都是懷有軍事意圖的,也只有具備戰略意圖,一個國家才會有動機耗費資源與金錢製造太空載具前進到太空空間。再加上在太空部署軍事設施,可以有效地壓制地表的勢力,因此,這是一個不可說,但許多國家競相去做的事情。 過去美國太空事業是由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與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負責,現在則是由2019年12月正式成立的「美國太空軍」(Space Force)與NASA負責。太空軍算是繼美國空軍於1947年,獨立成為一個新軍種後,又再一獨立出來的新軍種,與美國陸軍、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海岸巡防隊並立。只是太空軍與美國空軍之間,還是存在相當程度的連結,太空軍的基地設施、人員、武器裝備、指揮協調等,一切都是來自美國空軍原屬的太空司令部與下轄單位。 美國太空軍成立的使命與任務,是要組織、訓練及裝備太空軍部隊,保衛美國與盟邦在太空之利益,並為盟軍提供太空能力與情報,培訓太空軍事人員、建設太空軍事設施、研究太空力量軍事理論等。其中也包括從太空監看核彈之發射、追蹤、爆炸等,並進行預警或攔截反擊等。 美國太空軍的前身「空軍太空司令部(AFSPC)」成立於1982年,是美國空軍下轄的一級司令部,其組織架構如下: 太空軍司令部下轄單位 第二級單位 駐地 聯合部隊太空職能司令部 聯合太空作戰中心 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 導彈預警中心 科羅拉多州夏延山基地 聯合天基紅外線衛星系統中心 科羅拉多州巴克利空軍基地 聯合軍事導航中心 新墨西哥州科特蘭空軍基地 太空防禦聯合特遣隊 國家太空防禦中心 科羅拉多州施里弗空軍基地 太空軍負責操控美國的人造衛星部署與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以保衛美國國家安全,甚至美國的GP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也是在空軍太空司令部管轄下的,所以GPS主要設置目的是軍用,只是平時也開放民用而已。 美國空軍在美國東海岸、美國西海岸,與台灣樂山裝設的鋪路爪雷達(Pave PAWS)是一種裝載在陸地上的相控陣雷達系統,它的性能極其強大,除了可以偵測3,000-5,000公里外彈道飛彈發射,甚至也可以偵測到地球進地軌道上的衛星與其他物體之偵測追蹤。 當偵測到敵方彈道飛彈發射,數據將即時送到美國「導彈預警與太空控制中心」、「美國國家軍事指揮中心」及「美國戰略司令部」,並評估是否需要反擊。倘若是太空中的衛星追蹤訊息,則送到「聯合空間作戰中心」(CSPOC)進行分析研判。 美國將未來太空事業置於太空軍管轄下,與中國航天事業也是在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管轄下是一樣的。太空其實就是超過一百公里高的天空,美國能夠容忍敵國,如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的衛星或彈道飛彈在自家領土上空飛來飛去嗎?自然是不行的。因此,美國也許對太空事業已經沒有冷戰時期的熱情與投入,但是,對於本土防禦上來說,美國還是不會輕易門戶洞開,讓敵軍有可趁之機。 雖然,聯合國各種有關外層空間的國際公約都規定外層空間應和平使用、不能武器化或戰爭化等,但是只要有機會,有哪個大國不會想將天基武器擺上太空以震懾敵人?美國在1980年代的星球大戰階段,就曾發明天基雷射衛星武器,打算從太空中打擊敵方蘇聯之衛星與太空飛行器。相信只要有機會,不論中美俄英法,都會想辦法把太空武器化:反正我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誰都沒能力制裁我。國際公約是給小國遵守的,敢不遵守的就把你列為流氓國家,並制裁你。大國就是大流氓,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誰都沒能奈我何。 2024年初,美國也指稱俄羅斯計畫將核武放上太空,在近地軌道引爆電磁脈衝核武器,造成的電磁脈衝將可一舉摧毀一大片的近地軌道衛星,如星鍊、GPS等網路都會遭受毀滅性打擊,但一樣的中國與俄國在近地軌道也有數量極多的各款衛星,一樣會被電磁波摧毀,因此這武器可謂殺人一千,自損八百。 1.7.6 美國的深空探索計畫 美國除了進行月球探勘任務外,還對太陽系各行星及太陽系外行星進行探索計畫,比如有水手10號與信使號行星探測太空船進行的「水星計畫」;水手2號、5號、10號與麥哲倫飛船進行的「金星計畫」;水手4號、6號、7號、8號、水手9號,再加上海盜1號、海盜2號、火星觀測者號、火星探路者號火星車、火星實驗室等針對之「火星計畫」;「木星計畫」有先驅者10號、伽利略號、朱諾號探測太空船;「土星計畫」則有卡西尼-惠更斯號探測船;「冥王星計畫」有新視野號太空船;其他跨行星計畫有先驅11號、水手10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小行星與彗星計畫」則有NEAR舒梅克號、深空1號、星辰號、深度撞擊號、曙光號等、冥王星新地平線號、太陽神號等。看到這裡也可以感受到,美國確實是太空領域的領先選手之一,曾經這麼全面地對宇宙進行探索計畫。 其中,圍繞太陽觀測的帕克號探測器於2023年9月時,達到最接近太陽的距離,在運作軌道上創下時速63萬公里的超快速度,創下人類製造飛行器的最快速度紀錄。不過大家要知道,在太空中是沒有空氣阻力的,只要原始加速度夠快,要達到幾萬公里的時速是並不困難的。 2023年12月時,美國NASA則公布距離地球最遙遠的人類宇宙探索器「旅行者一號」(Voyager 1)在旅行到離地球240億公里,已經出了太陽系內緣的宇宙空間,卻中斷了與NASA間的訊息,似乎是太空船的通信系統陷入不斷重開機的損壞狀況。目前NASA已經發送讓中央核心機體重開機的指令,但這個指令要22.5個小時才會送到太空船。同樣的旅行家二號太空船,一樣已經在離地球200億公里外的宇宙空間,繼續往太陽系外行星探索前進。已經於46年前出發的探索太空船,到今天還在運作,真是不可思議的長壽。 不過根據目前天文學家最新的研究,太陽風可以影響到的空間距離遠大於以前所想像,因此以旅行者一號的航行速度,恐怕要1萬7千年後才能真正飛出太陽系的範圍。如果人類無法開發出更快的宇宙旅行推進方式,那麼即使要突破太陽系都是奢望,更別提到銀河系、到仙女星系、到仙女座超星系團等。不過即使只有在太陽系,可以供人類開發的資源都已經是無窮無盡了。 只不過民主國家的領導人與國會通常是短視的,太空計畫這種需要長期投入才能見出效果的事業,不是政客希望得到速效成果的類型,因此砍太空預算是最沒有阻礙的。 1965年,因為美國參與越戰的原因,NASA的預算遭到國會大幅削減,之後持續減少,甚至在阿波羅11號計畫登月成功後,尼克森總統拍板決定終止了阿波羅17號之後的所有阿波羅系列任務,甚至關閉了人類史上最強的農神火箭的生產線,不再生產。雖然,1972年,尼克森總統批准啟動「太空梭計畫」,但其他登陸火星、殖民月球、建立永久太空站之計畫則全數遭到刪除,美國太空事業遭到重創。 相較之下,世界上獨裁專制體制國家蘇聯、中國等反而能更堅定不移地去執行既定的太空計畫方向,出現更多成果壓過民主陣營國家。 美國在蘇聯解體後,在太空場域失去最強勁的對手後,就不再將太空視為重大的國家利益所在,這也可以從1960年代阿波羅計畫期間,NASA的預算在美國聯邦預算中的比例達到4.41%之多,在登月成功之後,熱情迅速消退,NASA預算減低到1975年的聯邦總預算1%,之後逐年下降到2006年,與2012年差不多0.5%左右。這也是我們看到近年來美國在太空中消聲匿跡的原因,沒有錢是不能發展太空事業的。 不過,在中國持續不懈的神舟計畫、天宮太空站計畫與其他深空探測與小行星防禦計畫刺激下,也許美國在未來的某一天,會突然警覺到不能再忽視太空領域的發展,或者是有一天地外文明來接觸人類了,或決定侵略人類,將人類消滅時,美國會再度奮起來拯救人類吧?至少電影裡面演的都是這樣,外星人來了,美國帶領全人類一起擊敗外星母艦,美國總統還帶頭開飛機上戰場。 現在看起來,中國在太空領域抵禦地外攻擊、保衛人類的意志似乎還比較強烈一點。美國人都沉迷於金融炒股票,可以說華爾街就是美國的鴉片煙,讓美國從世界超強變成外強中乾,光玩金錢遊戲是不會增強國家實力的,歷史上已經有太多例證,但人性好逸惡勞也是天性,炒股能夠賺大錢,有誰還去開工廠做實業呢?SpaceX的伊隆馬斯克畢竟是鳳毛麟角的怪才,難以撼動美國人的慣性。 不過,美國在傳統上也有試圖圍堵中國太空事業發展的企圖。2011年,美國國會正式通過禁止美國與中國在航天事業上合作的「沃爾夫修正案」(Wolf Amendment),當時眾議員沃爾夫(Frank Rudolph Wolf)提出該法案,以「存在間諜風險」為由,封殺中國參加國際太空站計畫的道路。因此NASA要是與中國航天局合作,那是違反美國法律的行為。不過,美國的圍堵從來就是沒有效的,也許可以遲滯被制裁對象的行動,但被制裁國家通常會更自立自強、自立更生,發展出原先想不到的東西,中國、俄羅斯、伊朗、土耳其、北韓等都是。 1.7.7 美國民間公司的太空產業 ULA 美國幾個最大的軍工複合體公司洛克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與其子公司共同組成的「聯合發射聯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 ULA)」於2006年成立,一度承擔最多美國政府的太空發射任務,包括美國國防部、美國太空總署NASA等之軍事與科研太空發射任務都由其包攬承接,該公司擁有擎天神號運載火箭(Atlas)、火神半人馬星火箭(Vulcan Centaur)、三角洲Delta-2型運載火箭、三角洲Delta-4型運載火箭。 在2016年以前,該公司一度壟斷了所有美國政府的太空發射任務,直到2016年,美國政府與SpaceX公司簽約委託發射衛星與其他飛行器後,該壟斷局面才算是結束。但ULA仍然是美國政府太空發射任務的台柱之一,持續不斷進行太空發射。到2023年底結束時,該公司一共進行過155次太空發射,成功率100%,並將價值超過700億美元的衛星資產送入地球軌道。 2024年1月8日凌晨,ULA發射新型火神半人馬座火箭,將若干商業載荷、ASTRABOTIC公司發射的遊隼任務一號(Peregrine Mission 1)登月探測器、美國空軍軍事載荷、若干NASA科學實驗與5具由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UNAM)特種儀器實驗室(LINX)大學生組成的團隊開發的登月機器人發射升空。 Astrobotic公司私人登月企圖的產物「遊隼任務一號(Peregrine Mission 1)」後來因為探測器引擎出現問題而告失敗。其實這次計畫也是NASA重新登月之Artemis計畫中的一環,NASA藉由商業委託民間公司先進行無人登月之探測計畫來對月球大氣層、月表、土壤、登陸地點等進行先期探索,累積更多資料與經驗後,就可以增加屆時NASA登月一次成功的經驗。 在墨西哥大學生登月機器人計畫方面,由於太空載荷昂貴,因此這墨西哥大學生製作的5具登月機器人直徑僅有10公分,重量60克,形狀類似掃地機器人,有輪子可在月球表面自由移動,也有感測器與電腦主機等,主要任務是研究月球上稀薄的大氣層。像這樣有志氣的月球探索計畫,實在很值得鼓勵,也受到墨西哥政界一片讚揚,雖然不是國家的太空行為,但是也已經創下私人進行月球探索的紀錄。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台灣的大學生也組團開發登月或登火星機器人,開始宇宙探索的夢想。 此外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也曾經設計一款「X-33 冒險之星(VentureStar)」「可再用之發射型運輸工具」(RLV),盼可以取代太空梭之角色。 這款飛行器最大特色是不外加推進火箭引擎,而是直接把推進引擎放在機身下方,以自身動力發射升空,並可以飛機姿態滑翔降落地表。可惜,此款飛行器在測試時,發生許多零件損壞之問題,最終被塵封不再運用。洛馬公司轉向生產其他航天器,如X-47空天飛行器,這在後面章節「空天飛機」處再予以介紹。 SpaceX 2023年11月,美國SpaceX公司開發的獵鷹-9號火箭再次順利完成重新降落地面的試驗操作,過程完美。當年12月30日,獵鷹重型火箭將美國航天飛機X-37B運載入較近地軌道更高的太空空間中,進行無人操作的X-37B第7次的太空任務。2024年1月7日,SpaceX獵鷹-9號火箭從佛羅里達卡納維爾角太空發射場發射升空,一次性地將23顆星鍊衛星送入軌道,代表該公司布建星鍊網路的努力還在持續。 這家屬於南非裔美籍富豪伊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相信大家近年都在各種新聞上接觸過。這是一家民營的太空火箭飛船製造商與太空運輸公司,總部位在加州,2002年開始運作,目標是提供美國政府太空運輸的選項,並長期計畫殖民火星。該公司目前擁有「獵鷹系列運載火箭」與「龍系列太空飛船」、「星艦太空飛船」,火箭可搭配用來運載貨物到國際太空站或代客發射商業衛星,飛船則可以載人飛行。 其中獵鷹-9中型運載火箭是火箭主力,但需要時也可以倍數綑綁,比如「獵鷹重型運載火箭」是由三支「獵鷹-9型中型運載火箭」綑綁而成,總計擁有27台梅林火箭引擎,長度70公尺,直徑3.66公尺,重量1420噸,至近地軌道可載運63.8噸載荷,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26.7噸,至火星可搭載16.8噸。 目前SpaceX公司已經改用超重型火箭(Superheavy)為推進段,上面搭載名為星艦(Starship)的載人飛船,這款兩級的火箭飛船組合將是該公司未來太空任務的主力發射對象,將使用來登陸月球與火星使用,因此裡面空間寬敞,達1,100立方公尺,並可分為數十個艙室。由於採用強度高之不鏽鋼合金製造,目前兩三天就可以生產出一艘星艦出來,因此面對一次又一次的發射試驗失敗,爆炸在空中成為煙花,該公司似也不以為意,只要比之前飛得遠,收集到有用的數據,就把它當成是成功。這個也可以看出東西方文化不同之處。 星艦未來將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功能,有載人飛船、油輪(載運火箭燃料到太空)、太空加油站(未來在太空中擔任儲油槽接收油輪運的燃料、加註給需要遠航的行星際飛船)、行星際遠航移民船、深空探測器、純貨運補給飛船等。可以看出該公司對於未來真正的星際太空任務是有所準備的,認真在準備各項載具。 馬斯克的願景是在2035年前,發射數千枚火箭,以載人太空船運送一百萬地球人到火星,建立自給自足的定居點。 2023年4月20日、11月18日各有一艘超重級火箭(Superheavy)與星艦(Starship)組合之太空船試射升空,可是兩者到最後都出現問題而自爆結束,第三艘已經準備好隨時發射升空,由此可見,航天事業沒有一帆風順的可能,只有不斷精進再精進,從失敗中累積成功的訣竅,未來終有成功的時候。 可是,我想該公司有點太早將「星艦」這個名稱拿來給還處於試驗中階段的飛行器使用,一次又一次的星艦試射,到最後在全球人們眼中爆炸成煙花,未來太空移民要搭乘「星艦」,你還敢坐嗎?所以星艦這名稱到最後,很可能還會改取另外一個名稱,作為正式啟動行星際旅行計畫之載具名稱,也許未來就稱做「企業級」星艦,或把美國用於航母上的名稱都拿出來,大黃蜂級、艾塞克斯級、獨立級、中途島級、小鷹級等,都挺有懷念價值的。 2019年起,該公司開始建設「星鍊」低軌網路衛星系統;2023年時,已經在地球軌道布設超過3,500枚低軌星鍊衛星,第二代星鍊系統預計將布設29,988枚衛星。中國目前也計畫發射數萬枚低軌網路衛星,但是近地軌道已經布滿星鍊的衛星,可再布設的空間已近飽和。人類在近地軌道上布設那麼大量的衛星,究竟會否對地球造成負面影響似乎還未有進一步的研究,筆者個人是有點憂心,未來發射任何一枚火箭或太空船升空似乎都要冒著與衛星相撞的危險。 2020年5月,SpaceX公司成功進行載人太空飛行,受委託將4名太空人送往國際太空站,象徵人類商務太空宇航的開始。2024年1月18日SpaceX的龍飛船與獵鷹火箭再度接受委託將4名太空人商業載送到國際太空站去,順利成功,每人收費5,400萬美元。目前這家公司可以做到製造、發射、回收、再利用運載火箭,發射載人太空船、代客發射衛星進入軌道等,最重要的它是私營企業,對於成本管控做得比政府國家力量進行的太空宇航官方機構還要經濟實惠,這樣才能賺錢。 但是,中國一樣有民營航天企業,如創立於2018年之星河動力航天公司,藍箭航空、東方空間、中科宇航等。 此外,還有世界首家商業發射衛星的歐洲「亞利安空間Arianspace公司」的亞利安5號運載火箭、VEGA運載火箭、SOYUZ運載火箭,日本三菱重工的H3火箭,以及紐西蘭的火箭研究室(Rocket Lab)等,都是有力的挑戰者。所以,伊隆馬斯克要是以為自己天下無敵或已經壟斷市場,那他就錯了,就算只有美國本土的挑戰者也不少。 Virgin Galactic 另外,英國企業家,維珍航空創辦人理查布蘭森創立「維珍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主要目的是想經營太空私人旅行,該公司興建自己的太空船,但配合其他公司的火箭推送到高空或宇宙空間,最新的太空船「團結號」首飛在2018年12月13日,並升到82.7公里的大氣層邊緣,之後滑翔下降至地面。 2024年1月26日維珍銀河公司進行第6次私人太空飛行,銀河06號高空飛機將4名自己出資的太空人由新墨西哥州美國航太港發射升空,不是用火箭,而是用飛機載飛機高空釋放,再繼續往上飛的方式抵達接近宇宙空間,飛行最高到離地88公里高處。未來該公司會繼續努力提供世界富豪上太空的飛行體驗。 Blue Origin 美國另有一家「藍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由Amazon創辦人貝索斯於2000年創辦,該公司正在研發次軌道飛船與軌道飛船,也能自己設計、研發、生產重型運載火箭。2015年該公司生產出BE-4軌道運載火箭,也生產無人飛行器,順利飛到超過100公里卡門線,速度達3馬赫。 2016年1月22日,藍色起源公司成功發射亞軌道火箭New Shepard Rocket,推升至太空的太空艙之後順利返回,該公司在德州有自己的太空發射場,但是在佛羅里達的甘迺迪太空中心也有該公司的大型廠房用來裝配大型火箭。 月計畫,以新開發中的BE-7氫氧發動機用在月球登陸器上。 2024年1月8日,聯合發射聯盟(ULA)的新火神半人馬火箭升空,該火箭就結合使用了兩台藍色起源公司的BE-4火箭助推器,進行商業化公司登月任務,順利將美國Astrobotic公司的Peregrin月球登陸器與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學生團隊製作的五個月球探測機器人送入太空並將前往月球登陸。Astrobotic公司預計在2024年稍晚,委託SpaceX將另一個登月登陸器送上太空。Astrobotic, Inituitive Machines, Firefly Aerospace等美國民間公司登月之企圖都受到NASA的背後支持,並以此累積行動之經驗。 可以看到,美國的民間太空公司也開始結盟合作,相互使用成熟科技與產品,加速太空活動的頻率,這無疑是好事。 Sierra Space Corporation 2023年11月,美國賽拉太空公司(Sierra Space Corporation)設計生產的「逐夢者(Dream Chaser)太空飛機」已經問世,九公尺長的機身可裝載7名太空人,也可以做為貨運飛船,承接NASA運補國際太空站的任務。 圖1-37 逐夢者太空船起飛前準備(NASA) 這款飛機可重複使用15次,因此成本攤分會極便宜。此外,它可以降落在一般機場跑道,等於到處可以降落,無須特用場地與裝置。2024年1月,逐夢者太空飛機與Shooting Star貨運飛船模組將接受最嚴格的發射環境測試,送到佛羅里達卡納維爾角發射基地,使用聯合發射聯盟的半人馬座火箭(Vulcan Centaur Rocket)發射升空。 圖1-38 賽拉太空公司生產之充氣型太空站(賽拉太空公司官網) 賽拉太空公司也設計生產吹氣膨脹型模組太空站,該公司採用一種材質堅韌的ILC Dover紡織品,在地球軌道上時就將模組太空站充氣膨脹,可以得到比平常金屬外殼製作的太空站更大的空間,高6.2公尺,直徑8.3公尺,約有2,299平方英尺,大約213.5立方公尺,約為一個普通家庭住宅的空間。賽拉公司估計只要發射三個這樣的模組,就可以取代目前的國際太空站空間。未來該公司將設計更大的模組,光一個就可以擁有1400立方公尺的空間,十分寬敞。不過當然這外表的材質能否抵禦太空輻射、光線、太空微塵之衝擊等,正在繼續測試評估中。 由於擔憂國際太空站退役後無以為繼,美國的NASA已經在2023年底開始向民間太空公司徵集下一代太空站的計畫,目前NASA支助兩個團隊設計新一代太空站,一個是賽拉太空公司與藍色起源公司共組的團隊,另一個是Voyager Space與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合組的團隊。另一家AXIOM太空公司則是規劃在國際太空站除役解體後,將可用的部分拉出來另外維護運作成一個仍可運行的太空站。已經可見國際太空站不久之後的解體對於美國帶來的壓力,畢竟再不想出辦法,在國際太空站解體後,軌道上可就只剩下中國的天宮太空站了,這對美國的面子簡直就過不去,當初冷戰時候比不贏蘇聯還有得說,今天要是連中國都比不過,美國真的可以回歸閉關鎖國的年代了,說什麼世界超強,都名不符實了。 賽拉太空公司與藍色起源公司計畫一起製作「軌道珊瑚礁太空站(Orbital Reef)」,這計畫受到NASA的支持,作為2030年國際太空站退役之後,美國可能採用的長期運行軌道太空站選項之一。 Firefly Aerospace 螢火蟲太空公司是一家位於美國德州的私人航太公司,主要開發用於商業發射衛星到軌道的中小型火箭載具,希望透過技術創新增加一般人進入太空的機會,降低成本並減少對政府航太機構的依賴。 2023年12月22日,美國Firefly螢火蟲太空公司生產之「Alpha 火箭」攜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委託發射的載荷,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攜帶「電子可控天線載荷」順利發射升空,將載荷置入近地軌道。這是該公司「Alpha 火箭」第四次發射任務,迄今都順利完成任務。該公司也有在2024年進行登月任務的計畫,讓我們拭目以待。 Rocket Lab 火箭實驗室公司是一家小型太空公司,創辦人是紐西蘭人,總部設在加州,生產小型火箭代客發射衛星,目前該公司最新款的Electron火箭可將150公斤載荷發射到500公里高的高軌道。 該公司2017年5月第一次成功試射,2018年11月11日則將7顆微型商業立方衛星送入軌道,2019年也有6次成功發射。 2024年2月19日該公司在紐西蘭馬希亞半島18號發射場,發射2024年第一發Elctron/Curie火箭,這次發射該火箭將把Astroscale公司的ADRAS-J太空船發射到太陽同步軌道,該艘太空船將用於辨識、處理太空垃圾之用。 我們可以看到,NASA的不作為反而導致美國民間航太產業大大的發展,以填補政府不作為造成的漏洞,不過凡事委託民間商業公司來進行,是否穩當?也是值得評估再三。 下方是其他美國民間航太公司的各種計畫,可做參考。 計畫名 內容 OneWeb衛星群 在2020年開始運行的衛星群發射計畫 柯伊伯系統 由 亞馬遜 的子公司 Kuiper Systems 提供的低空衛星網路計畫。 Viasat 一家在美國營運的寬頻衛星業者,提供的服務包括固網、地面行動網路,以及空降天線。 O3b 中地球軌道(MEO)衛星群,負責提供電信業者的網路服務。目前只涵蓋 赤道 地區。 銥衛星 (Iridium) 由圍繞地球一共66個運作中的通信衛星組成。這個系統原先規劃77個通信衛星,所以用原子序為77的銥來命名。於1998年11月1日開始服務。 銥星公司開發的第二代銥星系統被命名為Iridium Next,同樣由66顆衛星組成,此外還有9顆規定冗餘衛星,以及6顆地面冗餘。2017年至2019年間,與SpaceX合作將75顆衛星發射入軌。截至2022年,剩餘的6顆地面冗餘中的5顆也列入發射計劃。 SpinLaunch 甚至有一家SpinLaunch公司是以離心力將載荷由地表甩上太空,雖然實驗已經可以做到,但是物體承載之G力達1萬G,不是人體所能夠接受的,目前也只能將大概一顆大小相當於空對地炸彈大小的物體甩上太空,但費用只要50萬美元,比起火箭發射動輒上億美元之費用來說,便宜許多。 其他想像中的太空電梯與反重力引擎,或以巨型飛機將太空飛機搭載到高空之後釋放,太空飛機再以自身動力繼續飛往太空等作法,都是人類對前往太空的各種嘗試方案。至少到目前,人還在尋找更廉價進入太空的方式。 1.7.8 美國再登月之阿爾忒彌斯(Artemis)計畫 美國NASA在太空梭計畫關閉,且經費逐年減少的情況下,雖沉寂許久,但仍從事一些有限的規劃,並試圖找到更多國際合作來幫忙分攤太空計畫之費用。2017年起,NASA推出一個「阿爾忒彌斯計畫」(Artemis),由NASA邀集歐洲太空總署(ESA)、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加拿大太空總署(CSA)、以色列太空總署(I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與許多民間企業一起進行,目標是在月球上建立永久的人類基地,作為向火星探索開發之前進基地。截至2023年底,已有約30個國家簽署阿爾忒彌斯計畫協議,當然不包括中國、俄羅斯等被歸類為邪惡軸心國家。 為了達到在月球建立人類基地的目標,該計畫預計使用NASA自己開發的「太空發射系統(Sapce Launch System, SLS)運載火箭」、獵戶座太空船、月球門戶太空站與商業載人航天著陸系統。 SLS太空發射系統火箭雖然沒有農神-5號那麼巨大,到地球近地軌道之推力95噸也不及農神-5號的118噸之多,但因為農神-5號已經退役不再生產,目前SLS就是美國NASA最強力的運載火箭了,而美國SpaceX公司宣稱自己的星艦有100噸到近地軌道的推力,所以是伯仲之間。 獵戶座太空船是一項美國與歐盟合作的產品,其乘員艙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連結另一半的服務艙則是歐洲空中巴士公司生產。獵戶座可做為月球飛往火星的載具,可搭載4名太空人,NASA已經下單6-12艘並有4艘已經完工可使用,第一艘升空的獵戶座飛船與配合的SLS運載火箭是在2022年11月16日升空。阿爾忒彌斯-2號則預計2024年11月載太空人升空測試。阿爾忒彌斯-3號則預估在2025年載運太空人前往月球登陸。 阿爾忒彌斯計畫結合大多數有太空能力的國家,打算前往月球設立永久月球站,這與中國也打算登月建立月球科研站是一模一樣的,只是中國拉上的是俄羅斯、委內瑞拉、阿根廷、伊朗等被國際社會排擠制裁的國家群體,與美國號召的是西方自由民主國家的方向不同。 2019年7月時,在美國川普總統任內,美國國防部曾提出一項計畫,想建立軍用太空站,並曾向民間公司提出招標方案,這樣一個太空站應具有支援現行美國太空飛行器對接的標準接口,必須能夠從事科學實驗,儲存人類維生物資,現地製造物品、維持有效載荷等,初步可以是無人操作的邊疆前哨站outpost,但未來要能夠擴展成大型載人的太空站平台。不過以美國分配在太空事務上的預算來看,還遠遠不及能夠建立大型太空站的程度,可能美國的太空預算得再加十倍才行。 總之目前看來,未來在太空中,延續的一樣是地球上的政治立場、意識形態之爭,民主陣營與獨裁專制陣營之爭將繼續在人類歷史延續下去,剪不斷,理還亂。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1.3 蘇聯R-2飛彈到中國東風-1型 1960年代,中國的航天事業開始快速地從無到有發展。首先,有蘇聯曾經提供的R-2飛彈做參考基礎,這是蘇聯模仿納粹德國V2火箭技術而生產的第一款短程戰區彈道飛彈,1946年開始研發,1951年服役,部署到蘇聯陸軍部隊中,直到1962年退役。 該款火箭重量19.6噸,長度17.65公尺,直徑1.65公尺,採用液體火箭推進器,射程達576公里,速度約兩馬赫,打擊精度約8公里。老實說,本款火箭作為軍事武器實在是不及格,因為準確性太差,只能作為打擊敵軍士氣的威嚇性武器。但是,作為太空運載火箭,它可就完全合格了。 圖1-3 蘇聯R-2彈道飛彈(Nesusvet拍攝,公有領域) 蘇聯後續將R-2開發出R-2A型探空火箭,將帶有活體狗的太空艙發射入太空中。 1957年蘇聯贈送兩枚R-2飛彈給中國,中國仿製出的型號就是「東風-1型短程彈道飛彈」。 圖1-4 中國東風-1型彈道飛彈(搜狐網) 1.4 中國的兩彈一星 要探究中國的火箭軍歷史,就得要從中國核武的發展歷史講起。中國共產黨自1949年建政以來,面臨的週邊環境並不友善,一開始的「一面倒向蘇聯政策」,雖說確保北方與蘇聯及蒙古漫長陸路邊境的安全無虞。但是,在朝鮮半島,曾經同抗美援朝志願軍與歐美國家血戰;東南沿海,面臨老蔣總統心心念念惦記要反攻大陸的威脅;西南方,則面對印度對西藏虎視眈眈;內部也面對所謂資產階級、地主、右派份子等的挑戰。因此,要永續政權,發展核武是最佳手段。因此,有毛澤東「不要褲子,也要原子」的說法。 人人都知道第二次大戰是怎麼結束的,兩顆原子彈就可以毀滅兩座城市,使窮兵黷武的大日本帝國舉雙手投降。這樣的大國兵器誰不想擁有?中國當然也想要,只不過當時中國處於中共建政之初,不論是科學、技術,都極為落後,要發展原子武器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此時出現了一批海歸的中國籍科學家,說是愛國也好,說是被矇騙了也好,包括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在美國留學的物理學家,在冷戰的浪潮中,也待不下美國,回到故鄉是他們的期望。雖然,美國也知道他們的重要性,用軟禁、禁止出境等方式。企圖阻撓他們回到中國。但是,講求人權的美國終究不能直接將他們處決,於是在換囚的情境下,這些科學家返抵共產黨控制下的中國,並加入了當時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主持的「兩彈一星」計畫。 兩彈一星就是「核彈、飛彈與人造衛星」的開發計畫,是1958年,由毛澤東提出的,也曾經一度得到由赫魯雪夫派出的蘇聯專家的技術支持(當時還未與中共撕破臉的赫魯雪夫是相當挺中共的)。 1.5 蘇聯大力支持中共開發核武 1956年,在東歐陣營中的波蘭與匈牙利都發生反蘇聯事件,以及蘇共內部有莫洛托夫的元老群要求赫魯雪夫下台之聲浪。中共黨中央此時堅決支持赫魯雪夫,公開宣佈支持蘇聯共產黨中央赫魯雪夫的領導,承認蘇聯共產黨是共產黨陣營領導者的角色,加上朱可夫元帥領導蘇聯軍隊的支持下,使總書記赫魯雪夫順利度過難關。因此,當中國再次提出支援核技術之請求,赫魯雪夫不顧蘇聯軍方之堅決反對,裁示為中國建立核武工廠直接生產核彈,也為中國提供相關技術。 1957年9月,中蘇共簽訂《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當年11月,毛澤東訪問蘇聯,參加莫斯科61國共產黨會議,並在大會中發言支持赫魯雪夫戰勝反黨集團,擁護蘇聯在共產陣營的老大地位。作為對中共道義支持的回饋,當年底蘇聯的核技術支持就到了中國,蘇聯提供項目計有:1、R-2彈道飛彈實物與圖紙。2、全套核工業工廠設備,派出千名專家在湖南與江西建立鈾礦開採、包頭核燃料棒工廠、酒泉火箭研究設計基地、新疆羅布泊核彈試驗場。中國核子事業頓時有了基礎模樣,直到中蘇交惡開始才改變局面。 如果當時中共不要與蘇共交惡,那麼中國的核武與軍方發展之路必定走得更順利、更快速。可是,赫魯雪夫走的是反史達林路線,批判史達林個人崇拜作為,而中共當時的領導人不懂外交基本原則,居然力挺惡名昭彰、聲名狼籍,已經死去之史達林。因此,與當時世界兩大超強之一的蘇聯決裂,這樣不成熟的決定與作為,對中國的國家利益不但無利,而且大大有害,甚至使當時世界的共產黨陣營發生分裂,相互攻擊,使得美歐國家可以趁虛而入,裂解共產陣營,幾乎引爆共產集團之內戰。如果當時中共不要與蘇共交惡,那麼中國的核武與軍方發展之路必定走得更順利、更快速。 1959年6月起,蘇聯單向停止對中共發展核武計畫的支持,承諾中的原子彈實物與製造技術也不給了。不久後,1960年中蘇交惡正式浮上台面,赫魯雪夫下令撤走所有在中國支援軍工、工業建設的蘇聯技術團隊,剩下一堆只有設備的工廠,中國從此只能靠自己。不過,這終究比自己重新建造起工廠、研發設備等起點,要好得多了。 在沒有來自蘇聯專家的協助教導後,中國的軍工發展,包括:海軍艦艇、空軍戰機、引擎動力、雷達、坦克,甚至到槍械的發展進度極為緩慢,或者全部都停頓下來。然而,兩彈一星計畫因作為大國重器,仍持續受到投入與發展,由當時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與副總理聶榮臻兩人直接領導推動。就像美國定名「曼哈頓計畫」發展原子彈,中國則將核彈發展計畫定名為「596工程」,以紀念1959年6月蘇聯專家撤走,中國開始獨立自主走自己核武發展之路。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羅布泊引爆第一枚「596工程」設計製造出的原子彈頭,使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後的第五個核武大國。接著,中國在1966年,試爆第一枚氫彈;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兩彈一星」計畫至此順利成功完成任務。為此計畫做出貢獻的科學家群有王淦昌、鄧稼先、錢三強、郭永懷、朱光亞、陳能寬、周光召、程開甲、彭桓武等,而中央的領導人則有聶榮臻、周恩來與毛澤東等。 不過,中國在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之間,發生由毛澤東為奪權打擊政敵而發動之「文化大革命」,對中國兩彈一星事業造成重大打擊,許多曾出國留學或海外歸國之科學家都被扣上敵偽、間諜特務,或應打倒的地主階級、知識份子臭老九等階級敵人的帽子,遭大規模批鬥與殺害,就算是在兩彈一星的基地中也躲不過。數千名核基地內的員工遭到不當審查與批鬥,許多人傷殘、自殺或遭槍決,包括中國核計畫極重要的科學家:鄧稼先、姚桐斌、趙九章等有國外留學生活經驗者,遭嚴重政治迫害,或死或傷;只剩下錢學森等人因為周恩來的特別庇護而倖免於難。 就在這樣艱困的外在環境中,就在自己的國家都不能保護自己的狀況下,這些科學家還是努力做出了順利將兩彈一星實現的成果,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防與航天事業走上高人一等的台階。這些影響到今天都還存在。 相比之下,當時冷戰另一端陣營之首美國的盟國,卻被美國特意壓制了發展核武與彈道飛彈的腳步,不論是日本、南韓、台灣、以色列等都想發展核武。但是,其中只有以色列在1966年順利做出核彈頭,其他國家發展核武的企圖都被美國壓制,甚至是攻擊,特意派兵搶奪、銷毀、剝奪盟友發展核武的設施與能力。一直到今天,美國的這群盟邦還是不能發展核武,面對擁有核武的中國、俄羅斯、北韓,感受到無窮的壓力與威脅。有朝一日當盟友遭受核武攻擊時,美國會否如默契一般,真的提供核子保護傘,還是束手不管,真的只有天知道。 倘若台灣當初一如規劃地生產出核彈頭,不必是傳說中的300枚,只要有30枚就行,那麼台灣就足以橫行東亞,今天的兩岸情勢肯定是另一番局面。中國再強大再蠻橫,也不可能甘冒沿海與重要城市被核武攻擊之危險來打擊台灣,也只能好聲好氣以和平談判方式解決彼此間之歧異,絕不可能如近年三天兩頭派飛機、船艦到海峽中線來挑釁,並在外交場域中無休止的威嚇台灣。因為核武國家之間的全面戰爭迄今未嘗真正爆發過,也不能爆發,因為一旦發生,這個世界與這個紀元的人類文明大概就走到盡頭了,有理智的領導者都不可能不顧這個嚴重後果。 日本、南韓及若干歐洲國家,並未完全放棄發展核武,不斷發展民用核電廠來維持自己核工業能量與儲備,有一天需要時,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將核武物質轉換成核彈,保衛自己的國家。 世界上不會有任何一個國家提供台灣核子保護傘,台灣已經受核武武力威脅幾十年了,能不警惕乎? 能不想方設法抵禦乎?沒有自己的兩彈一星,就注定難以武力抵擋擁有兩彈一星的敵方,因為層次已經不在同一個水準上。 今日能以核武威脅台灣的國家,還不是只有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任何一個擁核國家都可以這麼做,甚至連一個取得核武裝置的恐怖組織都可以這麼做,沒有道德可言。倘若任何一個擁核武的國家或恐怖組織,來個24小時最後通牒,要求台灣要不棄械投降,要不在台北101上方種蘑菇雲。這樣的話,台灣還有選擇嗎?我們只能希望,台灣還不值得對方那麼做。 1.7 美國太空事業發展歷程 美國,從兩次大戰的世界廢墟中,建立起世界超強的地位,並領導秉持民主、自由、人權、自由經濟、資本市場的這個陣營國家集團與前蘇聯為首的共產陣營相對抗。雖然在太空競賽中,一路輸給蘇聯一步;在地表上,蘇聯裝甲洪流也是隨時可以淹沒歐美國家陣營。美國僅剩海空軍勉強壓制蘇聯。但最後幸運地,美國以80年代的星戰計畫,也就是戰略防禦機先(SDI),一項戰略欺騙計畫,讓蘇聯耗費太多國力苦苦追隨,加上10年阿富汗戰爭,蘇聯國力大受傷害,美國終於幸運地熬倒了蘇聯,其實這真的只是一個意外。蘇聯在真的倒下前,沒人敢預測它會倒下解體。 美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發明做出並動用原子能武器到實戰的國家,在二戰後,搶奪德國火箭科學家與火箭物資的行動中,也是大獲全勝,搶得最多火箭實物、技術資料、技術人員與科學家,蘇聯只有搶到一點殘羹剩肴而已。可是在太空事業的經營上,美國一直是落後於蘇聯一步的,這只能說蘇聯真的把斯拉夫民族的所有聰明才智都發揮出來了,才能在太空事業上遙遙領先美國,讓美國苦苦追隨。 大家都知道「 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是統整美國太空事業的聯邦政府機關。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號,這等於是搧了向來自詡世界第一的美國一個重而響亮的巴掌。1958年,由美國總統艾森豪簽署《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法案》,宣布正式成立NASA,負責美國所有政府的太空計畫之設計與執行,美國陸軍彈道飛彈部門與海軍科技研究部門也皆併入NASA,希望集中全國之力以在太空發展上擊敗蘇聯。 NASA曾經宣示其目標是「 開拓未來太空探索任務、科學發現與航空研究,理解並保護我們依以生存的星球,探索宇宙、找到地外生命,啟示我們下一代人繼續探索宇宙。 」 探索浩瀚無垠的宇宙是對的,找到地外生命是什麼回事?難道大家傳言美國第51區有美國獲取的外星人科技或太空船是真的?如果美國都能遇到,其他更古老的文明如中國、埃及、希臘人,是不是也曾經遇過地外文明的拜訪呢?這個我們只能暫時存而不論了,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NASA從創立以來,就與蘇聯進行高強度的太空競賽,蘇聯在1957年10月4日,將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號送上地球軌道,NASA便在1958年2月1日,將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探險者-1號」發射升空,之後一系列美國的太空發射任務成功,都得益於被美國搶到的納粹德國火箭專家馮·布勞恩所領導的火箭團隊貢獻,所以他也被稱為「美國太空計畫之父」。您看,原先布勞恩其實是美軍的戰俘,但是科學家到哪裡都會發光,到美國也能成為太空計畫之父,代表美國還是很尊重專業的。 1.7.1 水星計畫 美國NASA接著在1959年至1963年間,執行「水星計畫」,以水星宇宙神系列飛船進行20次無人及6次載人之太空旅行,以累積載人航行太空的經驗,基本上就是中國後來的神舟計畫的圓錐形艙般的類似產物,但早了中國整整40年。在20次無人飛行中,嘗試搭載過包括彌猴、黑猩猩等靈長類動物,並測試飛船各項設施的可用性,以為後來的載人飛行做準備。 搭配水星計畫的推進器,有小喬伊火箭(Little Joe)、紅石運載火箭(Mercury-Redstone Launch Vehicle)、宇宙神(Atlas)洲際導彈、偵察兵火箭(Reconnaissance soldiers launch vehicle)等,還曾考慮朱彼特導彈(PGM-19 Jupiter)、泰坦系列彈道導彈( LGM-25 Titan )等彈道飛彈,作為發射太空船到太空之動力來源。當時的彈道飛彈與太空運載火箭幾乎是通用的。 1.7.2 雙子座計畫 1965年至1966年,為執行人類登月的阿波羅計畫,美國進行大量載人的飛行任務,是為「雙子座Gemini計畫」,共進行10次載人飛行,以累積更多太空飛行經驗,為之後登月行動作預演準備。 這10次飛行都是由泰坦-2號火箭作為運載火箭,該火箭有兩節,使用的是液態燃料( 50%聯氨 / 四氧化二氮 ),第一、二節火箭分別擁有2具與1具火箭引擎,以及船體上許多火箭姿態調整裝置,如地球再入控制系統、軌道姿態機動系統等,近地軌道之酬載可達3.6噸。在太空環境下,一般飛機引擎在真空環境下無法使用,都得靠火箭姿態調整裝置,也就是小型的火箭引擎之噴射才能推動太空船航行。此外,太空人在太空環境下出艙行走或維修太空船外部部件等,都在進行試驗的清單中。 雙子座飛船優於之前的水星計畫飛船之處有四:一、雙子座飛船的空間大,已可容納兩人。二、水星飛船只能在同一個軌道上,進行前後左右之推進調整姿態,而雙子座飛船已可在空間的其他方向運動並改變軌道。三、雙子座飛船原先使用傳統電池供電,後來改用燃料電池,動力更強勁,也適合在太空使用。四、雙子星飛船也裝載機上控制電腦、彈射座椅、飛行雷達等新裝備。 另外,雙子星飛船原本設計要以滑翔機翼之造型,以在返回地球時,滑翔降落在機場跑道。但後來因技術不成熟,還是採用圓錐狀加傳統降落傘形式降落到地面後,再人力回收。 我們可以說,1960年代,美國的雙子座飛船,在各種功能、造型,幾乎與中國2024年正在使用的神舟系列飛船極其相似。可以說,要走太空事業的國家,幾乎都會走十分類似的道路,從火箭、太空飛船的功能與造型、重返地球方式、載人飛行應具備功能等,幾乎沒有一樣不是慢慢從基礎逐步做起,然後逐漸進步。因此有一天,我們應該會看到中國的航天飛機也就是太空梭的出現,取代神舟飛船這種古老傳統的圓錐筒狀飛船,然後靠自己的機翼重返地球著陸。 1.7.3 阿波羅計畫 阿波羅計畫是美國太空計畫的成功、代表、巔峰之作,也就是美國載人登陸月球並安全返回地球之任務。這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從1961年至1972年間,從事的一系列太空飛船任務,主要目標就是「由人類真正的登陸月球表面並安全返回地球」。 之前的水星計畫與雙子座計畫,已經使美國的太空旅行能力大增,至少,美國的太空飛船已經能夠順利安全的載人來回地球與地球軌道,代表人類操作太空載具的能力提高了。 1961年4月12日,蘇聯東方-1號飛船配合R-7火箭,將蘇聯太空人尤里·加加林(Yuri Alekseyevich Gagarin)送入太空,成為人類史上第一名突破卡門線,真正進入太空領域的太空人。這對一直與蘇聯進行太空競賽的美國來說,心理傷害很大,擔心在太空競賽輸給蘇聯會造成其他無法預測後果的美國人,馬上施壓政府,要求在太空競賽中做出立即的成績,以顯示美國並沒有輸給蘇聯太多。 此時,美國NASA已經開發出大運載量之重型推進火箭「農神-5號」(Saturn Ⅴ),另一稱為「土星-5號」火箭,這款火箭後來用在阿波羅計畫與太空實驗室計畫。該火箭高110.6公尺,直徑10.1公尺,有三節:第一節有5具F-1火箭發動機,使用煤油加液氧燃料;第二節有5具J-2火箭發動機,使用液氫加液氧燃料;第三節僅有一具J-2火箭發動機。它是不可重複使用的超重型運載火箭,加滿燃料後重3,000噸,到近地軌道的酬載達118噸重,一直到今天,也沒有其他火箭的本體運載能力比它強大。 2023年,SpaceX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到近地軌道的載荷也不過63噸,差不多是農神-5號火箭的一半而已。因此,美國之後棄用農神-5號火箭是十分不明智的,它使用煤油加上液氧作為燃料之處,也在中國長征-8號運載火箭上獲得實現,代表美國在70年代開發的太空載具是相當前衛的,一直到21世紀也不落伍。 雖然,在1961年4月25日,也就是加加林進入太空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美國也將太空人送入太空,但世界不會記得第二名,只會記得世界第一是誰。因此,1961年5月25日,甘迺迪總統在於國會演說中表示,美國將進行阿波羅計畫,要在1970年以前,將人類以宇宙飛船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地球。只要能夠順利實行,美國壓過蘇聯,重奪太空霸權的意圖方能實現。 之後,1960年代,美國阿波羅計畫一次又一次地發射無人或有人太空船到太空中,模擬演練人類登陸月球的任務。 1968年12月的阿波羅8號任務,這是載人太空船第一次離開近地軌道,飛往另一個星體,也就是月球的軌道,上面的三位美國太空人 Frank Borman, James Lovell, and William Anders 成為第一組從遠方目睹與拍攝地球全景的太空人。之後,他們順利返回地球並降落在太平洋海域,三人並獲選1968年時代雜誌封面人物。 最後,在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太空船發射升空,並在7月20日,順利由阿姆斯壯成為第一個將人類足跡踏上月球表面的人,並說出那句經典名言:「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That i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他與同僚兩人一起在月球表面蒐集岩石、照相、插美國國旗等,並乘坐登陸艙重新回到太空,再返回地球,世界上所有人都在電視螢幕前觀賞這一幕。美國阿波羅任務順利完成,代表壓了蘇聯一籌。但是,後世很多人懷疑當時阿波羅計畫中所顯現的電視畫面都是造假的,是在攝影棚中演出,根本沒有人類登上月球這回事,信誓旦旦地說得跟真的一樣。老實說,我本人看了這種懷疑論也是被唬得一愣一愣的,也說不上到底該不該相信。 美國,這個曾經第一個讓人類登上月球的世界強國,在阿波羅計畫中,總計執行6次成功的載人飛行登月任務,12名太空人曾經踏足月球。因此,我們可以說美國是最佳登月國家,至今也無第二個國家能做到送人上月球。 可是,美國在登月任務摘冠後也輕忽了,1969年開始,NASA的預算遭美國國會大幅削減,尼克森總統終止了阿波羅17號之後的所有阿波羅系列任務,甚至關閉了農神火箭的生產線不再生產。當時,美國NASA甚至已經研發出核動力火箭引擎NERVA,但也因為阿波羅計畫中止,無法再繼續。 因為蘇聯一直到解體前,都無法把太空人送上月球,所以美國自認為贏了太空競賽,因此懈怠了。水星計畫與阿波羅計畫使用的各種太空飛船從此被棄置一旁,專注在太空梭這項載具上。 雖然,美國還繼續參加國際太空站任務,也發射過一些探測器到火星、木星等,甚至在1988年NASA也研究過探索距離太陽系4.37光年的半人馬座α星系南門二(Alpha Centauri)三星系統的探測計畫,但由於人類科技實在還無法突破4.37光年的距離,以目前技術航行恐需要一百年才能到達,因此也只能暫時放棄。 1.7.4 太空梭載具 太空梭(Space Shuttle)又稱航天飛機,距離「空天飛機」的定義不遠,只是發射時,還是得用大推力火箭引擎綑綁著,才能將之推出大氣層。太空梭是NASA在1980年代,開始使用的地球近地軌道太空載具,也就是只能飛離地表約200公里高,但因為可以整機飛回地球表面並像飛機一樣降落在機場跑道,可以重複使用發射,成本效率大大提升。其正式名稱為「太空運輸系統」(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STS)。 1981年,雷根總統任內第一次試射太空梭。1982年,雷根總統就宣布了戰略防禦機先,也就是星球大戰計畫,甚至雷根總統還曾經一度增加NASA經費30%,與蘇聯打太空競賽。最後,蘇聯確實敗下陣來,但美國也並未再前進。 太空梭長56.1公尺、直徑8.7公尺,重量2,030噸,使用的兩個固體火箭外推進器是由賽奧科/阿連特科技系統公司生產的固體燃料( 高氯酸銨複合推進燃料 )火箭引擎,由波音與羅克維爾公司生產的太空梭機身,本身具備三個洛克達因RS-25火箭引擎(使用液氫與液氧液體燃料)與在太空中姿態調整用的軌道機動系統(OMS)AJ10-190火箭引擎,使用一甲基肼 (MMH)液體燃料與氧化劑四氧化二氮。而中間最巨大的紅色筒狀物則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用來存放液氫與液氧液體火箭燃料的外燃料箱。 太空梭發射升空時,兩個外推進器與太空梭機身的火箭引擎全部開動,此時使用並消耗外燃料箱中的燃料。兩個外推進器在太空梭抵達近地軌道前就會分離,並落回地面,以降落傘著地並可重複使用;外燃料箱在即將進入近地軌道時,會分離並墜回大氣層燒毀;太空梭在宇宙活動期間,機身上OMS兩個火箭軌道機動發動機,負責在主引擎關閉後,調整太空梭機身位置與姿態,每個的推力可達27,080牛頓推力,最後重返地球也是OMS發動機調整執行的。 最後,太空梭會像飛機一樣滑翔回地面機場降落,完成任務。 在整個1980年代,美國將所有NASA預算――約2,000億美元,全部投入在可以重複使用,可以重返地球多次之太空載具太空梭的建造上,可是因為價格高昂,僅建造出五艘:挑戰者號、哥倫比亞號、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和奮進號。從1981年至2011年,這30年間,美國太空梭總共進行過135次任務,都是從佛羅里達甘迺迪空軍基地起飛,進行過的任務有:協助發射哈伯望遠鏡、協助發射人造衛星與深空探測器,並在機身中進行太空實驗,以及運補國際太空站。 在1986年與2003年,美國的太空梭兩度發生任務失敗並在全球人眼前爆炸墜毀,導致大批太空人死亡之慘劇。因此,在2011年,太空梭機隊全數退役。 在太空梭機隊全數退役不再使用後,美國NASA自行開發了一款重型太空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apce Launch System, SLS)運載火箭」,搭配獵戶座太空船,企圖在21世紀重回月球與火星,建立月球門戶太空站與火星居住地。但SLS一直到2022年才進行首飛,代表2011年到2022年的11年間,美國NASA是沒有自己太空船的,只能商業委託美國的民間航太公司進行太空任務,比如補給國際太空站等。 SLS太空發射系統火箭從地表到地球近地軌道之推力95噸,有一個核心級火箭與兩個附加推進器,也有一個上面級載具負責載運衛星或載荷分配到不同軌道去。雖然不到農神-5號的118噸之多,但SLS已經是目前NASA能自己掌握最強力的運載火箭了,與美國SpaceX公司宣稱自己的星艦有100噸到近地軌道的推力相差不大。但這比起太空梭終究是一種倒退,美國NASA確實是顏面無光。 總之在太空梭退役後,美國政府一時間沒有太空載具可以讓太空人升空,後來只能依賴俄國聯盟號太空飛船,以及波音、洛克希德合組之聯合發射聯盟公司、SpaceX等民間企業的火箭與太空船,為國際太空站運補貨物與人員,以及進行重新登月之Artemis計畫,以前頻繁發射太空梭的美國政府NASA,現在都悄悄躲在民間公司的發射任務背後。 反而2000年以後,中國政府開始頻繁發射神舟、天舟太空船,建造「天宮空間站」,進行載人航天任務,雖然神舟系列,也就是和當初美國水星計畫與雙子座計畫的太空船一樣水平。但是,日新月異,這60年來,人類科技進步,可以使用的科技越來越多,按照這個趨勢下去,美國在太空中的優勢遲早會被迎頭趕上。而筆者預測的中國太空梭,也許很快就會出現了。 太空梭是從圓筒狀太空飛船向真正空天飛機進化的方向節點,也就是說,圓筒狀飛船的下一步就是進化成太空梭,太空梭之後的下一步,則是靠自身動力而不需要助推火箭就能飛上太空的「空天飛機」。 如果人類科技能夠再加以突破,開發出理論上的電磁力場反重力裝置,或者找幾個高原地帶,如西藏高原、喜馬拉雅山、安地斯山脈等地裝設太空電梯,以機械能或電能將貨物投送到太空,再從太空電梯站向外飛行,那麼可以大大降低人類進入太空的成本與困難度。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人類從有智慧開始,就對天空中的日月星辰感到興趣,日月因為其有規律的升起與降落,成為了人類計算時間的標準;星辰的運行軌道與亮度閃爍,成為在海洋上指引方向之憑藉,甚至還被人分別星座,賦予不同的傳說故事與意義。 1.1 古代中國天文學 天文學中的天象變化,也成為古代朝廷的大事。比如獵戶座天狼星,代表著北方遊牧民族入侵的徵兆;比如彗星出現也是凶兆;日食與月食發生時,還得要拿著鑼敲以把天狗趕走。古代曆法也多是依照星象變化的規律而制定,埃及人、馬雅人、中國人、希臘羅馬人都很注重曆法,認為天象的變化會對應地面上人事的變化。因此,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以便及早處理憂患。中國在漢朝時期,就製作出觀測天象的渾天儀,渾儀用來測量天體球面的座標,渾象則是用來演示天象的儀表,兩者組合就是用來解釋渾天說的儀器。 中國天文學在漢代有「蓋天、宣夜、渾天」等學派,「蓋天派」認為天是一頂蓋子,天蓋向左旋轉,日月星辰向右旋轉;「宣夜派」認為天無定形,日月星辰自然浮沉於虛空之中,並不附著在天體之上;「渾天派」則認為天如蛋殼、地如蛋黃、天地乘氣而立,載水而行。 其實以上述三派主張來說,竟是已經失傳的「宣夜派」,對宇宙的解釋最符合實際。蓋天派與渾天派都只淺顯地觀察到肉眼可及的事物,並不及於真實宇宙的現象。但是,渾天派流傳下來的渾天儀,可以相當準確地解釋許多天文現象並預測天文現象之發生,道教也傳有28星宿及28位星君,東西南北每一方位有7個星宿,主不同徵兆星象。 1973年於湖南長沙出土的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出土一塊絹帛,上面有關天文學的知識約8千字,名為「五星占」。當時漢朝人竟然已能將金星、木星、火星、土星這五大行星在天體運作的規律予以總結記載,該書記載了秦王政元年(西元前246年)到漢文帝前元三年(西元前177年)總計約70年中金星、木星、土星運行位置,並推斷出金星會合週期584.4天(現代測量數值為583.92天)、土星會合週期377天(現代測量378.09天)、土星繞日週期30年(現代測量29.46年),數值差異極低,代表當時天文學之精確程度已到了極高程度。此後的欽天監也一直是歷朝歷代皇帝統治的重要諮詢機構,負責天文曆法與星象占卜 。 一直到明、清之交,西方利馬竇、湯若望等傳教士傳入西方天文學,中國的天象學才逐漸失傳或轉換成為算命占卜之用。 對於老天,中國人是敬畏的,認為地上人間,天上有天庭,還有玉皇大帝與各方神明主管著宇宙萬物,對於日月星辰的規律也只是用眼睛觀察,沒有想過要由人親自飛上天去接觸天空的可能。但是,西方科學家卻早在科技還無法帶他們上太空之前,就已經開始從數學、物理、核子物理等,去研究宇宙相關的知識了。例如,愛因斯坦提出之相對論,提出有關光速的定義,以及時間與空間的定義等。因此,人類在今天所跨出的太空腳步,其實在一百年前,就已經奠定堅實的基礎,有待一代又一代的人來繼續將這些研究發展下去。中國雖然在近代基礎科學發展上的經驗不如西方豐富,但是14億人中的聰明才智之士並不少,倘若能有一部分能對天文物理宇宙學進行研究,那麼就有機會在此領域拔得頭籌。 1.2 德國V-2火箭是人類第一個太空飛行器 彈道飛彈之運作原理和火箭相同,是要先由各節推進段一起或連續發力,將彈頭部推升到外太空,在宇宙空間層中,飛行阻力極小,可以飛到極遠處,之後再重返大氣層,瞄準並墜落到敵方領土,並在目標上空引爆常規炸藥彈頭、生化武器或核彈頭的大型火箭。而彈頭中如果裝的不是武器而是衛星或太空飛船,其功能就變成非軍事性質,成為太空事業的運載火箭了。 早先在1930年代,德國便發明火箭引擎,看能否讓汽車跑得快一點,想像力超群。1927年,德國一批科學家與工程師成立「太空旅行學會」,並開始研究液態火箭推進器。1932年,瓦爾那·馮·布勞恩――德國日後最有名的火箭科家,進入德國陸軍兵器局,開始設計發展更強力的火箭武器。 1942年6月,瓦爾那·馮·布勞恩在開發完成V-2火箭後,開始進行各種測試,隨後在德國境內一個海邊小鎮――配納明德(Peenemünde)的集中營中,生產並測試。從A1、A2、A3,一直到最後A4測試版,V2火箭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畢竟這是人類從未有過的彈道飛彈武器,而且德國在盟軍的夾攻與轟炸下,可獲得之工業與化工資源也甚為有限,但德國科學家的聰明嚴謹與基礎工藝紮實,真的把這款人類前所未有的武器給創造出來。當時,蘇聯能做出來的只是像卡秋沙那樣的多管小口徑火箭砲而已,與V-2運載火箭之對比是天差地遠。 圖1-1 德國納粹V2火箭複製品與火箭各部位介紹(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942年,A4火箭測試成功,隨即大量生產,在1944年9月,正式被命名為「V-2火箭」並進入現役,並在1944年9月8日,被用來大舉空襲轟炸英國倫敦。 一枚V-2火箭被機動發射車發射後,它的液體燃料(75%乙醇與25%液氧)會由噴嘴輸入燃燒室燃燒,產生強大的推力,燃燒60秒後,火箭可達最高速度約5馬赫,五分鐘就可飛250-300公里,飛彈以慣性制導,被打擊的終端防無可防,聽到聲音時,攻擊就已經來到眼前。 從1944年6月13日到1945年3月間,德軍發射3,000枚V-2火箭與V-1飛彈,造成英國3萬人喪生,對英國民心士氣造成很大打擊。 V-2火箭的誕生,代表新式作戰方式的出現,彈道飛彈走上台面,成為二戰後至今不改的終極作戰潮流。 由於彈道飛彈可飛過地球大氣層中電離層的卡門線(Karman Line,離地100公里),因此,1944年6月20日,德軍試射成功的V-2火箭被視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飛行到太空中的人造物體,也算是人類突破到太空時代的起點,是值得人類慶賀的一天,只可惜是殺人武器性質,也導致迄今沒人慶祝這個事件。 之後,德國戰敗,全境被盟軍攻陷佔領,其火箭技術、設備、人員與科學家被各盟國搶掠瓜方一空,並以此開啟美、蘇、英、法、中等大國競相發展火箭載具之浪潮,彈道飛彈一方面可作為攻擊敵人的遠程軍事武器(常規彈頭),二方面可以運載各國陸續開發出的核武彈頭,三方面可以運載人造衛星發射到太空軌道中,或發展其他太空事業。 一直到今天,可能因為火箭製作太過容易之故,火箭都還是唯一的太空載具,其他反重力引擎、太空電梯等其他替代方案都尚未得到發展。不過,未來真要有大量物資與人員往來於地表與地球軌道之間時,還是得要發展取代火箭發射的方法,才能更經濟地把人員、物資運送於地表與軌道之間。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星際探索-中國航天事業與中國火箭軍 人類生命源起地球,地球也是現今所有已知地球生命的母親,沒有地球的孕育,一切生命都不會產生。但人類卻是破壞地球,傷害地球最深的生物。人類之所以現在還能在地球上逍遙,濫用地球資源、破壞地球環境,排放溫室氣體,慢性戕害地球環境健康,完全是因為這一兩百年來地球沒有太大的地質或氣候變動,也沒有真正面對地外文明、外星文明入侵的降維打擊,冷戰時期的核戰爭也沒有真的爆發,導致核冬天。因此,人類還可以持續各種自掘墳墓的行為,如戰爭、種族清洗、軍事衝突、恐怖主義、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大量砍伐生產氧氣的叢林綠地等惡質行徑,傷害地球母親。 如果有一天,地球面對像毀滅了恐龍的那樣小行星打擊,或太陽噴發大量太陽粒子吹走地球大氣層,又或者地球地軸倒轉,導致季節混亂,甚至多幾座火山大爆發,使火山灰遮蓋大氣層幾個月到幾年,都可能使地球一夕之間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快速進入冰河期,使發生在地球上多次的生物大滅絕再度發生,那人類該怎麼辦?也許,那時才有人開始想:是不是該發展地球外人類居住地,以規避地球上可能越來越多的災難? 在過去的八十年裡,人類在太空事業上達到許多成就,雖然是不同國家做的,許多還是以競爭狀態比賽似的來做,或是以軍事意圖上來進行的,但所有人類科技成果都是累積的,凡走過的路都不會白走。倘若未來各國能多一點心力在太空事業探索與開發上,少一點心力在戰爭與殺人武器研發上,對人類的永續發展就會有更多的貢獻。 廣闊的太空是人類的終極邊疆,人類雖然已經進入第一太空紀元,意味著已經有能力進行太空旅行,但是比起想像中可能的地外異星文明,我們仍是望塵莫及。倘若地外異星生物已能從外星系旅行至太陽系,到地球探訪人類的話,他們的科技與太空旅行能力,肯定已經高到人類無法比擬,甚至到將人類當成螻蟻般踐踏的地步。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外星人,外星人之所以沒有對地球人宣戰的原因,最大可能就是覺得人類實在是太落後、太原始了,就像你看到水中游的魚或天上飛的鳥,你不會想要奴役他們,因為魚鳥蟲類根本還是靈智未開,沒有任何利用價值。因此這也不是我們可以沾沾自喜的理由,加緊時間向上發展,才能有效保衛自己不受奴役。 宇宙什麼最大?就是時間與空間。從理論上,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到現在,宇宙仍然在向外加速擴張,宇宙大膨脹代表宇宙星系之間的距離在不斷加大,宇宙中的星系與恆星數量依舊是多到無法計算,但彼此之間都在快速地遠離,這也是人類要加緊發展太空科技的原因,免得以後太空船的動力追不上宇宙膨脹的速度。 先不論太陽系以上的大宇宙結構,光是太陽系之遼闊,已經是目前人類以現有科技一輩子都不可能脫離的距離。比如以1977年自地球發射,向宇宙深處航行去之「旅行者一號」太空船來說(恰好與本書作者同齡),在航行13年後的1990年,旅行者一號完成既定行星探測任務,繼續發揮剩餘價值往太陽系外探索前進,當時在它攝影鏡頭中,地球已經是一顆很不起眼的藍色小斑點,周邊已經一片黑暗。到了47年後的現在,旅行者一號已經航行到距離地球243億公里的太陽系外圍,將無線電波以光速傳回地球也要22小時34分鐘,地球上之回覆也需要這麼久時間,航行者一號繼續以每秒16.9公里速度飛向太陽系外空間,但要真的完全飛到其他星系,恐怕要1萬7千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完全脫離太陽的引力影響範圍。 太陽系外就是銀河系,太陽系只是銀河系獵戶臂遙遠邊陲地帶的一個小恆星系,但對地球的我們來說,廣袤無邊、跨度達10萬光年的銀河系,也只是跨度達1.1億光年的室女座超星系團中的一個小星系,室女座超星系團體積是銀河系的1,000億倍。 目前人類可觀測到的宇宙跨度可達930億光年,這裡面還有1,000萬個像室女座超星系團一樣的超星系團,其中大概有上千億個星系(也有說法是至少有兩兆個星系),每個星系中又有上億顆恆星,與數不清楚的行星與大小星體、隕石等。 我們所處的地球處於太陽系第三顆行星,太陽系位在銀河系獵戶臂較偏遠地帶,再往上看,銀河系與鄰近的「仙女座星系(Andromeda Galaxy,距銀河系250萬光年)」一起屬於「室女座超星系團(Virgo Supercluster)」中,而室女超星系團又屬於「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Laniakea Supercluster)」的一部份,雖然超星系團已經是目前天文學能夠觀測到最大的宇宙結構了,但在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之外,還有其他一樣巨大無比的超星系團,包括「夏普力超星系團( Shapley Supercluster )」、「武仙座超星系團( The Hercules Superclusters )」、「後髮座超星系團( Coma Supercluster .)」、「英仙-雙魚超星系團( Perseus-Pisces Supercluster )」。至於超星系團上面是否有更大的宇宙結構,可能性是相當高的,畢竟以人類的觀測技術,只有930億光年的跨度而已,宇宙之大當然不只這麼一點。 若光是「星系」的數量就已經大到要以兆為單位,更別提恆星、行星與其他星體數量,大到人類數學都算不完。因此,即使宇宙大部分地方都是真空、無氧與無重力的空虛黑暗狀態,充滿暗物質與暗能量,宇宙中的5%實體質量之資源,仍是多到人類不可能用完。 但是,要觸及夢想中宇宙無窮盡的資源可沒那麼容易,要有太空船前往探勘、具體位置的星圖、太空採礦設備與充足動力、提煉裝置,更要有能把資源運回地球或至少運回太陽系的運輸設備,否則怎麼運用呢? 另外,如果真開採回了裝載幾船太空船的珍稀金屬,比如黃金、鑽石、銅、鉬、銀等,那麼其在世界原物料市場之價格必然大跌,那麼開採商也勢必血本無歸。過猶不及,沒有戰略思考的任意採礦行為,也終究非長久之計。 此外,載人至太空旅行,也不是簡單地讓太空人上宇宙就行,人類身體是在地球環境中,在幾百萬年時間裡,逐步演化、適應環境而來的,沒有地球的環境供給氧氣,人體在幾秒鐘的時間內,就會瀕臨死亡。此外,面對宇宙環境的低重力、多宇宙射線、真空環境、太空游離粒子與太空垃圾微粒侵襲等,人類可否長期待在這樣環境,或者有沒有辦法發明太空船內部環控機器,模擬地球環境與人工重力裝置,以提供人體適合生活動作的環境與重力,讓人能夠在太空中得以生存? 還有,面對宇宙星體距離動輒幾千、幾萬甚至幾百萬光年的漫長距離,人體該如何克服?是要讓人躲在冬眠艙中,度過幾萬年時間再喚醒?還是,讓人在太空船上繁衍後代,直到抵達目標?或者,人類能夠發明曲速引擎,以超光速進行蟲洞旅行,打破時間與距離的限制? 還有一個筆者覺得很重要的問題:基於宇宙大膨脹,今天我們從地球觀測到幾百、幾千、幾萬,甚至幾十億光年之外的其他星系或星球影像,其實也都是相應時間之前的樣子,已經是歷史影像了。如果人類能夠用比光還快的速度,一瞬間飆往一個10億光年外的地方,應該也會發現當地的情況與10億年前的情況大不相同了,可能恆星已經燃燒完畢,成為紅巨星,或者甚至已經塌陷成為黑洞,太空船一瞬間出現就可能陷入黑洞裡,這樣的危機也是有可能的。 這許許多多問題,都曾經有好多電影編劇與導演思考過,並呈現在他們的影視作品之中。還記得筆者小時候十分著迷星艦迷航記影集,裡面有地球聯盟政府派出星艦到處探索,有其他外星文明與地球接觸,如克林貢人,也有想要同化一切高等智慧種族的伯格人機械文明等,確實讓人目眩神迷。雖然,地球上大多數人光解決本身衣食住行問題就很辛苦,沒有時間去思考宇宙與自己有什麼關係。但是,一個強大的政府想要征服星辰大海,或至少以太空科技先進之勢,把所有地球上的對手壓制到舉手投降是肯定有的企圖。因此,到目前為止,各國政府還是推動人類太空事業發展的最重要推手。 中國的航天事業在21世紀取得令人驚奇的發展,其實一切起於1950年代的兩彈一星工程――生產原子彈、彈道飛彈與人造衛星。到了1960年代,二彈一星取得成功,中國永不再受到列強核威攝,運載火箭的孿生子彈道飛彈則成為解放軍二砲部隊的大玩具與大殺器。 二砲部隊轉換來的第四軍種「解放軍火箭軍」是對美國、印度、台灣、日本、俄羅斯最大的威脅,也可以說是最大的命門。中國火箭軍有近程導彈1,150多枚(東風11、15、16),中程彈道導彈300枚(東風21、26)、遠程洲際彈道飛彈200枚(東風5、31、41)及長劍-10等各型巡航導彈3,000枚。其中,用來對付美國本土的,大概就是那兩百枚遠程洲際彈道飛彈,中程彈道飛彈用來對付美國亞洲駐軍與航母,其他近程的要用來對付誰,大家心裡都有數――印度、越南、台灣、菲律賓、南韓、日本都跑不掉。飛彈光是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威嚇,有了核武器的一方就站穩不輸之地位。 雖說台灣被譽為世界上防空飛彈密度最高的國家,連以色列也比不過。但是,面對從太空重返大氣層,來襲速度可能高達20馬赫的彈道飛彈,就算是美國有戰區高層防禦系統與愛國者防空飛彈,也很難說能夠攔截到萬無一失。 中國向來以舉全國之力做大事著稱,過去兩彈一星工程是這樣,改革開放建經濟特區、在全國範圍建起密密麻麻的高鐵網路、把鐵路也修到西藏新疆與中南半島去,還有超大型貨櫃港洋山港,甚至珠海跨海大橋等大型基礎建設也是如此,都展現專政國家集中力量做大事能夠做到的最驚人速度。 可惜,中國在人權、民主與個人自由方面,選擇走的是另外一條道路,令人不敢輕易信任,盲目相信領導人會是開明且明智,基本上就是一個民族最大的風險。中國歷代政權最多不超過300年,大多數是三代而亡,中國從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到習近平,也算是第五代領導人了,中國崩潰論也已經講了三十年都未實現。反而,以民主自由人權自詡的台灣被中國軍機、軍艦各種繞台騷擾,加上火箭軍數百、上千枚彈道飛彈對準著,隨時準備點火。還好,有對峙七十幾年的經驗,讓台灣人學會冷漠面對切身安危的問題,但不時會有敢於主動挑釁或戳對方的傷口的狀況發生,要不是活得不耐煩了,就是有一些別人不知道的幕後推手,到底有沒有?誰知道呢? 彈道飛彈是用來殺人的遠程軍事武器,但它其實也是將衛星、太空船推升進入太空的動力來源與最大功臣。所以,這再次證明了不是武器飛彈殺人,是按下按鈕給飛彈下指令的那個人殺人。就像菜刀可以切菜、切肉、切魚,是廚房的必備順手工具,但要是被流氓拿來砍人,就變成令人生畏的凶器一般。航天企業與彈道飛彈生產軍工廠,其實完全是同一個公司。在中國,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航空科工集團;在美國就是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等軍火工業體。 本書作者係職業外交官出身,非航太理工專業出身,主要係以看歷史、寫歷史的角度來研究中國與世界各國航天事業的進展,以及中國航天事業衍生出來的副產品,也就是彈道飛彈之操作者「火箭軍」對台灣的威脅程度。倘若書中有對太空物理、現實操作數據、太空產業用詞有誤解、誤植或誤用之處,請多見諒。 另外由於宇宙太有趣了,寫的範圍無窮無盡,這本書甚至也可以當作一本太空科普書來看,看看人類的太空科技已經走到哪個地步,未來發展趨勢為何?倘若未來地外文明之外星人來犯,或者隕石小行星對著地球撞擊而來等災難事件,應該如何處理,是否有解,書中都有給出說法。 宇宙萬物,星辰大海,千億萬光年的距離,人類活動與思想的邊疆何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太空吧! 蘇育平 加勒比海聖文森家中 2024.02.18 本書還在由出版社編排中,預計很快可以出版。 對宇宙也有興趣的人,歡迎到臉書「蘇老師的太空世界與太空知識」公開社團中加入,裡面有我蒐集的各種太空宇宙知識,相當有意思。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槍械種類 使用型號 備註 自動步槍 81式突擊步槍(上一代) 95式自動步槍QBZ-95(新生代)03式自動步槍 衝鋒槍 79式、85式衝鋒槍 機槍 81式班用機槍 95式班用機槍 88式輕重兩用機槍 狙擊步槍 79式、85式狙擊步槍(上一代) 88式狙擊步槍(新一代) 手槍 92式9釐米手槍 弓弩 裝甲車 防爆裝甲車 大口徑武器 40火箭筒、無後座力砲 單兵武器 催淚瓦斯彈、閃光彈、煙霧彈 機動師專屬 59式坦克、107式火箭砲、輪式裝甲車、直升昇機 中國海警 艦砲、機槍、防空導彈、水砲、水雷等 (一)步槍 在公安軍時代,基本上連解放軍都是使用五花八門的武器,更別提公安軍。一直到1956年定型生產的56式自動步槍,又稱56式衝鋒槍,解放軍與公安軍才開始使用制式槍械。 圖1-44 仿製蘇聯AK系列國產化的56衝鋒槍,維基公有領域 95式自動步槍 目前武警部隊戰鬥員一般隨身使用的戰鬥步槍為1997年開始列裝部隊之中國國產5.8釐米口徑之95式自動步槍(QBZ-95),取代了過去普遍列裝的1981年中國設計定型的7.62釐米口徑之「81式」突擊步槍。 圖1-4570 81式突擊步槍,維基公有領域 圖1-46 新95式自動步槍,維基公有領域 遭取代的81式步槍是95式步槍全面列裝解放軍與武警部隊前之上一代中國主要單兵武器,設計上也是基於更古老的56式步槍而更新設計成7.62*39釐米蘇聯口徑的中間型威力步槍彈,有射擊精度高、結構簡單緊湊、機動性佳、火力猛、壽命長、重量輕等優點,能一槍多用,亦能裝上榴彈發射器發射各種榴彈。 而新的95式自動步槍採取法國法瑪斯步槍類似外型的犢牛式設計,槍身較短,適合亞洲人使用,其口徑改為5.8*42釐米小口徑步槍彈,雖然槍彈威力比不上81步槍的7.62釐米,但是彈匣可以裝載更多子彈,有30發彈匣與75發彈鼓可選擇,單兵也能攜帶更多子彈前往戰場。另外口徑小也代表後座力降低、射擊精度提高、加上95槍族使用大量工程塑膠,使槍體重量降低,減輕士兵的負擔。 圖1-47 03式自動步槍,採彈匣在前的傳統設計,維基公有領域 03式自動步槍 03式自動步槍是為因應許多人無法適應95式步槍彈匣位在槍枝後面的設計,而再度改進生產的最新型軍用自動步槍,彈匣在槍機之前,恢復正常步槍的樣子,成為解放軍與武警部隊採用的制式步槍,同為北方工業公司生產,口徑5.8*42,與95式相同。 20式新槍族(QBZ-191) 圖1-48 20式自動步槍,維基公有領域 圖1-49 20式狙擊步槍,維基公有領域 2022年底中國兵器集團又推出20式新槍族,一樣是5.8釐米口徑,較上一代03式自動步槍更為輕巧,各種導軌裝置更齊全、可靠性高,可在各種地形環境狀況下使用,便於攜帶;彈匣採透明式設計,可清楚看出剩餘彈量等。但這支新步槍目前還只換裝少數部隊,如西藏邊防部隊,大部分部隊尚未使用,未來將全面取代現役的95式自動步槍。由此可見,中國步槍的發展趨勢還是偏向傳統型的彈匣在扳機前方;而95型步槍彈匣在扳機後方的新穎設計,顯然並未受到中國軍方的青睞與習慣。 無論如何,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各部隊槍枝的口徑已經從過去的7.62釐米主流轉向為5.8釐米。好處是子彈變輕,士兵可以攜帶更多子彈在身上,就算被敵軍俘虜了己方的槍枝,其也沒有相對應的子彈供應,就無法使用這樣的俘獲槍枝;但相對的,我方也無法使用俘獲的敵方子彈為己所用。 武警的步槍是跟著解放軍一起更新換代的,這樣後勤體系子彈可以相互支援,是好事;而舊的81式退下來之後,也可用於打靶或給預備役使用。 (二)衝鋒槍 武警部隊使用79式與85式兩型衝鋒槍。79式衝鋒槍是中國自製的第一代衝鋒槍,1979年設計定型,用來裝備空降兵、偵察兵、公安特警和武警部隊,槍托可折疊,有效射程200公尺,彈匣可裝20發子彈,口徑為7.62釐米,槍重僅1.9公斤。 圖1-50 79式衝鋒槍,維基百科 圖1-51 85式7.62釐米口徑輕衝鋒槍,維基百科 85式衝鋒槍則是一款輕型微聲的衝鋒槍,有效射程200公尺,彈匣可裝30發子彈,口徑7.62釐米,槍重1.95公斤。85衝是1980年代由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研發生產的軍用衝鋒槍,用以取代64式與79式衝鋒槍。外表與結構簡單簡潔,與英國二戰時期的史登衝鋒槍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三)手槍 「64式手槍」是中國軍工業建政以來自行設計的第一種手槍,1964年設計定型,主要裝備部隊指揮員與公安部門部隊。這是一種自動手槍,口徑為7.62釐米,射程50公尺,彈匣容量為7發子彈。 圖1-52 64式手槍,維基百科 「77式手槍」是解放軍指戰員和公安部隊的新型自衛武器,由北方工業公司生產,供團級以上指揮員使用,射程50公尺,口徑為7.62釐米,彈匣可裝7發子彈,在1978年設計定型,並有一系列的改良型陸續出現。這種槍枝後來被犯罪份子大批偷渡運送到台灣,在台灣俗稱為「黑星手槍」,曾經造成台灣值勤員警多人傷亡。 但這把槍也有一個很大的設計缺點,就是撞針內包、也沒有「彈膛有彈指示器」,因此完全從外表無法看出槍膛中是否已有子彈上膛,所以黑龍江邊防武警綏芬河邊檢站於2016年7月6日發生一名士兵77式手槍走火,不慎打死另一名士兵的慘劇。解決此缺點的唯一方法就是射擊前再上膛,但戰場之適應性就會相當差。 圖1-53 77式手槍,維基百科 「77B型9釐米手槍」使用國際上通用的9釐米口徑手槍子彈,有效射程為50公尺,彈匣容量為9發。 圖1-54 77B式手槍,維基公有領域 「77B2型9釐米手槍」的設計保留了77B型手槍原有的特點,又使該槍更安全可靠,研製出一種具有有彈量指示器、能容彈15發的雙排彈匣。 「NP20型9釐米手槍」是在77B型手槍的基礎上,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增加了擊針保險機關,並改進照門可調機關。NP20型手槍彈匣容量為9發,使用壽命為5,000發。 圖1-55 91式匕首槍,維基百科 「91式7.62釐米4管匕首槍」是中國自行研製、組裝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的產品,是解放軍偵察兵和武警特警部隊配備的新一代武器。它具有剪、鋸、銼、開罐頭、瓶蓋等多用途功能;而且能發射軍用手槍彈,將冷熱兵器融為一體,因此它既是匕首,又具有手槍的功能。該槍匕首刃長140公分,採半自動射擊,使用7.62釐米手槍彈,有效射程10公尺,使用壽命為2,000發。 這個匕首槍看起來是個類似瑞士刀的工具組,威力不是很大,但好處是功能多元。其主要用途應該是當作工具組使用,因為當成武器的話,射程與威力都有限,對敵方無法造成任何威脅;而且結構像玩具一樣簡單,作為槍枝使用太容易走火或炸膛,對使用者的安全難以保障。不如給特種部隊直接配一把大型軍刀,在叢林或野外時還可以當開山刀使用,劈柴狩獵兩相宜。 (四)狙擊槍 今日的武警部隊使用85式與79式兩型狙擊步槍。 圖1-56 79式狙擊步槍,維基公有領域 舊型的79式半自動狙擊步槍槍重3.8公斤,有效射程1,000公尺,口徑7.62公釐,彈匣可裝十發子彈,裝上刺刀還可行白刃戰。此型槍枝是一種適合邊防哨所與特警狙擊手使用的單兵狙擊武器,係仿自對越南戰爭時繳獲的蘇聯製卓卡諾夫狙擊槍(Dragunov SVD),並且一旦開發成功後馬上投入對越南的邊界戰爭使用。也就是79狙之後,中國的解放軍才總算擁有第一款狙擊步槍,過去的解放軍是沒有狙擊步槍這種武器與編制的。 狙擊槍無法拿來肉搏戰使用,尤其重量有近4公斤,除非是藍波或機器人才有足夠的力氣。 圖1-57 85式狙擊槍,知乎 圖1-58 武警射擊85式狙擊槍,知乎 85式半自動狙擊步槍,槍重4.4公斤,有效射程達800公尺,口徑7.62公釐,彈匣可裝10發子彈。 85狙與79狙其實是同一把狙擊槍,性能與外型設計皆相同。79狙是設計定型時的型號,而85狙是生產定型時的型號,這兩把狙擊槍是同一系列但不同時期的型號。 這把槍的特色除了重之外,還有他的後座力強,以及槍枝本身與瞄準鏡的結合並不牢固,射擊帶來的震動會導致後續準度下降。 此外79狙與85狙使用的彈藥是通用型53式7.62毫米機槍彈,會有200米打不準的情況,最後使用7N1型專用專用狙擊彈(彈頭更重,彈尾流線型)才改善。雖然困難重重,但整體來說效果不錯。即使如此,想要拿這大塊頭拚刺刀是不切實際的作法。 (五)榴彈發射器 1、30公釐自動榴彈發射器 中國對自動榴彈發射器的仿製和研製工作是從80年代初開始的。現已有30公分、35公分、40公分等各種口徑、不同型號的榴彈發射器。 中國武警部隊使用30釐米自動榴彈發射器,能對可見目標直接瞄準射擊;也可像迫擊砲那樣採用間接瞄準進行曲射,射程50至1730公尺。 2、35公釐防暴榴彈發射器 武警部隊使用防暴榴彈來應付群眾騷暴亂事件,使用的防暴榴彈發射器有QLL91式肩射型與QLG91A式81步槍槍掛型兩種,彈種則有可使人體淚眼模糊、呼吸困難而失去抵抗能力的催淚彈、產生巨大震波使人失去知覺的爆震彈與產生巨大閃光而使人暫時失明的閃光彈等,射程可達300公尺以上,遠大於暴動群眾石塊攻擊的範圍,也比西方國家常見的警用催淚槍射程來得遠,精度亦佳,因此為武警部隊處理群眾事件之最佳利器。 3、38公釐防暴槍 38公釐防暴槍也是中國國產的裝備,2006年通過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設計定型審查,是一種單管大口徑轉輪手持式滑膛武器,六發轉輪彈巢供彈,可發射動能彈、催淚彈、染色彈、煙霧彈、橡皮彈、爆震彈等低殺傷性彈藥,射程有100-130公尺,但是並沒有致死性,因此成為大陸非警方之保全人員可以使用的裝備;中國各地的銀行警衛亦皆採用此型防暴槍以對付可能之襲擊者。 圖1-59 38公釐防暴槍,維基百科 由於此型防暴槍構造簡單、便宜,彈重僅148克,可槍射與手投,性能可靠且穩定,可望大量生產與裝備武警部隊,成為武警在群眾鎮暴任務時的基本配備。 (六)火砲 武警部隊亦有少數部隊配備有輕型火砲,計有:(一)PD87式八二釐米迫擊砲、(二)65式八二無後座力砲、(三)69式四〇公釐火箭筒等裝備。 圖1-60 69式四〇公釐火箭筒,維基百科 另北京總隊十一支隊第一中隊為禮砲中隊,肩負首都禮砲鳴放任務,並自1997年6月19日起使用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第二四七廠研製的「九七式禮砲」執行任務。九七式禮砲是在第四代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的86式禮砲基礎上改良研發出來的第五代禮砲。 其實中共建政剛開始,還無法自己造砲,是直接拿從日軍繳獲的九二山砲來充當,之後所有中國國產的榴彈砲可能都被拿來當過禮砲。 方法很簡單,只要裝上彈藥包,不要裝彈頭,打起來聲光震撼效果佳即可。而當禮砲打也是一種最好的推銷,外國元首到中國接受禮砲致敬後,若是覺得禮砲不錯,也可以訂購幾門回去給自己國家的軍方試用看看。 圖1-61 97式禮砲 在97式禮砲後,中共又改良出第六代禮砲,也就是08式迎賓禮砲,沿用迄今。禮砲其實就是發射空包彈,要打出聲光效果,但不能打出彈頭。不過從製作禮砲的更新換代與工序,就可以知道一個國家自行生產的砲兵裝備武器的好壞。 12噸級WJ94重型輪式警用裝甲車 現今社會犯罪分子大量使用槍械犯罪,經常給追擊、圍捕的武警帶來傷亡,因此武警需要裝備具備強大防彈能力的警用裝甲車用來追擊、圍捕,以儘量避免武警的傷亡。 改良自解放軍WZ551A型裝甲車的武警12噸級WJ94(六輪)、WJ03(六輪)、GA06(四輪)三種警用型號之重型輪式警用裝甲車因此受到採用並於90年代中期開始列裝解放軍部隊,也大量配發到各武警內衛部隊,成為武警的攻堅利器之一。 此型警用裝甲車配有一挺機槍,一個15管的防暴彈發射器,還有強力燈、警燈和高音喇叭等警用配備;其鋼板亦足以抵擋槍彈,至於抵擋投過來的石塊自然不在話下;對騷亂中常遇到的汽油燃燒瓶也有防護作用,因此此型警用裝甲車是目前保護武警免遭傷害的最佳選擇,也能在必要時發揮撞擊犯罪份子車輛的鐵鎚功能。 圖1-63 武警WJ03型裝甲車 圖1-64 武警08型裝甲車接受校閱,維基百科 08型裝甲車改裝自92步兵戰車,專門給武警特種部隊使用,是中國WZ551系列6*6輪式裝甲車底盤,砲塔上有12.7釐米機槍與榴彈發射器;此外也加裝警用聲光設備,完全可勝任城市反恐作戰之需求。 這款警用裝甲車就是解放軍的92步兵戰車,或稱裝甲輸送車,除了駕駛與砲手外,可另外搭載9名兵員。由於武警部隊是對內的內衛部隊,這型裝甲車就是武警最厚的攻堅盾牌。車體為全封閉式裝甲鋼焊接車體,車首裝有楔型裝甲鋼,能夠直接撞翻一般車輛、路障、穿越民用建築牆壁等。速度最快可達每小時85公里,還可靜水浮渡,是多功能軍警用車輛。 圖1-65 武警裝甲車可從後搭載9名兵員,後掛網架可裝載士兵背包等雜物快速前進佈署 80 1履帶式森林消防車 武警森林部隊執行林區與草原區的護林防火滅火任務,使用的裝備除了少數的軍用裝備外,多為專業性的消防滅火裝備。 武警新裝備的YD801履帶式消防車改裝自大陸國產的531型裝甲車,車上裝載水泵、水袋等消防器材,成為能夠適應各種地形的森林消防車,它憑藉著大馬力柴油引擎,能夠運載十五名消防警察與其他消防裝備,進入崎嶇難行的山區叢林,浮渡河流穿越小溪,執行森林滅火任務。 圖1-66 森林武警配備之YD801履帶式消防車,維基百科 而此型車輛也可改裝為防暴水砲車,通常滅火水砲車外面會裝有許多供消防員攀拉的扶手與踏板,但防暴水砲車外表則特意做得非常光滑,以防止騷亂者爬上車。 (三)重型排障車 由中國國產EQ-245越野卡車底盤改裝而成的重型車輛,總重10.1公噸。 2.1 前建政時期「工人糾察隊」 中共1921年創黨,起初的武裝係藉由「國共聯合」而藏身在國民革命軍中之一部分,還加入北伐行列消滅割據軍閥勢力。 至1927年國共分裂,中共省悟到建立自屬軍隊的重要性,因而建立「工農紅軍」以奪取政權。自建軍以迄1949年正式建國,在長達二十多年的「土改」、「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歲月中,中共的政權一直處在條件艱難、貧困的農村偏遠地帶,為應付艱困的環境與強大的敵人武裝力量威脅,並求自身持續的生存、發展與壯大,中國共產黨遂依據不同時期之實際需要,組建其生存需要之警備保安力量。 早在中共於國民政府時期開始在農村地區奪取政權,進行所謂「新民主主義革命」、「土地革命」的時期,中共政權在各紅色根據地就開始創設保護領導人的警衛機制,如各地工農紅軍下屬之「工人糾察隊、警備隊、警衛團、赤衛隊、保安團、保衛隊、政治保衛隊、除奸團、中央特科」等,雖名稱依各地與各時期而有異,然皆肩負著保衛中國共產黨首長、警衛機關、肅清特務漢奸、看押罪犯與維護社會治安等任務。 圖2-1 1927年上海工人糾察隊,共青團史料館 1931年,中國「江西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工農民主政府」成立,制定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政治保衛局組織綱要》、《國家政治保衛局特派員工作條例》、《鄂豫皖區蘇維埃政府革命法庭組織與政治保衛局的關係與區別》、《西北政治保衛局暫時組織綱要》、《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地方蘇維埃暫行組織法》等法規條例,建立起屬於共產黨控制下的地方警察與保安武力,如黨中央之「政治保衛大隊」等即是此類型的部隊。 圖2-2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旗,維基公有領域 圖2-3 印有列寧圖樣的中華蘇維埃共和貨幣,維基公有領域 中國於1932年6月設立「瑞金衛戍司令部」;1933年成立「中央警衛師」,隸屬於瑞金衛戍司令部,擔任中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安全警衛與守備任務。1938年5月則於延安成立「警察隊」,歸延安市公安局領導,主要任務在防止敵特份子刺探中共的黨、政、軍情報,保衛領導同志和工作人員的安全,維護延安的社會秩序。 在對日抗戰期間,各中國控制下之蘇區、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先後建立不同名稱的執行公安保衛任務的人民武裝力量。如1938年,陝甘寧邊區在綏德設立「警備司令部」,警備第一團擔負米脂、霞縣、吳堡三個縣;警備第三團則負責綏德、清澗、甘泉三個縣的守備任務;另有「警衛營」與「保衛營」負責延安之警備任務。1942年中國建立「中央警衛團」與「邊區保安團」,負責黨中央、軍委與邊區政府的警衛保安工作。 在解放戰爭(1945—1949年,即國共內戰)時期,中國在解放了的中等以上城市指定駐軍機關擔任警備司令部。在中國以農村包圍城市,到奪取中心城市的重大戰略轉變之際,對於控制地區的警備保安工作也陸續展開,在一些重要城市和戰略要地也陸續設立「警備區」。 1949年6月,中國成立「平津衛戍司令部」,並於1959年1月改為「北京衛戍區」,下轄有北京衛戍部隊。北京衛戍區屬北京軍區建制,同時是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員會的軍事工作部門和北京市政府的兵役工作機構,受北京軍區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雙重領導。設有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等領導機關,下轄衛戍部隊,領導北京市各區(縣)人民武裝部;負責北京地區的軍事警衛、守備任務,開展民兵、兵役與動員工作,維護軍容風紀,協助地方維護治安等任務。 2.2 毛澤東統治時期的「公安部隊」 在中國的所謂「新中國」正式成立後,中共新政權仍然面臨內憂外患的嚴重威脅,國內也是百廢待舉的狀況,包括零星的國民政府殘餘部隊與游擊隊、許多敵視共產黨無產階級專政的地方地主勢力,或是盜匪、馬匪等幫派或宗族勢力、國內少數民族敵對漢族的勢力等都伺機而動;這還不包括在國土鄰近的越南、緬甸、印度等國家因為邊界未定所帶來的外來威脅。 中國共產黨實行的是一種黨國不分的體制,黨即是國,國即是黨。革命時一無所有,只有理想與報復時不怕犧牲生命;但是當建國掌握政權後,擁有的權力變多,人就會開始害怕死亡。為了保衛其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維護國內經濟建設與政治發展,並確保中央與地方各級黨機關與政府領導人的人身安全,順便維護社會治安、鞏固「人民民主專政」,中共需要一支能夠當保鑣的警衛力量。解放軍?打野戰、陣地戰可以,拿來當保鏢卻缺乏專業,且在政府機關門前架起機槍陣地與砲陣地也屬實不妥。如果找公安幹警呢?這些人民警察光是平日派出所中必須負責幾億人的治安與雞毛蒜皮的小事就相當忙碌,完全沒有時間進行組織性的演練或出任務。當時,公安部轄下有一支輕裝備的公安部隊——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即為最適合執行此類任務的部隊。 2.3 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1949年) 當時由羅瑞卿擔任部長的公安部,負責統轄全國的公安部隊,除了原先的公安部隊力量之外,也從已經打完仗的第四野戰軍抽調兵力、配合中央警衛團等,於1949年8月31日正式在北京成立了「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司令員吳烈、政委鄒衍,下轄「公安中央縱隊第一師(原四野第160師)」、「公安中央縱隊第二師(原中央警衛團)」、「新中央警衛團(上述兩師之警衛團單位合編)」同時在較大城市與解放較晚的沿邊沿海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建立起公安武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初期,自1949年起,解放軍幾乎攻克全部中國在大陸上之領土,但是不可能立即讓全民打心底服從共產黨的領導與統治。國民政府的殘存部隊與各地土匪或軍閥組織多如牛毛,因此解放軍也就開始「全國大剿匪」的行動,逐步剷除各地不服從共產黨領導的所有武裝勢力。 據統計,自1950年至1953年間解放軍共剿滅了240至260多萬所謂的敵、特、盜匪人員,中國國內情勢基本穩定下來,再沒有武裝抵抗共產黨的中大型勢力;而中國共產黨也完成了一項中國歷代史上難得的成就——近乎剿滅所有的土匪,包含傳統上地勢相當兇險的土匪窩,也都沒逃過,所有有名的土匪窩都斷了傳承,再無法禍國殃民;卻也造成許多無辜的人民慘遭池魚之殃,順便一起被清洗而喪生。 冤屈是無處可申訴的,因為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以來,從未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說過一句抱歉,頂多日後幫你平反、恢復名譽;許多人的家人、朋友遭到各種政治運動迫害,要上訪、要平反、要賠償,基本上都不可能達到目的,就像古代的帝王一樣,既然主張自己授命於天,有天命,那黨自己是不會有錯的;要是有錯,那肯定是別人錯。不到山窮水盡,中國統治者是不會下罪己詔的。 2.4 中國人民公安部隊(1950年10月) 根據中國第一次政治協商會議在1949年9月29日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統一的軍隊,即人民解放軍和人民公安部隊,受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統率,實行統一的指揮、統一的制度、統一的編制、統一的紀律」之規定,中國國務院公安部於1949年10月召開之首次「全國公安高級幹部會議」上制定了《整頓各級人民公安武裝的方案》,從1950年1月至5月,由公安部、各省公安廳、大城市公安局等根據此法案對公安武裝進行整編與擴建工作,以公安中央縱隊、地方公安武裝力量以及部分野戰軍部隊為基礎,組建了各地公安部隊,其實就是與人民警察隊伍並列的輕武裝部隊,由公安部指揮掌控。 在同一個時期,中國亦開始於邊境設立邊境管理機構與邊防部隊,1949年11月15日在公安部下成立了「邊防局(公安部第四局)」;大行政區之公安部設立「邊防保衛處(科)」;雲南、廣東、廣西、遼寧、吉林、旅大市等地成立「邊防保衛局(處)」等邊防管理機構,擔負對外口岸檢查、邊境治安管理的任務。 1950年6月,中國召開建國後舉行的第一次黨中央全會,即「中國第七屆三中全會」,在土地改革、財金、軍事、外交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報告。聶榮臻也作了《關於人民解放軍整編問題的報告》,針對解放軍與公安部隊的建制有了初步的概念——基本上將540萬解放軍實施整編,陸軍編為400萬國防軍部隊與其餘公安部隊;前者負責對付外來侵略,後者負責肅清殘餘境內敵對勢力、維護社會治安、打擊盜匪、保護國家財產設施等。 1950年9月22日中央軍委發佈《關於成立公安部隊領導機構的電令》,統一全國公安部隊的領導,建立「中國人民公安部隊」,隸屬中國國務院公安部管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任命羅瑞卿為公安部隊司令員,編成二十二個公安師番號。 圖2-4 羅瑞卿擔任公安部部長之任命令,人民公安報 我們可以看到,公安部隊從剛成立時就已經是解放軍裁軍的緩衝區,通常是以師為單位退出解放軍序列,並編入公安部隊或之後的武警序列,減少突然裁軍可能會預見的抵抗情緒、甚至武裝反抗等問題。比如公安縱隊第一師即為來自東北的第四野戰軍160師改編而來;而公安縱隊第二師則由中央警衛團撥出人馬結合其他部隊人員成立,共同擔負重要中共領導人與政府要害機關之保衛工作。 羅瑞卿任第一任的「中國人民公安部隊」司令員兼政委,程世才任副司令員,李天煥任副政委,並相繼成立了「中南、華東、華北、西北、西南」五大軍區公安部隊和鐵道公安部隊的領導機構。 至1951年10月整編結束,共編有一個人民公安縱隊、二十三個公安師、十二個公安總隊、一個糾察總隊、一個警衛團、三個省公安團,及若干「公安大隊」、「公安中隊」、「公安隊」等正規公安部隊,共有十八萬八千人編制,但當時下轄部隊實際員額達到六十四萬人之多。負責各省內衛處突、邊防檢查與地方公安打擊犯罪等工作。 圖2-5 公安部隊中央縱隊成立大會,公安人民報 1951年解放軍開進西藏,表面上說的是和平解放,但對於不願服從的封建貴族則是幾乎殺光,不然就只能跨越喜馬拉雅山逃到印度去。中共將原先統治西藏的宗教貴族勢力一掃而空,解放原本多處於農奴地位的西藏藏人,照理來說並不是壞事。沒有中共進入西藏,就算印度已經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不論是之前的英國還是獨立後的印度,早已對西藏虎視眈眈幾個世紀,在經營的幾百年間就多次想要把西藏割離中國,事實上在清末民初也幾乎要成功了。 但自從1951年解放軍開入西藏後,英國人與印度人就沒機會染指這塊世界的屋脊,而新生的共產中國也就因此與剛從英國殖民統治下取得獨立的印度與巴基斯坦接壤。雖然在奪取新疆與西藏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上已經將清朝巔峰期的領土都恢復得差不多,只缺已經變成社會主義兄弟國家的蒙古人民共和國,也就是外蒙古那塊。中共建政初期一面倒向蘇聯,不敢違逆蘇聯史達林的意思拿回外蒙古;但領土終究也已經達到一個巔峰,是之前國民政府蔣介石想都不敢想的統一局面。當然,這麼大塊的領土需要靠外防、內衛的力量來維持,才不會像清朝末期與民國時期一直處於軍閥武裝、地方勢力、宗族勢力四分五裂之狀態。 圖2-6 1951年開進拉薩城的第十八軍,維基公有領域 在當時的國際情勢方面,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北韓軍隊橫掃南韓,一度打到釜山,幾乎將大韓民國滅國;然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迅速介入,在麥克阿瑟將軍的率領下追奔逐北,兵鋒直指鴨綠江,不但迫使北韓軍隊被驅回北緯38度以北,麥克阿瑟將軍更公然聲稱要支援在台灣的國民政府軍隊反攻大陸。中國在情感上忍無可忍、戰略上勢所必須的情況下,順勢應北韓領導人金日成的請求,以「抗美援朝志願軍」的名義派遣軍隊,在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的率領下跨越鴨綠江進入北韓。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公安部隊奉中央軍委命令,也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公安部隊」赴朝鮮半島參戰,同年的10月19日跨越了鴨綠江,10月25日就打響入韓的第一仗。 在韓戰進行中,中國志願軍公安部隊不是擔任第一線的戰鬥任務,而是與前線的解放軍戰鬥部隊協同配合,執行「維持戰地與後方治安、監視敵機、押運物資、保護交通運輸安全、清剿匪特、防空護路、警備城市、糾察執法和看押俘虜」等第二線輔助任務。 圖2-7 值勤中的中國抗美援朝志願軍公安部隊防空哨兵 圖2-8 中國抗美援朝志願軍公安部隊正押解敵軍 據統計,在戰爭期間共捕獲敵方特務、土匪629名,擊落擊傷敵機154架、捕獲敵機駕駛員7名、搶修被炸公路與橋樑一萬餘次、搶救敵機轟炸或掃射下的友軍傷員3,880餘員,有許多公安部隊的士兵也因而獲得功臣、模範、烈士等榮耀。不過到了1951年7月,韓戰即進入「邊談邊打」的階段,不再有大規模的衝突。 鎮反運動 在國內局勢方面,自1949年中國政權正式成立後,在大陸上除了少數打散的國民政府軍隊、游擊隊、外國情報員之外,在全國各地亦有多寡數量不等的土匪與犯罪集團,不僅危害社會治安,中國派駐各地的地方官員亦有許多遭到殺害的案例,對中國內部的統治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為徹底消滅匪患,中共中央軍委先後抽調解放軍6個兵團、41個軍、140多個師的主力部隊,結合新成立的中國人民公安部隊,展開大規模清剿土匪的鬥爭,此即「鎮反運動」,也就是中共政權1950年代初發動的第一場肅清反對勢力的政治性質的整肅運動。目的就是為了鞏固中共政權,任何有可能威脅到中共政權的勢力或個人,就是一個「殺」字,甚至連在國共內戰中投降解放軍、戰前投誠起義或主動歸降的舊國民黨軍隊、政府官員等,也全部被列入清掃的名單中。這種作法與殺降無異,白起坑四十萬趙卒、項羽殺二十萬秦降軍,都在歷史留下罵名。中共中央在1950年3月發佈《關於嚴厲鎮壓反革命份子活動的指示》,在全國範圍內剿匪清除舊勢力,就是殺降令的開端。 同年的10月10日,中共中央再度發出《關於糾正鎮壓反革命活動的右傾偏向的指示》,批評鎮反運動出現了右傾現象。什麼是右傾現象?為什麼需要糾正?簡單來說,這波鎮反就是要把對政權造成威脅的土匪、游擊隊、宗族勢力、地主反抗或是面服心不服的知識份子一次殺光、殺怕,要讓全國的人都知道,要造共產黨的反,想得美!中共在人們還只有念頭發想、尚未行動的階段,就直接將思想連同身體一併扼殺,以後就再也無須擔心這些人起來造反。但是有許多地方政府無法從公文中領會黨中央,也就是毛澤東真實的意思——是要大規模的殺、成比例的殺、要寧可錯殺一千也不能放過一人的殺法。有的地方領導人還在講既往不咎,明白交代就從輕發落等等內戰時招降納叛的話術,而不是直接下手開殺,這些人明顯沒有抓到黨中央不好明講的重點;但在毛澤東一遍又一遍的下令與確認,終於這些地方政府恍然大悟,於是配合中共要求公安部隊與地方政府加大鎮壓力度,該殺的人殺、該關的人馬上逮捕監禁送去勞改營。 鎮壓反革命份子的行動,是接續「全國大剿匪」行動之後又一次大規模清掃內部不服從政府的勢力。只是鎮反運動到了後來,也成為了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的工具,眾人相互揭發、誣指,使越來越多無辜的人被當成反革命份子無端遭到公審、槍決。鎮反運動之殘酷與動盪就是文革的前兆。 為了保證「鎮反剿匪」作戰的順利進行,中共中央於1950年10月10日發出《關於糾正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並於1951年2月21日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提出「軍事進剿、政治瓦解、發動群眾武裝自衛三結合」的方針,以及「鎮壓與寬大相結合」、「首惡者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的政策——總之就是將所有非中共的所有政治勢力與武裝力量全部清洗殺光,使任何可以威脅中共政權的因素消失,那麼政權也就穩定了。為此中共以行政命令取代所有檢察、司法體系的法院程序,殺人就是一張公告可以解決的事,完全無須調查、起訴、宣判等程序,直接宣判執行槍決。中共建政後的法院基本上就是無事可做的機關,因為地方黨委就可以決定誰是反革命份子,公告後直接槍決,無須經過法院體系。 在1950年至1953年的四年期間,中共公安部隊配合解放軍野戰部隊消滅了大量的「土匪」與所謂的「武裝特務」。全大陸共逮捕各種「反革命份子」129萬人、管制123萬人,並處決了其中「罪大惡極」的71萬人,貫徹了中共中央所謂「除惡務盡,不留後患」的指示,猖獗一時的特務、地下軍以及「反動」的「會、道、門」,如一貫道等宗教或黑社會組織都被肅清殆盡。至此,新生的中國共產黨政權因而獲得了有效的鞏固,並為開展中共所謂之「民主改革」與恢復國民經濟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當然這些都是名面上的風光事蹟,但是背後是不忍人問的殘酷殺戮與草菅人命的悲哀。光1950年代初期的鎮反與全國大剿匪,就殺了200萬以上的人。據時任中共內務部長的薄一波之說法,1949年至1952年共清算了200多萬的土匪;但莫斯科電台廣播則指出,該時期有280萬人被處死。此外,中共在四十年後披露的真實統計數字顯示,五十年代初期的剿匪鎮反等運動共計殺死258.4萬人。 這是中國人歷史上遭遇的一項巨大人禍。原本以為新中國建立後,大家從此可以過上公平、公正、民主、自由的生活,不再受列強帝國主義迫害,也不再受國民黨貪官污吏剝削;沒想到遭遇的卻是各種鎮壓、反民主的政治運動。中國人民曾經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社會主義革命,其實是將所有中國人關入另一個牢籠囚禁。在以百萬人命殺雞儆猴下,中國人都變成乖乖的順民,沒有人再敢挑戰中共中央統治權威,其政令也可以下達到中華大地每個角落。這些政治運動的鎮壓行動,都有著解放軍——尤其是公安部隊——的大力參與。因此我們說解放軍是中共的槍桿子,公安武警部隊則是中共的刀把子,確實是傳神地描繪出那個動盪、殺人如麻的年代中,武警公安部隊所扮演的角色。 圖2.-9 公安部隊在剿匪期間公告表明剿匪到底的決心 除了參與抗美援朝出兵、鎮反運動、肅清敵特、抵抗緬北國軍入侵之外,中國人民公安部隊亦曾先後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警備任務,與毛澤東、周恩來訪蘇的沿線警衛等任務。 2.5 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1950.9—1955.7) 1952年,中共中央軍委制定的《軍事整編計畫》中,把中國武裝力量劃分為「國防部隊」和「公安部隊」兩種。經過整編,解放軍屬於國防軍、步兵部隊裁減過半、特殊軍兵種部隊略為擴大,解放軍全軍總定額保持在三百萬人左右。 地方部隊則改編為公安軍,並實施精簡。中國解放軍與中國公安部隊統一編制體制,確定了武裝力量的組織系統與指揮關係,全國統一成立省軍區、軍分區和縣市人民武裝部(人武部),領導地方武裝。 全國內衛部隊、邊防部隊、地方公安部隊則統一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隸屬於中央軍委,擔負內衛與邊防任務。這些階段的公安部隊與解放軍地位相同,皆隸屬於中央軍委控制。 公安部隊調進解放軍序列後,鎮反運動繼續進行,1952年7月中旬至9月中旬,西南公安部隊與軍區成功剿滅了盤據在四川黑水地區的傅秉勛股匪,殲「匪」3,635名、繳獲六〇砲9門、輕重機槍41挺、長短槍支3,772支、子彈十萬餘發與電台5部。 1953年3月,西北軍區公安部隊參與進剿「馬良股匪」的草地戰役,共殲「匪」1,400餘名,打擊了國民政府在川、甘、康、青建立「反共基地」的企圖。同年7月16日開始的東山島戰役,公安部隊八〇團負責守備東山島,在增援部隊配合下,八〇團對國民政府軍隊之攻勢進行了阻絕與反擊,最終成功守住東山島。 1954年全國公安部隊密切配合公安幹警行動,組織便衣分隊對散匪實行搜捕緝拿,共剿匪1,000餘名,繳獲機槍兩挺、長短槍支410餘支。 1955年公安部隊組織33,500名兵力執行剿匪,廣泛發動群眾,組織精幹武裝,採取「軍事進剿、政治瓦解、使緝破案相結合」的鬥爭形式,先後殲滅朱德香、張南洋、王生仔、傅先洲、黃理正等十八股土匪。至此大陸各地的土匪幾已殲滅殆盡。 另外國民政府自從撤退至台灣後,數十年間並未放棄反攻大陸的企圖,也不斷由軍事情報局執行空投人員至大陸進行敵後活動,至1950年韓戰爆發後此類行動更大幅增加。對此,毛澤東因而下達「對可能空降特務的山區,設武裝便衣據點,專門對付空降特務」的指示,中共中央軍委公安司令部於1952年12月18日召開各大軍區公安部隊司令員會議,確定在大陸各重點山區建立154個武裝便衣據點,共使用兵力7000餘名,與地方公安機關密切配合,深入調查、熟悉地形、組織「對空監視哨」,並對空降特務進行圍剿、追捕。從1953年至1958年,共捕獲國民政府空投的特務人員225名,繳獲無線電機63部、長短槍351支,一定程度地阻止了國軍對大陸的滲透行動。 整個鎮反運動初期乃為肅清社會治安、打擊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盜匪,但最後也成為中共清除異己的藉口,因此出現大量「過左」現象,許多無辜民眾受到冤屈與無辜牽連,造成許多地區人民的恐慌與暴動不斷,有動搖中共統治的跡象。中共受到黨內外龐大的壓力,因而召開五次的「全國公安會議」,規定鎮反工作採取謹慎收縮的方針,「有反必肅,有錯必糾」,申明了「重證據而不輕信口供」,嚴禁逼供和肉體刑求;並將逮捕權收回到「地委專署」一級,進行檢查與甄別平反工作,稍稍糾正了鎮反運動中發生的冤假錯誤案件。但是已經發生的事、已經殺了的人,是再也回不來的。 2.6 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人民武裝警察並立(1955.7—1957.8) 1955年7月至1957年8月,中共中央軍委根據《定型與定額的整編方案》,將「中央、大區與省」的解放軍公安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授予軍的番號;另外把「專區與縣」的公安武裝移交地方公安機關,改為「人民武裝警察」。中國的國務院公安部成立「武裝民警局」,各省公安廳成立則「武裝民警處」,恢復了1952年前的形式。 至於擔任島嶼、要塞守備任務的「邊防公安武裝」則劃歸中國全國十二個大軍區的各軍區建制序列,中央、大區與省的直屬公安部隊改為公安軍,中央軍委與各軍區的「公安部隊司令部」改為公安軍司令部,撤銷了「省公安總隊」機構,由省軍區兼公安司令部。 中國「公安軍司令部」轄有32個公安師、12個獨立公安團,兵力約有四十餘萬人。 2.7 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1957.9—1958.12) 1956年7月至9月,中國召開第八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國獲得大陸政權後第一次的全國代表大會。鑑於建國以來人口快速增加,從5億快速增長到9億,然而人民生活水準卻沒有提升,因此第八屆人大提出,最為優先的基本任務乃在「發展生產力」,以解決當時經濟文化無法滿足人民需要的問題。 為貫徹中共中央「八大」的精神,中國決定裁減軍隊數量,於是在1957年1月將1955年才設立的公安軍領導機構撤銷,回復到原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而原公安軍司令部這個機關則縮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警備處」,負責研究與指導中國全國內衛、邊防業務,指揮領導直屬的公安部隊。 七個軍區的公安軍司令部亦於1957年3月至8月先後遭到撤銷,瀋陽、北京、濟南、蘭州軍區司令部以「警備處」或「衛戍勤務處」取代,其他軍區則由作戰、情報等有關部門負起內衛、邊防的業務工作。 從中可以看到,公安部隊從一開始以來就不是像解放軍一樣擁有悠久建軍歷史與傳統的軍隊,而是可以隨時靈活徵召、轉移編制、調整編制、裁軍也不會受到抗議或反彈的弱勢軍種。當黨中央,也就是中央軍委需要時就安排編制或獨立成軍;有政治需要裁軍簡政時就先拿其開刀減低員額,不管怎麼裁怎麼併都不會有不良反應。表面上看起來是公安部隊非常配合上級指令,要他往左往右都不敢違逆,但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就是沒有軍魂,也沒有團隊認同感,黨中央需要時拿出來用,不用時就放到一邊等候下一次指令。 政治上從1957年開始,中國開展「整風」、「反右派鬥爭」等政治運動,把一大批有可能對共產黨施政不滿或有牢騷嫌疑的知識份子、有貪汙之嫌的黨內幹部等劃為「右派份子」,強加以嚴重的批鬥,認為消滅了他們就可以消滅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間的矛盾。全國計有55萬人以上的知識份子,或甚至是共產黨幹部都被劃為右派份子,遭到嚴重迫害,其中大部分在文革後獲得平反。 在中國瘋狂進入反右派左傾鬥爭後,毛澤東接著起頭在1958年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大躍進」與「人民公社」運動——這些都是惡名昭彰、讓中國餓死上千萬人的社會主義超現實實驗,最後帶來的是超大規模人造災難。 在「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口號領導之下,高舉「三面紅旗」,進行各種農、工生產的大躍進,當時的口號是要「超英趕美」,結果就是各地吹噓糧食產量數十、上百倍,或農民都不耕地而把家裡鐵鍋鐵器都拿出來,蓋高爐、大煉鋼鐵,要把鋼鐵產量超英趕美。 結果就是造出一堆完全無法使用的廢鋼,以及完全不夠吃的糧食。當時中國既封閉也無外匯,不像現代可以每年自美國、烏克蘭、巴西、澳洲等進口幾億噸小麥、玉米之類的糧食,政策錯誤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中國內陸大規模的飢荒,造成當年上千萬人民餓死的慘劇。 這次發生在中國大陸的大規模人道主義悲劇飢荒,基本上與1932年蘇聯獨裁者史達林大搞重工業與強迫農業集體化,造成烏克蘭等糧倉地帶大規模歉收,最後導致蘇聯全國約六百萬至八百萬人餓死的事件是同樣的性質。 2.8 人民武裝警察部隊(1959.1—1963.1) 1958年8月,中國黨中央批准中央軍委《關於公安部隊整編問題的報告》,決定將公安部隊擔負看押勞改犯、守護鐵路和一般廠礦的內衛部隊,中蘇、中蒙、中朝、中越邊境、沿海港口的邊防部隊及警衛外國使館與省以下機關的公安部隊,連同其機關學校——共約六十萬人——一併撥交公安機關,改名為「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由此可以看出,武裝警察部隊的名字在1958年就已經出現,不只有內衛、邊防,還有獄警、司法警察、鐵路警察等各種後世的人民警察警種單位。 歸回公安部轄下,維持雙重領導 原「總參謀部警備處(也就是原公安軍指揮部)」與公安部十六局合編為「公安部四局」;各省公安廳以「武裝民警處」為基礎成立「人民武裝警察總隊部」,分屬各級公安機關領導。 意思就是,此時這支公安軍已經完全脫離解放軍序列,成為國務院公安部下的武裝力量,歷經了一系列的編制與改革,這支武裝現在又回歸到公安部的轄下。 1961年11月12日,中國為進一步加強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領導與建設、鞏固對這支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以增強組織紀律性、提高戰鬥力,於是批准了公安部《關於改進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領導體制的報告》,撤銷了武裝民警處,規定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建制仍屬公安機關,領導體制改由軍事系統和公安機關「雙重領導」,在執行公安任務和公安業務方面,受公安部領導。 1962年秋召開的中國八屆十中全會,毛澤東提出並決定了所謂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即:「社會主義歷史階段中,還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鬥爭,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要認識這種鬥爭的長期性和複雜性,要提高警惕、進行社會主義教育,並正確理解和處理階級鬥爭問題,正確區別和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毛澤東之所以講「階級、形勢和矛盾問題」,是他認為資產階級仍然存在且企圖復辟,並成為黨內修正主義的根源;因此必須要重提「階級鬥爭」,才能清除這個矛盾。 於是中國繼1957年反右派鬥爭之後,又發起「基本路線」的左傾風,在城市與鄉村中進行整風整社、反右階級鬥爭,再度有大量的知識份子遭受迫害與鬥爭,人民武裝警察作為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在這些鬥爭運動中自然扮演著中共打擊異己的打手角色。 2.9 中國人民公安部隊(1963.2—1966.6) 1963年1月16日,中共中央軍委與中國國務院公安部電令將「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名稱恢復為「中國人民公安部隊」的古老名稱,自2月1日起生效,唯建制與領導關係不改變,繼續由軍事系統和公安機關雙重領導。 從中國建國至今的近十五年中,這支公安或武警部隊名稱已更改過數次,顯示中共中央舉棋不定,不知道究竟應該將其歸到國務院公安部下負責維繫社會治安的力量,還是歸到中央軍委成為僅次於解放軍的另一支中國共產黨可以掌握與控制的第二武裝。因此頻繁更名這趨勢一直到中共建黨百年時也還是持續,武警的改編、改制、改名似乎永遠不會停止。 「中國人民公安部隊」於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各設一個總隊,專區設支隊,縣設中隊,此時已粗具後世內衛武警部隊之規模與形式。 2.10 解放軍獨立師、團、營、連(1966.7—1973.6)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5月時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其實就是毛澤東號召全黨高舉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大旗,徹底揭露混進黨、政府、軍隊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特別是睡在身旁的「像赫魯雪夫那樣的人物」。 其實這時候發生的一切事情,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就是毛澤東要打倒劉少奇,所以從剷除劉少奇的羽翼開始。其中最需要清除的就是羅瑞卿,因為他掌握公安部,掌握公安部隊也就是武警部隊,即使在60年代也已經是一股可以威脅中共政權統治的武裝力量,卻不掌握在毛澤東手上,而是在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的劉少奇手上。 劉少奇原本也是參加過長征與所有國共鬥爭的老革命老紅旗了,擔任過新四軍政委、抗日時期任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國共內戰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與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建政以後主持推動起草土地改革法,一直晉升到國家主席。可是劉少奇反對毛澤東提倡的三面紅旗、四清運動等,持「反冒進」的立場,與當時總理周恩來一致;卻是與當時巴不得一切都冒進、一切都超英趕美的毛澤東立場不合,最終與毛澤東決裂,並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成為毛澤東打倒的主要目標。將他定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叛徒、內奸、工賊等,決定要「砲打司令部」。 1964年毛澤東已經在批評黨內對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有錯誤作法,也指責有的中央機關搞「獨立王國」,以及黨內有修正主義危險等,就是在為日後鬥倒劉少奇、周恩來鋪路。1966年毛澤東煽動起文化大革命這場海內外公認之十年浩劫,鼓動紅衛兵在全國進行破四舊運動——向一切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發動猛烈攻擊,打倒走資當權派,也就是當時掌權的劉少奇派系,並且禁止軍警對革命學生進行打壓,解放軍總參謀部發出《關於絕對不許動用部隊武裝鎮壓革命學生運動的規定》、《關於嚴禁出動警察鎮壓革命學生運動的規定》。對比日後1989年學生慘遭無情鎮壓的的六四天安門事件,相當諷刺,也證明了學生僅僅是當權者爭權的工具罷了,千萬不要自以為是地將自己當作引領潮流的主體。 不過除了學生之外,當時中共黨內也開始相互批鬥,各派系也開始對內團結,對外開戰,除了文鬥以外也開始使用武鬥手段;毛澤東身邊的人與敵對派系的人通通開始相互批鬥,甚至搶劫駐軍武器裝備用來武鬥。這是一場比鎮反還要無情與嚴重的有目的性政治運動,為期十年,從一開始鬥劉少奇,到後來鬥一切與毛澤東作對的勢力,甚至把中華文化傳統與底蘊都鬥光了。 毛澤東在1968年中共八大十二中全會將劉少奇永遠開除出黨,撤銷一切職務並拘禁於開封,完成他發起文化大革命第一目標。 大家恐怕覺得奇怪,為何做為國家主席的劉少奇還能被毛澤東鬥倒?原因是在1945年對日抗戰勝利後,中共舉行七大並制訂黨的最高領導人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簡稱「中共中央主席」,這個職位一直到1982年才被撤銷,改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為最高領導人。所以毛澤東在1959年辭去國家主席職位交給劉少奇擔任後,其仍然繼續擔任黨的「中共中央主席」與「中央軍委主席」,等於黨與軍還是掌握在他手上。所以劉少奇雖然掌握一部份黨、軍與國務院,還是無法鬥贏毛澤東而敗下陣來。 而事件運作到最後,連一向是毛澤東跟屁蟲與舔狗的林彪也一併被毛澤東給打倒清洗,在逃往蘇聯的路上因飛機失事而墜毀身亡。更別提鄧小平、周恩來等等老同志,通通被鬥下台,中共黨內毛澤東唯我獨尊。 當時中國共產黨「中央書記處」多人遭受批判,時為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兼中央軍委秘書長的羅瑞卿,即被列為「彭、羅、陸、楊(彭真、羅瑞卿、陸定一、楊尚昆)反黨集團」之一,被加上「篡軍反黨」的罪名,遭撤銷職務並進行調查,公安部隊被定位為羅瑞卿的黑部隊,因此遭到整肅。 依照毛主席的指示,中共中央與中央軍委決定自7月1日起撤銷「公安部隊」這個兵種,統一整編進中國解放軍,公安部隊的領導機關則改編為「第二砲兵」的指揮領導機構。 全國的公安部隊分別整編為獨立師、團、營、連和縣、市中隊,歸各省軍區或衛戍區(警備區)建制領導,勉強地維護公安部隊這個中國專政工具的存在。 公安部隊在明面上暫時改編進解放軍,但解放軍當然不待見他們,因為以國防軍為傲的解放軍,自然不會看得起只會端槍站崗的類似警察兄弟部隊,公安軍整編為解放軍獨立師、團、營、連並繼續存在,也是以異類型態存在於解放軍序列中,受人排擠,不可能融入解放軍的圈子。 在中國全國腥風血雨的「造反」狂潮中,共軍也在造反派「砲打司令部」、「無產階級奪權」等號召下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然而槍桿子的實力畢竟不容小覷,1967年1月下旬,在一次中共中央軍委常委會上,林彪提出要在軍隊中搞所謂的「大民主」,也要在軍中造起反來,結果遭到幾位軍委副主席元老葉劍英、徐向前、陳毅、聶榮臻等解放軍老元帥極力反對,並合力起草了《軍委八條命令》,保持了解放軍的中立。 林彪與江青的四人幫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同時掀起「砸爛公檢法」的浪潮,中國全國的公安工作與審、檢體系遭受到嚴重的干擾與破壞,公安部隊被汙衊為羅瑞卿的黑部隊,各地法院、檢查院與派出所皆被破壞而陷入癱瘓。 但其實,公安武警部隊陷入政爭是很正常的,因為中共領導人向來是身兼中共黨總書記、國家主席與中央軍委主席三個職位,卻不包括國務院總理,因此凡是有政爭,幾乎都是國務院總理對上中共最高領導人這樣的對峙局面,公安武警部隊向來歸國務院的公安部轄管,就不可能不涉入高層政治鬥爭。 而在政治上凡是想要挑戰中共最高領導人的個人或勢力,除非自己出身軍方,與解放軍有淵源——如1989年時鄧小平以軍方元老身份挑翻、罷黜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否則勢必得要試圖掌握公安、武警這個公檢法體系的武裝執法機構,才能有底氣向掌握解放軍的最高領導人發起挑戰。 不過林彪是軍方元帥,調動得起解放軍,乾脆就用解放軍鎮壓被敵對勢力掌控的武警部隊,將武警打為羅瑞卿的黑部隊,這也不過就是政治鬥爭的話術,真要與解放軍打起來,真能勇往直前的武警有多少? 總之文革期間,公安武警部隊作為被打倒的黑部隊,待遇可想而知,不過作為一個武力執法的部隊,還是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只要能掌握在手裡,沒有一個領導人會討厭執法紀律部隊的效忠。 2.11 人民武裝警察(1973.6—1983.4) 文革中、後期,公安部隊又由解放軍系統逐步回歸公安部門領導與管理。1973年6月8日,中國國務院與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將全國的邊防檢查站交由公安部門建制領導,1975年10月15日又決定將縣、市邊防中隊交歸公安機關,改為「人民武裝警察」,由軍事系統與公安機關雙重領導。 1976年則將沿海的獨立師改為「邊防武警總隊」,邊防、內衛等公安部隊逐步脫離解放軍系統,並為之後納入武警序列打下基礎。 鄧小平時期(1976-1989) 1976年毛澤東壽終正寢,為期十年的殘酷文革隨之結束,四人幫勢力遭到粉碎,華國鋒暫時掌權,鄧小平則再度復出。1978年12月18至22日,在鄧小平掌權下的中共國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批判了華國鋒為首的保守派「兩個凡是」的政治方針,從此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將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全會同時通過了恢復鄧小平領導職務的決定,從此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大方向」取代了華國鋒保守的「兩個凡是」論點,恢復了中國共產黨傳統上所謂的「民主集中制」與「集體領導原則」,也曾為許多冤假錯案摘掉帽子,但已有難以數計的人在這場文革風暴中失去了過去與未來。 中國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軍隊建設重點,黨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與國務院也先後對治安工作和公安體制改革等方面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1978年3月,第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兵役制問題的決議》,開始實行義務兵和志願兵相結合的兵役制度,解放軍與人民武警部隊一體適用,武警開始朝著偏向軍隊的體制發展。 1981年6月27至29日中國召開十一屆六中全會,一是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定》,對多年來「左」傾錯誤和毛澤東晚年的錯誤作了分析與批判,但也同時維護了毛澤東思想作為黨指導思想的地位,以免中共的統治基礎受到動搖;二是調整中共中央領導人馬,死守毛澤東思想的華國鋒被剝奪中共中央主席與軍委主席的職務,由胡耀邦接任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鄧小平則擔任中央軍委主席,然而實際掌握大權的是鄧小平。因此在中共黨中央變成「槍指揮黨」的狀態,是中共大忌,可是鄧小平江湖地位實在太高,黨內無人可與其比擬,只好他想怎麼做就那麼做。名義不重要,重要的是關鍵時刻,大家是否與他站在一起。 鄧小平的上台,為中國揭開改革開放的序幕,可以說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國也不會有今天的經濟實力與科技能力;雖然在過去四十年中國有許多機會走上政治改革的道路,即便不可能讓其成為像北歐的社會主義國家那麼進步,但至少人民的智慧與想像力、以及各方面的自由應該可以得到釋放,進而催出更強大的生產力,可惜事與願違。改革開放四十年後的中國達到經濟繁榮、社會富裕,但政治控制卻是日益緊縮,迫使有創造力、期盼自由的人民甚至是高官權貴的家人與子女,只能大批地移民或外逃到與中國對立最為嚴重的美國,去追尋在中國得不到的自由。 2.12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1983.4) 1982年3月12日中共黨中央在《關於人民武裝警察管理體制問題的請示報告》、《中發【1982】30號文件》中決定將全國「內衛執勤部隊」移交公安部門領導管理。同年6月19日再度決定將內衛執勤部隊與1973年、1975年移交的「邊防部隊」、縣市中隊及原來實施義務兵役制的「消防警察」統一起來,重新組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同年8月,公安部召開「武警部隊組建工作會議」,並於次年1983年4月5日於北京成立「中國人民武裝警察總部」,並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相繼成立武警總隊,各地(市、州、盟)公安處成立武警支隊,各縣(市、旗)成立武警大隊或中隊。 可以說現代意義的中國武警部隊至此大致成形,內衛部隊在各個省市建立武警總隊、在各市州盟建立武警支隊,在各縣市旗建立武警大隊或中隊,武警部隊由上到下的整體架構,在1983年基本成形,後世幾乎也沒有再做變動,一直到40年後的2023年,中國武警內衛部隊的整體架構也是這個模樣。 只不過主幹四十年來沒有大變化,枝葉卻是來來去去,不時有特殊單位過來依附、掛名、寄生,也不時有單位又被劃分出去成立別的單位等等。但那些枝葉的變化不太重要,武警部隊的主幹就是從上而下分佈在各省、市、縣的內衛部隊,既與各地的公安警察體系平行,成為公檢法體系——就是公安、檢察、法院,以及黨紀檢部門深入基層的第二套備用執法部隊。與解放軍平行,但更加更深入基層,可用來第一時間平定內部騷亂與危及共產黨執政的意外事件應處之快速打擊部隊。 以清朝時期為例,解放軍就是根正苗紅的八旗駐防部隊,公安部所屬之各地人民警察就是清朝時候各府縣的衙役、捕快;武警部隊就是綠營兵,上可協助八旗抵禦外敵,下可協助府縣搜緝匪盜、鎮壓各地造反苗頭,不管是白蓮教、義和團或是其他外來宗教(或中共認定之外來邪教)欲起而造反或維權,武警(綠營兵)的武裝足夠鎮壓反叛了,又不至於要動用貴重的八旗(解放軍)。 1983年嚴打 1980年代開始,隨著經濟快速成長與改革開放,法規鬆綁,中國的人心也隨之浮動起來,窮怕了的中國人想盡各種方法要快速發家致富,於是黑道團夥、詐欺、強盜、搶劫等各種治安案件大量增加,嚴重威脅還在轉型中的中國社會。 有時為了處理武器裝備強大或人數眾多的犯罪幫派,公安機關必須商請解放軍駐軍出動助陣,否則以人民警察的手槍警棍,到時候誰被誰剿了都很難說。但解放軍是野戰作戰部隊,熟悉大兵團陣地戰,對城鎮戰、治安戰卻不擅長,也不可能令其開著坦克對民居開炮。 因此,之所以在1983年建立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也是想建立一支專門用來處理內部社會治安特大案件的隊伍。 2.13 水電、交通、黃金、森林部隊編入武警(1984年) 武警部隊屬於國務院編制序列,由國務院與中央軍委雙重領導,但武警總部主要接受公安部的領導和指揮,總隊及其以下的武警部隊接受同級公安機關的領導,因而武警依法屬於公安機關的組成部分,武裝警察與司法警察、勞動教養警察、國安警察等並列為人民警察的警種。列入公安機關序列,屬於「人民警察」的一個警種,是一個武裝比較齊全且較偏軍事性的一個警種。 1984年,原隸屬於解放軍基建工程兵序列的「水電、交通、黃金部隊」及幾個森林面積較大省份自組的「武裝森林警察部隊」,自原先解放軍的編制中剝離,一齊改編列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編制序列。 同年5月,中國第六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實行以義務兵為主體、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兵役制度,同樣適用於解放軍與武警部隊。 此外,當時中國對外處境較為改善,沒有毛澤東時代嚴厲批評蘇聯修正主義路線而導致的中蘇共決裂與進一步的中蘇共邊界交火、在國際上中蘇共各自拉攏社會主義陣營國家而相互敵對等等,隨著赫魯雪夫與毛澤東的死去,中蘇共之間的仇恨減輕不少;加上1979年蘇聯發動阿富汗戰爭,這場戰爭連打十年,蘇軍深陷阿富汗複雜地勢與滿地游擊隊的泥淖中不可自拔,沒有心力再繼續與中國敵對,何況都是共產主義,只是路線之爭而非敵我矛盾,竟造成美國拉攏中國共同夾擊蘇聯之共產陣營分裂至此,如此不符合共產主義國際路線的情況,是應該避免且予以修正的。 總之中國的國際處境在1980年代處於十分和平且和緩的狀況,美國是盟友、蘇聯忙於阿富汗無暇東顧、印度處於發展階段無心與中國競爭、與越南邊界有點爭端衝突但無傷大局等,當時的實際領導人——中國軍委主席鄧小平遂做出了軍隊建設指導思想的戰略性大轉變。充分利用可預見較長時間內不會發生戰爭的和平環境,在著眼國家經濟建設大局的前提下,抓緊時間進行有計畫、有步驟的以「現代化」為中心的基本經濟建設,提高中國黨政軍系統的軍政素質。 圖2-10 復出的鄧小平在1979年訪問美國 其實就是不要再耗巨資養幾百萬裝備落後的大軍應對蘇聯可能之侵略,而將養軍的經費改用來大力發展經濟建設。為實現此一巨大的戰略轉變,1985年6月中共中央與中央軍委做出「裁軍一百萬」的重大決策,對外聲稱是要將節省之人事經費用於軍備的改良與獲取先進軍事科技上,其實就是要藉機裁汰冗員與不合乎效益的大量武備落後之部隊。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鄭重宣佈解放軍裁減員額一百萬,計畫至1987年基本完成,部分裁減的中國解放軍則移交到武警部隊。 不過這還只是一小波,1996年解放軍一次移交十四個乙種師給武警部隊成為武警機動師,才是真正的編制大移轉。 2.14 六四事件清場武警未成主力 1989年4月至6月間,北京發生學生民主運動,大學生由紀念已故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的遊行,演變到後來成為要求中國進行改革的示威浪潮,並在天安門廣場進行大規模絕食抗議,政府怎麼讓步妥協都無效。 以鄧小平為首的部分中國元老領導人決心進行鎮壓,但是輕裝的武警部隊無法有效掌握狀況,因此中國調集解放軍重裝備部隊進入北京,由解放軍北京軍區第24集團軍、第27集團軍、第65集團軍、第63集團軍組成戒嚴部隊,武警北京總隊在外圍進行設置哨所路障,管控人員出入之任務。由於6月3日解放軍的彈藥車被學生攔截,取得相當多槍枝彈藥,眼見情勢嚴重化,軍方大老包括鄧小平終於在6月4日下令進軍,解放軍部隊以槍、砲、坦克一舉完成了對天安門廣場的血腥「清場」,粉碎了中國當時領導高層定義的所謂「反黨反革命動亂」。 圖2-11 軍警攔阻民眾,美聯社 圖2-12 六四天安門事件抗議民眾人牆阻止解放軍進逼 圖2-13 軍隊與民眾在人民大會堂前的對峙 這次動亂是對於中共政權與軍隊的一次考驗,但顯然黨中央軍委,尤其是軍委主席鄧小平還是對解放軍更有信心,因此居然將原本應該是武警部隊負責的弭平內亂任務交給應該是抵禦外敵性質的解放軍來負責,這是對武警部隊最大的羞辱與不信任。武警北京總隊呢?武警河北總隊呢?為何武警部隊無法讓中央軍委信任它有解決動亂的實力?卻直接指揮解放軍來解決? 明面上動用警察性質的部隊對付抗議暴動的人民,向來是世界各國的通例,就像台灣也是動用保安警察總隊或憲兵來因應民眾陳情抗議事件,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是以國防軍、正規軍陸軍裝甲部隊對自己人民開火鎮壓的,若是如此,何須建立警察隊伍呢?如人民警察、武裝警察這類的警察部隊才有對內執法權,鎮壓人民違法行為才是合法的行為,解放軍這樣的正規軍並沒有司法警察等執法資格,並沒有對內鎮壓、處理不法情勢的合法資格。 以天安門事件為例,就算中央軍委認為人民警察與武警部隊都抵擋不住示威人群,可以等到真擋不住時再升級動用解放軍上場,方為正道;但中央軍委完全不動用武警,直接動用解放軍重裝備坦克、裝甲車上場鎮壓,弭平動亂,雖然速度彷彿快刀斬亂麻,但形象不佳。原本應該是保家衛國的解放軍、保衛人民幸福福祉的軍隊,結果與其本來應該保護的人民,也可以說與解放軍實力完全不對稱的人民打了一架,即便贏了手無縛雞之力的人民,也委實沒什麼好自豪的。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中國武警部隊是一支半軍半警的中國武裝力量。曾經是解放軍公安部隊,後來逐步獨立成為與解放軍、民兵並立的中國三大武裝力量之一。 中國武警曾經一度收編許多解放軍裁軍下來的基建工程兵與乙種步兵師,因此擁有黃金、水電、交通、警衛、森林、消防、邊防、機動師等性質各異的部隊。 2018年大改編後,剩下各省市內衛武警、機動總隊、海警總隊三大支柱,其他警種分別歸屬到其他部會轄下。 從渤海、東海到釣魚台,從台灣海峽、西沙到南沙,中國海警部隊標註有China Coast Guard的船艦日益頻繁出現在各海域。 在傳統有爭端的海域如釣魚台海域、南海九段線,都可以看到中國海警持續不懈、不間斷的進行展現存在感的行為。面對這支已經在船艦數量穩居世界海巡隊伍第一名的中國海警部隊,我們該有的認識是必須要的。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支新成立不久的中國海警艦隊。 中國武警部隊與人民解放軍、民兵並列為中國國家三大武裝力量之一,對於中國這個世界現存最大的專政集權政權的維繫,具有明顯重大的意義。 中國武警部隊是一個性質特殊的軍事單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沒有這樣的軍事組織。一般國家多擁有警察單位負責維持社會秩序,打擊犯罪,也擁有軍隊組織保衛國家,抵禦外來入侵,頂多再擁有若干情報單位負責收集情報、反敵人間諜等工作。然而中國政府實行的是人民民主專政,代表必然會有專政敵人作為打擊目標,因為不是所有人民都願意接受專政。加上從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建政以來,面對的許多內部挑戰與動盪,如所謂的土匪黑社會團夥據山為王,如國民政府殘餘軍隊伺機反撲、如中共內部不同路線的敵人虎視眈眈等,都是專政需要打擊的對象。 但是國家內部的秩序維護,倘動用正規軍也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PLA),畢竟很不適宜,也因此擁有了今日武警部隊的各種前身如公安部隊等之武力出現,負責解決內部敵人之用。 隨著中國歷年軍制改變、大量裁軍、解放軍與武警體制的變革隨著外界大環境的變遷而多有變化,本書也試著爬梳中共建政以來各種政治運動、領導人接班交替、高層政治鬥爭等黨內政治變化,導致外在環境變遷而令武警公安部隊建置與歸屬不斷變動的深層原因。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這支半軍半警的武裝日益受到中國政府與歷任領導人的重視。武警發展至今已不再只是一支單純維護社會治安的「武裝警察」角色而已,而是具有特殊政治任務(安內維穩)及負責國家海域安全(海警)的現代化武裝力量,也等於是解放軍陸海空三軍的備份力量。 今日在東海釣魚台列嶼與日本海上保安廳船艦對峙巡航的中國海警船艦、在南海與越南、菲律賓、印尼等鄰近國船艦對峙爭奪島礁,以及與美歐國家海軍爭奪海上自由航行權、無害通過權,及在黃海與南韓、北朝鮮漁船或南韓海洋警察船相對峙的都是中國海警船艦。 從三十年前我們印象中的中共漁政鐵殼船,看起來既不美觀又行為惡劣,到現在最大達1萬2千噸排水量、線條優美的超大型海警船,已經可以在遠洋海域長時間巡邏,也無懼敵方水砲或衝撞攻擊,甚至也有從解放軍海軍退役的數十艘飛彈護衛艦集體更改塗裝加入海警艦隊,中國海警在過去十年鳥槍換砲,確實已經今非昔比。讀者拿著書中整理的中國海警船艦列表與中國解放軍海軍的船艦列表,可以輕易辨認電視新聞中那些在釣魚台與南海海域巡邏的中國海警船與海軍船艦的船名與舷號,甚至連其船艦特點與武備力量都能立刻查找出來。 筆者20年前在中華民國憲兵部隊服義務役,是個小小的憲兵少尉。蒙當時服務單位長官的指導,對各國憲兵制度,包括中國武警部隊進行多方研究,遂於2002年1月與一些長官共同合作寫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大解構》一書,由揚智出版社出版。21年後的筆者也已經是一個有20年外交經驗的駐外人員,正在中華民國的加勒比海邦交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為鞏固邦誼努力工作。公餘時間有機會為本書做一番更新改版,重現中國武警部隊最新面貌,也讓大家有機會認識這一支很重要的中國第二武裝。 本書主要介紹中國政府的第二武裝部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並探究這支部隊在維繫中國共產黨政權永續存在的目標上所扮演之角色,以及曾有過之工作累積。 中國武警之英文名稱為「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簡稱PAP」,是一支跟中國共產黨政權同樣悠久的武裝力量。為因應不同時代中國政府對內、對外維護安全之需求,經歷過多次組織變革,依照需求改造成不同型態之部隊。由於它的單位分布全國、管轄性質不同,且有從解放軍改編來的機動師部隊,可隨時出動打擊專政敵人,因此成為中國共產黨政府愛用之維護內部安全之武裝力量。 在時間方面,本書所研究的時間起自西元1921年中共創黨,至文章撰寫時之西元2023年初共一百年間,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之組成淵源、各階段變革與現況。 本書目標在研究中國武警部隊與其制度,但由於中國軍政警制度與其他國家不同,武警制度可說是首創、也是唯一;歐洲國家的憲兵、台灣的保警、蘇聯的內衛部隊等制度,雖說性質類似,但還是有所不同。 首先依據中國1995年2月28日公佈之《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二條之規定,中國的人民警察包括「公安幹警、國家安全警察、監獄警察、勞動教養管理警察、司法警察與武裝警察」六種,本書所要研究之範圍,即專論「武裝警察(武警)」。 1995年時,武警還屬於國務院序列,其編制組成、後勤補給、指揮體系皆放在國務院的公安部體系下,由國家行政機關最高層之國務院進行統一指揮領導。到了2010年時,全體武警部隊員額約有八十八萬人。 但是在2018年的全面大改制後,武警部隊已經完全脫離國務院序列,不再屬於公安部指揮,也不再由各地方省縣市政府領導,而是收歸由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會進行統一控制。原先附屬於武警部隊序列的「警衛、消防、邊防、森林、黃金、交通、水電武警部隊」也全部脫離出去,歸屬到其他政府職能機關或國營企業。從體制的變化也可以分析出很多內部政治演變,讓我們娓娓道來。 第一章 中國武警制度與編制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是一支不隸屬於解放軍,而是與解放軍、民兵平行並立的一支軍事隊伍,直屬於中共中央軍委(與國家軍委是一套人馬兩塊招牌)單線指揮。其人員全部都是軍職現役人員,來源與一般解放軍一樣是義務役士兵,或者各級軍校、以及服役滿留營的士官與軍官。因此,現今的中國武警可以說是一支名稱裡有「警察」字樣的軍隊。 武警曾隸屬於人民警察序列,因此曾經跟公安部的人民警察一樣,在各省、市、縣都有武警內衛隊伍、邊防派出站、邊防工作站、消防隊伍與派出所之存在,供人民報案後出動打擊犯罪或滅火,但有時也會通知人民警察一起處理。 在2019年中國國防白皮書中指出,武警的角色是:「武警部隊執行重要目標守衛警戒、現場警衛、要道設卡和城市武裝巡邏等任務,協同國家機關依法參加執法行動,打擊違法犯罪團夥和恐怖主義活動,積極參與社會面防控,著力防範和處置各類危害國家政治安全、社會秩序的隱患,為『平安中國』建設作出重要貢獻。2012年以來,每年均動用大量兵力擔負執勤安保、反恐處突、海上維權執法等任務,參加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等警衛安保任務近萬起;並參與處置劫持人質事件和嚴重暴力恐怖事件671起。自2014年起,也協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打擊暴力恐怖團夥1588個,抓獲相關事件人員12,995人」。 「武警部隊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衛人民美好生活中肩負著重大職責,實行『中央軍委——武警部隊——部隊』領導指揮體制,武警部隊的根本職能屬性沒有發生變化,不列入解放軍序列。曾經隸屬於武警序列的公安邊防部隊、公安消防部隊、公安警衛部隊退出現役,國家海洋局領導管理的海警隊伍轉隸武警部隊,武警黃金、森林、水電部隊整體移交國家相關職能部門並改編為非現役專業隊伍,撤收武警部隊海關執勤兵力,徹底理順武警部隊領導管理和指揮使用關係。調整後,武警部隊包括內衛部隊、機動部隊、海警部隊等,按照多能一體、有效維穩的戰略要求,加強執勤、處突、反恐、海上維權和行政執法、搶險救援等能力建設,努力建立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武警部隊」。 上述皆為2018年大改制時所發生的事情,也是今日武警部隊三大支柱——內衛武警、機動武警、海警部隊之構成基礎。書中將逐一解釋這些改變的原因與造成之結果。 此外在救災搶險方面也是中國武裝力量在非戰時的重要任務之一,常備之解放軍與武警部隊都要做,反而是非常備的民兵與非軍事性的人民警察較少參與;而未來則是武警消防部隊、森林部隊改隸的「國家應急管理部」主要負責救災搶險,但人力上還是會繼續要求解放軍與武警部隊支援。以下列舉幾個中國軍隊近年在救災搶險方面的實際例證:「2012年至2019年間,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共出動95萬人次、組織民兵141萬人次,動用車輛及工程機械合計19萬台次、船艇2.6萬艘次、飛機(直升機)820架次參加搶險救災。先後參加雲南魯甸地震救災、長江中下游暴雨洪澇災害抗洪搶險、雅魯藏布江堰塞湖排險等救災救援行動,協助地方政府解救、轉移安置群眾500餘萬人,巡診救治病員21萬餘人次,搶運物資36萬餘噸,加固堤壩3,600餘千米。2017年,駐澳門部隊出動兵力2,631人次,車輛160餘台次,協助特別行政區政府開展強颱風『天鴿』災後救援。」。 中國武警平時執行中國國內公安保衛任務,戰時則協助中國解放軍進行軍事作戰,其主要職能是保衛中共宣稱的「人民民主專政」制度,捍衛「四化建設」;維護中國國家主權和尊嚴,維護國內社會治安,保護公民的民主權利、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以及保衛中國國內重要目標的安全等。 武警部隊在2018年改革之前歸屬國務院與中央軍委雙重領導,2018年改革後已經收歸中央軍委單線領導,國務院公安部從此無權指揮。不過還是可以經過向中央軍委的申請,由中央軍委調動某地的武警部隊配合公安部的行動打擊犯罪與維穩。整體而言是針對武警指揮體系的改革,而非武警工作範圍的改革,工作性質並沒有太大改變,武警也不是從此不處理治安相關事務。 中國武警部隊本身之首最高指揮中樞為「武警總部」,設位在北京市海淀區,是大軍區級單位;武警部隊主幹之內衛武警部隊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層級設武警總隊;「地、州、市、盟」層級設武警支隊(團級);「沿海、沿邊的縣、市、旗」設武警大隊;縣設武警中隊(連級)——將網絡一層一層地往基層延伸。 目前之武警司令員為王春寧武警上將、政委是張紅兵武警上將。 內衛武警部隊為中國武警部隊之主幹,轄下部隊數量龐大,分佈面廣而線長,深入中國境內所有到縣的行政區域,都有內衛武警的派出單位,其職掌亦十分多元,因此用以介紹其之篇幅較其他部隊為多。 相對於解放軍之軍、師、團、營、連、排編制,武警部隊使用總隊(正、副軍級)、支隊(團級)、大隊(營級)、中隊(連級)、小隊(排級)、班的編制,和二次大戰時入侵中國的日本侵略軍使用的編制是相同的,也許有天可以改成正常的軍師團旅營連排之編制。 正常狀況下,解放軍一個師擁有約一萬人的編制,武警總隊則有二至三萬人不等的兵力。人口多且面積大的省,其武警總隊兵力至少三萬人,視需求可能比三萬更多;如果是小的、內陸的、人口不多的省——如寧夏,其武警總隊就下轄幾個支隊而已。 各內衛武警總隊司令部設置位在「各省會、自治區首府與直轄市」,掌握有三至五個直屬支隊,另有地方支隊部署於各省轄市與自治州、盟、地區;支隊之下再派出中隊分駐在各縣、旗等地方,因此武警部隊即以如此面廣線長的方式深入大陸各地,成為中國政權對內控制的最佳眼線與耳目。而在武警總部「建機動隊」的要求之下,各內衛武警總隊同時亦掌握至少一個,多至四、五個機動支隊,專責機動處突支援任務,可在省境內發生突發狀況時隨時投入機動支援,快速集中優勢兵力將突發或危安事件消弭於初起,防止事態大到鄰近地區。 中國內衛武警需依照「法定分工處理」原則處置突發狀況,即維護與尊重各執法機關的職權,遇到事件,該由哪個機關處理即交由其處理,武警有權處理的才自己處理,不超越法定的職權範圍。意即指如果事件是人民警察、法警、海岸警察、邊防警察可以處理的事情,武警不介入;如果權責單位剛好不在或無法處理,才由武警出面解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3-2024年,繼續在邦交國大使館的工作,生活在加勒比海島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兩年多沒有回過台灣。 工作之餘繼續寫書,2023年出版了「中國武警與中國海警」、「蒙古人全史-從東胡到現代蒙古國」,另外兩本 「中國海上力量全覽-海軍、海警、海巡與海上民兵」、「星際探索-中國航天事業與中國火箭軍」去年寫好但 出版社來不及出版,海上力量全覽已經在印刷廠印製,中國航天事業一書已經在校稿。 人類的知識探索是無窮盡的,我發現我對知識的探索也已經從子宮到了外太空。 2024年的現在,可能每週都有中國或美國的官方或民間所屬的太空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不論是發射人造衛星, 或是發射無人或載人太空船、深空探測器等,或者有探月工程、探火星工程、太空站維護輪替運補任務等等, 都十分有意思。 將來我會帶大家隨我一起去瞭解更多宇宙知識。 當然對於中國海軍、火箭軍、航天事業的發展,我也給予密切關注,雖然我是外交人員,無法到戰場第一線, 但其實在外交上我已經處於第一線了。 我無法告訴你們我們外交工作的細節,但第一線的工作比你想像的還要更不可思議。 其實外交相爭真不是件好事,許多國家從兩岸外交爭端中獲利,中國百姓的錢被虛擲海外無底洞,而非留在國內改善民生、拯救經濟、房事、就業等, 看著中國幾百億幾百億美金往外丟,搶台灣的每一個邦交國,就代表中國自己多背上幾億幾十億美金的重擔,難道中國要養上 全世界200個窮小國嗎?養得起嗎?為何要養?中國自己經濟崩盤、人民生活無望,不生小孩,人人爭當最後一代人! 真正悲哀就是這樣,寧予外人,不予家奴,外交相爭真的沒有意義,就算中國全勝了又如何?輸就是贏,贏就是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1 2023.04.10 如何降低兩岸緊張-續篇:為何中國不應該打 13:50
擅動刀兵,到最後中美核武相向,可能大家連明天都無法看到,這又何苦?人類從智人20萬年前走出東非大裂谷,到今天統治稱霸這世界是真的不容易,倘為了台灣一個小島,就把這一世的人類文明都給毀滅了,那中國真的是太對不起人類了。 況且中國今天要武力征服台灣也有幾個很大的危險因子存在,弄不好的話把自己搞得政權垮台也說不定。 第一就是解放軍久未打仗,40餘年前與越南自衛反擊戰也是遙遠的回憶了,解放軍拿起槍有模有樣,開著戰車正兒巴經的閱兵一片雄壯威武。但是如果真的要打仗了,人沒有經歷過槍林彈雨不成老兵,中國的各種軍事裝備下自槍砲、上到艦艇、戰機、導彈等都沒有真的經歷過戰場驗證,而且中國的武器裝備外表看起來都挺像回事,但最大的問題是所有的裝備都是仿的!中國不是只有做A貨假包而已,中國幾乎所有台面上的軍備都是反向測繪西方國家與蘇聯、俄羅斯的武器而來的。 我隨便舉幾個例子就行,旅大級驅逐艦是仿造蘇聯科林級驅逐艦的,052、054、055系列所有艦艇都是仿俄羅斯現代級驅逐艦的,航母是仿蘇聯的庫茲涅佐夫號也就是遼寧號的,兩棲攻擊艦是仿美國的,紅旗-7型短程防空飛彈是仿法國湯姆遜海響尾蛇飛彈的,紅旗-10短程防空飛彈及24聯裝發射器是仿美國RIM海公羊21聯裝飛彈發射器的,海軍630近防砲、730近防砲、1130近防砲都是仿蘇聯AK-630M近防砲的,魚-6魚雷是仿蘇聯53-65型魚雷的,魚-7魚雷是仿義大利A244型魚雷的,反艦飛彈從上游一號、海鷹二號、鷹擊6、鷹擊91、鷹擊83、鷹擊62、鷹擊18、鷹擊21,都是仿蘇聯的。至於飛機殲10是仿以色列幼獅的,殲11是仿蘇凱27的,殲20是仿F35的,直8、9、10、20直昇機也全部仿法國與美國,槍械仿蘇聯、可以說無所不仿。 當然軍工裝備沒有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苦主都沒說話了,我們囉唆什麼?但是反向測繪與仿製基本上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樣子作出來了但背後的道理不明白,所以仿製的基本上作不出比原裝貨更好的東西是一定的,就算東西看起來一樣,性能與耐磨耐操度肯定差上一截。 所以解放軍就像一位穿著時髦且提著名貴A貨包包的淑女,美麗明豔加動人,但是只能遠觀,近距離一接觸就知道不是那麼回事。 中共解放軍與武警裝備鳥槍換砲了,但戰略思想有沒有革新了?還是跟俄羅斯一樣還是搞蘇聯大兵團人海戰術?俄軍在烏克蘭戰場折戟沉沙,解放軍遇到的會是美日台聯軍,雖然美軍戰艦都是40年老貨,比不上共軍下餃子般的嶄新機艦群,但解放軍確定已經熟練操作這些新裝備了?會不會一開仗才發現完全不是自己想像的那麼回事?尤其跟戰爭經驗豐富無比的美軍對上,解放軍真的不擔心自己打仗能耐其實是幼稚園程度的對上博士班級別的? 最後一招最要命的是,現在當兵的解放軍士官兵,幾乎九成以上都是獨生子女,要是依據美軍智庫不久前兵推的結果,解放軍得死上萬人,這代表中國有上萬個家庭得要絕後,人死了就沒有了,這些人的家庭與親屬會對這場中國主動挑釁的戰爭做出何種反應? 到時候中國要怎麼收場?在決定開打之前一定要想明白了。我們希望看到在國際上口口聲聲追求和平與友誼的中國以外交談判方式來與台灣交流,而不是像惡霸一樣闖進家裡來殺人越貨,行武力征服事。歷史上窮兵黷武者,天厭之;追求和平者如聖雄甘地,則永世流芳。 本文內容許多細節取自本人即將出版之「中國武警與海警」、「中國海上力量全覽」二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3.04.10 雲論:中國海巡、海警船不是問題 兩棲登陸艦才是威脅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2474538 我們想讓你知道… 要真的說關心中共會否出兵台灣,要盯緊的不是這些海巡船、海警船或解放軍的導彈驅逐艦,而是應該非常注意中共近年發展的新型與大型兩棲艦艇。 ● 蘇育平/國際政治觀察者 根據4月5日媒體報導共軍啟動「台灣海峽中北部聯合巡航巡查專項行動」,由大型巡航救助船海巡06船率領編隊到台灣海峽中北部進行聯合巡航巡查專項行動。 中國海巡船隊不帶軍事性 中國海警船隊具軍事性 讓我為大家解釋這個背景,首先,中國有一隻海巡隊伍,可是它既不屬於解放軍海軍,也不屬於中國海警船隊,他是一支獨立由中國海事局建立的非軍事性質的公務船隊。 中國國家海事局(China Maritime Safety Administration/China MSA),是1998年由港務監督局與船舶檢驗局兩者合併而來,由交通運輸部管轄,與我國交通部航港局是一樣的單位,它的船沒有武裝。 中國海警局則是掛靠在中國武警部隊序列下的一支真正的武裝海巡力量,但是海巡船的中文名稱已經被中國海事局搶先使用,中國海警的船隊於是就叫做海警船,但英文卻還是使用China Coast Guard,因此這兩支不同隸屬的船隊,應先區分明白, China MSA是中國海巡船隊,China Coast Guard是中國海警船隊。前者無軍事性,後者有軍事性。 中國海事局負責中國沿岸港口經營、船舶交通管理、危險貨物管理監督、船舶檢驗與執照發給更換(簽發船舶證書與船員執照)、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防治港口船舶汙染、燈塔設置維護等方面工作。 為執行有關船隻船舶管理、港灣營運、防治污染等任務,中國海事局在各重要沿海省市或重要港口設置直轄海事局,在全國31個省與自治區也設有地方海事局,原本也就擁有許多公務船隻以便執行公務。 中國國家海事局續建大艦 彰顯大局總部之氣勢 也許是國家海事局覺得自己身為一個大局總部,卻沒有大型船艦,只有地方海事局一些小船,似乎顯不出海事局之氣派,也或許國家海事局看國家海洋局(就是之後的中國海警局)之海監船隊造了越來越多大型海監船,想拚一口氣,於是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我們看到中國國家海事局開始建造大型船艦,從幾百噸的小艇,建成三千多噸甚至上萬噸的大型艦,並掛上「海巡X號」的舷號。 在2013年海警局正式成立之前,中國各單位確實是各行其是,各造各的船隊,但在2013年中國海警局成立時,把中國海洋局海監船隊、邊防武警巡邏艇、農業部漁政船、海關緝私船等四個單位的船艦全部併入,偏偏就沒有將中國海事局的海巡船隊給併入,感覺更像是一個無釐頭的決策。 海事局搞萬噸大艦為哪樁? 專門用在遠洋值勤 在「八五」、「九五」期間,中國海事局開始興建大型海巡艦,首先是在2001年興建完成的1500噸海巡21號船、2005年3000噸海巡31號船、2009年3200噸的海巡11號巡邏艦,2013年5400噸的海巡01號船,一直到2021年上萬噸的海巡09號船都出現了,真是太令人驚訝了。 其實海事局就是管管港口與船舶交通,搞萬噸大艦做什麼用呢? 中國武警海警總隊(中國海警局)的海警船隊越建越大,造出舷號為2901、3901、5901等1萬2千噸級的萬噸海警船,專門派去釣魚台海域及南海海域遠洋值勤,其實是輕武裝的海巡類船艦,最多裝有76釐米艦砲,對上正規海軍導彈、魚雷等攻擊性武器,就是一個死。 所以 如果在海峽緊張中看到中國派出海事局的海巡艦,或是海警局的海警船,不管船噸位多大,都不具威脅性,還可以據以研判中國只是在虛張聲勢,或者甚至可以朝中方想降低緊張與軍事性方向去思考。 海軍艦艇可塞許多新銳武器 專門對抗美國 但如果中方派出的是解放軍海軍的艦艇就不一樣了。中共海軍近年也撲通撲通下水8艘055型萬噸大型驅逐艦,是用來對抗美國勃克級神盾驅逐艦的大型火力艦,也可以充當航空母艦的貼身護衛艦,未來可能建造24艘。 此型艦由於船身巨大,艦長180公尺,艦寬20公尺,可以塞下更多新銳武器,如最新346B相控陣雷達、多達112個新型的通用垂直發射單元(VLS,前64個、後48個),可發射四種不同類型的飛彈,包括紅旗9防空飛彈、鷹擊18超音速攻艦巡曳飛彈、魚8反潛飛彈、24聯裝海紅旗10短程防空飛彈系統等。 此外7000噸級的旅洋三級052D防空導彈驅逐艦已有25艘投入現役,未來將一直興建至37艘以上,這型艦有64個單元的垂直發射單元(可發射紅旗九對空飛彈、鷹擊18對艦飛彈、長劍10巡航導彈)、紅旗10型防空飛彈24聯裝發射裝置、130厘米艦砲(砲射導彈可達100公里),也是款火力艦。 ▲ 052D旅洋三級防空導彈驅逐艦119貴陽艦。(圖/維基公有領域) 此外4000噸級江凱二級054A導彈護衛艦也生產30艘,將繼續生產20艘,是中國海軍第一種配置垂直發射系統的艦艇。 ▲ 054A岳陽艦,攝於2014年太平洋之環軍演。(圖/維基公有領域) 中國也正在研發下一代全電推進之6000噸級054B飛彈護衛艦,裝設48個垂直發射單元(可發射紅旗九防空飛彈、鷹擊18反艦飛彈、魚8反潛魚雷、長劍10巡弋飛彈與鷹擊21超高音速反艦彈道飛彈),另有一座近防砲、一座24聯裝紅旗10近程防空飛彈發射器、直20反潛直昇機一架等,第一艘預計2023年服役。 中國航母不敢輕易涉入台海 海軍艦艇突出第一島鏈不是夢 ▲ 054B飛彈護衛艦示意圖。(圖/百度百科) 說到台海衝突,中國航母應該不敢輕易涉險其中,但是上述這群解放軍近年下餃子般下水服役的上百艘新型導彈驅逐艦、護衛艦等,除了拿去東海、南海保衛島礁,宣示主權,以及到索馬利亞護航商船,或者去俄羅斯聯合軍演秀肌肉外,不時還是會出來海峽逛一逛,這麼一大支艦隊已經不是當初褐水海軍般腿短跑不遠, 現在突出第一島鏈,進入藍海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都已經不是夢。 ▲ 075型玉申級直升機船塢登陸艦(兩棲攻擊艦準航母)舷號33安徽艦。(圖/中共解放軍人民海軍網頁) 海巡、海警船不是問題 兩棲登陸艦才該關注 要真的說關心中共會否出兵台灣,筆者反而認為 要盯緊的不是這些海巡船、海警船或解放軍的導彈驅逐艦,而是應該非常注意中共近年發展的新型與大型兩棲艦艇。 大家老有印象說是台灣海峽風緊浪急,以中共武力絕不可能有足夠運力登陸。我不知道講這些話的人有無研究中共近年大力發展建造的大型兩棲艦艇之數量與裝載能力早已鳥槍換砲,除了4萬噸級的075型兩棲攻擊艦(準航母)有三艘已經服役外,076型兩棲攻擊艦也開始建造。071型船塢登陸艦8艘已服役,兩艘興建中。072A登陸艦15艘已建造完成、072型登陸艦有14艘,073型登陸艦11艘、074型登陸艦20艘,還有一堆氣墊船與登陸艇之類的。 這些兩棲登陸艦的裝載能力可供幾個陸戰隊師數萬人全副武裝連同主戰坦克一起登陸敵方陸地了,當然任何敵方不會輕易讓這些船順利登陸。 ▲ 071型船塢登陸艦 999號「井岡山」艦。(圖/維基公有領域) 如果還懷著當初解放軍萬船齊發打不下金門古寧頭,今天解放軍還是打不下台灣的天真思維,那就是對台灣安全的不負責任。當解放軍不斷造登陸艦累積數量,難道是要拿去登陸釣魚台或南海島礁?自然不是,如果是的話,只要造一兩艘就夠用的。自然也不可能是要跨洋去登陸美國西岸用的,或者登陸不聽話的菲律賓,那要做什麼用的還用說嗎? 航母或驅逐艦再大也不能用來登陸,頂多用來掩護,因此威脅不大。但這些建造目的單一又明確的登陸艦卻可以運送成百上千兵員全副武裝衝上灘頭,甚至運送幾輛主戰坦克上岸,這些船除了登陸也沒什麼用途,所以要警惕,要盯緊這些兩棲艦,他們可是決定海峽和平或衝突之關鍵。 原文網址: 中國海巡、海警船不是問題 兩棲登陸艦才是威脅 | 雲論 | ETtoday新聞雲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2474538#ixzz7yUWQzBzv Follow us: @ETtodaytw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圖片為一百年前的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照片。 蘇育平觀點:藏傳佛教四大活佛的轉世故事 蘇育平 + 追蹤 2023-04-02 07:00 4861 人氣 贊助本文 https://www.storm.mg/article/4767252?mode=whole 近日拜讀 風傳媒〈哲布尊丹巴仁波切轉世靈童首次現身 達賴喇嘛牽動蒙古、中國關係〉 之文章,大吃一驚,哲布尊丹巴活佛轉世出現了?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距離上一任哲布尊丹巴活佛於1924年圓寂已經有將近一百年了,而且他牽扯的是外蒙古從中國獨立的史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藏傳佛教是佛教中很古老的一派,從唐朝吐蕃時代就在西藏高原傳播,藏傳佛教又分為五大支派,分別是「寧瑪派(紅教)、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噶當派、格魯派(黃教)」。噶當派現已在藏區消失,我們就針對其他各派稍做簡介。 西元1253年當忽必烈還在與宋朝陷入拉鋸戰爭時,他召見了薩迦派第五代法王巴思巴(phags-pa),驚豔於其智慧,忽必烈慷慨的冊封法號並讓巴思巴追隨在身邊,1259年忽必烈在哥哥蒙哥汗戰死後,於隔年1260年自立為蒙古大汗並行皇帝事,建年號中統元年,並封巴思巴為「國師」,任中原法王,統領全國包括中土各派佛教。 藏傳佛教的教派與特徵。(作者提供) 中統4年巴思巴返回西藏,甚至被忽必列封為藏區之主,掌政教兩大權力。藏傳佛教也因此逐漸傳進蒙古各部落中,到後來取代薩滿教也就是長生天信仰,成為蒙古人的主流宗教。 蒙古帝國時期對宗教十分寬容,兼容並蓄,甚至可以說是十分放縱自由的,官方對各宗教相當尊重並給予特權,甚至使得僧侶遍地,寺廟免稅擁有大片地土造成社會不公平,就連推翻元朝的朱元璋都當過和尚。蒙古高原受到外來宗教影響本來就很大,除本土原始的長生天薩滿教「萬物皆有神」的原則外,在成吉思汗時代就有來自西方的基督教(景教)、伊斯蘭教,來自中原的佛教、道教等傳播。不過到了明清時期,蒙古人信仰的宗教還是以本土化最成功的藏傳佛教為主流。 清代蒙古人主要信仰的是黃教也就是藏傳佛教格魯派,格魯派有四大轉世活佛系統:(1)達賴喇嘛,主要負責管理前藏、(2)班禪額爾德尼,主要管理後藏、(3)章嘉呼圖克圖,主要管理內蒙古、(4)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主要管理外蒙古也就是今日的蒙古國。 四大活佛在其所屬各地都是地位極高,甚至大部份時間都是掌控轄區中政教合一權力的領袖,因此如何掌控四大活佛轉世的認定權,也等於是掌控了這些地方的主權。從清朝朝廷、到後來的中華民國政府,一直到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於活佛轉世的認定都是極其小心且不惜一切要掌握在手上的,並會以一切手段制裁或強制更換非自己政府選出的轉世活佛。不過在現代這個已經政教分離的時代,還有必要行如此強制手段?就見仁見智了。 清朝政府十分支持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之發展,還會特別撥款修建喇嘛寺廟,在清末時期,蒙古有三分之一的男性出家當喇嘛,有人說這就是滿清削弱蒙古人野性與活力的偏方,尤其黃教嚴守戒律,不近女色,與其他派別可以結婚不一樣,因此當蒙古人用太多力道在尋求佛教經論一些虛無縹緲的道理與救贖時,俗世的事情就沒人理會或少有能力干預了。 甘丹寺中的轉經輪。(作者提供) 上面提到外蒙古是由格魯派(黃教)的「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活佛」統領,在清末民初時期的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活佛名字是「阿旺垂濟尼瑪丹彬旺舒克(簡稱阿旺)」,他是格魯派承認的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活佛。阿旺於1869年出生在清末四川康區理塘的一個藏人家庭,因為父親在布達拉宮擔任財務會計的工作,因此幼年時就在布達拉宮出入,結果4歲時被認定為第七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活佛的轉世靈童,從此他與整個家庭的命運都改變了。 1874年阿旺全家前往外蒙古庫倫,並在庫倫的甘丹寺正式坐床,並開始學習藏傳佛教的宗教課程與事務,更重要的是他也開始學習處理政務,因為活佛本來就是政教合一的領袖。外蒙古盟部旗的首領們也必須聽從活佛指示,因為牧民們都是信仰藏傳佛教的。 阿旺在幼年時代就開始擔任活佛,不過他很快控制了外蒙古的政教大權,並有意地拉攏沙俄勢力對抗清朝勢力,想取得外蒙古獨立自主權,恢復成吉思汗大蒙古帝國的榮光。這是所有蒙古人的正常思維,對於中國中央政府來說卻是妥妥的蒙獨分子了。 由於清代在內外蒙古地區實行之盟旗制度嚴謹,各旗旗主(扎薩克)由朝廷冊封,在劃定的草場上轉場游牧,各旗牧民不得越界,違者重罰,此措施有效地防止蒙古各部族串聯起來造反,但仍無法阻止許多被蒙古貴族壓榨的底層牧民起來造反,畢竟有的王公貴族太過貪婪,增加太多賦稅,比如一般而言,蒙古牧民每年向王府或旗之扎薩克繳納實物稅:「有牛一頭,交米三鍋,牛兩頭交米六鍋,牛五頭以上交羊一隻,羊二十只以上交羊一隻,羊四十只以上交羊二隻《奉使土默特貝勒旗會審老頭會日記》(同治三年九月二十四日)」 但在特殊戰爭動員時期,征人征物可就無上限了,蒙古牧民雖然安靜日久,但也不是沒有血氣的,許多活不下去的底層牧民起來抵抗貴族階層剝削所在多有,甚至需要清廷中央派兵進剿才能解決。 蒙古博格達汗國成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布退位詔書,將政權合法轉移給中華民國以換取優待,宣布中華民國就是清朝政府的繼承政府:「總期人民安堵,海宇又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其實中國朝代的繼承很少有如此和平的,通常是武力推翻前朝,強迫所有人承認新朝政府的。 清朝退位滅亡,蒙古人不想加入中華民國,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1911年10月武昌革命起事前後,中國各省紛紛響應起來推翻清朝皇帝的統治,漢人還在過程中喊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顯然也在被排斥的「韃虜」之列的蒙古人當然得自尋出路了,怎麼可能願意加入漢人的國家?當時外蒙古人口雖不滿百萬,但問誰都不會願意加入由漢人建立的新朝代或新國家。當然當時的蒙古已經受帝俄勢力的大影響,已經沒有太多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力。 之前我們提到在清末民初時期統治外蒙古的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活佛「阿旺垂濟尼瑪丹彬旺舒克(簡稱阿旺)」在統治外蒙古期間開始滋生想獨立自主、重建大蒙古國的想法,而當時正值沙俄勢力拼命向清朝之滿、蒙、新疆各地滲透的時期。 年輕時的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活佛。(作者提供) 歷史上,俄國人吞併一個地方的老招數首先就是將該地與原先宗主國的連結切斷,比如鼓動摩達維亞、瓦拉吉雅及克里米亞汗國從宗主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獨立後,先讓這些小國體驗一下獨立自由的滋味,之後再被沙俄大軍臨境,然後一口吞下,亡國滅種。整個清末時期的外蒙古、新疆、東三省也都籠罩在沙皇帝俄勢力的步步進逼威脅下,即將變成黃俄羅斯的一部分。 而外蒙的蒙古人為求脫離即將毀滅的清朝,不想加入漢人作主的中華民國,於是引進沙俄勢力是理所當然的。 1903年時外蒙古土謝圖汗部親王杭達多爾濟就與俄國往來,讓俄國對清廷提出「清朝在外蒙古不駐兵、不派官、不殖民」之要求,同年第13世達賴喇嘛因為躲避英軍入侵西藏曾來到蒙古避難一年多,同樣駐錫在甘丹寺,達賴與第8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活佛的共識就是蒙、藏一起脫離中國,獨立自主。 看到2023年的今天,第14世達賴喇嘛協助認定選取新的第9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雖然這個認定還未受到蒙古國政府認可,但由於蒙古國今天已經是獨立國家,照理說是有權承認與冊封主管外蒙地區的哲布尊丹巴活佛的,如果這個認定得到蒙古政府與大多數蒙古人承認的話,其會造成的政治與宗教影響力是無比驚人的。等於是20世紀初帶領蒙古脫離中國的博格達汗轉世回來了! 說回來,經過清朝幾百年的盟部旗制度分離統治,要獨立也沒那麼簡單,土謝圖汗部的杭達多爾濟親王能管到的也不過就是土謝圖汗部下各旗,喀爾喀蒙古可還有另外三部(車臣汗部、賽音諾顏部、扎薩克圖汗部),還有烏里雅蘇台將軍府的駐紮清軍部隊,都未必與他同心,甚至也不歸他轄管。 終於到了1911年,清朝在皇帝沖齡,內部革命黨頻頻起來起義革命,各地漢人督撫與掌握新軍的北洋勢力也與清廷離心離德,眼看著清朝風雨飄搖,漢人勢力越來越大,蒙古人也會擔心會否淪入漢人統治。這時候沙俄誘惑性地鼓吹蒙古獨立的政策方向,實在是誘人得多,至於獨立後會不會淪入沙俄的統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外蒙古第一次宣佈獨立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爆發,革命軍成功熬過清軍鎮壓,且開始獲得各省督撫的紛紛響應,清廷統治危在旦夕。此時的蒙古人已經不分內外蒙古,都急著也要脫離中國統治,總之就是不能淪入那個要「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漢人政府手裡,而且對清廷近年施行之「新政」與在蒙古設置行省之事皆有不滿。於是外蒙古開始尋求沙俄的支持,且開始編練軍隊。 鎮國公噶丁巴爾.察達扎布。(作者提供) 當年11月由土謝圖汗部盟長,清廷冊封的鎮國公「噶丁巴爾.察達扎布(Gadinbalyn Tzardarzav)」宣佈在庫倫建立「臨時總理喀爾喀事務衙門」並擔任首任首相。當年12月1日駐節在庫倫,也就是今天烏蘭巴托的蒙古宗教領袖「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在沙俄外交官、俄國駐軍與蒙古各勢力的鼓動與擁戴下,宣布外蒙古獨立,建立以「哲布尊丹巴活佛」為元首「博格達格根額真汗(Bogd Gegeen Erjin Khan/蒙文為Богд Гэгээн Эзэн хаан)」的「大蒙古國」,也稱「博格達汗國/博格達汗蒙古兀魯斯(Bogd Khan Mongol Ulus)」年號「共戴」。 博格達汗在庫倫之宮殿,今天是冬宮博物館。(作者提供) 自己都快要自身難保的清朝立即反應派員查辦,並想法勸說外蒙古取消獨立,但未成功。蒙古汗國政府通告清朝庫倫辦事大臣表示,外蒙古已獨立,並驅逐辦事大臣人等出境。哲布尊丹巴活佛當年12月29日舉行正式登基大典,被上尊號「博格達格根額真汗」係大蒙古國政教合一的領袖,擁有軍隊、議會與內閣,大權掌握在大汗手上。 清廷在最後退位之前也試圖要挽回外蒙,但沒有成效,帝俄勢力已經佔據外蒙,派誰去都沒用。1911年12月29日外蒙古正式宣布脫離中國獨立,這一天就是今日蒙古國的「蒙古自由與獨立紀念日(National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Day/ Монгол Улсын тусгаар тогтнол(蒙文)」,也是「12月29日獨立宣言紀念日」,直到今天都還是現代蒙古國的法定國慶日。 《俄蒙協約》簽字期間合影。(作者提供,取自維基公有領域) 這個博格達汗國馬上與帝俄簽署俄蒙協約,還與當時支持外蒙獨立的西藏第十三世達賴喇嘛政府簽署相互承認獨立的「蒙藏條約」。所以上一世的達賴喇嘛與上一世的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活佛其實就已經在致力於蒙古與西藏獨立,只是因為歷史緣故兩者發展走上不同道路。 1912年1月,清朝退位,改建中華民國後,扎薩克圖汗在俄國駐烏里雅蘇台領事合作下,驅逐末代烏里雅蘇台將軍奎芳與參贊大臣榮恩等滿人官員,帝俄哥薩克騎兵負責將奎芳擊敗並押解驅逐出境。新疆都督楊增新奉清廷之命出兵救援,但已經來不及,1912年5月沙俄與外蒙軍隊聯軍攻陷科布多,科布多參贊大臣 溥 及官員、駐軍部隊等700餘人全數瓦解並遭驅逐出境,退入新疆境內,外蒙古汗國政府控制外蒙古全境。 為外蒙獨立時之元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博格達額真汗。(作者提供) 當時中華民國是由袁世凱北洋政府控制,各任外交總長梁如浩、陸徵祥等人也都為外蒙脫離中國問題與帝俄頻繁交涉,傷透腦筋,就是嘴硬不予承認,也擋不住俄國一次又一次強硬施壓。 如果說外蒙古能夠順利獨立路上最大的貴人,其實就是俄國,不論是帝俄還是蘇聯,都堅持不懈地將外蒙獨立政策執行到底,當然他們的意圖是有朝一日要將蒙古併吞,可不是真的要做好事扶植蒙古獨立。 1913年內、外蒙統一戰爭開打 博格達汗國的成立,代表重建林丹汗之後又一次由蒙古人統治的大蒙古國,博格達汗國隨即開始策動內蒙古的其他蒙古部落響應脫離中國,加入蒙古國,也確實獲得很多響應。 建國的第一年,也就是1912年,漠南蒙古的呼倫貝爾盟與錫林郭勒盟的蒙古扎薩克首領就有人起來響應外蒙古獨立浪潮,甚至成立了「大清帝國義軍」並攻陷呼倫(今天的海拉爾市),成立自治政府並接受外蒙政府的收編。1913年初外蒙軍針對漠南蒙古發動五路進攻,初期獲得勝利,拓地無數,因為中國的北洋政府內部還在爭權奪利,無暇顧及外來威脅。 1913年的9月18日中國北洋政府的外交部長孫寶琦與俄國駐華公使庫朋斯齊(Vacily Nikolaevich Krupensky)簽署《中俄聲明文件》,在文件中,中國政府承諾不在外蒙駐兵、殖民、設官,且承認外蒙地區享有自治權,承認1912年俄國與蒙古簽署之《俄蒙協約》及其專條,換回俄國承認中國在外蒙的宗主權。基於宗主權,俄國承認外蒙古為中國領土一部分。外交努力過後,北洋政府準備武力反擊了。當年10月北洋軍開始北上反擊,後勤戰線拉太長,補給已經出現問題的外蒙軍隊遭擊退回戈壁以北,內蒙古的蒙古人跟外蒙古的蒙古人自此失去統合的機會。 不過內蒙古的蒙古人與外蒙古的蒙古人其實本來就不是一個部族的,也沒有多少兄弟情誼可言,因此就是硬要把他們放在一起,也是吵吵鬧鬧的下場而已,還不如分開各過各的。 在中國政府持續努力下,加上1914年起沙俄政府已經捲入慘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俄國西部與強大的德軍戰鬥,快速消耗國家實力與軍力,實在無法維持在東線的擴張政策,於是不得不跟中國政府妥協,以營造西伯利亞方向的和平環境,讓帝俄主力部隊繼續在東歐的一戰戰場上與德意志的強軍對抗。 1916年沙俄再以200萬軍隊死傷100萬之代價擊退德奧軍隊,但也導致國內社會各種矛盾加劇,革命紛紛爆發。最終導致1917年3月8日爆發俄國歷史上的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羅曼諾夫王朝,但之後的臨時政府持續與德國的戰爭,結果在11月由列寧領導十月革命推翻臨時政府,建立蘇維埃政權,並即退出戰爭。 看到俄國西線發生的事情,再來對照東線蒙古地區發生的事情,就很清楚原因了。1915年6月7日,中、俄、蒙《恰克圖協定》簽署,這次沙俄不再站在蒙古那一邊,而是把外蒙古賣給了中國,6月9日外蒙古宣布取消獨立,中華民國的總統袁世凱策封「哲布尊丹巴大喇嘛」為「呼圖克圖汗」,赦免獨立運動人士,外蒙古改為自治,成立自治政府,回到中國北京政府的統治下。 1917年11月發生十月革命,沙俄帝國瓦解,布爾什維克力量很快席捲全國,包括西伯利亞、遠東等地也很快赤化。世界各國憂心忡忡,一方面協約國希望俄國非蘇維埃的勢力抬頭,才能與協約國一起繼續並肩抵抗德意志與奧匈帝國等同盟國勢力,倘帝俄羅曼諾夫王朝能否起死回生就更佳。 針對蔓延到遠東的紅軍與蘇維埃共產勢力,包括「日本、美國、英國、加拿大、義大利、法國、中國」之干涉軍開始出兵俄羅斯,並主要在海參崴、伯力、廟街等地登陸進入俄境,希望能夠援助俄國白軍擊敗紅軍。於是俄國之白軍、紅軍與各國干涉軍很快就在西伯利亞與蒙古打成一團。 1918年中華民國北洋政府趁俄國革命內亂時出兵奪回外蒙古 就在這個一團混亂的背景下,中國的北洋政府派遣了干涉軍在各盟國配合下進入了外蒙古,並趁機重建中國在外蒙古的統治。 因為在外蒙古的白俄軍與外蒙政府都擔心蘇聯紅軍打入外蒙,在四下無援的情況下只能向北京請救兵,中國等到的大好機會終於來到。1918年7月起,北洋政府皖系軍閥幹將徐樹錚率皖軍系新召募之「西北邊防軍」殺入外蒙的庫倫、恰克圖、烏里雅蘇台、科布多等地並建立防線,還直接將外蒙古的元首哲布尊丹巴活佛、總理巴德瑪多爾濟等高官軟禁起來,在庫倫設立「中華民國西北籌邊使公署」並開始啟動政務回歸中國程序。 中華民國西北籌邊使徐樹錚照片。(作者提供) 1919年11月17日外蒙古政府在徐樹錚的脅迫之下,上書中國政府請廢除俄蒙一切條約,22日中國北洋政府徐世昌總統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取消中俄聲明與1915年恰克圖協定等一切俄羅斯搶佔外蒙的條約協定,外蒙完全歸政中國北京政府,由中國直接統治。 在這一場與俄羅斯搶奪外蒙的這一局,中國算是大獲全勝,連當時割據南方與北洋政府對抗的孫中山先生護法軍政府也申電致賀,但中國政府顯然沒想到之所以可以拿下外蒙古,是因為俄羅斯的衰弱所致,但俄羅斯會永遠衰弱嗎? 徐樹錚在外蒙古做的各項政策顯然並未獲得認同。他在不了解外蒙古政治、經濟與民族主義發展的情況下,推動了一些自以為是的經濟現代化政策,原意要改善外蒙經濟,但結果卻獲得蒙古人民普遍的反對與反感,遭軟禁的哲布尊丹巴活佛也想盡辦法向白俄軍、紅軍、日本干涉軍求援。 此外徐樹錚以皖系軍閥部隊之實力,拉出西北邊防軍這支新的部隊,只擁有三個師及五個旅,顯然在武力上不足以控制遼闊的外蒙古,以及蒙古對俄國之漫長邊防線,不論是白俄軍、蘇聯紅軍都可以輕易地入境外蒙古,並直奔庫倫翻轉政權,因此虛設的邊防就使得當時四處亂竄的白俄軍抓到機會,趁中國駐軍實力衰弱時一舉突破。 1921年外蒙再次宣佈獨立—中國勢力被徹底清出外蒙,再也回不來 1920年7月中國境內的軍閥內戰「直皖戰爭」爆發,作為皖系幹將的徐樹錚只好率領精銳部隊返回中國參戰,結果在與直系戰鬥中戰敗並被通緝,徐樹錚逃入日本使館尋求庇護。 駐紮在庫倫的殘餘中國西北邊防軍部隊群龍無首,且因皖系之烙印而成為異域孤軍,最終在1921年2月11日被白俄軍領袖謝苗諾夫及恩琴男爵率領的白俄軍與日本干涉軍合作下擊敗並遭驅離,北洋政府當時曾下令東北的張作霖出兵挽救但未果。 1921年2月13日大喇嘛「哲布尊丹巴」再度被推舉為「大蒙古皇帝」,3月21日正式登基。蒙古再一次恢復完全獨立。 1921年在白俄軍重新推動外蒙古獨立後,蘇聯紅軍很快也來了,當年3月1日蘇赫巴托(Sukhbaatar )與喬巴山(Choibalsan)在蘇聯紅軍支持下成立蒙古人民黨,也就是蒙古的共產黨。1921年3月18日,最後一支在恰克圖買賣城的中國北洋部隊在蘇聯紅軍與蒙古人民黨(共產黨)的部隊合力攻擊下被擊敗,中國在外蒙的勢力再度遭到完全的失敗,「3月18日」也因此被今天的蒙古國訂為「蒙古國武裝部隊成立100週年」,蒙古軍人節的日子,每年都會慶祝。 今日蒙古國的建國者蘇赫巴托與喬巴山。(作者提供,取自維基公有領域) 1921年7月6日蘇聯紅軍攻佔庫倫消滅了白俄軍,7月11日外蒙古建立親蘇的君主立憲政府,暫時仍擁護哲布尊丹巴活佛為國家元首,但政府已經全部由共產黨控制,活佛只是象徵性角色,不再掌有政治權力。 現代蒙古國政府將7月11、12、13日訂為「人民革命紀念日」,訂為「那達幕國慶節」,就是紀念1921年7月11日蘇聯紅軍與蒙古人民黨部隊消滅中國佔領軍與白俄佔領軍後,建立獨立的、由共產黨控制的君主立憲蒙古政府。在這個三天的國慶節禮,要比賽摔跤、賽馬與射箭,也是蒙古人傳統的娛樂活動,有很強的蒙古文化色彩,也是蒙古人每年最重要的日子。 1924年4月17日哲布尊丹巴活佛過世,當年11月26日在共產國際與蘇聯支持下,蒙古人民黨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改建共和,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由於外蒙古當時已經脫離中國控制,當時的北洋政府與後來的國民政府之蒙藏會似乎都沒有想到要尋找轉世之哲布尊丹巴活佛,不過就是找到了,又能夠把他送回外蒙古當政教領袖嗎?當然不行,因為1924年之後蒙古就是共產國家了,沒有活佛容身之地。 從此外蒙就跟著蘇聯的腳步走了,跟中國再也不發生太大關係。中國也在大時代的混亂下艱難地經歷內戰、軍閥割據、日軍入侵、國共內戰等等,根本沒精力也沒資源去管外蒙事務。 掌管內蒙的章嘉活佛也沒有轉世 此外黃教在內蒙的活佛「章嘉呼圖克圖」在傳到第七世時,是一位出生在青海大通縣的藏人「羅桑般殿丹畢蓉梅(生卒年1890年至1957年3月4日)」,他在九歲時受封「灌頂普善廣慈章嘉呼圖克圖」,一直受到清廷與中華民國政府的尊榮禮遇。到了國民政府時代,章嘉活佛於1930年起擔任蒙藏委員會的委員,1947年被國民政府封為「護國淨覺輔教大師」,頒給金印金策,地位與西藏地區的達賴及班禪活佛是一樣高的,尤其外蒙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自1911年起就帶頭領導外蒙古獨立,相比起來內蒙這位章嘉活佛可是溫和許多,因此除了佛教頭銜外,國民政府還給他許多政治頭銜如國民政府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總統府資政、中國佛教會理事長,不勝枚舉。 第七世章嘉呼圖克圖。(作者提供,取自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收藏) 1949年章嘉活佛隨著國民政府遷到台灣居住,一直到1957年3月4日圓寂於台大醫院,享壽68歲,可是因為他曾表示在「反攻大陸」前不再轉世,因此中華民國政府也就不再尋找或認證章嘉活佛的轉世。 1998年達賴喇嘛在印度達蘭薩拉認證了一個新的第八世章嘉活佛,但只受達賴承認,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都沒有給予官方承認。依照清代傳統規矩,要有掌控西藏的中央政府金瓶掣簽,並以金策冊封之活佛才是真正的活佛。 當然要求無神論的中國共產黨政府認定活佛這種事本來就有點荒謬,北京應該也不會想再看到有政教都想管的活佛來干預北京對西藏與蒙古的統治,但是更不能接受的應該就是由別人,也就是幾十年的死敵達賴喇嘛來認定章嘉、哲布尊丹巴與班禪之轉世了,這樣可就被敵人整碗捧去了。 總之活佛轉世,靈童認定、金瓶掣簽、中央冊封,都是在古代帝制時期才玩得轉的制度,到了共和時期不管由誰做都覺得格格不入,名不正言不順。 因此西藏密宗黃教格魯派四大活佛之認定體系是否要進行改革了,誰可以有資格改革?看起來目前也只有達賴喇嘛在宗教上有此資格做興革。不管四大活佛的哪一位,有再大的宗教能量,今天要對蒙古與西藏地區再行「政教合一」統治都已經是不可能的,能夠成為一方宗教教派領袖,享受萬方供養,其實也可以知足滿意了,若要繼續干預俗世的政治權力,甚至完成上一世達賴與哲布尊丹巴未完的蒙藏獨立事業,我想在今天的世界上是有點不切實際的。 (相關報導: 蘇育平觀點 :第一個成功「登出」中華民國的國家─蒙古國建國百年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國際政治歷史觀察者,本文內容摘自作者即將出版之《自東胡到現代蒙古國-蒙古人全史》一書部份內容。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依據央視軍事微信公眾號2023年4月9日發布,共軍東部戰區繼續在台島週邊組織還台島戰略警巡與聯合利劍演習,對台島及週邊海域關鍵目標實施模擬聯合精確打擊,持續保持圍島進逼態勢。 東部戰區徐州艦在台島以東實施戰術動作,目視距離五海浬處是台灣的宜陽艦。 火箭軍部隊也完成首輪對台島關鍵目標模擬打擊,並連夜向預備陣地機動轉場,展開後續打擊準備,數十套發射單元佔領發射陣位,隨時聽命第二輪打擊。 根據中共官方上述報導,我們可以分析出幾項要點: 第一,054A型舷號530之徐州艦航行至台灣東岸太平洋,這是一艘解放軍海軍大量生產已有40艘現役的4000噸級飛彈護衛艦,是第一款裝有32孔垂直發射系統的中共中型飛彈護衛艦,可發射海紅旗中程防空飛彈、鷹擊83反艦飛彈及魚8火箭助推魚雷,另外還有76自動艦砲與近迫砲、直九直昇機等,雖然比起有擁有112個垂直發射單元的055型萬噸大型驅逐艦來說,054A擁有的32個發射單元只有055萬噸大驅的三成火力,但以其排水量來說,世界上同款軍艦中火力已經算是前列。 而且這級054A飛彈護衛艦多次前往索馬利亞反海盜護航,是經過考驗可遠洋航行自持力強的艦種。就算是這艘徐州艦,也曾經在2011年從利比亞推翻格達費的內戰中被派往撤僑行動,是解放軍首次海外撤僑行動之紀念艦。當然這次來台灣徐州艦不是來撤僑的,是來挑釁的。 但派來挑釁不是最強的,要比徐州艦火力及噸位更強的有8艘055型萬噸大型驅逐艦、有25艘052D7000噸級大型驅逐艦,還有各型攻擊潛艦以及遼寧、山東兩個航母戰鬥群與075型兩棲攻擊艦準航母海南、廣西、安徽這樣的省名艦,都尚未派出來,就代表這是來挑事的,不是真的打算動刀動槍。 還記得1996年台海危機,中共當時幾乎是確定要動手了,所以第二砲兵出動在台灣南北發射導彈打港口外海,儼然封鎖台灣航道之態勢。 如果今天中國領導高層,喔,今天中國已經沒有集體領導了,現在是定於一尊的習近平總書記,倘他真的有解不開的理由、過不去的檻他非得現在打下台灣不可,那今天台海週邊態勢肯定不是這樣子演變的。 東部戰區的火箭軍部隊也參加演習了,還練習一輪攻擊後馬上所有車輛轉場到預備陣地,列陣之後等待第二次發射。 解放軍的火箭軍才是對台灣最大的威脅,也可以說是唯一的命門,火箭軍有近程導彈1150多枚(東風11、15、16),中程彈道導彈300枚(東風21、26)、遠程洲際彈道飛彈200枚(東風5、31、41)及長劍-10等各型巡航導彈3000枚,就算不拿核彈頭來打,光常規彈頭的洗地就可能讓台灣民生士氣削弱一半。 等等,為何我們凡事都要以軍事的眼光來評估世事的進展呢?為何習近平非得拿下台灣呢?想要名傳千古?明明有很多方式可以做到。如果我是習近平,第一我可以去調停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不論以何手段與方法,今天大概只有中國可以做到,這已經可以保證斬獲一個諾貝爾和平獎。第二習大大可以去試圖調停中東地區的和平,呼籲大家一致打伊斯蘭國,不論遜尼派或是什葉派都應該放下彼此間歧異,一起來反恐,就像中國最近調停促成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恢復邦交一樣,如果中國能夠促成伊斯蘭教兩大教派的和平,那麼葉門內戰不必打了,敘利亞內戰也不必打了,伊拉克、海灣六國與伊朗和解,整個中東恢復和平,習近平可以斬獲第二個諾貝爾和平獎。 第三呢,調停北約與俄羅斯間之糾紛,乾脆邀請全體歐洲國家加入上合組織,這樣北約就算不肯讓俄羅斯加入,歐盟也與俄羅斯成為同一個軍事同盟的會員了,有事外交手段會議桌上談一談就好,這樣也讓俄羅斯有足夠安全感,就不會覬覦烏克蘭了,這樣可以斬獲第三個諾貝爾和平獎。 第四呢,習近平應該在全國進行計劃生育催生更多小孩,當初可以一胎化政策少出生4億多的人口,今天以催生為主軸鼓勵生育,把少生的四億人生回來,如果能做到,光靠人口就可以熬死在亞洲的天敵日本、南韓、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所有歐洲先進國家,等到最後一個日本人、最後一個南韓人、最後一個台灣人,與最後一個歐洲人都死光後,這地球就全部歸中國人佔領了,連動刀槍都不需要。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1 2023.03.19 中國海警船與中國海軍艦艇之介紹 37:47
中國海警船統一採用白色外表塗裝,並在船體前段漆有紅藍相間條紋,並在船身畫有中國海警徽章,船舷畫有「中國海警/China Coast Guard」字樣,所有移撥自海軍或其他單位的船艦都要改成本塗裝。 如此的塗裝與世界各國海巡艦艇十分相似,讓中國之海警船艦頗有跟上世界潮流之感,也讓人清晰可辨此為海警船而非解放軍海軍軍艦。 另外每條中國海警船都有一個舷號,採四位數或五位數編號,四位數者之第一個數字標示這條船所屬的是北海(1)、東海(2)、或南海(3)海區,第二位數字標示其噸位如1(1000噸)、2(2000噸)、3(3000噸),第三與第四位數則是船的實際編號如海警2115號船,就是配屬於東海海區、1000噸級、編號15的船艦。 但如果是中國海警局成立之前即有的舷號,或是從海軍移編過來,傳承原有之舷號,或者直接掛靠在某海警總隊下之舷號就可能不是四位數,而是採五位數編號,那就不適用上述編號原則。比如33○○○是浙江總隊、35○○○是福建總隊。 雖然武警部隊把中國海警之組織編制、人員、艦船等幾乎是一鍋端了都拿去,俗稱第二海軍的中國海警部隊實力目前可是世界所有國家海岸巡防部隊中的第一名,不論艦船數、人員數等都是穩居第一。所以這次武警部隊真的是天上掉餡餅了,不過當然這也是中央軍委賦予武警的一項特殊任務,除了內衛維穩,也要海疆維穩。 所以我們看到近年有依照解放軍海軍現役主力的054A型飛彈護衛艦模板建造的818型海警船、F22P護衛艦改裝的718B型海警船、還有2021年冬天由海軍一次轉交22艘056型導彈護衛艦給海警使用的輕型導彈護衛艦,其中有服役8年的船,也有僅服務5年的新船,可看出大量海警船原即為現役海軍軍艦,連艦砲都未拆除,只拆導彈與魚雷,改編放在中國海警這邊養護著使用,隨時有需要時,要恢復原有的軍事實力與功能並不會太難。 在海上,如果解放軍海軍面對外來攻擊,通常指涉的不外乎是美國、日本、南北韓、菲律賓、越南、加拿大、歐盟國家與台灣海軍,而倘解放軍海軍不敵,艦船實力受到重大損傷削弱時,武警海警部隊可以趕緊加裝重型武器抵上第二波防禦。 許多海警船艦原先就是解放軍海軍退役下來轉交海警使用的海軍艦艇,而且通常是比較老舊,已經無法適應新世代海洋作戰之需求者,如反潛能力不足、防空能力不足、改裝升級空間缺乏之艦艇等,乾脆就通通都退役送給中國海警當成近海巡邏艦使用。但也有不到十年的新船,被整個型號十數艘艦一起打包送給海警當海警船。 海警萬噸大艦 為巡弋東海海域且對抗日本能不落下風,中國海警已比照055大型驅逐艦,打造3艘一萬兩千噸級海警船(舷號2901、3901、5901等),首艦2901號在2017年落成入列海警東海海區巡邏任務。該型船裝載76釐米自動速射艦砲、2門副砲、2挺高射機槍、航速達25節,船尾還有直昇機平台與機庫,可搭乘直8直昇機。最主要是其噸位立即遠勝日本7000噸秋津洲級之秋津洲號與敷島號巡視船,成為世界海巡艦艇排水量之最。敷島號上40釐米機關砲口徑也沒有2901艦之艦砲大。 海警5000噸級艦 2012年起釣魚台風波疾,為了更好的應對與日本海上保安廳大型船艦的對峙維權,中國海監決定興建更大型船艦。包括立即下訂4艘以國家海事局5000噸海巡01號艦為母型的海監船,也就是後來出現的海警1501、2501、2502、3501四艘5000噸級大艦。 這個5000噸級艦長128.6公尺、寬16呎,速度22節,滿載排水量可達6470噸,續航力1萬海浬,基本上可以航行至世界上任何港口,自持力60天。他主要的工作在於海域的管轄執法、海洋權益維護、對海上突發事件進行快速處置、監視、救生等任務。 海警4000噸級艦 為了在釣魚台執法巡航,沒有大一點噸位的船是很難撐過太平洋風浪的。因此新建海警1401、2401、3401、3402四艘4896噸級海警艦,用以巡弋東海海域。這級船船長99公尺、寬15公尺,續航力12000公里,其實是以海監總隊海洋救助船模型建造的船隻,所以艦身粗短,後半部空曠但放置多艘小艇做救難功能使用,可執行維權巡航,也可做海洋資源與環境保護,海上事故調查、海上救難等等任務。此型艦艇裝設水砲但並未裝置火炮武器。 海警1401號船由廣州中船船塢2014年6月啟航赴南海進行海上訓練。海警2401號則是在2014年1月完成監造交給中國海監東海總隊使用。海警3401則是中國海警局成立時第一艘落成的船艦,配屬南海海區使用。3402號艦是該船型最後一艘建成者,一樣配屬南海總隊。 海警3000噸級艦 在海警還是屬於國家海洋局時代,除興建之前提過5000噸級艦之外,也有建造海監83系列旗艦等級指揮艦,也就是現在海警3980噸級之海警2308、海警2305、海警2306、海警2307等艦,該船長98公尺,排水量3980噸級,大概在2014-2015年間下水服役。 海警3000噸級:818型海警船(仿054A) 這是一種已建有六艘的3000噸級巡邏艦,最高航速可達30節,安裝有76自動艦砲一門,30釐米砲2門,與海軍054A型艦一樣出於中船重工701所,可以說是同一個母版出來的姊妹型艦。 作為海警艦,雖裝有艦砲與349型火控雷達,但並未裝有防空飛彈、反艦飛彈、魚雷、聲納等進攻性武器,因此無論如何還是歸類為海巡艦艇等準執法艦艇,而非軍事艦艇。 海警1400噸級:056型海警船 圖-中國海警之056型海警船,原解放軍海軍056型導彈護衛艦,還裝有76釐米主砲與兩門近迫六管砲,算是很不像海巡艦的海警船 高達22艘的1400噸級056型輕型導彈護衛艦幾乎整體移交為海警船,但性能更優的50艘056A型導彈護衛艦則繼續留在解放軍海軍序列中,因為056A的反潛性能更佳,可裝可變深度拖曳聲納陣列,對於走遠洋海軍路線的解放軍海軍而言,反潛是很重要的功能,所以不會移交給海警。 這22艘056級輕型導彈護衛艦在拆除原有重武裝如鷹擊83反艦飛彈、海紅旗10防空飛彈、反潛魚雷等之後,仍保留1門76毫米主砲與2門30釐米副砲,加上它本身航速達28-30節、續航力2000海浬,因此在海上除非遇上他國巨無霸級海巡船艦,否則同噸位以下的船艦之火力與速度大概都難與之抵敵。 千噸以下小型船艇 過去在2013年海警局成立以前,海關船隊、農業部漁政船、邊防武警巡邏艇等甚多,只是都是幾百噸小船,上千噸已經是了不起的大船。 這些小艇速度慢、續航力低,火力單薄,用來維持近海轄區秩序,管管中國漁民違法犯紀事件是足夠了,但是要說到與美國、日本、韓國的海巡艦打對台,那是萬萬不能。 但仍舊是要以功能論,其實中國沿海各省海警局與各縣各港的海警局或海警派出所,真正需要的日常運作船隻其實是這些小艇,尤其是跑得快的小艇,以及夜間可以出動,有雷達或夜視設備的公務快艇,因為海上走私犯罪用的很多是所謂的黑金剛快艇,可能一艘不大的船就可以裝上四架船外機馬達,一飆起來風馳電掣,一般公務船隻或小艇根本望塵莫及。 不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海警船追不上可以呼叫支援,還可以呼叫直升機或空中飛機協助追蹤犯罪份子的船隻。 而如果是速度不高的走私船,就得要靠藏貨物在船艙中,這就要靠海警明察秋毫。過去的走私貨多半是毒品、香菸、逃稅的酒類等,但近年中國海警查獲的走私貨品竟然以冷凍牛肉、冷凍肉品、海產品、香菸等居多,可能是冷凍肉品進口關稅太高,因此讓人覺得有利可圖。 接下來,我們開始來了解海警部隊中大型的船艦與其特色,因為這些船艦我們就很可能在國際新聞中會不時看到,在東海、南海等地之中國海警船與菲律賓、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等國的海軍、海巡與漁民船隻發生衝突。 歸屬各省海警總隊小型船艦618/618B/718系列是一般海警派出所使用最多的船艇。 中國海軍艦隻 目前解放軍海軍現役一線的作戰艦艇超過300艘,包括航空母艦遼寧號、山東號2艘,大型驅逐艦50艘、中型護衛艦47艘、輕型護衛艦50艘、導彈艇60艘、兩棲艦51艘、登陸艇100艘、常規動力潛艇62艘、核動力潛艦18艘、遠洋補給船15艘及其他輔助型船隻百餘艘。 解放軍軍艦很多,洋洋灑灑數不盡,但未來適合移交給海警者多半為驅逐艦與護衛艦種類,各種輔助船隻如醫院船、科考船等也是可能移交的對象。 首先解放軍海軍依照所配屬的海域,將海軍艦船分別配置在「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每一個艦隊下有兩支驅逐艦支隊,比如北海艦隊有驅逐艦第一支隊、驅逐艦第十支隊,東海艦隊有驅逐艦第三、第六支隊,南海艦隊有驅逐艦第二、第九支隊。各型艦船通常會依照需要分配到不同驅逐艦支隊下。 051型旅大級驅逐艦 1960-1980年代解放軍海軍最大主力艦艇,是1960年代蘇聯給予中共圖紙並派專家協助建造的仿蘇聯科特林級驅逐艦的051型旅大級導彈驅逐艦,中國在1970-1980年代自立建造的都是此級驅逐艦。 051C型瀘州級(北約代號旅州級)防空導彈驅逐艦 這是一種過渡型,裝載有艦載型S300防空飛彈,排水量6600-7300噸級,艦長155公尺、寬17公尺,航程6500海浬但速度有30節的大型驅逐艦,跑蒸氣鍋爐的,因此啟航速度非常慢,完全趕不上世界潮流了。配備之里夫防空飛彈,及墓碑相空陣雷達,都算傻大笨粗了,但這艘船也算是中國海軍實驗型的艦隻,在052型成為主力生產驅逐艦後,就沒有再生產本型艦,最終也不過生產兩艘而已,目前還在北海艦隊服役中。 俄製現代級驅逐艦(北約代號Sovremenny現代級) 這是一款前蘇聯時期設計製造的驅逐艦,在1996年台北軍事危機後,中國意識到自身完全沒有可以與美軍對敵的先進海軍艦隻,於是趕緊先從俄羅斯購買總共四艘現代級驅逐艦,分別是杭州號、福州號、泰州號、寧波號。在2000年以前,中國海軍最先進的驅逐艦就是這四艘現代級驅逐艦。 這是一種標準排水量六千五百噸級的大型驅逐艦,是當年蘇聯用來與美國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對敵的大型反潛艦,上面裝備充滿蘇聯風,就是在整個船面上塞爆了大大小小各種武器導彈,因此完全沒有隱身功能,艦員居住空間也小,不考量居住舒服。現代級驅逐艦最強武器就是SS-N-22日炙反艦飛彈,但是其他武器在現代化海戰看來都不夠現代化,比如M-22對空飛彈射程僅有30公里,安裝之魚雷、反潛火箭等也都老舊。 總之中國後來海軍技術突飛猛進之際,在各種新型艦船下餃子之時,也沒有忘了幫現代級驅逐艦更新換代一番,除了將艦砲改為中國國產76米自動砲之外,之後的單臂發射器也改為一批垂直發射單元以供發射紅旗10與紅旗16型對空飛彈。此外日炙飛彈也修改為使用中國國產鷹擊18型對艦飛彈。另外俄製火控系統實在太過老舊,中國將四艘現代級艦的艦上電子設備全部更換一新,安裝中國國產的H/LJP-349A型雷達,中國通訊資料練與通訊系統、電子戰系、拖曳式光纖聲納陣列等,將四艦都提升進步到很高的地步,戰力大概已到中國國產052B導彈驅逐艦的水準。 052B型廣州級(北約代號旅洋一級)驅逐艦 052B是052之更新版,北約稱為旅洋一級,中國稱之為廣州級驅逐艦,是中國海軍結合現代級驅逐艦之功能外觀配置,並把艦身做隱藏處理,排水量5200噸,艦長154公尺,寬16公尺,裝有烏克蘭UGT-25000然氣渦輪機2台、德國MTU-TB83柴油發動機2台,可跑到30節,裝備之火控系統與防空飛彈多是俄製裝備,因此又被人稱為「中華現代」艦。 但在裝備更新換代後,都裝上國產裝備,威力較原有俄製武器更強,因為俄國海軍在過去三十年來成長是有限的。 052C型蘭州級(北約代號旅洋二級)防空驅逐艦 052C旅洋二級是第三代導彈驅逐艦,是首級配備有主動式四面相位陣列雷達與垂直發射系統,可探測350-400公里的空中目標,有遠端區域防空能力,被人稱為「中華神盾艦」。 此艦排水量5700-7100噸滿載,艦長155.5公尺、寬17.2公尺,燃氣機與柴油機各二台(CODOG燃柴交替),最高速度可到31節以上,艦身有隱身設計。 053H2G/H3導彈護衛艦(北約代號:江衛二型) 此艦仍為小型艦,滿載排水量2250噸,最高航速27節,跑不遠也跑不快,只能用於近海巡邏使用,無法遠航。但它終究是1990年代新建出來的一時之優,只是後來新艦型不斷超越它罷了,以1990年代的標準,它其實火力挺強的。 054A型飛彈護衛艦(北約代號:江凱二級)導彈護衛艦 本型飛彈護衛艦是解放軍海軍現役大量配備的4000噸中型飛彈護衛艦,2008-2019年共生產30艘,2020年後據說又有一批20艘的訂單。全長135公尺、高35公尺、寬16公尺,最高航速28節,續航力4000海浬,各種功能十分全面且平均。 本型艦也是解放軍派到索馬利亞外海護航的艦種,也常被派到國外遠航訪問,比如曾到黑海、地中海等地參加聯合演習任務等,都挺趁職的。甚至也外銷出口到巴基斯坦四艘。本艦主要功能在擔任艦隊的反潛與指揮任務,可遠程警戒與防空防潛,而且它是第一種具備垂直發射功能的中國海軍艦艇。 054B型飛彈護衛艦 054B型是較054A更先進的護衛艦,他採用全艦全電推進,省下傳動軸空間與重量,航速超過32節,完全追得上航母30節以上速度。其排水量6000噸,艦長147公尺,寬18公尺,幾乎算是大型驅逐艦的體型了。 由於船內空間大,因此裝設48個垂直發射單元(可發射紅旗九防空飛彈、鷹擊18反艦飛彈、魚8反潛魚雷、長劍10巡弋飛彈與鷹擊21超高音速反艦彈道飛彈),另有一座近防砲、一座24聯裝紅旗10近程防空飛彈發射器、直20反潛直昇機一架等。 此外艦身為封閉式隱身設計,安裝有新型雙面相控陣雷達,還有最新聲納、通訊系統、作戰指揮系統。 這級艦預定2023年可以落成啟用,並被視為是未來超級護衛艦。 055型(北約代號刃海級)防空導彈巡洋艦 刃海級055型防空導彈巡洋艦是2010年代新開發的艦船,而且是大型萬噸級的巡洋艦,但還是對外聲稱是驅逐艦,暱稱是055大驅。 根據2022年1月14日台灣的中國時報報導,055型萬噸驅逐艦是解放軍海軍用來應對美國神盾級驅逐艦的武器,由於體型巨大達到一萬三千噸,搭載4台烏克蘭造曙光UGT25000燃氣輪機或QC-280燃氣輪機,總功率超過15萬匹馬力,最大航速應可超過30節。 這是一艘可以用來用來作為航母戰鬥群護衛艦之用,也可以當作一支海軍中小型艦隊的指揮旗艦。船上船員多達280-300人之多,船身長度180公尺、寬20公尺,滿載排水量可達12000-13000噸。 075型(玉申級直升機船塢登陸艦)兩棲攻擊艦 兩棲攻擊艦(英文:Type 075 Landing Helicopter Dock LHD)是一種準航母艦種,排水量四萬噸,因此艦名也以中國的省、直轄市或自治區的名字來命名,與航母遼寧艦、福建艦、山東艦一樣。目前中國已有三艘兩棲攻擊艦,分別是海南艦、廣西艦與安徽艦。未來有意興建到五艘。此外未來可能研發有彈射裝置的076型兩棲突擊艦,屆時該艦與航空母艦的區別就更小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分享本人即將出版之「中國武警與中國海警」一書之部份內容 2023.03.19 中國海事局海巡船隊 中國國家海事局(China Maritime Safety Administration/MSA),是1998年由港務監督局與船舶檢驗局兩者合併而來,由交通運輸部管轄。 看它的名稱就知道它的主要工作職掌與工作範圍是著重在港口經營、船舶交通管理、危險貨物管理監督、船舶檢驗與執照發給更換(簽發船舶證書與船員執照)、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防治港口船舶汙染、燈塔設置維護等方面。 為執行上述有關船隻船舶管理、港灣營運、防治污染等任務,中國海事局在各重要沿海省市或重要港口設置直轄海事局,在全國31個省與自治區也設有地方海事局,原本也就擁有許多公務船隻以便執行公務,比如海南海事局就有20艘海巡船艇。 也許是國家海事局覺得自己身為一個大局總部,卻沒有大型船艦,只有地方海事局一些小船,似乎顯不出我海事局之氣派,也或許國家海事局看國家海洋局造了越來越多大型海監船,想拚一口氣比個賽,於是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我們看到中國國家海事局開始建造大型船艦,從幾百噸的小艇,建成三千多噸的大型艦,並掛上「海巡X號」的舷號。 有點無語,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都用海巡(Coast Guard)來當作海上執法機構的名稱,但在中國,中文「海巡艦」是屬於中國海事局的船隻稱法但英文不是”Coast Guard”而是”China MSA”,而海警艦是屬於中國海警局的船隻但是卻用”Coast Guard”這個一般翻為「海巡」之英文名稱,實在是給人有錯亂的感覺,也就更證實了在2013年海警局正式成立之前,中國各單位確實是各行其是,各造各的艦隊,最後被海警局給一鍋端走。 海事局海巡艦 在「八五」、「九五」期間,中國海事局開始興建大型海巡艦,首先是在2001年興建完成的海巡21號、2005年海巡31號巡邏艦、2009年3200噸的海巡11號巡邏艦,一直到2021年上萬噸的海巡艦都出現了,真是太令人驚訝了。 海巡01號船 這艘海巡01號船刷新當時海巡艦的紀錄,排水量達5418噸,船長128公尺,寬16公尺,續航力超過一萬海浬,搭載直昇機,船員數可達兩百人。 該艦由武昌船舶重工建造,2012年7月28日於武漢下水,2013年4月16日正式入列服役於上海海事局。之後海巡03號艦、海巡06號艦,是與海巡01號艦一模一樣的艦隻,等於是三胞胎艦。 海巡09號船 海巡09號船是海巡系列最大的一艘,排水量超過萬噸,由中國船舶集團黃埔文沖船舶公司建造,於2021年10月23日在廣州南沙列編入海巡隊伍。 這艘船長165公尺,寬20.6公尺,排水量10700噸,航速高達25節。在海上可以值勤執法3個月之久。這是中國海巡隊伍最強大的一艘船艦,將列歸南海海巡執法總隊管理使用。 海洋救助船 這是以海巡01號艦為母版,改進而來技術最先進的兩艘遠洋綜合救助船,可搭載中型直昇機,裝設深海搜尋設備、6000公尺深海拖曳載體、超短基線定位系統、海底光纜裝設絞車與吊車等,2018年3月8日交付成軍。 中國海洋局海監船隊 中國海監總隊,是屬於國務院自然資源部下國家海洋局創設的單位。 國家海洋局的創設 1964年,經過當時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海洋專業組向黨中央書記處做出之建議,建議成立國家海洋局以更加完善利用國家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環境。1964年7月,經過人大常委會批准,國家海洋局正式成立,掛靠在解放軍海軍下。 「中國國家海洋局」在1982年8月23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成立了一支監測船隊,也就是「中國海監總隊(China Marine Surveillance)」,籌劃建造船隻後隨即開始對國家海洋環境進行監視、檢測與執法任務,時稱為「中國海洋環境監視監測船隊」,1983年起正式開始在海上運作。 中國海監船的任務一開始偏向環境與海洋資源方面,主要是對中國管轄的領海與經濟海域進行巡邏監視,對於外來船隻侵犯中國的海洋權益,比如非法使用海域捕撈海洋生物,損害海洋環境與資源,破壞海上設施或擾亂海上秩序如偷渡走私、濫補濫撈等違法行為進行執法查處。 1998年國家海洋局劃歸國土資源部管轄後,中共中央編制委員會正式批准中國海監總隊之設立,當時國家海洋局局長王曙光擔任首任中國海監總隊之總隊長一職。國家正式給了明面上的編制與預算,組織就可以開始發展壯大了,海監總隊迎來大發展時期。 海監總隊陸陸續續添置、建造或由解放軍海軍移交而來約300艘大中小各型船艦,也效法海軍以「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三個區域劃分的規範,設立「北海、東海、南海」三個海監總隊,在靠海的各省、市設有總共104個總隊所屬支隊、直屬支隊、保護區支隊、206個縣大隊等。其300艘執法艦艇中3,000噸級的有6艘,有十分之一的船隻排水量超過1,000噸,代表是中大型船艦,此外也有飛機與直昇機若干。 至於海監總隊船舶停靠補給基地則分散在「大連、塘沽、青島、上海、寧波、廈門、廣州(兩個基地)、北海」等九個港口,飛機機場則在舟山島。 「中國海監北海總隊」基地在青島,「中國海監東海總隊」基地在上海,「中國海監南海總隊」基地在廣州。分別配屬有船艦、監視飛機、直昇機等,也可以算得上是具有三維空間打擊能力的一支執法力量。不過在絕大多數的海監艦艇上都是沒有裝設槍砲類武器的,最多就是水砲,一直到進入海警局時代開始才加裝越來越多的重武器。 因為中國過去與周邊海上鄰近國家的劃界幾乎都不明確,在東海的釣魚台列嶼,及南海的九段線等海域,都與鄰國有著敵對爭奪領海的情況,因此中國大力發展、補充海監船艦實力,並以之為爭奪爭議海域的工具,至少比起直接使用解放軍海軍力量來說,較能不給人殺雞用牛刀的感覺。 海監船的特色 海監船是新舊船隻都有,為了更快地打造足以涵蓋所有海疆的船隊,中國海監接收來自解放軍海軍汰換下來的船艦,也自己快速地開始造艦。 如果只是在沿海管理中國漁民,打擊走私偷渡,其實幾百噸的船隻快艇也是相當足夠了。但如果要到遙遠的海域巡航幾個月的話,則必須添置船體較大的艦隻,才能經受得起風浪並儲存足夠燃料與物資。 海洋科學考察船系列 在中國海洋局仍屬於解放軍海軍的1960年代,國家海洋局已經開始建造海洋科學考察船。當時海軍命令將1000噸以上的海洋科考船命名為「向陽紅」系列,而最後向陽紅系列艦船總計生產到向陽紅31號,每艘都有特殊的工作與遭遇。可以看到很多艘今天還是海洋局的科考船,不是所有船艦都編入海警的。 中國已經將發展眼光從陸地延伸到海上,對於過去未曾重視的海洋經濟開發、油氣資源、運輸安全、生態環境等都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對於過去力所不及的東海釣魚台列嶼與南海九段線區域,也重視起來。加上週邊國家如日本、越南、菲律賓等開始侵佔上述中國傳統海域含括範圍,中國海監船隊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終於開始亮出武器,展現存在了。 中國海警局海警艦隊 中國海警局時期 在這樣與周邊海洋鄰國緊張情勢日漸升高之際,2013年3月,中國政府根據當時中國人大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將幾個海上執法單位予以合併整合:(1)原屬於國家海洋局的中國海監總隊、(2)原屬於公安部之公安邊防海警部隊、(3)農業部所屬中國漁政船、(4)海關總署所屬之海上緝私警察,上述四個單位的所有人員與船艦全部統合起來,整合為「中國海警局/ China Coast Guard」。 「中國海警局、國家海洋局」是一個單位兩塊招牌,海警局局長是公安部管理海警工作的公安副部長兼任,政委是海洋局局長兼任,上級機關是公安部。 過去靠海的各省武警邊防部隊下設有海警部隊,負責巡邏海疆,維護領海經濟利益、治安之海上執法任務,打擊偷渡走私等犯罪行為。海警就是世界各國的海岸巡防單位,這在各國都是次於海軍,負責領海海域執法任務的海上警察執法單位,通常不隸屬於軍方,船艦也多半只配備有輕武器、水砲與救生設備,要是本國漁民船隻或經過海域之本國或外國船隻遭遇海難,海巡艦艇也負責救難任務。 總之發生了需要出動海岸巡防艦艇處理的事件,代表其性質還是屬於一般行政執法可以解決的範圍,一般對於侵犯本國領海權益與利益的事件,海巡艦艇就是用廣播警告、水砲噴灑驅離,要到出動人員登上外國船隻臨檢時已經是很嚴重的狀態,若到了違法事實明確,也有可能扣船帶回甚至將船隻拍賣繳交罰款的程度。 但若發生了敵方海軍艦艇或有軍事性質之船隻入侵時,那每個國家就得要出動海軍艦艇或空軍飛機予以驅離或交戰了,那個時候海巡艦艇就可以閃一邊納涼,由海軍艦艇頂上了。 中國海警總隊隸屬船隻 舷號與塗裝 中國海警船統一採用白色外表塗裝,並在船體前段漆有紅藍相間條紋,並在船身畫有中國海警徽章,船舷畫有「中國海警/China Coast Guard」字樣,所有移撥自海軍或其他單位的船艦都要改成本塗裝。 如此的塗裝與世界各國海巡艦艇十分相似,讓中國之海警船艦頗有跟上世界潮流之感,也讓人清晰可辨此為海警船而非解放軍海軍軍艦。 另外每條中國海警船都有一個舷號,採四位數或五位數編號,四位數者之第一個數字標示這條船所屬的是北海(1)、東海(2)、或南海(3)海區,第二位數字標示其噸位如1(1000噸)、2(2000噸)、3(3000噸),第三與第四位數則是船的實際編號如海警2115號船,就是配屬於東海海區、1000噸級、編號15的船艦。 但如果是中國海警局成立之前即有的舷號,或是從海軍移編過來,傳承原有之舷號,或者直接掛靠在某海警總隊下之舷號就可能不是四位數,而是採五位數編號,那就不適用上述編號原則。比如33○○○是浙江總隊、35○○○是福建總隊。 傳統上武警是對內鎮壓、維穩的工具,現在加上一個性質主要涉外的海警部隊,代表的意義為何?可能中央軍委是有意地將中國武警部隊由專門對內的性質逐步導引也可以涉外,因此武警加上海警對於中央軍委來說,確實是有意將其培養成為可與解放軍鼎足而立,可用於對內,也可用於對外的中國第二武裝。如果這樣的話,可就真的是武警部隊建立並組織改造這麼多次以來,真正脫胎換骨的一次。 所以我們看到近年有依照解放軍海軍現役主力的054A型飛彈護衛艦模板建造的818型海警船、F22P護衛艦改裝的718B型海警船、還有2021年冬天由海軍一次轉交22艘056型導彈護衛艦給海警使用的輕型導彈護衛艦,其中有服役8年的船,也有僅服務5年的新船,可看出大量海警船原即為現役海軍軍艦,連艦砲都未拆除,只拆導彈與魚雷,改編放在中國海警這邊養護著使用,隨時有需要時,要恢復原有的軍事實力與功能並不會太難。 也就是如果有一天對外戰爭爆發,解放軍開始出動海陸空三軍與火箭軍跟敵人廝殺時,國內還有武警部隊可以壓住陣腳,維繫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全國的控制與統治,即使哪個地方勢力意圖分裂中國,解放軍沒空,武警也會有空出動來執行中共黨中央的意志。而中國國內目前看不出有哪一個分離勢力是有能力與武警部隊抗衡叫板的。 在海上,如果解放軍海軍面對外來攻擊,通常指涉的不外乎是美國、日本、南北韓、菲律賓、越南、加拿大、歐盟國家與台灣海軍,而倘解放軍海軍不敵,艦船實力受到重大損傷削弱時,武警海警部隊可以趕緊加裝重型武器抵上第二波防禦。 許多海警船艦原先就是解放軍海軍退役下來轉交海警使用的海軍艦艇,而且通常是比較老舊,已經無法適應新世代海洋作戰之需求者,如反潛能力不足、防空能力不足、改裝升級空間缺乏之艦艇等,乾脆就通通都退役送給中國海警當成近海巡邏艦使用。但也有不到十年的新船,被整個型號十數艘艦一起打包送給海警當海警船。 以軍艦興建時之注重防禦、重裝甲船體,在中國海警執法時若不便使用武器之狀況下,還可以使用船體去撞擊敵艦敵船。 中國海警隊保衛海疆之工作 中國海警部隊目前已是中國武警體系中,與各省內衛武警部隊、武警機動部隊鼎足而立的三支柱之一。 中央軍委會的用意顯然要凸顯海警部隊的重要性,繼續增強中國海警的軍事性,除讓它具備海洋執法的基本職能外,還要讓它在必要時成為中國的第二線海軍,負責近海的海防與執法工作,讓解放軍海軍艦隊可以放心的走遠洋海軍發展的路線。 中國的海軍與海警兩支海上力量倒是趁著這幾年經濟大好,軍事預算大增的好時機,猛力造了許許多多艦船,2021年底時中國解放軍的海軍已有355艘艦艇(2025年將增加到420艘、2030年增加到460艘,其中包括約70艘潛艦),在全世界僅次於美國海軍,比起其他國家海軍就是遙遙領先了。中國海警船也不遜,達到400多艘船艦的數量,也是海上龐然大物一般的存在。 現在中國解放軍海軍與海警的數量,可說足以淹沒任何一支敵對之海上力量,不過這是在未發生真正武裝衝突的情況下,靠數量可以威攝嚇唬人。一旦真正發生戰爭,海警船上的艦砲其實也沒有太大意義,反艦飛彈足以在百里之外就直接將之擊沉。 因此對於中國來說,「不戰」才是所有方略選擇之第一名,任何真打,解放軍海軍與中國海警這些未經實戰驗證的船隻、武器裝備與人員指揮體系等,都可能在身經百戰的美、日、韓、歐洲國家海軍艦隻與空軍前折戟沉沙,與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樣,把自己從世界強國序列打成次等國家序列,那就後悔來不及了。 以下針對中國海警日常工作項目做一清點: 打擊走私犯罪 走私犯罪是沿海地方最常出現的犯罪型態,因為只要能夠規避海關稅額,就會有暴利可圖。倘走私貨物是高單價貨品,甚至是煙毒等極昂貴物件,那麼就會出現殺頭生意也不怕死搶著做的狀況。當然毒品也不是人人敢做的,鬧不好會被判死刑槍決的,因此大多數的走私還是在運一些市面上緊缺、好賣、利潤大的貨物。比如最近走私國外冷凍肉品、海魚(因為禁捕)案例越來越多。 數千噸、上萬噸的艦艇固然吸睛,但平日用於打擊沿海犯罪走私的多半是小型艦艇。不要看不起這些小船,這些幾百噸的小艇在沿海、港口、港灣、江河中才是最靈活迅速,緝私、緝毒、打擊走私犯罪的利器。 毒品對國家社會之危害是最大的,也是海警局打擊目標。比如2018年浙江海警局查獲「6.01特大海上走私毒品案」,查獲冰毒1.49噸之多。 2023年1月17日廣西省北海海警局查獲走私香煙案,扣押香煙8700多條,價值人民幣130萬。 2022年10月29日福建寧德海警局查獲一起「船載貨車、貨車載走私凍肉100多噸」的走私案,犯案船舶、六輛大卡車、挖掘機兩台等通通遭到扣押。顯然犯罪份子意圖在上岸後隨即驅車四散讓人難以抓補。只是這次讓警察連車帶船扣押,確實是損失慘重了。 2022年11月17日,福建漳州海警局在附近海域查獲走私香菸六萬多條,價值兩千多萬人民幣的重大走私案件,是由漳州海警局的緝私艦瑯琊艦攔阻一艘可疑船舶後強行靠幫臨檢,查獲上述走私物品,扣押船隻並逮捕船上人員。在執勤過程中,海警人員也都穿著防護衣,避免新冠病毒由船隻帶入國境。 2022年年10月26日,中國海警局在海口市將價值一億人民幣查獲的40萬條走私煙送至發電廠銷毀,轉化為3.8萬度的電,不過原先的煙價值3.9億人民幣,走私團體也算是損失慘重了。 打擊非法捕撈 所謂非法捕撈,一種是違反國家制定的休漁期,如渤海休漁季是每年6-8月,9月1日開漁,在休漁保護資源期間仍出海偷捕,就是海警打擊教訓對象。另一種是去盜竊他人養殖的海產品,如海參、鮑魚、石斑等高價。11月通過養殖戶林先生的報案,經過監視錄影系統影像,抽絲剝繭地抓出背後的犯罪團夥,將一干侵害他人財產的海上小偷給繩之以法。 保護海洋環境 為保護海洋環境,消除任何可能之汙染隱患,海警局不時會對轄區中的海洋人工養殖箱網、鑽井平台、近海養殖設施等進行檢查,確保人類行為不污染海洋環境。 2022年11月,河北海警局就對轄區渤海中秦皇島、唐山、滄州海域內中石油、中海油公司的八個油田,共35個石油平台設施與人工島進行聯合檢查,包括實際登臨平台安檢,以及船隻遶行目視檢查等。 對於這些海上工作平台,海警人員檢查他們污染物排放、溢油應急方案檢視、應急物資儲備、環保設備運行、泥漿鑽屑依規定排放及海底天然氣、石油管道定期巡護等進行全面檢查。 可以看出海警人員也必須對鑽井平台事務有基本認識,否則根本不知道從何檢查起。 另外2021年福建廈門海警局啟用「海洋傾廢、海沙開採報備系統」,針對上述兩項海洋工程可能發生的動作來進行監督管理,作業船隻必須通過手機終端的app向海警局呈報船舶作業時間、地點、作業方法等基本數據,以便海警局第一時間即時掌控作業船隻狀況。 此外浙江杭州海警局曾於2021年7月救助過十餘隻擱淺的瓜頭鯨,最後3頭鯨魚死亡,9頭鯨魚獲救回到海洋家鄉。保育海洋生命,保護海洋環境,都是海警工作職責。 查扣三無船隻 中國各沿海對於船隻也是有嚴格管控的,一艘船必須要有「船名船號、船舶證書、船籍港」,才可以算是合格船隻,也才可以在海上運作。若有一些漁船已經報廢卻沒有真正拆解,或是偷造的船舶,就可能被用作走私、非法捕撈的犯罪工具,影響海上治安秩序。 2022年11月底,廣東珠海海警局就曾經展開清理整治「三無船隻」的擴大行動,查扣三無船舶14艘,木筏8個、竹排2個。並直接以拖車將渠等運走銷毀,以免被不法份子再度使用。 防颱防汛防災 沿海各海警局在颱風警報啟動後,會啟動防颱預案,監控颱風動向,佈署各項防颱防汛工作,比如說實地通知漁民將船隻纜繩鍊錨加固檢查、轉移重要設備物資、轉移人員到陸地等等,消除這種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此外也會通知還在海上作業的漁船盡速返港避風,以免遭受船舶、人員損失。 保護海底光纖電纜 由於國際通訊發展,目前全球海底光纜有475條,總長達90萬公里,世界上九成以上的跨國網路數據傳播都是經過海底電纜進行,畢竟使用衛星成本較為昂貴,頻寬也較慢。 已有越來越多國際電纜通過海底連接各大州之間,經濟發展快速且人口眾多的中國自然也不例外。即使中國對外網路是有一道牆圍堵著的,但一般用來傳訊的頻寬需求還是極大的。 進入中國的海底光纖電纜密密麻麻,主要接入地點有青島(兩條)、上海(八條)、福州(一條)、汕頭(四條),此外香港、澳門則更多。 由於海底光纜為跨國資訊連通的重要管道,一旦遭損害中斷,則會造成連接國重大經濟損失。有時中國漁民倘以底拖網作業,或下錨時卡到,都可能會破壞海纜外包的絕緣層,使海水進入,損壞電纜的運作。此時必須由專業檢修船與潛水員前往修理,費用極為昂貴。 目前中國對外國際通信有四分之三是經由國際海纜進行的,是連接中國與國外的重要通訊設施,有其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上之重要意義。加上「華為海洋」是國際四大鋪設國際海纜的公司之一(其他三家分別是美國Subcom、法國Acatel、日本NEC),代表國際海纜鋪設已經成為中國擴張國際經濟、科技影響力的重要創匯行業,也有其戰略重要性,因此必須要保護,不能任令無知的民眾破壞。 因此中國海警已經對損害海纜的行為進行查處,並宣導民眾保護海纜意識,對損害海纜安全的上述行為予以嚴打。 有鑑於此,中國海警已經開始針對海底光纜的安全進行專項執法,重點查處在光纜鋪設範圍周遭海域從事挖沙、鑽探、打樁、拋錨、拖錨、底拖捕撈、張網作業等可能損害海纜的作為,並向漁民宣傳保護海纜的重要性。 2023年初馬祖對外光纜斷線,造成人民生活極端不便,就是一例。至於有人說是中國故意派人破壞台灣與馬祖間的海纜,相信以漁船不小心拖斷光纜的可能性最高,被螃蟹夾斷的可能性最低。 救難救助 有時海上遇到船難,或者船隻船機失效漂流海上,就會向海警求援,或者海警巡邏時遇到也會救助。 通常就是海警船以纜繩連結方式將失去動力的漁船拖回碼頭。 有時漁民在船上捕魚作業時,會發生外傷或肢體傷,或者發生心絞痛、或者落水失溫、或者中風,倘情況嚴重,向海警船求援,海警船也可以快速摩托挺高速將受傷漁民送回港口醫院處理。 此外也有漁船因各種原因在海上失火,中國海警可以使用海警船都有的水槍水砲系統來進行明火撲滅工作。 近年因為有許多趕海的視頻影片火紅,因此許多不諳海洋情況的人出海遊玩、釣魚等,結果船隻失去動力、或因為潮汐緣故受困礁石等,海警也都得出動救人。 結論就是,海警就是海上身兼警察、救生員、消防員及免費拖吊服務的提供者,真是忙得不可開交,陸上有公安派出所人民警察,而到了出海與海洋領域上發生所有事,就是中國海警得要管的事情,比起陸地人民警察工作,海警就是個包山包海,啥都得做的差事,完全不是只有派船到釣魚台或南海去巡邏而已,整個中國沿海岸邊所有事情都歸他管。 加上中國人民特不守規矩,特別愛與公權力挑戰或對著幹,你要他做什麼他就偏做另一樣,只要有利益的事走私也不算是個事,所以海警根本別管他國勢力入侵,光管自己家漁民的那堆破爛事,就管不完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你想知道中國海警是什麼?看這本書就能完全了解。在媒體上中國海警過去聲名不彰,但在東海釣魚台海域與南海九段線紛爭中,中國海警是無役不與的,也讓日本海上保安廳、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等國海巡與海軍皆頭疼不已。 中國海警部隊,英文名稱為"China Coast Guard",與世界各國的海巡隊伍一樣,是專門用來保護領海主權海域權益不受侵犯的隊伍。 通常各國海巡的船隻是執法船隻,不是軍事艦艇,不是正規的海軍,不是以消滅敵人海軍為目標,而是以執法為目的,是一種警察性質的隊伍。因此一般海巡艦艇上僅有自衛用輕武裝,通常有機關槍已經是了不得的大威力武器,因為海巡就是海上的警察,有誰看到警察每天拿機槍、大砲在街上巡邏的嗎? 中國海警部隊在2013年正式成立時,係收編結合中國海監、邊防海警、海關緝私、農業部漁政船等單位之各類型船艦與人員,共同成立「中國海警局」,效法國外海岸巡防隊,打造一支海上執法的海岸巡防單位。 中國海警局在沿海的各省、各縣都有海警局與海警派出所的設置,海上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歸海警局管,較陸地上的派出所人民警察還要忙碌得多。 中國海警甫成立,就被中共中央賦予兩項重大任務,一是東海的釣魚台列嶼維權巡航,打破日本企圖獨霸釣魚台之美夢;第二是南中國海歷史九段線的維權巡航,與南海周邊諸國搶奪南海島嶼島礁,與其下可能蘊藏豐厚油氣資源。 為了最快建造大型船艦以便在釣魚台與南海諸島進行遠洋且長時間巡曳,解放軍海軍乾脆大量移交現役海軍作戰艦隻給中國海警部隊,充實中國海警隊伍中中大型船艦的實力,中國海警因此快速成長成一支在船艦數目上、噸位上、人員數上都是全球最大的海巡隊伍。 偌大一個中國,擁有的海岸線就有1萬8千公里,300多萬平方公里的經濟海域,內河航道也有12萬公里之多,因此有許多需要巡邏、管理與防守之處,否則可以說處處都是走私天堂,國家安全保障也只是空話。 就直接以清末時期來看,西方殖民主義勢力滿中國劃設勢力範圍圈,幾艘軍艦就可以占領一個港口強佔租界,幾百噸小砲艦就可以沿著長江橫衝直撞開到沿岸任何地方去強佔租界,南京、安慶、長沙、武漢、宜昌,沒有哪裡能擋住西方砲艇,等於是完全開放無國防、海防及河防可言。 一直到北洋海軍成立,並購建多艘大型巡洋艦,才終於得以保護中國不再受到一些國力低微的西方國家侮辱,比如連歐洲孱弱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曾經一度也要派艦到中國搶奪港灣,1899年時義大利派了三艘巡洋艦到中國欲強佔浙江三門灣作為殖民地與海軍基地,結果已經稍開眼界的清廷北洋海軍知道義大利在歐洲是怎樣的實力,居然也跑到中國來搶劫,於是派出「海天、海圻、海籌、海容、海琛」等五艘新銳巡洋艦出面抵敵,義大利艦隊一看擋不住,只好跑了撤了。這事件證明唯有自己海軍實力強大,否則誰都可以來踩上你幾腳。 前海警局時期 我們提過,中國原無較完整之海岸巡防隊此類性質的隊伍,從建政後的1950年代一直到1990年代,中國海上力量就是解放軍海軍、海上民兵與公安邊防部隊的海警單位,當然當時外來來自海上之挑戰並不多,中蘇對立時期也是在陸地邊境線對峙為主,俄國太平洋艦隊的敵人其實是美國第七艦隊與日本海上自衛隊,而非針對中國。1949年中共建政後也沒有那個西方殖民帝國主義敢再來中國圈占殖民地了,所以雖中國海防不強且船艦少到可憐,但挑戰者少,也是中共的幸運。 海警局時期 2013年3月,中國政府根據當時中國人大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將幾個海上執法單位予以整合整編:(1)原屬於國家海洋局的中國海監總隊、(2)原屬於公安部之沿海各省公安邊防總隊之海警支隊、(3)農業部所屬中國漁政船、(4)海關總署所屬之海上緝私警察,上述四個單位的所有人員與船艦全部統合起來,整合為「中國海警局/ China Coast Guard」。 中國海警局與中國海洋局是一個單位兩塊招牌,海警局局長是公安部管理公安邊防海警工作的公安副部長兼任,政委是海洋局局長兼任,海警局之上級機關為國務院公安部。 武警海警總隊時期 2018年,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經歷一項組織大改造,除了原先駐紮在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內衛武警總隊、以及全國14個武警機動師與交通武警合併改造的兩大機動武警總隊外,其他原有的各武警警種部隊「邊防武警、消防武警、水電武警、森林武警、黃金武警」全部移出武警管轄,回到國務院各相關部會的管轄成為公務員隊伍,或進入人民警察隊伍由公安部管轄。 在2018年邊防武警部隊改隸屬公安部「由武警邊防改為人民警察」時,照理說「中國海警局」應該一併歸回「國家資源部」的國務院體系領導,或者重新隸屬回各單位,如漁政回農業部、海關緝私回關稅總局、邊防管理回邊防武警、海監回歸國家資源部等。 可是偏偏中央軍委決定,中國海警單位被整體從「公安部及海洋局雙重領導」體制中拉了出來,專門地改歸新的中國武警體系管轄,並在武警體系中成立一個正軍級的「武警海警總隊」來負責統籌管轄所有各省中國海警總隊之船艦、基地與人員。這等於是送給了武警一支大艦隊,說是一個沈重負擔沒錯,但也是一個突破武警自我限制的一大良機。 沿襲過去海監總隊時期先例,武警將這支海警總隊之管轄海域切分為三,設立「海警北海海區指揮部、海警東海海區指揮部、海警南海海區指揮部」,三個指揮部的指揮官為副軍級,設有司令員與政委(副軍級武警少將)。 中國人大常委會在2021年1月22日通過《海警法》,規定中國海警船有權對侵犯中國主權與管轄權的外國組織與個人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阻止或防止來自外國船隻之威脅」,意思也就是在有威脅情況下允許動用武器,也可以拆除其他國家在中國認為屬於自己的海域中建造之設施。這樣的規定對所有海域中可能出現中國海警船的鄰國而言,都是一項無聲的威脅。 如果探究中國海警這支年輕的部隊,其實是一支歷史甚短,歷史僅二十年左右的年輕隊伍。怎麼說呢?讓我們先從中國到底有幾隻海上力量算起吧。 一、解放軍海軍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建政,到1980年代以前,中國只有海軍,沒有海監、海警等海巡隊伍。且因為當時中國經濟開發程度低,面對的敵人主要是來自陸地邊界的印度、蘇聯、越南等,因此國防建設著重在建設龐大的陸軍與空軍,對於海疆權利維護等意識也不高,因此有小型的解放軍海軍抵抗可能之外敵,另有各省海上民兵或公安邊防警察擁有的一些鐵殼船隻巡邏,打擊偷渡走私,即已足夠保護中國海上利益。 當時就是解放軍的海軍,也只擁有一些中小型艦艇為主的船隻,就是一些砲艇與魚雷艇,與屈指可數的幾艘蘇聯式驅逐艦,只算得上是一支褐水海軍,還沒有能力走向深藍遠洋,甚至比不上台灣的國民政府海軍,更別提與美國海軍對抗。 解放軍海軍逐步從051型旅大級驅逐艦開始,到後來052、053、054、055、056、057等各型導彈護衛艦等,2000年起步生產大艦,2010年起加速各型驅逐劍下餃子,2020年起大艦開始下餃子,發展出各系列國產導彈驅逐艦、護衛艦,甚至是航空母艦與兩棲攻擊艦等準航母,完成中國幾代人建造大艦走向藍海的夢想。 2023年的今日,中國海軍之規模與表面戰力已經位列世界第二,甚至也給了中國領導人在世界稱雄爭霸的信心,只是一個國家的軍力向來是與其經濟實力密切相關的, 二、海上民兵 民兵是中國三大武裝力量之一,內陸的民兵當然都是陸軍,沿海的漁民也自然可以組織起一支有船的海上民兵。 因此就像台灣的人車其實也都有民防編組預劃一樣,中國沿岸各省的漁船也都在各地方人民武裝部的登記管控下,按照各地的人武部規劃進行訓練,比照陸地民兵後備役每年訓練水準,海上民兵之基幹民兵每年訓練30天,一般民兵訓練15天,這是每年依法要求的水準,視情況增減,而且訓練時間國家是不付薪資的,而是要求雇主照付薪資,至於訓練衍生的費用則由人武部報銷。 此外依據《中共中央關於調整預備役部隊領導體制的決定》,2020年7月1日零時起,預備役部隊全面納入中央軍委直接指揮體系,地方政府不再有權力指揮民兵後備役部隊,「軍地雙重領導制」遭取消,改由黨中央與黨中央軍委直接領導,與武警2018年起的遭遇是一模一樣的。而在此時中央軍委也表示將調整後備役部隊的軍種比例,縮減陸軍部隊,增加其他軍兵種預備役部隊。這是何意?我認為就是增加海上民兵數量,因為空中民兵並不存在,陸上民兵縮減,海上民兵加強是十分合理的,也能夠配合目前海上維權的強烈需求。 作為輔助力量的中國海上民兵,從1950年代建政以來就開始發展,試圖用萬船齊發的方式攻打台灣,雖然這方式在攻打金門時就證明失敗了,但在人民戰爭的理念下,海上民兵依舊是一支很受中國看重的武裝力量。 一直到今天,中國海上民兵已發展成為一支擁有二十萬艘漁船的巨大海上力量。當然這數字就像中國民兵聲稱有八百萬名之多,就看你想不想相信而已。 雖然中國海上民兵沒有配備重武裝,甚至大部分船根本就是沒有武裝的,但是就像中共建國前以人海戰術淹沒國民政府軍隊一樣,海上民兵也是以船海戰術騷擾、噁心敵人,迫使敵人船隻不堪騷擾,只好基於航海安全為上,撤離目標地區。在釣魚台海域與南中國海海域都有這樣的中國海上民兵存在。尤其在南海,中國海上民兵船隻對各國漁船、海巡或海軍之騷擾,已經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讓各方都恨得牙癢癢的。 所以其實海上民兵就是海上游擊隊,不遵守海上航行安全之規定,而且實為軍人但假裝是民船,趁著所有人都遵守海上安全規範時佔人便宜,所以實際是流氓行徑,而且會陷其他無辜民船於不義,未來如果敵方要對付海上民兵,可就連一般無辜從事正常捕撈作業的漁船也一併消滅了,這是不公平的。 三、國家海事局海巡船隊 中國國家海事局(China Maritime Safety Administration/MSA),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開始建造大型船艦,從幾百噸的小艇,建到三千多噸的大型艦,並掛上「海巡੦੦號」的舷號。 但在2013年中國海警局成立時,把邊防武警海警巡邏艇、農業部漁政船、海關緝私船等全部併入,偏偏就沒有將中國海事局的那隊「海巡艦」給併入,確實是一個挺無釐頭的決策,難道當時中央軍委真的算漏了。所以迄今國家海事局仍然擁有一支大型船艦艦隊可使用,沒有被海警艦隊吃掉,也算挺有意思的結果。 由於中國海事局自行發展的海巡艦隊也挺有特色,甚至造艦造成典範,因此後方第二章會專門說明。 四、農業部漁政船隊 漁政船是中國農業部在中國漁業水域裡執行監督及保護中國漁船的公務船舶,也稱為漁業保護船。漁政船主要是沿海省份地方政府興建來管理漁業的公務船隻,依照任務與建造年代,小的只有數噸,中型有上百噸,大型的上千噸的也有。 五、中國海洋局海監總隊 隨著改革開放並與世界逐步接軌後,中國經濟實力起飛,有足夠軍費投資在船艦上,也逐步改進自身體制適應世界潮流,並逐步成立正規的海岸巡防單位,用來保護自身海疆的經濟利益並用以海洋執法。最早成規模的海上執法單位是「中國海監總隊(China Marine Surveillance)。」 六、公安邊防海警部隊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以來,除了解放軍邊防部隊外,也有公安邊防部隊之存在,在有靠海的省份,邊防就是海防,因此在沿海各地的邊防部隊就有海警單位,屬於各省公安邊防體系,直屬國務院公安部邊防管理局,也就是公安部四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中國武警部隊是一支半軍半警的中國武裝力量。曾經是解放軍公安部隊,後來逐步獨立成為與解放軍、民兵並立的中國三大武裝力量之一。 中國武警曾經一度收編許多解放軍裁軍下來的基建工程兵與乙種步兵師,因此擁有黃金、水電、交通、警衛、森林、消防、邊防、機動師等性質各異的部隊。 2018年大改編後,剩下各省市內衛武警、機動總隊、海警總隊三大支柱,其他警種分別歸屬到其他部會轄下。 從渤海、東海到釣魚台,從台灣海峽、西沙到南沙,中國海警部隊標註有China Coast Guard的船艦日益頻繁出現在各海域。 在傳統有爭端的海域如釣魚台海域、南海九段線,都可以看到中國海警持續不懈、不間斷的進行展現存在感的行為。面對這支已經在船艦數量穩居世界海巡隊伍第一名的中國海警部隊,我們該有的認識是必須要的。 中國武警部隊與人民解放軍、民兵並列為中國國家三大武裝力量之一,對於中國這個世界現存最大的專政集權政權的維繫,具有明顯重大的意義。 中國武警部隊是一個性質特殊的軍事單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沒有這樣的軍事組織。一般國家多擁有警察單位負責維持社會秩序,打擊犯罪,也擁有軍隊組織保衛國家,抵禦外來入侵,頂多再擁有若干情報單位負責收集情報、反敵人間諜等工作。然而中國政府實行的是人民民主專政,代表必然會有專政敵人作為打擊目標,因為不是所有人民都願意接受專政。加上從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建政以來,面對的許多內部挑戰與動盪,如所謂的土匪黑社會團夥據山為王,如國民政府殘餘軍隊伺機反撲、如中共內部不同路線的敵人虎視眈眈等,都是專政需要打擊的對象。 但是國家內部的秩序維護,倘動用正規軍也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PLA),畢竟很不適宜,也因此擁有了今日武警部隊的各種前身如公安部隊等之武力出現,負責解決內部敵人之用。 隨著中國歷年軍制改變、大量裁軍、解放軍與武警體制的變革隨著外界大環境的變遷而多有變化,本書也試著爬梳中共建政以來各種政治運動、領導人接班交替、高層政治鬥爭等黨內政治變化,導致外在環境變遷而令武警公安部隊建置與歸屬不斷變動的深層原因。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這支半軍半警的武裝日益受到中國政府與歷任領導人的重視。武警發展至今已不再只是一支單純維護社會治安的「武裝警察」角色而已,而是具有特殊政治任務(安內維穩)及負責國家海域安全(海警)的現代化武裝力量,也等於是解放軍陸海空三軍的備份力量。 今日在東海釣魚台列嶼與日本海上保安廳船艦對峙巡航的中國海警船艦、在南海與越南、菲律賓、印尼等鄰近國船艦對峙爭奪島礁,以及與美歐國家海軍爭奪海上自由航行權、無害通過權,及在黃海與南韓、北朝鮮漁船或南韓海洋警察船相對峙的都是中國海警船艦。 從三十年前我們印象中的中共漁政鐵殼船,看起來既不美觀又行為惡劣,到現在最大達1萬2千噸排水量、線條優美的超大型海警船,已經可以在遠洋海域長時間巡邏,也無懼敵方水砲或衝撞攻擊,甚至也有從解放軍海軍退役的數十艘飛彈護衛艦集體更改塗裝加入海警艦隊,中國海警在過去十年鳥槍換砲,確實已經今非昔比。 筆者20年前在中華民國憲兵部隊服義務役,是個小小的憲兵少尉。蒙當時服務單位長官的指導,對各國憲兵制度,包括中國武警部隊進行多方研究,遂於2002年1月寫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大解構》一書,由揚智出版社出版。20年後筆者也已經是一個有20年外交經驗的駐外人員,正在中華民國的加勒比海邦交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為鞏固邦誼努力工作。公餘時間有機會為本書做一番更新改版,重現中國武警部隊最新面貌,也讓大家有機會認識這一支很重要的中國第二武裝。 雖然在外交戰場上我們隨時都在跟中國處於交戰狀態,試圖在中國對全世界鋪天蓋地的虛假宣傳中說出真相、尋求突破,而這本書也算是一本研究敵情的書了吧,在二十年後可以增編再度問世,我個人感覺是件十分有意義之事。 《中國武警與中國海警》是一本研究中國敵情、中國國防力量、中國海上力量的人都可以看的書。也希望中國武警與中國海警永遠不要有機會踏上台灣島。 第一章 中國武警制度與編制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是一支不隸屬於解放軍,而是與解放軍、民兵平行並立的一支軍事隊伍,直屬於中共中央軍委(與國家軍委是一套人馬兩塊招牌)單線指揮。其人員全部都是軍職現役人員,來源與一般解放軍一樣是義務役士兵,或者各級軍校、以及服役滿留營的士官與軍官。因此,現今的中國武警可以說是一支名稱裡有「警察」字樣的軍隊。 武警曾隸屬於人民警察序列,因此曾經跟公安部的人民警察一樣,在各省、市、縣都有武警內衛隊伍、邊防派出站、邊防工作站、消防隊伍與派出所之存在,供人民報案後出動打擊犯罪或滅火,但有時也會通知人民警察一起處理。 在2019年中國國防白皮書中指出,武警的角色是:「武警部隊執行重要目標守衛警戒、現場警衛、要道設卡和城市武裝巡邏等任務,協同國家機關依法參加執法行動,打擊違法犯罪團夥和恐怖主義活動,積極參與社會面防控,著力防範和處置各類危害國家政治安全、社會秩序的隱患,為『平安中國』建設作出重要貢獻。2012年以來,每年均動用大量兵力擔負執勤安保、反恐處突、海上維權執法等任務,參加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等警衛安保任務近萬起;並參與處置劫持人質事件和嚴重暴力恐怖事件671起。自2014年起,也協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打擊暴力恐怖團夥1588個,抓獲相關事件人員12,995人」。 「武警部隊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衛人民美好生活中肩負著重大職責,實行『中央軍委——武警部隊——部隊』領導指揮體制,武警部隊的根本職能屬性沒有發生變化,不列入解放軍序列。曾經隸屬於武警序列的公安邊防部隊、公安消防部隊、公安警衛部隊退出現役,國家海洋局領導管理的海警隊伍轉隸武警部隊,武警黃金、森林、水電部隊整體移交國家相關職能部門並改編為非現役專業隊伍,撤收武警部隊海關執勤兵力,徹底理順武警部隊領導管理和指揮使用關係。調整後,武警部隊包括內衛部隊、機動部隊、海警部隊等,按照多能一體、有效維穩的戰略要求,加強執勤、處突、反恐、海上維權和行政執法、搶險救援等能力建設,努力建立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武警部隊」。 上述皆為2018年大改制時所發生的事情,也是今日武警部隊三大支柱——內衛武警、機動武警、海警部隊之構成基礎。書中將逐一解釋這些改變的原因與造成之結果。 此外在救災搶險方面也是中國武裝力量在非戰時的重要任務之一,常備之解放軍與武警部隊都要做,反而是非常備的民兵與非軍事性的人民警察較少參與;而未來則是武警消防部隊、森林部隊改隸的「國家應急管理部」主要負責救災搶險,但人力上還是會繼續要求解放軍與武警部隊支援。以下列舉幾個中國軍隊近年在救災搶險方面的實際例證:「2012年至2019年間,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共出動95萬人次、組織民兵141萬人次,動用車輛及工程機械合計19萬台次、船艇2.6萬艘次、飛機(直升機)820架次參加搶險救災。先後參加雲南魯甸地震救災、長江中下游暴雨洪澇災害抗洪搶險、雅魯藏布江堰塞湖排險等救災救援行動,協助地方政府解救、轉移安置群眾500餘萬人,巡診救治病員21萬餘人次,搶運物資36萬餘噸,加固堤壩3,600餘千米。2017年,駐澳門部隊出動兵力2,631人次,車輛160餘台次,協助特別行政區政府開展強颱風『天鴿』災後救援。」。 中國武警平時執行中國國內公安保衛任務,戰時則協助中國解放軍進行軍事作戰,其主要職能是保衛中共宣稱的「人民民主專政」制度,捍衛「四化建設」;維護中國國家主權和尊嚴,維護國內社會治安,保護公民的民主權利、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以及保衛中國國內重要目標的安全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2年本人出版書籍包括 1. 聖地出任務-台灣國際志工故事集 2. 勇抗強權-阿富汗 3. 台以關係百年史:外交官眼中的以色列 4. 從奴隸到霸主:俄羅斯人的故事 5. 遷徙與戰鬥-突厥人的故事 大家到博客來、誠品、露天、金石堂等網站可以買得到。或者可到2023.1.31 台北國際書展,魚籃出版社攤位直接購買。 筆者在2002年1月出版中國武裝警察大解構一書,當時還是一名在中華民國憲兵部隊中服義務預官役的小少尉軍官。時光已經過去21年,許多政治局勢造成之制度改變,讓中國武警部隊有了新的面貌。因此是時候對本書做一改版,更新中國武警部隊最新訊息,也讓大家認識這一支很重要的中國第二武裝。 中國武警部隊與人民解放軍、民兵並列為中國國家三大武裝力量之一,對於中國這個世界現存最大的專政集權政權的維繫,具有明顯重大的意義。 中國武警部隊是一個性質特殊的軍事單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沒有這樣的組織。一般國家多擁有警察單位負責維持社會秩序,打擊犯罪,擁有軍隊組織保衛國家,抵禦外來入侵,頂多再擁有若干情報單位負責收集情報、反敵人間諜等工作。然而中國政府因為實行的是人民民主專政,這樣的政權代表必然要有專政敵人作為打擊目標,因為不是所有人民都願意接受專政。 隨著中國歷年軍制改變、大量裁軍、解放軍與武警體制的變革隨著外界大環境的變遷而多有變化,武裝警察這支半軍半警的武裝日益受到中國政府與歷任領導人的重視。武警發展至今已不再只是一支單純維護社會治安的「武裝警察」角色而已,而是具有特殊政治任務(安內維穩)及負責國家海域安全(海警)的武裝力量。 自序 1 前言 7 第一章 中國武警制度與編制 9 武警總部指揮中樞 11 內衛武警部隊 14 31個各省市總隊 17 北京總隊 18 天津總隊 18 上海總隊 18 重慶總隊 19 河北總隊 19 山西總隊 20 內蒙古總隊 20 遼寧總隊 20 吉林總隊 20 黑龍江總隊 21 江蘇總隊 21 浙江總隊 21 安徽總隊 22 福建總隊 22 江西總隊 22 山東總隊 23 河南總隊 23 湖北總隊 23 湖南總隊 24 廣東總隊 24 廣西總隊 24 海南總隊 25 四川總隊 25 貴州總隊 25 雲南總隊 26 西藏總隊 26 陝西總隊 26 甘肅總隊 27 青海總隊 27 寧夏回族自治區總隊 27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總隊 29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武警總隊: 32 武警機動師部隊 33 中國海警總隊 41 特種武警部隊 69 武警院校 70 武警的思想工作一覽 75 武警警用裝備 80 一、武警槍械、火砲 81 (一)步槍 82 (二)衝鋒槍 86 (三)手槍 87 (四)狙擊槍 92 (五)榴彈發射器 94 (六)火砲 96 二、武警車輛 97 第二章 中國武警制度之緣起與沿革 103 2.1 前建政時期「工人糾察隊」 105 2.2 毛澤東統治時期的「公安部隊」 107 2.2.1 中國人民公安部隊(1949.10—1950.9) 108 2.2.2 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1950.9—1955.7) 112 2.2.3 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1955.7—1957.8) 114 2.2.4 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1957.9—1958.12) 114 2.2.5 人民武裝警察部隊(1959.1—1963.1) 116 2.2.6 中國人民公安部隊(1963.2—1966.6) 118 2.2.7 解放軍獨立師、團、營、連(1966.7—1973.6) 118 2.2.8 人民武裝警察(1973.6—1983.4) 119 2.2.9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1983.4) 121 2.2.10 六四事件中武警沒有上陣 123 2.2.11 武警大擴張-江澤民時代 127 第三章 2018年武警指揮體系大改革 139 非軍事性質隊伍太多 139 執法職權與人民警察重疊 142 解放軍與武警衝突之周永康事件 143 2018後武警大瘦身 146 武警裁軍變革的政治因素分析 148 中國民兵指揮權一樣收歸中央軍委 150 警種部隊之新出路 151 邊防武警部隊: 151 消防武警部隊 172 公安警衛部隊 178 黃金武警部隊: 180 武警森林部隊: 183 武警水電部隊: 188 交通武警部隊 194 武警專職軍事是趨勢 198 第四章 武警人員組成與結構問題 200 武警士兵來源影響素質 200 部隊訓練 201 獨身子女一代不願當兵 206 從軍待遇一覽 208 武警的警銜階級 210 武警主要任務 213 作者後話 220 附錄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武裝警察法 222 附錄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233 附錄三、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國界法 250 第一章 中國武警制度與編制 中國武警平時執行中國國內公安保衛任務,戰時則協助中國解放軍進行軍事作戰,其主要職能是:保衛中共宣稱的「人民民主專政」制度,保衛「四化建設」;維護中國國家主權和尊嚴,維護國內社會治安,保護公民的民主權利、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保衛中國國內重要目標的安全等。 圖-武警機動師訓練鎮暴操 本章將針對當前的中國武警部隊的組織編制與角色功能、政治思想工作、教育訓練、警用裝備等,分別介紹今日武警的狀況。 第一節 組織編制與角色功能 一、武警部隊總覽 (一)武警部隊編制 武警部隊在2018年改革之前歸屬國務院與中央軍委雙重領導,2018年改革後已經收歸中央軍委單線領導,國務院公安部無權指揮。 武警部隊之首為武警總部,位在北京市海淀區,是正軍區級單位;武警部隊主幹之內衛武警部隊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層級設武警總隊;「地、州、市、盟」層級設武警支隊(團級);「沿海、沿邊的縣、市、旗」設武警大隊;縣設武警中隊(連級)。 目前之武警司令員為王春寧武警上將、政委是張紅兵武警上將。 武警總部指揮中樞 「武警總部」為中國武警部隊最高領導機關,為大軍區級,歸中央軍委直接單線進行指揮調度,不聽從國務院指揮。 武警總部設司令員、政治委員各一人,副職二至三人。軍職上,武警司令員兼副政委,過去有國務院雙重領導期間,公安部長會兼任武警的第一政委,與武警司令員皆受武警政委之節制;在黨職上,政委為黨委書記,武警司令員則為副書記,矮了政委一截,故司令員是歸政委節制的。 內衛武警部隊 內衛武警部隊為中國武警部隊之主幹,部隊數量龐大,分佈面廣而線長,職掌亦十分多元,因此用以介紹其之篇幅較其他部隊為多。 相對於解放軍之軍、師、團、營、連、排編制,武警部隊使用總隊(正、副軍級)、支隊(團級)、大隊(營級)、中隊(連級)、小隊(排級)、班的編制。 解放軍一個師擁有約一萬人的編制,武警總隊則有兩至三萬人不等的兵力。 各總隊司令部位在各省會、自治區首府與直轄市,掌握有三至五個直屬支隊,另有地方支隊部署於各省轄市與自治州、盟、地區,支隊之下再派出中隊分駐在各縣、旗等地方,因此武警部隊即以如此面廣線長的方式深入大陸各地,成為中國政權對內控制的最佳眼線與耳目。而在武警總部「建機動隊」的要求之下,各總隊同時亦掌握至少一個機動支隊,專責機動處突支援任務,可在省境內發生突發狀況時隨時投入機動支援,快速集中優勢兵力將突發或危安事件消弭於初起,防止事態大到鄰近地區。 中國內衛武警需依照「法定分工處理」原則處置突發狀況,即維護與尊重各執法機關的職權,遇到事件,該由哪個機關處理即交由其處理,武警有權處理的才自己處理,不超越法定的職權範圍。 31個各省市總隊 內衛武警現有總隊為:「北京總隊、天津總隊、河北總隊、山西總隊、內蒙古總隊、遼寧總隊、吉林總隊、黑龍江總隊、上海總隊、江蘇總隊、浙江總隊、安徽總隊、江西總隊、福建總隊、山東總隊、廣東總隊、廣西總隊、海南總隊、湖南總隊、湖北總隊、河南總隊、四川總隊、雲南總隊、貴州總隊、西藏總隊、陝西總隊、甘肅總隊、青海總隊、新疆總隊、寧夏總隊、重慶總隊」等31個總隊。 除了派駐各地之一般內衛武警部隊,為因應特殊任務需要,武警編制除原有之輕裝步兵之外,從1996年起開始中央軍委開始增加內衛武警各總隊配屬之砲兵、裝甲兵、工程兵、防化兵等直屬支隊,並下令由各級武警大單位組建一支配備武裝直昇機、裝甲運兵車、鎮暴車輛等武器精良、配備先進、通信良好、機動力強之「機動支隊」,專門用於「處突」與「特殊戰鬥」使用。 武警機動師部隊 武警在歷史上與解放軍密不可分,在某些年代武警甚至是以解放軍的獨立團營連單位存在的,有時依附,有時剝離獨立成軍。 雖然武警在中國各個省分與自治區都建立起總隊,並以支隊、大隊、中隊、小隊之形式擴散深入到各級行政區駐守,但這些有轄區的「內衛」武警畢竟是有固定轄區難以移動的,如果調集兵力到某個地點去處理突發事件,則受調動部隊之駐地危險性就增高了。 因此中央軍委在歷次解放軍大裁軍的浪潮中,就直接將被裁撤的解放軍部隊改編入武警部隊,最大的一批就是1996年的這批武警機動師部隊。 1996年起,根據共軍「九五計畫」之規劃,陸續有十四個解放軍乙種師約二十萬人改編入武警部隊序列,並賦予一般派駐各省、地、市之內衛武警部隊所無之「部隊代號」,是為武警機動師。 機動師分別配屬在瀋陽軍區兩個師(8610、8620部隊)、北京軍區三個師(8630、8640、8650部隊)、蘭州軍區兩個師(8660、8670部隊)、濟南軍區一個師(8680部隊)、南京軍區三個師(8690、8710、8720部隊)、廣州軍區一個師(8730部隊)、成都軍區兩個師(8740、8750部隊)。 這十四個武警機動師為直接自解放軍移編的部隊,因此保有與解放軍較密切的聯繫,亦有使用的專門部隊番號,不同於平常的武警部隊。 這14個1996年由解放軍乙種師改編入武警序列的武警機動師,是中央軍委掌握的一支預備力量,是除了各省武警總隊之外,可以隨時動用的一個大集團軍事武裝力量,足夠鎮壓一場較大規模的地方騷亂。但如果是解放軍的武裝叛變,武警是鎮壓不下去的,因為解放軍是重武裝部隊,武警就算是機動師也只是輕武裝部隊,沒有坦克大砲火箭彈之類的重裝備,武警是無法抵敵解放軍正規軍的。 2018年前的武警機動師為正師級單位,除師直屬部隊外,另編配有三到四個團(支隊級)級部隊,與解放軍陸軍乙種師標準一致。機動師裝備較佳,雖然也是輕兵器為主,但配有較多裝甲車、裝甲防暴車與輕型火炮,也有盾牌、警棍、防刺手套背心、催淚彈等各類手榴彈。 全師皆為全訓部隊,平日不執行內衛執勤工作,完全投注於訓練任務當中,是一種全訓作戰部隊,訓練量與訓練科目比地方內衛武警來得多且久,因此戰力較內衛武警來得高。 武警機動師直屬於武警總部,各省內衛總隊無法調遣他們,主要負責大規模突發事件之處置,如暴亂、騷亂、武裝暴動、大規模械鬥等事件。進入戰時,則協助解放軍進行防衛作戰。當周遭情勢需要時,就由中央軍委調派進入各地執行指派任務,與解放軍演訓等任務關係密切。 更重要的是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海峽作戰中,由於中國武警部隊具有的警察性、國內性,中國可在解放軍登陸部隊突破台灣海岸防線而建立橋頭堡後,調動大量的武警機動部隊來用在對台的後續掃蕩「綏靖」作戰上,可以在國際上造成「軍事作戰已結束,僅剩警察隊伍在維持社會治安」的幻象,麻痺世界各國的輿論攻擊,加上中國一直不斷貶抑我國際地位,強迫世界各國以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為建交條件,在法律上造成世界各國承認中國對我主權之要求,都是為未來可能發生情勢鋪路。 比如之前駐紮在海峽對岸福建的武警機動九十三師(8710部隊),就經常配合福建內衛武警總隊,積極配合解放軍進行對台動武的各項軍事演練。 武警14個機動師在2018年的大改革中也受到影響,14個師的編制撤銷,與當時撤銷的交通武警部隊一起組成新的直屬武警總部的「武警機動總隊」,與「海警總隊」一樣地位。 武警機動總隊下轄「武警第一機動總隊、武警第二機動總隊」兩個正軍級的機動總隊,每個總隊下轄16個支隊。所以這個機動總隊規模是大於師,與一個軍的層級相當,而且一南一北駐紮在河北與福建,轄下部隊輻射到周邊省分。這兩個機動總隊的主官是正軍級的武警少將,與內衛武警各省總隊主官為副軍級武警少將,是高了一階的。 武警第一機動總隊(駐地河北石家莊)有9個機動支隊、2個交通支隊、3個特戰支隊、1個直昇機支隊、1個工程防化支隊。想當然其功能在於拱衛中央,隨時處理北京可能遇到之麻煩與突發事件。第一總隊部隊要往東北、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也都是十分近的,以目前各種現代化交通工具的速度,如高鐵等,運兵速度也是朝發夕至的。 第二武警機動總隊(駐地福建福州市)下轄9個機動支隊、3個交通支隊、2個特戰支隊、1個直昇機支隊、1個工程防化支隊等。管轄範圍由江蘇、福建、廣東、湖南、四川一直到西藏, 武警兩個機動總隊之部隊駐地: 綜觀這個已經升格為正軍級的武警機動總隊,等於一個北方第一機動總隊就吃下了7個原先的機動師,南方的第二機動總隊也吃掉另外7個機動師,因此造成了每個機動總隊變成一個分據南北的龐然怪獸,這對於現代軍事改革力求裁撤大型組織如軍團、軍、師,改以混成旅及團部隊取代,以方便靈活調派且具有足夠自身火力裝備之趨勢有違,更少的組織層級也可以避免太多層級造成的指揮不暢通之弊。 武警機動部隊在這方面反而走上回頭路,組成軍團級的大兵團建制,實在是少見之少見,也許背後的含意其實是要斷了那14個武警機動師的傳承,因為那14個從解放軍移撥來的武警機動師多多少少都還是有可以追溯到抗日戰爭時期之部隊單位傳承,這下7個師併成一個總隊,可就無法再傳承什麼。此外也要避免14個武警機動師被有心人掌握造反,可是組成大軍團級單位難道就能避免?有心人只要疏通了機動總隊司令員或政委,可以掌握到的部隊與駐地更廣,其實更危險。 總之武警機動部隊已從火力低微之輕裝步兵部隊,漸漸增強到具有一定威脅程度的複合型部隊,對未來台海防衛作戰上將扮演的角色值得我方多加注意。 中國海警總隊 另一項武警改制的特別之處,在於原國家海洋局與邊防武警旗下雙重領導之「中國海警(China Costal Guard,簡稱CCG)」單位之歸屬。中國海警全部移交給中國武警部隊,成為今日武警「內衛、機動、海警」三大支柱之一,取代以前特殊專業的各警種部隊。 話說中國海警這支部隊,其實是歷史較短的一支新隊伍。1980年代以前,中國只有海軍,沒有海警,當時中國經濟開發程度尚低,對於海疆權利維護等意識也不高,因此有解放軍海軍抵抗可能之外敵,另有各省海上民兵或邊防警察擁有的一些船隻巡邏,打擊偷渡走私,即已足夠保護中國海上利益。 隨著改革開放並與世界逐步接軌後,中國也逐步改進自身體制適應世界潮流,並逐步成立海岸巡防單位,用來保護自身海疆的經濟利益並用以海洋執法。最早的成規模海上執法單位是中國海監總隊(China Marine Surveillance)。 中國海監總隊時期 最早時國務院「國土資源部」下轄之「國家海洋局」在1982年8月23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而成立了「中國海監總隊(China Marine Surveillance)」,籌劃船隻並開始對國家海洋環境進行監視、檢測與執法任務,時稱為「中國海洋環境監視監測船隊」,1983年起正式開始在海上運作。但以其名稱看來,該隊伍監視、監測性質高於執法的性質,單位組織人員的軍事性質也低,還不算是真正的海岸巡防部隊,人員也不是擁有執法權的警察人員。 中國海監船的任務一開始偏向環境與海洋資源方面,主要是對中國管轄的領海與經濟海域進行巡邏監視,對於外來船隻侵犯中國的海洋權益,比如非法使用海域捕撈海洋生物,損害海洋環境與資源,破壞海上設施或擾亂海上秩序如偷渡走私、濫補濫撈等違法行為進行執法查處。 中國海監執法依據計有第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這是2001年第九屆全國人大第24次常委會通過之法律,是為了維護國家海域所有權及海域使用全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海域合理開發及可持續利用。 第二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1999年12月25日通過,目的要保護與改善海洋環境、保護海洋資源、防治污染、維繫生態平衡,保障國民健康、促進社會與經濟在海洋層面之可持續發展。 其餘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法》、《涉外海洋科學研究管理規定》、《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海洋行政處罰實施辦法》以及所有中國簽署締結的對外條約與公約對於海洋之相關規定,都是中國政府必須遵守,也是中國海監必須執法的目標。 1998年中共中央編制委員會正式批准中國海監總隊之設立,當時國家海洋局局長王曙光擔任首任中國海監總隊之總隊長一職。國家正式給了明面上的編制與預算,組織就可以開始發展壯大了,海監總隊迎來大發展時期。 海監總隊陸陸續續添置、建造或由解放軍海軍移交而來約300艘大中小各型船艦,也效法海軍以「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三個區域劃分的規範,設立「北海、東海、南海」三個海監總隊,在靠海的各省、市設有總共104個總隊所屬支隊、直屬支隊、保護區支隊、206個縣大隊等。其300艘執法艦艇中3000噸級的有6艘,有十分之一的船隻排水量超過1000噸,代表是中大型船艦,此外也有飛機與直昇機若干。 至於海監總隊船舶停靠補給基地則在「大連、塘沽、青島、上海、寧波、廈門、廣州(兩個基地)、北海」等九個港口,飛機機場則在舟山島。 北海總隊基地在青島,東海總隊基地在上海,南海總隊基地在廣州。分別配屬有船艦、監視飛機、直昇機等,也可以算得上是具有三維空間打擊能力的一支輕武裝執法力量。 因為中國過去與周邊海上鄰近國家的劃界幾乎都不明確,在東海的釣魚台列嶼,及南海的九段線等海域,都與鄰國有著敵對爭奪領海的情況,因此中國大力發展、補充海監船艦實力,並以之為爭奪爭議海域的工具,至少比起直接使用解放軍海軍力量來說,較能不給人殺雞用牛刀的感覺。 在東海方面,中國海監船艦從2012年9月,在中國政府對外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的聲明》之後,就開始介入釣魚台事務,並對釣魚台列嶼開始進行所謂的常態性編隊維權巡航行動,而且是持續不斷地一直堅持到10年後的現在也未停止,使得原先僅是台灣與日本之間的糾紛,橫柴入灶變成三方糾紛。之後隨時隨地,中國海警船都一直保持有船在釣魚台海域巡邏的狀態,顯然要造成既有事實。可是釣魚台並非無主地,中國不應該以這種方法造成無主地先佔事實。 比如近一點的事件,在2022年12月底,有四艘中國海警船進入釣魚台附近海域,並有接近日本漁船之動作,日本海上保安廳派巡邏艇在中國海警船與日本漁船間航行隔開雙方,並多次警告中國海警船離開。中國海警的微信帳號則公布中國海警船隻在釣魚台周邊的中國領海巡邏之照片與行動。 日本海上保安廳稱2022年全年,中國海警船進入釣魚台列嶼領海範圍36天,進入毗連區的總日數為328天,連續第三年超過300天,這樣的行動顯示出北京有意讓中國海警船隻在釣魚台的航行正常化、連續化。當年11月時也有一艘配備76釐米火砲之大型海警艦艇進入日本領海。因為我們知道近年解放軍海軍移交大批導彈巡防艦給中國海警,這批海警船噸位大、耐風浪,可長久時間停留在風浪大的釣魚台開放海域,船上的導彈發射器、魚雷發射器等威力強大之海軍武器已拆除,但槍砲等則留下供海域執法使用。噸位大的船隻,對抗惡劣海象能力佳,日本保安廳遇到這樣的大型中國海警船也難以驅趕,總不能用水砲幫他洗船,要使出衝撞的手段又恐怕敵不過中國海警船的噸位大。 因此對上台灣漁船與海巡署船艦頤指氣使的日本海上保安廳船,遇上中國海警船可就吃鱉了,其實當初要不是日本對台灣漁船欺凌過度,刺激中國覺得台灣恐怕保不住釣魚台了,於是乾脆自己動手也進來搶釣魚台,否則位處台日之間的釣魚台,離中國海岸根本遠得很,也不在中國領海內,中國實在沒立場涉入釣魚台之爭。 中國海警持續不斷十年對釣魚台之巡邏,至少有效地讓國際社會知道釣魚台並不是日本固有領土,而是有爭議的海域與島嶼,至於未來究竟如何解決,則不是今天情勢能夠判斷得出來的。 此外十年前起,海監船隊也在南海對菲律賓、越南等國超過九段線之漁船進行驅逐,導致外國開始注意到這支日益壯大,且艦船海上執法隊伍噸位與數量皆持續增加增大的武裝執法力量。儘管海監船通常無重武裝,但是對於對中國持有戒心的周邊國家而言,中國大量增加海監船,並對爭議島嶼擁有主權及吹沙建島蓋機場之動作越來越積極,周邊國家感覺受到威脅是必然的。 即使過去被視為力量強大的日本海上保安廳,擁有455艘艦船,也對中國海監與後續的中國海警堅持不斷地在釣魚台海域編隊巡航,不怕趕也不怕撞的堅韌感到有點束手無策。更別提東南亞爭端系爭國,武力弱小,海軍正規軍之船艦恐怕都無法與中國海警船對敵,因此我們也看到如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等國也在近年紛紛增購新海軍船艦、購買新型對艦飛彈、雷達、甚至潛艦,假想敵目標很明顯的就只能是中國。畢竟南海距離中國遙遠,中國海軍與海警力量又分為北海、東海、南海三等份,因此東南亞在地國家如果多添購現代化武器裝備,以其主場位置優勢,是可以對中國海軍、海警造成相當程度威脅的。 中國海警局時期 2013年3月,中國政府根據當時中國人大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將幾個海上執法單位予以整合:(1)原屬於國家海洋局的中國海監總隊、(2)原屬於公安部之公安邊防海警部隊、(3)農業部所屬中國漁政船、(4)海關總署所屬之海上緝私警察,上述四個單位的所有人員與船艦全部統合起來,整合為「中國海警局/ China Coast Guard」。「中國海警局、國家海洋局」是一個單位兩塊招牌,海警局局長是公安部管理海警工作的公安副部長兼任,政委是海洋局局長兼任,上級機關是公安部,但也一樣掛靠到邊防武警部隊體系中。 過去靠海的各省武警邊防部隊下設有海警部隊,負責巡邏海疆,維護領海經濟利益、治安之海上執法任務,打擊偷渡走私等犯罪行為。海警就是世界各國的海岸巡防單位,這在各國都是次於海軍,負責領海海域執法任務的海上警察執法單位,通常不隸屬於軍方,船艦也多半只配備有輕武器、水砲與救生設備,要是本國漁民船隻或經過海域之本國或外國船隻遭遇海難,海巡艦艇也負責救難任務。 總之發生了需要出動海岸巡防艦艇處理的事件,代表其性質還是屬於一般行政執法可以解決的範圍,一般對於侵犯本國領海權益與利益的事件,海巡艦艇就是用廣播警告、水砲噴灑驅離,要到出動人員登上外國船隻臨檢時已經是很嚴重的狀態,若到了違法事實明確,也有可能扣船帶回甚至將船隻拍賣繳交罰款的程度。 但若發生了敵方海軍艦艇或有軍事性質之船隻入侵時,那每個國家就得要出動海軍艦艇或空軍飛機予以驅離或交戰了,那個時候海巡艦艇就可以閃一邊納涼,由海軍艦艇頂上了。 本來在2018年邊防部隊改隸公安部「由武警改為民警」時,照理說「中國海警」應該一併歸回公安部的國務院體系領導,可是偏偏2018年改制之際,中國海警單位被整體從邊防部隊中特別拉了出來,專門地改歸新的中國武警體系管轄,並在武警體系中成立一個正軍級的「武警海警總隊」來負責統籌管轄所有各省中國海警船艦、基地與人員。 沿襲過去海監總隊時期先例,武警將這支海警總隊切分為三,設立「海警北海海區指揮部、海警東海海區指揮部、海警南海海區指揮部」,三個指揮部的指揮官為副軍級,設有司令員與政委(副軍級武警少將)。 但在執法層面上,還是延續「中國海警」的名稱,上述三個指揮部也掛了另一個招牌,分別是「中國海警局北海分局、中國海警局東海分局、中國海警局南海分局」,分區負責,進行其海洋執法之任務。 海警船隻特色 中國海警船統一採用白色外表塗裝,並在船體前段漆有紅藍相間條紋,畫有中國海警徽章,以及「中國海警 China Costa Guard」字樣,所有移撥自海軍的船艦也都要改塗裝。 另外每條海警船都有一個舷號,採四位數或五位數編號,第一個數字標示這條船所屬的是北海(1)、東海(2)、或南海(3)海區,第二為數字標示其噸位如1(1000噸)、2(2000噸)、3(3000噸),第三與第四位數則是船的實際編號如海警2115號船,就是配屬於東海海區、1000噸級、編號15的船。 如果是一般所屬省份沿海的巡邏,大概出海七天就會回港,如果到南海或釣魚台遠途巡邏,就可能為期一到兩個月的時間,在船艦上自然要帶有足夠之糧食、淡水等補給,以提供數十名或上百名船員每日三餐所需,也要有足夠睡覺休息空間供船員輪班休息。一般船艦上的生活肯定是十分無聊的,也不可能像在陸地上時隨時可以上網、去館子打牙祭、逛街、娛樂什麼的,無非就是值勤與休息,所以海警人員的工作辛勞是肯定的,多少要有點愛國心的支持,否則很難長久支撐下去。不過好在海警畢竟不是海軍,所以不會隨時有敵軍來顆飛彈或轟炸機來把船給擊沉,安全性比在海軍艦之上服役要高得許多了。 也就是如果有一天對外戰爭爆發,解放軍開始出動海陸空軍與火箭軍跟敵人廝殺時,國內還有武警部隊可以壓住陣腳,維繫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全國的控制與統治,即使哪個地方勢力意圖分裂中國,解放軍沒空,武警也會有空出動來執行中共黨中央的意志。 而在海上如果解放軍海軍面對外來攻擊,通常指涉的不外乎是美國、日本、南北韓、菲律賓、越南、加拿大、歐盟國家與台灣海軍,而倘解放軍海軍不敵,艦船實力受到重大損傷削弱時,武警海警部隊可以趕緊加裝重型武器抵上第二波防禦。 許多海警船艦原先就是解放軍海軍退役下來轉交海警使用的海軍艦艇,而且通常是比較老舊,已經無法適應新世代海洋作戰之需求者,如反潛能力不足、防空能力不足、改裝升級空間缺乏之艦艇等,乾脆就通通都退役送給中國海警當成近海巡邏艦使用。 以軍艦興建時之注重防禦、重裝甲船體,在中國海警執法時若不便使用武器之狀況下,還可以使用船體去撞擊敵艦敵船。所以我們看到近年有解放軍海軍現役主力的054A型飛彈護衛艦改為818型海警船、F22P護衛艦改裝的718B型海警船、還有2021年冬天由海軍一次轉交22艘056型導彈護衛艦給海警使用的艦艇等,其中有服役8年的船,也有僅服務5年的新船,可看出大量海警船原即為現役海軍軍艦,改編放在中國海警這邊養護著使用,隨時有需要時,要恢復原有的軍事實力與功能並不會太難。 高達22艘的1400噸級056型導彈護衛艦幾乎整體移交為海警船,但性能更優的50艘056A型導彈護衛艦則繼續留在解放軍海軍序列中,因為056A的反潛性能更佳,可裝可變深度拖曳聲納陣列,對於走遠洋海軍路線的解放軍海軍而言,反潛是很重要的功能,所以不會移交給海警。 但是這22艘056級輕型導彈護衛艦在拆除原有重武裝如鷹擊83反艦飛彈、海紅旗10防空飛彈、反潛魚雷等之後,仍保留1門76毫米主砲與2門30釐米副砲,加上它本身航速達28-30節、續航力2000海浬,因此在海上除非遇上他國巨無霸級海巡船艦,否則同噸位以下的船艦大概都難與之抵敵。 056型導彈護衛艦轉交中國海警之船艦列表 中國海警目前已是中國武警中與各省內衛部隊、機動師部隊鼎足而立的三支柱之一,軍委會的用意顯然要繼續增強中國海警的軍事性,除讓它具備海洋執法的基本職能外,還要讓它在必要時成為中國的第二線海軍,負責近海的海防與執法工作,讓解放軍海軍艦隊可以放心的走遠洋海軍發展的路線,比如去索馬利亞外海執行反海盜護衛商船任務,去印度洋與伊朗海軍一起演習,甚至與伊朗及俄羅斯海軍聯合軍演等等,以及在東非吉布地建海軍基地等等行為,看得出來解放軍海軍也想像美國、英國、法國一樣成為全球艦隊。 未來中國倘能生產出更多航空母艦,組成航母戰鬥群的話,解放軍海軍或可向美國海軍一樣將國力投射到全球的每個角落。但如果解放軍未來在對抗敵人的行動中失敗,中國海警的幾百艘船也還能讓中國不至於失去海域執法與維護主權的能力,不至於讓外國船艦像百年前那樣隨意出入中國。 畢竟我們可以回想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列強殖民帝國的海軍可是可以任意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圈地建港,甚至將軍艦沿長江一直開到武漢去,當時的中國簡直沒有任何海權與領海可言,只能任人進出,任人宰割,最後在中日八年抗戰之際,才以實際戰績逼迫西方列強取消對中國的各種不平等待遇,包括內河航行權與各種租界的收回等。 在高舉民族主義的新中國,自然不可能讓清末時完全失去海權的情況再度發生,因此在經濟發展之後,猛力發展最耗錢的海軍艦船,就是現代中國政府的一種下意識選擇。也因此有近二十年中國海軍艦艇像下餃子一般下水的盛景,追趕的腳步之快,已然超越日本海上自衛隊、台灣的海軍,數量直逼美國海軍,連航空母艦此類大國重器也開始有下餃子的樣子。 要知道美國負責西太平洋的可是第七艦隊,還有要負責印度洋、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等其他艦隊,美國不可能將所有海軍實力全部聚集在西太平洋應對解放軍海軍的挑戰,那麼俄國海軍、伊朗海軍、甚至索馬利亞海盜都可以隨時給美國海軍好看的,所以備多力分,是世界第一強的美國海軍不得不的處境。 而中國的海軍與海警兩支海上力量倒是趁著這幾年經濟大好,軍事預算大增的好時機,猛力造了許許多多艦船,2021年底時中國解放軍的海軍已有355艘艦艇(2025年將增加到420艘、2030年增加到460艘,其中包括約70艘潛艦),在全世界僅次於美國海軍,比起其他國家海軍就是遙遙領先了。 各國海軍實力對比表 中國鄰近國家之海岸巡防單位實力對比 雖然中國海軍在尖端軍武科技上也許不如歐美,但光靠艦船數量與船上密密麻麻裝載的導彈,倒也可以讓歐美海軍望之卻步。也難怪乎美國一直將中國視為未來美軍最大的威脅。 日本因應中國海警之舉措 日本海上保安廳為因應2012年起中國海監船與之後海警船在釣魚台海域堅持不懈的巡航與展現實力,意圖在台日針對釣魚台紛爭中火中取栗事,也據以研擬新措施反制,日本政府打算將海上保安廳之預算由2022年之預算大幅增加1.4倍,使2027年時可達3200億日圓,添購新型裝備、增加大型巡邏船數量,將中國定位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略威脅」,且規定突發事件時可由防衛大臣接管海上保安廳,加強海上保安廳與海上自衛隊之合作等。 對於日本的強硬舉措,中國置之不理,繼續派遣海警船在釣魚台海域巡航,而日本認為釣魚台是日本領土,因此海警船等於侵入日本領海,但海上保安廳的船又無法驅逐出這些中國海警船,因為人家噸位更大,甚至有的還有艦砲武器,因此也只能喊話一番了事。 中日雙方在外交管道也是相互抗議,但外交詞彙其實也就是那樣,好像什麼都講了,但其實什麼都沒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答記者提問日本增加安保預算事,表示:「中國始終致力於維護亞太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是各國發展的夥伴和機遇。日方罔顧事實,背離日方對雙邊關係的承諾及中日之間的共識,對中國無端抹黑,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一直通過外交渠道向日方表明嚴正立場。中日互為近鄰,同為地區重要國家,維護和發展中日友好合作關係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我們再次敦促日方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各項原則,切實將【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這一政治共識體現到政策上,落實到行動中,尊重亞洲鄰國的安全關切,在軍事安全領域謹言慎行。靠渲染中國威脅為自身強軍擴武尋找借口的圖謀是不可能得逞的。」 過去中國秉持低調不爭霸,暗自發展積累實力的策略,近年已經完全展現出不怕挑戰美國與西方的戰狼姿態,在民族主義者眼中看起來很爽,但其實過早地展現實力,讓敵人驚覺而有針對性地做出防備並開發有針對性的武器,甚至在全球貿易、科技、人員、金融等各領域開始對中國做出警惕、制裁與封鎖的行為,其實中國為此損失頗大,取捨之間,要看領導人的智慧與選擇。 另外在印尼方面,2023年初印尼宣佈將開發位於南中國海的天然氣田,總投資額約30億美元,該天然氣田位在印尼的經濟海域,但也位在中國的九段線內,代表中國也聲稱該地的主權。結果一艘重達12000噸的巨型中國海警船CCG 5901號立刻就出現在該海域進行巡邏。 巨型萬噸級海警船 對這種相當於二戰巡洋艦甚至戰列艦等級的萬噸巨型船隻,一般各國用來海域執法的幾百噸或最多兩、三千噸級的海岸巡防隊船隻,根本是束手無策,不管是攔截、水砲、衝撞、甚至槍枝射擊都無效,大概也無法登艦攻擊,廣播等手段當然更無效,你講一堆英文廣播驅離,他回一堆中文,雞同鴨講當作聽不到。 但換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巨艦功能,萬噸級艦的優點就是艦上空間大,可裝載物資多,可執行任務種類更多,如果以之當作在南海駐點的旗艦或母艦,可以停留在遠洋地點的時間可以拉更長,配合其他中小型艦隻,中國海警可以將在南海停留、值勤、巡邏的時間大大延長。 更何況海警船畢竟是執法船,不會有敵人海軍來對海警船發射飛彈或魚雷攻擊,所以軍艦必須有的靈活躲閃敵軍攻擊的性能,海警船可以不必太注重。但由於中國海警需要巡邏的海洋面積實在是太過寬廣,尤其是要在東海壓過日本,在南海要壓過東南亞諸國,船艦都必須有較好的遠航力、停留海上時間長、執行各種不同任務的船艦綜合能力要強、船員在艦上適居性高等要求,因此哪天中國海警弄出一艘海警航空母艦或直昇機母艦、登陸攻擊艦等類航母船艦當作指揮艦常駐南海,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中國第一艘遼寧號航空母艦,是改裝自蘇聯瓦良格號航母的老艦,其實就相當適合改裝作為海警在南海的指揮旗艦,裝上醫療設施還可當作醫療船,放上幾架直昇機、水砲、顯示幕與快艇可以執行任務,這個一次在爭議水域停留三個月恐怕都不是問題。周邊國家的海岸巡防隊甚至是海軍的艦隻,跟他比起來都完全不是一個量級上的對手。 尤其對與中國有釣魚台列與爭議的日本,以及有西沙群島爭議之越南,有南沙群島爭議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以及兩岸爭議數十年的中華民國台灣,中國海警可謂是所有人的共同敵人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1 全蒙古史之蒙兀室韋及契丹遼帝國篇-耶律大石中亞復國之偉業 27:01
2022年本人出版書籍包括 1. 聖地出任務-台灣國際志工故事集 2. 勇抗強權-阿富汗 3. 台以關係百年史:外交官眼中的以色列 4. 從奴隸到霸主:俄羅斯人的故事 5. 遷徙與戰鬥-突厥人的故事 大家到博客來、誠品、露天、金石堂等網站可以買得到。或者可到2023.1.31 台北國際書展,魚籃出版社攤位直接購買。 **第三章 ** 蒙兀室韋、契丹遼、 哈瑪蒙古繼起 西元2世紀北匈奴西遷後,祖上為東胡,講古蒙古語的鮮卑取代了匈奴佔據蒙古草原。等到五胡十六國時期(西元304年至439年),各支鮮卑部族紛紛南下到中國北方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山東、河南等地,分別建國,也就是上一章提到的東鮮卑、北鮮卑、西鮮卑建立的一系列國家。但是戈壁以北的漠北草原與西伯利亞怎麼辦?那就是北鮮卑一支的「柔然」與現在要講的「室韋」了。 蒙兀室韋-鮮卑後裔,蒙古帝國直系祖先 鮮卑一系的柔然汗國控制了整個蒙古漠北草原,東到大興安嶺,但在他東部還有一支附屬遊牧部族叫做「室韋」。室韋也是東胡、鮮卑一系的古蒙古語族民族,原先佔據了今天中國東北與俄羅斯濱海省一帶,其實室韋就是當初鮮卑部族南下搶進中國漢地之後,還留在鮮卑山老家看守的鮮卑部族。後來在唐朝崛起的契丹、奚人等基本上與室韋也是同族同種的不同部落而已。 室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元420年至589年),分裂為「南室韋、北室韋、缽室韋、深末怛室韋、大室韋」等五個部族,先是柔然統治,接著西元552年起被消滅柔然而雄起的突厥汗國統治。北室韋的首領稱號為「乞引莫賀咄」,南室韋的首領稱號為「餘莫弗瞞咄」,此時的首領稱號已經逐漸由過去匈奴人用的「單于」向柔然人用的「可汗」轉移,越來越多的游牧民族改用可汗,或汗來稱呼首領。 到了隋朝時(西元581年至619年),室韋又繼續分裂為25個部族,眼看就是一盤散沙般的存在。不過其中有一支居住在石勒喀河邊的「蒙兀室韋部」在經歷隋、唐、契丹與金朝漫長統治後,在12世紀中葉時,內部的尼倫部落出現了一名首領「合不勒汗」,帶領部族遷徙到肯特山(Khenti),這支部族最後誕生了一名首領鐵木真,並在1206年征服蒙古高原所有部族,以忽里爾台大會推舉其為大蒙古國大汗,上稱號成吉思汗。因此室韋人是蒙古帝國的直系祖先,殆無疑義。 原先在柔然帝國統治下的室韋,在西元552年突厥汗國阿史那家族崛起後,基本上就是臣服於突厥汗國的,一直到東突厥被滅,室韋開始與唐朝建立朝貢關係,當時的唐朝在回紇汗國所據蒙古高原的東部,也就是今日中國的東北遼寧、吉林之地設置「室韋都督府」,室韋成為唐朝的附屬民族,接受羈糜統治。 室韋都督府 骨子裡也是鮮卑色彩濃厚的唐朝,對於這些北方游牧民族十分重視,因為突厥汗國的存在對唐朝的威脅實在太大了,唐朝必須抓緊更多游牧民族,才能削弱突厥汗國可能再起的力量。 唐朝的室韋都督府位在今天中國東北的西半邊及內蒙古東部呼倫貝爾草原地帶,大概包括了今天的吉林、遼寧北部,與黑龍江、嫩江到更北的俄羅斯地區,管轄的主要是講蒙古語的部族,也就是過去鮮卑、柔然、室韋等一眾鮮卑系的遊牧部落。 室韋的東邊有一個黑水都督府,是唐朝為稽糜統治通古斯族的 靺鞨 人(魏晉時稱勿吉)設的,轄區內有二十餘個通古斯語部落。黑水都督府前身是西元720年設的黑水軍。 靺鞨 人祖先遠古時稱為肅慎,「肅慎- 靺鞨 -女真-滿州」是一脈相承的,也就是日後女真人、滿州人的祖先,他們是在東北森林裡面漁獵的民族,與草原上游牧的民族所作的畜牧營生其實是不一樣的,但堅毅勇抗自然環境的精神是十分相似的,畢竟南方漢族的文化還沒完全進入東北地區。 至於室韋南邊的契丹,唐朝則設置松漠都督府來管轄。不論是室韋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松漠都督府,都是同時受到唐朝的「安東都護府」管轄。 可是在唐朝末年,室韋部族被崛起中的契丹給合併,室韋都督府最終消失無蹤。不過室韋人當然並未消失,在契丹人建立的遼帝國與女真人建立的金帝國時期,室韋人都是臣屬於這些帝國的游牧部族,與當時蒙古高原上許多突厥語系的部族一起生活,相互競爭、併吞與合作。 契丹是蒙古旁支 契丹人係鮮卑人後裔一支,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開始出現,有說法說他們是東鮮卑宇文部的後裔,北齊的高洋就曾擊敗過北方邊境的契丹部族。 契丹人在唐朝時係由松漠都督府羈糜管理,唐朝在西元648年封當時契丹首領「大賀窟哥」為松漠都督府都督,也就是讓他們自治的意思。對於邊疆民族,唐朝幾乎都是採行此般民族自治的羈糜統治,自己人管理自己人。好處是唐朝不需要派遣官員前往並可省去行政機關開支,壞處則是邊疆民族既維持有自己的君長,當然對於朝廷的命令就聽調不聽宣了,好的命令接受,壞的命令就拒絕準備造反。這也就是後代清朝要行改土歸流的原因了。 對於地域遙遠,中央政府鞭長莫及的邊疆少數民族,唐朝羈糜制度還算是一個運行良好的制度,從東北的安東都護府,到往西的北庭都護府、單于都護府、一直到位於今天新疆、中亞五國、阿富汗甚至到伊朗邊境的安西大都護府轄區,唐朝都採取羈糜統治,一方面是尊重當地人管理自己的願望,但另一方面而言,這樣的統治其實是虛幻的,如果唐朝強大時大家畏懼順服,甚至援引唐朝強軍保護自己;一旦唐朝衰弱了,所有羈糜統治的民族全部都會在自己君長帶領下瞬間離去不回頭,反正中央政府也沒奈我何。 契丹人雖說出現得早,但也是要到唐朝末年才真正崛起,原先也是一個邊疆偏遠地帶部落聯盟,只要沒有出現一個強有力的英主,要統合一堆部落說實在是不容易的。 到了10世紀時,居住在西拉木倫河流域(西遼河上游)的耶律阿保機就是起來統一契丹各部落的建國君主,當時的唐朝已經衰弱,節度使行藩鎮割據,國中之國處處,甚至安史之亂時唐朝都需要請求回紇汗國派軍助戰才能收復長安、洛陽兩京,大唐的威望已經被踩在腳下好多次了。安史之亂前後,唐朝更形成各地節度使擁兵自重,倘中央無力壓制,很快藩鎮就自成一國,不再理會中央政令,尤其是偏遠邊疆的節度使,如管轄今日河北的幽州節度使,後來改稱范陽節度使或盧龍節度使,就是安祿山起家的藩鎮所在地。 幽州節度使轄下的室韋、契丹人、奚人受到幽州勢力的壓制,如安祿山就是討伐這些少數民族起家的唐朝將領,安祿山的部隊中也收編許多這些少數民族的部隊。但大部分時間他們都是自治自由的民族。甚至有機會時,還可以得到來自唐朝的賞賜與公主下嫁的殊榮。 安祿山之亂後契丹崛起 安祿山之亂是唐朝由鼎盛轉往衰弱甚至滅亡的一大轉折點,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安祿山(西元703年-757年)是出生在營州(今天遼寧朝陽市)的一個混血遊牧民族(當時稱為雜胡),父親是來自中亞安國的粟特人,也就是昭武九姓( 康 、 史 、 安 、 曹 、 石 、 米 、 何 、 火尋 ( 花剌子模 )和 戊地 )中的安姓,是古代歐亞大陸游牧民族塞種人大月氏之後裔,母親則是突厥汗國的貴族阿史德氏,因此他沒有一絲漢人血統,但游牧民族間相互通婚是很常見的事情。這些血統讓安祿山的外表應該是白種印歐民族高加索人的外表,與東方蒙古人種的漢人、鮮卑人都是不一樣的。這樣的人能在唐朝崛起甚至掌握極大權力,代表唐朝時期的中國確實是兼容並蓄,不太在乎一個人的外表。 當時第一突厥汗國也就是東突厥及西突厥汗國都已相繼滅亡,突厥人與中亞粟特人都在唐朝安西都護府與北庭都護府的控制下,因此許多北方游牧民族人才也都為唐朝所用,幾乎一半的唐朝將軍都出身異族,但在唐朝有更大發揮的舞台。 安祿山就在唐朝以其胡人身份及強大個人武力值爬上武官頂峰,也就是節度使一職。他主要戰鬥的對象就是東北系的遊牧民族突厥、契丹、奚等,最後甚至同時身兼東北三鎮節度使,擁有超乎尋常標準之部隊人數,這自然也有唐朝朝廷制度混亂,使有心人可以鑽營利用之因素存在。等到其週邊的遊牧部族如突厥、同羅、契丹、奚、室韋等都已經降伏於他,任其驅使情況下,其野心自然大增,就造了唐朝的反。 西元755年12月安祿山聯合突厥、同羅、契丹、奚、室韋等少數民族一起聯盟出兵進攻唐朝,打出旗號是清君側。由於其兵力實在太多太強,唐朝政府軍完全無法抵敵,洛陽、長安兩京都遭到安祿山軍攻陷,造成唐玄宗西奔巴蜀。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在其戰爭中發生的許多事情都造成嚴重的後果,第一是藩鎮的崛起,唐朝中央在平亂與戰後過程中,讓各地節度使逐漸掌握了軍權以外的人事權、財政權、行政權,從此各地幾乎成為獨立王國。第二是契丹、奚族等東北的少數民族加入安史叛亂軍,從此對唐朝中央失去敬畏之心,不再聽宣聽調,從此成為獨立勢力,契丹遼帝國的雛形開始出現。 第三是為了平亂,引進回紇部隊協助唐軍打敗安祿山軍。回紇是講突厥語系的鐵勒諸部之一,又稱九姓烏古斯。是一個由九大部落( 藥羅葛 、胡咄葛、啒羅勿、貊歌息訖、阿勿嘀、葛薩、斛嗢素、藥勿葛、奚邪勿)組成的部落聯盟,首領可汗出自藥羅葛氏,後來回紇又併入拔悉密、葛邏祿兩部,號稱十一部落聯盟。回紇是今天新疆維吾爾人的直系祖先。在唐朝當時的北方,也就是今天的蒙古高原與內蒙古草原上,東邊遼河流域是契丹與奚,向西則是蒙古高原上的鐵勒諸部(薛延陀、回紇等)、再向西阿爾泰山則是第一突厥汗國發源地,再向西到哈薩克草原上則是西高車、康國聯盟、葛邏祿人,再向西則是保加爾汗國與可薩汗國。 契丹雄起,稱霸數百年 在回鶻汗國於西元840年滅亡後,原先依附於回鶻汗國的契丹、奚重新恢復獨立,並開始在遼河流域發展壯大,還接收不少回鶻遺民,契丹遼帝國最有名的后族蕭氏述律部,就是回鶻人的後裔。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就是回鶻人。 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在西元907年就是在原來松漠都督府的轄區整併所有契丹部族,建立統一的大契丹國,定都於臨潢府(今天中國內蒙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西元916年阿律阿保機打敗所有跟他搶王位的兄弟們,以及想維持契丹首領由各部落公同推選制的其他契丹部族,即位為皇帝,創國號為遼,威震一時的契丹遼帝國正式建立。西元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攻滅五代十國中石敬塘建立的「後晉」。 由於契丹全盛時期疆域廣大,東到日本海,西到阿爾泰山,南到燕雲十六州,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中國北部也是在契丹遼朝控制下,人口約900萬人,控制了4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強大無比。 因此在蒙古語、俄羅斯語及其他許多西方語言中,契丹(Kitai,讀音「豈代」)已經成為許多文明稱呼中國的代稱,取代更古老的「秦」。筆者曾派駐蒙古國,學到的蒙古語和俄語中,就是以契丹稱呼今天的中國,而非其他CHINA或其變音來稱呼,可見得當初契丹統治中國的威勢與影響力之大,無與倫比。 契丹人是講蒙古語族語言的北方游牧民族,混合了鮮卑、柔然、室韋與雜胡的血統,因此武力值強大,但說到習俗方面,與農耕的漢民族就有許多差異。契丹人 髡髮 ,讀音為「昆」髮,就是將頭頂的頭髮剃光,只在雙耳上方及額頭上方留一點頭髮,這是古代東胡民族流傳下來的文化特徵,匈奴系的文化就沒有這種作法。髡髮的習俗從鮮卑、契丹、蒙古一直到滿州女真人都有類似的風俗,其實許多北方漢人也是這麼做的,顯示出北方漢人有許多來自游牧民族的淵源傳承。 此外契丹人維持游牧民族的習慣,主要居住在氈帳中,也就是蒙古包,隨時可以拆卸遷移到其他地方再安裝,契丹人的君王也居住氈帳中,君王的氈帳稱為「捺缽(讀音為納波)」,遼國有多個都城,君王可定期遷徙,所以仍維持有「行國」的特徵。 中國在唐末勢力衰弱,中國北方,尤其是幽州(今河北省)已被契丹佔據,遼帝國取代回鶻汗國佔據蒙古高原,也兼併了室韋,西到阿爾泰山,已經成為再一次統一北方草原的霸主。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西元907年即位,接著太宗、世宗、穆宗、景宗、聖宗、興宗、道宗、天祚帝。基本上在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時期,遼帝國就是北方控制一切的霸主。契丹的威名也經過絲路向西傳播到遠方。 西遼重新復國之偉業 到了西元1125年,在中國北方由契丹人建立的強大遼帝國,竟被來自東北更野蠻原始的通古斯族女真人「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帝國」滅亡。 遼朝的宗室「耶律大石」(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試圖力挽狂瀾,曾率軍大破藉機偷一杯羹的宋軍,但率軍對戰金軍仍一敗塗地甚至被俘虜。伺機逃出後,他見女真勢大,一時之間無可抵擋,於是想出一招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奇招,他號召率領由各契丹部落招募收攏的遺民,以及遼朝西北重要邊防軍鎮「可敦城」的駐軍向西進發,打算在中亞擇地重建遼帝國,為契丹保留最後一點血脈。 這個作法與當初回鶻帝國被吉爾吉斯人滅亡後,殘餘部眾首領率部眾西遷,並在西域與中亞河中地區重建喀剌汗國、高昌回鶻王國等作法一模一樣,最重要的是耶律大石的遠征最後成功了。 耶律大石的遼朝西征軍首先向位於新疆東部的屬國「高昌回鶻王國」借道西征。通常借道這種事太過危險,很少有國家願意借道境內給外兵,以免自己國土慘遭蹂躪搶劫。但高昌回鶻與遼朝過去關係不錯,也是遼朝的屬國,因此高昌王並未落井下石,不但同意借道,還贈送大批軍用物資(六百匹馬、數百匹駱駝、三千隻羊)以壯軍威。 耶律大石率領的西遼遠征軍,在西元1130年通過高昌回鶻國土向西北的東喀剌汗國前進,沿途斬獲甚多,搶奪牲畜無數,最後抵達葉密立城(新疆塔城額敏縣)。西元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密立正式稱菊兒汗,重建遼國。 建國後他馬不停蹄於該年繼續向南征討,想擴大統治範圍,結果與東喀剌汗國的一次戰爭中西遼軍被擊敗。耶律大石不怕觸礁,由南下轉西進,率軍往西北攻入河中粟特地區,並一路收編當地突厥游牧民族為僕從軍,結果當時東喀剌汗國大汗阿爾斯蘭汗(Ahmad Ibn Hassan)在西元1132年去世,兒子伊卜拉欣二世軟弱無能,原為屬國之葛邏祿人與康國聯盟都相繼入侵東喀剌汗國想挖塊肉,伊卜拉欣二世自忖無力處理,竟直接邀請耶律大石來接管他的國家並給予他保護。 這無疑是天上掉餡餅,原先要攻破東喀剌汗國還不知得花費多少兵力,受到多大損失,現在倒好,人家直接開門投降了,耶律大石自然接受了,於是他率軍進入東喀剌汗國首都巴剌沙袞(今 吉爾吉斯斯坦 托克瑪克 東南),並改名為「虎思斡兒朵」,並將西遼首都遷移至此,國家政治中心西移到更接近中亞地區。 耶律大石並沒有殺死伊卜拉欣二世,而是將他降為附庸國主,西遼軍也向北擊敗康國聯盟的別失八里(今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令康國人臣服於西遼。至此耶律大石可以說在西域打下了不輸當初遼帝國在東方的領土,成功延續了契丹遼帝國的血脈香火,可以稱之為中興之主而當之無愧。 東征金國欲復國但功敗垂成 在中亞立穩腳步後,耶律大石也沒有忘記復國夢,他曾經於西元1134年派大軍東征金國,想恢復舊河山。但因為距離太遙遠而未能接敵,自己大軍就已因氣候、地形因素而損失慘重,只好撤兵回西遼根據地。看到東征復國無望,耶律大石終於想好好經營自己在中亞的地盤,好好地將遼朝契丹人的輝煌在中亞地區繼續下去。 西元1137年起,耶律大石開始征服中亞的壯舉,他率兵向今天的塔什干、費爾干納盆地進軍,在「忽氈」遇到西喀剌汗國軍隊的迎擊,西遼軍戰勝,西喀剌汗國軍逃回撒馬爾罕。當時已經是西遼屬國的葛邏祿人落井下石,趁機攻打撒馬爾罕。西喀剌汗國於是向當時宗主國塞爾柱突厥人求援。 西遼與塞爾柱突厥兩強對撞的「卡特萬之戰」 塞爾柱蘇丹一看西遼這個非突厥,也非伊斯蘭信仰的東方佛教與類漢人文化的新種族在中亞坐大,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號召旗下已經信奉伊斯蘭的突厥勢力,包括波斯加茲尼王朝、印度巴基斯坦的古爾王朝連同塞爾柱軍共10萬,浩浩蕩蕩殺過來找西遼麻煩。 西元1141年7月,塞爾柱蘇丹桑賈爾率軍渡過阿姆河,向河中進軍,主要受衝擊的葛邏祿人趕緊向西遼求援,耶律大石致函塞爾柱突厥蘇丹桑賈爾,說:「你我井水不犯河水,請你撤兵。」但是塞爾柱蘇丹自覺所率十萬大軍無人能敵,所以十分傲慢,回信要求信佛教的契丹人耶律大石改宗,也就是皈依伊斯蘭教,也驕傲地說:「你是擋不住我大軍的。」 耶律大石眼見情勢已無話可談,於是盡起大軍積極迎戰。雙方大軍在撒馬爾罕北邊的卡特萬草原上接敵,是為中亞史與突厥史中都極著名的「卡特萬之戰」。西遼軍隊中有契丹人、漢人、蒙古室韋人與當地土著葛邏祿等突厥人,對上的是已經信仰伊斯蘭的突厥人(塞爾柱、加茲尼、古爾)聯軍。西元1141年9月9日「卡特萬會戰」開始,契丹軍左右包抄敵軍,尤其葛邏祿突厥騎兵戰力強大,拼殺得力,最後西遼聯軍大敗塞爾柱聯軍,塞爾柱聯軍死傷者橫屍遍地數十里長,塞爾柱蘇丹單身一人逃回,重要的將領甚至連蘇丹妻子都陷落於西遼人之手。 此次大敗後,塞爾柱突厥勢力從此退出河中地區,回到波斯與阿拉伯地區老巢舔舐傷口。耶律大石率軍攻陷撒馬爾罕,並繼續進攻以富裕著稱的花剌子模,迫使花剌子模稱臣,每年獻貢品三萬金第納爾與大批牲畜,西遼從此在中亞站穩了腳跟,從一群倉皇逃命的亡國遺民,到靠著自己力量披荊斬棘,成為中亞霸主。西遼為我們演示了一遍,越不怕死越不會死,為了民族生存,死中求活誰都不怕的氣魄。 從西元1141年到1218年蒙古大軍滅亡西遼為止,西遼、古爾王朝、花剌子模汗國三國在中亞地區時而結盟,時而交戰。西元1211年,西遼的汗位居然被來自蒙古高原的乃蠻部太陽汗之子屈出律以西遼駙馬的身份篡奪,西遼落入屈出律外人控制,耶律家族的統治終結,但屈出律是蒙古大軍追捕的對象,這事情很快被成吉思汗發現後,立刻派出哲別率軍二萬追擊屈出律,結果在西域通往阿富汗的瓦罕走廊逮捕逃跑的屈出律,隨後將其斬首,西遼也因此正式滅亡於蒙古之手。 但我們可以說,契丹人回歸蒙古不是壞事,契丹人與室韋後代的蒙古人本來從魏晉南北朝起就是同一族的同胞兄弟民族。因此耶律楚材等契丹人在蒙古帝國中也是受到重用的。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加勒比海三聖,聖克里斯多福,聖露西亞,聖文森是中華民國現存14個邦交國之一,分享在邦交國工作感想,不涉工作機密。 今年出版五本書,明年再寫五本書。 遷移與戰鬥-突厥人的故事 從奴隸到霸主-俄羅斯人的故事 台以關係百年史-外交官眼中的以色列 勇抗強權-阿富汗 聖地出任務-台灣志工在以色列服務的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1 新書分享:從奴隸到霸主-俄羅斯人的故事-帝俄、蘇聯與俄羅斯聯邦篇 33:12
2022年本人出版書籍包括 1. 聖地出任務-台灣國際志工故事集 2. 勇抗強權-阿富汗 3. 台以關係百年史:外交官眼中的以色列 4. 從奴隸到霸主:俄羅斯人的故事 5. 遷徙與戰鬥-突厥人的故事 歡迎大家到博客來、誠品、露天、金石堂等處購買。 本俄羅斯書請到露天購買:https://www.ruten.com.tw/item/show?22246699765266&fbclid=IwAR1MvzVzZDYCSYLmyY7ZlFL3SlbFfHImLQkgfkDckdqmlFLHFPez5Fzveps 07 共產黨統治下的蘇聯到普丁統治下的俄羅斯聯邦 7.1輝煌光榮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 蘇聯是1919年列寧經過十月革命,從資產階級及保皇黨白俄羅斯軍手上千辛萬苦奪來的政權,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施行共產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當時殖民帝國主義盛行,貧弱民族朝不保夕、普羅大眾無立錐之地的時代,確實很吸引人。雖然共產主義講求的是國際主義,不分國家民族都要實行無產階級革命,但是共產主義畢竟還是在一些根本未經過工業化的農牧業國家首先獲得實踐的機會。蘇聯是共產黨最先取得政權的國家,蘇聯足夠大的面積與人口完全撐得起這場人類史上未有的共產主義實驗。 蘇聯繼承俄羅斯沙皇國的國土與人民,獨裁專制的領導人以舉國之力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工業五年計畫,硬生生將一個農業國家升級為重工業國家,且依靠其豐富的天然資源,包括礦產、原油、天然氣、糧食等出口創匯,保證了政府的收支穩定。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蘇聯儼然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起,蘇聯原先還想強強聯手,跟納粹德國一起瓜分波蘭、打芬蘭、搶外蒙古,甚至還想圖謀新疆與中國東北。只是史達林和希特勒都是對於領土擴張有極大慾望的野心家,所以蘇徳的結盟最終也不過是一紙笑話罷了。1942年納粹撕毀互不侵犯條約,發動巴巴羅薩行動(Operation Barbarossa),企圖一舉攻破蘇聯,拿下首都莫斯科。這個圖謀原先一度進展順利,後來還是遇到讓拿破崙抱憾終身的冬將軍(指莫斯科的天候),讓納粹與歐洲僕從國聯軍在莫斯科、列寧格勒、史達林格勒各戰線紛紛被擋了回去,還損失慘重。蘇聯動員全國人力,加上美、英盟軍大量物資裝備資助,終於緩一口氣過來,並且開始反攻的號角。1945年,紅軍一口氣打到柏林城內,逼迫希特勒服毒自盡。德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結束。 成立華沙公約組織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峙 雖然蘇聯贏得看似輝煌的勝利,但是短短四年內有二千七百萬蘇聯軍民死傷,戰死的紅軍將士更高達八百萬人。在付出這麼高昂的代價之後,任何在戰場上獲得的一切,理所當然被視為蘇聯紅軍的戰利品。 所有被蘇聯紅軍佔領的土地,都沒有再度讓出來的道理,通通成了蘇聯的僕從國,也就是東歐鐵幕國家,後來1955年在波蘭首都華沙成立了華沙公約組織(Warsaw Pact或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包括東德、捷克、波蘭、波羅的海三小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阿爾巴尼亞等國都強制加入,想中途退出者則必須面對蘇聯出兵干預直到順服為止,這就是1968年布拉格之春發生起因。 倘若不討論人民生活品質與幸福感,蘇聯在冷戰時期確實是較美國與北約更加強大的武裝勢力,不論是航太實力、發射太空火箭、送衛星上地球軌道、實現載人太空旅行,都是蘇聯率先做到。此外核子武器數量與威力、核子潛艦、戰略空軍力量、以及駐紮在北約邊界大量的蘇製坦克數量,都遠超過西方歐美國家北約陣營的數量,蘇聯到底想要做什麼?其實在蘇聯計畫中,是打算在幾天之內將大軍一路平推到大西洋岸,征服整個歐洲。5世紀的匈奴王阿提拉、19世紀的帝俄在反拿破崙聯盟時都已經做到這一點,現在兵強馬壯的蘇聯自認強悍如斯,自然也不願放過這個統一歐洲的機會。當時唯一阻止蘇聯實行這計畫的,其實就是雙方發展儲備的大量核武器:戰術級核地雷、核榴彈砲、核迫擊砲、核魚雷等都已經在北約華約前線配置,雙方就這樣手持著隨時可以毀滅地球的核武,僵持對峙著。只能說,冷戰對峙時期沒有發生核戰爭,真是人類無比的幸運。 然而共產主義畢竟有他的弱點,就是無視人性對美好生活,或者說是奢侈生活的不懈追求。加上幾次決策錯誤,如1979-1989年入侵阿富汗、1980年代與美國在太空計畫中較勁,虛耗太多國力,以及各民族人民仍保有的民族主義思維等,終於使得共產主義在1990年代初期一夕之間瓦解。 7.2蘇聯阿富汗戰爭及蘇聯瓦解 在1919年簽署英阿協議之前,阿富汗與新成立的蘇聯布爾什維克政權已先行簽署了友誼協定,成為世界上最早承認蘇聯的國家之一,阿富汗從此與蘇聯維持著特殊的友好關係。蘇聯也一直念念不忘這個可以帶蘇聯直通印度洋的關鍵位置國家,等待時機。 終於機會來臨,1953年阿富汗王國的首相達烏德汗(Mohammad Daoud Khan)尋求來自蘇聯的軍事與經濟協助。1956年蘇聯總書記赫魯雪夫同意援助阿富汗,兩國成為密切的友邦。達烏德汗最終在1973年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當時的阿富汗國王,也是他的堂兄弟查希爾汗,將王國政體轉變成為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體制,建立共產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共和國,並自封為總統,阿富汗終於成為蘇聯的附庸國。 這當然是俄羅斯及蘇聯幾百年來與英國爭奪阿富汗的一大成就,就算到了20世紀,想要拿下阿富汗與伊朗,進而打通前往印度洋的通道,一直是俄羅斯民族的夢想,即使是21世紀的今日,也不能說俄羅斯已經放棄此夢想,而是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讓人見而生畏,畢竟宗教極端團體不是好惹的。 1978年達烏德汗被暗殺死亡,繼任的阿富汗共產黨的領袖塔拉基(Nur Mohammad Taraki)接任政府總理,另一位共黨領袖卡馬爾(Babrak Karmal)擔任副總理。他們雖然出身共產黨,掌權後居然宣脫離蘇聯影響獨立,並將在阿富汗重新執行伊斯蘭法。另一位共黨領袖阿明(Hafizullah Amin)也當上副總理,但公然反對塔拉基的政策。 蘇聯為期十年的阿富汗戰爭 1979年9月14日,總理塔拉基被阿明的支持者殺害,阿明當上總理。蘇聯看到干預的好時機,隨即在當年12月24日聖誕節前悍然入侵阿富汗,12月27日處決阿明與其黨羽。副總理卡馬爾繼位總理,但阿富汗全國上下反蘇聯情緒高漲。反蘇聯聖戰士(Mujahadeen)在全國範圍出現,開始攻擊蘇聯駐屯軍。這就是著名的蘇阿戰爭。 圖7-1 駐紮在阿富汗的蘇聯坦克團(Beyond Russia網站) 圖7-2 降落在阿富汗的蘇聯精銳傘兵部隊(Beyond Russia網站) 蘇聯陸續派出十多萬配備當時蘇聯最先進武器裝備的兵員進入阿富汗,想要徹底收服這個極具戰略價值的國家,實現俄羅斯人幾百年來航路暢通的夢想,似乎就在眼前了。但是蘇聯顯然低估了被稱為「帝國墳場」的阿富汗,阿富汗雖然又窮、又保守、又分裂,中央政府權力不強,開戰後政府軍很快不堪一擊地被蘇聯侵略軍擊敗。但是阿富汗民間可完全是另一回事,他們部落、部族主義高過效忠國家,對伊斯蘭的信仰又是極端堅定,艱困的環境更砥礪了阿富汗人的心志,讓他們不輕易屈服。因此當蘇聯人耀武揚威的進軍阿富汗,以為拿下首府就等於拿下整個國家,事實證明是太過天真了。 圖7-3 阿富汗聖戰士用刺針飛彈對付蘇軍直升機(Beyond Russia網站) 蘇聯駐屯軍在阿富汗期間,僅能控制幾個大城,連大城之間的交通道路都無法保證安全,更遑論鄉下地區的高山峻嶺,完全不在蘇聯與其扶植的阿富汗政府控制下。各個之間不相統屬的聖戰士團體都紛紛冒出頭,他們無法跟蘇軍硬碰硬,但是卻想盡一切方法劫掠蘇軍運輸車隊,並用外國勢力提供的個人攜行式防空飛彈如刺針或SA-7來獵殺蘇軍的直升機與戰機,充分發揮游擊戰的威力,將看似強大的蘇軍緊緊地拖在阿富汗的土地上動彈不得。 圖7-4 蘇聯坦克在阿富汗山地施展不開(Beyond Russia網站) 到最後,蘇軍實在受不了傷亡,於是將第一線作戰任務交給扶植的阿富汗政府軍去當砲灰,蘇軍只提供砲兵、防空與空中轟炸空襲支援,這種情況與美軍2011-2021年佔據阿富汗期間執行的策略一模一樣。到了1982年時,已有二百八十萬阿富汗難民逃到巴基斯坦,一百五十萬難民逃到伊朗,聖戰士游擊隊已經控制大部分的鄉村,十多萬人的蘇聯軍隊與阿富汗政府軍僅能控制大城市。 打到1989年,內外交迫下的蘇聯經濟真的撐不住了,眼見著征服阿富汗的目標遙遙無期,蘇軍已經死亡一萬四千餘人,受傷五萬餘人,至於武器裝備損失如戰鬥機、轟炸機合計一百一十八架、直升機三百三十三架、坦克與裝甲車一千五百輛,其他工程車與卡車等一萬餘輛等,戈巴契夫決定停損了。 1989年蘇聯、美國、巴基斯坦、阿富汗共同簽署 《 日內瓦和平協定》,十萬蘇聯軍隊自阿富汗撤軍,並保證了阿富汗的獨立自主。 圖7-5 蘇聯坦克部隊裝上火車車廂撤回蘇聯(Beyond Russia網站) 圖7-6 蘇聯坦克部隊通過邊境大橋撤離阿富汗(Beyond Russia網站) 阿富汗對於蘇聯就如同越南對於美國一樣,蘇聯在對阿富汗戰爭這十年中損失慘重又一無所獲,每年戰爭軍費要花八十億美元,加上支援親蘇聯的阿富汗中央政府,上百億美元大概跑不掉,可是什麼都沒有換到,讓蘇聯不斷失血到再也撐不住,於是一走了之。離開阿富汗不久後,蘇聯也垮台了。 連阿富汗都沒有辦法完整拿下,當然就別提繼續進軍伊朗與巴基斯坦,打通印度洋通道的戰略目標了。後來蘇聯瓦解,中亞五國都隨之獨立,俄羅斯距離印度洋就更加遙遠。 不過後來美國與北約盟國2011年至2021年進軍阿富汗,最後也灰頭土臉地在塔利班的勝利號角聲中撤離,俄羅斯看起來應該十分開心,也對當初蘇聯在阿富汗的那十年捏把冷汗。 7.3蘇聯繼承國俄羅斯聯邦 蘇聯的瓦解,是做為蘇聯主體民族的俄羅斯人一大歷史與心靈創傷,也是曾任蘇聯情報機構KGB駐東德軍官的普丁(Vladimir Putin)個人潛意識想扭轉的歷史事件。可是如果當初沒有葉爾欽出手將蘇聯瓦解,另外成立俄羅斯聯邦取代,那麼普丁未必有機會在蘇聯的體制下一躍成為國家領導人。 因此我們可以說蘇聯的瓦解造就了普丁的崛起,蘇聯瓦解後近十年的混亂與苦難,也正是普丁崛起的墊腳石。沒有當初葉爾欽怠於職守,每天喝得罪醺醺的,加入自由市場經濟的實驗也告失敗,國有資產賤賣給寡頭,金融體系近乎崩潰,民生供應不足且市面蕭條,第一次車臣戰爭又失敗羞辱,這一連串的苦難才使得葉爾欽選上年富力強的普丁來接班,否則今天也沒有普丁的事了。 圖7-7 被葉爾欽選為繼承人的普丁(Vladimir Putin)(Beyond Russia網站) 而經濟方面,普丁在前兩任總統任期內也有不錯的表現,由於石油價格高漲,2000到2008年之間的俄羅斯成為金磚四國之一,GDP每年成長5-6%,是俄羅斯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加上第二次車臣戰爭(1999-2009年)好不容易終於擊敗並收服了車臣這個從不服輸的民族,甚至讓車臣人成為他對外征戰的打手。因此普丁志得意滿是可以想見的,他的確做到葉爾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不過俄羅斯終究是寡頭精英統治的國度,一般人民享有小小的現代化中產階級的好處,但利益大頭幾乎都是寡頭富人階層壟斷的。到2002年俄烏戰爭前,俄羅斯約有10%的有錢人掌握了全國83%的財富,其中最富有的寡頭則以1%的人口掌握全俄羅斯60%的企業與金融資產,他們在國外揮金如土,買球隊、買倫敦或巴黎豪宅、買豪華遊艇、資產存在瑞士銀行帳戶裡等等,但其實俄國境內一億四千萬人口中還有二千萬是生活在貧窮線下的窮人。這麼嚴重的貧富差距,大概也只有在俄羅斯、印度、中國等少數國家才能看到。 7.4蘇聯瓦解帶來中亞五國獨立 沙俄帝國在擴張時期,先後於西元1552年併吞喀山汗國、西元1556年消滅阿斯特拉罕汗國、1600年消滅西伯利亞汗國、西元1783年消滅克里米亞汗國、1817年吞併哈薩克汗國。最晚的則是到了20世紀初期,沙俄都瓦解了以後,新成立的蘇聯在1920年由紅軍吞併了中亞的希瓦汗國與布哈拉汗國。 十月革命後,烏茲別克工人黨與蘇聯紅軍在帝俄的突厥斯坦總督區建立蘇維埃政權,名稱訂為突厥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Turkistan Autonomous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定都塔什干。原先的哈薩克汗國部分地區則成立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24年,突厥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被一分為五,分別是三個共和國: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與兩個自治州:吉爾吉斯、卡拉卡爾帕克。原先的花剌子模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被拆兩半,分別加入烏茲別克和土庫曼。 哈薩克則在1936年成立哈薩克加盟共和國,以阿拉木圖為首都。中亞的蒙古突厥系獨立汗國最終被俄羅斯與蘇聯全數吞併。在進入20世紀的蘇聯時代後,這些中亞的突厥系民族都以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形式成為蘇聯的一分子,如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等,六個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雖然看起來有自治的形式,但在蘇聯鐵腕強權統治下,這些民族不可能脫離蘇聯中央自行其事。 當然也有更多較小部族是以俄羅斯的加盟共和國、自治州、邊疆區、民族自治區等形式存在,與突厥、蒙古民族相關的計有: 表7-1 俄羅斯聯邦下突厥系少數民族的共和國與其主要種族一覽表 地區名稱 民族淵源 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 Republic of Bashkortostan 巴什基爾人,高加索北部的突厥人,當初建立喀山汗國與西伯利亞汗國都有這部族的參與。 布里亞特共和國 Buryatia 屬布里雅特蒙古族 阿爾泰共和國 Altai Republic 突厥裔的阿爾泰人 達吉斯坦共和國 Republic of Dagestan 可薩汗國的根據地,突厥裔人口 印古什共和國 Ingushetia 突厥裔的亞蘭人之後裔、切爾克斯(突厥裔) 薩哈共和國(雅庫特) Sakha Republic(Yakutiya) 突厥裔之雅庫特人 北奧塞提亞——阿蘭共和國 North Ossetia-Alania 突厥裔亞蘭人後裔 韃靼斯坦共和國 Republic of Tatarstan 喀山汗國後裔 圖瓦共和國 Republic of Tuva 唐努烏梁海瓦剌人後裔 哈卡斯共和國 Khakassia 古吉爾吉斯人後裔 楚瓦什共和國 Chuvashia 匈人、突厥後裔 克里米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Crimea 金帳汗國後裔 阿斯特拉罕州(哈薩克與韃靼人) Astrakhan region 韃靼斯坦共和國 前蘇聯於1991年9月解體,各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甚至連俄羅斯裡面的一些加盟共和國也想獨立,車臣就是最極端的例子,還與俄羅斯打過兩場極為血腥的車臣戰爭,才終於被普丁收服。 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這中亞五國,在蘇聯瓦解後全數幸運獲得獨立,但因為慣性,仍然選擇加入俄羅斯倡議的獨立國家國協,代表與俄羅斯仍有強烈的政治、經濟上之連結。 中亞五國中的塔吉克屬於伊朗語族的民族,不是突厥族,因此在一些具備突厥性質的組織中不會見到塔吉克的參加。另外土庫曼盡力想讓自己成為像瑞士一樣的中立國,因此也不參加任何有軍事性質的地區聯盟組織。 而這中亞五國中的烏茲別克、塔吉克與土庫曼改革較慢且為獨裁專政,沿襲蘇維埃共產體制的政府,只是改了名字,但是並沒有立刻轉換為市場經濟或西方式民主選舉制度,徒有虛名但實際仍是獨裁專制。 中亞五國位於中國、俄羅斯、阿富汗與伊朗四個國家的包圍中,沒有對外出海口,陸封型的國家在經濟發展上本來就非常吃虧,也很難跟上世界的潮流,加上鄰接的國家區域都不是經濟十分發達富庶的區域,雖鄰近中國,但新疆與東南沿海的經濟發展程度也有巨大差距,因此經濟上很難帶動得起來。中亞國家的勞工一開始主要會到三個地方尋找工作機會,一個是俄羅斯,一個是哈薩克(有油氣資源)、一個就是土耳其,都是語言、文化能夠輕易適應的地方。 依據俄羅斯聯邦統計局估計,2019年時在俄羅斯聯邦境內工作的中亞國家勞工計有:一百四十七萬烏茲別克人、五十五萬吉爾吉斯人、八十七萬塔吉克人。由於俄羅斯給予中亞國家國民免簽證待遇,以及過去為前蘇聯加盟國的中亞國家國民在語言上沒有障礙,因此長期以來中亞國家移工最愛的工作地點就是俄羅斯。 但在過去幾年,俄羅斯經濟下滑,盧布貶值,因此吸引力下降。2022年2月24日開啟侵略烏克蘭之戰,使得俄羅斯遭全世界制裁,盧布在半個月之內貶值僅剩一半,且遭到幾乎全世界之經濟、金融制裁,俄羅斯經濟搖搖欲墜。如此情況,自保且不及,這些中亞國家勞工恐需盡快返國,躲避可能更糟糕之情況,方為上策。 7.5北約與華約之對抗與今日之北約東擴 1949年,美國與西歐大部分仍處在自由民主社會的國家共同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原始創設的會員國有十二個,分別是美國、加拿大、冰島、英國、挪威、法國、比利時、荷蘭、葡萄牙、義大利、丹麥、盧森堡。這是一個軍事同盟組織,主要目標當然是對準了二次大戰後佔據大半個歐洲,且咄咄逼人想席捲整個歐洲的蘇聯。 而蘇聯當然不會坐視北約的威脅,1955年在波蘭首都華沙成立的華沙公約組織,就是蘇聯與當時受蘇聯掌控的東歐鐵幕衛星國家共同針對北約成立的軍事同盟組織。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員國有蘇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東德、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等八個正式成員,以及一個觀察員國蒙古。 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同盟組織的成立與對峙,大概就是冷戰的最具體展現。兩大軍事聯盟在約三十五年的對峙時間,都囤聚了大量的武器裝備,準備在末日之戰時一舉壓倒對方。 甚至當時的中國也因為中蘇兩個共產黨意識形態之爭,一度成為華沙公約組織針對的打擊目標,一直到1960年代後期,中國核子試爆順利,原子彈與氫彈都掌握了之後,蘇聯才放棄武力解決中共的企圖。 華沙公約組織與北約之間,在武力上有很大的類型差異,北約的海軍與空軍力量強大,華約的陸軍則有壓倒性優勢。比如華約全部的坦克數量有將近六萬輛,北約坦克只有一萬六千輛,雖然說質量有差異,但數量已經大到無可抵擋。而北約的海軍有航母十五艘,華約只有二艘,北約大型戰艦有五百艘,華約只有一百艘。但是兩方對抗的碰撞地點會是在東歐與中歐平原上,海軍再強也影響有限。加上蘇聯太空科技較美國先進許多,優先實現了發射人造衛星與載人上宇宙飛行,因此北約承受的壓力比華約更大。 雖然在二戰中經受了八百萬軍人死傷,二千萬人民傷亡之慘重代價,但蘇聯仍然以數百萬紅軍枕戈待旦的形勢,讓西方無法坐視,也難以抗衡。 有人說蘇聯的瓦解是因為窮兵黷武,在1980年代被美國以星戰計畫誘引投入太多資源在軍事上,加上1979年至1989年的十年阿富汗戰爭拖累,終使蘇聯支撐不住而宣告瓦解。也有人說是前蘇聯境內的民族主義終究戰勝宣揚國際主義的共產主義,使蘇聯一夕瓦解。也有人說是戈巴契夫吃裡扒外,跟外國敵對勢力一起把蘇聯給搞垮了。 其實讓曾為世界第一強權的蘇聯瓦解的因素相當多,世界上武力強大到破表,卻一夕之間瓦解的前例不少,中國的秦朝、法國的拿破崙、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與窮兵黷武的德皇威廉二世,都是前例,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圖7-8 北約會員國加入的時間點(維基百科) 蘇聯瓦解後華約國家紛紛申請入北約 蘇聯於1991年瓦解後,華沙公約組織在1991年3月停止運作,當年7月宣布解散。東歐前蘇聯衛星國從此獲得好不容易得到的自由,幾乎少有國家願意再繼續與俄羅斯走在一起,絕大多數都傾向加入歐盟大家庭,並申請加入北約,以免再受到俄羅斯的侵略。 東德是因為德國統一而自動加入北約,1999年第一批加入北約的前華約國家為捷克、匈牙利、波蘭——三個最討厭、仇恨俄羅斯的國家。第二批於2004年加入北約的國家有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為波羅的海三小國、黑海周邊與前南斯拉夫國家。第三批為2009年加入北約的阿爾巴尼亞、克羅埃西亞兩國,他們對於塞爾維亞的戒心較重,可以看到塞爾維亞與俄羅斯走在一起,並未申請加入北約與歐盟。此外2017年蒙特尼格羅、2020年馬其頓也加入北約,不過他們於歐洲對抗俄羅斯方面較少涉入。 但是我們已經可以看到,讓北約在失去對抗目標(華約)的二十年裡,還能持續擴大的原因,其實就是這些東歐國家對俄羅斯重現蘇聯榮光企圖的恐懼,及對俄羅斯沙皇國或蘇聯捲土重來的擔憂。 為求自保,這些國家想盡辦法加入歐盟及北約,並相信唯有這樣才能在俄羅斯再度展開對外擴張時,國家可以在北約的庇護下勉求自保,不要再被俄羅斯人控制或奴役。2022年5月13日芬蘭已經正式提出加入北約的請求,預計瑞典再一週後也會跟著加入。 很顯然的,俄羅斯承襲過去帝俄與蘇聯無限擴張勢力範圍的對外擴張政策「俄羅斯雖大,但國土沒有一吋是多餘的」,這種貪慾是沒有盡頭的。例如18世紀三次瓜方波蘭、為時三百年的十餘次俄土戰爭,以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俄羅斯周邊的國家沒有受過俄羅斯侵略,打得下來的已經變成俄羅斯境內的聯邦主體,打不下來的就繼續一直打。 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帝俄對歐陸的擴張與操控,曾經讓俄羅斯被稱為歐洲憲兵、歐洲推土機,帝俄對中亞與遠東的征服,也讓中亞的突厥人、阿富汗人、波斯人,以及遠東的中國人、韓國人與日本人全部慘遭蹂躪。俄羅斯統治者傳統上認定武力是解決一切糾紛的最佳手段,一切的和平協定與外交談判都是俄羅斯武力未準備充足前,麻醉敵人的工具而已。照這個邏輯發展下去,能夠統一這個地球,建立地球聯邦的,不會是美國人,而是俄國人。所以東歐前華約國家的紛紛背離與加入北約及歐盟,讓俄羅斯怒火攻心,在民族主義話語的煽動下,俄羅斯人也覺得顏面盡失,過去榮光不再,自尊受到傷害。 歐盟與北約為了找到一個存在的理由,也必須找一個敵對的目標,中國太遠沒意義,俄羅斯則有新仇舊恨,以之為敵無須多費唇舌說服人民。因此當俄羅斯顯示出加入北約與歐盟的意願時,倘若真能實現並將俄羅斯納入歐洲的大家庭,的確也是達至和平的一種好方法。可惜歐盟與北約從心理上不願意接受俄羅斯,過去根本認為斯拉夫人是不講道理的蠻族,甚至連烏克蘭這個與俄羅斯同為東斯拉夫族的國家,過去北約也是不願意給予加入北約資格的。就算俄烏戰爭打到滿四個月,歐盟國家還是遲疑應否給予烏克蘭加入北約與歐盟。 集體安全條約組織之成立 2002年俄羅斯糾集周邊若干友好國家成立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ollective Security Treaty Organization,CSTO),加入的國家有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與俄羅斯,至於觀察員國則有阿富汗與塞爾維亞。曾加入這個條約但最後退出的則是亞塞拜然、喬治亞、烏茲別克等。這個組織似有重新恢復華約的模樣,但實力已大不如前。多半是經濟上依賴俄羅斯,甚至許多國民在俄羅斯打工的中亞前蘇聯陣營國家,或者是不受西方接受與歡迎的獨裁體制國家。 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確實是一種軍事同盟組織,時常舉辦會員國的共同演習,2009年還成立集體快速反應部隊。不過由於這些成員國彼此之間未必關係和睦,有時還會發生衝突,而且因為這個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會員國主要位在中亞地區,該地並無明顯的敵對俄羅斯勢力,讓這些中亞國家去與歐盟敵對,在地緣上並無意義,因此找不到敵人的軍事同盟組織,註定是沒有存在價值的。 好在2021年8月15日,阿富汗的塔利班攻陷首都喀布爾,並促成北約歐美聯軍倉皇緊迫的十萬人空中大撤退行動。雖然塔利班讓美軍在進軍阿富汗二十年後折戟沉沙,且面目掃地,但其實也讓美國跳出永不可能征服的阿富汗泥淖,並把宗教極端政權成立的危害與壓力,轉介到周邊原先即與美國不友好的國家身上,如中國、巴基斯坦、伊朗、以及阿富汗北方的中亞五國之地,立即受到阿富汗革命外溢效應的威脅。 俄羅斯對於塔利班之掌權,確實充滿壓力,甚至在塔利班開始攻城掠地向首都進發的過程中,俄羅斯總統普丁曾於2021年6月16日在日內瓦與美國總統拜登見面時提議,提供俄國在中亞的軍事基地給美軍自阿富汗完全撤軍後使用,以防堵塔利班勢力擴張,當然後來此想法並未獲得實現。 在塔利班秋風掃落葉向首都進軍時,許多前政府軍已無鬥志,2021年7月2日有支一千人的阿富汗政府軍部隊直接跨境到塔吉克避難。8月時則有四十架阿富汗軍用飛機飛往烏茲別克的機場,以躲避塔利班部隊的進攻,其中包括五架美製UH-60黑鷹直升機、十六架俄製Mi-17直升機,和十架A-29超級巨嘴鳥攻擊機。但後來塔利班掌權後,受困於阿富汗經濟貧困與內部問題需處理,沒有出現革命外溢的現象,因此俄羅斯在中亞的安全壓力降低。 不論是獨立國家國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歐亞經濟組織,都是俄羅斯試圖想恢復蘇聯,或沙俄的一種表徵。 7.6 蘇聯瓦解後的經濟混亂 在蘇聯瓦解後,斯拉夫民族的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個國家,都陷入經濟混亂與大幅衰退。俄羅斯後來因為擁有西伯利亞豐沛的石油、天然氣資源而東山再起。 但烏克蘭經濟主軸為農業,雖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小麥、葵花油、玉米、大麥、亞麻子油、肥料等糧食作物產地,其小麥產量占全世界出口量12%,玉米則占全世界玉米產量的20%,許多中東國家與拉美國家都自烏克蘭進口大量小麥等糧食,然而農業收入畢竟有限,烏克蘭的經濟轉型仍舊十分艱苦,迄今都無法恢復當年蘇聯時期烏克蘭扮演的重要重工業、軍火工業重鎮的地位。 俄羅斯現在是世界上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的產油大國,其生產之原油、天然氣大規模地供應缺乏資源的歐洲市場,幾乎歐洲的工業生產與生活用電、燃料等都太過於依賴俄羅斯油氣供應,以致於俄羅斯有恃無恐地對外不斷發動侵略,歐洲卻只能投鼠忌器地難以反應。 不過雖然俄羅斯擁有充沛的資源,但這些資源卻沒有像沙烏地阿拉伯政府一樣拿出來與全民分享,而是由政府高層與寡頭階級瓜分,人民頂多只有殘羹剩肴,所有利潤的大頭都被極少數的富裕階級拿去享受。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寡頭在全世界灑錢,買球隊、買豪宅、買跑車、買遊艇等全世界當土豪。 之前我們提到,到2002年俄烏戰爭前,俄羅斯約有10%的有錢人掌握了全國83%的財富,其中最富有的寡頭則以1%的人口掌握全俄羅斯60%的企業與金融資產。 也就是俄羅斯人民逆來順受,習慣接受獨裁者統治,加上普丁控制下的國度已經將有可能造反的人物全部驅逐或投入牢中,因此二十二年的統治後,已經少有人有揭竿而起的想法。否則這種事發生在中東地方,衝動的阿拉伯人早起來推翻政府統治,搶奪經濟成果了。不過也正是因為俄羅斯人缺乏那種起來造反的衝動,所以西方要期待俄羅斯內部有人起來推翻普丁統治,還真的是望眼欲穿也難望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1 全蒙古史之鮮卑帝國篇-拓跋氏鮮卑北魏帝國、柔然鮮卑帝國 29:14
拓跋鮮卑建立的代國及北魏帝國 西元315年,北鮮卑族中的拓跋家族(Toba tribe)的首領拓跋猗盧在今天中國山西省北部太原一帶建立「代國(Kingdom of Dai)」,建立拓跋家族的第一個王權統治,與慕容燕、段部鮮卑等抗衡。 西元376年代國被羌族氐人(Di Tribe)建立,強大一時的前秦帝國(Qing empire)所併吞,當時前秦帝國橫掃北方,強勢一統江山,連強大的慕容鮮卑燕國也擋不住投降,其他匈奴族的各王國也紛紛低頭臣服,中國北方眼見一統,和平即將到來。可惜前秦一味訴諸武力,迫不及待南下消滅東晉,終於在西元383年淝水之戰,一場慘敗讓前秦帝國一夕瓦解。 西元386年,拓跋鮮卑的代國復國了,並隨即改名為「魏」,史稱「北魏(Northern Wei Empire),386AD-535AD」。其他游牧民族各國也紛紛恢復獨立。 北魏是中國第一個由遊牧民族鮮卑人建立的正統北方統一帝國,領土橫跨遊牧民族的草原土地,及漢人居住的農耕地帶,當時的中國北方剛開始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了大大小小遊牧民族的王國政權,有匈奴族、鮮卑、羯、氐、羌、漢人等十幾個王國政權,相互競爭相互吞併,曾經一度前秦有希望一統但又失敗,最終是由北鮮卑拓跋家族的「北魏」一統江山,建立長久的統治。其實我們可以說北魏是中國悠久歷史上真正第一個由草原入主農耕地帶的游牧帝國政權,匈奴還做不到這個程度,突厥、契丹、金也做過嘗試,一直到蒙古人的大元朝與女真人的清朝才真正與北魏一樣長久統治了中國的北方漢地。因此研究北魏的政策與對待漢人的統治手法都是很有意義的。 西元398年(398AD)北魏道武帝打敗另外一個鮮卑族建立的燕國,統一鮮卑族的地盤。427-443年間,北魏太武帝開始統一中國北方之戰。 首先在西元427年,北魏攻破匈奴鐵弗族赫連勃勃建立的胡夏國首都統萬城,428年佔領安定,逐走赫連夏國最後一位君主赫連定。由赫連勃勃建立的匈奴族夏國就此滅亡。 圖-堅固無比的赫連夏國統萬城 西元439年,北魏接著擊敗另一個由匈奴國家,是由匈奴瀘水胡部族沮渠蒙遜建立的「北涼王國」。到了西元443年北魏消滅最後一個游牧王國仇池,至此北魏一統中國北方及戈壁以南所有地區,與中國南方的漢人王朝形成南北對峙。再向北方,則與盤據在蒙古高原上的柔然帝國(Rouran Khanate)對峙。 雖然北魏消滅了這麼多游牧民族國家,但其實他也照遊牧民習慣,與這些游牧民族進行通婚融合,北魏太武帝娶了3名來自匈奴赫連家族胡夏的公主當皇后與貴人,後宮還有來自柔然汗國、匈奴沮渠家族的公主,因此擊敗這些游牧國家後並未大開殺戒,而是將這些部族納入北魏統治,為北魏征戰,這是游牧民族的習慣與壯大的捷徑。 北魏的漢化政策決定 西元三到六世紀,中國的魏晉南北朝時代,北方歐亞大陸草原是鮮卑、柔然、高車、白匈奴嚈噠縱橫來去的時代。 這也是一個大批遊牧民族南下進入中國建立王朝統治的時代,此時主要活躍的統治民族是鮮卑族,是當初被匈奴擊敗的東胡族後裔,說的語言是傳承自古蒙古語的鮮卑語。當然各種匈奴支系與其他雜胡也不少,此時中國北方的漢人幾乎在各種王朝更迭與屠殺中死傷殆盡,但游牧民族南下進入中原後定居下來,與漢人融合後,形成新的北方漢人,血統中含有游牧民族的血脈可以說多過古漢人的血脈。 鮮卑拓跋家族建立統一草原與農耕地帶的強大北魏帝國後,主動做出了全方位向中國文化學習與融合的決定,畢竟當初草原遊牧民族連文字都沒有,甚至都要借用漢人的文字與史書留下記載,因此向擁有先進文化的農耕民族融合,學習更高文明的文化與技術並不可恥。其實中國雖說95%人口是漢人,但這個漢人血統並不純粹,從古至今不知道融入多少草原遊牧民族與東方、南方山地民族等之各胡人血脈。 因此北方漢人的身高較高、體格較壯實、嗜麵食與肉食、性格豪俠大氣,都與南方漢人十分不同,南方漢人也主要是中原歷年動亂、游牧民族入侵時,舉家遷移南下避難的漢人後代,所以家中的祠堂多有北方地名為堂號,就證明是來自北方的漢人。 漢末黃巾之亂、三國爭霸、西晉永嘉之亂、五胡十六國時代,整個中國北方的漢人其實幾乎都被匈奴人殺得稀稀落落,所剩無幾,後來又恢復幾千萬人是怎麼回事?其實都是北方遊牧民族定居下來接受漢人文化變成的漢人人口,只是從畜養牛羊改成種田農耕罷了。為什麼要改種田?因為這樣更能夠保障收入、糧食與生活水準,也更適應南方非草原的地理環境,道理就這麼簡單。 鮮卑拓跋家的北魏孝文帝在西元494年從北方草原的平城遷都到洛陽,之後他要求帝國鮮卑高級官員改穿漢人的服裝、改用漢人的姓氏(連皇帝的姓氏也從拓跋改為元)、30歲以下的鮮卑官員改講漢語,如果用鮮卑語則降爵罷官。此外更鼓勵帝國中的鮮卑人與漢人通婚,皇帝也作為模範地迎娶漢人女子到後宮。最後是設置學校,教導講中文與儒家思想等。 有點難以想像為何北魏孝文帝決策如此地極端,以漢文化來取代自身原有之游牧鮮卑文化,雖說向來的規矩是征服者強加自己的文化給被征服者,就像滿清時代強制剃髮,留髮不留頭,但也許是孝文帝已經不是馬背上征戰的皇帝,如果要更順利地統治中原漢人,學習漢人較高文化知識以為己用也是可以理解的。清朝末年的滿州旗人其實也盡皆漢化,但是花了三百年的時間才最終自然而然做到的,但北魏孝文帝卻是在由目的一代南下進入中原與漢地後,就要立刻漢化,這當然會引發反抗與不解。 過了不久,南下的鮮卑人很快就變成了漢人,但這也導致了南下同化成為漢人的鮮卑人與還留在北方草原上的遊牧鮮卑人之間產生嚴重的文化與認同衝突。 當時北魏帝國的北方設有六個大型軍鎮,駐紮有鮮卑騎兵,以防備來自漠北柔然帝國的攻擊,軍鎮中駐紮的是專業職業化的軍隊。當時在北魏帝國中的漢人無須服兵役,但要負擔更多稅收與傜役,鮮卑人主要承擔服兵役責任,尤其鮮卑軍事貴族掌控軍隊,不論是為帝國開疆拓土或鎮壓內部漢人都是靠仍保有強悍游牧文化的鮮卑騎兵部隊。他們肯定是難以理解皇帝漢化的政策,因為漢人是被他們征服的民族,怎麼現在一夕變天?最後演變成帝國內部的軍事衝突,並導致北魏帝國在西元532-534年的最後分裂瓦解,成為西魏與東魏。 柔然鮮卑 柔然鮮卑(330AD-555AD)為混雜了鮮卑人慕容、拓拔與其他北方草原原匈奴附屬民族之部落聯盟。在鮮卑拓拔部建立的北魏將政治中心由平城遷移到了洛陽新都,且開始大規模漢化政策的施行,還留在漠北的草原部落就逐漸地與北魏疏離並成為柔然的屬民。 柔然統治者的姓氏是「鬱久閭Yujiulu」,從4世紀到6世紀中期所有柔然統治可汗的姓氏都是鬱久閭。柔然可汗名字讀起來完全就是蒙古語之姓名風格。柔然也是第一個開始使用「可汗」取代「單于」的部族,後來突厥人也延續可汗之名稱,「單于」這個匈奴色彩十分濃厚的稱呼也就從此被取代而消失了。 柔然人與後來蒙古人一樣,住蒙古包氈房,可輕易拆遷搬移,逐水草而居,畜養牲畜,還沒有文字,講的語言是古蒙古語,將長髮編成辮子並剃掉部份前額頭髮(就是髡髮),明顯的蒙古族特徵。 北魏與柔然的關係是極不穩定的,雖然說其實一樣是鮮卑人出身,但只要不是一國,就會相互攻伐。有時結盟和平相處,但大多數時間都處於衝突與戰爭,柔然佔據漠北蒙古草原,北魏佔據漠南草原與中國北方漢地,都是強大的草原遊牧民族,因此戰鬥大部分時間各有勝負,分不出結果。西元424年柔然入侵北魏、429年北魏攻擊柔然,443、456、458年北魏攻打柔然勝利,449年柔然擊敗北魏,甚至在525-527年間柔然還曾出兵幫北魏鎮壓境內叛亂,並掠奪叛亂地之人口、財富以為報酬,兩者關係真的是說不清,理還亂。木蘭詞中的故事,就是在北魏治下的木蘭應徵參軍前往北方抵禦柔然的經過。 到了北魏先於柔然滅國淪亡時,柔然帝國還繼續維持正統鮮卑文化,還曾嫁公主給北齊王朝的漢人高歡,高歡篡奪東魏建立北齊,本身倒是一個鮮卑化的漢人,滿有意思的。胡人可以漢化,漢人自然也可以胡化。 由於游牧民族少不了與週邊農耕民族打交道,並進行貿易,以獲取鐵器、布疋、茶葉、奢侈品等生活物資,倘無法正常進行貿易,就會改用搶劫、掠奪的手段來得到上述必需品。 柔然人秉持過去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法,在與週邊民族遠交近攻的同時,也配合使用和親手段,柔然人的王子娶週邊民族的公主,或柔然公主下嫁到週邊民族統治者等,與白匈奴嚈噠人是這樣做,與南邊的北魏、東西魏、北齊北周等也是這樣做。歷代北魏皇帝後宮都有柔然貴女,以漢化政策聞名之北魏孝文帝,其母親就是柔然公主,許多柔然人也因此在北魏朝廷中身居高職,畢竟他們一樣都是鮮卑人。 由於鮮卑強權北魏的南下遷都,使北魏整個政治、軍事中心向南傾斜,為了保護北方邊境,北魏建立六個大型軍鎮,甚至還興建了一道長城,從今天的河北赤城連接到婺源五原(今內蒙古包頭), 並由鮮卑騎兵及軍事貴族鎮守北方邊界,防禦柔然帝國的南下侵略。至於六鎮以北的漠北蒙古高原,北魏就放棄了,這個真空就是柔然帝國來填補。 圖-四世紀時柔然帝國勢力範圍與週邊勢力,筆者自繪 柔然帝國完整繼承了漠北草原與西域地方之傳統游牧民族地盤,之前的漢化鮮卑族已經幾乎全數南下到漠南內蒙與中原之地,西邊的匈奴已經轉移到歐洲去稱雄稱霸去了,西南方佔據阿富汗與中亞之地的白匈奴嚈噠人重點發展方向在往波斯與印度,因為當地更加富饒繁榮,武力也沒有東方游牧民族強大,尤其是印度,向來是中亞強權收割財富的寶地,從亞歷山大大帝、貴霜帝國到嚈噠,與之後的阿富汗各王朝包括帖木兒汗國等,都是將印度視為聚寶盆後花園,只要缺少財富、奴隸資源時,出兵印度都能收割得盆滿缽滿的。 所以外敵有限的柔然帝國在強盛巔峰時,勢力強大無匹,北到貝加爾湖、南與佔領內蒙漠南草原的北魏相鄰,東到大興安嶺,西到準隔爾盆地、伊犁河流域與巴爾喀什湖,也一度征服新疆塔里木盆地。 與南下到戈壁以南草原及中國北方的北魏拓拔部交戰多年,雖然幾乎都是柔然失敗,但是北方苦寒之地,北魏也沒有將柔然領土納為己有的意願,因此等到北魏都瓦解滅國,成為東魏與西魏,漠北統治者都還是柔然帝國,要一直到西魏末年,第一突厥汗國(GOKTURK/First Turkish Qakhanate)崛起,才將柔然滅國,取而代之。 突厥收編鐵勒五萬戶,勢力膨脹 西元545年(西魏大統11年)西魏權臣宇文泰派使者訪問突厥阿史那部族,這是阿史那突厥第一次出現在歷史書上的記載,代表他已經成長到西魏認為可以結盟共同對抗柔然的地步。 隔年在一次偶然機會下,阿史那部族發現同為柔然附屬部落的鐵勒諸部想對柔然帝國起兵造反,於是仍忠於柔然帝國的突厥阿史那部落,搶先在西元546年對同為突厥語族的鐵勒諸部開戰,阻止他們叛離柔然帝國的企圖,結果一戰之後竟意外收降鐵勒部眾達5萬多戶,使阿史那突厥部落實力大增。大增的實力會增長野心,阿史那家族接下來的作為證明這點。 求娶公主不成造反滅了柔然 事後阿史那家族自以為有大功於帝國,於是開口向柔然帝國皇帝表示想迎娶柔然公主,結果竟被柔然皇帝駁回並羞辱,說你們是我的鍛奴(打鐵的奴隸),竟然癩蝦蟆想吃天鵝肉,好好地羞辱了一番,娶公主之事自然不准。土門汗發現自己好心被當成驢肝肺,遂發狠殺了柔然使者,並遣使者向友好的鮮卑西魏帝國要求娶公主,西元547年西魏長樂公主下嫁土門汗。 到了西元552年,土門汗先命令弟弟「室點密葉護」(Istami Yabgu)留守阿爾泰山老巢,土門汗親自率軍造反,向東一舉擊殺柔然汗國的「敕連頭兵豆伐可汗/又名為 阿那瑰 汗(Anagui Khan)」,新興且銳氣十足的突厥一戰滅亡了當時佔據蒙古全部與中亞部分地盤的龐然大物柔然帝國,戰場據稱在今天的張家口附近。 曾經是草原霸主的柔然滅國後,遺民四散,有一支族人東逃到遼河流域成為契丹先祖,一支逃往漠北加入「室韋部(尼倫Nirun、迭列斤Durlukin部族組成)」成為未來蒙古人的始祖,一支遠遠西遷到黑海北部成為「阿瓦人AVARS」,西突厥帝國的室點密葉護西征就是去追殺這批柔然餘孽阿瓦人,但沒有辦法殺光他們。今天俄羅斯聯邦下之「達吉斯坦共和國」有可能就是這批柔然阿瓦人的後裔。突厥汗國的故事我們下一章會繼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慕容氏鮮卑-燕國 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心心念念不忘要復國的慕容復家族故事,其實是引用歷史上真實案例寫的小說情節,慕容鮮卑建立的燕國,確實於四世紀時存在於歷史上中原北方一帶,曾經建立強大的鮮卑人國家。 東鮮卑之「慕容部」是鮮卑初期實力極強的一支,與建立北魏一統北方江山的「拓拔部」不相上下,甚至一度較拓跋部更強大。總計建立「前燕、後燕、西燕、南燕與吐谷渾」等五個不同時代的鮮卑人國家。 慕容家族的正式出現,是在曹魏的三國時代,慕容鮮卑第一代首領是莫護跋,第二代首領慕容木延,第三代首領慕容涉歸曾被西晉朝廷封為鮮卑單于。 慕容吐谷渾不願兄弟鬩牆,出走成為鮮卑延續最久王國 慕容涉歸的兩個兒子,庶長子慕容吐谷渾與嫡長子慕容廆因為有嫡庶之爭議,嫡長子慕容廆受旁人挑撥而懷疑哥哥可能與他爭位,庶長子慕容吐谷渾發現後不願內鬨,於是率麾下族人逕自西遷重新打天下。 東鮮卑的段部、宇文部及慕容部之間因為人口、權力與牧場爭奪等也有很深的仇怨,慕容家族前幾代幾乎都是在不斷迎戰段部鮮卑與宇文部鮮卑的挑釁。不過自從慕容廆迎娶了段部酋長段階的女兒後,有效改善兩部間之關係。 西元337年,鮮卑慕容家族的首領慕容皝(慕容廆之子)率先建立了屬於自己家族的獨立王國「燕國」,被史家稱為前燕,領土包括山東、河南、山西、河北、東北等戰國時期燕國領土,這些領土不是由漢人那裡搶奪來,而是擊敗匈奴羯人石勒的後趙王國而得來。正式稱燕王的慕容皝擊敗匈奴人石勒建立的後趙軍隊,壓制住來自南方東晉漢人的威脅,並將位於東北西部的夫餘國、高句麗與鮮卑宇文部盡數攻滅,統一了遼西土地。 慕容燕國在巔峰時期,也曾攻滅了以「殺胡令」種族滅絕匈奴羯人部落的武悼天王冉閔建立的「冉魏」政權,攻佔包括今天山東、河北、山西,與氐人建立的前秦一度隔黃河共分天下,西元358年慕容燕國募集征發150萬大軍,企圖一舉消滅前秦與東晉,一統天下。可惜因為種種原因計畫無法施行,東晉也一度派桓溫北伐中原,打的就是慕容鮮卑建立的前燕王國。 這個慕容前燕王國軍事上強大無匹,可惜因為內部爭權奪利,使其家族中之超級戰將「慕容垂」竟無法容身,只能出逃至另一個少數民族氐人建立之前秦帝國,前秦苻堅收容慕容垂並任命為身旁大將,並一步步攻滅北方其他各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權,前燕最後也被「前秦帝國」所滅亡,歸入前秦苻堅麾下。前秦帝國將慕容部族收編入帝國管轄,並未趕盡殺絕,這個是草原部落的習俗與習慣。 圖-淝水戰後,中國北方國家勢力分佈圖,作者所繪 西元383年淝水之戰後,氐人之「前秦帝國」被東晉擊敗後瓦解,原為前秦苻堅大帝帳下戰力最強將軍「慕容垂」宣佈恢復「燕國」,建立歷史上的「後燕王國」,同時期有另一支慕容王室家族分支慕容沖與兄弟分家後,率部眾西遷,在山西與部份關中地區建立了「西燕王國」。 西元393年至394年,西燕的慕容氏被後燕慕容垂派兵吞併,指責他們是「僭位,惑民視聽」,其實也就是想擴大勢力範圍而已。 後燕在慕容垂領導下戰無不勝,擴地千里,可是燕國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就是馬匹數量不足,馬匹來源掌握在掌控漠南草原的鮮卑拓跋部手上。北魏拓跋氏遠交近攻,支持西燕對抗後燕,在西燕被滅之後,後燕因為馬匹問題與拓跋氏關係破裂,雙方交戰,結果慕容軍大敗而歸。西元396年3月慕容垂率軍親征北魏,戰況順利,但是慕容垂自身病情加重,4月即駕崩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率領北魏騎兵大軍南下攻略燕國,竟一舉將慕容燕國給消滅了。 407年後燕滅亡,遼西領土被漢人將軍篡奪建立「北燕」,已經不屬於慕容家族。剩餘的慕容家族有一支族人逃往南方的山東半島一代建立「南燕(後被東晉滅亡)」,有一支逃往漠北成為柔然帝國的一部分,最後剩下那支早年西遷到青海東部建立「吐谷渾王國」的慕容吐谷渾還維持慕容家族最後的光榮與尊嚴。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蒙古語族的鮮卑人征服北中國與蒙古高原 鮮卑,讀音為Xianbei,蒙古人稱之為Xianbi,祖先是被匈奴冒頓單于擊敗的東胡部族。在匈奴崛起強盛之前,東胡勢力雄霸中國北方與東北,是最大的游牧部族聯盟。《史記》記載冒頓單于在位初期「東胡強盛」,必須將所愛的妻子(閼氏)贈送給東胡王享用,受盡屈辱。 烏桓崛起與沒落 漢朝初年,匈奴在崛起的過程中以致命一擊,擊敗了當時強盛一時的東胡與大月氏,稱雄獨霸蒙古高原。東胡被擊敗後,一部分部族併入匈奴成為附屬種族,一部分避讓匈奴威勢,遷居烏桓山和鮮卑山,演變成為烏桓和鮮卑二族,然仍只能聽從匈奴指揮。 烏桓較接近漢朝邊境,在漢武帝時就歸順中國漢朝,漢朝也設置「護烏桓校尉」率兵管理、保護並控制烏桓部族。 王莽建立新朝時,因為濫殺烏桓人而導致烏桓舉族叛亂重新自立,並投入匈奴的懷抱。但顯然匈奴也沒有善加對待烏桓,在西元85年東漢聯合周邊所有民族共擊匈奴的北征行動中,烏桓積極響應進攻匈奴,因此東漢重新改變政策,對烏桓改採羈糜懷柔之策,重設「護烏桓校尉」,命令烏桓在遼東地區為漢朝保衛邊疆安全。 一直到漢末三國時期,烏桓騎兵還是活躍在中國北方的一股強大勢力,受到曹操的重用。 鮮卑崛起與一統草原 至於與烏桓同屬東胡一族的鮮卑,主要活動範圍是在今日內蒙古赤峰市東部阿魯科爾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和遼寧西北部。鮮卑在匈奴與中國漢朝持續數百年戰爭中漁翁得利,最後取代匈奴,成為蒙古草原的新一任統治民族,這也是一種天命。 鮮卑在西漢時代因地理隔絕,並未與漢朝有官式接觸,而是處於匈奴附屬部族的地位。一直到東漢光武帝建武21年(西元45年)鮮卑在匈奴指使下進攻漢朝遼東地區,遭漢軍擊敗,才開始與漢朝互通往來,甚至在東漢的漢匈交戰中開始站在漢朝那邊,攻擊匈奴人。鮮卑也很聰明,知道西瓜哪邊比較大,東漢時期漢朝大多數時間都是壓著匈奴打的。 西元48年南北匈奴分裂,南匈奴南下歸附中國東漢帝國之後,鮮卑勢力逐漸滲透入匈奴帝國故土,與北匈奴為敵,結盟中國,甚至鮮卑騎兵還協助東漢驅逐北匈奴勢力。 鮮卑上承匈奴之宿敵古蒙古語族之「東胡部族」,在匈奴勢力離開蒙古高原後,順利地在西元二世紀時侵入並攫取蒙古高原的地盤,也順便收編了沒有隨匈奴西遷或南遷的十餘萬人口之各中小型部落,建立鮮卑帝國。當時的鮮卑首領檀石槐(?-181AD)統一號令鮮卑各部,建立鮮卑王廷於高柳(今日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轄下商都縣),號令北方,無有不從,一時之間成為北方草原最強大勢力。 圖-鮮卑帝國王廷所在地彈汗山,今中國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大青山 檀石槐建立的鮮卑帝國,就像其他草原民族一樣,曾經多次南下搶略東漢北境之幽州、并州、涼州,等於整個中國北方由東到西的邊界再度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強大威脅,不輸當年匈奴帝國之威勢。這也證明東漢朝廷拒絕南匈奴返回漠北的決策是正確的,任何控制漠北的部族,都有南下搶掠的驅動力,這是受環境與物資影響的驅動力,任何民族處於該位置都會做出同樣的決策。 東漢作為一個曾經戰勝並驅逐匈奴的王朝,不會輕易對北方游牧民族讓步。因此西元177年,東漢帝國派軍三路北上反擊鮮卑帝國,夏育將軍從高柳(今日山西陽高)、田晏將軍從雲中郡、臧旻將軍將軍與南匈奴單于從雁門郡三路出擊鮮卑,每一路都有萬騎以上之兵力,出塞兩千里,結果被鮮卑全數擊敗,軍士死傷達到七至八成之多。鮮卑與東漢武力對比差距越來越大,然而在西元181年檀石槐過世,鮮卑帝國的統治權分裂,多人爭位,導致鮮卑暫時衰弱下去,無法對東漢繼續造成威脅。 鮮卑中的不同強勢部族分別建國 屬於蒙古語族,是今日蒙古人直系祖先的鮮卑,與匈奴一樣是一個由多個部族組成的部落聯盟型帝國,部落各具勢力也相互吞併壯大,在漢末晉初時期,有「東鮮卑、北鮮卑、西鮮卑」等多支鮮卑部族分別稱雄建國,在五胡十六國時代中佔據重要地位。 東鮮卑(段部、慕容部、宇文部) 東鮮卑又分為「段部、慕容部、宇文部」三個強大部族,北鮮卑為「拓拔部與柔然鮮卑」兩強,西鮮卑為「慕容部分支與乞伏部、禿髮部」,也分別建立自己的王國西燕與吐谷渾王國(慕容鮮卑的分支)、西秦(乞伏部)、南涼(禿髮部)。 段部鮮卑之建國 東鮮卑的「段氏鮮卑」,在東漢中葉時崛起,以其首領「段日陸眷」之姓名為部落名,稱為段部鮮卑。這是一支在遼東、遼西活動的鮮卑系遊牧部族,祖先是高車人,也就是突厥語系的丁零高車人,後來鮮卑化。在西元四世紀初時,段部鮮卑已經成為東鮮卑中最強大之部族,有三萬餘戶,控弦之士有四到五萬騎,並遵照西晉朝廷的指令防守北部邊疆,與入侵之其他游牧民族交戰。 當時的段部鮮卑首領「段務目塵」並被西晉朝廷封為「遼西公」。此時的段氏鮮卑在西晉末年八王之亂時,作為東北之強橫遊牧部族,受到西晉幽州都督王浚之籠絡,王浚將女兒嫁給段氏鮮卑之首領「段務目塵」並封為「遼西郡公」,王浚就靠段氏鮮卑之騎兵部隊橫掃八王之一的成都王司馬穎,攻下鄴城,段氏鮮卑威名大震,段務勿塵還被晉懷帝封為大單于。 不過成都王司馬穎也就因為敗於段氏鮮卑之騎兵,而引發了其授權麾下的南匈奴首領劉淵返鄉召募兵馬,結果反而讓劉淵自立並壯大匈奴的勢力,最後將西晉政權都毀滅了。西晉滅亡,南匈奴王族出身的劉淵建立漢國(漢趙)時,段氏鮮卑分裂,有一支堅決支持晉朝與劉淵對立,另一支則支持匈奴劉淵建立的漢趙。最後段氏鮮卑被匈奴羯人石勒所建之後趙帝國擊敗,淪為後趙的附庸部族,不再是獨立的勢力。 不過因為段氏鮮卑也曾經強大風光一時,因此許多段部貴族與其他東鮮卑的慕容家族通婚,以至於後來慕容家族建立的燕國,許多后妃是出自段部,段部在慕容部族的燕國中佔有一席之地。 宇文鮮卑的悠遠由來 宇文部鮮卑,雖被歸類為鮮卑一族,但實際上係北匈奴往西遁走時,未跟隨離開的匈奴附屬部落之一,後來這些遺留在漠北高原上的數十萬遊牧民族全部歸入鮮卑,宇文部是其一支。 然而在中國古書中很早即有記載宇文部這支種族,《 周書 》中記載宇文部為炎帝神農氏後裔。也有人為宇文部是東胡後裔之一,與鮮卑、烏桓一樣,屬於東胡毀滅後歸降匈奴的東胡蒙古語系部族。 宇文部在魏晉南北朝時並不像段部、慕容部與拓跋部那樣的聲名赫赫,建國立朝,反而是早早就被前燕慕容部給擊敗遷散。不過宇文部後勁比較強,他在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歷經一番興盛而最終衰落,分裂為東魏、西魏之時,宇文部的宇文泰終於崛起篡奪了西魏政權,建國「北周」。雖然北周之後被外戚楊堅所篡成立「隋朝」,但宇文家族服事隋朝相當順利,有許多隋代與唐代的高官都出自宇文家族。 宇文部族在被前燕擊敗後,有一旁支部落發展成為庫末奚族,這個奚族在東西方遊牧歷史上會持續出現數百年,不但與之後的突厥帝國交戰,也與唐代展露頭角的契丹是兄弟民族,在遼、金、宋史上都有一定篇幅。另外一支宇文部族迭剌部的有名後裔,就是契丹人。契丹與奚同祖同源,也是建立遼國的主體部族。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2年本人出版書籍包括 1. 聖地出任務-台灣國際志工故事集 2. 勇抗強權-阿富汗 3. 台以關係百年史:外交官眼中的以色列 4. 從奴隸到霸主:俄羅斯人的故事 5. 遷徙與戰鬥-突厥人的故事 歡迎大家到博客來、誠品、露天、金石堂等處購買。 https://search.books.com.tw/search/query/key/蘇育平/cat/all 圖片為貴霜金幣 西元470年左右,在貴霜帝國土地上崛起另一個塞種人帝國,也就是被西方史學家稱為「白匈奴」(White Hun)的「嚈噠帝國」(Hephthalites Empire )(370AD-567AD)。 嚈噠人也可能是漢代 大月氏 人的塞種人後裔部落,但是他們不是貴霜帝國的這一支派,而是一直居住在 塞北 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很顯然地他們是臣服於匈奴帝國與之後的鮮卑及柔然帝國的塞種人部落,因此他們也自稱是匈奴人。 加上他們是白種人印歐民族,與石勒所屬的匈奴羯人部族一樣是深目高鼻的白種人,所以西方史學家稱他們為「白匈奴人」(White Hun)。嚈噠人使用古突厥文字,但是語言偏東伊朗語有關,這是斯基泰人在東遷過程中曾居住在波斯東北部時學來的,宗教卻又是佛教,這也顯示了中亞民族混合多元文化的面貌。 嚈噠帝國的崛起 最後在西元470年左右,在貴霜帝國土地上崛起另一個塞種人帝國,也就是被西方史學家稱為白匈奴(White Hun)的嚈噠帝國(Hephthalites Empire,西元370-567)。 嚈噠人也是漢代 大月氏 人的塞種人後裔部落,但是他們不是貴霜帝國的這一支派,而是一直居住在 塞北 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很顯然他們是臣服於匈奴帝國與之後的鮮卑及柔然帝國的塞種人部落,因此他們也自稱是匈奴人。 加上他們是白種人印歐民族,與石勒所屬的匈奴羯人部族一樣是深目高鼻的白種人,所以西方史學家稱他們為白匈奴人(White Hun)。嚈噠人使用古突厥文字,但是語言偏東伊朗語有關,這是斯基泰人在東遷過程中曾居住在波斯東北部時學來的,宗教卻又是佛教,這也顯示了中亞民族混合多元文化的面貌。 大約西元370年柔然帝國統治蒙古高原的時代,嚈噠人從柔然帝國控制的蒙古高原南下,跨越 阿爾泰山 西遷 河中 粟特地區(Sughda,今屬烏茲別克,部分在塔吉克和吉爾吉斯,粟特由大小不一的綠洲國家組成,常臣屬於外族,屬於商業民族,控制了絲綢之路上的貿易)並建立自己的汗國。之後疆域從 裕勒都斯河 上游( 焉耆 西北)起,越過 伊犁河 流域到 巴爾喀什湖 ,再到 楚河 和 塔拉斯河 草原、 錫爾河 地區,一直達到 鹹海 。 這個白匈奴嚈噠帝國也是中亞一霸,西元420年左右嚈噠軍向西進攻波斯薩珊王朝,一度佔領波斯東部大部分的呼羅珊地區,西元453年與484年兩次大敗波斯沙王,迫使波斯稱臣納貢。但也因此結下百年仇怨。 之後嚈噠向南進攻貴霜殘餘勢力,6世紀初攻進印度但失利,接著嚈噠人北上與 高車 人爭奪準噶爾盆地及其以西地區的控制權,控制了 高昌 ,抑制 柔然 帝國勢力向中亞的擴張。與此同時,嚈噠人又東進今日之新疆盆地,控制 塔里木盆地 西部,南道直至 于闐 ,北道直至 焉耆 ,幾乎一大半個西域歸於嚈噠人鐵蹄。經過西域南北兩道,嚈噠帝國勢力開始頻繁地開展與中國歷代政權如 北魏 、 西魏 、 北周 乃至 南朝梁 的外交活動。 它曾經趁柔然衰敗之機,占據了塔里木盆地的許多地方,在南北朝時期,於戈壁大漠南北與北魏帝國爭雄,當時的嚈噠人與柔然帝國結盟,廣泛活動於 阿爾泰山脈 以西的地方,迫使北魏在516年遣使到南梁講和,以免腹背受敵。 所以嚈噠帝國實在也真的可以算是橫跨中亞與蒙古高原的一大區域強權,幾乎有恢復匈奴帝國全盛時期疆域的機會,當時只要打敗北魏鮮卑人,嚈噠人幾乎就算是把匈奴帝國給重新復興了。 可是最後西元556年,西突厥室點密葉護率10萬大軍西征,就與薩珊波斯的沙王霍斯勞一世(Chosroes I)結盟,南北夾擊嚈噠帝國,一舉將其消滅,突厥與波斯大軍以阿姆河為界瓜分了嚈噠領土,這都是後話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圖片為絕域亞歷山大城,建在中亞靠中國邊界的希臘古城 亞歷山大東征將希臘文明帶進中亞 出身於希臘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於西元前334-324年率馬其頓軍東征,他厲害之處在於古代大帝國都是靠騎兵快速運動,才能跨越千山萬水的阻隔,從一個人類聚居地通往另一個人類聚居地,但亞歷山大率領的是步兵與騎兵混合軍團,能從巴爾幹半島走過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埃及、波斯、阿富汗、烏茲別克、巴基斯坦、印度,沿途掃滅各種強大的敵對勢力,還要建立一系列的希臘殖民城市,將希臘文明一直帶到中亞接近中國新疆的邊境。 如果當時他不是南下前往印度,而是繼續往東前進,很有可能就會與戰國時期的西域國家、匈奴及秦國接觸了。網路上有不少網友寫網文研究,假使亞歷山大率領的馬其頓軍團遇上秦國的軍隊,誰輸誰贏?結果從軍隊組織、裝備、訓練、交戰動機、戰術戰略等各方面研析後發現,亞歷山大的馬其頓軍團應該能夠打敗秦國,入主華夏。也就是說如果當時亞歷山大大帝不是轉向去打印度,而是繼續東來衝向中國,歷史上也許就會出現有一支強大的西戎(希臘人)通過河西走廊進入關隴一帶,將秦國打得落花流水,這樣的描述就會出現了。至於這支西戎能否再接再厲打出函谷關,推平其他六國?以及對抗北方東胡、匈奴的南下,恐怕也沒有那麼容易的,亞歷山大的軍隊畢竟不是由超人組成的,在當初那個時代,他們已經是破遠距離紀錄的遠征了。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就是這個意思。 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的事情,當然隨意判斷都沒問題,但是無論如何,亞歷山大大帝已經為中亞帶進希臘文明與希臘人血統,但中亞之地仍然以游牧民族的生活形態較能適應當地環境,農耕生活需要的大量水源除了在幾條大河的三角洲外,幾乎難以取得。 貴霜帝國是何方神聖? 而就在本年,東漢軍竟也與中亞的貴霜帝國發生了戰爭,貴霜帝國就是當年塞種人後裔被匈奴擊敗西遷的大月氏,大月氏撤退到中亞後,吞併了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後在中亞建立的大夏國(Bacteria Greek Kingdom巴克特里亞希臘王國),成立了貴霜帝國(Kushan Empire),稱霸中亞與伊朗東部一帶。 圖-貴霜帝國國旗 貴霜帝國(Kushan Empire,西元前130-西元後375年),印歐民族塞種人大月氏之後裔,緣起於古代源自黑海北岸之塞種人,曾一度遷移到中國西北部河西走廊游牧生活,秦漢之際大月氏與冒頓單于率領下之匈奴交戰不利,遂西遷西域中亞避讓。 西元前130年(漢武帝元光)年間,月氏人南下征服希臘人建立的大夏,把大夏分給與五個部族,每個部族有一個翕侯,五翕侯中的貴霜翕侯丘就卻(約16-65年)消滅其他翕侯,統一五部落,建立起貴霜帝國,貴霜打敗了開始衰落的波斯安息帝國,又南下攻擊喀布爾河流域和今喀什米爾地區,後定都為高附(今喀布爾),初步奠定了帝國的基礎。 迦膩色伽一世(約西元78-102年)繼位,他是貴霜帝國最著名的君主,南征印度,令主體在今天阿富汗的貴霜帝國之疆域西起伊朗邊境,東至恆河中游,北起錫爾河、蔥嶺、南至納巴達河,迦膩色伽一世又將都城遷至犍陀羅地區的富樓沙(即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使這一地區成為帝國的統治中心。在西元100年時貴霜帝國的統治下的人口達到一千零二十萬人,在西元180年時,貴霜帝國統治下的人口達到一三八0萬人。 圖-貴霜帝國的金幣,有希臘與佛教風格-左下為貴霜國徽。 偉大的貴霜君主迦膩色伽一世(Kanishka)任內,曾與東亞世界的霸主東漢帝國發生過一次領土戰爭,據《後漢書.班梁列傳》著,漢和帝永元2年(西元90年),貴霜副王謝會率軍入侵蔥嶺以東及以北地區,試圖將貴霜勢力籠罩當時匈奴勢力已經退出的西域,結果與東漢西域長史班超軍發生衝突。漢軍人少堅守不出,貴霜軍久攻不下又糧食不繼,於是向龜茲求援,結果班超派兵埋伏要道,殺死貴霜向龜茲求援的士兵,貴霜軍斷糧陷入絕境。班超向貴霜軍統帥謝會表示,貴軍已經走頭無路,該做最後決定了,謝會於是遣使向班超請罪,盼漢方可將貴霜全軍放還回國,兩國重新修好,再也不打仗了。班超同意,於是兩國關係恢復友好,貴霜軍也撤回蔥嶺以西,再也沒有嘗試向東發展了。 由於貴霜受印度傳來佛教之壓倒性影響,加上君主也成為虔誠佛教徒,風潮所至全國都信奉了佛教,尤其在上述偉大君主迦膩色伽一世統治期間,貴霜強大無比,迦膩色伽一世召集了印度與國內所有佛教大師來開會,對原先各說各話的佛教門派的經典與理論做出一番整理,經、律、藏給予了統一並統一刊印佛經,這樣的經典文字化加速了佛教傳播速度,由於向東方傳入中國後,在與中國原生宗教道教或薩滿教等宗教之較量下來,擁有深厚理論基礎的佛教佔據上風,貴霜在歷史上也成為將佛教傳入中國的首要功臣。加上貴霜的地理位置就在今天的阿富汗,東接中國、西接波斯、南接印度、北接中亞,因此佛教在印度式微之後,在今天的阿富汗地區的貴霜帝國成為佛教傳播的中心,向東把大乘佛教傳入中國,向南把佛教傳入斯里蘭卡及東南亞國家。 在西元第二世紀時,貴霜帝國仍勉強維持統一,第三世紀時,帝國受到薩珊王朝攻擊和印度北部的地方勢力興起而漸漸衰弱,最終帝國瓦解成若干小邦。最後被來自新疆北疆的白匈奴嚈噠帝國取代。現在印度賈特人是貴霜後人。 2022年本人出版書籍包括 1. 聖地出任務-台灣國際志工故事集 2. 勇抗強權-阿富汗 3. 台以關係百年史:外交官眼中的以色列 4. 從奴隸到霸主:俄羅斯人的故事 5. 遷徙與戰鬥-突厥人的故事 歡迎大家到博客來、誠品、露天、金石堂等處購買。 https://search.books.com.tw/search/query/key/蘇育平/cat/al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2年本人出版書籍包括 1. 聖地出任務-台灣國際志工故事集 2. 勇抗強權-阿富汗 3. 台以關係百年史:外交官眼中的以色列 4. 從奴隸到霸主:俄羅斯人的故事 5. 遷徙與戰鬥-突厥人的故事 歡迎大家到博客來、誠品、露天、金石堂等處購買。 https://search.books.com.tw/search/query/key/蘇育平/cat/all 匈奴帝國崛起 匈奴是一個多民族混合的部落聯盟體,主要的統治中心在內蒙古漠南草原,今日鄂爾多斯草原之地,也是其首都龍城所在地。匈奴在商、周時期之發展不明,因為中國古籍對匈奴之記載始於部落聯盟末期之頭曼單于,當時已經是秦漢之際,到了頭曼單于之子冒頓單于(Modu Shanyu, 土耳其人稱冒頓單于為米特汗Mete Han) 時期,其正式將匈奴凝聚並發展為專制型草原汗國體制,當然當時草原首領稱為單于,可汗是魏晉南北朝時柔然汗國才開始使用的名稱。 根據後世考古發掘結果,匈奴的上層貴族與統治者應該是以印歐民族塞種人為主,所以發掘出的匈奴貴族遺體木乃伊是金髮碧眼、骨架與面貌都偏西方人,甚至驗其屍骨之基因組,也是印歐民族的血脈,非東方蒙古人種的血脈。但是當西方印歐民族來到蒙古高原及其週邊地區,開始與東方民族進行人員之交流,大部分時間是匈奴對秦漢的掠奪奴隸,但其後的婚配與生育混合讓印歐民族的血脈越來越單薄。 匈奴在崛起過程中,合併掉的遊牧部族不計其數,較大者有獫狁、葷粥、丁零、林胡、樓煩、義渠、東胡、大月氏部份等,因此印歐民族統治者血緣與東方游牧民族血緣混雜在一起。此外丁零屬於突厥語族的部族,東胡與獫狁、葷粥等則是蒙古語族的部族,還有講通古斯語的肅慎部落等,這些語言也在匈奴帝國統治下混雜在一起,相互影響,不過各自語言的存在並未消失。 在西元前206年,匈奴冒頓單于(土耳其人稱其為Mete Han)殺死父親並繼任單于大位後,開始對外發展,他「襲破東胡,西走月氏,北服丁零,內侵燕岱,控弦40萬。漢祖患之,使劉敬奉公主以妻之」。 也就是在秦朝滅亡,漢朝初立時,匈奴冒頓單于先將東方最強大的東胡部落擊敗併吞,之後將河西走廊的大月氏(印歐民族塞種人後裔)往西趕走到中亞,之後在阿富汗與中亞地區成立的貴霜帝國與烏孫等國就是印歐民族大月氏的後裔。 《史書》《 匈奴列傳 》:「後北服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國。於是匈奴貴人大臣皆服,以冒頓單于為賢。」 冒頓單于也往北征服了貝加爾湖周邊的「渾庾、屈射、丁零、 鬲昆 、薪犁」等五個游牧部族,併入成為匈奴的附屬部族,納入王庭的指揮體系,之後就幫匈奴守著北方土地。丁零是講古突厥語的游牧部族,在匈奴征服之前也有千年歷史了。 冒頓單于繼續向西打敗大月氏及所有西域30餘國,征服整個蔥嶺以東的土地,也有人說疆域一直到鹹海之濱。當時西方塞種人部落大月氏向西逃竄到蔥嶺以西,打下大夏國之後,建立貴霜帝國(Kushan Empire)。 古代塞種人東遷 之前章節提到過,塞種人(Seka,Saka,Skitei)是起源於黑海北部的一支印歐游牧民族,勢力範圍先擴散到波斯東北部,被波斯人稱為塞迦(Seka)或斯基泰人(Skitei),之後向東方擴散到阿富汗與今日中國新疆地區,甚至到中國甘肅河西走廊之地與中國接壤。秦漢時期的大月氏與西戎、西域的烏孫、康居、于闐、疏勒等國都是塞種人建立的國家。近年考古發掘證據證明,匈奴人其實也是塞種人血統。 但蔥嶺以東(今天的中國新疆)有一連串中亞粟特人、吐火羅、波斯、或塞種人建立的城邦國家包括:「車師、樓蘭、焉耆、龜茲、姑墨、烏孫、大宛、康居、奄蔡、疏勒、莎車、于闐、精絕、且末等」,這些絲路經過的路線,全部在匈奴的鐵騎征服下納入匈奴帝國統治下。一直到中國漢朝武帝時期才派軍與匈奴爭奪西域的控制權。當時西域三十六國,有大有小,大者數十萬戶,小者一千餘戶。 《 史記 .匈奴列傳》:「定樓蘭、 烏孫 、 呼揭 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 雖說世界上主要古老文明分成東亞、蒙古高原、波斯、歐洲、東地中海、兩河流域等主要文明發源地,但遼闊的歐亞大陸,也是許多種族遷徙來去之地。在從烏克蘭到蒙古高原這塊遼闊的大草原上,曾經有許多游牧民族來去,而在西元前2000年以前,主要是由西方向東方的遷徙為主,其中又以塞種人的民族向東遷徙最為可觀。 亞歷山大東征時期之世界勢力分布圖,維基公有領域 塞種人是印歐語系的游牧民族,使用的語言被分類為古波斯語系。分布區域由烏克蘭草原、頓河、伏爾加河流域、高加索、裡海周邊、鹹海周邊、今天的哈薩克平原、今日的中亞、伊朗東部呼羅珊、俾路支、阿富汗、巴基斯坦、蔥嶺以東的西域、準噶爾盆地、一直到中國的甘肅河西走廊,其實可以說塞種人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大陸東西的一股大勢力,也是中亞人種的最古老起源。 亞歷山大東征將希臘文明帶進中亞 出身於希臘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於西元前334-324年率馬其頓軍東征,他厲害之處在於古代大帝國都是靠騎兵快速運動,才能跨越千山萬水的阻隔,從一個人類聚居地通往另一個人類聚居地,但亞歷山大率領的是步兵與騎兵混合軍團,能從巴爾幹半島走過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埃及、波斯、阿富汗、烏茲別克、巴基斯坦、印度,沿途掃滅各種強大的敵對勢力,還要建立一系列的希臘殖民城市,將希臘文明一直帶到中亞接近中國新疆的邊境。 如果當時他不是南下前往印度,而是繼續往東前進,很有可能就會與戰國時期的西域國家、匈奴及秦國接觸了。網路上有不少網友寫網文研究,假使亞歷山大率領的馬其頓軍團遇上秦國的軍隊,誰輸誰贏?結果從軍隊組織、裝備、訓練、交戰動機、戰術戰略等各方面研析後發現,亞歷山大的馬其頓軍團應該能夠打敗秦國,入主華夏。也就是說如果當時亞歷山大大帝不是轉向去打印度,而是繼續東來衝向中國,歷史上也許就會出現有一支強大的西戎(希臘人)通過河西走廊進入關隴一帶,將秦國打得落花流水,這樣的描述就會出現了。至於這支西戎能否再接再厲打出函谷關,推平其他六國?以及對抗北方東胡、匈奴的南下,恐怕也沒有那麼容易的,亞歷山大的軍隊畢竟不是由超人組成的,在當初那個時代,他們已經是破遠距離紀錄的遠征了。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就是這個意思。 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的事情,當然隨意判斷都沒問題,但是無論如何,亞歷山大大帝已經為中亞帶進希臘文明與希臘人血統,但中亞之地仍然以游牧民族的生活形態較能適應當地環境,農耕生活需要的大量水源除了在幾條大河的三角洲外,幾乎難以取得。 匈奴曾向漢朝誇耀自己的武功,表示冒頓單于的西征除了驅逐走了大月氏之外,也收服了西域的樓蘭、烏孫、呼揭及旁邊二十六國,通通把他們變成匈奴帝國的屬國。這些西域各國多是塞種人或吐火羅人等白人種族,與東方漢藏語系農耕民族及阿爾泰語系游牧民族等黃種人截然不同,但在武力征服下一樣屈服於匈奴帝國的統治。 漢朝西域國家分布圖,蘇育平所標註。(Google Earth) 至於匈奴的南部邊境則與中國的秦、漢帝國接壤,以長城為界,在未來三百年將有持續不斷的匈漢戰爭,一直到北匈奴在西元91年西遷後才算暫時落幕。 第一階段匈漢戰爭 匈奴與中國漢帝國兩國相處數百年,第一階段從西元前200年(漢高祖7年)至西元前134年(漢武帝元光元年)為止,第一階段漢朝採取了和親政策,前後共送出了十位宗室之女,即冒頓單于於西元前200年、西元前192年及西元前176年所接收到的三位公主,老上單于於西元前174年及西元前162年所收到的兩位公主,軍臣單于於西元前160年、西元前156年、西元前155年、西元前152年及西元前140年所收到的五位公主。 在中國的秦、漢兩王朝交接之際,各方勢力混戰,統一的匈奴勢力遠較新誕生的漢朝強大,由西方塞種人傳入的煉鐵技術也在匈奴國內受到重用,建立若干中大型的煉鐵工坊,大舉製作刀劍與箭頭,當時整體科技水準,匈奴是勝過漢朝的。 許多在漢朝不得志或與漢朝有仇的人如韓王信、趙利、盧綰就主動投靠到匈奴陣營,也有漢朝將軍戰敗之後不敢回去怕遭處罰,於是乾脆投降匈奴者。當然匈奴的人才有時候也會主動或被動地投靠到漢朝去,甚至在漢朝中期時曾有整個匈奴數千人部落在內鬥失勢的匈奴小王萬夫長帶領下,投靠農耕的中國漢王朝。 因此雙方招降納叛的動作一樣頻繁,也才有最後南匈奴內附事件的發生。 匈奴攻勢、漢朝守勢與和親政策 匈奴與漢朝的和平與征戰,第一階段從漢高祖7年(西元前200年)至漢武帝元光元年(西元前134年)為止。在此階段匈奴接受漢朝和親政策,也就是嫁漢朝公主予匈奴單于為妻,前後總共送出十名公主,多是劉姓宗室的女兒。 如此頻繁的和親,使得後代許多匈奴單于與貴族身上都有了漢朝劉氏的血脈,甚至有人就直接以劉為漢名姓氏,如滅亡西晉的匈奴大單于劉淵、建立胡夏國的劉勃勃都是以劉為漢姓。 漢高祖劉邦時代白登之圍 根據《史記》對漢高祖劉邦的記載,西元前200年(漢高祖7年)春天,匈奴軍攻擊漢朝將領韓王信駐兵的馬邑城(今天山西省朔州市),韓王信前一年才從穎川改封至晉陽(今天的太原市),韓王信主動請纓,將駐軍往北移到馬邑以便防守匈奴,馬邑在歷史上是秦代將領蒙恬圍城養馬的地方,才有「馬邑」這地名出現。 蒙恬之後馬邑被秦軍棄守,因此防禦設施不足,韓王信見匈奴大軍至,自己無法抵擋,而且冒頓單于進攻馬邑時,劉邦還去指責韓王信是不是私通匈奴?韓王信內外交逼,只好舉全軍投降匈奴,為了投名狀還帶著匈奴軍一路向南打下太原郡。 眼見北方戰事不佳,同年(西元前200年)冬天漢高祖率三十二萬漢軍親征匈奴,一開始連戰皆捷,於是驕兵深入敵境,還分兵攻打不同敵軍,結果漢高祖所率的騎兵,被匈奴大軍圍困在平城的白登山(今 中國 山西省 大同市 東北 馬鋪山 )七天七夜,幾乎全軍覆沒。 漢高祖派遣使者送給匈奴閼氏厚禮,閼氏說服冒頓單于說:「兩個君王之間不宜直接爭鬥,即使單于搶下整個漢地也無法統治,而且漢王也有神靈護祐,不能不防。」冒頓單于於是網開一面,放了劉邦一馬,漢高祖才倖免於難。這就是有名的「白登之圍」,是匈奴帝國武力大佔上風的時期。 漢高祖11年(西元前196年)韓王信與匈奴聯合打擊漢軍,漢軍將領柴武寫信給韓王信勸降,說「皇帝知道你是因為戰敗給匈奴才投降匈奴的,這不是大罪,是時候回家了。」但韓王信回信說「我的第一項罪狀是當初在滎陽之戰中被楚霸王項羽打敗俘虜,第二條罪狀是在馬邑之戰被匈奴擊敗投降,第三條罪狀是現在還要率兵與將軍您打仗,我已經犯了三大罪實在回不去了,雖然我返回家鄉的心,就像癱瘓的人想再起身走路,像目盲的人想重見光明一樣的渴切,但心裡再怎麼想,情勢都已經不允許了。」 韓王信與柴武交戰後,韓王信被柴武陣斬於馬下。但是韓王信的家族並未消滅。到了漢文帝時代,韓王信的次子韓頹當已擔任匈奴的相國高官,但與家族趁機回歸漢朝,到了漢武帝時代,韓王信的曾孫韓說還隨衛青北伐匈奴有大功。 第二階段匈漢戰爭:匈奴與漢武帝、昭帝、宣帝時期之攻守 匈奴與中國漢朝攻守關係的第二階段,從西元前133年(漢武帝元光2年)馬邑之戰開始,至西元前119年(漢武帝元狩4年)的漠北之戰結束。 這個時期匈奴已經由冒頓單于(209BC-174BC)的兒子「老上單于」(Lao-Shang Chan-Yu, 174BC-161BC)、孫子「軍臣單于」(Junchen Chan-Yu, 161BC-126BC)接位,對中國漢帝國的侵襲仍然經常發生。 在軍臣單于統治時期,明明他在西元前160年、前156年、前155年、前152年及前140年共迎娶五名漢朝公主,但他對漢朝的侵襲還是沒有中斷,計在西元前158年、西元前148年、西元前144年、西元前142年都有南下攻擊漢朝的軍事行動。 匈奴已經沒有像冒頓單于那樣充滿智慧與魄力的君王,加上中國漢朝休養生息已經近七十年,國庫累積充滿,人口恢復,漢朝政府花幾十年時間養了許多戰馬,經濟繁榮,終於有國力對匈奴發起主動進攻。 馬邑戰略大欺騙 西元前133年,年輕氣盛的漢武帝掌政不久,終於不想再繼續忍受匈奴對漢朝無止盡的攻擊與威脅,於是運用匈奴長年侵襲漢地的習慣,設計了一個大陷阱,他以三十餘萬的漢軍於馬邑城設下陷阱,打算擺出口袋陣捕獲單于。 軍臣單于起初中計,親率十萬騎兵南下想到漢地去搶劫一把的,可是還沒到馬邑就覺得四周情勢詭異,只見牛、馬牲畜散落各處,但就是沒有人跡,於是他派騎兵四下搜捕漢人,恰巧捕獲了雁門郡的衛史,衛史竟招了漢軍設下陷阱事,軍臣單于聽了趕緊率軍北上脫離陷阱之地,從此以後匈奴軍臣單于與漢朝之前和親不斷的友好關係破裂,雙方戰爭再起。 第一次戰略大反擊——衛青破漠南龍城 西元前129前衛青率軍大破匈奴示意圖 西元前129年(漢武帝元光6年),衛青等四名將軍各率一萬騎兵,向北主動出擊軍臣單于(Junchen Chan-Yu,冒頓單于的孫子)統治下的匈奴。戰略安排計畫是:「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公孫賀出雲中;太中大夫騎將軍公孫敖出代郡;驍騎將軍李廣出雁門。」 在這次漢朝對匈奴第一次戰略大反擊行動中,主帥衛青直搗龍城,斬獲匈奴軍首級七百餘級、公孫賀因為出發地雲中郡距離龍城太遠,迷路找不到方向,因此一路無所得、無所失,一萬人無功而還。公孫敖出代郡,遇到匈奴大軍強力反擊損失騎兵七千名,算是大敗而歸。最倒楣的是李廣這一路,遭到大批敵軍以致全軍覆沒,李廣主將也被匈奴俘虜,在押解北上途中隻身逃歸漢朝。 西元前127年,漢朝大將軍衛青和李息將軍再度從雲中郡出擊匈奴,此戰奪取了匈奴從秦朝手中奪來的河套地區,漢朝在河套地區設置朔方郡。 西元前126年(元朔3年),漢朝派遣校尉蘇建率領十萬名夫役興築陰山的長城,將中國漢帝國的防禦線往外推至陰山一線,黃河流域不再受到匈奴直接威脅。此年冬天軍臣單于死,弟弟伊稚斜自立為單于,軍臣單于的太子「於單」(Crowne Prince Yu-Dan)爭位失敗,趕緊逃入漢朝境內投降,被漢朝封為涉安侯。 軍臣單于時代與漢朝之和戰年表,蘇育平製表。 西元前121年,匈奴伊稚斜單于統治年間,漢武帝元狩2年,漢朝將軍霍去病率漢軍出隴西(今天中國甘肅省),殲滅單于渾邪王的部隊,越過焉支山一千餘里,取得了河西之戰的勝利,獲得隴西,打通了河西走廊前往西域之通道,設置涼州四郡。 嘉祥武氏墓群出土的東漢畫像磚中的休屠王與金日磾 匈奴人哀嘆:「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婦女無顏色。」伊稚斜單于責怪渾邪王與漢軍交戰損兵折將,使匈奴遭受重大損失,渾邪王和休屠王十分害怕,竟率眾四萬南下投降了漢朝,他們原先鎮守的地方改建為武威郡及酒泉郡,部眾被分散安置在隴西、北地、上郡、朔方、雲中等五郡外圍,成為漢朝守邊的附庸。 所以匈奴投靠到漢朝的部落首領與高官也很多。 伊稚斜單于任內與漢朝之交戰遭致多次重大失敗,可能與他搶奪姪子王位,得位不正,所以居心不良也有關係。 西元前119年(元狩4年),霍去病率軍北進二千餘里,與匈奴左賢王部隊接戰,殲敵數達七萬零四百四十三人,俘虜匈奴屯頭王和韓王等三人及將軍、相國、當戶和都尉等八十三人,乘勝追殺至匈奴舉行宗教祭天儀式的狼居胥山(位於今日蒙古國北部的肯特山),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即所謂封狼居胥),並一直攻擊至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史稱「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執鹵(虜)獲醜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 西元前112年,匈奴遣使者聯合漢朝西邊的羌人與匈奴聯手進攻漢朝,史載「西羌眾十萬人反,與匈奴通使,攻故安,圍包罕。匈奴入五原,殺太守」,有十萬名羌人起兵造反,匈奴也配合進軍漢朝北邊邊境,打入五原郡,殺死漢朝太守。 漢武帝於次年西元前111年,聚集了十八萬名騎兵在北方邊境巡邏,擬以此顯示國力,震懾匈奴。 西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因為大宛國殺害漢朝使者,漢武帝派寵姬李夫人與寵臣李延年兩人的哥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率兵數萬名進攻西域大宛國貳師城,以取得汗血寶馬,貳師城位在今天吉爾吉斯費爾干納盆地東南端,距離漢朝路途遙遠,沿途國家為匈奴屬國也不友善,拒供給漢軍糧草,因此本次出征失敗,士兵逃散、死亡達七成,李廣利率敗軍退回敦煌。 西元前103年(漢武帝太初2年)發生浚稽山之戰,地點在今天蒙古國巴彥洪哥爾省圖音河畔。匈奴「 且鞮侯單于 」親率十一萬騎兵迎戰漢朝李陵將軍率領的五千步兵,在浚稽山發生多次交戰,因為所處地形有山谷、樹林等,所以匈奴軍多次失利,後來因為抓到漢朝俘虜才知道漢軍的箭支已經用完,也沒有援軍,純粹是孤軍深入,所以匈奴單于繼續率騎兵糾纏,等到彈盡援絕,李陵將軍只好投降匈奴。 李陵在匈奴結婚生子,留下後代就是在唐朝建立黠嘎斯汗國的葉尼塞吉爾吉斯人,李陵同時也是唐代皇室認可的祖先之一,這段故事放在唐朝章節再敘。 西元前102年(太初3年)李廣利再度西出攻大宛,這次漢朝遠征軍準備充足,計有精兵六萬人,牛十萬頭、馬三萬匹、擔負貨物之驢馬萬餘匹,隨後又增派十八萬名援軍後繼,終於將大宛城圍城四十餘日,殺死大宛守軍不可勝數,大宛國的貴族終於害怕了,與漢軍講和,將大宛國王殺死,首級送給漢軍,加上獻出三千多匹汗血寶馬,終於換取漢軍退兵。雖然六萬大軍最後返回漢地者僅剩一萬餘人,但仍舊達成戰略目標也就是取得汗血寶馬,對於改善漢朝戰馬品種大有幫助。 西元前96年,匈奴帝國負責管轄西部領土的日逐王先賢撣(屬匈奴王族攣鞮氏)在西域設置「僮僕都尉」官職,負責向西域各個匈奴屬國徵收賦稅。設置官職也代表匈奴對西域有長久經營的意圖。 西元前90年(征和3年),貳師將軍 李廣利 受漢武帝命出兵五原伐匈奴,出兵前李廣利與丞相 劉屈氂 合謀立昌邑王 劉髆 為太子。出兵途中事發,劉屈犛受腰斬之刑,李廣利被牽連,妻子下獄待勘,當時李廣利正在匈奴境內燕然山區與匈奴守軍馳騁交戰,聽到這個壞消息,本來想一鼓作氣殺敗匈奴以換取減罪或不追究,哪想到士氣降低,連戰連敗,只好投降匈奴,匈奴單于還將女兒嫁給他。漢武帝聽說之後,殺光李廣利的家族做為懲罰。 李廣利這下只好死心塌地留在匈奴生活了,但由於他娶了單于女兒,成為漢朝降將地位最高的人,其他降將嫉妒遂傳播流言慫恿匈奴單于將李廣利殺掉,廣利在臨刑前說「我死之後一定會把匈奴滅了」,結果死後匈奴境內大雪狂風不止,匈奴單于怕了,於是為李廣利建廟祭祀之後,怨氣才消散。 「貳師」就是今天吉爾吉斯南部的城市「奧什」(Osh),是吉爾吉斯第二大城市,位在費爾干納盆地的東南端,阿克布拉河出山口附近,人口約50萬人。在漢代稱為「貳師」、「鄂什」、「烏什」等不同寫法。 貳師今日地點,吉爾吉斯南部城市奧什,谷歌地圖。 漢匈戰爭使民窮財盡,武帝下詔罪己 在與匈奴打了耗日費時多年戰爭以後,漢朝終於撐不住高昂的戰爭費用,人民陷入飢荒,府庫空虛,漢武帝自己下詔罪己:「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意思是我從即位以來做了很多不理性的事情,就是與匈奴等外族不斷的戰爭,使天下百姓都愁眉苦臉快生活不下去,我非常後悔,從今天起,有任何會傷害百姓且耗費不貲的對外戰爭通通都取消。」 就在漢武帝追悔不已的同時,匈奴派遣使者來要求漢朝每年要給匈奴歲幣「一萬石米酒、五千斛糧食、一萬匹絲綢」。 西元前87年漢武帝死,匈奴又南下進攻朔方郡,搶掠而去。自此證明了農耕民族要針鋒相對地與游牧民族戰爭,難度很高且失敗率更高,進行戰略防禦守勢如興築長城、建立碉堡要塞等等比較容易。西元前71年(漢宣帝本始3年),漢軍援助烏孫攻擊匈奴,漢朝派遣五名將軍率十六萬騎兵,烏孫發兵五萬騎兵,共擊匈奴,結果打敗匈奴。烏孫與匈奴一樣是西方塞種人後裔的遊牧部族,因此戰力強大,足以挑戰匈奴而勝之。 西元前60年時匈奴負責西部領土的日逐王與右賢王不和內訌,率領部屬數萬名騎兵一起歸順漢朝,漢朝因此在烏壘國(西域古國之一,在今天中國新疆輪台的策達雅鄉南部,是個只有一百一十戶、一千兩百人口的超小國家)設立「西域都護府」(West Territory Governorate),鄭吉為首任都護,駐地在烏壘。此舉代表漢朝與匈奴爭奪西域的角力正式搬上檯面。 西元46年(漢光武帝時期),匈奴境內發生白災(Tzud),也就是嚴重大風雪,會使牲畜凍死或因積雪太深無法吃草而餓死,是北方蒙古草原最嚴重的天災。匈奴國內不管是牧民還是牲畜都死亡大半,匈奴國力大減。國內貴族爭權奪利,置國政於不顧,匈奴危矣。 南北匈奴分裂 西元48年,匈奴有八部族人,其貴冑八部大人起兵叛亂,爭奪單于寶座,大小單于王侯貴族陷入內戰,互相殘殺,當時的匈奴日逐王「比」自封單于,是為「 醢落尸逐鞮單于 」(48-56年),也是南匈奴第一任單于,他援引漢朝之力對抗原先的「蒲奴單于」,匈奴逐漸分裂為南北兩部,而且相互交戰,勢如水火。 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其實非常正常,遊牧民族包括匈奴,通常不實行長子繼承制,而是能力、勢力強者居大位,因此造成任何掌握兵權者都有望挑戰大位,所以造成父子、兄弟、叔姪相殘者不計其數。而絕大多數游牧汗國之所以國勢暴起暴落,跟汗位無法好好繼承,內鬥耗損國力太大有關,到最後反而被武力衰弱,但有制度好好傳承皇位的農耕民族給壓迫、收服。 在南北分裂已成事實後,南匈奴單于比率四萬多人南下到漢朝邊境稱臣歸附,被封為新的呼韓邪單于,漢朝將他的屬民安置在河套地區居住生活,並作為與北匈奴之間的緩衝。漢朝在南匈奴的王廷裡設置「匈奴中郎將」,負責管理南匈奴部眾,避免再生叛。 分裂後實力大降的北匈奴,曾要求與東漢和親及互市,但東漢朝廷沒有答應和親,只有答應互市。北匈奴因為持續不斷的天災人禍後,窮困潦倒,在西元65年至西元72年間不斷南征漢朝邊塞地區,企圖搶掠錢財、奴隸以增強國力,沒想到觸怒了漢朝與居住在邊塞地區的南匈奴部眾,於是漢軍聯合南匈奴軍,一起討伐北匈奴。 西元73年2月,東漢帝國派竇固將軍率四路大軍出擊伊吾盧(今日的哈密),同年再派班超前往鄯善國(過去的樓蘭國,今日新疆羅布泊的南岸)出使欲夾擊匈奴。 西元74年,東漢在西域重設「西域都護府」,以陳睦為首任西域都護,但隔年就被親匈奴的焉耆王與龜茲王圍攻,殺死都護陳睦與官吏士兵二千多人。這個仇怨之後會報。 西元75-76年之間匈奴與漢朝爭奪西域(今日中國新疆)控制權,匈奴的呼衍王、左鹿蠡王與漢朝竇固、耿恭等軍持續交戰,爭奪西域城邦小國。漢朝戊己校尉耿恭以數百人孤軍死守西域最西端的疏勒城(新疆奇台縣的石城子遺址),等到西元76年救兵來時只剩二十六人活著,最後又冒著匈奴追殺撤軍回玉門關時,竟只剩下十三人。 蒙古語族之鮮卑崛起,匈奴即將落幕 西元83年,崛起中的鮮卑勢力看到匈奴在與漢朝多年交戰後實力大減,認為時機甚佳,居然主動向西進攻並擊敗了北匈奴,開始大口併吞蒙古高原之游牧部落,取代北匈奴在蒙古高原上之勢力。當時南匈奴單于見到打回故鄉的機會來了,也曾經上書漢朝朝廷,希望可以北伐,趕走北匈奴並將南匈奴王廷遷移回漠北,但漢朝朝廷基於種種考量,包括距離遙遠管控不易、以及不想匈奴在漠北再次壯大等等,而終於拒絕南匈奴之請,終使蒙古高原落入鮮卑人手中。 西元83年至85年間,蒙古高原的匈奴部落民有多達七十三批陸續南下,進入漢朝或南匈奴領地,以求生活並躲避鮮卑之鋒銳,可見此時北匈奴實力削弱,甚至保不住蒙古高原這塊腹心之地,而被東胡的後裔鮮卑後來居上,甚至驅離蒙古高原,報了當初祖先東胡被匈奴滅國之恥辱。於是講古蒙古語的鮮卑人在百年之後,將鳩佔鵲巢的塞種人後裔匈奴人驅離,再度領有了蒙古高原。 西元87年,鮮卑持續從蒙古高原東部向西猛攻北匈奴,竟將北匈奴優留單于(蒲奴單于之子)殺死,北匈奴大亂。優留單于的異母兄長右賢王即位為北匈奴單于,可惜他即將面對的是更加艱困的來自南匈奴與漢朝的軍事打擊。 第三階段匈漢戰爭:北匈奴西遷與歐洲匈奴王上帝之鞭威名 西元後89年(東漢章帝永元元年),漢章帝皇后竇氏的哥哥竇憲因犯罪被囚,於是主動要求率兵北擊匈奴以贖罪,當時內附漢朝的南匈奴單于也要求漢朝一起出兵打擊北匈奴,於是漢章帝封竇憲為車騎將軍,聯合南匈奴、烏桓、羌胡兵三萬多人一起北伐,首先在稽洛山(今蒙古國達蘭札達加德西北額布根山)擊敗北匈奴軍,之後在比鞮海(今蒙古邦察干湖),斬殺匈奴小王以下一萬三千人,獲馬牛羊等百萬多頭。招降匈奴溫犢須王、日逐王、溫吾王、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眾,率眾歸降之匈奴部眾竟達二十多萬人。 北匈奴單于往北遁走,漢匈羌聯軍繼續往北追擊,竇憲、耿秉最後登上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令「中護軍」班固刻石作銘,記述本次漢軍北伐匈奴的豐功偉業。竇憲還派出使者「軍司馬」吳汛、梁諷北上招降北單于,然後竇憲自己就率大軍班師回朝。 吳汛、梁諷在追趕單于的途中,又接受了一萬多人的投降,進至西海(今蒙古杜爾格湖)才追上北匈奴單于。漢軍使者向北單于表示只要歸服漢朝作為藩屬,就可以和南匈奴一樣衣食無缺,並將攜帶的禮品金帛等賜單于,單于表示願意效法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做漢的藩屬國,不再戰爭,並派一位弟弟到漢朝當人質。 西元89年燕然山勒石記功過一千九百年之後,在西元1990年時,二位蒙古國的牧民在杭愛山下躲雨時,在一座斷崖山壁上發現了一處石刻,是中文字所以一直看不懂,後來蒙古邀請中國專家一起會勘,終於確定這塊面積為1.3公尺乘以0.94公尺的中文石刻上有260個字,竟然就是班固寫的「封燕然山銘」。 「 永元元年 秋七月,有漢元舅曰車騎將軍竇憲,寅亮聖皇,登翼王室,納于大麓,惟清緝熙。乃與執金吾耿秉,述職巡禦,治兵于朔方。鷹揚之校,螭虎之士,爰該六師,暨南單于,東胡烏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長之群,驍騎十萬。元戎輕武,長轂四分,雷輜蔽路,萬有三千餘乘。勒以八陣,蒞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絳天。遂凌高闕,下雞鹿,經磧鹵,絕大漠,斬溫禺以釁鼓,血尸逐以染鍔。然後四校橫徂,星流彗掃,蕭條萬里,野無遺寇。於是域滅區殫,反旆而旋,考傳驗圖,窮覽其山川。遂踰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躡冒頓之區落,焚老上之龍庭。將上以攄高文之宿憤,光祖宗之玄靈;下以安固後嗣,恢拓境宇,振大漢之天聲。茲可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寧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銘盛德。其辭曰:鑠王師兮征荒裔,勦凶虐兮截海外,敻其邈兮亙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載兮振萬世。」(本文收錄於《 昭明文選∕卷56#封燕然山銘 》和《 班蘭臺集 》) 封燕然山銘的白話翻譯:「大漢永元元年(漢和帝年號,西元89年)秋七月,國舅、車騎將軍竇憲,恭敬天子、輔佐王室,理國事,高潔光明。他和執金吾耿秉,述職巡視,出兵朔方。軍校們像雄鷹般威武,將士們似龍虎般勇猛,這就是天子的王師。六軍俱備,及南單于、東烏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長等人,猛騎三萬,戰車疾馳,兵車四奔,輜重滿路,一萬三千多輛。統以八陣,臨以威神,鐵甲耀日,紅旗蔽空。於是登高闕,下雞鹿,經荒野,過沙漠,斬殺「溫禺鞮王」,用其鮮血塗鼓行祭;用「屍逐骨都侯」的血來塗刀劍之刃。然後四方將校橫行,流星閃電,萬里寂靜,野無遺寇。於是統一區宇,舉旗凱旋,查考圖籍,遍觀當地山河。終於越過「涿邪山」,跨過「安侯河」,登燕然山。踐踏冒頓單于的部落,焚燒老上單于的龍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憤,光耀祖宗的神靈;下以穩固後代,拓寬疆域,振揚大漢的聲威。此所謂一次勞神而長期安逸,暫時費事而永久安寧。於是封山刻石,銘記此事。銘辭曰:威武王師,征伐四方;剿減兇殘,統一海外;萬里迢迢,天涯海角;封祭神山,建造豐碑;廣揚帝事,振奮萬代。」 《封燕然山銘》以 漢朝時代的隸書 書寫並刻字,就刻在蒙古國 中戈壁省 德勒格爾杭愛縣 境內杭愛山一個支脈的向西南突出的岩石上,當地人稱此山為Inil Hairhan(北緯45°10′40.3″,東經104°33′14.7″,海拔1,488米),這個摩崖石刻寬1.3公尺、高約0.94公尺,有二十行字,約二百六十餘個漢字中,可辨識的有二百二十餘個漢字。 This ancient inscription carved in 90's AD and the earliest inscription in Mongolia∕封燕然山銘實際所在地點,(攝影者Badamsambu-CC BY-SA 4.0) 西元90年(漢和帝永元2年)5月,漢朝朝廷以北匈奴單于沒有親自入朝,和平應該是假的,因此打算繼續進攻北匈奴。竇憲派遣副校尉閻盤率二千騎兵攻擊並擊敗西域的北匈奴軍,佔領伊吾盧(也就是今日哈密)地區,鄰近的車師前、車師後兩個王國的國王,都遣王子入漢朝為質,以表示效順之意。 南北匈奴激烈交戰 西元90年7月竇憲率軍進駐涼州(今日的甘肅省),漢朝送回北單于弟弟右溫禺鞮王,北單于知道漢朝嫌他沒誠意,於是真的準備親自到漢朝首都洛陽晉見漢朝皇帝,竇憲也派出班固、梁諷為使者前往迎接安排北單于入覲事。 結果此時南匈奴一看,北匈奴居然要與漢朝和平?那怎麼可以?南匈奴當時擁有三萬四千戶約二十三萬人口,騎兵五萬多人,實力不輸北匈奴。於是南匈奴自己獨力派出八千名騎兵出邊塞攻擊北匈奴,兩路包抄位在今日扎布汗河邊的北單于王庭。北單于率軍激烈抵抗仍不敵,只好逃跑,南匈奴軍繳獲北單于的玉璽、俘獲北單于的閼氏及兒女五人,斬首八千人,擄獲數千人。 所以已經歸附漢朝的南匈奴,居然比在漠北草原獨立自主的北匈奴還要兇悍?而且只有我南匈奴可以投靠漢朝,你北匈奴不可以,顯然南匈奴深知表面上依附漢朝,可以在人力物資等各方面獲取不小好處,這些好處他是不想讓北匈奴也得到的。 西元91年(東漢永元3年),在得知南匈奴大破北匈奴之後,漢朝大將軍竇憲想說不如藉此機會一舉消滅北匈奴,於是於二月時派「左校尉」耿夔與「司馬」任尚兩人,率軍深入瀚海沙漠,出居延塞三千華里,大破北匈奴於金微山(今中蒙交界處的阿爾泰山脈),俘獲北單于母親、斬首大小王公貴族五千多人,這位北單于向西逃跑到烏孫與康居,從此在中國歷史失去蹤跡。 同樣在西元91年,東漢朝廷也任命班超為西域都護,駐紮在龜茲城(今日新疆庫車)。西元94年班超將之前攻陷殺害西域都護陳睦的「焉耆王」廣、「尉犁王」汎等國主斬於陳睦駐守的烏壘城,報了一箭之仇。甚至還在西元97年時派遣部將甘英出使羅馬帝國,他經過絲路南線,走過貴霜、安息帝國,到了波斯灣岸,但卻被安息人勸止,表示航海危險,不要再試圖往前到羅馬帝國了,否則生命安全無法保障,於是甘英就回頭了,並沒有達成前往羅馬的目標。 《後漢書.西域傳.安息傳》記載:和帝永元九年,都護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條支。臨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謂英曰:「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渡,若遇遲風,亦有二歲者,故入海人皆齎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英聞之乃止。 其實我覺得,甘英真的是被安息人給忽悠了,安息人當然不願意見到東方強大的漢帝國使節到了西邊,與安息人正激烈交戰搶奪亞美尼亞統治權的羅馬人建立外交,互通往來,因此居中作梗,勸阻甘英前往西方就是最簡單粗暴的方式,甘登沒有張騫不屈不饒的精神,順從了安息人的規勸,也就不了了之,後世看來委實丟臉。 圖-安息/帕提亞帝國在西元一世紀時之統治範圍,維基共享資源 如果當時的班超或甘英派人從裡海以北的草原繞道過去,其實就可以到黑海邊,再南下即可與羅馬帝國接觸,但當時俄羅斯草原又有太多凶悍的游牧民族如匈人、維京人、阿蘭人、斯基泰人等,因此也是危險重重,難以跨越。 西元92年,逃跑的北單于之弟「於除鞬」自立為北匈奴單于,並向漢朝遣使請求和平,漢朝和帝授予他單于璽綬,但隔年他又叛離漢朝,被漢朝派出的長史王輔、中郎將任尚等率軍剿滅殺死。 但是到了西元94年,原先已經歸附南匈奴的一些北匈奴部族共20幾萬人叛變,脅迫前貴族日逐王逢侯為單于,北匈奴再度死灰復燃。東漢連忙調集週邊的鮮卑、南匈奴、烏桓軍聯合進攻北匈奴單于逢侯,逢侯率部族北遷逃離漢朝影響力,往西域的方向去,並在西元107年東漢放棄西域時佔據了整個西域,進而騷擾東漢邊境十餘年。西元118年,鮮卑軍擊敗逢侯的北匈奴軍,逢侯單于率領心腹百餘人重新投降東漢。 但是北匈奴依然還是存在並選出新的單于,西元119年北匈奴軍攻陷哈密,殺死漢朝守將索班。東漢朝廷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清理西域,班勇於西元124年、126年兩度率軍擊敗西域的北匈奴軍,西元137年漢朝將軍裴岑率軍擊敗北匈奴呼衍王。北匈奴持續與漢軍交戰不止。 一直到西元151年,新的北匈奴呼衍王率軍進攻哈密,漢軍將領司馬達率河西走廊四千漢軍增援哈密,並在蒲類海(今天新疆巴里坤湖)擊斃北匈奴呼衍王,繼任的呼衍王率兵撤離,並開始北匈奴再一次的西遷之路。這次匈奴向西北遷徙到了錫爾河流域,並佔據奴役了康居國。 北匈奴自此西去不再出現於中國 匈奴與漢朝兩大帝國歷時約三百年之久的戰爭最後算是結束了。然而,東漢擊破北匈奴,也使得「鮮卑」擺脫匈奴的威脅與奴役而壯大,鮮卑馬上就取代匈奴成為蒙古高原的主人,對東漢的北疆防禦造成巨大威脅,還擊敗東漢軍多路進剿。這證明了不管誰控制了蒙古草原,都會與南方中原文明產生衝突與碰撞,這是一種生活方式與文化衝突之爭,不因某些個人意志而能改變。 在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後,中原動盪,群雄並起,中央政府控制力衰弱,北疆之南匈奴部族逐漸恢復獨立地位,擺脫漢人對匈奴人的挾制與控制。西晉時,因漢人自己內部八王之亂,各王相互援引羌胡之兵,為己爭權奪利之工具。南匈奴單于屠各部的劉淵(父親為左部帥劉豹)趁機獨立,稱號為北單于及大單于,建立漢王朝,宣稱承繼西漢、東漢與蜀漢之法統。 劉淵建立漢國算是正式開啟五胡十六國時期,之後匈奴羯部的石勒建立「後趙」消滅劉淵創建的漢趙。接著匈奴瀘水胡首領沮渠蒙遜建立北涼,匈奴鐵弗部的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國」(胡夏)定都統萬城等,都是匈奴族在東方世界最後的輝煌。相關匈奴族在中國最後的輝煌,與在五胡十六國時代建立的一系列匈奴王國之故事,在筆者另一本「遷徙與戰鬥,突厥人的故事」書中已經有詳細說明,在此不再贅敘。 2022年本人出版書籍包括 1. 聖地出任務-台灣國際志工故事集 2. 勇抗強權-阿富汗 3. 台以關係百年史:外交官眼中的以色列 4. 從奴隸到霸主:俄羅斯人的故事 5. 遷徙與戰鬥-突厥人的故事 歡迎大家到博客來、誠品、露天、金石堂等處購買。 https://search.books.com.tw/search/query/key/蘇育平/cat/al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1 台以關係百年史-外交官眼中的以色列-何鳳山與周其庠的救命簽證 35:38
圖片為何鳳山個人照。 二 何鳳山、周其庠的救命簽證 1930年代末期,納粹德國開始在全歐洲範圍迫害猶太人、吉普賽人與精神殘障族群,並進行系統性大屠殺,也就是納粹大屠殺(Holocaust)。當時中華民國駐奧地利總領事何鳳山與其館員周其庠副領事,大規模發放數千份救命簽證給亟需出國簽證的奧地利猶太人族群,許多人拿到出國簽證而能幸運地搭船離境,前往上海、巴勒斯坦或其他地方而避免殺身之禍,某些人甚至是家族中唯一逃出來的幸運兒。留在歐陸的大多數猶太人,則不幸地在納粹集中營中被集體處決。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日本當時駐立陶宛的代領事杉原千畝,他在任內大量發出過境簽證給逃避納粹迫害的猶太人,據稱發出簽證達六千份,即使在離任的火車上也不斷蓋章簽發簽證,讓這些拿到簽證的猶太人都能逃離被滅絕的悲慘命運,因此杉原千畝也和何鳳山一樣成為以色列褒揚的國際義人。當然還有匈牙利、瑞典等國外交官同樣有拯救猶太人的作為,我將為大家一一說明。 何鳳山生平 何鳳山1901年出生於湖南益陽縣。是民初少見高知識份子,學歷計有長沙雅禮大學文學士、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碩士、1932年在德國慕尼黑大學取得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革命實踐研究院黨政軍聯合作戰研究班第十期。 曾派中華民國駐土耳其大使館二等秘書、駐奧地利大使館一等秘書及降格為總領事館之後的總領事、駐美國華府軍事代表團秘書長兼發言人、外交部情報司長、我國駐埃及公使、駐埃及大使、駐墨西哥大使、駐玻利維亞大使、駐哥倫比亞大使等重要職務。在外交部歷史上,大概也少有人像他有過那麼多重要經歷與職務。但因為晚年遭指控侵占專款事件,導致停職並且強迫免職,所以他的人生可謂是大起大落,甚難下一個蓋棺論定。 圖2-1 何鳳山照片(維基百科) 中華民國政府指示「寬厚」發給猶太人簽證 1938年3月12日納粹德國以武力併吞奧地利,由於同為日耳曼人國家,因此所獲阻力較少。然而原先各國派駐奧地利維也納之大使館,也因此降級為總領事館。中華民國駐維也納大使館也改名為中華民國駐維也納總領事館,何鳳山因而成為總領事。 根據何鳳山晚年自撰回憶錄《外交生涯40年》書中所述,他所服務之駐維也納總領事館:「得自外交部的訓令,即猶太人請求簽證入境者,條件寬厚,不予拒絕。而孔祥熙院長並進一步公開對猶太人的遭遇表示同情,有特闢海南島為容納猶太人地區之說。不過在同一政府之下,駐德大使館的態度則不然,是時陳介當大使,他以為希特勒既然反猶太人,我國為維持中德邦交,不能與他唱反調。某次在長途電話中,他指示應對簽證加以限制。我即告知外交部的訓令並非如此,而是採取開放政策……他聽聞後極不以為然地說:叔謨(當時外交部政務次長)那裏我去關照,你依我的說話照辦好了!」 何總領事唯諾稱是,滿以為外交部對此將另有新的指示,然而一直等候,毫無音訊。副領事周其庠因此而仍照原電報指示繼續核發出國簽證給猶太人,陳大使聞之大為怒火,恰好這位周君平日人緣極壞,自然有人造謠,向大使館告他出賣簽證,貪贓枉法。陳大使以為得到把柄,正好開刀,於是派了丁參事文淵(1897-1957)前來調查。首先查卷宗,再查周其庠的簽證帳目是否有舞弊事情,經他一再詳細稽核,結果兩項皆是無可指責之處。 圖2-2 行政院長孔祥熙訓令外交部研擬猶太人寄居區域規劃決議通過(國史館開放解密資料) 由上述何鳳山自傳敘述文字可推斷,何鳳山總領事與副領事周其庠並未違反當時中華民國政府指示,而私自簽發救命簽證給猶太人,反而是訓令駐維也納總領事館「寬厚發給猶太人簽證,不予拒絕」,然而駐德國大使館陳介大使為其政務考量有其他想法。 陳介(1885年-1951年),湖南省湘鄉人。官派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1907年又留學德國。中華民國1912年成立後歸國,歷任工商部商務司長、農商部工商司司長、1916年任國1935年任外交部常務次長、1938年任中華民國駐德國大使、1943年任駐巴西大使、1944年任駐墨西哥大使、1945年任駐阿根廷大使,1951年病逝於布宜諾斯艾利斯。任中華民國駐德國大使時反對駐奧地利總領事館向數以千計的猶太人發放「生命簽證」。 周其庠之貢獻不應抹滅 筆者也曾擔任中華民國駐外館處領務官,據多年的經驗判斷,總領事館中領事業務承辦人是周其庠副領事,按照一般中華民國外館工作分配來說,主要負責簽發簽證的應係副領事周其庠無誤,但領事休假或有事不能遂行職務時,總領事何鳳山也有權力在簽證上簽字核發,因此我們在考據駐奧地利總領事發出之救命簽證式樣上,很清楚可以看到有兩個人的簽字,就是何鳳山與周其庠。 副領事周其庠在任內發出之簽證數量絕對比總領事何鳳山還多,只是其人因屬於汪兆銘的對日和平派,後因事被召回國後解職。據其友人書中表示,周其庠之後到了香港養雞,1950年代還有消息,然後就不知下落了。倘能尋獲,周某完全夠資格獲頒以色列政府的國際義人獎,以謝其拯救成千上萬猶太人之功。 圖2-3 何鳳山簽發之簽證#只保留1張即可? (#只保留1張即可?最好是兩張可以對照) 圖2-4 副領事周其庠簽發之簽證(維基百科)(#只保留1張即可?最好是兩張可以對照) 此外也曾有傳言:何鳳山賣簽證圖利,被我國外交部懲處,因此算是違背政府指令幫助猶太人之說法。這一說法顯然是張冠李戴,倘真有其事,其人應為周其庠,然而駐德大使館派員赴奧地利調查後亦無所獲,證明駐奧館及兩人清白。 當時駐德國大使陳介自以為是,認為希特勒既然反猶太人,我國為維持中德邦交友好,就不該與希特勒迫害猶太人的政策唱反調,因此他要求何鳳山與駐奧地利總領事館,對發給猶太人簽證數量加以限制。但這項指令顯然是陳介的個人舉動,並未獲得來自國內外交部正式指示的背書認可,也未獲得駐維也納總領事館的確實執行,副領事周其庠依舊以寬鬆條件,發給奧地利猶太人赴中國簽證。 因此在實際作業中,中華民國政府確實地幫助了奧地利猶太人大批地取得出國簽證,逃離納粹迫害,生存了下來,並沒有見死不救。可惜事後也無人再去追究當初發生的事情,連推動大屠殺教育不遺餘力的以色列政府恐怕也不知悉其中詳情,誤以為中華民國政府支持納粹迫害猶太人,是何鳳山一個人抵擋政府壓力堅持發給猶太人幾千份救命簽證,因此2000年時頒給他國際義人獎,但這不是事實的全貌。 何鳳山在結束維也納任期後,回國擔任行政院經濟會議物資組主任、中華民國駐華府軍事代表團中將秘書長兼發言人、外交部情報司司長,駐埃及、墨西哥、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大使,可謂位高權重,豈有被外交部懲處的樣子? 可惜在最後一項駐哥倫比亞大使任內,與館員孫滌清秘書發生私人恩怨,孫秘書逕向監察院檢舉何大使八項貪瀆相關之廉政案件(虛報到任宴會、自用車檢查費在公費中列報、擴建館舍涉嫌貪污、將移交使館之商展品變賣中飽、自玻利維亞攜帶空白單據填報假帳、藉購酒單據圖利、虛報廣案宣傳經費、未先呈准即將麾下主事以三秘名義通知哥國外交部)。 監察院交付外交部密查,並令函請司法機關及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調查處理。經過當時外交部由駐美國代表處派員前往哥倫比亞實地調查後,竟有多項成立,包括到任酒會確實是未舉辦的,卻有單據報銷,上述各項指控居然都可成案,這下何鳳山大使麻煩了。不過當時的外交部面對本案企圖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將主控案的孫滌清秘書調部,孫秘書不歸,外交部就將他免職,孫秘書從此留美不歸。 可是不久後竟有人從美國密函向監察院密告何鳳山在美國鉅金購屋以及外交部內有人包庇何鳳山等情。監察院於是交辦外交部查明各節。外交部回覆說會查,但之後再度不了了之,也不回覆監察院細節,各種舉措似乎是想幫助何鳳山逃離制裁。但經過監察院窮追猛打,外交部也只好配合調查。 哥倫比亞大使任內疑犯貪瀆案拒絕返國接受調查遭通緝 1973年5月何鳳山收到外交部免職調部命令後,心中自然萬分不服氣,但是他也只是以書信寫回外交部駁斥對他的諸項指控,但拒絕返部報到說明,而且直接前往美國舊金山居住。 1975年1月監察院依據外交部調查報告對何鳳山提出彈劾,並移送行政院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審議,其涉及刑事部分另外移送台北地方法院偵辦。審計部也曾函請外交部追繳遭何鳳山虛報金額,經外交部函請何鳳山照數追繳或於文到10日內聲復,皆無下文。 1985年10月公懲會決議何鳳山撤職並停止任用三年;至於刑事部分,台北地方法院以何鳳山未到庭受審,於1975年簽發通緝書,一直到1995年7月,因逾20年追訴時效,才撤銷通緝書。 何鳳山晚年居住在舊金山,1997年去世後,何家家屬在美國波士頓環球報、舊金山記事報刊登訃文,內文中提到曾經核發簽證給猶太難民事,立刻受到美國猶太社群注意,並向取得過何大使救命簽證的奧地利猶太人求證無誤後,何鳳山當初發救命簽證的義舉遂公開於世,世人多以「中國的辛德勒」稱呼他。 兒子是頂尖科學家、中研院院士 何鳳山的兒子何曼德(Mento Ho,1927.3.28-2013.12.9),1927年生於中華民國四川省重慶市。何曼德從小跟隨父母駐外,先後居住過他父親派駐過的土耳其、奧地利、德國、美國。何鳳山雖然有各種爭議,但在兒子的教育上顯然大獲成功,1954年何曼德取得美國哈佛大學醫學博士的學位,主攻生物醫學、抗病毒等學門,並從此在匹茲堡大學進行教學與研究,一直到1997年自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及公共衛生研究院退休。 在美國退休後,何曼德應聘回台灣,擔任國家衛生研究院創院諮詢委員、臨床研究組首任主任。曾領導台灣研究腸病毒及抗生素抗藥性之研究團隊,並協助籌設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於我國感染症醫學界及細菌抗藥性控制等方面,貢獻卓著,獲選為中研院第12屆院士。 從1970年代末期到2013年過世為止,何曼德曾經多次為父申冤,親筆上書歷任總統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到馬英九,希望為父親何鳳山平反。然而其也無法解釋為何父親當時避不返台面對調查,僅不斷期盼政府看在其對國家學術貢獻份上,重啟調查並還其父親清白,此嘗試一直到馬英九總統擔任總統任內都不放棄,最後何曼德於2013年12月9日於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逝世。 筆者在2011-2013年間在外交部處理何鳳山案,曾多次需要與何曼德聯繫,何曼德態度溫和,對我政府態度友善,但又怕得罪妹妹,因此對何案之處理上,每每請外交部直接聯繫其妹並以其妹意見為主。何家女兒曼禮則對我政府極度不友善,認為我政府污衊其父聲名,當初在以色列頒發國際義人獎時也是由何曼禮堅持排除我駐以人員,並邀請中國大陸大使館人員代表出席。 何曼禮長居美國,並對我政府處置心懷怨恨與不滿,當然這是父女連心,人之常情,我們不多苛責於她,然而其實當初駐哥倫比亞大使館孫滌清秘書會向監察院提告何鳳山大使貪污八案,其緣起亦與何曼禮部分相關。 當時駐哥倫比亞大使館的另一名同事曾上書外交部長指證:「孫滌清係由宏都拉斯二秘代館調哥倫比亞,自稱曾做過方面大員,何鳳山一再稱他為兒子,另一方面以瓦朗奇雅領事為釣餌,以網其心,彼時孫秘書所購之本茲汽車方到,何大使即命令孫滌清以他的新車教其女曼麗[禮]開車,並命令不得在辦公時間曠職。孫滌清百般容忍,目的就在等待何大使保他到瓦朗奇雅當館長,及至部令發表,領事不是他,乃想一年來損車耗油,受盡奴役,百感交集。不得以尋求報復之計,所謂困獸猶鬥。」 從上述情節可以知道,這個何鳳山貪瀆案是由辦公室職場小怨累積到成為個人仇恨的憾事,如果沒有孫滌清挾怨報復,何鳳山以大使之尊做一些佔辦公室小便宜的事情並不罕見,加上過去通訊不便,很多駐外大使覺得自己天高皇帝遠,感覺自己就算作土皇帝也沒人奈我何,同事考績生殺予奪都在我手上,命令屬下為自己做私務、服侍大使夫人或家人小孩等事情並不罕見。 當然當時的何曼禮只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女孩,對於父親與他人結怨的狀況應也不瞭解,為其父親申冤平反誠為人子責任,但如果因此認賊作父,在她父親即使自我放逐到美國時還是熱愛中華民國,組織僑社力量與親共僑團對抗的情況下,一旦過世後女兒即代父投共,甚至連父親一輩子效力的中華民國都不要了,就顯得太過份。何家也算是喝著中華民國奶水長大的家庭,就因為這個貪污疑案而翻臉投共,其父親在天之靈相信也不會贊同。 獲頒國際義人獎,是否真符合資格?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在2000年宣布頒發國際義人獎(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給何故大使,並於2001年舉行頒獎典禮。 何鳳山的女兒何曼禮因多年來對父親當年遭我國司法調查通緝之不諒解,竟排拒我駐以色列代表處楊代表榮藻等人之參與,力主邀請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潘杏林大使等人員參加頒獎典禮。難道她不知道從小供她成長的父親俸給薪資,都是來自中華民國政府民脂民膏,有一絲一毫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嗎?其女此舉形同認賊作父,行徑之惡劣無以復加。楊榮藻大使一直到2022年的今日,講起此事仍是難掩不平。 甚至何鳳山是否符合國際義人獎資格都有爭議,因為要獲得該獎的條件是候選人必須要「 違背政府指示,救助猶太人,並因此受到所屬政府的懲戒 」,如此才符合資格。但在何鳳山自己的自傳中,都說過中華民國政府指示要寬厚發給猶太人簽證,因此他發給猶太人簽證的行為並未違背政府指示。 第二點「 因救助猶太人之事受到所屬政府之懲戒 」之條件,更是無中生有之事。在何鳳山當完駐維也納總領事職務後,何鳳山陸續接著擔任諸多重要職務,這像是不聽政府指示救助猶太人,結果被政府懲戒的樣子嗎? 但是他的女兒何曼禮使用張冠李戴方式,把何鳳山在1970年代駐哥倫比亞大使任內因涉及貪瀆被下屬檢舉,結果拒絕回國說明,再被台北地方法院通緝後也拒絕返國說明而被通緝20年、公務人員懲戒委員會也裁定何鳳山撤職並停止任用三年這些的過程,說成是他父親因為救助奧地利猶太人而被中華民國政府如此地懲戒,因此符合以色列頒發國際義人獎的資格,箇中道理實已被扭曲。 從何鳳山避居舊金山起,他的兒子何曼德(中研院院士、生醫專家)與女兒何曼禮就開始持續寫信給總統府及外交部,想為其父平反,監察院、總統府、外交部、公務人員懲戒委員會等機關為了該陳年舊案召開多次會議,最後結論一概都是依照法規,未發現新事證無法平反,但其子女還是不放棄,糾纏不放多年。 圖2-5 2015年9月10日,馬英九總統頒發褒揚令給何鳳山家屬,由其女何曼禮代表家族接受(總統府官網) 最後在2015年慶祝抗戰勝利70週年之際,馬英九前總統基於功過分離原則,力排所有行政機關之反對意見,頒發總統府褒揚令給何鳳山家屬,由其女何曼禮代表家屬接受,該褒揚令表揚了何故大使在維也納時發救命簽證之事蹟,至於之後的爭議則擱置不理。 此作為刻意忽略其後半段外交生涯之爭議與逃避司法所帶來對體制之破壞,未來是否會帶來其他衍生的負面後果?本案是否能這樣就塵埃落定,恐怕還要再觀察。 其他國際義人的偉大救援事蹟 此外當時也有若干不同國家的外交官也甘冒風險大量核發救命簽證給猶太人,包括日本駐立陶宛總領事杉原千畝(Chiune Sugihara)。 圖2-6 日本外交官杉原千畝照片(維基百科) 這位杉原千畝也是一位特立獨行的外交官,他學俄文,曾經被派到滿州國的外交部去當外交官,由於他娶了一個逃到東北的白俄女子,因此在東北的俄裔社區中情報靈通,與當時的蘇聯打交道居然大佔便宜,以五分之一的價格從蘇聯手中買下中東鐵路的股份,算是極大的外交成就,讓蘇聯吃了一大虧。但是當時日本關東軍對當地人民手段殘暴,因此看不下去的杉原千畝從滿州國政府辭職回到日本。 日本外務省原本要接著派他到駐蘇聯莫斯科大使館,結果蘇聯政府居然拒絕發給他簽證,表示對他在滿州國的作為不滿。日本只好將他派到立陶宛科夫諾(Kovno)開設領事館。1940年他在德國即將入侵蘇聯與波羅的海三小國之際,發了兩千份家庭簽證給有意逃離迫害的約一萬名立陶宛與波蘭猶太人,這些人有的逃往日本、有的到了上海或蘇聯,順利逃出生天。 杉原千畝的事蹟在1984年被以色列承認並授予他「國際義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的名號。2021年耶路撒冷市政府將基里亞特哈約維爾(Kiryat Yovel)社區的一個廣場以杉原千畝來命名,並邀請他兒子杉原信樹(Nobuki Sugihara)參加。日本駐以色列大使富田浩司(Koji Tomita)也在發言中表示,他對擁有杉原千畝這樣一位堅定的資深同事表示自豪。耶路撒冷市長摩西里昂(Moshe Leon)也表示耶路撒冷的居民及所有以色列人將永遠感激這些義人所做的一切。 圖2-7 2021年10月11日杉原信樹出席耶路撒冷紀念其父親杉原千畝的儀式致詞(來源:以色列時報,https://www.timesofisrael.com/jerusalem-dedicates-square-to-japanese-diplomat-who-saved-thousands-of-jews/) 此外還有葡萄牙外交官門德斯、瑞典外交官華倫堡也分別在二次大戰期間拯救了上萬名的猶太人。 門德斯拯救法國猶太難民被葡萄牙獨裁者薩拉查處分 圖2-8 葡萄牙外交官門德斯(Aristides de Sousa Mendes)(維基百科) 二戰期間,擔任葡萄牙駐法國波爾多總領事館總領事的門德斯(Aristides de Sousa Mendes)違背了當時葡萄牙獨裁者薩拉查( 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 )限制猶太人進入葡萄牙,也限制駐外使領館簽證發放權的命令,在1940年6月17日法國對納粹德軍停火準備談判停戰協議的當天,他聽到內心深處來自上帝的聲音,並決定不分國籍、種族與信仰界線,給每個人來申請簽證的人發放簽證。 於是他核發了數千份簽證與護照給企圖逃離納粹統治的猶太人或其他難民。薩拉查政府處分了門德斯,先扣他半薪一年,後又剝奪他的職務,最終他窮困潦倒過完一生,1954年過世。等到20年後薩拉查的獨裁統治被推翻,新的葡萄牙國會正式承認了他的義舉並撤回對他的所有指控,1966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他「國際義人」的稱號。2017年葡萄牙總統也向他追頒葡萄牙自由騎士團十字勳章,表彰他在二次大戰期間的義行。 雖然門德斯與他的哥哥原先一直是獨裁者薩拉查的支持者,所以才能有高官顯爵,但是他在人性重要的時刻能夠忘了獨裁者對他的小恩小惠,能夠接受上帝的指引與啟示,依照心裡認為對的方向去幫助被屠殺迫害的猶太人與其他難民等,大量違規發放簽證,也確實救到無數的人逃脫死亡陰影,喜獲新生。因此我們真的希望無論在哪個慘無人性的獨裁專制政權下,人們都不應該放棄心中的那份純真與人性,人命關天,救人第一永遠是真理。 瑞典外交官華倫堡拯救無數匈牙利猶太人 圖2-9 瑞典外交官華倫堡(Raoul Wallenberg)(維基百科) 瑞典外交官羅爾‧古斯塔夫‧華倫堡(Raoul Gustaf Wallenberg,1912-1947)的事蹟更令人驚異。1944年華倫堡開始擔任瑞典駐匈牙利公使館的一等秘書,當時匈牙利的猶太人受到納粹佔領軍迫害嚴重,數十萬人被送到死亡集中營。華倫堡與其他同事合作向猶太人大量發放「保護護照」,用來證明持有人是等待遣送回國的瑞典國民,因此可免受送至死亡集中營的待遇。他甚至攔下前往集中營的火車,往裡面發送保護護照,並將拿到保護護照的人領出來帶走,德軍竟對他無可奈何,不敢阻攔。 1944年12月底蘇聯紅軍反攻,已經包圍布達佩斯進行攻城戰,華倫堡曾與德軍司令談判要求不得殺害他們手上的猶太人,否則將在戰爭結束後起訴這些德國人戰爭罪。在1945年1月17日德蘇兩軍在布達佩斯激烈交戰時,華倫堡被蘇聯軍隊以間諜罪名俘虜帶走,從此不再有人看過他。最後在1957年蘇聯政府公布一份1947年7月17日盧比揚卡監獄的報告,指華倫堡當晚猝死在囚室中,最後遭到火化。但1991年俄羅斯政府調查則顯示華倫堡是在1947年在盧比揚卡監獄遭到處決。 不論如何,華倫堡拯救無數匈牙利猶太人的故事,獲得世界各國的讚揚與肯定。1963年11月26日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也頒發國際義人獎章給華倫堡,承認他對拯救匈牙利猶太人的巨大貢獻。美國、以色列都授予他榮譽公民的身份。 猶太人愛恨分明,善於記憶#變成小補充? 猶太人就是這樣愛恨分明的民族,且因為猶太人歷史淵源悠久無比,因此不論你是猶太人的敵人,還是猶太人的救星,猶太人都會牢牢地記住你好幾千年,甚至寫在聖經裡告訴全世界的人你是好人還是壞人。 圖2-10 普珥節專用點心——哈曼的耳朵餅乾。蘇育平攝影。 比如說直到今天,當猶太人在慶祝普珥節(Purim)時,會吃一種耳朵形狀的餅乾哈曼的耳朵(Mohntaschen),就是要好好記住當時波斯帝國建議將猶太人殺光的宰相哈曼,所以要吃他的耳朵,至於波斯的猶太裔皇后以斯帖拯救了猶太人當然也是傳頌千年。您看,都兩千多年了還把這個仇恨與恩情記得牢牢的,還會一代一代傳下去。 至於曾經幫助過猶太人的如波斯居魯士大帝解救被亞述人及巴比倫人俘虜到兩河流域及波斯當奴隸的猶太人,放他們回聖地重建猶太第二聖殿,就被以色列人當成是救世主一樣的崇敬到今日,雖然今天的伊朗與以色列為敵,但是以色列人還是萬分崇敬居魯士大帝。所以,您想當猶太人的敵人還是朋友?其實一樣都可以流傳久遠。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歐亞大陸中西部遊牧民族始祖塞種人 要研究歐亞大陸上,包括俄羅斯草原、西伯利亞、中亞草原及蒙古高原上居住遷徙之遊牧民族,就不能不提塞種人。 塞種人是中國古籍對生活在歐亞大陸中心地帶的一群古老西方遊牧民族之統稱,他們在西方的農耕文明如波斯人、埃及人、希臘人的歷史書籍中也有不同名稱,波斯人稱他們為「斯基泰人」(Skitei)、希臘人稱他們為「西徐亞人」(Scythian),這些名稱都完全可以相互沿用,我們不特別區分。 塞種人是印歐民族,下屬有非常多的不同部族與部落,如馬薩革泰人(Massagetes)、大益人(Dahae)、辛美利亞人(Cimmericans)、薩爾馬提亞人(Sarmatians)等,都屬於塞種人部落聯盟的一份子。 塞種人起源在歐亞大陸北方俄羅斯大草原上,西起烏克蘭黑海岸,東到阿爾泰山、塔里木盆地的這片遼闊大草原,都是這個超大型游牧部族聯盟的地盤。 塞種人是印歐民族,是金髮、碧眼、白膚色的高加索人種,是尼安德塔人與智人混血的後代,也是今天歐亞大陸白種人之祖先。他們所使用的語言被歸類為伊朗語支,但由於伊朗很早就是塞種人征服來去的地域,波斯人也是塞種人,所以把塞種人的語言歸到印歐民族伊朗語支是很正常的。由於所處地域偏西方並較寒冷,顯然印歐民族是智人與尼安德塔人混居後產生的後代,屬於白人,與東方世界中智人與丹尼索瓦人混居產生的蒙古人種黃種人是不一樣的。 匈奴、大月氏、突厥及西域諸國皆塞種人後裔 幾乎所有史前歐亞大陸的遊牧民族都是塞種人跟他們的分支後裔。在草原上,東西方的邊界是模糊的,是輕易可以跨越的。不過阿爾泰山可以算是一個分界,阿爾泰山以東主要就是黃種人蒙古人種為主的世界。 經過越來越多近代考古挖掘位在中亞、西伯利亞、蒙古等地之匈奴、突厥、大月氏貴族墓葬,並擷取墓葬中遺骸DNA化驗分析後判斷得知,這些古代遊牧民族其實都是偏向塞種人印歐民族之基因組,較少東方人種基因組之成分。 由於東胡、丁零、才算是真正東方本土遊牧民族,後來的匈奴、大月氏及西域諸國,已可確定是由西方世界遷移東來的塞種人分支。他們一度征服了歐亞大陸東方的游牧世界,但是在持續不斷與農耕地帶漢人的交戰與交往,以及被自己併吞的東方蒙古人種游牧部落之滲透影響,人數居少數的塞種人游牧民族逐漸地在血統上、文化上、語言及習慣上被東方蒙古人種的黃種人給吞并了。 因此當幾次東方游牧民族跨越大半個歐亞大陸進攻西方時,西方會驚訝的發現黃禍的來到,畢竟當年羅馬帝國面對的日耳曼蠻族、哥德、斯拉夫人及中東阿拉伯民族都還是白種人,等到突厥西征、蒙古西征時就是黃種人入侵白人世界了。 塞種人(斯基泰人)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游牧部族聯盟 當時遊牧民族建立的塞種部落聯盟,對整個歐亞大陸南邊的各個定居農耕文明造成強烈威脅,例如古波斯人、埃及人、希臘人、羅馬人與東方的中國、印度等都遭受過游牧塞種人部落來自北方草原無止盡的騷擾攻擊,或直接征服入主成為統治階級。由於機動力強,金屬兵器也更先進,因此遊牧民族的戰爭取勝率是高得驚人。 這些上古中亞塞種人的征服,還在今天留下深刻等級統治痕跡的就是印度,白種雅利安人從中亞阿富汗(古呼羅珊之地)多次入侵印度,將較黑瘦矮小的印度土著貶為次等人種,建立婆羅門教為主軸之各大階級分類規範,具體規範社會運行模式,箝制受統治階層連潛意識中都不能反抗統治階層,以期待來世的升級,作為今世苦難解脫的藉口,「種姓制度」一直到幾千年後的今天,還是深深刻印在印度人的社會與意識中無法自拔。 青銅器時代的出現 大約在西元前5,000年,人類開始由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器時代,金屬器物的出現逐漸取代石製工具與獸骨製工具,也部份地取代陶土製作的器具。這是人類文明的大躍進,冶煉金屬元素代表人類可以熟練地掌握火元素,結合所發掘的不同礦產石頭或沙土,人類可以用融化的金屬塑造出合手的工具或武器。 當然人類一開始能冶煉的想必是「錫、鉛、鋁」這些融點不到攝氏一千度的金屬,這些金屬冶煉難度低,輕易可以鎔鑄使用但硬度太低,無法長久用為農具或武器使用。直到人類發掘出銅與其他金屬的合金,也就是青銅(銅錫鉛合金)或紅銅(純銅)材質後,人類的金屬文明時代才真正進入一個確定的狀態,要一直到鐵的冶煉突破後,人類的冶煉文明才會在上一層樓。 由於黃金的熔點1,064度與銅的1,083度接近,所以青銅器的人類部落或國家,基本上已經可以冶煉並使用黃金器物。塞種人在各地就曾留下過許多青銅與黃金製品。 青銅器是以銅為主,加上鉛與錫成份也都大於2%之合金製成之器物,一般來說純銅的熔點1,084.6攝氏度有點高,但如果有25%錫加上75%銅之青銅合金,熔點降為800攝氏度,困難度大幅下降。 青銅器之製造可以追溯到最早是西元前5000年到6000年時的阿拉伯兩河流域地帶開始使用。到了西元前3,000年到前4,000年時,青銅器之製作已經散播到埃及、西亞、南歐、中歐、甚至到東方蒙古高原與中原華夏地區,夏商周時代都有青銅器製作工藝,也流傳許多青銅鼎或青銅祭器到了現代供我等欣賞。 唯一較合理的解釋,就是由塞種人經歐亞大陸草原傳來製作青銅的技術,並被東方的文明學習去。否則要由石器時代進化入青銅器時代,那種難度幾乎跟以現在的技術要研究出穿越蟲洞進行光速旅行一樣困難且不可能。各種文明的興盛都是要經過一個積累的過程,兩河流域的人恰巧發明了青銅器,不代表美洲印地安人與澳洲原住民也能這樣靈光閃現而創造出該技術。 鐵器時代的出現 回到冶煉技術,青銅時代最後被鐵器時代終結。鐵器冶煉技術一樣是經過歐亞大陸從西方傳到東方世界。第一個能夠大規模煉「鐵」的國家,就是位在今天土耳其安那托利亞高原中部的「西台王國(Hitties)」。西台王國統治期間大概是從西元前17世紀到西元前1180年,而大約在西元前14世紀開始,西台人開始大規模煉鐵。 鐵是宇宙中第六豐富的元素,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金屬,佔地殼質量的5.1%,可以說到處有分布,但是人類發現鐵,或說開始利用鐵的時間比利用青銅來得晚,原因在於鐵不像黃金那樣能夠單獨存在,鐵礦有分赤鐵礦、磁鐵礦、褐鐵礦、菱鐵礦、黃鐵礦等,都是與其他化學元素結合的化合物型態存在。要得到純鐵,必須要用至少800攝氏度以上高溫冶煉,加入焦炭燃燒產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與礦石內的氧化鐵作用後,會生成純金屬鐵。鐵若能與其他金屬元素如鎢結合會更加堅硬,與碳結合成為鋼,與鋅結合就是不銹鋼等等,鐵就是現代人類文明的基礎。 鐵金屬元素的融點直接跳到攝氏1,538度,幾乎是青銅的兩倍高,冶煉難度較青銅器高得多,所以人類歷史上最早開始少量煉鐵,還是在古埃及與蘇美兩河流域地區,而且最早是從太空墜落的隕鐵中提煉鐵,而非由鐵礦石熔煉,產量極低,當時鐵比黃金還貴。「鐵」也順理成章成為重要戰略物資,因為堅固的鐵製兵器可以輕易擊敗較軟的青銅製兵器,因此西台很快就成為中東區域的霸主,靠兵器就可以碾壓敵人軍隊。 西台人的強大是因為有鐵製兵器,西元前1180年,西台王國被 腓尼基 人滅亡,其煉鐵技術四散各地,周邊國家很快就學會,自然也包括塞種人斯基泰人遊牧民族。 而塞種人一旦學會就很快上手,因為地盤大,要找鐵礦與煤礦都容易,處於不斷戰爭的生活型態也使塞種人必須隨時保持武器更新現代化,否則在草原上無法生存。西方塞種人學會了煉鐵技術後,很快這個煉鐵技術就傳播到東方的塞種人地盤上,因為整個歐亞大陸都是塞種人游牧的地盤,從東歐到東亞北方蒙古高原,草原坦途沒有阻礙。所以同屬為塞種人部落大月氏、匈奴等使用的鐵製武器裝備包括刀劍、金屬箭鏃等都比漢軍使用的更為犀利,也有專業的煉鐵工坊與製作武器之兵工廠,以致匈漢戰爭一開始,匈奴就完全壓著漢軍打,因此才有白登之圍與漢初對匈奴的百般忍讓與許多公主和親。 西元前7世紀,塞種斯基泰人向南跨越高加索山,開始洗劫中東農耕地帶,包括古波斯的米底王國、埃及王國、都被攻擊,亞述帝國也被斯基泰人滅國。 後來這批入侵中東的斯基泰人被馬其頓希臘人擊敗,後來陸續被同為塞種部落的薩爾馬提亞與奄蔡(Alani阿蘭人)融合合併,最後形成了古代斯拉夫族群,古羅斯人。 而在東方也有塞種人部落,包括與匈奴敵對的大月氏(Tokhara),甚至匈奴本身,都是西來的白種高加索印歐民族塞種人部族。因此匈奴人的外貌、使用語言、風俗習慣等都與東方土生的遊牧民族不太一樣。 有學者指稱大月氏就是西方的塞種人部族之一的馬薩革達人,雖然我們不知道他指稱的證據是否有理,但確實這些民族都是西來的塞種後裔,包括後來中國歷史上的羯人、粟特人、烏孫人、突厥阿史那家族等等都是白種高加索人種,面貌上不具東方人種特色的外來塞種人部族。 蒙古西伯利亞考古發現 西元前3,000年到西元前5,000年,在歐亞大陸上產生青銅文化,在西元前2,000年至3,000年則是鐵器文化,當時是來自西方遊牧民族塞種人(Sekas)興盛的時代,金屬冶煉也是他們帶到東方來的「高科技」。 根據土耳其人的歷史書,塞種人就是突厥人的祖先,而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在他的名著《歷史》書中對於塞種人的描述,相當程度支持了這樣的論點。 遊牧民族最重要的運輸與交通工具就是馬,目前認為馬最早被馴化的地點,是歐亞草原(Eurasia Steppe)西部某處,最可靠的證據來自位於哈薩克北部,距今五千多年的「波泰文化(Botai culture)」,此處出土的動物遺骸,超過 99% 都是馬的骨頭,代表人類已經大規模馴養馬群。 阿凡納謝沃文化(Afanasievo culture)是西元前2,500年到西元前3,500年間在歐亞大陸上包括蒙古高原西部、新疆北部、哈薩克中部與東部、塔吉克與鹹海地區的一個文明,這個文明已經進入半游牧狀態,有飼養牲畜的紀錄,也有金屬物及輪式車輛。 上述兩個文化遺址有極大可能就是塞種人遊牧部落的遺跡,是較偏向西方人種的游牧文化遺跡,但是東方世界的北方草原一樣有游牧文化的發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東胡 東胡,這個古老的遊牧民族是講古蒙古語的民族,東胡與濊貊、肅慎並列為三個最強大的老東北土著民族,字面意義即可辨識出,該民族在整個北方游牧世界中是居於東部的位置。經推測,東胡掌控的地盤包括今日蒙古國東部、中國內蒙古東部、東北西部。 東胡存在的時間很久遠,可能在商代初年便存在,先秦古籍《山海經.海內西經》第九段提到「東胡在大澤東,夷人在東胡東」,當中的「大澤」被推斷是今內蒙古呼倫湖。當然這是推測,古老中原文明在黃河邊發源時,北方是東胡,東方的山東之地就是東夷,所以東胡東指的哪裡?應該是大致的指向並非精確的指名。 近代考古工作認為東胡主要發源地在西拉木倫河流域,這也是東胡後代契丹與奚族的起源地,此地與山戎活躍地點「夏家店遺址」及更古老的「富河文化」遺址所挖掘出的器物基本上可以判斷出是同一個游牧狩獵的文明,富河文化大概距今5,300年,有陶器、石器等,也有人禿頂不蓄髮、用狗殉葬等之習俗,出土銅板片上有人物畫像,禿頂外,五官也是屬於蒙古人種而非印歐人種,所以東胡是東方本土人種應屬無疑。 另外比東胡富河文化更久遠前的是西元前5,000年至前7,000年的「哈克文化」,再更久遠前的則是西元前7,000年至前11,400年的「扎賚諾爾文化」。扎賚諾爾文化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位在今天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扎賚諾爾區,筆者學過蒙古文,一看就知道「扎賚諾爾Dalai Noor」的蒙古語意思是「像海一樣大的湖」,顯然那邊在幾千年前應該是一座大湖泊。 今天的扎賚諾爾是一個露天煤礦區,代表該地區在歷史上是一個動植物極其豐富的地區,生物質多到能形成煤炭。從1933年到1996年,在扎賚諾爾煤炭層中總計發掘出22個人類頭骨,以及相配的石器工具等。中國考古學者以碳十四檢驗其中四個人類頭骨後,發現他們的年代分別是西元前10113年、西元前7400年、西元前1600年及西元前1000年,還有許多新石器時代的文物,與東胡人的歷史記載十分吻合。像這樣的考古遺跡可以跟歷史記敘配對成功的,是最好的狀態。 此外現代在老哈河流域做的一些考古工作也發現不少東胡遺址,有隨葬品、兵器等,且多為青銅製品,代表東胡人已經可以冶煉青銅器,基本上可以算是脫離新石器時代了。 所以真的不要認為北方遊牧民族就是文化落後,知識淺薄,只靠蠻力做事,同樣是人類,遊牧民族騎馬可以到更多地方,見多識廣,可以運用的資源與技術更多,反而在上古時代扮演知識傳播者的角色,相較封閉且活動範圍小的農耕部落,游牧民族其實是遠勝的,此節在之後塞種人的章節會再加說明。 東胡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西元前772年-前210年)勢力達到顛峰,幾乎控制整個蒙古高原與中國東北,號稱「控弦之士二十萬」,也就是隨時可以集結20萬以上之騎兵出征,可以算是當時北方最強大的勢力了。 東胡仗著勢力強大,時常南下入侵戰國時期佔據幽州,也就是今日河北與遼寧的燕國,以及佔據今天山西的趙國。趙、燕兩國不堪其擾,為了抵禦東胡時時入侵,興築了各自的長城。後來東胡曾被燕國將領秦開率軍擊敗,往北退卻一千里,前線從河北北部北遷到西遼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倫河流域之地,燕國隨即在懷來到聊陽興築長城防線,並設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個邊郡,建城牆防備抵禦東胡,由於防線確實堅固,使得東胡不敢再南下搶略,於是改搶其他游牧部族如匈奴等,最後搶出問題來了。 由於東胡向來強大,因此時常欺負當時還很弱小的匈奴部族,常向匈奴索要寶馬,甚至連冒頓單于的閼支(王后)也曾被東胡強索去陪侍暖床,也造就冒頓奮發圖強,最後一舉滅東胡之企圖。 在西元前206年,也就是中國首個統一的帝國也就是秦帝國滅亡(西元前207年子嬰出降)的隔年,匈奴冒頓單于在隱忍許久之後,在東胡進一步向匈奴索要土地的時候,暴起反擊,冒頓率領全族兵力東進,大破毫無警覺的東胡部落聯盟,東胡從此瓦解成一個個小部落,並向匈奴俯首稱臣,再難反抗。 當時匈奴在冒頓單于率領下:「襲破東胡,西走月氏,北服丁零,內侵燕岱,控弦40萬。漢祖患之,使劉敬奉公主以妻之」。也就是在秦朝滅亡,漢朝初立時,匈奴在極其鐵血與英明的冒頓單于率領下,挾其超越漢朝科技水準的鐵製兵器,開創出蒙古高原上第一個統一的大帝國,匈奴帝國。兵力比東胡最強盛其的20萬多出一倍到40萬,當時沒有任何勢力可以抵擋。 東胡雖然被消滅了,但也融入了匈奴帝國裡,我們後面章節會再介紹東胡後裔的發展,東胡系蒙古語族的民族有不少,包括後世的鮮卑、烏桓、柔然、庫莫奚、契丹、蒙兀室韋、蒙古等都是東胡的後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1 台以關係百年史-外交官眼中的以色列-猶太人與中國之淵源 24:35
一 猶太人與中國的淵源 以色列國自1948年建國,至今2021年已超過73年,已經幾乎是普通人一生壽命的時間,但在漫長的猶太人歷史上只是個零頭的時間。因為按照猶太曆法,西元2021年是猶太曆5781年,比起號稱五千年的中國歷史可是更加悠久。這兩個同樣歷史悠久的民族,在歷史上有沒有往來?當然有,就讓我為您一一道來。 開封猶太人 歷史上曾有若干猶太人隨著絲路商隊分別經陸路或海路,在不同時間點來到中國。 其中最古老的一支,依據今天印度東北瑪拿西之子(Bnei Menashe)猶太人的傳說,他們在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時代(西元前336-323年),就從當時寄居的波斯往東北逃亡到阿富汗、中亞以逃避希臘人的統治,最後並往東北方向一直遷徙到中國,當時中國可是東周戰國七雄時期,可見猶太人流亡世界的歷史有多麼久遠。 陸陸續續來到中國的猶太人,以居住在開封的猶太人社群歷史最為悠久。為了考科舉與當官,居住在中國的猶太人(藍帽回回)最終還是與中國人通婚、融合在一起。在19世紀時,開封的猶太人已經全然忘記自己猶太教信仰與民族認同,已經不會讀希伯來文經典摩西五經。與中國人大量通婚後,面貌外觀也與中國人一般無異,但這是猶太人生存史上極少數發生被同化消失的案例。在歐洲各國,猶太人都頑強地保持了猶太教信仰與認同,極少被當地文化同化。猶太人在歐洲、中東各地流散兩千年,絕大多數與猶太人同時期存在的古老民族如古埃及、亞述、巴比倫、西徐亞人等都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裡,由於家庭凝聚力強、猶太信仰傳統獨特且濃厚,力抗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教文明的同化壓力,以致於迄今都仍能保持自我認同與維持宗教傳統。不過還是有被迫改信其他宗教的事例發生,比如今天的阿富汗主要族群普希圖族人,傳說中就是猶太人失落的一個族裔,但如今已經信奉伊斯蘭教,就無法再回頭改信猶太教了。伊斯蘭教興起之前的阿拉伯半島上也有很多猶太社群,今天也是一個都看不到了。 清末民初的猶太人蹤跡 從19世紀末期,自歐洲開始的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錫安主義)開始呼籲全世界猶太人重返家園、重建猶太家園。當初隨著西方殖民帝國勢力進入中國的猶太人,主要是19世紀來自西班牙、北非與中東地區的猶太人(Spharadi Jew),與來自中東歐德國波蘭地區的歐洲猶太人(Ashkenazi Jew)在習俗、文化、語言甚至長相上都有甚大區別。他們經過海上絲路通道前來中國經商,主要在香港、泉州、與上海等沿海城市經營商業貿易,尤其是洋行與金融業務,十分富裕,也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後來19世紀末沙俄帝國對境內五百五十萬猶太人展開全面性的大屠殺迫害行為(西元1881年3月,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遇刺,沙俄帝國政府將之歸咎於猶太人,繼位之亞歷山大三世遂展開全面性對猶太人的種族屠殺),一共1881年、1892年、1903年三次大規模屠殺,使得沙俄境內猶太人們提心吊膽,紛紛舉族出逃,大批猶太難民也因此從俄國逃入了中國境內。 西元1917年俄國共產十月革命之後,原沙俄帝國的貴族、軍官及數萬名 俄國 猶太人,與 東正教 徒一起由歐俄向東逃避蘇聯紅軍追殺,最後從西伯利亞遷移到中國東北的 哈爾濱 ,哈爾濱也成為今日許多以色列猶太人的祖先故鄉之一。以色列第12任總理歐莫特(Ehud Olmert)的祖父和父母,以及以色列前任駐台代表康露絲(Ruth Kahanoff)之家庭都是來自哈爾濱。 猶太復國主義(錫安主義)與回歸巴勒斯坦 西元1897年奧匈帝國的記者西奧多‧赫佐(Theodor Herzl)在巴賽爾舉行的第一屆錫安主義大會(First Zionist Congress)上建立了世界錫安主義組織,準備在巴勒斯坦這塊與猶太人有強烈歷史淵源的土地上重建猶太人的家園,當時除了巴勒斯坦,赫佐還考慮過阿根廷。 19世紀末,東歐猶太人開始逃離沙俄帝國對猶太人的迫害,之後越來越多人響應赫佐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的號召,成群結隊來到當時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轄下的巴勒斯坦定居,他們集資向土耳其人或阿拉伯地主購買或租借土地,以集體農場的形式在荒蕪貧瘠的土地上開墾耕種,歷盡艱辛,堅強的生活著。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巴勒斯坦成為英國委任統治的領土,更多的猶太人開始舉家遷往巴勒斯坦建立家園。 1917年11月大英帝國外交大臣亞瑟貝爾福(A. J Arthur Balfour)致函英國猶太人領袖羅斯柴爾德,支持猶太人回歸當時英國委任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居住,這一個私人信函後來成為猶太人宣稱合法回歸並佔領巴勒斯坦地之法統依據,是為「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 當然另一個法統依據就是聖經,因為上面寫著上帝將迦南地賜給神的選民也就是以色列人,這是以色列國代表在聯合國會議上反駁阿拉伯國家指責以色列軍事佔領巴勒斯坦的理由。「聖經就是猶太人的地契」,以色列國駐聯合國大使丹尼‧丹儂(Danny Danon)曾經如此宣稱。 被海峽兩岸同尊為中華民國 國父、或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先行者的孫中山先生,在英國貝爾福宣言發表三年後的1920年4月24日,親簽一封英文信函給當時上海猶太復國主義協會會長N.E.B.以斯拉(Nissim Elias Benjamin Ezra),表示支持猶太復國主義,並指所有愛好民主的人都會支持這個當代最偉大的運動,讓猶太人這個美好且具歷史性,對世界文明貢獻卓著的民族在國際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 孫中山是當時世界各國領袖中第一個發表此類言論並給予祝福的,而當時西方基督教為主流的社會普遍都是反猶主義盛行,猶太人沒有像今日擁有的龐大政經影響力,頂多只是一個苦苦求生存,甚至大多數時間都是任人宰割的小種族,而此更能顯示出孫中山及中國政治菁英對猶太人同情與支持之可貴。 上海猶太人源由 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中,歐洲大陸因為德國納粹國家社會主義與義大利西班牙等地法西斯主義之崛起導致戰火肆虐,越來越多在東歐、中歐受到迫害的猶太人舉家或隻身逃離舊大陸,逃到還在英國委任統治下的聖地巴勒斯坦,當然也不少人直接搭船到美國新大陸去開展美好人生,這也就是美國猶太人的由來。 當時甚至也有一批猶太人逃到上海度過了整個二戰時期,上海猶太人主要是由德國與奧地利逃亡來的猶太人,有幸取得出國的簽證而逃過納粹德國系統性的屠殺迫害,來到遙遠的東方苟延殘喘著等待黎明的來到。 1930年代末期湧入上海的各國猶太人差不多有一萬五千人,當時國民政府的立法院長孫科計畫將一萬名猶太人安置到雲南省,減輕上海收容的壓力,並指幫助猶太人是為了其父親,也就是國父孫中山的遺願。此外中華民國政府也有在海南島劃地收容猶太人的計畫,但由於對日抗戰全面爆發,上海、沿海地區很快地遭日本佔領淪陷,這些方案還來不及執行就胎死腹中。 接收到這批上海猶太人的日本當局,也曾經考慮在當時的滿州國安置五萬名德國猶太人,並對這些歐洲來的猶太人甚為友善,未予迫害。但隨著戰事蔓延,逃難人群不再增加,上海一萬五千人的猶太人社群就在夾縫下苟延殘喘存活到二戰結束,之後逐步遷移到巴勒斯坦地與北美等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建國時,上海已經沒有猶太人社群的存在。 1945年二戰結束,但巴勒斯坦情勢更加混亂,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相互攻殺,猶太人也向英國爭取獨立建國,甚至為此暗殺英軍,放置炸彈炸死英國駐軍司令,兇手之一就是日後成為以色列總理的比金(Menachem Begin),當時可是被英國通緝的恐怖份子頭領,但對以色列來說當然是建國英雄,成王敗寇也就是如此。 面對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攻擊,英國陷入裡外不是人的境地,也促成後來英國撒手不管的決定。1948年5月14日,英國草草結束委任統治,全面撤軍離開巴勒斯坦。對比起叱吒風雲數百年的大英帝國顛峰時光,此時的英國已經是日暮途窮、眾叛親離的局面,屬國紛紛求去或武力獨立建國,英國領地淪落到僅剩英倫三島和一些零星的海外領地,退出一等強國的級別。 1947年聯合國分治方案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181號決議,也就是「聯合國巴勒斯坦分治方案」,將英國委任統治的巴勒斯坦分為猶太國與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則由聯合國管理。此分治方案一出,猶太人馬上表示接受,反之巴勒斯坦方與阿拉伯世界則無人同意,並且開始籌組聯軍準備一舉消滅這個沒聽過的猶太小國家。 當時的中華民國駐聯合國代表團(蔣廷黻為團長)支持成立聯合國巴勒斯坦問題特別委員會,該委員會建議分割巴勒斯坦為猶太國及阿拉伯國併立。但當時中華民國的外交部對此分治方案立場猶豫,一方面想支持猶太人建國,一方面又顧及與阿拉伯國家群體的友誼,因此最後在1947年11月29日,中華民國代表團在聯合國巴勒斯坦分割方案中投棄權票,不支持任一方。蘇聯、美國、法國等大多數國家都投了贊成票,英國棄權,伊斯蘭國家一概投反對票。 周邊阿拉伯國家基於阿拉伯民族主義之原則,為巴勒斯坦人的遭遇感到義憤填膺,認為猶太人無理侵佔巴勒斯坦人居住一千多年的土地,隨即開始組織進攻猶太人的阿拉伯聯軍之行動。第一次阿拉伯聯軍來自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等國,軍力與軍備數量遠勝猶太人。當時全世界都不看好家徒四壁,簡直是一無所有的以色列猶太國,猶太人口當時也僅有六十萬人,約當時阿拉伯人口的一半(一百二十二萬人)。 但是1948年5月14日宣佈獨立的以色列,撐過了這個篳路藍縷且危險萬分的草創期,以色列軍隊藉由一次又一次與阿拉伯聯軍及境內巴勒斯坦人的戰鬥,控制了今天大部分的領土,堅強地存活下來。到2022年,以色列已經建國七十四年,人口已達九百四十四萬九千人(猶太人約七百萬,二百萬為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四十七萬為其他),欣欣向榮。 以色列建國後就申請加入聯合國,1948年11月29日聯合國討論以色列申請加入會員案時,中華民國代表團投棄權票,以色列未能在聯合國安理會獲得必要的選票支持,因此可以想見以色列對中華民國之不滿之情。 到了1949年3月2日中華民國外交部長吳鐵城向以色列外交部長摩西‧夏里特(Moshe Sharett)表示同意兩國建交,3月9日中華民國政府改變立場支持以色列加入聯合國,1949年5月11日中華民國代表團投票贊成,以色列才於該時正式取得足夠贊成票加入聯合國成為會員國。 圖1-12 摩西‧夏里特,以色列建國時外長、後任第二任總理(維基百科) 然而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在大陸內戰失利,國軍節節敗退,以色列遂對中華民國採取禮貌避讓態度,對於剛建立政府之中華人民共和國則充滿期待,有意與之交往。 1950年1月,以色列成為前十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非共產主義國家,其實當時以色列雖非共產國家,但社會主義色彩極重,也有以色列共產黨與其他國家的共產黨維持聯繫,建國的前三十年都是由偏向左派之勞工黨(Labor Party)執政。建國之初也不是由美國背後支持,而是由蘇聯與東歐共產國家支持,也支援不少軍火。 東歐俄羅斯猶太人為以色列帶來了集體農場(Kibbutz)生產材料共有共享,勞動同酬的社會主義生活方式,農場社員家庭所有食衣住行、教育、醫療、養老到死都全部由集體農場包辦負責,日常生活有公共食堂、公共洗衣房、公共托兒所與學校,社員沒有私人財產,一切公有。許多集體農場甚至延續運作到21世紀的今天,以色列成為世界上極少仍運行集體農場、人民公社生活方式的地方。 台灣向以色列學習 1967年六日戰爭後,以色列軍隊再一次橫掃阿拉伯聯軍,攻下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迦薩走廊、東耶路撒冷與戈蘭高地之豐碩戰績令人驚艷,當時台灣的蔣中正總統與當時正擔任國防部長的蔣經國,就決心除了依靠美國之外,也要向以色列學習以小搏大的精神,而且開始付諸執行。 台灣從以色列引進了電子、飛彈、資訊、生化研究等各項能力。當然這也有以色列軍工專家伯格曼教授(Dr. Ernst David Bergman)的大力相助因素存在,他的故事在後面章節有詳盡描述。 至於1960年代開始的台以雙邊官方與民間往來,將在之後的章節專篇說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圖片為小孟鼎與其銘文 鬼方 「鬼方」這個北方游牧部族,也是歷史上對古老中國農耕文明造成強大威脅的勢力之一,這個部族名最初出現在《易經》與《詩經》中,也有史籍稱其為「媿氏、鬼方氏、鬼方蠻」。鬼方是一個與葷粥、獫狁一樣古老的遊牧民族,從商代與周代,居住在關中平原北方的鬼方就時時向南侵略。 《易經 既濟》描述鬼方篇章:「高宗罰鬼方,三年克之。」意思是促成商代中興的商朝高宗武丁(商朝第23位國君,統治時期為西元前1250年-西元前1192年),他在位的第34年(西元前1216年)時,曾派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女將軍,也是他的妻子「婦好」率軍征討鬼方,打了三年才勝利克竟其功。 至於鬼方到底是怎樣的民族?起源何處?有一種歷史學家的說法是,鬼方係中亞來的印歐民族人種塞種人,也就是白種高加索人種,與大月氏、匈奴等是一個來源。另一種說法是鬼方為東方北狄的一支,也是夏后氏後代,居住在草原上以遊牧為生,在夏朝被稱為葷鬻、商朝被稱為鬼方,在周朝稱為獫狁,漢朝被稱匈奴。 這種說法比較難有說服力,等於把所有北方遊牧民族直接不分部族,全部歸為同一民族,但顯然在遼闊的蒙古草原上是不可能只有一支民族的,只是遊牧民族不斷分分合合,加上有本土東方蒙古人種的部族,也有西方不斷東來的塞種人白人遊牧部落,中原人根本搞不清楚他們的區別,直接冠上西戎、北狄等統稱。而這些遊牧民族顯然也缺少自己的文字系統,無法為自己的存在留下記錄,後代的我們也僅能從周邊有文字的農耕文明歷史記載中的片羽吉光中去試圖梳理出一個較合理,也合乎近代考古挖掘,以及DNA基因組給出有關遊牧民族墓葬骸骨擷取基因組結論之答案。 商代的中興之主,武功強大的商高宗武丁先後討伐了土方(今陝北內蒙)、龍方(晉陝高原)、貢方、基方(今山西臨汾)、豬方、犬方(殷地之西)、人方(今山東)、鬼方(晉陝北)等遊牧民族,總共征服了81個敵對與叛亂不朝的方國。什麼是方國? 《周易·既濟》篇載,「方,國也」。當時的商朝將不屬於商人的諸侯部落城邑等都稱為方,如果是對商朝友善或歸順的方國,就給予好聽或中性的方國名稱,如果是敵對不友好又野蠻的,就給予貶抑的名稱,上述鬼方、犬方,還有醜方、鬱方、暴方、下危方等等都是例證。 《竹書記年》指出,商王武乙35年(西元前1,119年),武乙派遣附屬的周部族之首領王季(此為尊稱,指周文王的父親季歷,是當時周部族的首領)攻打鬼方,俘獲20個翟王,周部族也因此受到商朝廷的賞賜並崛起,最後甚至推翻了商朝。這也就是易經中記載的《易 未濟》篇:「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震」是威怒之象,代表商君對鬼方之入侵十分憤怒,派將攻擊並好不容易擊敗鬼方,三年指時間很久,不一定就是完整三年時間,而周方國受商朝調遣擊敗鬼方,奏凱返鄉,可向當時統治的商朝廷請賞,當時周部族為小邦,商朝為大國。 「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也從此成為易經卜卦中的一個吉卦卦象,代表了你想做、想求的事情,周圍的大環境都是有利的,儘管放心大膽地去做就是。 《詩經 大雅 盪篇》也有提到過鬼方的詞句:「內奰於中國,覃及鬼方。」意思是全中國的人民都憤怒了,怒火一直蔓延到像鬼方那麼遠的遠方。此句的鬼方指得是很遠的遠方之意,因為對於只能走路或騎牛的農耕民族來說,北方草原就是很遠很遠的地方了,即使當時的鬼方勢力範圍其實也到陝北,距關中非常近,所以才會有連年不斷的交戰。 等到了周朝興起取代商朝(西元前1046年)之後,鬼方當然繼續是北方強大的威脅。周康王25年(西元前979年),周朝朝廷派諸侯「孟」率軍擊敗鬼方,獻俘慶祝。孟的斬獲有13,081名戰俘、馬400餘匹、車30輛、牛355頭、羊28頭,這在當時看起來已經是了不得的大捷,農耕民族極少能戰勝遊牧民族。以上的俘獲數字是記載在小孟鼎上的銘文內容,是比史書更為精確的紀錄。小孟鼎在清朝時期於陝西寶雞眉縣出土,雖然後來鼎身因為民初軍閥割據戰亂,易手頻繁而最終不知去向,但好在影像與銘文拓印有流傳於世,因此可以從中考據當時周朝與鬼方間戰爭之激烈。 《易經》大約是在商末周初形成的。《詩 大雅 盪》則是周厲王時期所創作的。在出土的西周文物上,小孟鼎和梁伯戈都有關於鬼方的記錄,主要是孟擊敗鬼方的文物記載。大盂鼎是在周康王二十三年周康王派孟去孟國時所鑄造的。小孟鼎是在周康王二十五年(即公元前979年)孟擊敗鬼方、獻俘慶祝而鑄造的。 西周末年周幽王為博愛妃妲己一笑,多次假烽火警報召諸侯入衛,最後狼真的來了,結果西周首都豐鎬被犬戎、鬼方聯軍所攻破,之後周朝不得不東遷洛陽。也就是此時「秦」被封在關中地區,繼續與北方遊牧民族戰鬥。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鬼方之名漸漸被葷粥、獫狁所取代,不再有書籍提起「鬼方」一詞,極可能是遭到其他游牧部族吞併融合了。也有一說,鬼方在西周時已經融入華夏,周成王分封給晉國的懷姓九宗,就是鬼方後裔,鬼方後裔姓隗,秦始皇時期的丞相隗林就是鬼方的後裔。也有的鬼方後裔繼續遊牧生活並成為之後的羯人。 以上說法可能部分為事實,因為遊牧民族因北方氣候艱難之故,有時小部族南下乾脆就不走了,定居當地與農耕民族混居後融為一體,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而部落中其他人繼續留在草原上也是正常,南下定居的部族原先佔據的草場,分給留下來者使用,剛好可以讓大家都過得下去。 關於鬼方的人種屬性,來自南京大學的宋亦簫在他撰寫的《鬼方種族考》一文中認為是高加索人種。他認為鬼方是東遷的吐火羅人,也就是西域、阿富汗那邊的人種,其實也就是塞種人。證據是商代殷墟西北崗墳墓中奴隸、戰俘的頭骨中含有高加索人種頭骨,還有山東臨淄春秋戰國墓中的部分高加索人種頭骨,證明這些被俘獲或遷徙到南方的北方遊牧民族很多具有印歐民族血統。 「晉文公攘戎翟,居于河西圁、洛之閒,號曰赤翟、白翟。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國服於秦,故自隴以西有綿諸、緄戎、翟、獂之戎,岐、梁山、涇、漆之北有義渠、大荔、烏氏、朐衍之戎。而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東胡、山戎。各分散居谿谷,自有君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餘戎,然莫能相一。」 在中國的夏、商、周三個朝代(西元前2,070年到西元前207年),中國的統治範圍遠沒有今天的大,今日的河北省北部、內蒙古、山西北部、陝西北部、甘肅等地全部都是游牧民族部落居住之地,山東也是東夷之地,長江以南更全部是百越之地,甘肅青海是古羌族繁衍之地,四川雲貴是古蜀國、古滇國、夜郎國、古苗族等無數山居部落居住地,因此在秦漢以前,幾乎沒有中國的概念。 漢族也不過是黃河流域虛弱的農耕聚落民族,隨時受到四方游牧與蠻夷民族入侵收割物資與人力資源的寶地,說是朝不保夕也差不多。 也難怪在古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之霸主會受人推崇,因為所有農耕民族都在等待能夠凝聚農耕民族力量,與游牧民族抗衡的領導人物出現,這也造成中國愛好中央集權,喜好天下一統而厭惡分崩離析之政治偏好。 不論是統治者或一般華夏人民,潛意識中都能夠理解必須要集全國之力,才有可能與北方兇殘勇猛的遊牧民族對抗,分散對敵只會被遊牧民族輕易擊敗。要求生存,唯有團結一致,否則只會成為刀俎上之魚肉,任遊牧民族掠奪宰割。 然而對於遊牧民族也是一樣的,部落與部落之間也會聯合,或相互吞併成長,有鬆散的部落聯盟,也有具備強力領袖領導的游牧帝國如東胡、匈奴、鮮卑、柔然、突厥等。在北方酷寒且資源匱乏的環境下,一旦團結就能帶來更多資源與安全感,這在農耕與遊牧民族都是一樣的。 山戎 山戎是葷粥分出之小部落,史籍記載山戎之祖先也是夏淳維之後裔,居住與活躍地點在今日遼寧省西部與河北省東北部,曾建立「無終國」、控制並奴役了「令支國、孤竹國」等其他部落。 孤竹國在歷史上也是挺有名的一個古國,是商朝最古老的宗室「墨胎氏」這個氏族,是商朝的貴族,在西元前17世紀商湯伐夏桀這個武裝革命發起之際,墨胎氏並沒有跟隨商湯討伐夏人,而是留在商人的老家燕山地區看守祖地,過著農牧生活,也等於是保衛商部族的老巢穴。在商湯成功消滅夏桀,建立商王朝之後,把留守老家的墨胎氏封為侯爵,駐地就是孤竹國。 孤竹國一直在北方過著和平安穩的日子將近千年,即使周朝取代商朝,也沒有影響墨胎氏在孤竹國之統治。最後到春秋戰國時期,山戎勢力逐漸崛起,有時南下攻擊搶略範圍到達齊國,也就是山東之地,造成黃河下游各國很大之威脅,而山戎也在征服過程中控制了孤竹國,令孤竹國成為山戎附庸國。 西元前679年,春秋時代霸主之一的齊桓公第一次大會諸侯稱霸會盟,就是為了要解決「山戎」對中原文明之騷擾威脅。西元前664年,山戎出兵攻擊燕國,燕國向盟主齊國求援,齊桓公率燕齊聯軍北征,攻克山戎國都無終城(今日河北省遷安市燕山,位於唐山與秦皇島之間),山戎王逃至孤竹國避難,燕齊聯軍繼續趕到,將山戎王趕走,順便滅亡了孤竹國,這也就是「北伐山戎,刜 令支 ,斬孤竹而南歸」。四年後(西元前660年)齊桓公再次率軍北伐,正式將山戎徹底殲滅。 山戎作為北方遊牧民族部落,地理位置距離燕國、齊國等中原勢力太過接近,春秋時期之歷任霸主出現後就以打擊所謂的戎狄為號召,因此山戎首先被消滅。被征服的山戎之民也從此融入華夏血緣中成為漢人一部份。但也有部分遺民四散加入北狄、東胡及之後的鮮卑。 今日考古挖掘之夏家店上層文化與紅衫文化,據判非常有可能是山戎之遺址。 至於春秋傳曰:「狄本山戎之別種也,其後分居,號曰赤翟、白翟。」也是證明游牧部族分分合合的一個記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1* *.2戈壁南北古游牧部落(Ancient nomadic tribes in Mongolia area) 《 史記 ·匈奴列傳》:「 唐虞 以上有 山戎 、玁狁、 葷粥 。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史記將山戎、玁狁、 葷粥 都視為匈奴的前身,居於北方蠻荒之地,隨著畜養的牲畜四處轉移遷徙,也就是典型遊牧民族的生活類型。 以下就針對古籍中有記載之北方游牧民族作一個基本介紹。 葷粥 中國古籍最早記載的北方遊牧民族,是「葷粥」,讀音為「勛玉」,又有其他寫法為「 獯鬻 、 薰育 、 薰粥 、 獯粥 、 薰鬻」 ,葷粥這個遊牧部落主要的活躍時期是在上古中國的商代與周代,並持續地與商人與周人發生戰爭。 據《史記》記載,西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王朝,這個距今有4,200年之久的夏朝(西元前21世紀至前17世紀)最後一名帝王夏桀的兒子,夏淳維在商湯伐夏桀,也就是商朝滅夏朝(西元前17世紀)後,率領夏朝遺留未被消滅的部族移民流亡北上,最終成為順應草原生活的遊牧民族。 圖-周部族起家的豳地,今日陝西彬州市。 史書《史記索隱》記載,周朝的始祖「 古公亶甫 」居住在「豳(讀音為彬)」,也就是今日的陝西彬州市。周這個部族甚至曾遭葷粥攻擊,無法抵敵而暫時短暫臣服於葷粥。而根據漢代史料,葷粥、鬼方、獫狁等皆是前匈奴時期游牧民族的稱法,也皆為匈奴的祖先。 然而也有近代人類學家認為「葷粥」有可能是西方塞種血緣,源自古代印歐人種。因為當時歐亞草原上馳騁縱橫的是塞種人部族,後來的匈奴、大月氏、烏孫、康居等陝西以西之地幾乎都是塞種人游牧部族的生活領域。 不過現在要證實此事,必須能先找到葷粥統治者的墓葬骸骨,但是葷粥這個部族的存在,基本上只存在於傳說中,沒有特定墓葬能與葷粥人取得連結,因此也就無法通過骸骨基因組鑑定的方式來以科學方式證明葷粥是印歐民族塞種人,還是東方民族蒙古人種。雖然也有人認為他們是古代羌族的血脈,但我們還是勉予採納葷粥為夏朝遺民的說法,也就是他們是屬於東方人種為主的遊牧民族。 獫狁(犬戎) 與葷粥同時期的其他北方遊牧民族有一支稱為「獫狁」(讀音為顯允),也有古書稱他們為「嚴允、玁( ˇ )狁」,這支遊牧部落活躍的時期是在西周時期,大約是西元前1200-前700年左右,地點在漠南草原。 由於其位置在中原的正北方,因此被列為北狄之一,《禮記.王制》:「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這裡說的是北方的遊牧民族被稱為「狄人」,穿動物皮毛製成的衣物,居住在山洞裡,不吃穀類作物,因為遊牧民族吃的是所養牲畜的肉、奶及奶製品。 周朝與先秦史書都有記載他們對南方農耕民族之不斷掠奪。獫狁有另外一個更有名的稱呼,就是「犬戎」。當然字面上是將他們貶抑為狗,是農耕民族對遊牧民族的歧視與污辱,也代表了農耕民族既無法在武力上與遊牧民族對抗,那我在史書記載裡貶抑、污辱你總可以吧?這也是一種精神勝利。 史書中對犬戎之敘述極早,甚至在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中的「帝嚳」(音為庫)時代就有。那已經是上古神話時代,有人推算帝嚳生於西元前2275年,但不知是否屬實,帝嚳生於高辛,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高辛鎮,所以號為「高辛氏」,是殷商人的始祖。 圖-帝嚳像,出自《歷代帝王聖賢名臣大儒遺像》,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公有領域) 在《風俗通義校注》這本書中,有一個與犬戎有關的故事。故事講的是高辛氏帝嚳時,領地就不斷受到犬戎侵襲之苦,帝嚳想盡辦法武力討伐都無法解決犬戎外患,於是帝嚳詔告天下,表示誰能夠將犬戎大將的首級奪來獻上,則帝嚳將賞給黃金千鎰、食邑萬戶,並以帝嚳最小女兒嫁之為妻。 有一條狗,名為「槃瓠」,聽得懂人話,於是潛入犬戎陣營殺死首領,將其人頭銜回給帝嚳,帝嚳一見大喜,可是馬上又煩惱不知如何賞賜?小女兒聽說後,認為帝王之命令不可違背,因此自願跟著槃瓠走,槃瓠背著帝女到南山中,人跡不致之處,成為夫妻,三年間就生了六男六女。之後兄弟姐妹互相婚配後成為一個大部族。等到這個部族出山再與外界接觸時,外界發現他們的語言、文化、衣飾等都與一般人不同,帝遂將山林高山之處封賞給他們部族使用,並稱他們為蠻夷,也就是南方蠻族。當然這樣人狗跨物種婚配的事情荒誕不經,但在遠古時期犬戎就是中國北方邊患是應該是可以肯定的。 在《詩經》中,周代曾派兵攻打獫狁,並在朔方(今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與鄂爾多斯市西部)築城抵禦獫狁。西周中期獫狁到達強盛顛峰,隨時都會南下攻略關中與河套地,威脅到周朝的北部邊疆安全。周宣王 (在位時期為西元前828年至西元前782年)曾命大將軍尹吉甫北上出擊進攻獫狁,並戰勝了獫狁,只是這也不過是持久長年戰鬥中少數周人打贏的一次。 《 詩經 · 採薇 》描述當時周朝與玁狁作戰情況,與士兵艱苦戰鬥的景象:「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上面說的是一名服遣戍役(守邊)的將士寫的詩詞,說「採薇採薇,薇菜的新芽已經長大了。守邊的日子說已經輪到要返家了,但因為戰事又一直回不了家。我們有家也等於沒有家一樣,都是為了與獫狁戰鬥的緣故,我們甚至都沒辦法休息一下,得不斷地與獫狁作戰。」 詩詞中表達了與北方遊牧民族獫狁的無止盡戰鬥,獫狁凶悍無比,周朝軍隊必須隨時警戒以備敵方來犯,生活緊張又充滿警戒,連求個安穩休息都很難。這是距離現在2800餘年前,西周邊疆士兵與北方遊牧民族獫狁作戰的個人經歷,流傳至今。 玁狁的另一個稱號「犬戎」在歷史上也許更有名氣,因為周幽王為了博愛妃褒姒一笑,撕布匹、點煙火台,戲弄救駕之諸侯多次,最後一次在周幽王11年(西元前771年)時犬戎大軍逼境,周幽王點煙火台命諸侯出兵救駕,無人來援。周幽王近衛部隊一接敵就潰敗,周幽王帶褒姒與太子伯服出逃,結果在驪山下被犬戎部隊追上而殺死於該地,這就是西周滅亡的事件。 西周自建國以來就受到犬戎持續不斷的騷擾,到最後也滅亡於犬戎,也就是獫狁之手,不禁令人感嘆古代華夏農耕民族生存之不易。然而也可見到在距今2800年前的遊牧民族,就已經在武力上可以輕易的碾壓南方農耕民族,並將南方視為資源生產地,隨時可以前往收割,雖會遭遇抵抗,但不影響長年不絕之收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圖片為猴痘病毒 以色列900萬人口,迄今居然有455萬確診案例,死亡人數達11291人。 拉皮德預測,法國超市巨頭家樂福的到來將降低生活成本 總理強調政府支持市場競爭,警告“不負責任”定價的日子已經過去;荷蘭 SPAR 連鎖油墨交易表明有意開設當地分支機構 由 TOI 工作人員提供 今天,下午 2 點 43 分 6 2010 年 8 月 25 日在法國中部里昂附近的 Ecully 新家樂福店的外觀(美聯社照片/Thomas Campagne) 總理 Yair Lapid 週日預測,法國大型連鎖超市家樂福進駐以色列將有助於降低生活成本。 據報導,在另一項發展中,荷蘭擁有的國際連鎖超市 SPAR 也簽署了在以色列開設分店的協議。 拉皮德在每週內閣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中表示,家樂福將“大幅降低”基本商品的價格。 “我們預計會有更多的大公司效仿,”拉皮德說。 “在一個富裕的國家,不可能有無法維持生計的公民,”拉皮德說,他發誓要解決生活成本危機。 拉皮德強調政府支持競爭,並警告“市場上的所有參與者”,“那些以不負責任的方式提價的人可能會在早上起床時發現自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競爭。” 2022 年 7 月 24 日,耶爾·拉皮德總理在耶路撒冷總理辦公室主持內閣會議。(馬克·以色列·塞勒姆) 3 月,Electra Consumer Products 宣布已與家樂福簽署諒解備忘錄,開設 150 家分店以取代其 Yeinot Bitan 分店。Electra 去年收購了 Yeinot Bitan 連鎖店。 據財經新聞媒體Globes當時 報導 ,家樂福產品預計將在今年夏天出現在Yeinot Bitan商店,第一家家樂福品牌超市將在今年年底開業。特許經營協議有效期為 20 年,之後還有 20 年的選擇權。 廣告 家樂福國際部門總裁帕特里克·拉斯法格斯 (Patrick Lasfargues) 表示:“我們確信,家樂福進駐以色列將顯著改善當地的購買體驗,並增強消費者的購買力,他們將以更實惠的價格獲得更好的產品。”時間,地球報告。 與家樂福的交易顯然為另一家國際連鎖超市在以色列開店開闢了道路。 Globes 週日報導稱,最近擔任 Yeinot Bitan-Carrefour 首席執行官的 Amit Zeev 已獨立簽署了一份意向書,將荷蘭國際連鎖超市 SPAR 帶到以色列。 2020 年 3 月 24 日,南非約翰內斯堡 Spar 超市的購物者(美聯社照片/Denis Farrell) 據報導,Zeev 正在進行談判,以敲定經營該連鎖店的權利協議條款。 SPAR 在 48 個國家擁有 13,623 家商店。據 Globes 報導,它每天有 1450 萬客戶,2021 年的年營業額為 412 億歐元。該連鎖店於 1932 年在荷蘭成立。 以色列急劇上升的生活成本——特拉維夫被評為 2021 年最昂貴的城市,該國目前的預計通貨膨脹率為 4.5%——已成為即將舉行的大選的核心問題之一。 廣告 十年前,以色列上一次在這件事上出現廣泛的社會動盪,人們對生活成本上漲的憤怒一直在增長。 以色列的超市巨頭本月早些時候 同意,在經濟部長奧爾娜·巴比瓦伊(Orna Barbivai)提出緩期請求後,他們將凍結預期的麵包價格上漲。 2022 年 7 月 17 日在耶路撒冷的 Rami Levy 超市出售的麵包,其中一些由政府補貼。(Yonatan Sindel/Flash90) 受監督或有限價格的麵包產品包括切片和未切片的白色和深色麵包,以及麵包。預計 20% 的價格上漲將使普通黑麵包的成本從 7.11 新謝克爾(約 2 美元)增加到 8.54 新謝克爾(2.45 美元),該價格上漲將於上周初生效。 該公告是在拉皮德就此事舉行的通宵磋商後發布的,PMO表示總理將與有關各方就價格上漲舉行“緊急”會議。 以色列醫生說猴痘可能是一種新的性病 在世衛組織宣布全球衛生緊急情況後,衛生官員建議高危人群在性活動期間使用安全套。 瑪雅瑪吉特/媒體專線 發佈時間: 2022 年 7 月 25 日 00:56 更新時間: 2022 年 7 月 25 日 01:54 2022 年 5 月 20 日,在德國發現首例猴痘病例後,德國武裝部隊微生物研究所所長 Roman Woelfel 在他位於慕尼黑的實驗室工作。 猴痘 在全球的傳播可能標誌著一種新的性傳播疾病的開始,儘管一些醫學專家表示,現在正式指定這種病毒還為時過早。 有關 The Media Line 的更多故事,請訪問 themedialine.org 世界衛生組織(WHO)週六宣布此次疫情為全球衛生緊急事件 ,並指出目前在 75 個國家有超過 16,000 例確診病例,以及與該病毒有關的 5 人死亡。它指出,大多數病例集中在男男性行為者中,特別是那些有多個性伴侶的人。 世衛組織的指定意味著世界衛生組織將此次疫情視為威脅,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以防止病毒紮根。 從歷史上看,猴痘在動物攜帶病毒的西非和中非的偏遠地區少量傳播。衛生官員認為當前的疫情是不尋常的,因為它在通常沒有發現病毒的國家傳播。 歐洲目前是全球疫情的中心,報告了全球80%以上的確診病例。在美國,已在 44 個州確認了大約 2,500 例感染病例。 電子顯微鏡 (EM) 圖像顯示成熟的橢圓形猴痘病毒顆粒以及未成熟病毒粒子的新月體和球形顆粒,這些顆粒是從與 2003 年土撥鼠疫情相關的臨床人體皮膚樣本中獲得的,在路透社 5 月獲得的這張未註明日期的圖像中2022 年 1 月 18 日(來源:CYNTHIA S. GOLDSMITH,RUSSELL REGENCY/CDC/Handout VIA REUTERS) Roy Zucker 博士的講話 “…… [W] 我們在世界各地和以色列看到的是,大多數患者是通過性活動感染的。” Roy Zucker 博士,特拉維夫 Sourasky 醫療中心 - Ichilov 醫院 LGBTQ 健康服務中心主任 特拉維夫 Sourasky 醫療中心 - Ichilov 醫院的 LGBTQ 健康服務部主任、Clalit Health Services 的醫生 Roy Zucker 博士說,猴痘是否可以被指定為 STD 是一個“大問題”。 “我們從過去的數據中知道,病毒可以通過長時間在感染者面前傳播——比如在兩米左右的距離處三個小時,或者只是與他們進行身體接觸, ”扎克告訴媒體熱線。“但我們在世界各地和以色列看到的是,大多數患者是通過性活動感染的。世界衛生組織也說了同樣的話,這種疾病似乎是通過性傳播的,因此我們可以開始將其稱為另一種性病。” 儘管如此,Zucker 補充說,猴痘是否會被歸類為一種新的 STD 並不完全確定,因為雖然不太常見,但它也可以在非性行為的情況下通過皮膚接觸傳播。 猴痘是一種病毒性疾病,其症狀通常包括發燒、起水泡的皮疹和淋巴結腫大。該疾病最具傳染性的階段被認為是皮疹出現時。 扎克建議那些認為自己可能與感染者接觸過的人,尤其是在性活動期間,立即接受檢查。他說人們應該注意任何皮膚損傷。 “對於那些進行性交的人,最好在能見度好的地方進行,而不是在黑暗的地方,”他說。“我們也知道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感染的風險,尤其是非常痛苦的直腸感染。人們需要意識到這種[病毒],如果他們有任何類型的皮膚損傷,就去檢查一下。” 在某些患者中,猴痘症狀很容易被忽略,並且僅表現為一個水泡。正因為如此,扎克說,衛生官員認為該病毒被嚴重漏診,真實病例數遠高於官方數字。 他說:“這是自 1970 年代初我們首次了解到該病毒以來,西方世界已知的最大規模的病毒爆發。” “目前,這些病例主要發生在與其他男性發生性關係的男性中,但這種疾病很容易傳染給其他人群。將其指定為全球衛生緊急事件可以讓各國增加專門用於對抗傳播的資源和意識。” 作為一種新的性病,猴痘是否會變得根深蒂固的問題繼續引發衛生官員之間的爭論。 上週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同行評議研究表明,此次疫情主要是由男性之間的性行為驅動的。研究表明,95% 的確診病例很可能是通過密切的性接觸傳播的。 然而,一些醫生不願將這種病毒稱為 STD。 “我不確定這是一種性傳播疾病還是在性活動中傳播的疾病,這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艾滋病毒/艾滋病中心主任兼傳染病研究所主管 Itzchak Levy 博士說。舍巴醫療中心告訴媒體熱線。 “如果是前者,那就意味著它是在有穿透之類的東西時傳播的,但如果它是在性活動中傳播的東西,那就意味著它是從皮膚到皮膚的接觸傳播的,”利維說。“研究人員和世界衛生組織在這個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 到目前為止,利維已經治療了 25 名猴痘患者,他們都是男性。絕大多數被感染的是 LGBTQ 社區的成員。 “但這完全是隨機的,因為在非洲,這是一種會感染男性和女性的疾病,我確信它會傳播到其他人群,”利維說。 到目前為止,以色列已有 105 名男性被診斷出患有這種疾病。 在世衛組織最近發表關於猴痘是全球衛生緊急事件的聲明後,以色列衛生部宣布,目前正在尋找患者並對其進行治療,以防止進一步感染。 以色列已購買 10,000 支猴痘疫苗,其中 5,000 支將於本週運抵該國。一旦疫苗到達,HMO 將開始為高危人群接種疫苗。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導彈工程師遇難-報告 伊斯蘭革命衛隊工程師賽義德·塔瑪達爾·穆特拉克在社交媒體上被描述為沙希德。 耶路撒冷郵局工作 人員 發佈時間: 2022 年 7 月 24 日 11:27 更新時間: 2022-07-24 18:43 這張照片攝於 2022 年 2 月 9 日,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穆罕默德·巴蓋里少將和伊斯蘭革命衛隊航空航天部隊指揮官阿米爾·阿里·哈吉扎德在伊朗一個未公開的地點揭幕“Kheibarshekan”導彈。 據伊朗持不同政見者團體週六晚間發表的一份報告稱,一名伊朗高級導彈工程師幾天前在伊朗南部死亡。 伊斯蘭革命衛隊工程師賽義德·塔瑪達爾·穆特拉克在伊朗全國代表大會分享的所謂葬禮公告中被描述為成為沙希德(烈士)並在設拉子被謀殺。報導稱,伊朗當局不希望公佈死亡消息,穆特拉克的家人受到威脅,不得分享這一消息。 伊朗是否暗示涉嫌暗殺?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納賽爾·卡納尼週六晚在網上寫道:“對我們科學實力的英雄的懦弱暗殺無助於幕後恐怖分子實現他們的目標,”儘管目前尚不清楚他是在回應具體暗殺還是在評論關於正在進行的關於 JCPOA 核協議的討論。 “伊朗的和平核工業的繁榮歸功於 [Dariush] Rezaeinejad 和他的同事,”他繼續說道。“他們的血液和科學成就將得到保障。” 2022 年 4 月 29 日,伊朗德黑蘭,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伊斯蘭革命衛隊特種部隊的成員參加了紀念一年一度的聖城日或耶路撒冷日的集會。(圖片來源:MAJID ASGARIPOUR/WANA(西亞新聞)機構)通過路透社) 2011年7月, 核科學家雷扎伊內賈德 在德黑蘭被槍手擊斃。 以色列間諜網絡被抓? 週六,伊朗國有的Tasnim News 報導說,一個 在伊朗運作的以色列間諜網絡 被 IRGC 情報部門捕獲。 報告稱,該網絡據稱與摩薩德有直接聯繫,據說計劃在伊朗進行“前所未有的破壞和恐怖行動”。 法國對伊朗核談判缺乏進展感到失望 6 月,伊朗開始基本上拆除該機構根據 2015 年與世界大國達成的核協議安裝的所有監測設備。 路透社_ 發佈時間: 2022 年 7 月 24 日 00:43 更新時間: 2022 年 7 月 24 日 01:27 愛麗舍宮週六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對 伊朗 總統易卜拉欣·賴西表示失望,因為他對 2015 年核協議談判缺乏進展感到失望。 6 月,伊朗開始基本上拆除該機構根據 2015 年與世界大國達成的核協議安裝的所有監測設備。 愛麗舍宮表示,這位法國領導人敦促萊西做出“明確選擇”,以達成協議並重新執行伊朗在 2015 年 核協議下的承諾。 2 月,伊朗總統易卜拉欣·賴西在伊斯蘭革命 43 週年之際在德黑蘭發表講話。從 1979 年開始,伊朗革命的 DNA 中就包含了摧毀以色列的目標。(信用:總統網站/WANA(西亞新聞社)/通過路透社講義) 馬克龍的更多評論 馬克龍表示,他相信這樣的結果仍然是可能的,但應該“盡快”發生,法國總統表示。 馬克龍還敦促釋放四名法國公民,他說他們在伊朗被“任意關押”。 伊朗對以色列的威脅現狀如何? 軍事事務:前以色列國防軍情報負責人海曼:伊朗希望以色列感到受到威脅,但希望保持核不透明。 由 YONAH JEREMY BOB 發佈時間: 2022-07-22 14:02 根據前軍事情報局局長少將的說法,伊朗本週早些時候發表聲明稱,如果它決定對以色列構成威脅,它現在有能力開發核武器,但它仍然對其核進展保持不透明。 . (退休) 塔米爾·海曼 。 海曼是最近退休的軍事情報局局長,並於 5 月成為國家安全研究所 (INSS) 的執行主任,該研究所被許多人視為以色列最受推崇的智囊團。 “該聲明的背景是圍繞[美國總統喬]拜登訪問該地區的一系列[以色列]大聲威脅[針對伊朗]。來自政客、領導人、每個人、媒體——這是一個威脅伊朗的節日,”海曼在上任後首次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說。 不過,他指出,伊朗的反威脅只是“在拜登離開之後”才出現。 海曼解釋了德黑蘭的想法。“伊朗的威脅在談判過程中增加了另一個討價還價的籌碼,”它玩遊戲說,“'我不會做下一步,但我們正處於[核]門檻的邊緣。我們擁有製造核武器的所有步驟;它所需要的只是我們的決定。這是閾值的定義。他[發表聲明的伊朗官員]也知道他說得不准確。他們需要 25 公斤濃縮到 90% 的鈾,”他說,伊斯蘭共和國仍然沒有。 這位前情報負責人說,這就是為什麼伊朗官員謹慎地確定了他的威脅,並指出目前他們只有 60% 的濃縮鈾 ,並根據他們能夠迅速躍升至 90% 的問題來界定問題,只要他們能夠做出決定。 2021 年 5 月 23 日,在奧地利維也納,冠狀病毒病 (COVID-19) 大流行期間,伊朗國旗在國際原子能機構 (IAEA) 總部前飄揚。(來源:REUTERS/LEONHARD FOEGER) 他說,這一切都可能是作為“我處於門檻狀態的討價還價籌碼——儘管這還不是很準確”。 此外,他發現有趣的是,一位具有一定訪問權限但不在第一權力圈內的顧問提出了這一主張。 根據海曼的說法,有一群伊朗人“想重新達成協議……但 [阿亞圖拉阿里] 哈梅內伊不想再次犯同樣的錯誤。” 他說,哈梅內伊將 2015 年 JCPOA 伊朗核協議 視為一次失敗的實驗,他“喝了與西方合作的毒杯”,以對抗他更好的判斷,以拯救伊朗經濟免受制裁,但美國在之後退出了才兩年,沒有留下什麼實實在在的成績,讓他難堪。 “他們需要一些非常實質性的東西才能讓哈梅內伊讓他們”回到交易中去,所以他的一些工作人員正試圖向西方施壓,讓他們“做出一攬子承諾,這些承諾非常有吸引力,以至於他會答應”,他說。 然而,他表示,伊朗的聲明也可能不僅僅是一個討價還價的籌碼,最終可能變得真正危險。 他在分析威脅構成真正危險的可能性時說,一些伊朗分析人士認為,根據伊斯蘭法律,“伊朗永遠不會試圖獲得核武器——只是到了臨界點,因為哈梅內伊說核武器是被禁止的”。 相比之下,他說當前信息的更黑暗的情況是“他們說沒有針對的法律判決。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做出決定,如果你刺激我們太多,我們就會製造核武器。” 伊朗多久完成武器化? 面對估計伊朗可以在兩年或短短七個月內掌握鈾濃縮以外的武器化技術,他說,“我說不到兩年,但假設是兩年。他們擁有許多製造武器的技術組件、知識和更廣泛的能力。 “他們有一顆從火箭發射的衛星。他們曾經將它發射到太空。這種發射衛星的火箭也可以發射核彈頭,儘管不能保證它的成功,”他解釋說。 他說,以色列情報機構從摩薩德對伊朗核檔案的突襲中得知,伊斯蘭共和國“致力於內爆系統、中子引發系統、快速照相機,並且取得了重大進展。即使他們沒有完成完整的測試,他們也完成了數學和物理。” 不過,“並非每個領域都準備好了。他們必須致力於冶金問題。將氣體變成金屬並將其製成彈頭是很複雜的。然後將其連接到保險絲、內爆系統和彈道導彈,這些導彈將在其面臨的物理條件下倖存下來。” 即使德黑蘭孤立地掌握了許多這些技能,將它們成功地整合在一起“也需要時間;不會是明天。” 以色列什麼時候需要進攻? 所有這一切都讓海曼開始討論“進攻的最後期限是什麼時候?” ——他列舉了三種情況。 他描述的第一種情況是等到最後一分鐘,一直等到一切都完成,而不是在彈道導彈上放置一個特定的核彈頭,以便它準備好發射。 他說沒有人會等這麼久,因為它有可能錯過窗戶和核導彈發射,或者因為即使你攻擊這樣的系統,只要擊中它們就可能引起核爆炸。 第二種情況仍然很冗長,但稍早一些:在伊朗掌握內爆、冶金和將所有小元素結合在一起之前就發動攻擊。他說這也是一個問題,因為許多這些活動可以在非常難以找到的非常小的設施中進行。 他的建議和許多其他人的偏好是較早的一點:在實現 90% 的鈾濃縮之前,因為更有可能破壞伊斯蘭共和國的核發展。 海曼希望,儘管美國上週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具體的公開聲明,除了美國不會讓伊朗獲得核武器的通用(並且被許多人認為是無情的)口頭禪,拜登可能私下向以色列承諾,他會發現伊朗濃縮到 90% 是不可接受的。他說,如果美國在這種情況下與以色列制定強有力的應對戰略,那將是一項重大成就。 所有這一切也導致了為什麼海曼寧願回到有缺陷的 JCPOA 而不是沒有交易,這與以色列政府的立場相矛盾。 他說,由於所有這些漏洞,它將使伊朗退縮,遠離 90% 的濃縮,而現在伊朗擁有多枚炸彈,濃縮鈾的價值達到 60%。 這可能是伊朗距離 90% 的數週與數月或更長時間之間的差異,這將有足夠的延遲時間來計劃攻擊(如有必要)。 海曼堅持認為,推遲伊朗核問題並不是一個壞詞,並且可以讓以色列在需要打擊時做好更好的準備,並在其選擇的時間而不是德黑蘭的時間這樣做。 以色列應該停止公開談論區域防空 海曼表示,以色列官員在誇大正常化成果的區域防空系統問題上,應降低過於重要的語氣,專注於安靜的行動和在具體問題上取得進展。 當被問及在阿聯酋或其他亞伯拉罕協議國家張貼的以色列 Iron Dome 系統和激光器時,他認為這個建議非常不切實際或被降級到非常遙遠的未來。 相反,他說當前的防空談話是關於雷達和共享與檢測威脅有關的數據。 他說,在技術層面上,以色列“可以在不公開的情況下,立即與美國建立一個[區域]防禦系統,並得到所有相關方的合作和相互尊重。我們只是連接了所有的雷達系統,並從擁有更多連接的傳感器中受益……並且需要共享相關信息。” 但他強調,“禁止以色列領導它。美國需要帶頭。” 國防部長本尼·甘茨最近說中東聯合防禦倡議已經很活躍是什麼意思? 海曼說,他只是指美國擊落襲擊伊拉克的無人機的例子。他暗示這個問題被誇大了,有些人暗示 中東北約 即將成立。 “我們不需要聯盟。他們不想要,我們也不需要。聯盟意味著對等報復的要求,就像在北約一樣。如果一個國家受到攻擊,每個人都必須反擊攻擊者。” 塔米爾·海曼 他說:“我們不需要聯盟。他們不想要,我們也不想要。聯盟意味著對等報復的要求,就像在北約一樣。如果一個國家受到攻擊,每個人都必須反擊攻擊者。我們不想陷入這種情況”,以色列有義務代表遜尼派阿拉伯國家開戰。“我們不希望他們干預[軍事上幫助以色列]——我們不需要它;我們不想依賴他們。” 另一方面,他表示,“我們確實有共同的威脅。合作有相對的好處,但我們需要悄悄地,在桌子底下,謙虛地做……不要談論聯盟。 “阿拉伯榮譽表明他們不希望猶太人幫助他們”太多,但如果重點是打擊伊朗的行動,他們將與以色列和美國合作,因為雖然以色列距離伊斯蘭共和國 600 公里,但各種遜尼派阿拉伯人這些國家距離我們只有 40 公里——這讓他們感到“害怕”,受到的威脅更大。 與沙特的正常化將是緩慢的 關於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他說:“沙特人有對巴勒斯坦人承諾的歷史。他假設,他們不能突然掉頭”並在沒有進展的情況下接受正常化。 此外,他爭辯說:“國王老了。MBS即將繼承王位,但還沒有發生。有競爭,宮中有些人想法不同。沙特街頭反對與以色列的正常化。” 海曼說,這些可能會破壞 MBS 登上王位的問題,將阻礙他在不久的將來實現正常化(也許儘管他有個人傾向),沒有與巴勒斯坦人達成協議或至少取得重大進展。 此外,他還討論了伊拉克作為沙特和伊朗之間的中間人所扮演的複雜角色。 他指出,沙特希望通過公開對話減少來自伊斯蘭共和國的威脅,伊拉克的一部分在伊朗的腰包裡,一部分則對獨立行動採取強硬態度。 INSS 的重要貢獻 所有這些艱難的困境和其他困境都需要以深刻的理解和細微的差別來處理,這就是海曼認為 INSS 如此重要的原因。 他說:“沒有答案的問題需要一個獨立的智囊團。如果有一個明顯的答案,你就不需要一個獨立的智囊團——國家可以弄清楚。” 但 INSS 負責人隨後提到了巴勒斯坦問題,過去的談判有時會導致失敗,從而將雙方推得更遠,而一國解決方案(有些人擔心這種情況變得更有可能)將使以色列失去其猶太民主。“然後怎樣呢?” 他問。 他說,INSS 的全體工作人員正在處理這個問題,並指出,即使一個或另一個執政聯盟不採納他們的具體建議,只要不擔心短期政治問題而直接處理棘手的問題,就可以促進關於該問題的公開辯論。問題。 此外,他說INSS的工作人員有多種政治觀點,反對一些認為它更左傾的人(最近加入INSS的一位成員是前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Meir Ben-Shabbat。) “不同的意見和不同的觀點是好的,”他說。 此外,他還表示,INSS 正在認真細緻地解決政府和媒體經常忽視的問題,例如氣候變化(注意到歐洲目前的崩潰)、糧食安全、全球能源危機、外國對以色列民主的干涉通過社交媒體,加強以色列與年輕一代民主黨人的兩黨地位,他們對大屠殺的記憶不太感興趣,以及社會在阿拉伯和猶太以色列人之間的關係中的韌性。 他說,氣候變化、年輕民主黨人的支持和以色列的社會復原力是嚴重的國家安全問題,已經產生了影響(注意 2021 年 5 月加沙戰爭期間以色列境內的騷亂),並且即將產生更大的影響。 馬龍派主教在從以色列運送援助物資到黎巴嫩後被拘留 大主教經常往返於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間,儘管這是他第一次被拘留。 通過 TZVI JOFFRE 發佈時間: 2022-07-22 13:54 據黎巴嫩媒體報導,據報導,海法和聖地穆薩·埃爾哈格的馬龍派大主教週一被拘留,當時他正在將居住在以色列的黎巴嫩人民的錢和援助運送給他們在 黎巴嫩的親戚。 在為基督教神職人員做出的特殊安排下,大主教定期往返於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間,但這是他第一次在此過程中被拘留。黎巴嫩媒體報導稱,他攜帶來自以色列的金錢和藥品。 負責該文件的法官法迪·阿基基告訴黎巴嫩報紙《 安娜哈爾 》,大主教攜帶了大約 46 萬美元,並補充說這些資金來自居住在以色列的人,“其中大多數人為敵人的利益工作。” JPost 的熱門文章 Read More Israel elections: Both blocs still fail to form a coalition 法官強調,這筆錢受黎巴嫩法律的約束,涉及從以色列進入黎巴嫩的所有物品。“我尊重教會,但有一條法律是抵制以色列的,我作為法官有責任執行它,”Akiki 說。 法官補充說,大主教沒有被捕,只是在過境點接受檢查,每個使用過境點的人都必須通過,包括聯合國官員。 事件在整個政治領域引發爭議 這一事件引發了 黎巴嫩馬龍派 官員的憤怒,他們聲稱政府官員正在針對他們,因為馬龍派宗主教 Bechara Boutros al-Rahi 發表了 反真主黨的言論 。與此同時,真主黨附屬媒體聲稱,大主教正在為幫助以色列的黎巴嫩公民攜帶資金,而政客們正在利用這一事件促進正常化。 根據馬龍派主教會議週三發表的一份聲明,哈格在從以色列教區前往黎巴嫩的途中被拘留了 12 多個小時。主教會議抱怨說,大主教“沒有正當理由”受到審訊,並補充說,他的黎巴嫩護照、電話、文件以及用於黎巴嫩所有教派的病人和需要的醫療和經濟援助被安全部隊沒收。 主教會議補充說,它“認為在大黎巴嫩共和國,主教在沒有任何權利、違反原則和習俗的情況下受到攻擊,並且不考慮他的個人、職位、角色和使命的情況下,是不可能發生的。 。” 主教們要求追究每一位相關官員的責任,並“無論其職位如何”都予以解僱。 主教會議補充說:“我們以最強烈的措辭拒絕、譴責和譴責在一個非凡和可疑的時期,出於已知的惡意目的,針對我們的兄弟穆薩·埃爾-哈格主教的預謀和設計。”安全、司法和政治力量”,以及歸還從大主教處沒收的所有援助物資。 黎巴嫩 Al-Akhbar 報紙聲稱,哈格從以色列的黎巴嫩人民手中攜帶了一份黎巴嫩收款人的名單,其中包括因與以色列合作而被定罪的人。該報還聲稱,來自以色列的黎巴嫩人民對他們在黎巴嫩的親戚的支持已經“毫無道理”。 黎巴嫩德魯茲政治家瓦利德·賈姆布拉特呼籲在騷亂中保持冷靜,稱“安靜處理比這種噪音更好”,但補充說,“我們拒絕以色列利用神職人員的職位,企圖為政治目的走私資金。” 週五,哈格會見了黎巴嫩總統米歇爾·奧恩,討論了這一事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UN:世界人口將達80億 2023年印度人口超越中國 2022/7/11 14:43(7/11 14:49 更新) 聯合國11日一項報告預測,印度將在2023年超越中國,成為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圖為新德里一處公車站等車人群。(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紐約聯合國總部11日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今天一項報告預測,世界人口預計在今年11月15日達到80億人,並指出印度將在2023年超越中國,成為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法新社報導,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表示,這項人口總數里程碑「提醒了我們在關愛地球上的共同責任,並反思我們對彼此的承諾還有哪些不足」。但他未提及具體細節。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的預測指出,世界人口正以1950年以來最慢速度成長。 報告說,世界人口應在2030年達到85億人,在2050年達97億人,在2080年代達約104億人高峰,然後直到2100年都維持這一穩定水準。 報告指出,雖然在幾個開發中國家觀察到淨出生率下降,但未來數十年世界人口的增長,有一半以上會集中在8個國家,分別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及、衣索比亞、印度、奈及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和坦尚尼亞。(譯者:紀錦玲/核稿:蔡佳敏)1110711 BBC:中國因人口益減 影響力可能被印度取代 2022/6/21 12:07(6/21 13:05 更新) BBC報導,中國自2021年後人口將年均減少1.1%,其影響力可能會轉移至印度等他國。圖為北京家長帶著孩子出遊。(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台北21日電)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儘管預測稱本世紀將是中國世紀,但估計中國自2021年後,人口將年均減少1.1%,而印度人口可望在未來10年內超過中國,如此影響力可能會轉移至印度等他國。 報導說 ,中國是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全球占比超過1/6,經歷40年驚人增長,從6億6000萬膨脹至14億,但預計今年開始從增轉減,而且是1959年至1961年「大饑荒」以來首次下降。 中國外銷訂單轉移東南亞 中媒:外貿寒冬來了嗎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21年中國人口僅增長48萬,創歷史新低,與10年前常見動輒成長約800萬只是零頭。 固然因嚴格的清零防疫措施影響年輕人生育的意願導致出生率降,但在此之前,中國出生率趨緩的情況已持續多年。 1980年代末,中國總生育率達2.6(婦女生育孩子的數目),遠高於取代死亡所需的2.1,1994年以來,這個數字徘徊於1.6至1.7之間,2020年下滑至1.3,2021年僅1.15。 中國當局在2016年已放棄一胎化政策,甚至去年頒布措施獎勵生三胎,但成效並不顯著,因歐美先進國家如澳洲和美國的生育率維持在1.6,邁向高齡化社會的日本則是1.3。 當局在生育政策做多仍難以激勵中國婦女生養,普遍看法是小家庭成為社會主流趨勢,物價居高不下還有晚婚等,都是抑制生育率的原因,而一胎化政策導致中國育齡婦女少於預期,更是造成中國人口不增反減的關鍵。 專題/獨生子女烙印伴隨終生 中國一胎化政策城鄉有別 從一胎化到三孩 中國生育問題始終難解 統計顯示,1980年以來因雙親只能生一胎,重男輕女的觀念作祟,多數家庭基於傳宗接代考量只選擇要男孩,於是男嬰和女嬰的比例失衡至120比100,有些省份甚至達130比100,而全球多數國家維持在106比100。 上海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小組預估,2021年以後,中國人口將以年均1.1%的速度下降,到2100年,中國人口將降至5億8700萬,不到現在的一半,如此將對於中國經濟產生嚴峻影響。 因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在2014年達到峰值,預計2100年將減至低於峰值的1/3,於此同時,65歲以上高齡老人將繼續攀升,並且約莫於2080年超過勞動年齡人口。 也就是說,目前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需贍養20名老人,到2100年,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必須贍養高達120名老人,除非大幅提高生育率,否則經濟成長勢必放緩。 況且過去中國經濟榮景相當程度靠著人口紅利支撐,這個利多因素日益消失,勞動力豐沛的越南、孟加拉與印度等將取代中國,接手低利潤率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甚至當前中國製造業勞動力成本已達越南的兩倍。 此外,當中國人口結構持續朝高齡化社會的方向邁進之際,勢必得增加用於衛生、醫療和養老等方面的資源投入,如此一來將增加中國財政負擔,衝擊經濟發展。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澳洲維多利亞大學(Victoria University)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of Policy Studies)的模型顯示,若中國不改變養老金制度,至2100年中國在這方面的支出將增長5倍,從2020佔GDP的4%提高至20%。 而對於像是澳洲這樣的資源出口國而言,中國人口的變化可能導致澳洲等國的出口,轉向其他國家的製造商,對於美國在內的商品進口國而論,進口商品來源將逐漸轉向其他的新興製造業中心。(編輯:曹宇帆/唐佩君) 伊朗表示已開始使用新的離心機將鈾濃縮至 20% 國際原子能機構負責人格羅西說,伊朗使用了一種特殊的裝置,可以在濃縮水平之間迅速切換;據報導,德黑蘭有 43 公斤鈾濃縮至 60% 純度 納賽爾 ·卡里米 今天,下午 2 點 38 分 0 在伊朗原子能組織發布的這張照片中,2019 年 11 月 9 日,該組織的發言人貝魯茲·卡馬爾萬迪(Behrouz Kamalvandi)在訪問伊朗德黑蘭南部庫姆附近的福爾多核電站時向媒體介紹了情況。(伊朗原子能組織,來自美聯社) 伊朗德黑蘭(美聯社)——據國家電視台報導,伊朗週日宣布,它已開始在其地下福爾多核電站使用先進的離心機將鈾濃縮至 20%。 德黑蘭正在將鈾濃縮至 20% 純度——從武器級 90% 水平邁出的技術步驟——在深山深處的設施中使用一套新的最先進的離心機,這對本已渺茫的複蘇機會又一次打擊協議。 伊朗原子能組織發言人 Behrouz Kamalvandi 表示,週六首次從先進的 IR-6 離心機中收集到濃縮至 20% 的鈾。他說,伊朗兩週前已向聯合國核監督機構通報了這一事態發展。 離心機用於將濃縮鈾旋轉成更高的純度。德黑蘭 2015 年與世界大國簽署的核協議要求福多成為研發設施,並將那裡的離心機限制為非核用途。 伊朗此前曾告訴國際原子能機構,它正準備通過其福爾多地下設施的 166 台先進 IR-6 離心機的新級聯來濃縮鈾。但它沒有透露級聯將豐富的水平。 聯合國核監督機構國際原子能機構告訴美聯社,它週六證實伊朗正在使用一種裝置,使其能夠更迅速、更輕鬆地在濃縮水平之間切換。 在給成員國的一份報告中,總幹事拉斐爾·格羅西描述了一個“修改後的子標題”系統,他說該系統允許伊朗將純度高達 5% 的氣體注入級聯的 166 台 IR-6 離心機中,用於生產濃縮鈾純度高達 20%。 伊朗沒有對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最新調查結果發表評論。 幾個月來,核談判一直處於停滯狀態。美國伊朗問題特使羅伯特·馬利將卡塔爾的最新一輪談判描述為“有點浪費時間”。 國際原子能機構上個月報告說,伊朗有 43 公斤鈾濃縮至 60% 純度——距離 90% 僅一步之遙。防擴散專家警告說,如果伊朗選擇追求它,那麼這種裂變材料就足以製造一種核武器。 然而,伊朗仍然需要為其設計炸彈和運載系統,這可能是一個長達數月的項目。 伊朗堅稱其計劃是出於和平目的,儘管聯合國專家和西方情報機構表示,伊朗在 2003 年之前一直有一個有組織的軍事核計劃。 廣告 德黑蘭不斷升級的核工作引起了人們的警惕,透明度迅速下降。上個月,伊朗關閉了來自全國各個核相關站點的兩打 IAEA 監控攝像頭。 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 2018 年放棄了核協議,並重新對德黑蘭實施了嚴厲的製裁,在更廣泛的中東地區引發了一系列緊張事件。伊朗的回應是大規模增加其核工作,增加其高濃縮鈾庫存並旋轉該協議禁止的先進離心機。 以色列長期以來一直反對核協議,稱它推遲了伊朗的核進程,甚至結束了伊朗的核進程,並認為製裁解除賦予了德黑蘭在該地區的代理民兵力量。 在 2018 年 6 月 6 日,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廣播公司(IRIB)國營電視台的畫面抓拍中,三個版本的國產離心機在伊朗納坦茲(Natanz)伊朗鈾濃縮廠的電視直播節目中播放。(通過 AP 的 IRIB) 週日,以色列總理亞爾·拉皮德呼籲聯合國重新對伊朗實施多邊制裁——這一提議在特朗普政府的推動下遭到了強烈反對。 “國際社會的反應必須是決定性的:重返聯合國安理會並全力啟動制裁機制,”擔任看守領導人的拉皮德告訴他的內閣。“就以色列而言,在與伊朗核計劃的鬥爭中,它在外交和行動上保持完全的行動自由。” 報告:以色列國防軍官員、政府在與黎巴嫩的海上談判問題上存在分歧 在真主黨向天然氣鑽井平台發射無人機後,軍方表示建議停止談判,但以色列領導人認為談判可能取得進展 由 TOI 工作人員提供 2022 年 7 月 9 日,晚上 9:08 3 在 2022 年 7 月 2 日軍方發布的鏡頭中,以色列薩爾 5 級護衛艦在 Karish 氣田守衛著 Energean 浮式生產、儲存和卸載船。(以色列國防軍) 據第 12 頻道周六報導,以色列軍方官員贊成停止與黎巴嫩就海上邊界爭端進行談判。 這份未提供來源的報告稱,以色列國防軍建議在真主黨恐怖組織試圖在卡里什天然氣田發射無人機後凍結談判,該天然氣田位於黎巴嫩和以色列都聲稱屬於自己的海域。 它說政府拒絕了這一建議,因為在與黎巴嫩達成協議方面似乎取得了一些重大進展。 兩國之間的海上邊界爭端已持續數年。儘管美國試圖斡旋達成協議,但在這個問題上的談判一再陷入僵局,儘管美國能源事務特使阿莫斯·霍赫斯坦上週表示,最近的談判取得了一些進展。 第 12 頻道表示,在美國總統喬·拜登訪問該地區期間,“可能”會取得一些額外進展。 週六,以色列國防軍攔截了三架前往 Karish 氣田的真主黨無人機。真主黨證實它在之前威脅過該領域後發射了無人機。在上週三的另一起事件中,恐怖組織發射的一架無人機在黎巴嫩水域上空被擊落。 週六事件發生後,部分無人機被取回並進行檢查。 在 2022 年 7 月 2 日軍方發布的鏡頭中,可以看到海軍艦艇上的海基 Iron Dome 防空系統保護著位於 Karish 氣田的 Energean 浮動生產、儲存和卸貨船。(以色列國防軍) 國防部長本尼甘茨週四表示,這些無人機來自伊朗。 廣告 一個月前,一個新的鑽井平台抵達該氣田後,真主黨領導人哈桑·納斯魯拉威脅以色列,稱他的組織有能力阻止那裡的工作,包括通過武力。 以色列和黎巴嫩沒有外交關係,技術上處於戰爭狀態。他們各自聲稱大約 860 平方公里(330 平方英里)的地中海位於其專屬經濟區內。 十多年來,美國一直未能成功地在雙方之間進行斡旋,過去三屆政府都向該地區派遣了具有相同任務的特使。 以色列和黎巴嫩都在該地區擁有經濟利益,那裡蘊藏著利潤豐厚的天然氣。自 2019 年底以來一直面臨經濟危機的黎巴嫩將提供的資源視為擺脫當前局勢的潛在途徑。 談判在 2020 年底取得了突破,但在黎巴嫩要求控制目前由以色列控制的另外 1,430 平方公里(552 平方英里)的海域後,談判再次陷入僵局。 最近幾週,圍繞爭議的緊張局勢升級,此前一艘天然氣生產船抵達以色列,在 Karish 近海油田開展開採作業,引起黎巴嫩的譴責,黎巴嫩對部分油田提出了要求。以色列表示,該油田是其聯合國承認的專屬經濟區的一部分。 向沙特阿拉伯傳達的信息很糟糕:“我們與該地區所有國家建立聯繫” 總理說,拜登從以色列直飛沙特阿拉伯的航班“將帶來我們和平與希望的信息”;美國總統稱他的訪問是“走向正常化的步驟” 由 TOI 工作人員提供 今天,下午 1:18更新於下午 1:55 0 總理 Yair Lapid 將於 2022 年 7 月 10 日抵達耶路撒冷參加每週一次的內閣會議。(Maya Alleruzzo / POOL / AFP) 在美國總統喬·拜登預計本週從以色列直飛那里之前,沙特總理亞爾·拉皮德週日呼籲該地區所有國家與以色列建立聯繫。 “[美國]總統的專機將從耶路撒冷飛往沙特阿拉伯,他將攜帶來自我們的和平與希望的信息,”拉皮德在每週內閣會議的開幕式上說。 “以色列向該地區所有國家伸出援手,呼籲他們與我們建立聯繫,與我們建立關係,並為了我們的孩子改變歷史,”他說。 拉皮德表示,拜登的訪問將重點關注伊朗,並指周六有 報導 稱伊朗已開始使用先進的離心機在福爾多地下設施進行鈾濃縮,呼籲國際社會立即對德黑蘭實施制裁。 拉皮德說:“就以色列而言,它在打擊伊朗核計劃方面保留了完全的行動自由——政治和行動自由。” 預計拜登本週將在以色列和約旦河西岸進行為期兩天的緊湊訪問,隨後將前往沙特阿拉伯與中東地區領導人舉行週六會議,作為 GCC+3 峰會的一部分(海灣合作委員會——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以及伊拉克、埃及和約旦)。 這張 2020 年 12 月 11 日,Maxar Technologies 拍攝的衛星照片顯示了伊朗福爾多核設施的建設情況(Maxar Technologies via AP) 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柯比周四表示,鼓勵阿拉伯國家加強與以色列的安全聯繫和整體關係是拜登訪問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的目的之一。 美國希望在總統登陸前敲定一項倡議,將兩座紅海島嶼從埃及移交給沙特控制,作為協議的一部分,利雅得將採取一系列措施使兩國關係正常化以色列,一位阿拉伯外交官上週告訴《以色列時報》。 廣告 作為 1979 年和平協議的一部分,以色列將蒂朗和薩納菲爾群島的控制權移交給埃及,但雙方同意將這些島嶼非軍事化並允許多國觀察員部隊的存在。這位中東外交官說,以色列現在正在尋求沙特阿拉伯的類似保證,以簽署該協議,但利雅得一直不願以書面形式做出承諾。 中東外交官證實了 Axios 新聞網站的報導,稱正常化措施將包括沙特阿拉伯向以色列飛往遠東的航班開放其領空,此外還為穆斯林朝聖者推出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之間的直飛航班。 美國總統喬·拜登在 2022 年 6 月 30 日在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峰會最後一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講話。(美聯社照片/蘇珊·沃爾什) 拉皮德在拜登發表評論後幾小時發表上述評論,他在評論中表示,他將成為第一位從以色列直接飛往沙特阿拉伯的美國總統,這是以色列與沙特阿拉伯之間關係升溫的“小標誌”。阿拉伯世界和“走向正常化的步驟”。 在周六華盛頓郵報的 一篇 題為“我為什麼要去沙特阿拉伯”的評論文章中,拜登還 表示 ,他的政府正在“努力深化和擴大”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正常化。 在沙特阿拉伯,拜登預計將敦促增加沙特的石油產量,以期控制國內不斷攀升的燃料成本和通貨膨脹,這與他在競選期間承諾將利雅得視為人權記錄上的“賤民”明顯背道而馳以及 2018 年在土耳其謀殺和肢解 Jamal Khashoggi——一名出生於沙特的美國居民,以為《華盛頓郵報》撰寫有關王國統治者的批評文章而聞名——據稱是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特工所為。 在這張 2014 年 12 月 15 日拍攝的照片中,賈馬爾·卡舒吉 (Jamal Khashoggi) 在巴林首都麥納麥出席新聞發布會。(法新社/穆罕默德·謝赫) 拜登說,該地區面臨許多挑戰——包括伊朗的核計劃和對代理團體的支持——但現在“壓力更小,一體化程度更高”。 廣告 自特朗普政府談判達成的 2020 年亞伯拉罕協議使以色列與四個阿拉伯聯盟國家之間的關係正常化以來,以阿兩國的安全姿態成倍增加。 自去年五角大樓將與以色列的協調從美國歐洲司令部轉移到中央司令部或中央司令部以來,它們進一步發展。此舉將以色列軍隊與前阿拉伯對手組合在一起,包括沙特阿拉伯和其他尚未承認以色列的國家。 “這些都是有希望的趨勢,美國可以以其他國家無法做到的方式加強這些趨勢。我下週的旅行將達到這個目的,”拜登說。 Jacob Magid 和機構為本報告做出了貢獻。 拉皮德與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在電話中討論關係和即將到來的拜登之行 領導人討論“區域挑戰和機遇”;首相祝約旦君主宰牲節快樂 由 TOI 工作人員 和 LAZAR BERMAN 今天,早上 5 點 59 分 0 文件:總理亞爾·拉皮德(左)和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右)。(Gili Yaari/Flash90;美聯社/Alex Brandon,泳池) 週六晚,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的辦公室宣布,總理亞爾·拉皮德與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通電話,討論兩國加強合作的必要性以及美國總統喬·拜登本週即將訪問該地區的問題。 根據他的辦公室發布的一份聲明,拉皮德祝國王和約旦公民在宰牲節快樂,這是一個標誌著麥加朝聖的穆斯林節日,並對約旦南部港口 致命的天然氣洩漏 表示哀悼。亞喀巴市。 聲明中寫道:“阿卜杜拉國王祝賀拉皮德總理上任並祝他成功。” 拉皮德辦公室表示,在通話中,兩人“討論了加強和深化以色列和約旦之間合作與關係的必要性”,以及拜登即將到來的訪問以及“地區挑戰和機遇”。 預計美國總統將於週三在以色列開始為期兩天的訪問,然後直接飛往沙特阿拉伯吉達,與海灣合作委員會領導人(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一起參加週六的 GCC+3 峰會阿拉伯和阿聯酋,以及伊拉克、埃及和約旦。 拜登週六在華盛頓郵報的一篇評論文章中闡述了他 即將到來的旅行計劃 ,並指出從以色列直飛沙特阿拉伯這兩個目前沒有正式關係的國家,標誌著兩國關係升溫的“小標誌”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之間的關係以及“走向正常化的步驟”。 在訪問期間,拜登還將在伯利恆會見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馬哈茂德·阿巴斯,預計將在伯利恆宣布旨在加強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一攬子措施,一位美國高級官員周三在關於拜登行程的談話中 告訴《以色列時報》。 . 週五,拉皮德和阿巴斯通 了電話 ,據信這是五年來以色列總理與巴勒斯坦權力機構負責人之間的首次直接通話。 廣告 電話交談是拉皮德在周六宰牲節假期前向穆斯林領導人致以最良好祝愿的一輪電話的一部分。 這些電話還為總理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在本週與地區領導人討論拜登的行程。 據拉皮德辦公室稱,拉皮德和阿巴斯談到“繼續合作,以及確保安靜和平靜的必要性”。 週二在巴黎,拉皮德告訴記者,雖然他不排除與阿巴斯會面的可能性,但目前沒有立即舉行會談的計劃。他的前任納夫塔利·貝內特(Naftali Bennett)排除了任何此類會議,並且在任期間沒有直接與阿巴斯交談。 “我不會為了開會而開會,除非他們對以色列有積極的結果。目前它不在議程上,但我不排除它,”拉皮德在以色列駐巴黎大使館的簡報中說。 一位熟悉此事的以色列消息人士周三 告訴《以色列時報》 ,拜登政府一直在推動召開這一呼籲,並提議拉皮德為總統艾薩克·赫爾佐格和阿巴斯之間的會晤開綠燈。 廣告 赫爾佐格星期五還打電話給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主席,向他和巴勒斯坦人民獻上一個快樂的宰牲節,並討論拜登的訪問。 阿巴斯 週四晚上還在拉馬拉會見了國防部長本尼甘茨, 討論了拜登出訪前的安全協調問題。根據甘茨辦公室的說法,會議“是在積極的條件下進行的”,他們“同意繼續進行安全協調,避免採取單邊措施”。 藍白相間,新希望表示接近達成聯合競選的協議 據報導,各方希望前 IDF 負責人 Eisenkot 將獲得第三名;Regev 表示,在 Likud 中沒有 Yamina 領導人 Shaked 的空間,她堅稱她會堅持自己的政黨 由 TOI 工作人員提供 今天,下午 3 點 43 分 1 2022 年 6 月 22 日,國防部長 Benny Gantz(左)和司法部長 Gideon Sa'ar 在耶路撒冷的議會上。(Olivier Fitoussi/Flash90) 據報導,國防部長本尼甘茨的藍白黨和司法部長吉迪恩薩爾的新希望黨正在就即將到來的選舉中作為聯合名單進行高級談判。 根據希伯來媒體的報導,兩黨成員已經開會商定在 11 月 1 日投票中聯合競選的條款,這將使甘茨成為領導者,薩爾位居第二。 前以色列國防軍參謀長加迪·艾森科特受到藍白黨和總理耶爾·拉皮德的 Yesh Atid 黨的大力追捧,由於他的公眾知名度和普遍受歡迎程度,他被視為任何一方的主要抓手,他將獲得第三名如果他選擇與藍白新希望聯合陣營參選。 艾森科特在 2015 年至 2019 年期間擔任軍事參謀長,據信有能力從左翼和右翼引入選民。這位退休將軍是 2021 年 3 月選舉週期中最令人垂涎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在許多政黨的報告中都有關聯,但他最終決定不參選。 據報導,聯合名單的其餘名額將由移民部長Pnina Tamano-Shata(藍白)、文化部長Chili Tropper(藍白)、教育部長Yifat Shasha-Biton(新希望)擔任。 ,以色列議會經濟委員會主席邁克爾·比頓(藍白黨)和住房部長澤耶夫·埃爾金(新希望)。 通訊部長 Yoaz Hendel 和 MK Zvi Hauser 的 Derech Eretz 黨在從藍白聯盟分裂後加入了 New Hope,他們不會在名單上佔有一席之地,儘管目前尚不清楚哪一方做出了報導的決定。 2019 年 1 月 27 日,以色列國防軍前參謀長加迪·艾森科特(右)在特拉維夫國家安全研究所年度會議上接受阿莫斯·亞德林的採訪。(INSS) 藍白相間或新希望的報導都沒有官方評論。Sa'ar 否認了最近有關潛在合併的所有報導。 在本屆議會中,藍白黨有八個席位,新希望黨有六個席位。但在最近的民意調查中,薩爾的政黨在選舉門檻的邊緣搖搖欲墜。 廣告 距離以色列人 11 月 1 日前往投票站還有近四個月的時間,很多事情都可能發生變化。雖然以色列的民意調查通常不可靠,但它們確實會影響政治家和選民的決策,尤其是在必須敲定政黨名單的最後期限之前。 Regev 擊中 Shaked 與此同時,利庫德集團 MK Miri Regev 表示,在即將到來的選舉之前,Ayelet Shaked 不會在利庫德集團的名單上獲得保留席位,新的 Yamina 負責人 Shaked 回應說,她計劃在該國前往民意調查。 “肯定不會得到保留位置的人是 Ayelet Shaked,”Regev 在周六接受第 12 頻道新聞採訪時說。“她從右邊選票,然後給了左邊,我呼籲右翼分子不要投票給 Ayelet Shaked。” 利庫德集團 MK Miri Regev 於 2022 年 5 月 24 日向州調查委員會就梅龍山悲劇作證後。(Yonatan Sindel/Flash90) “在她成為第一屆巴以政府的一員之後,她最終失去了做正確事情的機會,”Regev 說,他指的是阿拉伯政黨 Ra'am 是聯盟。 “她與 [Naftali] Bennett 對公眾撒謊,”她說,她進一步呼籲利庫德集團成員不要投票給 Shaked,如果她要參加該黨的初選。利庫德集團是以色列少數幾個允許普通成員在初選中挑選一些候選人的政黨之一。 據報導,4 月,利庫德集團的官員向亞米納 (Yamina) 立法者提供了其名單上的頂級保留職位,其中包括擔任內政部長的 Shaked。Shaked 曾擔任本傑明·內塔尼亞胡政治辦公室主任,後來在他的政府中擔任高級部長職務。 廣告 Shaked 回應 Regev,堅稱她打算在選舉中領導一個右翼政黨。 “在議會解散和競選活動正式開始之間的這段時間,我專門提出問題和學習,組織和建設黨的權力,”Shaked在 Facebook 帖子中寫道。 “請注意,我打算跑到最後,領導一個由右翼分子組成的政黨,”她寫道。 2022 年 6 月 13 日,內政部長阿耶萊特在議會全體會議廳動搖。(Yonatan Sindel/Flash90) 在上周成為其領導人後,Shaked 一直在努力穩定 Yamina。前黨領袖納夫塔利·貝內特辭去總理職務,在聯盟瓦解後宣布退出政壇,並將黨交給他的長期政治夥伴、亞米納的二號人物沙克德。根據他們的聯盟協議,他將總理職位讓給了拉皮德。 貝內特去年決定在聯盟中與左翼政黨和伊斯蘭主義者拉姆合作,在一系列沒有結果的選舉之後,以色列政府有了一個運作良好的政府,但一些右翼政黨的選民對這一舉動感到不滿,其中三人其七名議會成員退出了聯盟。 Amichai Chikli 從 2021 年 6 月一開始就拒絕加入該聯盟,稱其離黨的民族主義根源太遠了。然後在今年 4 月,另一位議員伊迪特·西爾曼(Idit Silman)以類似的理由放棄了聯合政府,並剝奪了貝內特在議會中的多數席位。最後一根稻草出現在上個月,當時亞米娜 MK Nir Orbach 宣布他不會與政府投票,促使議會解散。 黨內消息人士稱,Shaked 無意將 Silman 和 Orbach 留在 Yamina。有廣泛報導稱,Silman 將在 Likud 名單上獲得一個保留席位,但 Orbach 的未來卻不太明朗。 與此同時,Yamina MK Abir Kara 週六表示,他不打算在 11 月選舉之前建立一個新政黨。 廣告 “我沒有組建政黨,”他告訴第 12 頻道新聞,但補充說,他贊成與其他具有相似價值觀的政黨合併。 2022 年 5 月 1 日,內政部長 Ayelet Shaked(右)和 Yamina MK Abir Kara 介紹了他們減輕小企業官僚負擔的計劃。(Mark Neiman/GPO) 卡拉去年在選舉前加入了亞米納。他是一個代表獨立企業主的有影響力的抗議組織的負責人,該黨希望他能帶上該組織數万名支持者中的一些人。 亞米納的其他剩餘議會成員是雪莉平托和副宗教事務部長馬坦卡哈納,貝內特的親密盟友。目前尚不清楚 Kahana 是否會留在 Shaked 領導的 Yamina 中。 上週,新希望領袖薩爾在一場競選活動中發起攻擊,如果在即將舉行的選舉後出現機會,Shaked 會毫不猶豫地將她的政黨帶入由內塔尼亞胡領導的政府。 週五公佈的一項新民意調查預測,亞米納和左翼梅雷茨——都是當前聯盟的成員——將低於進入議會所需的 3.25% 的選舉門檻。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伊朗核談判本週末出現轉機——這意味著什麼?- 分析 到 2025 年,當 Raisi 可以下令建造大規模工業規模的鈾濃縮離心機機隊時,會發生什麼? 由 YONAH JEREMY BOB 發佈時間: 2022 年 6 月 26 日 21:42 更新時間: 2022 年 6 月 26 日 22:19 2022 年 4 月 29 日,伊朗德黑蘭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在一年一度的聖城日或耶路撒冷日的集會上展示了一枚伊朗導彈。 (圖片來源:MAJID ASGARIPOUR/WANA(西亞新聞社)VIA REUTERS) 廣告 在上週末歐盟和伊斯蘭共和國聯合宣布取得足夠進展後,世界大國與伊朗的 JCPOA 核談判可能會重回正軌。 週末發生了什麼變化?即將到來的一輪談判在可能導致達成協議的方式上有何不同,而 2021 年和 2022 年到 3 月的幾輪談判都陷入了死胡同? 它發生的房間 有跡象表明,美國和伊朗 最終將齊聚一堂, 這是自 2021 年 4 月談判開始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情。雖然美國人和伊朗人之間可能進行過非官方的直接交流,但正式的具有約束力的談判都涉及穿梭由 P5(英國、法國、德國、中國和俄羅斯)在維也納附近不同地點的美國和伊朗代表之間進行外交。 JPost 的熱門文章 Read More Protest against overturning of Roe v. Wade to take place in Tel Aviv Tuesday 這種安排是伊斯蘭共和國的要求,總是阻礙雙方之間的明確溝通和期望。本週末的歐盟-伊朗新聞發布會暗示,拜登政府官員和伊朗總統易卜拉欣·拉伊西的代表可能最終會面對面。這提高了人們對這是最終遊戲的期望,並使雙方能夠準確地知道對方的立場。 2022 年 6 月 4 日,伊朗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哈梅內伊在伊朗 1979 年伊斯蘭革命領袖阿亞圖拉·魯霍拉·霍梅尼逝世 33 週年之際在伊朗德黑蘭南部的霍梅尼聖地發表講話。(圖片來源:伊朗最高領導人辦公室/ WANA(西亞新聞社)/通過路透社分發) 由卡塔爾或其他一些在歐盟幫助下的中東贊助商(而不是五常)贊助的歐盟官員表示,新談判的框架不會是 JCPOA 的五常。這引發了對中國 和俄羅斯 將被邊緣化的預期。鑑於美國和歐盟正與俄羅斯發生大規模衝突,而這場衝突甚至可能比他們與伊朗的衝突更長、更嚴重,因此將它們擱置一旁可能很重要。 美歐與中國的關係並沒有與莫斯科的關係那麼糟糕,但也開始升溫。如果沒有這兩個國家在場,可能會更容易達成協議。 文明的搖籃 將談判轉移到該地區表明人們更加了解,任何交易的最初影響都 將在中東感受到。 讓沙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其他海灣國家放心,對於讓美國簽署協議可能至關重要。以色列幾乎不會支持達成協議,但華盛頓可能希望抑制來自耶路撒冷的反對。 在環境可以控制的非民主中東國家舉辦會談可能會促進各種創造性互動和信息傳遞,這在開放民主的維也納可能是不可能的。沿著這些思路,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說,2010 年代美國在阿曼直接與伊朗進行的秘密會談實際上是 2015 年 JCPOA 的核心。 伊朗的虛張聲勢已經來不及了 伊朗的虛張聲勢已經來不及了。如果達成協議,而事實證明,賴西數月的拖延是虛張聲勢,試圖說服拜登做出更多讓步,那麼改變的是,虛張聲勢的時間已經用完了。三週前,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在大約 10 年內第二次譴責伊朗,國際原子能機構負責人表示,如果伊朗在 7 月 1 日至 8 日左右的某個時間之前不重新打開其檢查員的監控攝像頭,他的機構將不再能夠完全支持 JCPOA 以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 上週末,美國發表了一份措辭奇怪的聲明,有條件地允許一些前伊斯蘭革命衛隊成員進入美國,假設他們不再存在安全問題。目前尚不清楚這一舉動在更廣泛的國家關係意義上意味著什麼。但鑑於拜登不願完全將伊斯蘭革命衛隊除名,這要么是美國對伊朗做出的有意義的妥協,要么是有面子的妥協。 從最廣泛的意義上說,妥協可能導致伊朗有時由 IRGC 校友主導的經濟的大部分部門免受制裁。如果狹隘地使用,Raisi 仍然可以使用它來試圖緩和 IRGC 對交易的反對。 以上都不會令以色列高興,以色列一直希望在無協議的情況下繼續打擊德黑蘭的核計劃,直到萊西在理論上真正退出該問題。 然而,由於中國和俄羅斯支持伊朗,而拜登不願認真討論 B 計劃,因此無法確定耶路撒冷是否會從持續的僵局中獲得好的結果。 最終,無論是否達成協議,更大的問題始終是:2025 年 Raisi 可以下令建造大規模工業規模的鈾濃縮離心機機隊時會發生什麼?以色列、美國和歐盟會達成協議,阻止伊斯蘭共和國將其轉化為核武器,還是阿亞圖拉已經佈置瞭如此多的棋子,以至於他們將被將死? 內塔尼亞胡阻礙了穩定的政府——輿論 只有真正的團結政府才能為以色列提供一個穩定可行的政府。不幸的是,只要內塔尼亞胡是利庫德集團的領導人,這是不可能的。 蘇珊·哈蒂斯 ·羅勒夫 發佈時間: 2022 年 6 月 26 日 20:23 上週三,反對黨領袖本傑明·內塔尼亞胡在議會全會上就解散議會進行辯論。 (圖片來源:OLIVIER FITOUSSI/FLASH90) 廣告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短短四個多月後,以色列將進行自 2019 年 4 月 9 日以來的第五輪選舉。 不幸的是,以色列政體目前的局勢沒有其他解決方案。“變革”政府在以色列現實中生存的條件根本不允許在任何長期時間內佔上風,反對派(尤其是利庫德集團)充分利用其權力進行阻撓,無論是在議會中行為,並努力鼓勵一些聯盟夥伴——尤其是總理的議會集團——亞米納的叛逃。 自 1990 年代末以來,各國議會聯盟和歐洲委員會都分別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來加強世界和歐洲的民主。雙方都調查和推動的要素之一是一黨政府和聯合政府之間的建設性關係,它們在議會制政府中各自反對,例如我們的政府。 JPost 的熱門文章 Read More Erdogan to meet with leaders of Sweden, Finland before NATO summit 根據這兩個組織製定的原則,以色列目前的反對派——尤其是利庫德集團領導的猶太反對派——的表現在歷史上任何議會民主制中都是最具阻礙性的,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民主的。在過去的 30 年中,儘管可以說,通過拒絕給予阻撓反對派在最重要的議會常設委員會中的應有代表權,該聯盟也助長了民主制度正常運作的崩潰,其藉口是,如果它如果屈服,不僅全會會變成三環馬戲團,而且委員會也會變得無法運作。 預計今天將發生的議會過早解散,結束了我們去年經歷的荒謬的令人傷腦筋的戲劇。現在一場新的遊戲開始了:為期四個月的競選活動——以色列多年來經歷的最長的一次競選活動——將採用一套不同的規則,最終選民將決定以色列是否最終會獲得或多或少的穩定政府和通常執行反對,或進入另一個僵局和混亂時期。 2022 年 6 月 8 日,以色列總理 Naftali Bennett 與 Yesh Atid MK Boaz Toporovsky 在耶路撒冷議會就“最低工資法案”進行討論和投票。(來源:YONATAN SINDEL/FLASH90) 內塔尼亞胡的策略 反對黨領袖本雅明·內塔尼亞胡 預計將在遊戲中玩盡一切,試圖實現他夢想中的政府,該政府完全由利庫德集團、極端正統黨派、宗教猶太復國主義者以及任何新的或現有的加入變革政府的右翼政黨組成. 他的競選活動將包括繼續取消左翼和中間派猶太政黨的合法性,這些政黨不將其猶太復國主義主要與東正教宗教信仰和實踐聯繫起來,但無論他們的信仰或方式如何,猶太國家都是所有猶太人的國家生命的;拒絕在內塔尼亞胡領導的政府中任職的右翼政黨的合法性;以及邀請阿拉伯政黨加入政府或聯盟的合法性,除非有至少 61 個猶太 MK 支持它。 此外,過去一年對貝內特的持續個人誹謗、侮辱和不尊重現在將轉移到 Yair Lapid 身上,他假定將擔任臨時總理,管理以色列,直到選舉後組建新政府。利庫德集團及其支持者已經開始利用這樣一個事實,即拉皮德從未完成他的高中入學考試,並在以色列國防軍周刊 Bamahane 擔任記者服役。他們還貶低他作為內塔尼亞胡第三屆政府財政部長和現任政府外交部長的成就。 LAPID 可能會從內塔尼亞胡對他的名字 - Yair 的幼稚嘲弄中解脫出來,因為他與內塔尼亞胡的長子共享這個名字。最近在全會上,內塔尼亞胡把納夫塔利的名字玩弄得像個嬰兒欺負者:“ein gvul lenaftulei Naftali hamitpatel”(“蠕動的納夫塔利的蠕動沒有限制”)。 利庫德集團的競選活動將繼續將變革政府稱為一個危險且完全無能的政府,並將內塔尼亞胡稱為以色列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領導人。 作為回報,Yesh Atid(Lapid 的政黨)和其他 Just-not-Bibi 政黨的競選活動將側重於變革政府的成就(利庫德集團拒絕承認);關於這個政府灌輸的更平靜的氣氛和mamlachtiyut(政治家行為);關於內塔尼亞胡受到三項起訴並目前正在受審的事實;以及他的專制傾向,這體現在他計劃引入的一些法律中(上週,他支持利庫德集團的 MK 大衛·阿姆薩勒姆和梅·戈蘭提出的一項法案,該法案將賦予政府任命法官的權力),並且在途中,當他自己的 MK 沒有按照他的指示行事時,他就會對他們說話——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對他們大喊大叫。 競選活動還將關注來自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的 MK Bezalel Smotrich 和 Itamar Ben-Gvir,如果內塔尼亞胡設法獲得他夢寐以求的 61 個多數席位,他們將擔任內塔尼亞胡在選舉後可能組建的任何政府的高級部長。 目前的所有民意調查都表明,內塔尼亞胡獲得組建政府所需的多數席位的機會是可以實現的。然而,此時方程中有幾個未知數。 拉皮德即將進行的績效評估 首先是拉皮德有四到六個月的時間來證明他作為過渡總理的表現質量,同時受到當前猶太人反對派的不斷攻擊,我們知道這可能是惡毒的,並伴隨著無窮無盡的假新聞。 誰來投票? 第二個是選舉日阿拉伯人口的投票率。在 第 24 屆議會 選舉中,投票率僅為 44.6%,而在第 23 屆議會選舉中為 64.8%。這種投票率差異導致聯合名單在後一屆議會中獲得的 15 個席位與聯合名單和拉姆在本屆議會中獲得的 10 個席位之間存在差異。 64,000 美元的問題是這次的投票率是多少:阿拉伯人是會衝到投票站還是更願意呆在家裡。當然,利庫德集團會盡其所能達到後一個結果,而公正非比比陣營將鼓勵前一個結果。 我們實際上投票給誰? 第三個未知數是選舉名單的確切組成:願意加入內塔尼亞胡政府的自由右翼政黨是否會參選;當前聯盟中的某些政黨是否有可能無法超過 3.25% 的合格門檻,是否會決定不參選或決定與另一黨在一個名單中一起參選;以及是否會有一些有吸引力的新演員加入比賽(例如,前 IDF 參謀長 Gabi Eizenkot 是否會加入 Lapid 作為他的二號人物,這會產生什麼影響?)。 我仍然堅持——就像我在 2019 年 4 月所做的那樣——只有一個真正的統一政府,沒有詭計或詭計,基於 Likud 和 Yesh Atid 和/或 Blue and White 以及一個或兩個極端正統黨派之間的聯盟,可以為以色列提供一個穩定可行的政府。不幸的是,只要內塔尼亞胡是利庫德集團的領導人,這是不可能的。 這位作家 1943 年出生於海法,在以色列議會工作多年,擔任研究員,並就時事和以色列政治發表了大量新聞和學術文章。她的著作《 以色列議會成員對未定義工作的比較研究》 將於 7 月底由 Routledge 出版。 以色列選舉:政治隧道盡頭的曙光 - 分析 如果說去年教會了這個國家甚麼的話,那就是這個州不能由那狹隘的多數人統治。 作者: HERB KEINON 發佈時間: 2022 年 6 月 26 日 19:52 更新時間: 2022 年 6 月 26 日 22:17 2022 年 6 月 22 日,在以色列總理納夫塔利·貝內特和外交部長亞爾·拉皮德開始解散政府並舉行選舉後,本傑明·內塔尼亞胡被利庫德集團成員包圍。 (圖片來源:RONEN ZVULUN/REUTERS) 廣告 以色列的政治前景依然黯淡。 當然,右翼和利庫德集團的許多人都對 貝內特-拉皮德政府的倒台微笑。 畢竟,這就是他們為之努力、夢想、甚至祈禱的目標;Naftali Bennett 的政府——一個被他們稱為騙子、惡棍甚至叛徒的人——將會崩潰。 在利庫德集團和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內部,有些人熱切地等待著新的選舉。上週的民意調查顯示,四個猶太反對黨——利庫德集團、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沙斯和聯合托拉猶太教——在今天舉行的選舉中贏得了 59-60 個席位,敲開了能夠形成 61 個席位的大門聯盟。 民意調查顯示,利庫德集團和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在下屆議會中的席位從目前的 30 個席位增加到 35-36 個,而後者的 Bezalel Smotrich 和 Itamar Ben-Gvir 的席位從目前的 6 個席位躍升至 9 個, 增加了 50% —— 對黨來說,僅僅一年多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但是,即使利庫德集團、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和兩個哈雷迪政黨能夠勉強組成一個 61 個席位的聯盟——目前還沒有民意調查顯示——如果去年教會了這個國家甚麼,那就是這個州不能被那個統治佔多數。 2022 年 6 月 26 日,以色列總理納夫塔利·貝內特 (Naftali Bennett) 在一讀解散議會的法案前抵達內閣會議。(圖片來源:YOAV DUDKEVITCH) 破壞現任政府的是,只有一個席位的多數,每個議會成員都可以將政府作為自己的要求作為人質。這是一種不健康的政治局勢。這次沒有成功,也沒有理由認為下次可以成功。 但是,會出現相反的論點,如果前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能夠在利庫德集團、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和兩個哈雷迪名單的下一次選舉中達到 61 的神奇數字,那將是不同的。為什麼?因為,與現任政府不同,它將是一個意識形態上同質化的政府。這樣一來,您將不會有當前政府中存在的緊張局勢,因為每個人都會意見一致。 但每個人都不會在同一個頁面上。 即使在像正在討論的那樣一個強硬的右翼政府中,也有不同的陰影——從極右翼的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的伊塔馬爾·本-格維爾,到代表這樣一個聯盟的左翼的 UTJ 的摩西·加夫尼。 當然不是在宗教國家問題上,而是在與定居點和巴勒斯坦人有關的問題上。 如果 Gafni 會阻止 Ben-Gvir 試圖通過的東西怎麼辦,或者如果 Likud 中的某個人——例如 Yuval Steinitz 或 Tzachi Hanegbi——會認為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甚至將政府拉得太右怎麼辦為他們?那麼,是什麼讓 Ben-Gvir 或派對中的其他人不會像 Yamina 的 Idit Silman 和 Nir Orbach 以及 Meretz 的 Ghaida Rinawie Zoabi 和 Ra'am 的 Mazen Ghnaim 那樣做這種特技呢? 或者,如果 Gafni 和 Shas 的 Arye Deri 想要立法讓利庫德集團中的一些人(例如 Amir Ohana 或 Yoav Gallant)感到不舒服的宗教問題怎麼辦?然後加夫尼或德里將扼殺政府。 即使內塔尼亞胡可以拼湊出一個 61 人的聯盟,這將是一個曲折的聯盟,將難以執政。換句話說,即使在選舉後,前總理可以組建一個聯盟,並且該國不會因為聯盟僵局而自動進行新的選舉——就像 201 年 3 月和 9 月選舉之後的情況——該國從未擺脫自 2018 年 12 月以來的政治僵局。 以色列需要的那種聯盟 在形成更廣泛的聯盟之前,這種政治僵局不會被打破,比如擁有 66-72 個席位,其中沒有一個政黨或黨內的 MK 可以推翻政府。為此,反內塔尼亞胡陣營中現有的中間派和右翼政黨要么需要放棄抵制與內塔尼亞胡坐在一起的行為,要么他必須下台或被利庫德集團罷免。 前者比後者更有可能。然而,要做到這一點,不與被指控犯罪的總理坐在一起的口頭禪需要結束。 隨著該國進入另一場競選活動,並且這一口號已經越來越多地被聽到,任何一方都不應該限制他們的選擇,並通過承諾不與任何一方坐在一起來給自己戴上手銬。 有人可能會爭辯說,貝內特已經表明,一個政黨事先做出什麼承諾並不重要,因為一旦聯盟談判開始,政黨領導人就很容易食言。例如,他在上次競選期間表示,他不會在政府中與 Yair Lapid 並肩作戰,也不會進入依賴阿拉伯政黨的政府——然後他兩者都做了。 黨的領導人可能很容易食言,但這樣做是有代價的——貝內特現在正在為此付出代價,因為他違背了競選誓言,在一大群人的眼中,這剝奪了他執政的合法性。人口。 空頭支票 正如《教會論》中所說,“不許願總比許願不兌現要好。” 如果沒有任何一方從一開始就取消其他方的資格,聯合的可能性將會更大;如果沒有一方發誓不與其他方坐在一起。 打破政治僵局的另一種方法是讓內塔尼亞胡退出,讓其他人領導利庫德集團。如果這位前總理願意這樣做,那麼明天可以在現任議會中組建一個替代政府,而不會讓該國陷入另一場選舉——或者在選舉之後,一個右翼政府很容易在沒有內塔尼亞胡掌舵的情況下成立。 這不會發生,因為內塔尼亞胡已經明確表示他無意讓位。但是,如果他在下一次選舉後無法組建聯盟,或者他會組建一個在倒台前僅能存活幾個月的狹隘聯盟,那麼即使他想堅持並再試一次,也很可能,他的政黨可能會給他開門——這將結束政治僵局。 然而,在那之前,該國將繼續深陷政治泥潭——幾個月後的新選舉不太可能顯著改變這種局面。 以色列選舉:在即將到來的選舉中政黨組成如何變化?-分析 第一個可能的合併是亞米娜和新希望。* 第二個可能的合併是新希望和國防部長本尼甘茨的藍白公司之間的合併。 埃利亞夫 ·布魯爾 發佈時間: 2022 年 6 月 26 日 21:41 更新時間: 2022 年 6 月 26 日 22:25 2022 年 6 月 22 日,以色列國防部長本尼·甘茨、外交部長亞爾·拉皮德和總理納夫塔利·貝內特出席了在耶路撒冷舉行的解散議會法案的初步宣讀。 (圖片來源:RONEN ZVULUN/REUTERS) 廣告 根據自上週一宣布 選舉以來進行的 民意調查,八個聯合黨中有五個正在接近選舉門檻:亞米納、新希望、工黨、梅雷茨和拉姆。 選舉最有可能的日期是 11 月 1 日。假設是該日期,則必須依法不遲於 9 月 15 日將政黨名單提交給選舉委員會,距離現在近三個月。 關於哪些方將獨立運行以及哪些方可能合併,存在多種可能性。 JPost 的熱門文章 Read More North Korea says US is setting up Asian NATO; vows stronger defense 第一個可能的合併是 亞米娜 和新希望。新希望領袖吉迪恩薩爾週日宣布,他的政黨將單獨運行。然而,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政治家,他不會冒險跌破門檻,這為未來的合併留下了余地。 兩黨是天然的意識形態夥伴。他們都反對兩國方案,並將改革法律制度放在他們的議程上。在上次選舉中,兩黨的許多選民都是利庫德集團的選民,他們不希望當時的看守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掌舵。兩者目前均由內塔尼亞胡領導下的長期教育部長(2009-2013 年新希望的 Gideon Sa'ar 和 2015-2019 年 Yamina 的 Naftali Bennett )領導。在合併的情況下,兩方可以將他們的名單設置為“拉鍊”對齊,每個 MK 後面跟著來自另一方的 MK,第一個位置給投票更高的人。 但是,兩黨有一個重大的政策分歧。Bennett 和長期合作夥伴 Ayelet Shaked 不排除坐在內塔尼亞胡手下,而 Sa'ar 斷然拒絕這樣做,並否認有報導稱他最近幾週與利庫德集團進行了秘密談判。薩爾及其政黨的其他前利庫德集團成員認為內塔尼亞胡腐敗;阻止他重新掌權是他們議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亞米納的競選活動並沒有關注內塔尼亞胡的法律地位,而是關注他的國家安全和經濟政策,認為他不再是合適的領導人。 無論如何,目前還不清楚貝內特是否會作為亞米納的領袖參選。對於不反對內塔尼亞胡領導的政府,Shaked 比 Bennett 更直言不諱。如果她接管該黨並且亞米娜繼續在選舉門檻附近進行民意調查,那麼她很有可能會選擇與利庫德集團或宗教猶太復國主義合併,而不是與新希望合併。 第二個可能的合併是新希望和國防部長本尼甘茨的藍白公司之間的合併。薩爾和甘茨都明確表示將單獨行動,但兩位領導人的利益一致。新希望可能最有可能跌破選舉門檻。通過與藍白黨合併,它將加入一個一直在八次或八次左右投票的政黨。 甘茨能得到什麼? 雖然 NEW HOPE 對其能夠進入前 10 名的成員數量幾乎沒有影響力,但它可以通過三種不同的方式證明對 Gantz 有價值。 首先,它可能會推動甘茨超過 10 人授權的門檻,並使藍白黨成為繼利庫德集團和 Yesh Atid 之後的第三大政黨。這將使甘茨在聯盟談判中發揮影響力,甚至可能使他在競選活動中成為繼內塔尼亞胡和 亞爾·拉皮德之後的第三個總理人選。 其次,通過加入新希望,甘茨可能能夠吸引那些不想投票給利庫德但計劃讓拉皮德不成為總理的右翼選民。他們將能夠吞下甘茨領導的右翼政府,甚至可能吞併甘茨領導的聯合政府。 第三,無論有沒有貝內特,新希望和藍白之間的合併都可能會吸走亞米娜的生命。他們可以一起嘗試對抗利庫德集團對亞米納的提議,並將其作為一個“技術集團”——這意味著各方將在選舉後獨立運作——或作為一個統一的名單。Gantz-Sa'ar-Bennett 合併可能會在中右翼中產生一股新的政治力量,雖然實際上是一個長遠的目標。 梅雷茲合併 在左翼,工黨和梅雷茨可能最終決定合併。這不是一個複雜的決定。交通部長梅拉夫·米凱利(Merav Michaeli)領導下的工黨略微向左移動,他們之間的意識形態差異並不大。Meretz 負責人 Nitzan Horowitz 上週推動了與工黨的合併,稱應該只有一個猶太復國主義左翼政黨。然而,工黨領袖梅拉夫米凱利表示,工黨將單獨運行。兩項聲明都與雙方目前的民意調查結果相符,因為梅雷茨接近門檻,而工黨則處於 5-6 的授權範圍內。 雙方將在 7 月 18 日舉行初選,工黨將在未知日期舉行初選。在初選之後,隨著 9 月 15 日截止日期的臨近,如果其中任何一個仍然接近門檻,他們很有可能會合併。類似的合併發生在 2019 年第 22 屆議會選舉中,當時梅雷茨、埃胡德·巴拉克的以色列民主黨和綠黨組成了民主黨陣營,並在 2020 年 3 月的第 23 屆議會選舉中,以及現在的利庫德集團 MK Orly Levy-Abecassis 的格舍爾黨。在合併時投票較高的人將能夠迫使對方對名單的實際構成做出讓步。 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擔心拜登的訪問將使巴勒斯坦問題邊緣化 巴勒斯坦領導人還擔心沙特阿拉伯正在與以色列的關係正常化,拉馬拉擔心此舉會進一步加劇巴勒斯坦人的孤立。 作者: 哈立德·阿布·托梅 發佈時間: 2022 年 6 月 26 日 17:46 更新時間: 2022 年 6 月 26 日 20:07 一群以色列高級官員前往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朝聖,而他只選擇了至少公開訪問拉馬拉的馬哈茂德·阿巴斯。 (圖片來源:約旦皇宮/路透社) 廣告 在與巴解組織和法塔赫高級官員在拉馬拉舉行一系列會議,討論美國總統喬·拜登即將訪問以色列以及巴以關係的未來之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 馬哈茂德·阿巴斯 週日抵達安曼與約旦國王會談阿卜杜拉。 在阿巴斯-阿卜杜拉會談之際,巴勒斯坦官員表示擔心巴勒斯坦問題將在有關在該地區組建新的以色列-阿拉伯軍事聯盟的討論之後“邊緣化”。 巴勒斯坦領導人還擔心沙特阿拉伯正在與以色列的關係正常化,拉馬拉擔心此舉會進一步加劇巴勒斯坦人在阿拉伯世界的孤立。 JPost 的熱門文章 Read More Four killed, 70 injured in partial collapse of bullring in Colombia 軍事聯盟和以色列-沙特關係都在拜登下個月在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舉行的會談議程上。 巴勒斯坦官員表示,阿巴斯與阿卜杜拉國王的會談是在巴勒斯坦人和約旦之間繼續協調的背景下進行的。阿巴斯由巴解組織秘書長侯賽因·謝赫和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總情報局局長馬傑德·法拉傑陪同。 PA-約旦關係 3 月,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拉馬拉會見了巴勒斯坦權力機構領導人馬哈茂德·阿巴斯。這位作家說,拜登政府將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領導人視為兒童或更糟。(信用:杰奎琳馬丁/路透社) 根據安曼王宮的一份聲明,約旦君主告訴阿巴斯,約旦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及其事業。他還強調,結束巴以沖突的唯一途徑是通過兩國解決方案,並重申需要保持聖殿山聖地的現狀。 阿卜杜拉告訴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主席,約旦“一直與美國保持聯繫,並正在努力將巴勒斯坦問題置於拜登訪問該地區期間的首要議程。” 週六晚上,法塔赫中央委員會表示希望拜登的訪問將“為加強雙邊關係提供一個真正的機會,並有助於為實現公正和全面和平的政治視野創造氛圍。” 法塔赫領導人在阿巴斯主持的會議結束時強調了將巴解組織從美國恐怖分子名單中刪除並重新開放被特朗普政府關閉的巴解組織駐華盛頓外交使團的重要性。 法塔赫領導人呼籲拜登履行他對巴勒斯坦人做出的選舉承諾,包括重新開放同樣被特朗普政府關閉 的美國駐耶路撒冷領事館。 中央強調了這一點的重要性。 他們還敦促拜登重申其政府對兩國解決方案的認可,並反對任何改變耶路撒冷現狀、聖殿山和定居點擴張的行為。 領導人說,他們討論了“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民及其土地和聖地的危險和持續升級”。 法塔赫委員會在會後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本屆政府和以前的以色列政府所奉行的這一政策證實,沒有以色列可以促成和平的伙伴。” “要求世界立即採取行動,為我們的人民提供國際保護,執行聯合國秘書長在聯合國大會上發布的決議,停止鼓勵以色列佔領者採取譴責和沈默的政策。犯下更多滔天罪行。我們的人民不會對這些罪行保持沉默。” 在拉馬拉開會 週四晚上,阿巴斯在拉馬拉主持了巴解組織執行委員會的會議,還討論了拜登訪問的準備工作。 委員會成員要求拜登政府未能履行其對巴勒斯坦人的承諾。 該委員會呼籲建立“嚴肅的機制,以落實拜登總統的承諾和美國政府關於重新開放美國駐東耶路撒冷領事館的討論”。 巴解組織委員會表示,未能兌現承諾表明美國“繼續在各個層面支持佔領”。 以色列向南黎巴嫩陸軍退伍軍人提供住房補助 財政部長阿維格多·利伯曼:“我們將永遠記住蘇丹解放軍戰士與以色列國防軍戰士並肩作戰的戰鬥。” 安娜· 阿倫海姆 發佈時間: 2022 年 6 月 26 日 15:20 更新時間: 2022 年 6 月 26 日 18:27 2021 年 3 月 9 日,激進分子在特拉維夫國防部辦公室外抗議為前南黎巴嫩軍隊 (SLA) 戰士提供更好的財政支持 (圖片來源:FLASH90) 廣告 政府已批准一項為前南黎巴嫩陸軍士兵提供住房援助的提案。 許多蘇丹解放軍退伍軍人在與以色列國防軍對抗真主黨 後逃往以色列,多年來一直面臨住房困難。 國防部長本尼·甘茨和財政部長阿維格多·利伯曼的提議將為大約 400 名未擔任指揮職務且未獲得國家任何援助的前士兵提供援助。 作為提案的一部分, SLA 退伍軍人將獲得一次性 550,000 新謝克爾的住房經濟援助。根據部際小組確定的等級,從現在到 2026 年將發放補助金。 來自 Jpost 的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RE AD MORE Benn ett: I won't rule out sitting under Netanyahuin future 援助將僅提供給在 SLA 中服役的人員或 已故 SLA 退伍軍人 的配偶,前提是他們居住在以色列。 蘇 丹解放軍戰士融入以色列 本屆政府的決定是大約四年前開始的持續進程的一部分。當時,以色列國防軍建立了一個由少將領導的團隊。Itai Veruv 解決在 SLA 戰鬥人員融入以色列過程中造成的差距。 2021 年 7 月 4 日,在以色列北部梅圖拉,國防部長本尼·甘茨 (Benny Gantz) 在紀念南黎巴嫩軍隊 (SLA) 陣亡士兵的新紀念碑儀式上發表講話(圖片來源:BASEL AWIDAT/FLASH90) IDF 領導工作人員與國防部和財政部合作,以創建一個模型來解決 SLA 退伍軍人面臨的住房問題。這導致政府與甘茨和利伯曼合作制定了周日上午批准的決議提案。 SLA 是1975 年內戰 爆發後脫離黎巴嫩武裝部隊的主要基督教“自由黎巴嫩軍”分裂組織的產物。 SLA擁有約 2,500 名士兵,是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對抗 真主黨 的主要盟友,其傷亡人數比以色列國防軍高得多。在以色列國防軍單方面撤出安全帶後,大約 7,000 名蘇丹解放軍士兵和軍官的家屬逃到以色列,原本預計會有 450-600 人來。 雖然他們已獲得公民身份,但許多現年 54 至 65 歲的前蘇丹解放軍戰士不會說希伯來語。由於沒有工資或養老金,許多人難以維持生計。 自 2000 年以來,已有數千人離開以色列前往第三國,現在只剩下 3,000 人。 那些為以色列而戰的人 根據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部門發布的一份聲明,這筆贈款將提供給那些為以色列國而戰的人,“考慮到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的經濟困難,特別是在住房問題上。” 軍方說:“以色列國防軍認為,為幫助我們並將他們在以色列國命運聯繫起來的人提供適當和尊重的條件很重要。” 軍方表示,在過去幾年中,作為進程的一部分,所有居住在以色列的蘇丹解放軍人員都得到了聯繫,並與所有蘇丹解放軍指揮官重新聯繫,“同時調解和彌合蘇丹解放軍指揮官和戰鬥人員之間的裂痕”。 IDF 參謀長 Lt.-Gen 評論了這一決定。Aviv Kohavi 表示,雖然這花了幾年時間,但他“很高興我們的努力今天取得了成果”。 “我們非常感謝和承諾我們的戰友,黎巴嫩南部軍隊的士兵,他們與我們並肩作戰多年並冒著生命危險。他們應該過上有價值和受人尊敬的生活,”他說。“我們已經在這個問題上工作了四年,我很高興我們的努力今天取得了成果。這條路還沒有結束,但我們認為這一步是一項重大而寶貴的成就。” 1982 年,南黎巴嫩軍隊的一個單位在 Kiryat Shmona 舉行的贖罪日遊行中行進。(圖片來源:HERZ/JERUSALEM POST ARCHIVES) SLA 戰士的遺產 除了住房補助金外,以色列國防軍的一個團隊還參與了紀念蘇丹解放軍戰士的遺產。它在以色列北部城市梅圖拉開設了一座 SLA 紀念碑,並開始規劃一座博物館,以紀念其在黎巴嫩的戰鬥遺產。 蘇丹解放軍戰士還獲得了一枚競選徽章,該徽章已頒發給在安全帶參加戰鬥的所有部隊。 甘茨說,這是“那些與我們並肩作戰並離開家園和家園的人的歷史正義”。“作為 20 多年前在離開黎巴嫩的路上關閉大門的人,我也為關閉這個圈子感到非常自豪和榮幸,我感謝財政部長利伯曼推動這一決定以及他對蘇丹解放軍戰士的承諾。” “這一決定是一項歷史性修正案,表明以色列國對蘇丹解放軍戰士的價值承諾” 財政部長阿維格多·利伯曼 “這一決定是一項歷史性修正案,顯示了以色列國對蘇丹解放軍戰士的價值承諾,”利伯曼說。“我們將永遠記住蘇丹解放軍戰士與以色列國防軍戰士並肩作戰的戰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1 2022.06.20 國際新聞導讀-以色列與土耳其共同防範伊朗攻擊以旅客、以色咧攻擊敘利亞國際機場警告阿塞德莫配合伊朗運送軍火、以色列與伊朗終有一戰、Dorn Almog當選Jewish Agency主席 15:15
拉皮德將訪問土耳其,以阻止伊朗對那裡的以色列人的襲擊 艾薩克·赫爾佐格總統自 3 月以來第四次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交談,兩人稱讚各國在打擊德黑蘭的惡意活動方面的合作 拉扎爾 ·伯曼 今天,下午 6 點 24 分更新於晚上 9 點 24 分 2022 年 5 月 25 日,外長亞爾·拉皮德(中)在耶路撒冷外交部與土耳其外長梅夫魯特·恰武什奧盧交談。(Asi Efrati/GPO) 由於嚴重擔心伊朗正密謀傷害該國的以色列旅行者,外交部長亞爾·拉皮德將於週四啟程前往土耳其進行短暫訪問。 土耳其外交部長辦公室週日表示,拉皮德計劃在訪問期間會見土耳其外交部長梅夫魯特·恰武什奧盧,幾天后 兩人 通過電話談到了共同努力挫敗伊朗此類襲擊的消息。 最近幾週,以色列一再向以色列遊客發出一系列 嚴厲警告,要求他們 避免訪問土耳其 ,並表示在土耳其當局的幫助下挫敗了未遂襲擊。與此同時,安卡拉 試圖打消 人們認為這是一個不安全的地方的觀念,並對以色列的警告感到惱火。 拉皮德和恰武什奧盧最近一次見面是在 5 月下旬,當時土耳其外交部長對這個猶太國家進行 了開創性的訪問。 由於土耳其與以色列的關係在長期敵對後繼續解凍,他的此行是土耳其高級官員 15 年來首次訪問以色列。 據伊朗梅爾通訊社報導,恰武什奧盧週日與伊朗外交部長侯賽因·阿米爾-阿卜杜拉希安進行了交談。報告稱,恰武什奧盧表達了與德黑蘭“改善雙邊關係並加強相互合作”的願望。 獲取以色列每日版的時報通過電子郵件,永遠不會錯過我們的頭條新聞 表單的頂端 時事通訊電子郵件地址得到它 表單的底部 註冊即表示您同意 條款 拉皮德即將出訪的消息是在艾薩克·赫爾佐格總統與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通電話討論正在進行的安全協調的幾個小時後發布的。 根據赫爾佐格發言人的一份聲明,總統感謝埃爾多安為土耳其保護以色列旅行者所做的努力,並強調“威脅尚未過去,反恐努力必須繼續。” 2022 年 6 月 14 日,土耳其防暴警察走在伊斯坦布爾藍色清真寺前。(Yasin Akgul/法新社) 聲明稱,兩國領導人強調了“這種合作對政府和國家之間建立信任的巨大貢獻”,並同意保持對話渠道的暢通。 廣告 自上周初以來,以色列官員一直在發出 緊急警告 ,稱伊朗恐怖組織正在尋求通過針對土耳其境內的以色列人來報復5 月 殺害 一名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軍官的事件。 以色列高級官員周五警告說,存在“具體”威脅,即伊朗試圖在周末對伊斯坦布爾的以色列人進行恐怖襲擊,並敦促所有公民立即離開土耳其。它還指示留在城市的人留在酒店。 這些警告是在希伯來媒體未經證實的報導稱,以色列和土耳其情報部門已經共同挫敗了伊朗特工網絡的多次計劃襲擊,逮捕了一些嫌疑人。 目前據信在土耳其有大約 2,000 名以色列人。週日,第 12 頻道報導說,前往該國的以色列人減少了,但沒有提供最新數據或消息來源。 第 12 頻道援引官員的話稱,以色列特工正在土耳其與土耳其同行並肩工作,以阻止襲擊,並指出與當地官員進行了出色的合作。 根據該報告,伊朗人幾個月來一直在策劃襲擊,顯然是為了報復高級軍官和其他被歸咎於以色列的人的殺戮。 俄羅斯表示準備聯合國決議譴責以色列襲擊大馬士革機場 據報導,安理會提案草案稱,罷工違反了國際法,破壞了地區穩定和敘利亞主權;以色列官員懷疑它會通過 由 TOI 工作人員提供 今天上午 11 點 27 分 2022 年 6 月 12 日,以色列空襲後,敘利亞大馬士革國際機場受損。(SANA) 菅直人公共廣播公司週日報導,俄羅斯正在為聯合國安理會譴責以色列的決議制定一項提案,俄羅斯指責以色列最近對大馬士革機場發動襲擊,導致該機場幾天內無法使用。 以色列官員向電視台證實,俄羅斯正在製定該決議,但懷疑它是否會獲得太多支持。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也擁有否決權。 這份報告稱,一份備忘錄草案宣稱,這次襲擊違反了國際法,破壞了地區穩定,侵犯了敘利亞以及“其他國家”的主權,這顯然是指發動襲擊的空域。儘管以色列尚未證實它是這次襲擊的幕後黑手,因此細節仍不清楚,但黎巴嫩過去曾在以色列戰機據稱侵犯其領空對敘利亞目標進行空襲後向聯合國提出申訴。 備忘錄將襲擊歸咎於以色列,並表示必須承擔責任。它還聲稱,對機場的破壞是對敘利亞人道主義援助的重大打擊。 然而,一名以色列官員向菅直人指出,“伊朗繼續利用敘利亞領土和機場走私武器。” 上週,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 召見 了以色列大使亞歷山大·本·茲維,表達了莫斯科對機場襲擊事件的關注。 2022 年 6 月 12 日,在一場歸咎於以色列的空襲之後,敘利亞大馬士革國際機場正在進行維修工作。(SANA) 據俄羅斯外交部稱,米哈伊爾·博格丹諾夫告訴本·茲維,莫斯科對以色列迄今提供的理由並不滿意,它正在等待“在現有俄以機制框架內防止敘利亞發生危險事件的進一步澄清” 。” 俄羅斯表示,這次襲擊破壞了跑道和機場建築,並擾亂了向敘利亞平民運送人道主義物資。 廣告 多年來,以色列一再指控伊朗使用經敘利亞的航班從德黑蘭向其黎巴嫩恐怖代理人真主黨走私武器和導彈改進系統。 一般來說,相對較大的武器被認為是通過伊朗的貨運航空公司通過敘利亞走私的,這些航空公司經常降落在敘利亞中部城市巴爾米拉以外的大馬士革國際和 Tiyas 或 T-4 空軍基地。據信,這些武器在被卡車運往黎巴嫩之前存放在該地區的倉庫中。 敘利亞交通部上週最初表示,在“機場的一些技術設備停止運行”後,機場將關閉兩天。 在後來的一份聲明中,它表示機場將關閉更長的時間,理由是跑道和第二航站樓受到“嚴重破壞”。週日,國營的 SANA 廣播公司發布了維修工程的圖片。 機場的關閉暫時阻止了來自德黑蘭和其他地方的所有貨運和民用航班抵達。大多數航班現在都被改道到阿勒頗機場,在大馬士革機場修復之前,伊朗是否也會試圖在那裡走私武器還有待觀察。 上週,2022 年 6 月 15 日,航班從大馬士革機場轉移後,乘客在敘利亞阿勒頗機場排隊等候(法新社) 根據長達數年的政策,以色列沒有對這一事件發表官方評論。但在一個明顯的參考中,以色列國防軍負責人阿維夫·科哈維上週表示,在一場潛在的戰爭中,“任何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基礎設施都是攻擊的目標。” 廣告 襲擊發生後,俄羅斯猛烈抨擊以色列,稱其譴責以色列襲擊民用基礎設施的“惡行”,稱其“具有挑釁性”且“違反了國際法的基本準則”。 甚至在遭到異常嚴厲的譴責之前,以色列就發現自己與俄羅斯不和,因為它在俄羅斯入侵後越來越多地支持烏克蘭,同時尋求維持在很大程度上由俄羅斯控制的敘利亞天空的行動自由。 儘管如此,以色列官員仍發誓要繼續開展這項運動,以防止真主黨和以色列北部邊境的其他團體用先進和準確的武器武裝自己,無論俄羅斯不贊成或伊朗顯然試圖規避以色列的行動。 俄羅斯表示準備聯合國決議譴責以色列襲擊大馬士革機場 據報導,安理會提案草案稱,空襲違反了國際法,破壞了地區穩定和敘利亞主權;以色列官員懷疑它會通過 由 TOI 工作人員提供 今天上午 11 點 27 分 2022 年 6 月 12 日,以色列空襲後,敘利亞大馬士革國際機場受損。(SANA) 菅直人公共廣播公司週日報導,俄羅斯正在為聯合國安理會譴責以色列的決議制定一項提案,俄羅斯指責以色列最近對大馬士革機場發動襲擊,導致該機場幾天內無法使用。 以色列官員向電視台證實,俄羅斯正在製定該決議,但懷疑它是否會獲得太多支持。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也擁有否決權。 這份報告稱,一份備忘錄草案宣稱,這次襲擊違反了國際法,破壞了地區穩定,侵犯了敘利亞以及“其他國家”的主權,這顯然是指發動襲擊的空域。儘管以色列尚未證實它是這次襲擊的幕後黑手,因此細節仍不清楚,但黎巴嫩過去曾在以色列戰機據稱侵犯其領空對敘利亞目標進行空襲後向聯合國提出申訴。 備忘錄將襲擊歸咎於以色列,並表示必須承擔責任。它還聲稱,對機場的破壞是對敘利亞人道主義援助的重大打擊。 然而,一名以色列官員向菅直人指出,“伊朗繼續利用敘利亞領土和機場走私武器。” 上週,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 召見 了以色列大使亞歷山大·本·茲維,表達了莫斯科對機場襲擊事件的關注。 2022 年 6 月 12 日,在一場歸咎於以色列的空襲之後,敘利亞大馬士革國際機場正在進行維修工作。(SANA) 據俄羅斯外交部稱,米哈伊爾·博格丹諾夫告訴本·茲維,莫斯科對以色列迄今提供的理由並不滿意,它正在等待“在現有俄以機制框架內防止敘利亞發生危險事件的進一步澄清” 。” 俄羅斯表示,這次襲擊破壞了跑道和機場建築,並擾亂了向敘利亞平民運送人道主義物資。 廣告 多年來,以色列一再指控伊朗使用經敘利亞的航班從德黑蘭向其黎巴嫩恐怖代理人真主黨走私武器和導彈改進系統。 一般來說,相對較大的武器被認為是通過伊朗的貨運航空公司通過敘利亞走私的,這些航空公司經常降落在敘利亞中部城市巴爾米拉以外的大馬士革國際和 Tiyas 或 T-4 空軍基地。據信,這些武器在被卡車運往黎巴嫩之前存放在該地區的倉庫中。 敘利亞交通部上週最初表示,在“機場的一些技術設備停止運行”後,機場將關閉兩天。 在後來的一份聲明中,它表示機場將關閉更長的時間,理由是跑道和第二航站樓受到“嚴重破壞”。週日,國營的 SANA 廣播公司發布了維修工程的圖片。 機場的關閉暫時阻止了來自德黑蘭和其他地方的所有貨運和民用航班抵達。大多數航班現在都被改道到阿勒頗機場,在大馬士革機場修復之前,伊朗是否也會試圖在那裡走私武器還有待觀察。 上週,2022 年 6 月 15 日,航班從大馬士革機場轉移後,乘客在敘利亞阿勒頗機場排隊等候(法新社) 根據長達數年的政策,以色列沒有對這一事件發表官方評論。但在一個明顯的參考中,以色列國防軍負責人阿維夫·科哈維上週表示,在一場潛在的戰爭中,“任何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基礎設施都是攻擊的目標。” 廣告 襲擊發生後,俄羅斯猛烈抨擊以色列,稱其譴責以色列襲擊民用基礎設施的“惡行”,稱其“具有挑釁性”且“違反了國際法的基本準則”。 甚至在遭到異常嚴厲的譴責之前,以色列就發現自己與俄羅斯不和,因為它在俄羅斯入侵後越來越多地支持烏克蘭,同時尋求維持在很大程度上由俄羅斯控制的敘利亞天空的行動自由。 儘管如此,以色列官員仍發誓要繼續開展這項運動,以防止真主黨和以色列北部邊境的其他團體用先進和準確的武器武裝自己,無論俄羅斯不贊成或伊朗顯然試圖規避以色列的行動。 甘茨:以色列準備在需要時對伊朗採取進攻性選擇 “我建議伊朗人不要測試這些能力,”國防部長警告說,德黑蘭正在努力瞄準以色列遊客 由 TOI 工作人員提供 今天晚上 11 點 27 分 國防部長本尼·甘茨於 2022 年 6 月 6 日在以色列議會領導藍白派會議。(Yonatan Sindel/Flash90) 以色列國防部長本尼甘茨週日在接受第 12 頻道新聞採訪時表示,以色列正在準備針對伊朗的進攻方案,以備不時之需。 最近幾週,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上個月在德黑蘭暗殺了一名伊朗高級官員並將其歸咎於以色列,伊朗境內還有其他一些安全和科學人員死亡,對敘利亞與伊朗有關的目標進行空襲。 ,來自伊朗領導人的威脅言論,以及伊朗越來越多地違反核協議。 由於擔心伊朗特工計劃在那裡殺害或綁架以色列人,這些緊張局勢導致以色列最近幾天 敦促其在土耳其的公民立即離開。 該警告發布之際,媒體未經證實的報導稱,以色列和土耳其情報部門共同挫敗了伊朗特工網絡的多次計劃襲擊,逮捕了一些嫌疑人。 鑑於以色列所描述的伊朗在伊斯坦布爾襲擊以色列人的迫在眉睫的具體威脅,甘茨說,“我們無法親自保護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每一個以色列人。” 他說:“我們正在與土耳其有關當局保持聯繫,我們當然主要是在準備進攻能力,如果需要的話。” “我建議伊朗人不要測試這些能力。” 獲取以色列每日版的時報通過電子郵件,永遠不會錯過我們的頭條新聞 表單的頂端 時事通訊電子郵件地址得到它 表單的底部 註冊即表示您同意 條款 甘茨發表聲明之前,總理納夫塔利·貝內特 (Naftali Bennett) 當天早些時候發表了類似言論,他 警告 伊朗不要企圖在國外策劃針對以色列人的恐怖襲擊,並威脅任何試圖這樣做的人都將付出代價。 2022 年 6 月 19 日,納夫塔利·貝內特總理在耶路撒冷總理辦公室主持內閣會議。(Abir Sultan/Pool Photo via AP) “我們目前正在目睹伊朗企圖在海外多個地點襲擊以色列人,”貝內特在耶路撒冷每週內閣會議開幕式上說。 “我們的新規則:誰發送,誰付款,”貝內特警告說,根據他的辦公室提供的一份英語聲明。“我們將繼續打擊那些派遣恐怖分子的人,以及那些派遣他們的人。” 廣告 貝內特說,以色列的安全機構正在採取行動阻止此類企圖,然後才能進行。 貝內特指出,政府已要求以色列人避免不必要地前往土耳其,尤其是伊斯坦布爾,他說:“危險仍然很大。我呼籲以色列公民表現出個人責任並保護自己。” 報告:官員擔心以色列前往阿聯酋、巴林、約旦、埃及 在對土耳其的高級警告中,網絡稱安全官員警告說,如果伊朗變得“絕望”,它可能會試圖攻擊其他國家的以色列人 由 TOI 工作人員提供 今天,晚上 10:01 以色列人準備於 2020 年 12 月 3 日在以色列特拉維夫附近的本古里安機場飛往迪拜。(美聯社照片/Sebastian Scheiner) 由於伊朗襲擊土耳其的威脅仍然很高,一家以色列電視網絡週日報導稱,高級官員也對前往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巴林、約旦和埃及的旅行感到擔憂。 最近幾週,以色列 一再向以色列旅行者發出一系列 嚴厲警告,要求他們 避免訪問土耳其, 因為伊朗細胞正在尋找殺害或綁架以色列人的真實而直接的威脅。它還表示,它在土耳其當局的幫助下挫敗了未遂襲擊。 第 13 頻道的新聞周日援引未具名的以色列安全官員的話稱,雖然其他目的地的威脅並不具體,但如果德黑蘭“不顧一切地”發動襲擊,危險可能很快就會出現。 “我建議以色列人不要去那裡,如果他們去,他們應該格外小心,”該媒體援引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外交消息人士的話說。 週日 宣布 ,外交部長亞爾·拉皮德將於週四啟程前往土耳其進行短暫訪問,在那裡他將與土耳其外長梅夫魯特·恰武什奧盧會面。 獲取以色列每日版的時報通過電子郵件,永遠不會錯過我們的頭條新聞 表單的頂端 時事通訊電子郵件地址得到它 表單的底部 註冊即表示您同意 條款 第 13 頻道周日報導稱,以色列安全官員最近幾天訪問了土耳其,並與土耳其同行分享了以色列在該國境內的伊朗打擊小隊的“非常詳細的情報”。 2020 年 7 月 11 日,人們在拜占庭時代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外拍照,這是伊斯坦布爾歷史悠久的蘇丹艾哈邁德區的主要旅遊景點之一。(Emrah Gurel/AP/File) 第 13 頻道還報導說,一些小隊已經離開土耳其,顯然是由於土耳其和以色列的破壞努力,但一些特工仍然有伊朗明確指示殺死以色列人。該報告也沒有來源。 自上周初以來,以色列官員一直在發出 緊急警告 ,稱伊朗恐怖組織正在尋求通過針對土耳其境內的以色列人來報復 5 月 殺害 一名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軍官的事件。 以色列警告阿薩德,如果伊朗繼續行動,將轟炸宮殿-報告 在以色列據稱轟炸大馬士革國際機場,針對伊朗貨物之後,所謂的威脅發生了。 由 YONAH JEREMY BOB 發佈時間: 2022 年 6 月 14 日 09:51 更新時間: 2022 年 6 月 14 日 22:34 阿維夫·科查維(左)和巴沙爾·阿薩德(右)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SANA/Handout VIA REUTERS) 廣告 阿拉伯新聞網站 Elaph 週一晚間報導,以色列威脅說,如果敘利亞總統巴舍爾·阿薩德不停止或減少在其領土內與伊朗的軍事合作,他將轟炸他的宮殿。 《耶路撒冷郵報》 無法獨立證實這一戲劇性的發展故事,以色列國防軍拒絕置評。該報告可能與以色列為擺脫 伊朗在敘利亞的威脅 所做的持續努力相吻合,也可能是各有關方面對此類努力的誇大。 Elaph 總部位於倫敦,由與沙特領導層關係複雜的沙特人擁有,過去曾被以色列官員用來接觸阿拉伯世界,包括當時以色列國防軍負責人 Gadi Eisenkot 對沙特出版物的著名首次採訪2017 年。 JPost 的熱門文章 Read More Ukraine's embassy slams Israel for not treating wounded troops 艾森科特告訴埃拉夫,以色列國防軍和沙特一直在持續共享情報。 根據 Elaph 阿拉伯語文章的英文翻譯,它“從一位高級消息人士那裡獲悉,以色列向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發送了一條信息,警告他不要繼續掩蓋伊朗在其國家的行動以及將優質武器轉移到敘利亞,並通知他,他的一座宮殿將成為以色列戰士在敘利亞進行的下一次襲擊的目標。” 據稱以色列襲擊該地點後,大馬士革國際機場的跑道嚴重受損(圖片來源:IMAGESAT INTERNATIONAL) 大馬士革轟炸 所謂的威脅發生在以色列據稱 轟炸大馬士革國際機場幾天后,目標是 伊朗革命衛隊 用民用飛機運往敘利亞的先進伊朗武器。 ImageSat International (ISI) 和 Maxar Technologies 於週五晚上發布了襲擊影響的圖片,此前數小時,敘利亞交通部宣布,由於技術中斷,敘利亞首都以外的機場正在暫停航班。 敘利亞國家控制的 SANA 通訊社聲稱,以色列在周五凌晨 4 點 20 分左右對大馬士革以南的目標進行了襲擊,造成 1 人受傷並造成物質損失。 ISI 說,衛星圖像顯示軍用和民用跑道上都有三個撞擊坑,使它們無法運行,這“導致整個機場無法使用,直到修復”。 俄羅斯的回應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譴責空襲,稱此類行動將民用航空公司和平民置於危險之中。 “我們不得不重申,以色列對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領土的持續砲擊違反了國際法的基本準則,這是絕對不可接受的,”她說。“我們強烈譴責以色列對敘利亞民用基礎設施最重要目標的挑釁性襲擊。” 扎哈羅娃說,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給國際空中交通造成嚴重風險,使無辜民眾的生命處於真正危險之中”,並補充說,“我們要求以色列方面停止這種惡行。” 這是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對敘利亞目標的第三次襲擊,被認為是以色列正在進行的“兩場戰爭之間的戰爭”的升級,以阻止和摧毀伊朗在那裡的軍事存在,特別是在先進武器方面。 埃拉夫說,升級也發生在以色列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因烏克蘭戰爭而有所惡化,導致莫斯科讓伊朗在其在敘利亞的行動中更加自由。 到目前為止,俄羅斯一直是伊朗在敘利亞的存在以及靠近該存在邊界的緩和力量。 Doron Almog在參加改革會議後被haredim猛烈抨擊 Shas MK Moshe Arbel:“Doron Almog 對改革運動的快速而不必要的奉承表明他不配擔任新職位。” 茲維卡 ·克萊因 發佈時間: 2022 年 6 月 19 日 15:14 更新時間: 2022 年 6 月 19 日 21:13 Doron Almog 和 Yaakov Hagoel (圖片來源:猶太機構) 廣告 Haredi(超正統派)MK 和公眾人物週日批評猶太機構當選主席 Doron Almog 參加了在以色列舉行的改革運動年度大會。 在當選為猶太機構主席 兩天后,阿爾莫格因選擇由改革運動主辦的論壇作為他的第一次公開活動而受到哈雷迪領導人的抨擊。 在 Walla 發布的一段視頻中,Almog 告訴與會者——包括北美猶太教改革聯盟主席拉比 Rick Jacobs;和工黨 MK Gilad Kariv——關於他的大女兒,現年 43 歲,她在改革猶太教堂的成年禮期間對 Torah 有一個 aliyah。 當她 12 歲的時候,她說,'我要為律法書找一個阿利亞,'”他說。“我和我的妻子對改革派猶太教堂知之甚少,但她 [他的女兒] 發現了”那裡有一個。“她得到了她的阿利亞,非常高興。我們仍然有她在我們家中穿著高大禮帽並閱讀 haftarah [額外安息日閱讀] 的照片。” 阿爾莫格在演講開始時說:“這是我當選後第一個選擇的地方”作為該機構的主席。 耶路撒冷的猶太機構總部(來源:YONATAN SINDEL/FLASH90) “多倫·阿爾莫格對改革運動的迅速而不必要的奉承表明他不配擔任他的新職位。” 沙斯 MK Moshe Arbel 作為回應,Shas MK Moshe Arbel 說:“Doron Almog 對改革運動的快速而不必要的奉承表明他不配擔任新職位。不幸的是,他沒有成為一個統一的因素,而是選擇了一種分離的策略。” 哈雷迪·利巴中心遊說組織主任奧倫·海尼格(Oren Henig)說:“今天,很明顯,任命猶太機構主席多倫·阿爾莫格是為了取悅改革少數派,迫使全體人民進行反傳統的扭曲。阿爾莫格在改革會議上透露,他和他的家人屬於改革社區。” 猶太機構董事會成員拉比·佩薩赫·勒納 (Rabbi Pesach Lerner) 也是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的哈雷迪美國埃雷茲·哈科德什 (聖地) 黨主席,他說:“猶太機構的主席應該是一個不隸屬於政治的人物。運動,並應專門處理移民問題和加強猶太人與以色列土地的聯繫。我希望多倫·阿爾莫格週六的露面和言論是初學者的錯誤,並不代表他對猶太機構角色的專業立場。” 改革運動評論 以色列改革運動主席 Yair Lotstein 說:“對 Almog 參加由數千名以色列人參加的會議的攻擊,其價值觀與屬於當代猶太教主流的數十萬以色列人一致,這比任何事情都證明了狹隘的視野和完整的對猶太機構的作用和以色列國的基本價值觀缺乏了解。 “改革運動將繼續致力於在以色列實現平等和宗教自由,並加強以色列國與散居國外的自由派之間的聯繫。” 在《耶路撒冷郵報》 獲得的一封信中,阿爾莫格寄給以色列和散居國外的猶太領袖,他說他“接受了猶太教育,其中最神聖的元素是以色列的土地、以色列國、以色列人民和以色列的遺產。” Almog 說,他的女兒 Nitzan “在 31 年前 12 歲時選擇為 Torah 做一個阿利亞,因為她出生時患有嚴重殘疾的兄弟 Eran 無法獲得自己的阿利亞。” “我們家沒有人屬於改革社區,我不打算加入改革社區或任何社區,”他說。“我加入[猶太機構]是為了團結[所有猶太人]。我們都是兄弟。[以色列民族內部]的分裂導致第一和第二聖殿被毀。我們不能放棄任何猶太人。” “我領導下的機構將專注於整個猶太人共同的共同問題,”阿爾莫格在講話結束時說。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1 2022.05.15 北約與華約之對抗與今日之北約東擴 14:52
北約與華約之對抗與今日之北約東擴 1949年,美國與西歐大部分仍處在自由民主社會的國家共同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原始創設的會員國有十二個,分別是美國、加拿大、冰島、英國、挪威、法國、比利時、荷蘭、葡萄牙、義大利、丹麥、盧森堡。這是一個軍事同盟組織,主要目標當然是對準了二次大戰後佔據大半個歐洲,且咄咄逼人想席捲整個歐洲的蘇聯。 而蘇聯當然不會坐視北約的威脅,1955年在波蘭首都華沙成立的華沙公約組織,就是蘇聯與當時受蘇聯掌控的東歐鐵幕衛星國家共同針對軍事成立的同盟組織。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員國有蘇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東德、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等八個正式成員,以及一個觀察員國蒙古。 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同盟組織的成立與對峙,大概就是冷戰的最具體展現。兩大軍事聯盟在約35年的對峙時間,都囤聚了大量的武器裝備,準備在末日之戰時一舉壓倒對方。 甚至當時的中國也因為中蘇交惡,一度成為華沙公約組織針對的打擊目標,一直到1960年代後期,中國核子試爆順利,原子彈與氫彈都掌握了之後,蘇聯才放棄武力解決中共的企圖。 華沙公約組織與北約之間,在武力上有很大的類型差異,北約的海軍與空軍力量強大,華約的陸軍則有壓倒性優勢。比如華約全部的坦克數量有將近六萬輛,北約坦克只有一萬六千輛,雖然說質量有差異,但數量已經大到無可抵擋。而北約的海軍有航母十五艘,華約只有二艘,北約大型戰艦有五百艘,華約只有一百艘。但是兩方對抗的碰撞地點會是在東歐與中歐平原上,海軍再強也影響有限。加上蘇聯太空科技較美國先進許多,優先實現了發射人造衛星與載人宇宙飛行,因此北約的壓力比華約更大。 雖然在二戰中經受了八百萬軍人死傷,二千萬人民傷亡之慘重代價,但蘇聯仍然以數百萬紅軍枕戈待旦的形勢,讓西方無法坐視,也難以抗衡。 有人說蘇聯的瓦解是因為窮兵黷武,在1980年代被美國以星戰計畫誘引投入太多資源在軍事上,加上1979年至1989年的十年阿富汗戰爭拖累,使蘇聯支撐不住而宣告瓦解。也有人說是前蘇聯境內的民族主義終究戰勝宣揚國際主義的共產主義,使蘇聯一夕瓦解。也有人說是戈巴契夫吃裡扒外,跟外國敵對勢力一起把蘇聯給搞垮了。 其實讓曾為世界第一強權的蘇聯瓦解的因素相當多,世界上武力強大到破表,卻一夕之間瓦解的前例不少,中國的秦朝、法國的拿破崙、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與窮兵黷武的德皇威廉二世,都是前例,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圖3-2 北約會員國加入的時間點(維基百科) 蘇聯瓦解後華約國家紛紛申請入北約 蘇聯於1991年瓦解後,華沙公約組織在1991年3月停止運作,當年7月宣布解散。東歐前蘇聯衛星國從此獲得好不容易得到的自由,幾乎少有國家願意再繼續與俄羅斯走在一起,絕大多數都傾向加入歐盟大家庭,並申請加入北約,以免再受到俄羅斯的侵略。 東德是因為德國統一而自動加入北約,1999年第一批加入北約的前華約國家為捷克、匈牙利、波蘭——三個最討厭、仇恨俄羅斯的國家。第二批於2004年加入北約的國家有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為波羅的海三小國、黑海周邊與前南斯拉夫國家。第三批為2009年加入北約的阿爾巴尼亞、克羅埃西亞兩國,他們對於塞爾維亞的戒心較重,可以看到塞爾維亞與俄羅斯走在一起,並未申請加入北約與歐盟。此外2017年蒙特尼格羅、2020年馬其頓也加入北約,不過他們與歐洲對抗俄羅斯方面較少涉入。 但是我們已經可以看到,讓北約在失去對抗目標(華約)的二十年裡,還能持續擴大的原因,其實就是這些東歐國家對俄羅斯重現蘇聯榮光企圖的恐懼,及對俄羅斯沙皇國或蘇聯捲土重來的擔憂。 為求自保,這些國家想盡辦法加入歐盟及北約,並相信唯有這樣才能在俄羅斯再度展開對外擴張時,國家可以在北約的庇護下勉求自保,不要再被俄羅斯人控制或奴役。2022年5月13日芬蘭已經正式提出加入北約的請求,預計瑞典再一週後也會跟著加入。 很顯然的,俄羅斯承襲過去帝俄與蘇聯無限擴張勢力範圍的對外擴張政策,這種貪慾是沒有盡頭的。18世紀三次瓜方波蘭、為時三百年的十餘次俄土戰爭,以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俄羅斯周邊的國家沒有受過俄羅斯侵略,打得下來的已經變成俄羅斯境內的聯邦主體,打不下來的就繼續一直打。 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帝俄對歐陸的擴張與操控,曾經讓俄羅斯被稱為歐洲憲兵、歐洲推土機,帝俄對中亞與遠東的征服,也讓中亞的突厥人、阿富汗人、波斯人,以及遠東的中國人、韓國人與日本人全部慘遭蹂躪。俄羅斯統治者傳統上認定武力是解決一切糾紛的最佳手段,一切的和平協定與外交談判都是俄羅斯武力未準備充足前,麻醉敵人的工具而已。照這個邏輯發展下去,能夠統一這個地球,建立地球聯邦的,不會是美國人,而是俄國人。所以東歐前華約國家的紛紛背離與加入北約及歐盟,讓俄羅斯怒火攻心,在民族主義話語的煽動下,俄羅斯人也覺得顏面盡失,過去榮光不再,自尊受到傷害。 歐盟與北約為了找到一個存在的理由,也必須找一個敵對的目標,中國太遠沒意義,俄羅斯則有新仇舊恨,以之為敵無須多費唇舌說服人民。因此當俄羅斯顯示出加入北約與歐盟的意願時,倘若真能實現並將俄羅斯納入歐洲的大家庭,的確也是達至和平的一種好方法。可惜歐盟與北約從心理上不願意接受俄羅斯,過去根本認為斯拉夫人是不講道理的蠻族,甚至連烏克蘭這個與俄羅斯同為東斯拉夫族的國家,過去北約也是不願意給予加入北約資格的。就算俄烏戰爭打到快滿一個月,歐盟國家還是遲疑應否給予烏克蘭加入北約與歐盟。 集體安全條約組織之成立 2002年俄羅斯糾集周邊若干友好國家成立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Collective Security Treaty Organization),加入的國家有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與俄羅斯,至於觀察員國則有阿富汗與塞爾維亞。這個組織似有重新恢復華約的模樣,但實力已大不如前。多半是經濟上依賴俄羅斯,甚至許多國民在俄羅斯打工的中亞前蘇聯陣營國家,或者是不受西方接受與歡迎的獨裁體制國家。曾加入這個條約但最後退出的則是亞塞拜然、喬治亞、烏茲別克等。 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確實是一種軍事同盟組織,時常舉辦會員國的共同演習,2009年還成立集體快速反應部隊。不過由於這些成員國彼此之間未必關係和睦,有時還會發生衝突,而且因為這個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會員國主要位在中亞地區,該地並無明顯的敵對俄羅斯勢力,讓這些中亞國家去與歐盟敵對,在地緣上並無意義,因此找不到敵人的軍事同盟組織,註定是沒有存在價值的。 好在2021年8月15日,阿富汗的塔利班攻陷首都喀布爾,並促成北約歐美聯軍倉皇緊迫的十萬人空中大撤退行動。雖然塔利班讓美軍在進軍阿富汗二十年後折戟沉沙,且面目掃地,但其實也讓美國跳出永不可能征服的阿富汗泥淖,並把宗教極端政權成立的危害與壓力,轉介到周邊原先即與美國不友好的國家身上,如中國、巴基斯坦、伊朗、以及阿富汗北方的中亞五國之地,立即受到阿富汗革命外溢效益的威脅。 俄羅斯對於塔利班之掌權,確實充滿壓力,甚至在塔利班開始攻城掠地向首都進發的過程中,俄羅斯總統普丁曾於2021年6月16日在日內瓦與美國總統拜登見面時提議,提供俄國在中亞的軍事基地給美軍自阿富汗完全撤軍後使用,以防堵塔利班勢力擴張,當然後來此想法並未獲得實現。 在塔利班秋風掃落葉向首都進軍時,許多前政府軍已無鬥志,2021年7月2日有支一千人的阿富汗政府軍部隊直接跨境到塔吉克避難。8月時則有四十架阿富汗軍用飛機飛往烏茲別克的機場,以躲避塔利班部隊的進攻,其中包括五架美製UH-60黑鷹直升機、十六架俄製Mi-17直升機,和十架A-29超級巨嘴鳥攻擊機。但後來塔利班掌權後,受困於阿富汗經濟貧困與內部問題需處理,沒有出現革命外溢的現象,因此俄羅斯在中亞的安全壓力降低。 不論是獨立國家國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歐亞經濟組織,都是俄羅斯試圖想恢復蘇聯,或沙俄的一種表徵。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1 2021.05.15 共產黨統治下的蘇聯到普丁統治下的俄羅斯聯邦 17:29
共產黨統治下的蘇聯到普丁統治下的俄羅斯聯邦 輝煌光榮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 蘇聯是1919年列寧經過十月革命,從資產階級及保皇黨白俄羅斯軍手上千辛萬苦奪來的政權,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施行共產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當時殖民帝國主義盛行,貧弱民族朝不保夕、普羅大眾無立錐之地的時代,確實很吸引人。雖然共產主義講求的是國際主義,不分國家民族都要實行無產階級革命,但是共產主義畢竟還是在一些根本未經過工業化的農牧業國家首先獲得實踐的機會。蘇聯是共產黨最先取得政權的國家,蘇聯足夠大的面積與人口完全撐得起這場人類史上未有的共產主義實驗。 蘇聯繼承俄羅斯沙皇國的國土與人民,獨裁專制的領導人以舉國之力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工業五年計畫,硬生生將一個農業國家升級為重工業國家,且依靠其豐富的天然資源,包括礦產、原油、天然氣、糧食等出口創匯,保證了政府的收支穩定。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蘇聯儼然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起,蘇聯原先還想強強聯手,跟納粹德國一起瓜分了波蘭、打了芬蘭、搶了外蒙古,甚至還想圖謀新疆與中國東北。最後1942年納粹發動巴巴羅薩行動,企圖一舉摧毀蘇聯,拿下首都莫斯科。 這個圖謀原先一度進展順利,後來還是遇到讓拿破崙抱憾終身的冬將軍,讓納粹與歐洲僕從國聯軍在莫斯科、列寧格勒、史達林格勒各戰線紛紛被擋了回去,還損失慘重。蘇聯動員全國人力,加上美、英盟軍大量物資裝備資助,終於緩一口氣過來,並且開始反攻的號角。1945年,紅軍一口氣打到柏林城內,逼迫希特勒服毒自盡。德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結束。 成立華沙公約組織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峙 雖然蘇聯贏得看似輝煌的勝利,但是短短四年內有二千七百萬蘇聯軍民死傷,戰死的紅軍將士更高達八百萬人。在付出這麼高昂的代價之後,任何在戰場上獲得的一切,理所當然被視為蘇聯紅軍的戰利品。 所有被蘇聯紅軍佔領的土地,都沒有再度讓出來的道理,通通成了蘇聯的僕從國,也就是東歐鐵幕國家,後來1955年在波蘭首都華沙成立了華沙公約組織(Warsaw Pact 或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包括東德、捷克、波蘭、波羅的海三小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阿爾巴尼亞等國都強制加入,想中途退出者則必須面對蘇聯出兵干預直到順服為止,這就是1968年布拉格之春發生的事。 倘若不顧及人民生活品質與幸福感,蘇聯在冷戰時期確實是較美國與北約更加強大的武裝勢力,不論是航太實力、發射太空火箭、送衛星上地球軌道、實現載人太空旅行,都是蘇聯優先做到。此外核子武器數量與威力、核子潛艦、戰略空軍力量、以及駐紮在北約邊界數千輛的坦克,都遠超過西方歐美國家,都是準備在幾天之內平推到大西洋岸的。 然而共產主義畢竟有他的弱點,就是無視人性對美好生活,或者說是奢侈生活的不懈追求。加上幾次決策錯誤,如1979-1989年入侵阿富汗。1980年代與美國在太空計畫中較勁,虛耗太多國力,以及各民族人民仍保有的民族主義思維等,終於使得共產主義在1990年代初期一夕之間瓦解。 蘇聯為期十年的阿富汗戰爭 1979年9月14日,總統塔拉基被阿明的支持者殺害,阿明當上總統。蘇聯看到干預的好時機,隨即在當年12月24日聖誕節前悍然入侵阿富汗,12月27日處決阿明與其黨羽。副總理卡馬爾繼位總理,但阿富汗全國上下反蘇聯情緒高漲。反蘇聯聖戰士(Mujahadeen)在全國範圍出現,開始攻擊蘇聯駐屯軍。這就是著名的蘇阿戰爭。 蘇聯陸續派出十多萬配備當時蘇聯最先進武器裝備的部隊進入阿富汗,想要徹底收服這個極具戰略價值的國家,實現俄羅斯人幾百年來航路暢通的夢想,似乎就在眼前了。但是蘇聯顯然低估了被稱為「帝國墳場」的阿富汗,阿富汗雖然又窮、又保守、又分裂,中央政府權力不強,開戰後政府軍很快不堪一擊地被蘇聯侵略軍擊敗。但是阿富汗民間可完全是另一回事,他們部落、部族主義高過效忠國家,對伊斯蘭的信仰又是極端堅定,艱困的環境更砥礪了阿富汗人的心志,讓他們不輕易屈服。因此當蘇聯人耀武揚威的進軍阿富汗,以為拿下總統府就等於拿下整個國家,事實證明是太過天真了。 蘇聯駐屯軍在阿富汗期間,僅能控制幾個大城,連大城之間的交通道路都無法保證安全,更遑論鄉下地區的高山峻嶺,完全不在蘇聯與其扶植的阿富汗政府控制下。各個之間不相統屬的聖戰士團體都紛紛冒出頭,他們無法跟蘇軍硬碰硬,但是卻想盡一切方法劫掠蘇軍運輸車隊,並用外國勢力提供的個人攜行式防空飛彈如刺針或SA-7來獵殺蘇軍的直升機與戰機,充分發揮游擊戰的威力,將看似強大的蘇軍緊緊地拖在阿富汗的土地上動彈不得。 到最後,蘇軍實在受不了傷亡,於是將第一線作戰任務交給扶植的阿富汗政府軍去當砲灰,蘇軍只提供砲兵、防空與空中轟炸空襲支援,這種情況與美軍2011-2021年佔據阿富汗期間執行的策略一模一樣。到了1982年時,已有二百八十萬阿富汗難民逃到巴基斯坦,一百五十萬難民逃到伊朗,聖戰士游擊隊已經控制大部分的鄉村,十多萬人的蘇聯軍隊與阿富汗政府軍僅能控制大城市。 打到1989年,內外交迫下的蘇聯經濟真的撐不住了,眼見著征服阿富汗的目標遙遙無期,蘇軍已經死亡一萬四千餘人,受傷五萬餘人,至於武器裝備損失如戰鬥機、轟炸機合計一百一十八架、直升機三百三十三架、坦克與裝甲車一千五百輛,其他工程車與卡車等一萬餘輛等,戈巴契夫決定停損了。1989年蘇聯、美國、巴基斯坦、阿富汗共同簽署《日內瓦和平協定》,十萬蘇聯軍隊自阿富汗撤軍,並保證了阿富汗的獨立自主。 阿富汗對於蘇聯就如同越南對於美國一樣,蘇聯在對阿富汗戰爭這十年中損失慘重又一無所獲,每年戰爭軍費要花八十億美元,加上支援親蘇聯的阿富汗中央政府,上百億美元大概跑不掉,可是什麼都沒有換到,讓蘇聯不斷失血到再也撐不住,於是一走了之。離開阿富汗不久後,蘇聯也就垮台了。 蘇聯瓦解後的經濟混亂 在蘇聯瓦解後,斯拉夫民族的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個國家,都陷入經濟混亂與大幅衰退。俄羅斯後來因為擁有西伯利亞豐沛的石油、天然氣資源而東山再起。 但烏克蘭經濟主軸為農業,雖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小麥、葵花油、玉米、大麥、亞麻子油、肥料等糧食作物產地,其小麥產量占全世界出口量12%,玉米則占全世界玉米產量的20%,許多中東國家與拉美國家都自烏克蘭進口大量小麥等糧食,然而農業收入畢竟有限,烏克蘭的經濟轉型仍舊十分艱苦,迄今都無法恢復當年蘇聯時期烏克蘭扮演的重要重工業、軍火工業重鎮的地位。 俄羅斯現在是世界上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的產油大國,其生產之原油、天然氣大規模地供應缺乏資源的歐洲市場,幾乎歐洲的工業生產與生活用電、燃料等都太過於依賴俄羅斯油氣供應,以致於俄羅斯有恃無恐地對外不斷發動侵略,歐洲卻只能投鼠忌器地難以反應。 不過雖然俄羅斯擁有充沛的資源,但這些資源卻沒有像沙烏地阿拉伯政府一樣拿出來與全民分享,而是由政府高層與寡頭階級瓜分,人民頂多只有殘羹剩肴,所有利潤的大頭都被極少數的富裕階級拿去享受。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寡頭在全世界灑錢,買球隊、買豪宅、買跑車、遊艇等全世界當土豪。 之前我們提到,到2022年俄烏戰爭前,俄羅斯約有10%的有錢人掌握了全國83%的財富,其中最富有的寡頭則以1%的人口掌握全俄羅斯60%的企業與金融資產。 也就是俄羅斯人民逆來順受,習慣接受獨裁者統治,加上普丁控制下的國度已經將有可能造反的人物全部驅逐或投入牢中,因此二十二年統治後,已經少有人有揭竿而起的想法。否則這種事發生在中東地方,衝動的阿拉伯人早起來推翻政府統治,搶奪經濟成果了。不過也正是因為俄羅斯人缺乏那種起來造反的衝動,所以西方要期待俄羅斯內部有人起來推翻普丁統治,還真的是望眼欲穿也難望到。 蘇聯繼承國俄羅斯聯邦 蘇聯的瓦解,是做為蘇聯主體民族的俄羅斯人一大歷史與心靈創傷,也是曾任蘇聯情報機構KGB駐東德軍官的普丁(Vladimir Putin)個人潛意識想扭轉的歷史事件。可是如果當初沒有葉爾欽出手將蘇聯瓦解,另外成立俄羅斯聯邦取代,那麼普丁未必有機會在蘇聯的體制下一躍成為國家領導人。 因此我們可以說蘇聯的瓦解造就了普丁的崛起,蘇聯瓦解後近十年的混亂與苦難,也正是普丁崛起的墊腳石。沒有當初葉爾欽怠於職守,每天喝得罪醺醺的,加入自由市場經濟的實驗也告失敗,國有資產賤賣給寡頭,金融體系近乎崩潰,民生供應不足且市面蕭條,第一次車臣戰爭又失敗羞辱,這一連串的苦難才使得葉爾欽選上年富力強的普丁來接班,否則今天也沒有普丁的事了。 而經濟方面,普丁在前兩任總統任期內也有不錯的表現,由於石油價格高漲,2000年到2008年之間的俄羅斯成為金磚四國之一,GDP每年成長5%-6%,是俄羅斯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加上第二次車臣戰爭(1999年-2009年)終於好不容易擊敗並收服了車臣這個從不服輸的民族,甚至讓車臣人成為他對外征戰的打手。因此普丁志得意滿是可以想見的,他的確作到葉爾欽不可能作到的事情。 不過俄羅斯終究是寡頭精英統治的國度,一般人民享有小小的現代化中產階級的好處,但利益大頭幾乎都是寡頭富人階層壟斷的。到2002年俄烏戰爭前,俄羅斯約有10%的有錢人掌握了全國83%的財富,其中最富有的寡頭則以1%的人口掌握全俄羅斯60%的企業與金融資產,他們在國外揮金如土、買球隊、買倫敦、巴黎豪宅、買豪華遊艇、資產存在瑞士銀行帳戶裡等等,但其實俄國境內一億四千萬人口中還有二千萬是生活在貧窮線下的窮人。這麼嚴重的貧富差距,大概也只有在俄羅斯、印度、中國等少數國家才能看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俄羅斯的斯拉夫人兄弟民族 圖片為狄托。 斯拉夫民族有東、西、南三支,東支是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西支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南支是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馬其頓與黑山國等。 我們瞭解過東斯拉夫民族的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也應該對西斯拉夫族與南斯拉夫族稍作介紹。 這些斯拉夫人是何時分家的呢?其實早在西元5世紀,匈人帝國縱橫東歐與西歐平原,到6世紀突厥西征大軍平推到烏克蘭時,斯拉夫人開始初步出現民族意識。 當時原佔據東歐俄羅斯、波蘭、烏克蘭、白俄羅斯、高加索以北這塊區域的哥德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令羅馬帝國頭痛不已的蠻族,被更加野蠻兇惡的匈奴人與突厥人由東歐往西歐推擠過去。 這些原本羅馬人眼中的蠻族,打不過來自東方更野蠻的游牧民族,當時的部族也沒有領土意識,打不過就遷徙。於是初步形成民族意識與特徵的斯拉夫人開始四散遷徙。有一批斯拉夫人在6世紀左右西遷到今天波蘭、捷克(波希米亞、摩拉維亞、西里西亞)、斯洛伐克等地區,就是西斯拉夫系的民族。 立國於10世紀的波蘭王國在與蒙古西征軍及金帳汗國的征戰中,雖然僥倖沒有亡國,但損傷慘重。13到14世紀時,波蘭與立陶宛共同組成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The Kingdom of Poland and the Grand Duchy of Lithuania,簡稱波立聯邦),擺脫了與金帳汗國的從屬關係,開始與成立俄羅斯沙皇國的東支斯拉夫人俄羅斯人交戰,爭奪焦點就是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的土地。波立聯邦一度佔領白俄羅斯與烏克蘭大草原,是當時東歐第一強國,也是西歐國家公認的東方強國。 可惜波立聯邦有一個大弱點,就是諸侯貴族權力太大,聯邦的君主是諸侯票選的,諸侯貴族組成的國會採取波蘭選王制(free election of King/波蘭文wolna elekcja)的決議方式,以貴族選舉國王的方式杜絕世襲制,此外每位貴族都有自由否決權,所有貴族需意見一致議案才能夠通過,這使得任何一個被外國收買的貴族都可以輕易的癱瘓國政。最後在18世紀末期,波蘭被普魯士王國、奧匈帝國與俄羅斯沙皇國聯手三次瓜分而亡國。之後一直到二戰期間,波蘭多次復國又亡國,一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以納粹敗亡而結束,波蘭在蘇聯紅軍扶持下成立波蘭人民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Poland),屬於鐵幕國家,首都華沙甚至是蘇聯與東歐衛星國共同組成的軍事同盟組織華沙公約組織(Warsaw Pact 或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的總部。 但波蘭人從來沒有放棄脫離俄羅斯控制的企圖,1980年代團結工聯(Solidarity)崛起,並在1989年6月4日波蘭全國大選中,以99%的選票打敗波蘭統一工人黨(Polish United Workers Party,PZPR,為共產黨),政權和平轉移,而蘇聯因為內部動盪,並未干預。 1990年1月16日,波蘭通過政黨法,規定實行多黨制,波蘭共產黨失去法定對政府的唯一領導權。波蘭人民共和國也改名為波蘭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Poland),1990年底華勒沙(Lech Walesa)也當選波蘭總統。 波蘭對曾經造成自己民族苦難與多次亡國的俄羅斯深惡痛絕,想盡辦法向西歐靠攏,與俄羅斯陣營保持最遠的距離。1999年波蘭成功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sation,NATO)。2004年5月1日波蘭正式加入歐盟,並在2007年加入申根簽證機制。今日的波蘭已經是完完整整的歐盟國家,與俄羅斯及共產陣營沒有一點的關係。 但是波蘭對俄羅斯的警惕之心還是極高的,除了努力整軍經武,也幫助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小國等對抗俄羅斯侵略。波蘭目前已有美製F16戰機、下單美製艾布蘭M1A2坦克二百五十輛,德國豹二坦克、以及前蘇聯時期授權生產的T72坦克。2022年俄烏戰爭期間,波蘭還響應烏克蘭政府呼籲,捐出二十八架蘇聯製米格29戰機給烏克蘭,雖然不知道最終是如何運送的,因為俄羅斯表示哪國讓烏克蘭飛機起降就視同宣戰。但波蘭進一步向西方靠攏,可見其去蘇聯化的堅定決心。 捷克、斯洛伐克與波蘭一樣是西支斯拉夫民族,但他們居住地點已經在中歐的西部,因此受西歐文化、宗教影響更大。在斯拉夫人西遷的時代,捷克人到了波希米亞盆地居住建國,10世紀時建立了波希米亞王國,後來也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份,是選侯國,大公有競選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資格。15世紀時,捷克落入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西元1618年時,曾因為哈布斯堡君主強制信奉新教胡斯教派的捷克人改信天主教,引爆三十年宗教戰爭,戰火蔓延整個中歐,戰況慘烈。 之後在哈布斯堡奧匈帝國統治下,捷克一直挺安靜的,甚至還因為礦產資源豐富,成為奧匈帝國重工業、軍火工業的發展重鎮。西元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戰敗,帝國瓦解,捷克與斯洛伐克合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Czechoslovakia),採議會內閣制。 但懷璧其罪,二次大戰前夕因為對礦產資源與重工業的需求,捷克被納粹德國強納為附庸國,直到1945年蘇聯紅軍來到並驅逐了納粹,將捷克歸入華沙公約組織的蘇聯衛星國行列,建立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捷克文Československá socialistická republika,ČSSR)。 可是捷克人並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1968年發生布拉格之春,蘇聯紅軍派軍進入壓制要求自由民主的捷克人,一直到1989年11月,東歐紛紛民主化的浪潮中,捷克終於得到夢想已久的自由,改推行多黨制選舉的民主議會內閣制。 1993年1月1日,捷克與斯洛伐克經過協商和平地分手,各自獨立建國,是世界上和平分家的極佳範例。之後與波蘭一樣,捷克在1999年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成為正式會員國,2007年與波蘭一起加入申根公約,從此正式成為歐洲的成員之一。 波蘭、捷克與斯洛伐克這三支西斯拉夫民族都與東斯拉夫的代表俄羅斯有宿怨,遠古同源的堂兄弟,現代卻成為仇人,甚至2022年4月初,捷克已經開始贈送並運送前蘇聯時期的T72坦克與BMP-1裝甲車給烏克蘭,以對抗俄羅斯的無理入侵。這不能不說是俄羅斯做人失敗,歷史上俄羅斯從莫斯科公國變為俄羅斯沙皇國之後就經常向西歐地區發兵:歷次俄土戰爭對巴爾幹半島與伊斯坦堡的野心,及多次出兵干預歐洲情勢如三次瓜分波蘭、參與對抗拿破崙戰事、兩次世界大戰等,因而獲得北極熊或歐洲推土機的稱號,也難怪歐洲人一千多年來都對俄羅斯抱持著不滿與鄙視,不願意接受俄羅斯加入歐洲的家庭。 南支斯拉夫人南遷 南支斯拉夫人,與西支斯拉夫人一樣,在西元556年突厥汗國室點密葉護十萬大軍西征到烏克蘭地帶,一路壓迫柔然汗國餘孽阿瓦人,以及沿途所有不屈服的民族往西逃竄,其中一支斯拉夫人往中歐的捷克波希米亞等方向遷徙時,另一支斯拉夫人則是往南向巴爾幹半島遷徙。 巴爾幹半島從來就是歐亞文明交流衝撞之地,在當時也不是無主之地,屬於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帝國的地盤。斯拉夫人闖入後武力值不弱,於是逐漸融合了當地的希臘人、依利利亞人等土著,後來不同的突厥部族也向巴爾幹半島遷徙,保加爾人、庫曼欽察人、可薩人等等,都與已經在巴爾幹紮根的南斯拉夫民族融合,例如保加爾人原先是突厥部族,後來竟然被斯拉夫化,成為現在保加利亞人的祖先,文化上是斯拉夫,血統上有一半突厥。南支斯拉夫人最強大的是塞爾維亞人,中世紀時就曾建立大帝國,雖然後來被鄂圖曼土耳其人、奧匈帝國等不斷打擊,甚至被收為附庸,但是都沒有真正屈服過。 經歷鄂圖曼土耳其人五百年的統治,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終於在法國大革命、拿破崙征服歐洲的浪潮中,塞爾維亞在歐洲的壓路機沙俄的支持下,在拿破崙時代瓦解後的歐洲新秩序中,從鄂圖曼取得高度自治的地位。不過當時的巴爾幹除了土耳其勢力、還有哈布斯堡王朝、保加利亞等勢力,重新取得自治的塞爾維亞不過只佔今天塞爾維亞的一小部分。1882年,塞爾維亞在沙俄支持下,成立塞爾維亞王國,並在20世紀初兩次巴爾幹戰爭中擴大領土,打下科索沃、馬其頓等地。 南斯拉夫狄托試圖建立南斯拉夫族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第一槍的,就是塞爾維亞激進民族主義份子,開槍將當時統治塞爾維亞部分區域、波斯尼亞等南斯拉夫地的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打死,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瓦解,其所統治的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瓦依瓦迪納、波士尼亞等地加上塞爾維亞,成立了南斯拉夫王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塞爾維亞王國也無法獨善其身,在最大的靠山,也就是俄羅斯為主體的蘇聯面對納粹德軍大舉進攻的同時,軸心國陣營聯軍也於1941年4月殺入塞爾維亞,匈牙利、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納粹德軍一起將塞爾維亞領土瓜分殆盡,塞爾維亞王國滅亡。不過塞爾維亞反抗軍隨即而起開始打游擊騷擾佔領軍。其中共產黨領導人狄托(Josip Broz Tito)率領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就是其中的一支反抗勢力。 1945年蘇聯紅軍大舉反攻,也掃過南斯拉夫,狄托在蘇軍扶持下成為新創立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Socialist 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的國家元首,將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馬其頓、科索沃等納入這個新成立的社會主義國家領土。雖然二戰之後的塞爾維亞也是共產主義國家,但是在狄托控制下的南斯拉夫聯邦是走自己特別社會主義道路,也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殊共產國家,1948年與蘇聯因為經濟政策上之不同而決裂,不過南斯拉夫也並沒有倒向歐美陣營,而是與印度、埃及等等一起創設不結盟運動(Non-Aligned Movement),成為冷戰時期一個特殊的國家。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蒙特尼格羅六個共和國與科索沃、瓦依瓦迪納兩個自治省共同組成。總統狄托的父親是克羅埃西亞人,母親是斯洛維尼亞人,因此他有意識地試圖降低塞爾維亞在整個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中的政治比重,與其他共和國拉平,狄托更人為地創造了「南斯拉夫民族」的民族認同意識,企圖導引共和國中的國民放棄自己原有的小族群認同,歸順到他創造的大民族意識中。可惜這個嘗試是失敗的,因此狄托在1980年死後,南斯拉夫基於慣性還維持了十二年,1992年之後方才完全瓦解。但是在狄托死後的1980年代,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經濟疲憊,加上受到石油危機的重創,南斯拉夫維持中央完整的凝聚力不斷下降,各個小民族的種族主義意識覺醒,民族之間各項歧視、不公平產生的隔閡與仇恨日益增加,各民族間暴力以對的案例增多。 到了1992年南斯拉夫正式解體,還在各個共和國之間爆發現代歐洲史上難得一見的種族屠殺、種族清洗的嚴重內戰。到最後只有塞爾維亞與基本上都是塞裔為主的蒙特尼格羅還象徵性的維持南斯拉夫聯邦,其他的共和國通通退出。2006年5月蒙特尼格羅也退出與塞爾維亞的聯合,自行立國甚至還加入歐盟與北約,當年6月塞爾維亞共和國也退出之前與蒙特尼格羅的聯邦結合體,自行立國。2008年阿爾巴尼亞裔人口為主的科索沃也以戰爭手段在歐盟北約協助下從塞爾維亞獨立成功。 南斯拉夫聯邦的血腥暴力內戰後解體,證明了不同民族同處一個國家體系中確屬難以維持。就算主體民族勢力再強大,受壓迫的少數民族也終歸是有機可趁。這樣的模式是否預示未來俄羅斯聯邦可能的結果呢?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烏克蘭的全歷史 最早崛起的羅斯人政權,是維京血統瓦良格人做為上層統治階級統治中下階層羅斯民眾的留里克王朝,留里克第二任大公奧列格南下打下基輔,成為基輔羅斯的創建者,也就是今天我們一般說「基輔羅斯」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國共同始祖的依據。當時的基輔羅斯一度強盛,不但攻滅了統治歐俄地區三百年的突厥可薩汗國,還組織羅斯聯軍遠征拜占庭,逼迫拜占庭簽署城下之盟,重金贖買和平並簽署雙邊貿易協議。只不過接替可薩汗國的另一支突厥佩切涅格汗國不久又擊敗基輔羅斯,殺了奧列格大公,將羅斯人當家做主的心願又壓了回去。基輔羅斯只能繼續在突厥人的統治下作為一個羅斯諸公國的一員存在。 今日俄羅斯的真正直系始祖,其實要算是蒙古人統治時期的莫斯科公國。莫斯科在蒙古人西征入侵基輔羅斯的時代,只是羅斯諸公國中的一個小鎮而已,是諾夫哥羅德大公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幼子丹尼爾.亞歷山德羅維奇所建立的小城邦國家。後來開始與周邊羅斯諸公國競爭地盤而陷入交戰。金帳汗國統治下的羅斯諸公國彼此間也是處於競爭與相互傾軋、戰爭衝突頻仍的狀態。此外莫斯科公國也面臨來自西方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威脅,立陶宛大公與羅斯諸公國中對莫斯科極為敵對的特維爾公國通婚,並曾聯軍於西元1368、1370、1372年三次遠征莫斯科公國,但都沒能打下莫斯科。 但經過波蘭立陶宛人的統治,許多烏克蘭的斯拉夫人皈依了羅馬天主教以及新教,一旦一個民族中出現不同宗教,通常就顯示分裂的預兆。而且斯拉夫人還不只是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而已,俄羅斯、烏克蘭算是東斯拉夫人,還有南斯拉夫人如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保加利亞人等,以及西斯拉夫人如捷克人、斯洛伐克人與波蘭人等。所以到後來烏克蘭還覺得跟波蘭人比較親近,跟俄羅斯人則是敬而遠之。 由於居住的地域及統治者種族宗教的不同,歐洲的斯拉夫人早已各自具有獨特的特徵屬性,足以各自成為獨立的民族國家,沒有誰還會想要與哪個斯拉夫兄弟同歸一家,共組一國。甚至斯拉夫民族之間因為歷史、宗教累積的仇恨而彼此衝突戰爭並不少見。 烏克蘭西半部歷史上不歸俄羅斯管轄 烏克蘭雖然在基輔羅斯時代確實是俄羅斯文明的起源地,但隨著莫斯科公國的崛起與升級為俄羅斯沙皇國,被稱為小俄羅斯的烏克蘭卻因與歐洲距離較近而受到更多歐洲元素的影響,甚至在大部分時間烏克蘭都不歸屬俄羅斯沙皇國的管轄,而是與東歐諸國如波蘭、立陶宛、哈布斯堡王朝、羅馬尼亞、匈牙利等關係更為緊密。甚至烏克蘭這個名稱,都是在20世紀初期才開始出現,過去烏克蘭人稱自己為盧森尼亞人或哥薩克人,最後在西元1918年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才算正式使用了烏克蘭這名稱為國名。 在蘇聯統治時期,烏克蘭做為蘇聯的穀倉自然是壓力很大的,加上蘇聯時期1932至1933年間因當時錯誤的農業政策,致使數百萬烏克蘭人餓死,該死亡人數由二百六十萬到一千二百萬的說法都有,雖然當時蘇聯各地都面臨饑荒以及餓死人之景況,但1991年獨立之後的烏克蘭政府掀出這筆舊帳,認定這場饑荒是蘇聯對烏克蘭人的種族清洗、滅絕之舉,由此更加痛恨俄羅斯。 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軍於1941年6月發動巴巴羅薩行動,從東線全面向蘇聯進攻,並分為北線向列寧格勒(也就是聖彼得堡)、中央方向針對莫斯科,南線向高加索油田進攻的三大主攻方向。而在這場規模宏大,蘇軍擁有二百九十萬西方前線部隊,對上納粹德軍與歐洲僕從軍共五百五十萬部隊之攻擊方,結果一開打就遭德軍快速擊破並推進。 納粹德國與烏克蘭民族主義結合共抗蘇聯 德軍南部方面軍的主攻第一目標是烏克蘭,取得豐產的糧食,之後再打入北高加索的巴庫油田,掌握石油出產,遏制蘇聯的戰爭潛力。經過一番鏖戰,敖德薩、克里米亞、基輔一直到高加索以北的地方紛紛落入德軍控制。此時的烏克蘭人與俄羅斯人誓死抵抗的態度不一樣,居然是用「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態度去對待德國侵略軍,認為德軍是解放者,可以將烏克蘭由蘇聯邪惡帝國統治下解救出來。當時侵入烏克蘭的德軍想來一定是又驚又喜吧,來侵略人家土地居然還頗受歡迎的,這麼好的事情可不多見。 而且在入侵的當月1941年6月30日,一位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斯捷潘‧班德拉(Stepan Andrevich Pandera)就在德國扶持下,在今天烏克蘭西部的利沃夫成立烏克蘭國,自封為總統。可是僅一週後德國改變主意,廢除烏克蘭國,改立烏克蘭總督區,由德國直接軍管烏克蘭,並將那位班德拉總統拉下台。不過到1944年戰事不利時,德國人又啟用班德拉加入德國黨衛軍烏克蘭部隊,一起合作抵抗蘇聯的反攻。 一直到2010年,烏克蘭總統尤先科特地頒發烏克蘭英雄獎章給班德拉,以作為民族獨立的英雄人物對待,烏克蘭的右翼極端民族主義者也都以班德拉為爭取烏克蘭獨立自主的象徵,此舉當然引起俄羅斯反對。但二戰時基於討厭蘇聯與俄羅斯,願意配合德國統治的烏克蘭人很多,還成立烏克蘭輔警部隊,在烏克蘭境內配合德國人攻打蘇聯紅軍,甚至還在烏克蘭總督區內協助德國人對猶太人的最終解決,行徑兇殘,因此在歷史上這批烏克蘭輔警部隊也算是惡名昭彰。 烏克蘭甚至更進一步籌組黨衛軍加利西亞師——這個由烏克蘭人組成的戰鬥部隊,戰力極強,且遇上蘇聯紅軍戰意、戰力更是暴增。這支黨衛軍烏克蘭部隊一直對德國人忠心耿耿,連蘇聯紅軍反攻拿下恢復所有蘇聯國土,還繼續向德國本土進攻時,這支黨衛軍烏克蘭部隊還協助德軍清繳境內捷克、波蘭游擊隊,還在華沙起義事件中殘暴地鎮壓屠殺數千名華沙居民,這暴行還被波蘭政府列為種族滅絕罪行。 烏克蘭在二戰之後當然被蘇聯紅軍收歸回蘇聯大家庭,不過戰時配合納粹的民族主義份子被蘇聯處決了約十五萬人。烏克蘭人見時機不對,暫時無法抵抗蘇聯力量,於是乖乖當順民,不過心中對俄羅斯的仇恨絲毫未解。等到蘇聯瓦解,這些對俄羅斯與蘇聯心懷怨恨的烏克蘭人又全部冒出來,而這些人也就是被俄羅斯指為新納粹的烏克蘭右翼民族主義者。 但烏克蘭對俄羅斯的觀感又因有地域之別而有差距,以致當不同陣營執政時,對俄羅斯的態度是全然相反。烏克蘭西部過去受歐洲國家統治,俄國大革命之後非自願加入蘇聯陣營,甚至有一部份是二次大戰後,蘇聯由波蘭領土強制割出給烏克蘭,因此這些人本來對蘇聯與俄羅斯就殊無好感。冷戰結束蘇聯瓦解後,這些烏西人民一心只想要加入歐盟及北約,重新擁抱歐洲文明世界,不想再跟俄羅斯扯上任何一點關係。烏克蘭東部則歷來受俄羅斯沙皇統治,自我民族認定就是屬於俄羅斯的一部份,也對一起與紅軍驅逐納粹佔領軍的衛國戰爭懷念不已,自然主張烏克蘭就應該是俄羅斯的一部份,因此他們現在自己成立頓涅斯克人民共和國(Donetsk People's Republic)、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Luhansk People's Republic),企圖重回俄羅斯的懷抱,也並不難以理解。 有爭議的克里米亞半島則是在蘇聯時期,由當時的總書記赫魯雪夫於1954年送給烏克蘭加盟共和國,作為慶祝俄烏再統一300年的禮物,也算是慷他人之慨,完全沒有問克里米亞人或俄羅斯的意見就做的決定。因為對於蘇聯來說,克里米亞歸俄羅斯還是歸烏克蘭都沒有差別,一樣是蘇聯的海軍基地。但是一旦蘇聯瓦解就差別甚大,克里米亞人完全不是烏克蘭人,他們是克里米亞韃靼人(克里米亞突厥汗國的後代),也有俄羅斯人移民或是來自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官兵,都是俄裔居多,因此也就可以想見2014年克里米亞公民投票返回俄羅斯時,幾乎絕大多數人民(97%公投票贊成)都是傾向回歸俄羅斯的,就算不想當俄羅斯的人也沒人想當烏克蘭人,因為克里米亞在1783年克里米亞汗國滅亡後一直是俄羅斯領地,與烏克蘭的關聯微乎其微,這點是我們必須認知並承認的事實。 而烏克蘭與西方國家基於反俄羅斯立場,當然是不承認克里米亞重新歸屬俄羅斯之舉的,只是政治歸政治,如果真要以人民內心的想法來說,克里米亞重新回到俄羅斯的懷抱應該的確是當地人民的真心選擇。不過戰爭的確不是改變領土歸屬的合法手段,所以俄羅斯想盡辦法壓迫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為俄羅斯的合法領土,但烏克蘭迄今就是不願意就範,因此克里米亞歸屬問題也成為2022年俄烏戰爭停火的一個俄方先決條件,烏克蘭對此仍不鬆口,畢竟一旦接受,東烏克蘭又該如何處置? 不過對於俄羅斯來說,值不值得以這麼暴力直接的手段奪回克里米亞?做這件事的投入與回報是否為正值?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倖免蒙古征服的白俄羅斯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屬於「白俄羅斯」的這塊土地,為什麼要以白色的俄羅斯著稱? 其實「白俄羅斯」這塊土地原先是屬於基輔羅斯公國的一部份,因此與俄羅斯、烏克蘭等地的斯拉夫人是一樣的起源。只是在十三世紀蒙古征服大軍到來之時,白俄羅斯土地上的羅斯諸公國為對抗蒙古大軍,改與波蘭立陶宛聯邦結合,誓死抵抗野蠻的蒙古騎兵入侵。雖然一度也遭到蒙古大軍入侵劫掠,但立陶宛波蘭聯軍的來到解放了白俄羅斯上的斯拉夫人。因此白俄羅斯的斯拉夫人並沒有受到蒙古人的統治,因此血統上並未融入蒙古與突厥等來自東方蒙古人種的黃種人血脈,因此白俄羅斯的斯拉夫人無論在膚色、髮色、眼球色等都是純種高加索人種,不像今日的俄羅斯人已經混雜太多突厥、蒙古等東方血脈。 不過在莫斯科公國崛起,進而升格為俄羅斯沙皇國之後,白俄羅斯與烏克蘭都成為沙俄與波蘭兩大東歐霸權勢力間爭奪的戰場。波蘭統治時期推行波蘭化,沙俄統治時期推行俄羅斯化,白俄羅斯人一直未能生出獨立的民族意識。 白俄羅斯人第一次建立自己的國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沙俄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東方戰場上較勁,結果沙俄因為沙皇統治不力,引發人民反抗,加上德軍力強,一路推進,於是在1918年3月25日德意志帝國軍的支持下白俄羅斯首度宣佈獨立,成立「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但這個新起的國家很快的因為德意志第二帝國投降,俄羅斯蘇維埃政權成立但陷入一盤混亂與內戰,波蘭重新獨立等等因素影響下,白俄羅斯被波蘭與俄羅斯瓜分。 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蘇聯)」正式成立時,今天白俄羅斯的東部是以創始加盟共和國身份加入蘇聯的,至於今天白俄羅斯的西部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從波蘭割肉出來給白俄羅斯的。 白俄羅斯在二戰時也受到納粹德軍佔領與統治,在巴巴羅薩行動中,南路德軍進攻烏克蘭,中路德軍則進攻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之後再往莫斯科方向攻擊前進。德軍佔領期間並未讓白俄羅斯建國,而是設置「東方總督轄區(Reichskommissariat Ostland)」,下轄的白魯森尼亞總管區(Ruthenia Generalbezirk Weißruthenien)就是負責統治白俄羅斯的德軍佔領機關。 二戰後,白俄羅斯自然回歸蘇聯懷抱,在重建後也成為蘇聯重要的製造業中心。即使蘇聯瓦解,1991年白俄羅斯正式獨立,但也從來與俄羅斯保持依附關係,並未與西方歐盟國家有過多往來,因為政治體制、經濟、文化、人種等都讓白俄羅斯沒有特別的理由偏向西方。 2022年2月爆發的俄烏戰爭,白俄羅斯是堅定的與俄羅斯站在一起,還借道給俄羅斯從烏克蘭北部邊界向首都基輔方向進攻。 本次普丁(Vladimir Putin)會悍然三路出兵烏克蘭,白俄羅斯總統亞歷山大魯卡申柯(Alexander Lukashenko)也扮演敲邊鼓、鼓勵甚至表達願意共同出兵攻打烏克蘭的態度,而俄羅斯軍從北方南下直攻烏克蘭首都基輔的部隊,也是借道白俄羅斯境內,穿過白俄羅斯與烏克蘭邊界向南進攻的。而在俄羅斯軍多次推進不順之時,白俄羅斯也公開表達願意派軍協同俄羅斯軍作戰的意願,真不知道他與烏克蘭的仇恨怎如此深切。 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柯是一名獨裁者,從1994年當選白俄總統後,就一直連任迄今,期間也有與普丁不甚愉快的時候,但後來相互取暖也就關係友好了。2020年白俄國內也曾發生過反魯卡申柯的大規模示威遊行,不過在獨裁者面前這些都是無效的。而且魯卡申柯也是一號特立獨行的人物,他的父族其實是烏克蘭族,但自小由單親母親撫養長大,在蘇聯時期集體生活下,這並不困難。他一路在共產黨體制中往上升,在前蘇聯時期的白俄羅斯加盟共和國擔任過各種官員職務。在蘇聯瓦解的當下,他是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的其中一名代表。 1991年蘇聯是怎麼瓦解的?是當時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葉爾欽、烏克蘭最高蘇維埃主席克拉夫丘克、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科維奇三個人合議後共同做出之決定,簽署協議解散蘇聯,另建「獨立國協」。當時的盧卡申科是唯一投票反對此協議通過的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代表,想想他的心情好嗎?因此我們可以說,盧卡申科恐怕是比普丁更堅定的恢復蘇聯主義者,普丁說不定是被他給利用了而不自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2.05.02 從可薩汗國、基輔羅斯公國、莫斯科公國到俄羅斯沙皇國的傳承故事與擴張歷史 圖為沙俄帝國軍進軍中亞各突厥系汗國 西突厥征服俄羅斯烏克蘭之地 匈奴人的時代結束了,一樣是塞種人後裔的突厥人繼起,成為歐亞大陸的新主人。西元552年,新崛起的突厥阿史那部落土門可汗,與弟弟室點密葉護一起擊敗盤據蒙古高原、由鮮卑人建立的強大柔然帝國,建立突厥汗國。西元556年,當時突厥可汗木桿可汗支持叔父,也就是突厥汗國的共同創辦人室點密葉護(Istami Yabgu,葉護Yabgu是突厥官名,副王之意,汗國之下有葉護國)率領突厥本部以及附屬之鐵勒諸部(講突厥語的東方游牧部族聯盟)共十萬部隊開始西征,主要目的是追殺柔然帝國的殘餘份子——阿瓦爾人。 突厥可薩汗國統治俄羅斯之地三百年 西突厥汗國於西元657年被大唐滅國前幾年,下屬鐵勒諸部中的「可薩部」於西元650年在裏海、烏克蘭、高加索地帶建國,稱為「可薩汗國或可薩帝國(Khazar Khanate)」,統治者就是原先西突厥的葉護「莫賀設」,建國後號稱答剌汗(Dalai Khan),答剌在蒙古文中是海洋的意思,也就是「像大海一樣遼闊偉大的汗王」之意。 突厥裔的可薩汗國從西元650年到西元969年被基輔羅斯公國新崛起的基輔羅斯大公「斯維亞托斯拉夫·伊戈列維奇」率軍攻陷之前,統治俄羅斯這塊土地也達三百廿年之久,雖然被斯拉夫人的基輔羅斯大公國滅亡,但是突厥裔的佩切涅格汗國、庫曼欽察汗國、保加爾汗國繼起,佩切涅格人甚至在西元970年時將攻滅可薩汗國的基輔羅斯大公斯維亞托斯拉夫擊敗並斬首,突厥人依舊繼續統治俄羅斯與烏克蘭草原。東斯拉夫人雖然是俄羅斯當地土著,但只有形成部落與小型城邦,無法團結成更大的勢力,大多數時間只能繼續當突厥征服者的奴僕。 除了蒙古之外,俄羅斯人歷史上最沉重的桎捁,就是突厥。歷史上斯拉夫人受突厥人奴役的歲月遠長於受蒙古人奴役的時間 蒙古征服 十三世紀時蒙古人來了。西元1237–1241年蒙古第二次西征,是由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次子「拔都」率領的,這次行動徵集所有蒙古部族、宗王、附屬國的長子們率軍遠征,主要目標就是要征服從鹹海到東歐的廣大領土,即今日的西伯利亞西部與歐俄部分。 西征進行很順利,原先的欽察庫曼汗國無力抵擋,紛紛降順加入蒙古,之後西征軍因為貴由汗死亡,長子們紛紛回軍,東返蒙古本土,然而統帥拔都並沒有回到蒙古本土去爭位,而是留下來在征服的這塊今天的俄羅斯土地上建立「金帳汗國(Golden Horde Khanate/蒙古語Altan Ord, 1242-1502AD)」,又稱欽察汗國。 為什麼一般大家都稱之為欽察汗國?因為蒙古人來之前,統治這塊土地的是「欽察庫曼汗國」,欽察人是斯拉夫土著游牧部落,庫曼人是突厥部落,當時欽察庫曼汗國是斯拉夫土著與突厥族的混合部落聯盟。這樣的部落聯盟實力分散,只要遭遇強大的勢力突進,很容易被分別擊破並降服。此外蒙古人認為突厥人一樣來自蒙古草原,是親戚民族,蒙古西征軍中也都有許多突厥部族如乃蠻、汪古、維吾爾人,因此招降突厥部族極其容易。 因為國土面積太大,建國的拔都汗也進行分封,他將西北亞的錫爾河流域地盤分封給之前謙讓朮赤汗位繼承權給他的哥哥斡兒答,建立「白帳汗國」;再將烏拉爾山以南一塊地盤封給戰功卓著的弟弟「昔班」,建立「藍帳汗國」。 金帳汗國領土遼闊,汗國子民包括突厥裔的欽察人、保加爾人、花剌子模人、庫曼人、可薩人、佩切涅克人,蒙古人與突厥人的政治地位一樣高,皆屬統治階級,斯拉夫土著貴族階級次之,斯拉夫佃農與奴隸居末。軍政合一的地方長官「達魯花赤」同時負責軍務與地方政務之工作,工作之一就是鎮壓各地不滿汗國統治之部族與個人。斯拉夫人貴族臣服於蒙古統治,儘管繳稅、納貢,並出人力為蒙古大汗打仗,但還是次等公民,受蒙古人奴役的本質未改變。 金帳汗國在1275年時人口有八百五十萬人,加上士兵約一千萬人。可汗向各地派遣鎮守官「達魯花赤」,管轄到「萬戶、城、村」一級。 欽察汗國的軍人由各地家戶供養,十戶必須要供養十名兵員,軍人通常是由蒙古及突厥人擔任,因為他們是天生的戰士,善打仗而不善農耕經營。在稅務方面是包稅制,帝國稅率百分之十,通常在某個地區就包給有能力收稅的人去包辦,斯拉夫貴族、猶太人、亞美尼亞人等較精於計算與商業的人士會爭取包稅權,自然是因為其有利可圖,再完成汗國規定的稅額後,多出部分歸包稅商所有。 雖然金帳汗國是蒙古人建立的,但由於之前統治者都是突厥人,且突厥人也是起源於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因此受到蒙古統治者的信任,到了汗國統治的中後期,金帳汗國將士多為突厥人,各級官員也都以突厥人居多,整個國家幾乎都突厥化、伊斯蘭化,除了外交文書還使用蒙古文之外,一般使用的官方語言都是突厥語,與原先蒙古征服者的形象差異甚多。 金帳汗國的宗教政策方面,大部分時間是處於宗教自由狀態,但隨著汗國高層曾經信奉景教、東正教,後來逐漸伊斯蘭化。金帳汗國的東部疆域與中亞地區接觸,高加索南部也與帖木兒汗國接壤,因此受到伊斯蘭信仰的影響甚大。 留里克王朝與基輔羅斯公國的崛起 西元650年建國的突厥裔可薩汗國先天環境良好,初期僅有從高加索以南來的阿拉伯帝國軍事威脅,其餘各方皆無有組織的威脅。 但是在西元第八世紀時,有一支來自北方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維京人部落「瓦良格人(Varangians)」南下,開始在可薩汗國以北的俄羅斯平原建立根據地。維京人是海盜出身,喜愛劫掠,維京血統的瓦良格人像遊牧民族一樣在俄羅斯土地上到處侵奪捕奴,並開始與南方的可薩人、拜占庭人與阿拉伯人建立貿易往來商路,將奴隸轉賣至南方有錢的勢力。 到了西元第九世紀時,瓦良格人一位酋長「留里克(Riurik,西元830年至879年)」在俄羅斯北部的諾夫哥羅德建立留里克王朝,其實也就是一個大公國,他統治下的人民多為羅斯人(古俄羅斯人),因此他起了統一全部羅斯人部落的野心。只可惜他當時年事已高,壯志未酬。 留里克死後,國家陷入內亂,誰都不服誰,乾脆再度邀請瓦良格人派人接替留里克的諾夫哥羅德大公職務,因此同是瓦良格人,被視為基輔羅斯公國的創建者奧列格(Oleg,統治時期:879-912年)接替擔任「諾夫哥羅德大公」,並開始擴張領土,由於他打下基輔,擴大版圖到南方基輔,奧列格也被視為「基輔羅斯王朝」的第一任大公。 在奧列格大公統治期間,羅斯國家組織越發完整,西元882年,奧列格征服了基輔,瓦良格人與東斯拉夫人也逐漸融合成為古羅斯人,也就是今天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的直系祖先。 基輔羅斯滅亡可薩汗國 西元911年,基輔羅斯大公奧列格居然率領許多斯拉夫人部落組成的羅斯聯軍經過巴爾幹方向遠征拜占庭,一直攻抵首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支付鉅額贖金給羅斯聯軍換取和平,並簽署雙邊貿易協定,這顯示羅斯人已經壯大到一定程度,開始威脅可薩汗國這個拜占庭之前的盟友。而且拜占庭在羅斯崛起後開始撤銷與可薩汗國的聯盟,與羅斯及北方亞蘭人結盟攻擊可薩汗國,試圖削弱可薩汗國的控制力。 拜占庭帝國此項轉變實在惡質,可薩汗國可是之前協助他對抗薩珊波斯及好戰的阿拉伯帝國的傳統盟邦,現在有了新朋友,就兔死狗烹,朝舊盟友背後捅刀,實在是全無道義。 到了西元965至969年間,因為厭惡可薩汗國對往來商隊抽十一稅的負擔,當時的基輔羅斯大公「斯維亞托斯拉夫·伊戈列維奇」率軍攻陷了可薩汗國首都「阿的爾」,突厥裔可薩汗國就此滅亡。 羅斯人接受東正教 基輔羅斯公國在西元987年-1011年間集體皈依基督教的東正教派,也就是今日俄羅斯東正教的起源。 基輔羅斯大公決定採取東正教。甚至在西元988年,斯維亞托斯拉維奇大公為了求娶拜占庭帝國的安娜公主,正式受洗成為東正教基督徒,並將東正教全套經典、儀節與神職人員都帶回基輔羅斯公國,並在聶伯河中為全體基輔羅斯國民集體受洗,此一驚人的歷史事件就是「羅斯受洗」。斯維亞托斯拉維奇大公也因為這個將全體國民受洗為基督徒的決定,被東正教與羅馬教廷封為聖徒。 請注意,此時的俄羅斯與基輔烏克蘭還是完全在一起的,不論是統治者、人民血統、語言文化、宗教都是一致的。 莫斯科公國脫離蒙古統治建立俄羅斯沙皇國 莫斯科在蒙古人西征入侵基輔羅斯的時代,還只是羅斯諸公國中的一個小鎮而已,是「諾夫哥羅德大公」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小兒子「丹尼爾·亞歷山德羅維奇」所建立的分封小國。後來開始與周邊羅斯諸公國競爭地盤,莫斯科大公尤里·丹尼洛維奇曾迎娶金帳大汗月即別的妹妹孔察黑,企圖以金帳汗的妹婿身份在金帳汗國的附屬小國中佔據高位。金帳汗國統治下的羅斯諸公國,彼此間也是處於競爭與相互傾軋、戰爭衝突頻仍的狀態。 此外莫斯科公國也面臨來自西方傳統東歐強國「波蘭立陶宛聯邦,簡稱波立聯邦」的威脅,立陶宛大公與羅斯諸公國中對莫斯科極為敵對的特維爾公國通婚,並聯軍於1368年、1370年、1372年三次遠征莫斯科公國,但都沒能打下莫斯科。 隨著金帳汗國在西元1396年遭遇帖木兒汗國的入侵,國家式微已不可挽回。轄下的斯拉夫人貴族莫斯科大公在1472年公然抗稅,金帳汗國阿合馬大汗兩次出兵討伐莫斯科大公國皆戰敗,1480年後莫斯科公國獨立。 金帳汗國雖然統治俄羅斯之地沒有太久,但是其實金帳汗國是蒙古四大汗國中最強大也維持最久的,為什麼?首先,金帳汗國國祚由1242年到1502年,共計也有廿百六十年,並不算短;其次,金帳汗國滅亡之後陸續由白帳汗國、大帳汗國、克里米亞汗國繼承,繼續與斯拉夫人搏鬥。 克里米亞汗國的捕奴貿易 克里米亞汗國承繼金帳汗國傳統,是一個突厥蒙古裔的游牧國家,騎兵是最強戰力,經濟型態原始,其中一項惡名昭彰的是捕奴買賣。克里米亞人會去俄羅斯平原四處捕捉沙俄帝國、烏克蘭、波立聯邦及羅馬尼亞等非穆斯林平民作為奴隸,然後賣到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阿拉伯去,賺取不菲的收入。而這筆捕奴收入需要上繳百分之十至二十的收入給克里米亞汗,因此是受到汗國認可的合法買賣。 據估計從1474年到1694年,約一百八十年間,每年有約兩萬名奴隸被捕捉並賣到鄂圖曼帝國,因此總共有二至三百萬的波蘭、烏克蘭、俄羅斯人被捕捉為奴隸,成為鄂圖曼土耳其境內貴族或有錢人的農耕或家戶管理人力,當然奴隸沒有人權可言,主人要如何操控擺佈,奴隸也無從抵抗。 不過奴隸也不是沒有翻身的一天,有些被賣到中東阿拉伯區域的斯拉夫男性,被主人收為隨從或保鏢,成為私人擁有的軍人,也就是奴隸騎兵「馬木路克」,在擁有一定武力後,也是有人從奴隸幸運地翻身成為統治者蘇丹的。當蒙古第三次西征橫掃中東阿拉伯世界時,阻止蒙古兵鋒的就是馬木路克王朝,這個王朝是由欽察人、高加索切爾克斯人等被抓來的斯拉夫或突厥奴隸騎兵翻身後成立的王朝勢力。 俄羅斯沙皇國的成立與擴張 西元1547年,自認與留里克王朝一脈相承的莫斯科公國正式改名為「俄羅斯沙皇國」,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 沙皇(Tzar)在俄語中就是「凱撒」的意思,俄羅斯人使用這個名稱,表明他們是繼承在西元1453年被鄂圖曼土耳其滅國的「拜占庭東羅馬帝國」的法統,羅馬城是第一羅馬,拜占庭是第二羅馬,莫斯科就是第三羅馬,所以他們也用「凱撒Tzar」稱呼自己的皇帝,俄羅斯沙皇國就是要在宗教上、文化上、法統上全面繼承羅馬帝國。 沙俄的前身莫斯科公國作為金帳汗國統治三百年的屬國,完全承襲了蒙古人對領土的喜愛與渴求。伊凡四世(又號恐怖伊凡)與繼任人一步步將金帳汗國及由金帳汗國衍生出的大帳汗國、克里米亞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喀山汗國、西伯利亞汗國等突厥系王國逐一消滅併吞,並進而拿下整個西伯利亞一直到堪察加半島、白令海峽與整個阿拉斯加。 俄土戰爭300年 西元1540年代開始,鄂圖曼土耳其就與剛從莫斯科公國升級為沙俄帝國的俄羅斯人,開始為了搶奪金帳汗國滅亡後留下的地盤歸屬而持續戰鬥,為了爭奪突厥系汗國如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之統治宗主權,尤其是為了克里米亞汗國的生存更是衝突戰爭不斷。 西元1696年俄羅斯奪取亞速海上的鄂圖曼亞速堡壘,並以之為港口,建立第一支俄羅斯海軍艦隊。沙俄終於完成在黑海開設港口的夢想,黑海港口比起北極海的偏遠,自然是有利得多。所以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擁有欲始自1696年即奠定。 沙俄與英國爭奪中亞印度的大博奕 沙俄在十六至十九世紀將中亞所有國家鯨吞入肚。雖然沙俄已經陸續找到通往北冰洋、黑海、太平洋的海岸線與港口,但是中亞再往南就是印度洋,要是俄羅斯有一個印度洋港口,那所有俄羅斯的敵人都再也無法禁運制裁俄國了。 但是當時不管是阿富汗、英屬印度、波斯薩非王朝等,都是英國的地盤。要打通往印度洋的通道,沙俄必須先控制阿富汗,再打下波斯或印度其中之一,就可以通往印度洋。但要攻打阿富汗?這可就是要了老命的事了,包括英國,也是連打幾次阿富汗都鎩羽而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1 2022.05.02 金髮碧眼的匈奴人是斯拉夫人的祖先 25:16
圖為匈奴王阿提拉畫像 2021年7月17日,筆者在臉書上看到追蹤中的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在他個人臉書上貼文表示:「對於俄羅斯而言,烏克蘭不是外國,烏克蘭是俄羅斯歷史的一部份,烏克蘭人也是俄羅斯人的一部份,而這也是發生在烏克蘭的一切會這麼樣讓俄羅斯人心痛的緣故。」普丁又說:「烏克蘭被有意地扭曲成反俄羅斯,強迫俄裔的烏克蘭人放棄他們對歷史的認同與團結。我們不要管彼此路線歧異,應注意的是住在烏克蘭及俄羅斯境內千百萬人民的命運糾葛,幾世紀以來精神上的糾葛。」 普丁還說:「對於所有瞭解俄羅斯歷史的人來說,幾個世紀以來我們就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所以人為創造烏克蘭成為一個反俄前哨站是抵觸所有人的利益的。大多數烏克蘭人都明白這些事實,但他們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被迫扭曲民族認同、放棄俄語文化。歷史上有些時候,外來勢力人為地將俄羅斯與烏克蘭分離,但我們最終都重新找回團結的力量,我們的力量來自團結。」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普丁總統聲稱要驅除納粹,保護烏克蘭東部親俄人民,於是揮軍進入烏克蘭,震驚全世界。更令人驚異的是同為東斯拉夫民族的烏克蘭人堅強抵擋,僅僅一個月的抗戰,就打得俄羅斯戰損超過過去蘇聯進攻阿富汗十年的總戰損。無異是一場偉大衛國戰爭的重現,只是這次俄羅斯變成侵略者。 這兩個系出同源的東斯拉夫民族,怎麼會弄到同室操戈的地步?而烏克蘭為何竟然抵擋得住俄羅斯兵鋒?讓原本全世界仰望,誤以為超強的俄羅斯軍隊被打得灰頭土臉? 筆者過去對歐亞大陸古文明歷史、遊牧民族歷史稍有涉獵,斯拉夫民族的發展自然也在其中。從古塞種人、匈奴人發展成為羅斯人,到莫斯科公國建立沙俄帝國,俄羅斯的根源完全可以一路溯源上去。從俄羅斯人祖先經歷過的一切,可以探究出現代俄羅斯人隱藏在心中最深的恐懼與欲望。 到底普丁對於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歷史連結與族群對立的認知,是基於何樣的歷史事實?為什麼烏克蘭人顯然不是這樣想的呢?真的有誰扭曲或在背後操控了這一切嗎?讓我們從人種分別的歷史淵源來探究一下這課題。 首先,斯拉夫民族有東、西、南三支,西支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南支是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馬其頓與黑山國等。俄羅斯是東斯拉夫人(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中的一支,原先並不起眼,勢力微小,受人奴役,但後來在俄羅斯沙皇國無限擴張政策下,成為世界領土最大國家。 俄羅斯所屬的東斯拉夫人雖然歷史悠久,卻也不是唯一在這塊遼闊土地上活動的民族。在今天俄羅斯這麼遼闊無邊的土地,原先上面另有主人。 被譽為戰鬥民族的俄羅斯人,其實並非一直都很強大。從有歷史紀錄得公元八世紀開始,一直到十六世紀俄羅斯沙皇國建立以前,俄羅斯人一直是突厥人與蒙古人的奴隸,以及國家結構底層的受壓迫階級。即使俄羅斯沙皇國成立後,一般民眾通常也只有兩條出路:被土耳其或克里米亞汗國的突厥人掠奪去當奴隸,或是在自己國家擔任農奴直到死亡,要當人上人的貴族階級可說是難上加難。一直到十九世紀末期,俄羅斯帝國才解放農奴。但不久後共產主義蘇聯興起,然而俄羅斯人在社會主義大旗下,仍然找不到自我。好不容易蘇聯瓦解,俄羅斯人初嚐自由滋味,可不到十年,普丁大帝又掌握了俄羅斯,成立了寡頭獨裁,最後挑起一次又一次戰爭,俄羅斯人民當真情何以堪。 第一章、俄羅斯的起源 塞種人——古羅斯人的祖先 西元前3,000-5,000年,是歐亞大陸上古時期強大的游牧部落聯盟塞種人(Sekas)在今日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中亞各國這塊歐亞大陸核心地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塞種人是中國古籍的稱呼,西方歷史上又稱他們為斯基泰人(Skitei)、西徐亞人(Scythian)。塞種人崛起的地點就是黑海北岸的烏克蘭平原,並向四面八方擴張,他們是世界上最早的游牧騎馬民族,也因此佔有遼闊的土地,維持鬆散的部落聯盟。 塞種人部落聯盟下轄有多個民族,如馬薩革泰人(Massagetes)、大益人(Dahae)、辛美利亞人(Cimmericans)、薩爾馬提亞人(Sarmatians)等,都屬於塞種人部落聯盟的一份子。 塞種部落是世界第一個出現的游牧文化,也是第一個馴化馬匹的人類種群。目前認為馬最早被馴化的地點,是位在今天哈薩克北部的歐亞草原上,距今五千多年的波泰文化(Botai culture)。此處出土的動物遺骸,超過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馬的骨頭,證明當時人類已能大規模馴養馬匹。 阿凡納謝沃文化(Afanasievo culture)是另外一個西元前2,500年到西元前3,500年間,在歐亞大陸上包括蒙古高原西部、新疆北部、哈薩克中部與東部、塔吉克與鹹海地區繁衍的一個文明,這個文明已經進入半游牧狀態,有飼養牲畜的紀錄,也有金屬物及輪式車輛。此特徵與塞種人的歷史記載是一致的。塞種人從被征服的西台人(今土耳其中部)中掌握了冶煉鐵器的技術,這是一項當時最先進的兵器材料。在當時世界中,青銅器正往鐵器時代進化,因此手持鐵製兵器而且騎馬的塞種人幾乎是無敵的。除此之外,塞種人是金髮碧眼的高加索人種,與黃皮膚、黑頭髮、圓臉的東方蒙古人種、漢藏人種及馬來人、波里尼西亞等都是截然不同的。 西元前七世紀,各個塞種人部落由黑海北岸的烏克蘭、俄羅斯等孕育出他們的北方草原出發,向四方出征。有的向南攻擊古希臘與今天土耳其、東地中海岸直到埃及。這批入侵中東的斯基泰人被馬其頓希臘人擊敗,後來陸續被同為塞種部落的薩爾馬提亞與奄蔡(又稱Alani阿蘭人)吞併,最後形成了古代斯拉夫族群—古羅斯人的來源之一。 另外一支塞種人走得更遠,他們向東沿著俄羅斯平原與西伯利亞一路擴張到蒙古高原與今天中國甘肅的河西走廊之地,秦漢時代的西戎、匈奴、大月氏、烏孫、康居、大宛等國,就是塞種人後裔,同時也是令古中國頭疼不已的游牧民族。 匈奴人是金髮碧眼的塞種人後裔 西元前209年即位之匈奴冒頓單于,在東方擊敗東胡、大月氏及草原上大大小小的部落,建立強大的匈奴帝國,與漢朝交戰兩、三百年。西元後89年,東漢竇憲率漢軍與南匈奴聯軍北擊匈奴,北匈奴大敗,隨後漢軍繼續在西域與北匈奴殘餘勢力交戰。至西元151年以後,北匈奴呼衍王撤離西域向西方遠遠遷徙,從此退出中國歷史書籍的記載。 近代開始有人用考古挖掘之結果來考證歷史記載正確與否,在蒙古與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進行考古,挖掘匈奴單于墓葬。在今天俄羅斯聯邦圖瓦共和國,也就是清代唐努烏梁海蒙古的地方,也挖掘出一個匈奴城市,這片遺址有一百一十座匈奴時期墓葬,而且規模宏大,不是單于就是匈奴大貴族的墓葬。 更重要的是,毛勒高都二號墓地M1一號大墓(單于規格)的遺骸,被提取組織進行DNA檢驗,這個樣本的父系基因是「R1a1a1b」,基因組屬於印歐語人種的東支,具有此組基因的人群散佈在北歐、中歐、東歐、西亞、中亞與南亞,但不是東亞與北亞人種常見的基因組。另外這組「R1a1a1b」的基因下可分為歐洲與印度伊朗兩個分支,檢測結果也可以排除是歐洲分支,因此這個墓葬中的匈奴單于應該是屬於印度伊朗人種無疑。 匈人在歐洲最後的光耀 兩百年後,俄羅斯頓河流域出現匈人部族,並依靠強大武力,在西元430年時征服了東哥德人與其他居住在羅馬帝國邊界外的日耳曼蠻族部落,於今天俄羅斯、烏克蘭、巴爾幹半島與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地成立一個武力強大的匈人帝國,並向歐洲大陸持續推進。 「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在位時,匈人帝國的版圖東起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這個匈人領土,其實就是俄羅斯理想的終極目標,西起大西洋岸,東至太平洋,成為盤據歐亞大陸的霸主。 西元451年,阿提拉率軍進入法蘭克王國,他事先從阿蘭人、薩克森人、東哥德人、勃艮第人、赫魯利人等服從匈人統治的部族中抽調軍隊,加上自己領導的匈人騎兵,組成一支混合軍隊進攻西羅馬帝國的高盧(今日的法國)。當阿提拉率領大軍推進到西羅馬帝國比利時省時,根據記載匈人裹挾之兵力已達五十萬(恐有誇大)。當年四月七日,匈奴人攻陷了梅斯。並與羅馬帝國及西哥德聯軍在今天的法國香檳沙隆爆發了著名的沙隆戰役,西哥德王狄奧多里克戰死,而阿提拉戰敗離開高盧,向更繁榮的義大利本土轉進。 西元452年匈人部隊越過了阿爾卑斯山,侵入義大利本土,攻占許多羅馬城市並摧毀義大利東北的軍事重鎮「阿奎萊亞」。 西元452年阿提拉驟逝,死後匈人帝國奪權、內訌,分崩離析,他的子孫逃回俄羅斯頓河下游之根據地,也就是俄羅斯與烏克蘭交界,高加索北岸處,但不久就相互爭鬥而消失無蹤,融入成當地斯拉夫土著的一部份。 之前提過,原始匈奴人血緣是印歐人種東部支派,是金髮碧眼、深目高鼻的高加索白人人種,所以斯拉夫人土著,一直到今天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與白俄羅斯人,純種的斯拉夫人就是金髮碧眼的外貌,基因組是無法騙人的。 因此可以確定斯拉夫人的祖先之一就是匈奴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1 2022.05.02 中國大好機會收復數百萬平方公里失土 24:44
圖:八國聯軍進攻紫禁城情景。 俄羅斯的衰弱是中國崛起最好的一次機會與考驗 2022.03.03所寫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鬥已經超過1個禮拜,這場戰爭在東、西方世界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對於美國、歐洲等歐盟及北約國家,以及同樣為民主自由政治體制為主的國家而言,對俄羅斯以蠻橫無理的態勢出兵進攻另一個主權國家烏克蘭的行為都無法接受。這種明目張膽破壞國際規範與國際法的事情,無疑是蔑視所有既存之國際秩序,宣告叢林法則的回歸。 但在亞洲的看法稍有不同,相同秉持西方式民主的日本、韓國、台灣、東協國家、澳洲、紐西蘭等當然是支持烏克蘭的奮起抵抗,譴責進攻烏克蘭的俄羅斯。甚至連地緣關係遙遠的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國家,除了少數俄羅斯的鐵桿死忠盟友之外,絕大多數國家都是譴責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的,因為一旦沒有國際秩序,對於所有中小型國家都是威脅。因此在3月2日聯合國大會裡,針對譴責俄國侵略烏克蘭決議案有141國同意,5國反對,35國棄權。 當然對於一些在意識形態和政治體系向來反美的國家,如伊朗、敘利亞、葉門、委內瑞拉、北韓等,這些必須靠向俄羅斯才能藉以對抗美國的國家,也就是美國眼中的邪惡軸心國家,就還是無條件的支持俄羅斯。然而對於中國來說,倘中國僅是為了對抗美國,就把自己與俄羅斯綑綁起來,如此作法其實有待商榷。 混水摸魚,中國的大好機會一去不會再來 對於中國來講,此刻竟是一個天賜的大好機會,而且這次錯過可能幾百年都不見得會再來,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倘中國能破除意識形態陣營的立場跟角度,倘中國領導人與中國社會可以從一個更高、更宏觀的視野來看這一件幾乎影響了全世界、全人類歷史的此一事件,你就知道中國幾百年以來從未有過的大好機會來了,也就是中國很有機會從瀕臨毀滅的俄羅斯身上割下一大塊肉,而且順理成章,完全吞得下去。 面對這一個問題必須要謹慎,但是在另方面卻需要更勇敢前進。 首先我們要瞭解俄羅斯這一個國家,並不是一個很古老的國家,如果從有維京血統的瓦良格人奧列格大公於西元879年創建基輔羅斯公國的時代算起,基輔羅斯公國是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共同的始祖,但也陷入與突厥裔的可薩汗國、佩切涅格汗國、欽察庫曼汗國無止盡的鬥爭中,一直到13世紀上半葉時,蒙古西征軍到來,基輔羅斯公國與庫曼欽察汗國一起被蒙古人征服,蒙古人建立金帳汗國,統治今天俄羅斯歐俄部分、烏克蘭、白俄羅斯、一直到高加索地區。在金帳汗國的時代,斯拉夫人就是一個個小小的邦國,斯拉夫貴族必須要到金帳汗國蒙古大汗的面前屈膝獻上貢品與奴隸。 一直到15世紀金帳汗國衰落之後,莫斯科公國首先反叛並贏得獨立,莫斯科公國,也就是後來俄羅斯沙皇國的前身,在伊凡四世在位時將莫斯科公國升格為俄羅斯沙皇國,他的目標是統一斯拉夫人的土地,並且將蒙古人的統治終結。他也的確做到了,把金帳汗國,到後來的大帳汗國、克里米亞汗國這一蒙古突厥王朝體系全部消滅。 沙俄猶不滿足,繼續向東,把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哈薩克汗國、希瓦汗國等突厥人建立的汗國陸續吞滅,在哥薩克人的前驅下向東方不斷的推進,一直到了西伯利亞以及遠東地區,甚至還跨越白令海峽佔據了阿拉斯加。其目的就是在完成俄羅斯人幾百年來的夢想,也就是尋找冬季不凍港。 在這個過程中當時已經是清朝康熙時代的中國,一樣成為俄羅斯人擴張的犧牲品。俄羅斯人對於土地的渴求是無止境的,只要踏上的土地就要納為己有。從十七世紀俄羅斯人來到了外興安嶺,到了21世紀也不過過去了400年,俄羅斯人在整個俄羅斯遠東聯邦區這一大塊從貝加爾湖以東,到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海參崴的這一塊土地有六百萬平方公里之遼闊,但到今天為止俄羅斯在這一塊土地上的人口卻只有區區六百萬人,這是什麼概念?就是1個人可以佔1平方公里這麼遼闊的土地。 講地廣人稀都不足以形容俄羅斯人口在遠東的稀少與薄弱,但中國歷史上的民國時期,蘇聯的史達林還一度有意將外蒙古(也就是今天的蒙古國),中國的東三省(包括不凍港大連、旅順),甚至新疆全部併吞。雖然我們可以看到,後來俄羅斯人對伊朗、阿富汗、中國的新疆、東北、與蒙古國之圖謀,到最後沒有成為事實,但是已經可以看出俄羅斯人對於土地的貪婪,以及中國人在歷史上受到俄羅斯的迫害與侵略真是罄竹難書,有血性的中國人不應該遺忘。 江東六十四屯數千名中國人被沙俄全數屠殺的亡魂還在黑龍江上飄,難道忘了日本和俄國在中國東北土地上相互廝殺交戰,而懦弱的清庭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海參崴,長滿了海參的港灣,變成了俄羅斯征服東方的城市符拉地沃斯托克,甚至當初俄人還越過白令海峽控制阿拉斯加,後來是因為克里米亞戰爭敗給了英、法列強後,才不得不趕緊以700萬美金出售給美國,以免被英國所奪走,而這也是美國做過最便宜的土地買賣。如果有朝一日俄羅斯陷入困境,中國就算以七百億美金買下聯邦遠東區也是值得的。 再講回來現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行超過一週,一堆被俘虜的俄羅斯士兵親口表示,他們根本不知道要來進攻烏克蘭,而以為只是來行軍或演習。這代表普丁連自己俄羅斯人都騙,都不信任。等於是以其一個人的意志在擺佈俄羅斯這個國家、民族及全人類文明的存亡,這就是獨裁政體最大的風險,沒人敢跟獨裁者講真話,如果獨裁者失去理智,將沒有任何人能阻止他毀滅全人類文明。 為什麼中國要跟著普丁一路走到黑呢?為了普丁,中國是要跟全世界的公理與正義對抗嗎?並不是只要跟美國做對的國家,就是中國的盟友,中國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立場與角度,不能只要反美就是我的盟友,敵人的敵人不見得就是你的朋友。 現在全世界都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事情義憤填膺,並使出各種制裁手段迫使俄國撤軍,唯獨向來在國際社會上聲稱尊重領土主權完整、不干預他國內政的中國卻站在普丁立場幫他軍事冒險行為找理由,為什麼這些原則遇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就全盤無效呢?難道烏克蘭就不是中國的朋友了嗎? 如果有一天,普丁拿著全人類文明作為祭品,悍然發動核戰爭,讓全世界人類一起去死,難道中國也一樣拍手叫好嗎?這就是中國想要的嗎?錯了,中國這次真的選錯盟友了。趕緊回頭還不晚,首先中國不應再給普丁不當的幻想,認為他做任何事情,中國都必定相挺,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中國會跟著俄羅斯一起陪葬,眼見當下普丁成為全人類的公敵,中國人不但不應該加入普丁陣營,還應該轉個念頭,想想自己在此事件中可以獲得什麼紅利? 筆者認為,這個時候是中國人最好的機會。想像一下,已經自己搞得全世界天怒人怨的普丁,不管是被俄羅斯自己人給轟下台,或者他自己發生意外,總之普丁的統治大概已經走向尾聲,而沒有大獨裁者普丁的俄羅斯,又因為普丁不信任任何人而未培養接班人,因此必定出現群龍無首、政局混亂的局面。 加上這次出兵烏克蘭軍事行動失敗連連,整個俄羅斯的國力與軍力受到了弱化,且其他戰線包括遠東的駐軍紛紛調往烏克蘭前線,並不斷地被消滅中,俄羅斯很快必定陷入整體慌亂。 到那個時候如果俄羅斯沒有一個穩定的體系與強人接棒,分裂成上百個不同的國家都是有可能的。在這個時候中國自然應該毫不客氣下手了吧。 阿爾泰山以北、往東的西伯利亞及濱海區是最佳標的,中國可使出不論是購買,還是共管,還是鼓勵當地人民獨立的方式,把這些地方從俄羅斯割裂開來,納入中華民族的影響力之下。 貝加爾湖是當年蘇武牧羊的北海,也是科布多將軍領地;黑龍江以北則是寧古塔將軍的領地;海參崴更是野女真也就是滿族活動的領域;庫頁島也是中國傳統的領土,西元1411年,也就是明朝明成祖時期北伐到黑龍江下游,就在外滿州,也就是今天俄羅斯濱太平洋岸的黑龍江下游地區包括海參崴、庫頁島等地設置「奴爾干都指揮使司」與下屬各衛所,管理當地野女真與鄂倫克部族。到了清朝更是滿族的龍興之地。 想到今天東北以北的地方,就是斑斑血淚,當時中國虛弱,被幾百、幾千哥薩克人就可以輕易攫取上百萬平方公里的疆域,除非你拒看中國歷史,否則沒有中國人應該對此視若無睹。 今天俄羅斯明明經濟量體小到只有南韓一般大,做的事情卻彷彿他還是蘇聯一樣的世界霸主,凡事靠拳頭、靠武力解決,不知道其實以俄羅斯內部狀況,默默練功培養國力才是他應該做的。貪心不足蛇吞象,想以一己之力跟全世界對抗,以十八世紀的手段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窮兵黷武到很可能把自己都毀滅了。 如果俄羅斯真的因此陷入崩潰的邊緣,中國要救它不救?聰明一點,這簡直是天賜中華民族收復千年失土的大好機會。兩千年前大漢使節蘇武在北海牧羊,蒙古、突厥、女真通古斯各族幾千年來在這塊土地上活動,而這些北方遊牧民族今天都是中國的少數民族。要知道俄羅斯可是一直到 16、17世紀才東來佔領這些土地的。所以有任何機會可以恢復的話,中國不應該放過。這幾百萬平方公里的生存空間,如果中國放過這個機會,再五百年恐怕都不會再有這個機會出現。這個地方是高達數百萬,上千萬平方公里一直到北冰洋的土地,天予我不取,則中國的領導階層將無法面對歷史的審判。至於跟俄羅斯的道義呢?當初俄羅斯搶奪你的新疆、蒙古與東北,有跟你講過道義嗎? 因此在今天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中,中國真的可以聰明一點,寧願不要再講話,也不要講錯話。看事情不能老從俄羅斯的角度來解釋,中國不是俄羅斯的一個省,不需要聽俄羅斯人的。也不要被俄羅斯拉上一條船,不需要為俄羅斯人擦脂抹粉,也不要跟他一起駛向地獄。 中國必須要以像地球軌道那麼高的視野來看這一個影響全球戰略範圍戰略佈局的事件,審時度勢並斷然出手,無論是以物資經援交換土地也好,還是暗中鼓吹俄羅斯聯邦各加盟共和國獨立也好,共管也好,總之藉這個機會讓大漢的天威再現西伯利亞,再現北海,這樣才不是漢家的敗家子。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今天是2022年4月25號晚上8點鐘美東時間,台灣已經是26日的早上8點。這個世界其實真的不平靜,除了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個月之外,光是在中東,伊朗不配合回歸2015年核武計畫而不斷要求美國要解除對伊朗制裁、解凍伊朗海外資金、將伊朗革命衛隊從支持恐怖組織名單中刪除等。我們看到美歐對俄羅斯進行嚴酷的制裁,但伊朗就算被制裁了十幾、二十年,還是活得好好的,而且還越來越強大,所以制裁俄國是否真能有效?還是先傷害了無辜百姓? 以巴之間的仇殺未見停止,阿拉伯巴勒斯坦人與猶太以色列人之間的殺戮難以停歇,即使以色列擁有中東最強的武力,也無法根除這些衝突。做為觀光客倒是不會成為攻擊的目標,反而希望得到你的友誼與同情,希望你為他們在國際上發聲支持。 以色列原先在美俄之間保持等距,但目前似乎關係趨向破裂。 俄羅斯戰略轉向割據烏東與烏南黑海岸,4/15莫斯科號巡洋艦遭烏克蘭軍對艦飛彈擊沉,裡面很可能還有核彈頭。 戰場都在烏克蘭,戰爭使城市淪為廢墟一片,可見戰爭殘酷、無人道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2.04.19 國際新聞導讀-俄羅斯烏克蘭戰爭將滿2個月之戰況與未來、本人出版書籍宣傳 本人已出版書籍: 1.聖地出任務,台灣國際志工故事集 2.2022.03.28 第一版:「勇抗強權-阿富汗」 預計2022年6月初台北國際書展前將出版的書籍: 1.斯拉夫民族的故事與俄烏戰爭 2.台以關係百年史-外交官眼中的以色列 3.歐亞大陸最強遊牧民族-突厥人的故事 有興趣買我的書,請上網搜尋「魚籃出版社」。如果在國外購買有困難,再請告訴我yupingsu@hotmail.com 俄羅斯 - 烏克蘭戰爭:俄羅斯軍官誇大部隊人數 - GUR 軍隊會誇大其指揮下的部隊人數這一事實並非史無前例,最近的一個例子是在阿富汗。 亞倫 ·賴希 2022 年 1 月 13 日,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俄羅斯軍人參加了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維和部隊開始從哈薩克斯坦撤出的儀式。 烏克蘭情報局 (GUR)週六聲稱,據報導,俄羅斯軍官在對烏克蘭的持續入侵中誇大了他們的部隊人數 。 該聲明特別提到了三個摩托化步兵旅遭遇短缺的事件。 根據 GUR 的說法,指揮官報告這些部隊在入侵開始之前就已滿員。但是一旦入侵開始,很快就會發現這些單位實際上只有大約 55% 的人員。 在這種不一致確定後不久,兩名營長被個人逮捕,GUR 認為他們是俄羅斯聯邦安全局 (FSB) 的特工。 軍官會誇大其指揮下的部隊人數的想法並非史無前例。 2012 年,一名美國士兵在阿富汗南部坎大哈省的一次受控爆炸中掩護。(圖片來源:SHAMIL ZHUMATOV / REUTERS)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阿富汗發生的事情。有一次,在美國在該國駐軍近 20 年後,阿富汗軍隊被認為已經相當強大,足以成為一支有效的軍事力量——至少,人們普遍認為:在美國撤軍後,它足以阻止塔利班的收購。 然而,塔利班不僅 在美國離開後 接管了阿富汗,而且速度非常快。在幾天之內佔領了這個國家。 人們認為這背後有很多原因,例如普遍存在的腐敗,這意味著當地的現實與紙上的數字大不相同。 伊万卡特朗普和賈里德庫什納在邁阿密公寓完成了價值 3200 萬美元的巨額交易 環球豪宅贊助 “ 阿富汗軍隊不是真實的 ,”在塔利班接管後曾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役的格雷厄姆普拉特納,後來成為一名安全承包商,他告訴 《耶路撒冷郵報》。 “它從來都不存在。” 但俄羅斯軍隊的規模遠遠大於阿富汗人在紙面上所擁有的規模,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之一。 Global Firepower 2021 年的年度排名 將他們列為世界第二強大的軍事力量,僅次於美國,高於中國。 莫斯科為其軍隊提供了世界 第四高的軍費開支 ,擁有 第二大海軍 (僅次於中國)和第二大 空軍 (僅次於美國)和 最多的坦克 ,在這些方面它使美國相形見絀。 就整體規模而言,俄羅斯軍隊估計為世界第五大,擁有100萬現役士兵和200萬預備役。 但是,如果數字膨脹很普遍,那麼實際上有多少軍隊可以由他們支配就不清楚了。 越來越多關於士兵拒絕在烏克蘭參戰的報導進一步強化了這一點。 [圖片]軍方的隱藏技術終於向公眾展示 由習慣部落贊助 被推薦 可能不僅僅是他們的士兵在地面上的人數可能與他們在紙上的人數不同。 根據 周一 GUR 的一份報告 , 俄羅斯軍方 正在努力隱瞞在烏克蘭陣亡士兵的實際人數。這些屍體據說被藏在羅斯托夫州的太平間裡,有的已經藏了一個多月。 相比之下,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提供自戰爭開始以來俄羅斯傷亡的每日更新,儘管更保守的西方情報來源認為俄羅斯 KIA 的數量約為烏克蘭估計的一半。 截至週一,這些損失為 20,600 名士兵、790 輛坦克、2,041 輛裝甲車、381 輛火砲、130 輛多管火箭炮、67 套防空系統、147 架直升機、167 架飛機、76 輛加油車、155 架無人機、8 艘艦船和 1,487 輛其他車輛。 Seth J. Frantzman 為本報告做出了貢獻。 俄烏戰爭:更多俄羅斯士兵拒絕在烏克蘭作戰 - GUR 在這份報告之前,越來越多的報告似乎表明俄羅斯軍方存在嚴重的士氣危機。 亞倫 ·賴希 https://www.jpost.com/international/article-704475 發佈時間: 2022 年 4 月 18 日 12:26 2022 年 1 月 13 日,俄羅斯士兵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遊行 (圖片來源:REUTERS/PAVEL MIKHEYEV) 據報導, 烏克蘭情報局 (GUR)週一聲稱,在 對烏克蘭的持續入侵中 ,俄羅斯軍隊拒絕服役的人數迅速增加。 報導稱,在幾個單位,特別是南部軍區第8軍第150摩托化步兵師,拒服兵役的比例高達60%-70%。 這已成為俄羅斯軍隊的一個問題,聯邦安全局 (FSB) 的指揮官和官員敦促拒絕士兵重新考慮,而 GUR 聲稱他們甚至威脅要殺死拒絕士兵的親屬。 如果所有措施都失敗了,他們的拒絕記錄在他們的人事檔案中。 如果一名士兵在進入烏克蘭 時確實和他們的部隊一起去了,但拒絕參加戰鬥,俄羅斯軍方會在他們的檔案中註明他們“逃避了兵役和戰鬥任務”。 在烏克蘭頓涅茨克地區分離主義分子控制的布加斯村,一名身著沒有徽章的親俄軍隊的軍人站在一輛軍用卡車的台階上。(信用:亞歷山大·埃爾莫琴科/路透社) 在這份報告之前,越來越多的報告似乎表明俄羅斯軍方存在嚴重的士氣危機,尤其是考慮到對烏克蘭的持續入侵。事實上, GUR 週六的一份報告表明,如果俄羅斯指揮官在烏克蘭失敗,他們將面臨“無法證明對俄羅斯領導層高度信任”的後果。 自由電台自由電台 4 月初的一份報告顯示,拒絕參加戰爭的俄羅斯士兵人數正在增加。據人權活動家帕夫洛·奇科夫(Pavlo Chikov)稱,據自由電台和美國之音創建的頻道 Nastoyasche Vremya TV報導,來自 17 個城市的士兵和警衛告訴他們,他們拒絕支持入侵烏克蘭。 3月下旬,由於“部署在烏克蘭及其周邊地區的俄羅斯軍隊的不滿情緒沸騰” ,有報導稱一名俄羅斯將軍被 自己的軍隊殺害。 長期以來,俄羅斯軍隊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之一。 Global Firepower 2021 年的年度排名 將他們列為世界第二強大的軍事力量,僅次於美國,高於中國。 就整體規模而言,俄羅斯軍隊估計為世界第五大,擁有100萬現役士兵和200萬預備役。 但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實行 強制徵兵 ,所有 18-27 歲的男性都必須徵召入伍一年。這些應徵入伍者訓練有素,待遇不佳,受到欺凌。據 EUToday 報導 ,俄羅斯應徵入伍者每月的收入僅為 2,000 盧布,目前相當於不到 17 美元。 3月底,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簽署了一項法令,命令134,500名新兵入伍,作為俄羅斯年度春季徵兵的一部分,但國防部表示,徵兵與烏克蘭戰爭無關。 耶路撒冷郵報工作人員和路透社為本報告做出了貢獻。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2.03.22 國際新聞導讀-俄羅斯新書預告-斯拉夫人起源與俄烏戰爭分析 克里米亞汗國的捕奴貿易 克里米亞汗國承繼金帳汗國,是一個突厥蒙古裔的游牧國家,騎兵是最強戰力,經濟型態原始,其中一項惡名昭彰的是捕奴買賣。克里米亞人會去俄羅斯平原四處捕捉沙俄帝國、烏克蘭、波立聯邦及羅馬尼亞等非穆斯林平民作為奴隸,然後賣到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阿拉伯去,賺取不菲的收入。而這筆捕奴收入需要上繳百分之十至二十的收入給克里米亞汗,因此是受到汗國認可的合法買賣。 據估計從1474年到1694年,約一百八十年間,每年有約兩萬名奴隸被捕捉並賣到鄂圖曼帝國,因此總共有二至三百萬的波蘭、烏克蘭、俄羅斯人被捕捉為奴隸,成為鄂圖曼土耳其境內貴族或有錢人的農耕或家戶管理人力,當然奴隸沒有人權可言,主人要如何操控擺佈,奴隸也無從抵抗。 不過奴隸也不是沒有翻身的一天,有些被賣到中東阿拉伯區域的斯拉夫男性,被主人收為隨從或保鏢,成為私人擁有的軍人,也就是奴隸騎兵馬木路克,在擁有兵力後,也是有人從奴隸幸運地翻身成為統治者蘇丹的。當蒙古第三次西征橫掃中東阿拉伯世界時,阻止蒙古兵鋒的就是馬木路克王朝,這個王朝是由欽察人、高加索切爾克斯人等被抓來的斯拉夫或突厥奴隸騎兵翻身後成立的王朝勢力。 烏克蘭(小俄羅斯)西半部歷史上不歸俄羅斯管轄 烏克蘭雖然在基輔羅斯時代確實是俄羅斯文明的起源地,但隨著莫斯科公國的崛起與升級為俄羅斯沙皇國,被稱為「小俄羅斯」的烏克蘭卻因與歐洲距離較近而受到更多歐洲元素的影響,甚至在大部分時間烏克蘭都不歸屬俄羅斯沙皇國的管轄,而是與東歐諸國如波蘭、立陶宛、哈布斯堡王朝、羅馬尼亞、匈牙利等關係更為緊密。 甚至烏克蘭這個名稱,都是在20世紀初期才開始出現,過去烏克蘭人稱自己為「盧森尼亞人或哥薩克人」,最後在西元1918年「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才算正式使用了烏克蘭這名稱為國名。 在蘇聯統治時期,烏克蘭做為蘇聯的穀倉自然是壓力很大的,加上蘇聯時期1932年至1933年因當時錯誤的農業政策,致使數百萬烏克蘭人餓死,該數字由二百六十萬到一千二百萬的說法都有,雖然當時蘇聯各地都面臨飢荒及餓死人之景況,但1991年獨立之後的烏克蘭政府掀出這筆老帳,認定這場飢荒是蘇聯對烏克蘭人的種族清洗、種族滅絕之舉,由此就更加痛恨俄羅斯。 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軍於1941年6月發動巴巴羅薩行動,從東線全面向蘇聯進攻,並分為北線向列寧格勒(也就是聖彼得堡)、中央方向針對莫斯科,南線向高加索油田進攻的三大主攻方向。而在這場規模宏大,蘇軍擁有二百九十萬西方前線部隊,對上納粹德軍與歐洲僕從軍共五百五十萬部隊之攻擊方,結果一開打就遭德軍快速擊破並推進。 德軍南部方面軍的主攻第一目標是烏克蘭,取得豐產的糧食,之後再打入北高加索的巴庫油田,掌握石油出產,遏制蘇聯的戰爭潛力。經過一番鏖戰,敖德薩、克里米亞、基輔一直到高加索以北的地方紛紛落入德軍控制。 此時的烏克蘭人與俄羅斯人誓死抵抗的態度不一樣,居然是用「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態度去對待德國侵略軍,認為德軍是「解放者」,可以將烏克蘭由蘇聯邪惡帝國統治下解救出來。我想當時侵入烏克蘭的德軍一定是又驚又喜吧,居然來侵略人家土地還頗受歡迎的,這麼好的事情可不多見。 而且在入侵的當月1941年6月30日,一位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斯捷潘‧班德拉(Stepan Andrevich Pandera)」就在德國扶持下,在今天烏克蘭西部的利沃夫成立烏克蘭國,自封為總統。可是僅一週後德國改變主意,廢除烏克蘭國,改立「烏克蘭總督區」,由德國直接軍管烏克蘭,並將上面那位班德拉總統拉下台。不過到1944年戰事不利時,德國人又啟用班德拉加入德國黨衛軍烏克蘭部隊,一起合作抵抗蘇聯的反攻。 一直到2010年,烏克蘭總統尤先科特地頒發「烏克蘭英雄」獎章給班德拉,以作為民族獨立的英雄人物對待,烏克蘭的右翼極端民族主義者也都以班德拉為爭取烏克蘭獨立自主的象徵,但當然引起俄羅斯反對。 但二戰時基於討厭蘇聯與俄羅斯,願意配合德國統治的烏克蘭人很多,還成立烏克蘭輔警部隊,甚至更進一步籌組「黨衛軍加利西亞師」這個由烏克蘭人組成的戰鬥部隊,而且這部隊居然是支戰力極強,對上蘇聯紅軍就戰鬥意志、戰鬥力暴增的奇特部隊。 這支黨衛軍烏克蘭部隊一直對德國人忠心耿耿,連蘇聯紅軍反攻拿下恢復所有蘇聯國土,還繼續向德國本土進攻時,這支黨衛軍烏克蘭部隊還協助德軍清繳境內捷克、波蘭游擊隊,還在「華沙起義」事件中殘暴地鎮壓屠殺數千名華沙居民,這個暴行還被波蘭政府列為種族滅絕罪行。 至於烏克蘭輔警部隊則在烏克蘭境內配合德國人攻打蘇聯紅軍,甚至還在烏克蘭總督區內協助德國人對猶太人的最終解決,行為一樣兇殘無比。因此在歷史上這批烏克蘭輔警部隊也算是惡名昭彰。 烏克蘭在二戰之後當然被蘇聯紅軍收歸回蘇聯大家庭,不過戰時配合納粹的民族主義份子被蘇聯處決了約十五萬人。烏克蘭人見時機不對,暫時無法抵抗蘇聯力量,於是乖乖當順民,不過心中對俄羅斯的仇恨絲毫未解。等到蘇聯瓦解,這些對俄羅斯與蘇聯心懷怨恨的烏克蘭人又全部冒出來,而這些人也就是被俄羅斯指為新納粹的烏克蘭右翼民族主義者。 本次普丁會悍然三路出兵烏克蘭, 白俄羅斯總統亞歷山大魯卡申柯也扮演敲邊鼓、鼓勵甚至表達願意共同出兵攻打烏克蘭的態度,而俄軍從北方南下直攻烏克蘭首都基輔的部隊,也是借道白俄羅斯境內,穿過白俄羅斯與烏克蘭邊界向南進攻的。而在俄軍多次推進不順之時,白俄羅斯也公開表達願意派軍協同俄軍作戰的意願,真不知道他與烏克蘭的仇恨怎如此深切。 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柯是一名獨裁者,從1994年當選白俄總統後,就一直連任迄今,期間也有與普丁不甚愉快的時候,但後來相互取暖也就關係友好了。2020年白俄國內也曾發生過反魯卡申柯的大規模示威遊行,不過在獨裁者面前這些都是無效的。 而且魯卡申柯也是一號特立獨行的人物,他的父族其實是烏克蘭族,但自小單親母親撫養其長大,在蘇聯時期集體生活下,這並不困難。他後來挺有出息,一路在共產黨體制中往上升,在前蘇聯時期的「白俄羅斯加盟共和國」擔任過各種官員職務。在蘇聯瓦解的當下,他是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的一名代表。 1991年蘇聯是怎麼瓦解的?是當時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葉爾欽、烏克蘭最高蘇維埃主席克拉夫丘克、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科維奇三個人合議後共同做出之決定,簽署協議解散蘇聯,另建「獨立國協」。當時的盧卡申科是唯一投票反對此協議通過的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代表,想想他的心情好嗎?因此我們可以說,盧卡申科恐怕是比普丁更堅定的恢復蘇聯主義者,普丁說不定是被他給利用了而不自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2.03.07 國際新聞導讀-俄烏戰爭的後果與中國不應該天真挺俄與全世界為敵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蘇育平/不安全感作祟! 普丁打烏克蘭「恐賠上俄國未來」 我 們想讓你知道… 攻打烏克蘭並不是俄羅斯國家的利益,而是普丁個人的利益,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連俄羅斯的未來都可能賠進去。 ●** 蘇育平/國際政治觀察者** 俄羅斯:國土面積世界第一 不安全感也是世界第一 最近俄羅斯與烏克蘭情勢發展震驚全世界,很多人無法想像有什麼理由同是斯拉夫人的俄羅斯需要對烏克蘭如此敵對且兵戎相見,更何況烏克蘭其實是斯拉夫人文化民族的始祖「基輔羅斯公國」的起源地,後來衍生出的旁支俄羅斯勢力壯大,把正統斯拉夫起源的烏克蘭壓在地上揍,到底為什麼?難道俄羅斯國土還嫌不夠大嗎? 缺乏安全感是最大理由 當然很多人可以從現代政治經濟、國家安全、民族主義、東西方對抗等不同角度分析俄羅斯總統普丁的意圖,是俄羅斯與北約軍事互信機制瓦解,讓俄羅斯感覺北約就要入侵俄羅斯,因此俄羅斯非得要將「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可能性」粉碎在搖籃裡?還是美國在阿富汗、中東勢力的衰退潰敗,讓俄羅斯覺得重建蘇聯帝國榮光的時機終於到了? 要知道除了普丁之外,全俄羅斯的政治人物有誰還想,或還有能力重建蘇聯?而普丁年紀大了,再不做,恐怕未來真的沒人願意恢復俄羅斯帝國或蘇聯了。這就是將過大權柄掌於一人之風險,一旦方向走錯,會離譜到令全世界乍舌。 ▲俄羅斯總統普丁日前簽署協議,承認烏克蘭東部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Donetsk People's Republic)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Lugansk People's Republic)獨立,並在2月24日出兵進攻烏克蘭。(圖/路透) 但筆者從歷史愛好者的角度分析, 分析普丁的作為其實並沒有脫離斯拉夫人一千多年來的對外關係基調與心態,別看俄羅斯人外在作為窮凶極惡,其實內裡心態就是「永遠缺乏安全感」,及與生俱來「擔憂被外族奴役的危機感」。 這是刻畫入骨子中的斯拉夫人歷史情結,只有從頭到尾研究過斯拉夫人的歷史,才能發掘出一點蛛絲馬跡。且聽筆者簡單道來。 首先,斯拉夫人有東、西、南三支,西支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南支是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人等。俄羅斯是東斯拉夫人(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中的一支,原先並不起眼,勢力微小,受人奴役。 今天俄羅斯遼闊無邊的土地,原先上面另有主人。西元前3,000-5,000年是歐亞大陸上古時期強大的游牧部落聯盟塞種人(又稱斯基泰人、西徐亞人)繁衍生息之地。 塞種人崛起的地點就是黑海北岸的烏克蘭,並向四面八方擴張出去,向南攻擊古希臘、古波斯,向東沿著俄羅斯平原與西伯利亞一路擴張到蒙古高原與河西走廊,秦漢時代的匈奴、大月氏、烏孫、康居、大宛等就是塞種人後裔。 斯拉夫人花了一千年脫離奴役 西元前209年即位之匈奴冒頓單于在東方擊敗東胡、大月氏及草原上大大小小的部落,建立強大的匈奴帝國,與秦朝及漢朝交戰兩、三百年。西元後89年東漢竇憲率漢軍與南匈奴聯軍北擊匈奴,北匈奴大敗,隨後漢軍繼續在西域與北匈奴殘餘勢力交戰至西元151年,北匈奴呼衍王撤離西域向西方遠遠遷徙,退出中國歷史書籍的記載。 兩百年後,俄羅斯頓河流域出現匈人部族,並依靠強大武力在西元430年時征服了東哥德人與其他居住在羅馬帝國邊界外的日耳曼蠻族部落,在今天俄羅斯、烏克蘭、巴爾幹半島與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地成立一個武力強大的匈人帝國,並向歐洲大陸持續推進。上帝之鞭匈王阿提拉在位時,匈人帝國的版圖東起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這廣大區域的匈人附屬國及部落,平日向匈奴王阿提拉稱臣納貢,戰時出兵聽從匈奴指揮參戰。 這個匈人領土,其實就是俄羅斯理想的終極目標,西起大西洋岸,東至太平洋,成為盤據歐亞大陸的霸主。 ▲匈奴人過去的龐大版圖,如今成為俄羅斯的終極目標。(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帝國更替 奴役情況不變 西元452年阿提拉驟逝,一樣是塞種人後裔的突厥人繼起,成為歐亞大陸新的主人。西元552年,新崛起的突厥阿史那部落土門可汗與弟弟室點密葉護一起擊敗盤據蒙古高原、由鮮卑人建立的強大柔然帝國,建立突厥汗國。西元556年,當時突厥可汗木桿可汗支持叔父,也就是突厥汗國的共同創辦人「室點密葉護」(葉護是突厥官名,副王之意)率領突厥本部以及附屬之鐵勒諸部共10萬部隊開始西征,主要目的是追殺柔然帝國的殘餘份子阿瓦爾人。 室點密葉護的突厥西征,擊敗了柔然殘部阿瓦爾人,並繼續派軍追擊,將中亞一直伸展到俄羅斯、烏克蘭的土地全部佔領。這就是西突厥汗國的輝煌,卻讓斯拉夫人土著迎來了又一個征服統治者。 西突厥汗國於西元657年被大唐滅國後,突厥汗國屬國可薩汗國繼續控制俄羅斯草原,西元969年可薩汗國被基輔羅斯滅亡後,突厥裔的佩切涅格汗國、庫曼欽察汗國、保加爾汗國繼起,突厥人繼續統治俄羅斯與烏克蘭草原,東斯拉夫人雖然是俄羅斯當地土著,但只有形成部落與小型城邦,無法團結成更大的勢力,大多數時間只能當突厥征服者的奴僕。 十三世紀時蒙古人來了,西元1236-1242年的第二次蒙古西征,統帥拔都建立了金帳汗國。金帳汗國領土遼闊,汗國子民包括突厥裔的欽察人、保加爾人、花剌子模人、庫曼人、可薩人、佩切涅克人,蒙古人與突厥人的政治地位一樣高是統治階級,斯拉夫土著貴族階級次之,斯拉夫佃農與奴隸居最後。軍政合一的地方長官「達魯花赤」同時負責軍務與地方政務之工作,工作之一就是鎮壓各地不滿汗國統治之部族與個人。斯拉夫人貴族臣服於蒙古統治,繳稅繳貢賦並出人、出力為蒙古大汗打仗,但還是次等公民,受蒙古人奴役的本質未改變。 莫斯科公國脫離蒙古人統治建立沙皇國 隨著金帳汗國在西元1396年遭遇帖木兒汗國的入侵,國家衰弱已經不可挽回。轄下的斯拉夫人貴族莫斯科大公在1472年公然抗稅,金帳汗國阿合馬大汗兩次出兵討伐莫斯科大公國皆戰敗,莫斯科公國自此獨立。 然而南邊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與俄羅斯為敵,且綁架斯拉夫人賣到土耳其為奴的奴隸貿易興盛,據統計被克里米亞汗國、土耳其人買賣到中東的斯拉夫人奴隸有兩百萬人以上。其實這股販奴風潮從9世紀基輔羅斯時代就有了,當時的維京統治者就是以販奴起家,斯拉夫人的名稱就是因此而來的。 西元1547年莫斯科大公國正式升格為「俄羅斯沙皇國」,第一任沙皇是「伊凡四世」,又稱「恐怖伊凡、伊凡雷帝」,之後開始反向推翻蒙古人統治,金帳汗國及後續衍生出的藍帳汗國、白帳汗國、克里米亞汗國、阿斯特拉汗國、喀山汗國等,到最後全部被俄羅斯沙皇國逐一消滅併吞。 對俄羅斯這個已經完全接受游牧思維的民族來說,永遠不會覺得土地已經足夠,因為土地越大草場越大,可以畜養更多牛羊。更何況還要搶奪不凍港,俄羅斯人千年重擔確是任重而道遠。 俄羅斯沙皇國從奴隸翻身為主人,決心不再受外族統治,於是奉行武力對外擴張政策,其實就是學習突厥人、蒙古人的游牧民族思維,征服到世界的盡頭。加上俄國冬天天寒地凍,「使盡一切手段尋找不凍港」的執念揮之不去:向南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打了十餘次俄土戰爭,想要突破黑海到地中海更廣闊天地;向西打瑞典、芬蘭以搶奪波羅地海與北冰洋港口,向東南打波斯與阿富汗想突破到印度洋,向東瘋狂擴張到太平洋岸,佔據積弱的中國上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搶下海參崴,結果佔到現在整個600多萬平方公里的聯邦遠東區也僅有600萬人口居住其上,但是俄羅斯就是樂意,之前還想連蒙古、新疆也佔下來。 ▲俄羅斯向外擴張時,不斷尋找不凍港。從中國取得的海參崴便是一例。(圖/翻攝自Google map) 不斷的外族入侵造就永遠不安全心理 此般對土地永無饜足的心態,其實隱藏很深的就是對外族入侵的不安。俄羅斯平原平坦少天險,任何敵人都很容易長驅直入 ,從匈奴人、突厥人、維京人、波蘭人、瑞典人、法國拿破崙大軍與上世紀納粹德軍巴巴羅莎行動,都給俄羅斯帶來慘痛的教訓,也讓俄羅斯人知道,惟有將國防圈往外推到最遠,才能保證歐俄腹心之地的安全無虞。 所以二戰進行之間,紅軍窮追猛打到柏林,還要佔領德國,並將紅軍推進之地全部納入華沙公約組織鐵幕中。在東線亞洲戰場,雖然因為海軍不強所以無法佔領日本,但史達林也曾經一度堅持要派軍佔領日本。後來才以佔領朝鮮半島北部、以及將蒙古國從中華民國剝離,納為蘇聯衛星國方式確保西伯利亞的國防安全無虞。 1945年7月,當時中華民國行政院長宋子文到莫斯科與史達林談判對日出兵與外蒙古歸屬事,針對宋子文詢問為何蘇聯一定要將蒙古納入旗下,根據目前收藏在國史館中的外交部電報文本顯示,史達林在7月2日對宋子文表示:「外蒙在地理上之地位,可使他人利用之以推翻蘇聯在遠東之地位,日人業已試過(註:指1939年諾門罕事件),如吾人在外蒙無自衛之法律權,蘇聯將失去整個遠東,日本即使接受無條件投降亦不至毀滅,德國亦然。此兩國均甚強大,在凡爾賽和約後,人人以為德國不能再起,但十五年至二十年以後,德國又已恢復。日本即使投降,亦將再起,因此之故,蘇聯在外蒙領土應有自衛之法律權。」並在7月3日再度重申:「為蘇聯國防關係,不得不在外蒙駐兵,並出以地圖示職,謂如有敵人由外蒙攻西伯利亞,西必不守,以往日本曾試由外蒙攻西一次(1939年諾門罕事件),故盼外蒙能獨立並與蘇同盟,保障蘇聯領土….」、「蘇聯建議與中國結為同盟,以兩國之軍力再加美英力量,吾人將永遠足能戰勝日本,吾人對旅順、中東鐵路、庫頁島南部及外蒙之要求,均為加強吾人對抗日本之戰略地位,以上要求無一基於尋求利潤之考慮。」 以上可看出已經勝利,攻佔柏林、戰勝納粹德國,全盤佔領東歐的史達林元帥在權勢最盛、蘇聯紅軍兵威最強之時,還是不斷在擔心日本與德國有天會再起,所以想方設法要奪取外蒙古、旅順、中東與南滿鐵路,甚至是新疆等地,為什麼?就是為了降低不安全感,將前線推得越遠越好。換句醫學專用名詞就是有被迫害妄想症。 ▲作者指出,當年在二戰取得輝煌戰果的史達林,依然不安全感作祟,畏懼德、日捲土重來。(圖/翻攝自cracked) 在中蘇共交惡期間,蘇聯派遣百萬大軍駐紮在蒙古國,也就是戈壁沙漠以北,枕戈待旦隨時要以坦克淹沒北京,看起來窮凶極惡的態勢,其實暗裡是擔心人口眾多的中國將西伯利亞攔腰切斷,將其本土與太平洋港口隔離。 所以到了21世紀,俄羅斯悍然於2014年奪取克里米亞,本(2)月24日又正式全面揮軍進入烏克蘭,對自己的斯拉夫兄弟動手,最主要的理由是什麼?就是擔心北約東擴到烏克蘭,會威脅到俄羅斯腹心之地,為此不惜先制發動戰爭。 到底俄羅斯甘冒天下大不韙,違背20世紀以來不以戰爭手段處理國際間事務之原則,甘冒被全世界制裁的風險發動侵略戰爭,現在打下烏克蘭到底對俄羅斯有何意義? 經濟條件不佳 普丁賭上未來攻打烏克蘭 經濟上來看,壞處很多,原先俄國天然氣主要出口地歐洲現在改自美國進口頁岩氣,原先俄羅斯該賺進的百億美元天然氣資金沒了。各國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與孤立會使早就雪上加霜的俄國經濟更加衰退並孤立。盧布對美元匯率已經跌至1美金兌80盧布的歷史新低,要知道盧布以前與台幣的匯率是差不多的,你能想像台幣兌美元跌到80比1甚至更低嗎? 俄羅斯國內除了生產石化原料與軍工武器的國營企業外,幾乎都是小農牧業居多,加上人口女多男少,男人因為酗酒又造成平均年齡僅有64.7歲。俄羅斯雖然大力補貼生育及養育兒童,但出生率一樣低迷,甚至有人口負成長的情況,實在是因為經濟低迷,人民也無心思生育。 這樣的國家其實沒有成為侵略者的條件,經濟不過關,人口也並不缺乏生存空間,要做的是勤修內政、培育國力才是。因此可以看到打烏克蘭並不是俄羅斯國家的利益,而是普丁個人的利益,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連俄羅斯的未來都可能賠進去。 俄羅斯能夠不畏世界上任何規範,公然的對烏克蘭開戰,秉持的底氣一是有大量核武及武裝部隊,二是人民不敢對普丁的決定表達反對之意,三是相信國際社會中拳頭大的一方最後會贏,而不是以道理或道德服人。 ▲俄羅斯仗著強大武裝部隊和獨裁政府,對外發起戰爭。(圖/路透) 戰爭六大負面效應 俄羅斯面臨巨大風險 然而這場戰爭的負面效應不少,大概有下面幾項: (1) 可能之核武擴散:今天俄羅斯能拿核武威脅烏克蘭及美國、北約歐洲國家,那麼明天就可能會有更多國家蠢蠢欲動想擁有核武保衛自己,因為聯合國、國際法庭已被多次證明在獨裁者前是絲毫無嚇阻力的。 (2) 俄羅斯經濟崩潰:俄羅斯經濟無法自給自足,倘因國際社會加重制裁而無法輸出石油天然氣,就算中國可以吸收,經濟也將大受影響。恐將回到農村自耕自食,城市大排長龍搶購糧食的時代。 (3) 共產主義無法再度重來:蘇聯瓦解30年,除了普丁及老一輩蘇聯高官外,真想恢復蘇聯的人恐怕不多。要是真的奇蹟般恢復了蘇聯,光靠目前俄羅斯的小身量也不可能撐得起當初蘇聯的大架構,畢竟現在俄羅斯的經濟量體不過只有相當義大利一般大,維持現在局面其實已經很勉強,更別提收復失土,再造蘇聯。因此恢復蘇聯大國榮光最終會被證明只是一場夢幻泡影。問題是普丁何時要從夢中醒來面對現實? (4) 烏克蘭土地難以創造價值:發動戰爭有意義的是搶得的土地可以對自身經濟帶來補血或造血功能,如果搶到的土地還要俄羅斯去補貼去幫助,那這戰爭就是血本無歸。烏克蘭的土地雖說農業發達,是蘇聯穀倉,但農業產出畢竟需時日久。另外如果佔得的土地有戰略價值,是不凍港,那對俄羅斯也很有意義, 可是烏東兩地並不是多有戰略價值之地,最有價值之克里米亞已經到手,都消化了嗎? ▲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但作者指出烏克蘭東部並沒有太大的經濟價值,反而可能對俄國有負面影響。(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5) 交惡斯拉夫兄弟不值得: 世上斯拉夫族就這幾個,對待同文同種且蘇聯時代同在一個屋簷下的烏克蘭都可以這樣下狠手,那未來還有誰能信任俄羅斯?幾百年來以斯拉夫人守衛者自居的俄羅斯,這次犯下對親兄弟下手奪產的惡性事件,所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國家看到這裡,想必不寒而栗,未來只會更加離心離德,盡量與俄羅斯保持距離。想想自己國內或多或少存在的俄裔人民,可能被俄羅斯以迫害俄裔當藉口對付的國家還有波羅地海三小國、摩爾多瓦、喬治亞、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土庫曼、亞塞拜然、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幾乎誰都逃不掉,那誰還敢把俄羅斯當老大去追隨?有一天這個老大會要你的命,哪個國家的領導人敢與虎謀皮? (6) 改變統治思維,使近悅遠來:世界上與俄羅斯友好的國家已經不多,我們點名看看,北韓、中國、哈薩克、伊朗、敘利亞、土耳其、塞爾維亞、白俄羅斯、委內瑞拉、古巴等,誰不是有求於俄羅斯?或想拉攏俄羅斯對抗美國才來交好俄國?這些國家能為俄羅斯帶來經濟利益的少,抱著俄國大腿成為俄國失血負擔的國家多,雖然有小弟上門可以一起取暖很威風,但是讓俄國持續失血終歸不符合國家利益。 俄羅斯領導人正經應該辦的事情,應是好好發展經濟轉型,運用蘇聯留下來雄厚的基礎科學與重工業底子發展新科技,並開發遼闊土地下的稀有高價礦產。 倘沉迷於往日帝國榮光,以蘇聯繼承人自居並妄圖對抗全世界,恐是普丁最大的迷思與未醒的夢。 ▲作者指出,俄羅斯有豐富礦產和潛力,大可不必像普丁一樣沉溺在往日榮光。(示意圖/取自Pixabay) 如何讓普丁有安全感 兵兇戰危,要解除目前戰爭危機,還是要釜底抽薪。這次戰爭起因是普丁口口聲聲指北約東擴太欺負人,威脅到俄羅斯國家安全,不得不反擊。那麼解決方法就要由讓普丁獲得安全感下手: (1) 北約東擴到太平洋,邀請俄羅斯加入北約:北約成立的宗旨是要對抗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但華沙公約組織早已解體30年了,北約其實早已失去存在的價值。沒有這次危機,北約其實也是半癱瘓狀態。倘能乾脆邀請俄羅斯與烏克蘭一起加入北約,俄羅斯就不會感覺被排擠或受威脅。 俄羅斯在前蘇聯境內成立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可直接併入北約,乾脆讓北約轉型成為一個軍事互信機制,也算是發揮餘熱。 至於歐洲國家保衛自我安全,可另行成立歐洲軍團,法國已經倡導此概念很久了,不妨一試,順便取代北約的集體安全功能。 ▲作者建議將俄羅斯納入北約,讓北約轉型成「軍事互信機制」。圖為北約高峰會 。(圖/路透社) (2) 解除對俄羅斯所有制裁,盡量將俄羅斯拉入西方世界: 歷史證明國際制裁的效果有限,對伊朗與北韓的制裁維持數十年,也未見政權崩潰,反而促使這些國家自立發展國造武器裝備,徹底達到自給自足的完美局面。 尤其對於面積如此龐大的俄羅斯,制裁殊無意義。應從人性下手,索性對俄羅斯全方面開放,在全球資金自由流動的情況下,俄羅斯大亨自動會將資金與妻女轉移到倫敦、瑞士、紐約去當富豪,俄羅斯國力將日衰。 西方國家的奢侈品與時尚會風靡俄羅斯,改造俄羅斯成為一般的俗世歐洲國家,而非成天喳喳呼呼要拎棍子打人的惡棍。 此原則同樣適用於伊朗、北韓等美國稱為邪惡軸心的國家。只要讓這些國家包括俄羅斯可以全方面接觸到歐美自由民主生活,人民自然產生足夠的安全感,自然會無法繼續容忍獨裁者踩在頭上作威作福,自然會分辨民族主義虛假的榮光與自己福祉利益一點關係都沒有,也就不會支持無意義的對外戰爭。反之實施制裁則會引發民族主義情緒,迫使所有人跟獨裁者站在一起。 (3) 烏克蘭改制邦聯,公民投票決定去留:烏克蘭這個國家其實是二戰後拼湊而來,二戰後的波蘭東部被蘇聯強佔分給烏克蘭與白俄羅斯,並割德國東部的領土給波蘭作為補償,所以烏克蘭才有東部親俄,西部反俄的情結。 目前情勢危急,烏克蘭或可以改制邦聯,賦予烏東親俄區高度自治權甚至獨立權,一旦烏東可以自由建國設治,他們未必會願意與俄羅斯合併。就像摩爾多瓦是前蘇聯從羅馬尼亞強佔得來,但蘇聯瓦解後,講羅馬尼亞語的摩爾多瓦也沒有因此回到羅馬尼亞,而是在回歸公投未成後,繼續維持獨立國家地位。所以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道理,放諸四海皆準,給烏東俄裔當家自主的機會,他們未必會尋求與俄羅斯合併。 ▲作者建議烏克蘭改制邦聯,承認烏東地區的獨立地位,讓當地居民決定自己的未來。圖為烏東地區的親俄民眾在街頭上放鞭炮,慶祝普丁簽署行政命令承認獨立。(圖/路透社) (4) 有耐心去等: 最後一招就是熬,以城鎮戰或地道戰將俄軍拖入泥沼,熬到軍事開支大到俄羅斯撐不下去了,自然會撤軍。倘能熬到普丁下台就更好,因為俄羅斯恐怕不會再出一個像普丁這樣的人了 ,享受過蘇聯榮耀的一代已然凋零,下一代的俄羅斯人可以正常地融入世界,頂多有點戰鬥民族的奇葩屬性而已。像葉爾欽那樣友好西方,愛吃肉愛喝酒的人才是正常的俄羅斯人,普丁不是。 至於俄羅斯烏克蘭戰爭可以給兩岸的啟示?相信有無數觀察家會來想像推導,我就毋需多言了。 原文網址: 蘇育平/不安全感作祟! 普丁打烏克蘭「恐賠上俄國未來」 | 雲論 | ETtoday新聞雲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2196647#ixzz7M8hLrtUV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2.02.20 國際新聞導讀-俄羅斯對烏克蘭動武情勢不明、伊朗可能與美國達成核武協議、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歷史恩怨愛恨情仇專文 隨著緊張局勢的加劇,普京開始了俄羅斯的戰略核演習 普京和其他高級官員經常提到俄羅斯與美國一起是世界領先的核大國之一的事實。 路透社_ 發佈時間: 2022 年 2 月 19 日 12:39 更新時間: 2022 年 2 月 19 日 12:56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會見全俄公共組織成員 (圖片來源:VIA REUTERS) 廣告 俄新社援引克里姆林宮的話說,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周六下令開始戰略核演習,包括發射彈道導彈。 這些演習是莫斯科在與西方就烏克蘭問題嚴重緊張之際展示實力的最新舉措。 “是的,”當被問及演習是否已經開始時,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的話說。 JPost 的熱門文章 據白俄羅斯官方媒體報導,另外,普京的親密盟友白俄羅斯總統亞歷山大·盧卡申科在克里姆林宮的一個情況中心與 普京 一起參加了軍事演習。 這些演習是在過去四個月俄羅斯武裝部隊進行的一系列大規模演習之後進行的,其中包括在烏克蘭北部、東部和南部集結軍隊——據西方估計,人數為 15 萬或更多。俄羅斯否認計劃襲擊 烏克蘭 。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於 2021 年 4 月 14 日在俄羅斯莫斯科通過視頻電話會議出席俄羅斯地理學會董事會會議(來源:VIA REUTERS) 普京和其他高級官員經常提到俄羅斯與美國一起是世界領先的核大國之一的事實。 普京啟動核演習,美國稱俄羅斯準備入侵烏克蘭 烏克蘭軍方周六表示,僱傭軍已經抵達分裂分子控制的烏克蘭東部,與俄羅斯的特種部隊合作進行挑釁。 路透社_ 發佈時間: 2022-02-19 14:07 更新時間: 2022 年 2 月 19 日 23:34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和白俄羅斯總統亞歷山大·盧卡申科於 2022 年 2 月 19 日在俄羅斯莫斯科觀看彈道導彈的訓練發射,這是戰略威懾力量演習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SPUTNIK/ALEKSEY NIKOLSKYI/KREMLIN VIA REUTERS) 廣告 週六,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發起了戰略核導彈部隊的 演習,華盛頓表示,集結在烏克蘭邊境附近的俄羅斯軍隊“準備發動襲擊”。 由於西方國家擔心冷戰以來最嚴重的衝突開始,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表示,俄羅斯軍隊開始“放鬆並靠近”與前蘇聯鄰國的邊界。 “我們希望他從衝突的邊緣退後,”他在訪問立陶宛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入侵烏克蘭並非不可避免。 七國集團(G7)富裕國家的外交部長周六表示,他們沒有看到任何證據表明俄羅斯正在減少烏克蘭邊境附近的軍事活動,並且仍然對局勢“嚴重關切”。 “我們呼籲俄羅斯選擇外交道路,緩和緊張局勢,從烏克蘭邊境附近實質性撤軍,並充分遵守國際承諾,”兩國在英國外交部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表示。 . 2022 年 2 月 19 日,從烏克蘭東部分離主義控制地區撤離的人們在俄羅斯緊急情況部在俄羅斯羅斯托夫地區馬特韋耶夫庫爾幹邊境檢查站附近設立的帳篷營地行走。(來源:REUTERS/SERGEY PIVOVAROV) “作為第一步,我們預計俄羅斯將實施其宣布的減少其在烏克蘭邊境的軍事活動。我們沒有看到這種減少的證據,”他們補充說。 俄羅斯在要求北約阻止烏克蘭加入該聯盟的同時下令加強軍事建設,但表示其計劃入侵烏克蘭的預測是錯誤和危險的。它說它現在正在撤退,而華盛頓和盟友堅稱集結正在增加。 俄羅斯支持的烏克蘭東部分離主義領導人在命令婦女和兒童撤離到俄羅斯一天后宣布全面動員軍隊,理由是烏克蘭軍隊即將發動襲擊。 基輔斷然否認了這一指控,華盛頓表示這是俄羅斯為入侵烏克蘭製造藉口的計劃的一部分。 一名路透社目擊者在周六晚間和周日早些時候在烏克蘭東部分離主義控制的頓涅茨克市中心報告了爆炸事件,隨後在周六早上在該市北部可以聽到多起爆炸聲,因為更多的人得到了一名路透社目擊者說,在離開的公共汽車上。起源尚不清楚。烏克蘭早些時候表示,其一名士兵被殺。 “這真的很可怕。我已經帶走了我能帶的所有東西,”30 歲的塔季揚娜說,她正和她 4 歲的女兒一起登上一輛公共汽車。 與此同時,烏克蘭軍方周六表示,僱傭軍已經抵達分裂分子控制的烏克蘭東部,與俄羅斯的特種部隊合作進行挑釁。 “這些挑釁的目的當然是指責烏克蘭進一步升級,”軍方在一份聲明中說。 烏克蘭指責俄羅斯計劃進行挑釁,可能導致烏克蘭東部平民傷亡,以便為莫斯科提供攻擊鄰國的藉口。 俄羅斯否認計劃襲擊烏克蘭。 美國總統喬拜登 週五表示, 他現在認為首都基輔將成為俄羅斯的目標,但他認為普京甚至沒有考慮使用核武器。 拜登在白宮告訴記者,普京將在未來幾天內入侵。“截至目前,我確信他已經做出了決定,”他說。 克里姆林宮表示,在俄羅斯核力量演習期間,俄羅斯成功地在海上和陸基目標試射了高超音速和巡航導彈。 普京與鄰國白俄羅斯總統亞歷山大·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坐在屏幕上觀看演習,克里姆林宮將其描述為“戰情中心”。 奧斯汀說,核演習引起了全世界國防領導人的關注。他擔心在俄羅斯軍隊專注於在烏克蘭周圍大規模集結軍隊的同時進行演習的風險。 奧斯汀說:“當你在戰略核力量的基礎上進行非常複雜的演習時,這會使事情變得複雜到你可能會發生事故或錯誤的程度。” 發送信息 這些演習是在過去四個月俄羅斯武裝部隊進行的一系列大規模演習之後進行的,其中包括在烏克蘭北部、東部和南部集結軍隊——據西方估計,軍隊人數為 15 萬或更多。 駐莫斯科的分析人士表示,自 1991 年蘇聯解體以來北約擴大到俄羅斯邊境後,這些演習旨在發出一個信息,即認真對待俄羅斯對北約提供安全保障的要求。 IMMO RAS 智庫的研究員德米特里·斯特凡諾維奇(Dmitry Stefanovich)告訴路透社:“向西方發出的信號並不是‘不要干涉’,而是旨在表明問題不在於烏克蘭,實際上更廣泛。” 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週六表示,俄羅斯知道該聯盟無法滿足其要求,其中包括北約部隊從選擇加入北約的前共產主義東歐國家撤出。 總部位於美國的 Maxar Technologies 公司利用衛星圖像跟踪事態發展,該公司表示,新的直升機和一個由坦克、裝甲運兵車和支援設備組成的戰鬥群部署在俄羅斯邊境附近。 克里姆林宮還有數万名士兵在烏克蘭北部的白俄羅斯舉行演習,演習將於週日結束。盧卡申科週五表示,他們可以在需要時留下來。 古巴外交部周五晚間在俄羅斯副總理尤里·鮑里索夫訪問後表示,俄羅斯和古巴將深化聯繫,探索在交通、能源、工業和銀行業方面的合作。 在一份聲明中,古巴共產主義政府在烏克蘭緊張局勢加劇之際表示支持俄羅斯,並指責長期競爭對手美國及其盟友以所謂的“宣傳戰”和製裁來瞄準莫斯科。 古巴“重申其反對西方對歐亞國家實施單邊和不公正制裁以及反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向俄羅斯邊境擴張的立場。” 鮑里索夫本週早些時候訪問了俄羅斯在拉丁美洲的主要盟友尼加拉瓜和委內瑞拉,並表示俄羅斯還將深化與兩國的雙邊關係。 美國表示,如果伊朗“表現出嚴肅性”,可能在幾天內達成核協議 華盛頓表示“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但警告說,如果談判拖延到下週之後,恢復協議的可能性將面臨嚴重風險” 法新社 _2022 年 2 月 18 日,上午 6:02 2021 年 5 月 24 日,在奧地利維也納,國際原子能機構國際原子能機構總部大樓前,伊朗國旗在國際中心大樓前揮舞。(美聯社照片/Florian Schroetter,文件) 華盛頓——美國周四表示,在維也納為挽救伊朗核協議而進行的談判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並認為如果伊朗在此事上“表現出認真態度”,幾天內就可能達成協議。 與伊朗以及英國、中國、法國、德國和俄羅斯直接以及美國間接參與的維也納會談於 11 月下旬恢復,旨在恢復 2015 年的協議。 該協議曾向德黑蘭提供製裁救濟以換取對其核計劃的限制,但美國在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領導下於 2018 年單方面退出並重新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促使伊朗開始收回其承諾。 Keep Watching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上週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告訴法新社,“如果伊朗表現出認真態度,我們可以而且應該在幾天內就相互恢復全面執行 JCPOA 達成諒解,”使用首字母縮略詞對於 2015 年的交易。 但這位發言人補充說,“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都會使恢復交易的可能性面臨嚴重風險。” 專家認為,伊朗距離擁有足夠的裂變材料來製造核武器只有幾週的時間——即使製造真正的炸彈需要幾個更複雜的步驟。 喬·拜登總統表示,如果德黑蘭恢復其在協議下的承諾,他願意重返協議並放鬆美國的部分制裁。 2007 年 2 月 3 日,伊朗首都德黑蘭以南 255 英里(410 公里),一名技術人員在伊朗伊斯法罕市外的鈾轉化設施工作。(美聯社照片/Vahid Salemi,文件) 法國周三警告伊朗,接受新協議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外交部長讓-伊夫·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表示,這是“幾天的問題”,並補充說,如果沒有達成協議,將引發一場重大危機。 但當天早些時候,伊朗首席談判代表阿里巴蓋里表示,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達成協議”。 他呼籲其他各方“現實”並做出“嚴肅決定”。 德黑蘭還呼籲美國國會表示,如果在維也納達成協議,華盛頓將做出承諾。 伊朗當局曾在 2018 年表示,他們希望“保證”一項協議將得到實施,因為美國政治更替的可能性再次使這一點受到質疑。 根據周四的一份報告,伊朗與世界大國之間的協議草案 將涉及分階段恢復 2015 年的核協議,雙方最初會採取臨時措施來遏制濃縮並取消一些制裁。 據路透社報導,這份長達 20 頁的協議草案還將包括釋放被伊朗關押的西方人,這是美國的一項關鍵要求。 以色列反對美國恢復 2015 年條款或類似協議,擔心這會緩解伊朗的炸彈之路。以色列第 13 頻道周四在一份關於協議草案條款的未來源報導中表示,“以色列的感覺是,在幾天或幾週內,我們所知道的舊的、新的壞交易將會回歸。” 據路透社援引外交官的話說,大綱草案包括一系列各方在最終批准後採取的步驟,首先是伊朗暫停5%以上的鈾濃縮活動。 第一階段將包括解凍因美國製裁而滯留在韓國銀行的約 70 億美元伊朗資金,以及釋放在伊朗關押的西方囚犯。 外交官表示,最終,伊朗將回到核心核限制,例如濃縮純度上限為 3.67%,制裁將開始被放棄。 據說,新協議要求美國放棄對伊斯蘭共和國石油部門的製裁,而不是直接取消制裁。這將需要每隔幾個月更新一次豁免,就像 2015 年的交易一樣。 2018 年 9 月 4 日,伊朗波斯灣北部海岸阿薩洛耶的 Pardis 石化綜合設施的一部分。(伊朗總統府通過美聯社) 據外交官稱,從交易開始到解除制裁之間的時間尚未確定,但估計在 1 到 3 個月之間。 伊朗也在尋求保證,美國將無法再次單方面退出該協議,這需要國會採取行動。它還要求美國承諾停止向公司施壓,使其不要在伊朗進行貿易或投資。 US says nuclear deal possible within days if Iran ‘shows seriousness’ Washington says ‘substantial progress made, but cautions that ‘possibility of return to the deal at grave risk’ if talks drag on beyond next week By AFP 18 February 2022, 6:02 am The flag of Iran waves in front of the 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building with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in Vienna, AustriaI, May 24, 2021. (AP Photo/Florian Schroetter, FILE) WASHINGTON — The United States said Thursday that “substantial progress” during negotiations in Vienna to save the Iran nuclear deal had been made, deeming an agreement possible within days if Iran “shows seriousness” on the matter. The Vienna talks, which involve Iran as well as Britain, China, France, Germany and Russia directl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directly, resumed in late November with the aim of restoring the 2015 deal. That accord had offered Tehran sanctions relief in exchange for curbs on its nuclear program, but the United States unilaterally withdrew in 2018 under former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nd reimposed heavy economic sanctions, prompting Iran to begin rolling back on its commitments. Stating that “substantial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last week,” a State Department spokesperson told AFP that “if Iran shows seriousness, we can and should reach an understanding on mutual return to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JCPOA within days,” using an acronym for the 2015 deal. But “anything much beyond that would put the possibility of return to the deal at grave risk,” the spokesperson added. Experts believe Iran is only a few weeks away from having enough fissile material to build a nuclear weapon — even if it would take several more complicated steps to create an actual bomb. President Joe Biden said he is willing to return to the deal and ease some of the US sanctions, provided Tehran resumes its commitments under the agreement. A technician works at the Uranium Conversion Facility just outside the city of Isfahan, Iran, 255 miles (410 kilometers) south of the capital Tehran, Iran, Feb. 3, 2007. (AP Photo/Vahid Salemi, file) France had warned Iran on Wednesday that time was running out to accept a new deal. Foreign Minister Jean-Yves Le Drian said it was “a question of days,” adding that a major crisis would be unleashed if there is no agreement. ADVERTISEMENT But earlier in the day, Iran’s top negotiator Ali Bagheri said they “are closer than ever to an agreement.” He called on the other parties to be “realistic” and make “serious decisions.” Tehran also called on the US Congress to say Washington would commit if an agreement is reached in Vienna. Iranian authorities had said in 2018 they wanted a “guarantee” that an agreement would be implemented, as the potential of US political turnover had once more brought that into question. A draft agreement between Iran and world powers would involve a phased return to the 2015 nuclear deal, with both sides initially taking interim steps to curb enrichment and lift some sanctions, according to a report Thursday. The 20-page draft deal would also include the release of Westerners held by Iran, a key US demand, according to Reuters. ADVERTISEMENT Israel has opposed a US return to the 2015 terms or a similar accord, fearing it would ease Iran’s path to the bomb. Israel’s Channel 13 said Thursday, in an unsourced report on the reported terms of the draft accord, “The feeling in Israel is that within days or weeks there will be a return to the old-new bad deal we knew.” According to diplomats quoted by Reuters, the draft outline includes a series of steps for all parties to take following its final approval, starting with Iran suspending enrichment of uranium above 5%. The first phase will include the unfreezing of some $7 billion in Iranian funds stuck in South Korean banks under US sanctions, as well as the release of Western prisoners held in Iran. Eventually, Iran will return to core nuclear limits like the 3.67% cap on enrichment purity, diplomats said, and sanctions will begin to be waived. The new agreement is said to entail the US granting waivers on sanctions against Islamic Republic’s oil sector rather than lifting them outright. This will require the renewal of waivers every few months, as was done with the 2015 deal. A part of Pardis petrochemical complex facilities in Assalouyeh on the northern coast of the Persian Gulf, Iran, Sept. 4, 2018. (Iranian Presidency Office via AP) According to the diplomats, the time between the initiation of the deal and when sanctions are waived is not yet decided, but is estimated to be between one and three months. Iran is also seeking a guarantee that the US will not be able to withdraw unilaterally from the agreement again, which would require an act of Congress. It is also demanding promises that the US will halt pressuring companies not to trade or invest in Iran. 伊朗FM:“我們急於”達成核協議,西方必須做出“政治決定” 今天,晚上 7:05 2022 年 2 月 14 日,伊朗外長侯賽因·阿米拉卜杜拉希安在伊朗德黑蘭與愛爾蘭外長西蒙·科文尼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美聯社照片/Vahid Salemi) 伊朗外交部長表示,西方國家應在談判中表現出靈活性,以恢復 2015 年遏制德黑蘭核計劃的協議,以換取制裁的解除。 “球現在在他們的球場上,”Hossein Amirabdollahian 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說。 “如果對方做出必要的政治決定,我們已準備好儘早達成一項好協議,”他補充道。 Amirabdollahian 堅稱“我們急於達成協議”。但他明確表示,美國對恢復協議未來的保證問題仍然是一個癥結所在。 “我們從未如此接近達成協議,”他說。“西方方面必須提出自己的倡議並表現出靈活性……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表現出任何靈活性。” Iran FM: ‘We’re in a hurry’ to reach nuke deal, West must make ‘political decision’ Today, 7:05 pm Iran's Foreign Minister Hossein Amirabdollahian speaks at a joint press briefing with his Irish counterpart Simon Coveney, in Tehran, Iran, on February 14, 2022. (AP Photo/Vahid Salemi) Iran’s foreign minister says that it’s up to Western countries to show flexibility in the negotiations to restore the 2015 deal curbing Tehran’s nuclear program in exchange for sanctions relief. “The ball is now in their court,” Hossein Amirabdollahian says at the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We are ready to achieve a good deal at the earliest possible time — if the other side makes the needed political decision,” he adds. Amirabdollahian insists that “we are in a hurry” to reach a deal. But he makes clear that the issue of guarantees from the US about a restored deal’s future remains a sticking point. “We have never been this close to a deal,” he says. “It is the Western side that has to present its initiatives and show flexibility… they have not shown any flexibility so far.” 以色列的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明維生素 D 能夠對抗 COVID 支持先前的研究,科學家們發布了“顯著”的數據,顯示在以色列普遍存在的維生素缺乏症與患者的死亡或嚴重疾病之間存在密切聯繫 內森· 傑菲 2022 年 2 月 3 日,晚上 9:03 一位母親給她的孩子服用維生素 D 滴劑。(iStock 來自 Getty Images) 以色列科學家表示,他們已經收集了迄今為止最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維生素 D 水平的提高可以幫助 COVID-19 患者降低患嚴重疾病或死亡的風險。 巴伊蘭大學和加利利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表示,維生素對疾病嚴重程度的影響如此之大,以至於他們可以根據人們的年齡和維生素 D 水平來預測如果被感染會如何。 他們在周四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一號》雜誌上的 新同行評審研究 中得出結論,缺乏維生素 D 會顯著增加危險水平。 該研究基於以色列前兩波病毒期間進行的研究,在疫苗廣泛可用之前,醫生強調維生素補充劑不是疫苗的替代品,而是一種防止免疫水平下降的方法。 根據 2011 年的一項研究, 維生素 D 缺乏症在包括以色列在內的中東地區普遍存在,那裡近五分之四的人缺乏維生素D。然而,通過在感染前服用補充劑,以色列新研究的研究人員發現,患者可以避免這種疾病的最壞影響。 “我們發現,當你缺乏維生素 D 與不缺乏維生素 D 時,成為重症患者的機率存在差異,這是非常了不起和驚人的,”加利利醫療中心醫生兼律師 Amiel Dror 博士說Ilan 研究員,是該研究背後團隊的一員。 Amiel Dror 博士(通過 Twitter) 他指出,他的研究是在 Omicron 之前進行的,但表示冠狀病毒在變體之間的根本變化不足以抵消維生素 D 的有效性。 “當維生素 D 幫助感染 COVID 的人時,我們看到的是它在增強免疫系統以應對攻擊呼吸系統的病毒病原體方面的有效性,”他告訴《以色列時報》。“這對 Omicron 和以前的變體同樣重要。” 以色列和其他幾個國家的衛生當局已推薦維生素 D 補充劑以應對冠狀病毒大流行,儘管迄今為止有關其有效性的數據很少。 2022 年 1 月 18 日,醫院工作人員在雷霍沃特卡普蘭醫療中心的冠狀病毒病房工作時穿著安全裝備。(Yossi Aloni/Flash90) 6 月,研究人員 發表了初步研究結果 ,顯示 26% 的冠狀病毒患者如果在住院前不久就缺乏維生素 D,就會死亡,而維生素 D 水平正常的患者只有 3%。 他們還確定,缺乏維生素 D 的住院患者平均比其他人患嚴重或危急情況的可能性高 14 倍。 雖然科學界認識到結果的重要性,但人們質疑患者最近的健康狀況是否可能會影響結果。 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即患者可能患有既降低維生素 D 水平又增加對 COVID-19 嚴重疾病的易感性的疾病,這意味著維生素缺乏將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疾病嚴重程度的促成因素。 維生素 D 藥片。(美聯社照片/馬克倫尼漢) 為了消除這種可能性,Dror 的團隊深入研究了數據,檢查了每位患者在冠狀病毒感染前兩年的維生素 D 水平。他們發現,足夠的維生素 D 水平與抗擊冠狀病毒的能力之間的強相關性仍然存在,初步發現中增加的危險程度幾乎相同。 廣告 “我們檢查了一系列時間框架,發現無論你在感染前的兩年內查看任何地方,維生素 D 與疾病嚴重程度之間的相關性都非常強,”Dror 說。 “由於這項研究很好地了解了患者的維生素 D 水平,通過觀察廣泛的時間範圍,而不僅僅是住院時間,它提供了比迄今為止任何所見的更強有力的支持,強調了在治療期間提高維生素 D 水平的重要性。大流行,”他補充說。 大量關于冠狀病毒自然療法的可疑說法,包括以色列人用檸檬和小蘇打免疫自己的理論,讓一些人對維生素抵禦病毒的說法持懷疑態度。 但 Dror 堅持認為,他的團隊的研究表明,維生素 D 的重要性並非基於不完整或有缺陷的數據。 “人們應該從中學到,指出服用維生素 D 重要性的研究是非常可靠的,而不是基於有偏差的數據,”他說。“而且它強調了在大流行期間每個人都服用維生素 D 補充劑的價值,按照官方建議適量食用維生素 D,沒有任何負面影響。” 以色列最高埃爾多安顧問討論土耳其關係 過去一年,兩國都表示有興趣改善關係,並一直在舉行會談,以維持該地區的穩定。 拉哈夫 ·哈科夫 發佈時間: 2022 年 2 月 17 日 20:11 更新時間: 2022 年 2 月 17 日 21:11 土耳其代表團,2022 年 2 月 17 日。 (圖片來源:外交部) 廣告 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的高級顧問易卜拉欣·卡林和外交部副部長薩達特·奧納爾週四在耶路撒冷推進兩國關係的改善。 他們還討論了伊薩克·赫爾佐格總統下個月 在土耳其與埃爾多安會晤 的準備工作,與外交部總幹事阿隆·烏什皮茲以及總統辦公室總幹事埃亞爾·什維克及其團隊會晤。 “土耳其和以色列在該地區具有廣泛影響力,雙方都同意恢復關係有助於地區穩定,”土耳其外交部和總統府發表的聯合聲明說。 赫爾佐格 在總統官邸開會時走進房間,迎接來自土耳其的客人。 安卡拉的官員是在烏什皮茲於 2021 年 12 月訪問土耳其開始計劃總統之行之後來的。 外交部和總統辦公室與土耳其代表團會面,2022 年 2 月 17 日。(來源:外交部) 一名高級外交消息人士周二表示,本週早些時候,一名高級外交消息人士表示,以色列並未以伊斯坦布爾不再窩藏哈馬斯恐怖組織為條件改善與土耳其的關係。 “我們沒有設定條件,”消息人士說。“當然,在一個非常小心的拉近關係的過程中,到處都有手勢。我們確實看到土耳其在其領土上的反恐活動有所增加。” 這位高級外交消息人士補充說,在與土耳其和解方面,以色列正在“非常謹慎地工作”。 以色列消息人士強調,改善與土耳其的關係不會以犧牲以色列近年來與希臘和塞浦路斯發展的密切關係為代價。在與埃爾多安會面之前,赫爾佐格計劃在接下來的兩週內前往雅典和尼科西亞。 埃爾多安去年開始呼籲改善與以色列的關係。土耳其的政策變化可能與其經濟下滑和日益嚴重的外交孤立有關,它一直在尋求解決,包括通過與阿聯酋的和解。 除了收容哈馬斯恐怖分子外,埃爾多安還支持在耶路撒冷進行破壞穩定的活動,指責以色列故意殺害巴勒斯坦兒童,國家控制的媒體也播放了反猶電視連續劇。 以色列和土耳其之間的緊張關係始於 2008 年,當時總理埃胡德·奧爾默特會見了埃爾多安,幾天后在加沙地帶發起了鑄鉛行動。它們在 2010 年達到頂峰,當時與埃爾多安有聯繫的 IHH(人道主義救濟基金會)派出 Mavi Marmara 船破壞以色列國防軍對加沙的海上封鎖,武裝了船上的一些人。以色列國防軍海軍突擊隊攔住了這艘船,與船上的 IHH 成員對峙並殺死了其中九人。 以色列和土耳其在之後保持外交關係,甚至在 2016 年重新任命大使。但兩年後,安卡拉因以色列國防軍對加沙邊境騷亂的反應而驅逐了以色列大使。 贏了面子,輸了裡子?經濟學人:不論有無入侵烏克蘭,普欽都輸了 俄烏情勢詭譎,外媒指出,俄羅斯總統普欽恐怕把自己逼入牆角了。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邱韞蓁 編譯 商周頭條 2022.02.18 摘要 1. 普欽發動俄烏危機,讓俄國在全球地緣政治的影響力水漲船高,為國際局勢帶來巨變。但《經濟學人》卻認為,不管俄軍最終有無入侵烏克蘭,普欽反讓自己陷入了困境。 2. 沈睡的強敵因此甦醒,原本北約被批為「腦死」,反而找到機會協力抗俄,如瑞士、芬蘭等未加入北約的歐洲國家也站出來發聲。烏克蘭聲勢也因此大增,足以改寫全球地緣政治板塊。 3. 俄羅斯若真開打,短期內需面對嚴峻經濟制裁,長期則受到封閉經濟與獨裁鎮壓的傷害。就算現在撤軍,也難保不會有下次衝突發生,未來這一切,恐怕只會不斷重複上演。 俄羅斯影響力創史上新高!俄烏危機還沒落幕,俄羅斯總統普欽(Vladimir Putin)卻已經在全球撒下不安的種子,大大推升俄國在全球地緣政治的影響力。任何風吹草動,都為緊張局勢增添變數。觀察家認為,普欽不用發射一顆子彈,就讓自己成為全球焦點,再次證明俄羅斯在國際間的地位舉足輕重,為東歐情勢帶來巨變。 雖然北約(NATO)尚未就停戰讓步,但普欽已讓世界清楚知道,烏克蘭的未來,就是他的家務事;在國內,普欽則不斷凸顯其治國才能,極力擺脫經濟困境,同時鎮壓俄國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等異議聲浪。 廣告 2022佈新局,如何帶領團隊開春達標? 這位俄羅斯狂人看似贏足了面子,然而《經濟學人》認為長期來看,不管俄軍最終有無入侵烏克蘭,普欽的計謀反而已經傷害了俄羅斯的裡子,削弱該國國力。為什麼? 團結西方,促使「腦死」的北約復活 就國內外情勢來看,普欽其實把自己逼到了牆角。 雖然全球目光都集中在普欽身上,卻也刺激到他原本沈睡的對手。以美國總統為首的西方世界,同意要祭出比2014年克里米亞戰爭還嚴重的制裁方案,曾經被法國總統馬克宏批評為「腦死」的北約,終於找到了機會重新團結,協力對抗俄國威脅。 甚至,瑞士、芬蘭等未加入北約的歐洲國家,由於不滿俄羅斯的蠻橫挑釁,因此公開宣布隨時保有加入北約的選擇權。至於德國仰賴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線,即使立場進退兩難,但不否認來自俄國的天然氣,是德國需要面對的責任。俄國若犯烏,該工程項目恐怕會被強制中斷。 廣告 《路透社》報導,面對俄軍疑似在烏東邊境持續集結的狀況,北約持續加強東翼防線,目前在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都增派軍隊,並且正在擬定中歐和東南部的新作戰計畫。 在這場衝突中,主角之一的烏克蘭備受威脅,不過也更加確立了該國民心普遍嚮往西方。近年來,總被國際忽略的烏克蘭,現在可以享有西方在外交與軍事上的大力支持,足以改寫全球地緣政治板塊。《經濟學人》認為,就算俄國撤軍,在患難中建立的這份連結,將會繼續存在。這絕對是普欽不樂見的。 「俄國的軍事脅迫反而適得其反,只會促使西方在抵禦歐洲的必要行動上團結一心。這強化了北約聯盟。」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俄羅斯問題專家吉爾斯(Keir Giles)說。 俄羅斯恐丟經濟前景,逼走菁英分子 對普欽來說,更大的損失來自俄羅斯國內。因為西方可能施加的集體制裁、承受的軍事損失,打擊原本就脆弱的俄國經濟,損害普欽的國內政治地位。 普欽試圖建立堡壘經濟,不只增加國內準備金,同時降低美元資產,減少企業對國外資本的依賴,在晶片、應用程式、數據網絡上,竭力打造自己的技術堆疊(technology stack,指做產品時選擇的開發工具與程式語言)。此外,為了找到出口大宗能源的替代買家,俄國積極與中國交好。 種種行動降低了西方經濟制裁的潛在衝擊,但不代表能就此根除。對歐盟出口占俄羅斯出口總額仍達27%,中國卻僅有約14%。輸往中國的天然氣管線「西伯利亞力量」,預計將在2025年完工,但天然氣流量卻只有輸往歐洲的5分之1。 若俄烏衝突進一步升級,來自關乎金融交易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或對俄國銀行施加的制裁,將切斷該國金融體系;華為式的進口制裁,亦成俄國科技業的惡夢。普欽可以屈服於這種低等國際關係,或向中國伸手求助。但如此一來,無法免於成為中國小老弟的命運,卻非普欽所能忍受。 此外,獨裁聯手,恐怕促使普欽更仰賴「情治幫」(Siloviki,指俄政府由國安和情報背景政客組成的政治利益集團),進而逼走國家梁柱,如科技菁英與自由資本家。結果,將導致經濟停滯與民怨四起,形成抗爭、鎮壓的惡性循環。 換言之,俄羅斯若攻打烏克蘭,短期內需面對嚴峻經濟制裁,長期則受到封閉經濟與獨裁鎮壓的傷害。但,就算普欽現在宣布撤軍,自尊既高又驕傲的他,代表還會有下次衝突,未來這一切,只會不斷重複上演。 《經濟學人》總結,不管如何,可以確定的是,普欽都在自找麻煩,並把自己推入窘境了! 參考來源: The Economist 、 Reuters 、 Bloomberg 核稿編輯:吳和懋 蘇育平觀點: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歷史淵源與愛恨情仇,是否真能破鏡重圓 蘇育平 + 追蹤 2021-07-26 07:00 10502 人氣 普京在其個人臉書上貼文,要求正視烏克蘭和俄羅斯具有同一文化歷史淵源。(資料照,美聯社) 2021年7月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其個人臉書上貼文呼籲說:「對於俄羅斯而言,烏克蘭不是外國,烏克蘭是俄羅斯歷史的一部份,烏克蘭人也是俄羅斯人的一部份,而這也是發生在烏克蘭的一切會這麼樣讓俄羅斯人心痛的緣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普京又說:「烏克蘭被有意地扭曲成反俄羅斯,強迫俄裔的烏克蘭人放棄他們對歷史的認同與團結。我們不要管彼此路線歧異,應注意的是住在烏克蘭及俄羅斯境內千百萬人民的命運糾葛,幾世紀以來精神上的糾葛。」 普京還說:「對於所有瞭解俄羅斯歷史的人來說,幾個世紀以來我們就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所以人為創造烏克蘭成為一個反俄前哨站是抵觸所有人的利益的。大多數烏克蘭人都明白這些事實,但他們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被迫扭曲民族認同、放棄俄語文化。歷史上有一些時候外來勢力人為地將俄羅斯與烏克蘭分離,但我們最終都重新找回團結的力量,我們的力量來自團結。」 到底普京對於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歷史連結與族群對立的認知,是基於何樣的歷史事實?為什麼烏克蘭人顯然不是這樣想的呢?真的有誰扭曲或在背後操控了這一切嗎?讓我們從歷史上的淵源來探究一下這課題。 俄羅斯是一個年輕且含有多元血脈的民族 俄羅斯這個國家本身的歷史很短,從還是小部落型態到今天,最久大概也只能追溯到1300年以前,相對世界其他古老民族來說,俄羅斯是一個相對年輕的民族。 在西元前5000到西元前3000年,黑海北岸的烏克蘭草原上居住的是一批印歐民族塞種人西徐亞人(Scythia),他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遊牧民族,剛剛開始馴化了馬匹,然後開始掌握了冶煉金屬如青銅、鐵、黃金器物等的技術。 塞種人分為幾個部落,大益人、薩爾馬提亞人、斯基泰人、馬薩革達人等,分別與東歐黑海北岸這塊土地周邊的所有古老民族發生接觸,在希羅多德(Herodotus)寫的《歷史》書中,就寫到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創建者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征服東西方,威服四海,偏偏最後與遊牧民族斯基泰人一戰慘敗,連頭顱都被砍下來當酒器,這些行為就是遊牧民族的傳統特徵。塞種人大概可以算是俄羅斯最古老的祖先。 塞種人後來向東遷徙到中亞與新疆、甘肅一帶,就是古代中國的大月氏、烏孫國等,後來考古發掘匈奴單于墓葬後,也證實匈奴人的DNA中含有塞種人基因。不論大月氏、匈奴以及之後隋唐時期興起的突厥汗國,都是帶有西方塞種人血緣的遊牧民族,天生就是戰鬥民族的血脈與魂魄。 但是一直到西元一千年以前,俄羅斯的土地上都還未出現由俄羅斯人創立的統一國家,雖然已經有古俄羅斯族的土著建立一些部落型城邦公國,但是都是受到外來民族如匈人、保加爾人、突厥人、可薩汗國、基馬克汗國、佩切涅格汗國、庫曼欽察汗國等突厥系的遊牧民族來來去去的統治。 羅斯公國的前身-瓦良格人(Varangians) 在西元8世紀時,一支來自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維京人部落的「瓦良格人」(Varangians)南下,開始在當時占據烏克蘭與南俄羅斯到高加索地區的突厥人建立的「可薩汗國」以北的俄羅斯平原居住,一開始瓦良格人像遊牧民族一樣到處劫掠,販賣戰俘為奴隸,並開始與南方的可薩人、拜占庭人與阿拉伯人建立商路,貿易往來。 到了西元9世紀時,瓦良格人一位酋長留里克(Riurik,830-879)在諾夫哥羅德城建立「留里克王朝」,擔任大公。他統治的人民多為羅斯人(Rus,古俄羅斯人),因此他起了統一全部羅斯人部落的野心,可惜他壯志未酬就死了。 瓦良格部落派出同族的「奧列格」(Oleg, Prince of Novgorod,統治時期:西元879-912年)接任「諾夫哥羅德大公」,並開始擴張領土。但這時的羅斯國家都還是非常弱小的大公國城邦,四分五裂,未形成統一的國家,只能接受一個又一個突厥游牧王朝的統治。 在奧列格大公統治期間,羅斯國家雛形出現,西元882年奧列格征服了基輔,奧列格也被視為「基輔羅斯王朝」的第一位大公。 瓦良格人與東斯拉夫人融合成為古羅斯人,也就是今天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的直系祖先。所以今日的俄羅斯人融合了古代塞種人、維京人、突厥人與土著斯拉夫人的血統,在寒冷艱困的環境中磨練砥礪了堅強勇猛的戰鬥性格。 羅斯人壯大,威脅今烏克蘭上可薩汗國 西元911年時奧列格首度率領許多斯拉夫人部落組成的聯軍,由巴爾幹方向遠征拜占庭,一直攻抵首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支付鉅額贖金給羅斯聯軍換取和平,並簽署雙邊貿易協定。這也顯示了羅斯人壯大到一定程度,開始威脅可薩汗國這個位在南俄與烏克蘭土地上的突厥汗國。 後來的基輔羅斯大公伊戈爾.留里科維奇(Igor of Kiev)於西元941與944年也率軍兩度遠征君士坦丁堡。對拜占庭來說當然這是蠻族入侵,但對於羅斯人來說這是鄉下人進城市,充滿期待與新鮮,也希望從城市中學習更多的文明事物,交易不來就用搶的,古代遊牧民族都是這麼做的,也沒有所謂道不道德。 到了西元965到969年間,模仿可薩汗國建立國家體制,甚至也使用「可汗」稱號的基輔羅斯大公斯維亞托斯拉維奇(Sviatoslav I),因為厭惡南邊鄰接的突厥可薩汗國對來往商隊抽十一稅的負擔,率軍攻陷了可薩汗國首都「阿的爾」,可薩汗國就此滅亡。後來可薩汗國大部分領土被新崛起的突厥族庫曼汗國(西元900-1220年)與佩切涅格人等繼承。 羅斯人接受東正教 基輔羅斯公國在西元987年到1011年間集體皈依基督教東正教,在決定正式皈依前,斯維亞托斯拉維奇大公還派代表團到許多國家考察,伊斯蘭教禁吃豬肉並禁喝酒,羅斯人受不了。那羅馬天主教會呢?代表團看了當時德意志地區的天主教堂感覺不夠華麗。至於猶太教?在當時看起來是一個軟弱失敗的宗教。 只有到了君士坦丁堡的代表團報告說,看到東正教會的華麗排場與令人摒息的宗教儀式後,回去報告大公說在東正教教堂裡,幾乎無法分清楚是在人間還是在天堂,於是羅斯大公決定採取東正教。 俄羅斯的東正教信徒,俄人接受東正教信仰始於基輔羅斯公國斯維亞托斯拉維奇大公。(資料照,美聯社) 甚至在西元988年,斯維亞托斯拉維奇為了求娶拜占庭的安娜公主,正式受洗成為基督徒,並將東正教全套經典、儀節與神職人員都帶回基輔羅斯公國,並在聶伯河中為全體基輔羅斯國民集體受洗,此一事件就是「羅斯受洗」。斯維亞托斯拉維奇大公也因為這個全體國民受洗為基督徒的決定,而被東正教與羅馬教廷封為聖徒。 請注意此時的俄羅斯與基輔烏克蘭還是完全在一起的,統治者、人民血統、語言文化、宗教都是一致的。 蒙古西征建立金帳汗國 蒙古第二次西征後,於西元1242年由朮赤的次子拔都汗建立金帳汗國,並將今日歐俄土地上的許多羅斯小公國納入管轄。各羅斯貴族只要乖乖聽話並繳納稅賦及貢品,就可以在蒙古金帳汗國的統治下繼續維持統治地位。 蒙古人建立的金帳汗國領土遼闊,蒙古帝國本身與突厥部落及羅斯諸公國之間通婚融合情況很深,因此金帳汗國除了最高層統治階級使用蒙古文字作外交文書外,生活用語已改用欽察語或突厥語,宗教信仰則有伊斯蘭教與部分基督教。 由於從中亞一直到黑海北岸的草原,原本就是許多突厥部族居住游牧的地方,因此拔都西征一路西來,收編無數突厥游牧部族與騎兵,這也是金帳汗國可以越打越強,一路打到亞得里亞海岸與波蘭邊界最大的憑藉。 金帳汗國裡面的突厥人有欽察人、保加爾人、花剌子模人、庫曼人、可薩人、佩切涅克人,他們與蒙古人的政治地位一樣高,亞蘭人與俄羅斯土著階級次之,佃農與奴隸居最後。 信奉伊斯蘭教的金帳汗國 金帳汗國受中亞伊斯蘭化很深,整個國家連可汗都信奉伊斯蘭教,金帳汗國還曾經為旭烈兀大軍破巴格達,殺死十餘萬居民並用馬蹄踩死哈里發一事與伊兒汗國翻臉,兩個蒙古汗國真槍實彈的打了一仗,就是金帳汗國要為伊斯蘭教、為穆斯林討回公道。 金帳汗國在1275年時人口有850萬人,加上士兵約1000萬人。金帳汗向各地派遣鎮守官「達魯花赤」,管轄到「萬戶、城、村」一級。金帳汗國兵將多為突厥人,各級官員也都是突厥人居多,人民則是游牧的突厥人與土著的羅斯人。 最後金帳汗國在西元1396年遭遇帖木兒汗國的入侵,雖然沒有讓帖木兒汗國得逞,但國家衰弱已經不可挽回。 西元1472年起莫斯科大公國抗稅,金帳汗國大汗阿合馬出兵討伐莫斯科大公國,結果戰敗,1480年阿合馬大汗再度率軍攻打莫斯科再度失敗,並死於內亂,莫斯科公國自此獨立,不再受蒙古人的管轄。 俄羅斯沙皇國的成立 西元1547年從留里克王朝一脈相承的莫斯科公國正式改名為「俄羅斯沙皇國」,大公伊凡四世(Ivan the Terrible)加冕為沙皇。沙皇(Tzar)在俄語中就是「凱撒」的意思,俄羅斯人使用這個名稱,表明他們是繼承在西元1453年被鄂圖曼土耳其滅國的「拜占庭東羅馬帝國」的法統。羅馬城是第一羅馬,拜占庭是第二羅馬,莫斯科就是第三羅馬,所以他們也用「凱撒Tzar」稱呼自己的皇帝。俄羅斯沙皇國就是要在宗教上、文化上、法統上,全面地繼承拜占庭帝國。 沙俄的前身莫斯科公國作為金帳汗國統治300年的屬國,完全承襲了蒙古人對領土的喜愛與渴求。伊凡四世(又號恐怖伊凡)與繼任人一步步將金帳汗國及由金帳汗國衍生出的大帳汗國、克里米亞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喀山汗國、西伯利亞汗國等突厥系王國逐一消滅併吞,並進而拿下整個西伯利亞一直到堪察加半島、白令海峽與整個阿拉斯加。 沙俄的前身莫斯科公國完全承襲蒙古人對領土的喜愛與渴求。對土地無止盡的渴求是遊牧民族的天性,對游牧民族而言,永遠不會有嫌多的牧場。(圖/pixabay) 這個對土地無止盡的渴求是遊牧民族的天性,對游牧民族而言,永遠不會有嫌多的牧場,土地越多越好,越多土地代表養得起越多的羊群、牛群與馬群,就是越富有的象徵。農耕民族就絕不可能這樣無止盡的擴張下去,必須計算經營盈虧成本與人力是否充足。 斯特羅加諾夫家族協助沙俄擴張至太平洋岸 在俄羅斯從西元1533年到1894年間向東方西伯利亞的大擴張行動中,沙皇伊凡四世委託一個富有的開拓者家族「斯特羅加諾夫家族」(Stroganov family)為沙俄向東征服的任務效力。 伊凡四世封賞給斯特羅加諾夫家族在烏拉爾山以東建立城鎮與堡壘,招募士兵與哥薩克的權力。西元1579年斯特羅加諾夫家族召募了一支哥薩克部隊,並於西元1581年出征擊破了西伯利亞汗國的軍隊,最後西元1598年沙俄征服了西伯利亞汗國。 斯特羅加諾夫家族在征服西伯利亞汗國後,繼續向東擴張,西元1630-1640年時已將沙俄勢力突破葉尼塞河,到達勒拿河、楚科奇半島與鄂霍次克海,已經打到了太平洋濱,拿下西伯利亞整塊苦寒少人居住的大陸。 在西方與波蘭烏克蘭的糾葛 莫斯科在蒙古人西征入侵基輔羅斯的時代,只是羅斯諸公國中的一個小鎮而已,是諾夫哥羅德大公亞歷山大.涅夫斯基(Alexander Nevsky)的幼子丹尼爾.亞歷山德羅維奇(Daniel of Moscow)所建立的小城邦國家。後來開始與周邊羅斯諸公國競爭地盤而陷入交戰。金帳汗國統治下的羅斯諸公國,彼此間也是處於競爭與相互傾軋、戰爭衝突頻仍的狀態。 此外莫斯科公國也面臨來自西方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威脅,立陶宛大公與羅斯諸公國中對莫斯科極為敵對的特維爾公國通婚,並曾聯軍於西元1368年、1370年、1372年三次遠征莫斯科公國,但都沒能打下莫斯科。 但經過波蘭立陶宛人的統治,許多烏克蘭的斯拉夫人皈依了羅馬天主教,一旦一個民族中出現不同宗教,通常就代表大分裂的開始。 經過波蘭立陶宛人的統治,許多烏克蘭的斯拉夫人皈依了羅馬天主教。(資料照,美聯社) 而且斯拉夫人還不只是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而已,俄羅斯、烏克蘭算是東斯拉夫人,還有南斯拉夫人如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保加利亞人等,以及西斯拉夫人如捷克人、斯洛伐克人與波蘭人等。 由於居住的地域及統治者種族宗教的不同,歐洲的斯拉夫人早已各自具有獨特的特徵屬性,足以各自成為獨立的民族國家,沒有誰還會想要與哪個斯拉夫兄弟同歸一家,共組一國。甚至斯拉夫民族之間因為歷史、宗教累積的仇恨而彼此衝突戰爭並不少見。 烏克蘭(小俄羅斯)西半部歷史上不歸俄羅斯管轄 烏克蘭雖然在基輔羅斯時代確實是俄羅斯文明的起源地,但隨著莫斯科公國的崛起與升級為俄羅斯沙皇國,被稱為「小俄羅斯」的烏克蘭,卻因與歐洲距離較近而受到更多歐洲元素的影響,甚至在大部分時間烏克蘭都不歸屬俄羅斯沙皇國的管轄,而是與東歐諸國如波蘭、立陶宛、哈布斯堡王朝、羅馬尼亞、匈牙利等關係更為緊密。 甚至烏克蘭這個名稱,都是在20世紀初期才開始出現,過去烏克蘭人稱自己為「盧森尼亞人或哥薩克人」,最後在西元1918年「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才算正式使用了烏克蘭這名稱為國名。 在蘇聯統治時期,烏克蘭做為蘇聯的穀倉自然是壓力很大的,加上蘇聯時期1932年至1933年因當時的錯誤的農業政策,致使數百萬烏克蘭人餓死,經統計該數字由260萬到1200萬的說法都有。雖然當時蘇聯各地都面臨飢荒及餓死人,但1991年獨立之後的烏克蘭政府掀出這筆老帳,認定這場飢荒是蘇聯對烏克蘭人的種族清洗、種族滅絕之舉,由此就更加痛恨俄羅斯。 烏東衝突頻仍、俄烏邊界緊張,烏克蘭東部和西部有著不一樣的認同。(資料照,美聯社) 但烏克蘭對俄羅斯的觀感又有地域之別,烏克蘭西部過去受歐洲國家統治,俄國大革命之後非自願加入蘇聯陣營,本來對俄羅斯就殊無好感,冷戰結束蘇聯瓦解後,一心只想要加入歐盟及北約,不想再跟俄羅斯扯上關係。 烏克蘭東部則歷來受俄羅斯沙皇統治,自我認定就是屬於俄羅斯的一部份,也對一起與紅軍驅逐納粹占領軍的衛國戰爭懷念不已,自然主張烏克蘭就是俄羅斯的一部份,因此他們現在自己成立「頓涅斯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懷抱回歸俄羅斯的夢想,並不是難以解釋的事情。 1954年克里米亞由俄羅斯轉移給烏克蘭 而有爭議的克里米亞半島則是在蘇聯時期,由當時的總書記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於1954年送給烏克蘭加盟共和國,做為慶祝俄烏再統一300年的的禮物,也算是慷他人之慨,完全沒有問克里米亞人或俄羅斯的意見就做的決定。當然對於蘇聯來說,克里米亞歸俄羅斯還是歸烏克蘭都沒有差別,一樣是蘇聯的海軍基地。 但是一旦蘇聯瓦解這就差很多,克里米亞人完全不是烏克蘭人,他們是克里米亞韃靼人(克里米亞突厥汗國的後代),也有俄羅斯人移民或是來自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士官兵,都是俄裔居多。 因此也就可以想見2014年克里米亞公民投票返回俄羅斯時,幾乎絕大多數人民(97%公投票贊成)都是傾向回歸俄羅斯的,就算不想當俄羅斯的人也沒人想當烏克蘭人,因為克里米亞在1783年克里米亞汗國滅亡後一直是俄羅斯領地,與烏克蘭的關聯微乎其微,這點是我們必須認知並承認的事實。 克里米亞人心向俄羅斯 而烏克蘭與西方國家基於反俄羅斯立場,當然是不承認克里米亞重新歸屬俄羅斯之舉的,只是政治歸政治,如果真要以人民內心的想法來說,克里米亞重新回到俄羅斯的懷抱應該的確是當地人民的真心選擇。 不過對於俄羅斯來說,值不值得以這麼鮮明直接的手段奪回克里米亞?做這件事的投入與回報是否是正值?對俄羅斯與周邊鄰國的關係是否會帶來緊張與不信任,甚至是害怕與恐懼,只要國內有俄裔人口的周邊國家,如哈薩克等中亞國家、喬治亞、摩爾多瓦、白俄羅斯、芬蘭等等,都可能因此對俄羅斯產生負面聯想。 俄羅斯近日出動大軍在烏克蘭與克里米亞邊境集結,引發國際社會關注。(美聯社) 今年不久前克里米亞發生大水災,城市與大批車輛泡在水里,當時筆者看著這個畫面就在思考,這個克里米亞不但沒有給俄羅斯帶來收益,恐怕還帶來更大的負擔,那麼俄羅斯這麼努力拿回克里米亞除了提振民心士氣外,對於國家經濟與國家實力是否真有幫助?恐怕真的很難在短時間內權衡得出利弊得失。 烏克蘭位處俄羅斯歐俄部分的腹心之地,除了本身內部政治就不斷在親俄與反俄之間搖擺之外,北約或美國可能與烏克蘭結盟反俄羅斯之想像,確實可能讓俄羅斯寢食難安。 對於俄羅斯來講,最幸運的事就是當初蘇聯瓦解時,俄羅斯與美國好不容易花言巧語說服烏克蘭放棄所有核武器,還相信未來有事時,俄羅斯會提供核保護傘,烏克蘭哪裡會想到30年後就是因為沒有核武器,只能任人擺布無法還手。 世界沒有後悔藥可以吃,除非烏克蘭有一天幸運挖出前蘇聯核武庫還有核彈可用,否則烏克蘭要與俄羅斯對抗終究是不會成功的。 烏克蘭可採取的因應策略 其實在歐盟與俄羅斯兩強之間生存也不是沒有方法,烏克蘭可以主動積極在文化上訴求烏克蘭是「斯拉夫俄羅斯文化」的起源地,甚至可以主動向聯合國發起將「基輔為斯拉夫文化的起點」、「基輔是第一個斯拉夫俄羅斯政府所在地」、「基輔是第一個皈依東正教的俄羅斯城市」、「基輔是第一個講俄語的城市」等註冊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此既滿足俄羅斯發揚斯拉夫文化的心願,也結合其他西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一起讓斯拉夫文化更為多元,而不是凡事只聽從俄羅斯的一種選擇。畢竟雖然是同源的斯拉夫文明,俄羅斯文化偏向斯拉夫與突厥、蒙古文化的混合體,烏克蘭文化則偏向是斯拉夫與波蘭、哥薩克文化的混合體,其實是各有擅長之處,而不是統屬關系。 一旦烏克蘭抓緊了「正統斯拉夫俄羅斯文化」這杆大旗,取得斯拉夫文化先行者或俄羅斯政府起源地等等世界認可的頭銜,倘俄羅斯真的是以發揚「俄羅斯斯拉夫文化」為傲的話,做為旁系分支或後來斯拉夫家庭新成員的莫斯科系的俄羅斯,應該不會再輕易打壓烏克蘭,而是應該與烏克蘭合作一起將斯拉夫與俄羅斯的概念做大做強。否則兄弟鬩牆的形象真的很難看,也無法在斯拉夫大家庭中受到普遍的支持。 2021年4月,俄羅斯海軍巡弋黑海,並以軍演威脅烏克蘭。(資料照,美聯社) 經濟上烏克蘭向西歐靠攏是符合國家利益的,向歐洲靠攏以取得經濟、科技、貿易上的好處,這是西歐國家可以供應,但俄羅斯較難給予的。只要抓緊尺度,與莫斯科善加溝通,烏克蘭是可以在俄羅斯與歐盟之間兩面逢源,甚至做為雙方溝通橋樑的角色,兩不得罪的。 其實台海兩岸之間的關係,與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競合是不是挺相像的?每個國家都有其國家利益,如果對方是一個武力、經濟都讓你無法抵敵的龐然大物,那麼衝動地以武力或言語挑釁並期待像大衛一樣可以輕易擊敗歌利亞巨人顯然是不明智、不成熟的想法。反而高舉文化傳承者大旗,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烏克蘭也可以讓俄羅斯轉變立場,尊重基輔是俄羅斯文化聖地的地位,協助烏克蘭更好地保存及發揚斯拉夫俄羅斯傳統文化,並將危機變成轉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2.02.12 國際新聞導讀-俄羅斯到底會不會進攻烏克蘭、美國要求公民撤離烏克蘭、真主黨領袖撇清與伊朗關係 如果俄羅斯“進一步”入侵烏克蘭,拜登警告普京將採取“果斷”行動 當天早些時候,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還與俄羅斯國防部長進行了交談 作者: OMRI NAHMIAS ,路透社 發佈時間: 2022-02-12 16:26 更新時間: 2022 年 2 月 12 日 21:09 美國總統喬·拜登和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於 2021 年 6 月 16 日在瑞士日內瓦的拉格蘭奇別墅舉行美俄峰會 (圖片來源:REUTERS/KEVIN LAMARQUE) 廣告 在華盛頓及其盟友警告俄羅斯軍隊隨時可能入侵烏克蘭 後,美國總統喬拜登和俄羅斯弗拉基米爾普京周六通電話。 “拜登總統明確表示,如果俄羅斯進一步入侵烏克蘭,美國將與我們的盟國和合作夥伴一起做出果斷反應,並對俄羅斯施加迅速而沉重的代價,”白宮在宣讀電話時說。“拜登總統重申,俄羅斯進一步入侵烏克蘭將造成廣泛的人類苦難,並削弱俄羅斯的地位,”聲明中寫道。 一位高級政府官員後來表示,兩國總統之間的通話“專業而實質性,持續了一個多小時”,但結果“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位官員表示,“目前尚不清楚俄羅斯是否有興趣通過外交而不是通過使用武力來實現其目標。” “我們仍然致力於通過外交保持局勢緩和的前景,但鑑於俄羅斯在我們眼前採取的顯而易見的步驟,我們也對此前景保持清醒,”官方繼續。“這樣做的風險太高,不能不給俄羅斯一切機會來避免我們認為將是災難性的行動。” “我們最近幾天繼續向烏克蘭提供安全援助,我們與歐盟、英國、加拿大和其他夥伴和盟國進行的討論,以確保我們準備立即實施嚴厲的金融制裁和出口管制,也達到了高潮, ”這位官員指出。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於 2021 年 12 月 7 日在俄羅斯索契通過視頻鏈接與美國總統喬·拜登舉行會談。(來源:SPUTNIK/SERGEI GUNEEV/KREMLIN VIA REUTERS) 這位官員說,兩位總統同意他們的團隊在未來的日子裡繼續參與。“無論如何,俄羅斯可能會決定採取軍事行動。確實,這是一種明顯的可能性。如果它對烏克蘭造成損害,那麼歐洲的安全和對俄羅斯的肯定將是深遠的。這是拜登總統認為我們應該繼續努力避免的結果。” 美國國務院命令其大部分大使館工作人員離開烏克蘭,並在周五呼籲普通公民在 48 小時內離開該國。五角大樓表示將撤出約150名軍事訓練員。 俄羅斯在烏克蘭附近的軍事集結和激增的軍事活動加劇了人們對俄羅斯可能入侵的擔憂。俄羅斯否認有任何此類計劃。 華盛頓週五表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很可能是從空襲開始,隨時可能發生。 葡萄牙、澳大利亞、新西蘭、德國、意大利、荷蘭等國也敦促本國公民離開烏克蘭。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表示,如果美國人留在烏克蘭,他們不能指望軍事撤離,應該在 48 小時內離開。 “我們繼續看到俄羅斯升級的跡象,包括新部隊抵達烏克蘭邊境,”沙利文告訴記者。“我們正處於入侵隨時可能開始的窗口期。” 他說:“如果俄羅斯繼續對烏克蘭發動襲擊,很可能首先是空中轟炸和導彈襲擊,這顯然會殺死平民,而不管他們的國籍。” 莫斯科一再對華盛頓對事件的說法提出異議,稱它已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集結了超過 100,000 名士兵,以維護自身安全,免受北約盟國的侵略。 俄羅斯外交部表示,俄羅斯最高外交官謝爾蓋·拉夫羅夫在與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的電話中指責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進行“宣傳運動”。 國際文傳電訊社和五角大樓說,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和他的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週六也進行了電話交談。 據國際文傳電訊社報導,同樣在周六,俄羅斯軍方表示,在一艘美國潛艇無視俄羅斯的離開請求後,它已使用“適當手段”讓一艘 美國潛艇 離開遠東的俄羅斯水域。 據軍方稱,這艘潛艇是在俄羅斯進行海軍演習時在俄羅斯海域的太平洋千島群島附近被發現的。 普京在冷戰後的歐洲爭奪影響力,正在尋求拜登的安全保證,以阻止基輔進入北約和在俄羅斯邊境附近部署導彈。 華盛頓認為其中的許多提議是行不通的,但已推動克里姆林宮與華盛頓及其歐洲盟友共同討論這些提議。 儘管如此,拜登長期以來一直認為,與普京的一對一接觸可能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機會。去年 12 月,拜登和普京之間的兩次通話沒有取得任何突破,但為他們的助手之間的外交奠定了基礎。自那以後,兩國領導人一直沒有講話,雙方外交官一直在努力尋找共同點。 俄羅斯、烏克蘭、德國和法國周四在柏林舉行的四方會談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數千名烏克蘭人周六在基輔集會,在擔心入侵的情況下表示團結,因為烏克蘭領導人告訴人們不要驚慌,並反對他所說的媒體報導的大量悲觀戰爭預測。 儘管如此,四名美國官員告訴路透社,華盛頓計劃在未來幾天內向烏克蘭的西部鄰國波蘭增派 3,000 名士兵,以試圖幫助安撫北約盟國。除此之外,還有 8,500 人已經處於戒備狀態,如果需要,他們將部署到歐洲。 Biden warns Putin on 'decisive' action if Russia 'further' invades Ukraine US Secretary of Defense Lloyd Austin also spoke with his Russian counterpart earlier in the day By OMRI NAHMIAS , REUTERS Published: FEBRUARY 12, 2022 16:26 Updated: FEBRUARY 12, 2022 21:09 US President Joe Biden and Russia's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meet for the U.S.-Russia summit at Villa La Grange in Geneva, Switzerland, June 16, 2021 (photo credit: REUTERS/KEVIN LAMARQUE) Advertisement US President Joe Biden and Russia's Vladimir Putin spoke by phone on Saturday after Washington and its allies warned that Russian forces could invade Ukraine at any moment. “President Biden was clear that, if Russia undertakes a further invasion of Ukraine, the United States together with our Allies and partners will respond decisively and impose swift and severe costs on Russia,” the White House stated in a readout of the call. “President Biden reiterated that a further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would produce widespread human suffering and diminish Russia’s standing,” the statement reads. A senior administration official later said that the call between the two presidents “was professional and substantive, and lasted a bit over an hour,” but it resulted with “no fundamental change in the dynamic.” According to the official,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Russia is interested in pursuing its goals diplomatically as opposed to through the use of force.” “We remain committed to keeping the prospect of de-escalation through diplomacy alive, but we are also clear-eyed about the prospects of that, given the readily apparent steps Russia is taking on the ground in plain sight right before our eyes,” the official continued. “The stakes of this are too high not to give Russia every chance to avoid an action that we believe would be catastrophic.” “Our deliveries of security assistance to Ukraine have continued in recent days and our discussions with the EU, U.K., Canadian and other partners and allies to ensure that we are prepared to immediately impose severe financial sanctions and export controls are also reaching a culminating point,” the official noted.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holds talks with US President Joe Biden via a video link in Sochi, Russia, December 7, 2021. (credit: SPUTNIK/SERGEI GUNEEV/KREMLIN VIA REUTERS) The two presidents agreed that their teams remain engaged in the days ahead, the official said. “Russia may decide to proceed with military action anyway. Indeed, that is a distinct possibility. If it does the damage to Ukraine, the European security and yes to Russia will be profound. That is an outcome President Biden believes we should continue to work hard to avert”. The US State Department ordered most of its embassy staff to leave Ukraine, adding to its call on Friday for private citizens to get out of the country within 48 hours. The Pentagon said it was withdrawing about 150 military trainers. Russia's military buildup near Ukraine and a surge of military activity has fueled fears that Russia could invade. Russia denies having any such plans. Washington said on Friday that a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likely beginning with an air assault, could occur at any time. Portugal, Australia, New Zealand, Germany, Italy, the Netherlands and other countries have also urged their citizens to leave Ukraine. US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 Jake Sullivan said Americans could not expect military evacuation if they remained in Ukraine and should leave within 48 hours. "We continue to see signs of Russian escalation, including new forces arriving at the Ukrainian border," Sullivan told reporters. "We are in the window when an invasion could begin at any time." "If a Russian attack on Ukraine proceeds, it is likely to begin with aerial bombing and missile attacks that could obviously kill civilians without regard to their nationality," he said. Moscow has repeatedly disputed Washington's version of events, saying it has massed more than 100,000 troops near the Ukrainian border to maintain its own security against aggression by NATO allies. In a phone call with US Secretary of State Antony Blinken, Russia's top diplomat Sergei Lavrov accused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allies of waging a "propaganda campaign" about Russian aggression towards Ukraine, the Russian foreign ministry said. Russian Defense Minister Sergei Shoigu and his US counterpart Lloyd Austin also talked by phone on Saturday, Interfax news agency and the Pentagon said. Also on Saturday, the Russian military said it had used "appropriate means" to make a US submarine depart from Russian waters in the far east after the vessel ignored a Russian request to leave, Interfax news agency reported. The submarine was detected near the Pacific Kuril islands in Russia's waters as Russia conducted naval exercises, the military was quoted as saying. Putin, jostling for influence in post-Cold War Europe, is seeking security guarantees from Biden to block Kyiv's entry into NATO and missile deployments near Russia's borders. Washington regards many of the proposals as non-starters but has pushed the Kremlin to discuss them jointly with Washington and its European allies. Still, Biden has long believed that one-on-one engagement with Putin may be the best chance at a resolution. Two calls in December between Biden and Putin produced no breakthroughs but set the stage for diplomacy between their aides. The two leaders have not spoken since, and diplomats from both sides have struggled to find common ground. Four-way talks in Berlin between Russia, Ukraine, Germany and France on Thursday made no progress. Several thousand Ukrainians rallied in Kyiv on Saturday to show unity amid fears of an invasion, as Ukraine's leader told people not to panic and pushed back against what he said was a glut of bleak war predictions being reported in the media. Still, Washington planned to send 3,000 extra troops to Poland, Ukraine's western neighbor, in coming days to try to help reassure NATO allies, four US officials told Reuters. They are in addition to 8,500 already on alert for deployment to Europe if needed. 衛星圖像顯示俄羅斯在烏克蘭附近進行新的軍事部署 俄羅斯正在前蘇聯白俄羅斯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並在黑海舉行海軍演習,這是烏克蘭附近軍事活動激增的一部分,加劇了人們對即將到來的入侵的擔憂。 路透社_ 發佈時間: 2022 年 2 月 11 日 10:13 2021 年 9 月 8 日,烏克蘭頓巴斯地區解放 78 週年,一名激進分子手持俄羅斯國旗,在戰爭紀念建築群 Savur-Mohyla 舉行集會,該建築在最近與烏克蘭政府軍的戰鬥中受損。 (圖片來源:REUTERS/ALEXANDER ERMOCHENKO) 廣告 一家美國私營公司發布的商業衛星圖像顯示,俄羅斯在烏克蘭 附近的幾個地點進行了新的軍事部署,這表明莫斯科在一系列旨在緩解危機的外交行動中繼續增兵。 俄羅斯正在前蘇聯白俄羅斯舉行 聯合軍事演習 ,並在黑海舉行海軍演習,這是烏克蘭附近軍事活動激增的一部分,加劇了人們對即將到來的入侵的擔憂。俄羅斯否認有任何攻擊計劃。 數週來一直在跟踪俄羅斯軍隊集結情況的美國 Maxar Technologies 公司表示,週三和周四拍攝的圖像顯示,在被吞併的克里米亞、俄羅斯西部和白俄羅斯的幾個地點進行了重大的新部署。 路透社無法獨立核實這些圖像。 在俄羅斯於 2014 年從烏克蘭吞併的克里米亞,Maxar 表示已確定在辛菲羅波爾市以北的 Oktyabrskoye 機場部署大量新的部隊和裝備,包括 550 個部隊帳篷和數百輛汽車。 2022 年 2 月 3 日,在俄羅斯羅斯托夫地區卡達莫夫斯基山脈南部軍區武裝部隊舉行的演習中,一名俄羅斯軍人在一輛 BMP-3 步兵戰車上。(來源:REUTERS/SERGEY PIVOVAROV) 它說,新的部隊和裝備也抵達克里米亞的Novoozernoye附近,並指出在半島西北海岸的斯拉夫內鎮附近進行了新的部署。 在白俄羅斯,主要聯合演習的地點,Maxar 表示已確定在戈梅利附近的 Zyabrovka 機場部署新的部隊、軍用車輛和直升機,該機場距離烏克蘭邊境不到 25 公里。 在周四晚些時候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的一份聲明中,它說,大量部隊和部隊最近抵達俄羅斯西部的庫爾斯克訓練區,該訓練區距離烏克蘭邊境以東約 110 公里。 俄羅斯沒有透露它部署了多少軍隊,並表示它有權在其認為合適的情況下在其領土上調動軍隊。它堅稱它們不會構成外部威脅。 Satellite images show new Russian military deployments near Ukraine Russia is holding joint military exercises in ex-Soviet Belarus as well as naval drills in the Black Sea, part of a surge of military activity near Ukraine fueling fears of an impending invasion. By REUTERS Published: FEBRUARY 11, 2022 10:13 An activist holds Russia's national flag, during a rally at the war memorial complex Savur-Mohyla, damaged in the recent fighting with Ukraine's government forces,marking the 78th anniversary of the liberation of the Donbas region,Ukraine September 8, 2021. (photo credit: REUTERS/ALEXANDER ERMOCHENKO) Advertisement Commercial satellite images published by a private US company show new Russian military deployments at several locations near Ukraine , suggesting that Moscow's force buildup continues amid a flurry of diplomacy aimed at easing the crisis. Russia is holding joint military exercises in ex-Soviet Belarus as well as naval drills in the Black Sea, part of a surge of military activity near Ukraine that has fueled fears of an impending invasion. Russia denies any plans to attack. US-based Maxar Technologies, which has been tracking the buildup of Russian forces for weeks, said images taken on Wednesday and Thursday showed significant new deployments in several locations in annexed Crimea, western Russia and Belarus. The images could not be independently verified by Reuters. In Crimea, which Russia annexed from Ukraine in 2014, Maxar said it had identified a large new deployment of troops and equipment at Oktyabrskoye airfield north of the city of Simferopol, including 550 troop tents and hundreds of vehicles. A Russian service member is seen on a BMP-3 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 during drills held by the armed forces of the Southern Military District at the Kadamovsky range in the Rostov region, Russia February 3, 2022. (credit: REUTERS/SERGEY PIVOVAROV) New troops and equipment also arrived near Crimea's Novoozernoye, it said, pointing also to a new deployment near the town of Slavne, on the northwest coast of the peninsula. In Belarus, the site of major joint drills, Maxar said it had identified a new deployment of troops, military vehicles and helicopters at Zyabrovka airfield near Gomel, less than 25 km from the border with Ukraine. In a statement sent by email late on Thursday, it said a large deployment of troops and forces had recently arrived at the Kursk training area in western Russia, approximately 110 km to the east of the Ukrainian border. Russia has not disclosed how many troops it has deployed and says it has the right to move forces around on its territory as it sees fit. It insists they pose no external threat. 烏克蘭政府呼籲在戰爭恐懼中保持冷靜 莫斯科否認入侵計劃,稱它是在捍衛自己的安全利益,免受北約盟國的侵略。 路透社_ 發佈時間: 2022 年 2 月 12 日 11:10 更新時間: 2022 年 2 月 12 日 15:40 2022 年 2 月 12 日,在烏克蘭基輔,人們參加了在與俄羅斯日益緊張的情況下展示愛國精神的團結遊行。 (圖片來源:REUTERS/VALENTYN OGIRENKO) 廣告 烏克蘭政府週六敦促公民保持冷靜和團結,稱由於擔心 俄羅斯 可能準備入侵,武裝部隊已準備好擊退對該國的任何襲擊。 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說:“現在至關重要的是在國內保持冷靜和團結,避免採取破壞穩定和播下恐慌的行動。” “烏克蘭武裝部隊不斷監測事態發展,並準備擊退任何侵犯烏克蘭領土完整和主權的行為,”它補充說。 俄羅斯在其與烏克蘭的邊界附近集結了超過 100,000 名士兵,美國周五表示,入侵隨時可能發生。華盛頓還敦促其在烏克蘭的公民盡快離開,英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也響應了這一呼籲。 莫斯科否認入侵計劃,稱它是在捍衛自己的安全利益,免受北約盟國的侵略。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於 2021 年 4 月 14 日在俄羅斯莫斯科通過視頻電話會議出席俄羅斯地理學會董事會會議(來源:VIA REUTERS) 美國總統喬·拜登和他的俄羅斯總統 弗拉基米爾·普京 定於週六發表講話。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也表示,他將與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進行會談。 Ukraine's government calls for calm amid war fears Moscow denies plans to invade, saying it is defending its own security interests against aggression by NATO allies. By REUTERS Published: FEBRUARY 12, 2022 11:10 Updated: FEBRUARY 12, 2022 15:40 People take part in the Unity March, which is a procession to demonstrate their patriotic spirit amid growing tensions with Russia, in Kyiv, Ukraine February 12, 2022. (photo credit: REUTERS/VALENTYN OGIRENKO) Advertisement The Ukrainian government urged citizens on Saturday to stay calm and united, saying the armed forces are ready to repel any attack on the country amid concern that Russia may be poised to invade. "It is now critical to remain calm and united within the country, and avoid actions that undermine stability and sow panic," the Foreign Ministry said in a statement. "Ukraine's Armed Forces are constantly monitoring developments and are ready to repel any encroachment on the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sovereignty of Ukraine," it added. Russia has massed more than 100,000 troops near its border with Ukraine and the United States said on Friday an invasion could come at any time. Washington also urged its citizens in Ukraine to leave as soon as possible, a call echoed by countries including Britain, Japan and Australia. Moscow denies plans to invade, saying it is defending its own security interests against aggression by NATO allies.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attends a session of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Russian Geographical Society via a video conference call in Moscow, Russia April 14, 2021 (credit: VIA REUTERS) US President Joe Biden and his Russian counterpart Vladimir Putin were due to speak on Saturday. US Secretary of State Antony Blinken also said he would talk to Russian Foreign Minister Sergei Lavrov. 俄羅斯現在有足夠的力量來入侵烏克蘭 - 美國 沙利文說,美國情報部門認為,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可能會在 2 月 20 日北京冬奧會結束前下令入侵。 路透社_ 發佈時間: 2022-02-11 21:33 更新時間: 2022 年 2 月 12 日 14:25 2022 年 2 月 3 日,在俄羅斯羅斯托夫地區的卡達莫夫斯基山脈,南部軍區武裝部隊舉行的演習中,一名俄羅斯軍人乘坐 BMP-3 步兵戰車。 (圖片來源:REUTERS/SERGEY PIVOVAROV) 廣告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週五表示,俄羅斯現在有足夠的力量對烏克蘭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旨在奪取該國大部分地區的襲擊“隨時可能開始”。 沙利文在沒有列出具體證據的白宮簡報會上說,任何仍在烏克蘭的美國人都應該在接下來的 24-48 小時內離開。他說,俄羅斯的入侵可能會從空襲開始,這將使撤離變得困難。 沙利文說,美國情報部門認為,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可能會在 2 月 20 日北京冬奧會結束前下令入侵,並且有可能迅速襲擊烏克蘭首都基輔。 沙利文是在喬·拜登 總統在白宮戰情室與跨大西洋領導人進行安全視頻通話並在局勢惡化時尋求盟國團結後發表上述講話的。 沙利文說,目前尚不清楚普京是否已明確下令開始入侵。他說,他預計拜登很快會就這場危機與普京通電話。 2022 年 2 月 3 日,在俄羅斯羅斯托夫地區卡達莫夫斯基山脈南部軍區武裝部隊舉行的演習中,一名俄羅斯軍人在一輛 BMP-3 步兵戰車上。(來源:REUTERS/SERGEY PIVOVAROV) 他說:“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消息告訴我們已經做出了最終決定,已經下達了命令。” 但沙利文表示,在烏克蘭邊境 集結了 100,000 名士兵,俄羅斯入侵可能涉及佔領烏克蘭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包括基輔在內的主要城市。 沙利文說,現在的情報情況與美國用來為 2003 年伊拉克戰爭辯護的情報之間存在“根本區別”,後者是基於被證明是錯誤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說法。 然後,美國“在這個講台上使用並部署了情報來發動戰爭。我們正試圖阻止戰爭,阻止戰爭,”他說。 此外,他說,2003 年“這是關於意圖的信息,關於隱藏的東西,看不見的東西。今天我們談論的是在烏克蘭邊境集結的超過 100,000 名俄羅斯軍隊……它遍布社交媒體,它遍布你的新聞網站。所以,你可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還表示,他將於週六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交談,並補充說,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華盛頓及其盟友將迅速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 布林肯在斐濟與太平洋領導人會晤時表示,如果俄羅斯真的有興趣通過外交解決烏克蘭危機,華盛頓準備發揮自己的作用。 Russia now has enough forces for Ukraine invasion - US Sullivan said US intelligence believes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could order an invasion before the end of the Winter Olympics in Beijing on February 20. By REUTERS Published: FEBRUARY 11, 2022 21:33 Updated: FEBRUARY 12, 2022 14:25 A Russian service member is seen on a BMP-3 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 during drills held by the armed forces of the Southern Military District at the Kadamovsky range in the Rostov region, Russia February 3, 2022. (photo credit: REUTERS/SERGEY PIVOVAROV) Advertisement Russia now has enough forces to conduct a major military operation against Ukraine and an assault aimed at seizing large parts of that country could begin "any day now,"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 Jake Sullivan said on Friday. Sullivan, speaking at a White House briefing without listing specific evidence, said any American still in Ukraine should leave in the next 24-48 hours. He said a Russian invasion could start with an air assault that would make departures difficult. Top Articles By JPost Read More Effective coping strategies for working from home Sullivan said US intelligence believes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could order an invasion before the end of the Winter Olympics in Beijing on February 20 and that a rapid assault on the Ukraine capital Kyiv is a possibility. Sullivan spoke after President Joe Biden held a secure video call with transatlantic leaders from the White House Situation Room and sought allied unity in the face of a worsening situation. It remains unclear, Sullivan said, whether Putin has definitively given an order to start an invasion. He said he expects Biden to seek out a phone call with Putin soon on the crisis. A Russian service member is seen on a BMP-3 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 during drills held by the armed forces of the Southern Military District at the Kadamovsky range in the Rostov region, Russia February 3, 2022. (credit: REUTERS/SERGEY PIVOVAROV) "We have not seen anything come to us that says a final decision has been taken, the go-order has been given," he said. But with 100,000 troops massed on Ukraine's border , Sullivan said a Russian invasion could involve seizure of large sections of Ukraine as well as major cities including Kyiv. Sullivan said there is a "fundamental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intelligence situation now and that which the United States used in justifying the 2003 Iraq war, which was based on claims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that turned out to be wrong. Then, US "intelligence was used and deployed from this very podium to start a war. We are trying to stop a war, to prevent a war," he said. Further, he said, in 2003 "it was information about intentions, about hidden things, stuff that couldn't be seen. Today we are talking about more than 100,000 Russian troops amassed along the Ukrainian border… it's all over social media, it's all over your news sites. So, you can believe your own eyes." US Secretary of State Antony Blinken also said he will speak to Russian Foreign Minister Sergei Lavrov on Saturday, adding that Washington and its allies would swiftly impose severe economic sanctions if Russia invaded Ukraine. Blinken, speaking from Fiji where he attended a meeting with Pacific leaders, said if Russia was genuinely interested in resolving the Ukraine crisis through diplomacy, Washington was prepared to play its part. 阿富汗央行稱美國凍結資金的計劃是“不公正的” 凍結的資金加上製裁和發展資金的減少使該國的經濟陷入自由落體。 路透社_ 發佈時間: 2022-02-12 18:48 上個月,在美國軍隊從阿富汗喀布爾的哈米德卡爾扎伊國際機場撤出後的第二天,塔利班部隊站崗。 (圖片來源:路透社) 廣告 阿富汗 中央銀行 週六批評華盛頓計劃將銀行在美國領土上凍結的 70 億美元資產的一半用於人道主義援助,並將其餘資產擱置一旁,以可能滿足對 2001 年 9 月 11 日襲擊事件的訴訟。 美國政府官員 周五表示, 他們將努力確保獲得 35 億美元的資產將使阿富汗人民受益,同時呼籲將這筆資金用於解決自去年 塔利班 掌權以來不斷加深的經濟危機。 官員們說,另一半資金將留在美國,受制於針對塔利班的持續訴訟,包括在 9 月 11 日襲擊事件中遇難者的親屬。 阿富汗銀行(DAB)批評了這一決定,稱其資產按照國際慣例投資於美國,屬於阿富汗人民。 中央銀行在一份聲明中說:“民建聯認為美國關於阻止外匯(外匯)儲備並將其分配給無關目的的最新決定,對阿富汗人民是不公正的。” 021 年 10 月 3 日,阿富汗喀布爾,數名平民在爆炸中喪生,一名塔利班武裝成員站在急診醫院外(圖片來源:JORGE SILVA / REUTERS) “如果阿富汗的外匯儲備以補償或人道主義援助的名義支付給他人,並希望撤銷決定並釋放阿富汗的所有外匯儲備,(DAB)將永遠不會接受,”它補充說。 自從 8 月份外國軍隊撤離後,塔利班接管該國以來,中央銀行的資金一直被凍結。 凍結的資金加上製裁和發展資金的減少使該國的經濟陷入自由落體,引發了人道主義危機。 Afghan central bank says US plan for frozen funds an 'injustice' The frozen funding combined with sanctions and a drop off in development funding have sent the country's economy into freefall. By REUTERS Published: FEBRUARY 12, 2022 18:48 TALIBAN FORCES stand guard a day after the US troops withdrawal from Hamid Karzai International Airport in Kabul, Afghanistan, last month. (photo credit: REUTERS) Advertisement Afghanistan's central bank on Saturday criticized Washington's plan to use half the bank's $7 billion in frozen assets on US soil for humanitarian aid and set aside the rest to possibly satisfy lawsuits over the Sept. 11, 2001 attacks. US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said on Friday they would work to ensure access to $3.5 billion of the assets would benefit the Afghan people, amid calls for the money to be used to address a deepening economic crisis since the Taliban seized power last year. Top Articles By JPost Read More Israel preparing to evacuate citizens from Ukraine The other half of the funds would re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subject to ongoing litigation targeting the Taliban, including by relatives of those who died in the Sept. 11 attacks, the officials said. Da Afghanistan Bank (DAB) criticized the decision, saying its assets had been inves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and belonged to the people of Afghanistan. "DAB considers the latest decision of USA on blocking FX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nd allocating them to irrelevant purposes, injustice to the people of Afghanistan," the central bank said in a statement. An armed member of Taliban forces stands outside an emergency hospital, after several civilians were killed in an explosion, in Kabul, Afghanistan, October 3, 2021 (credit: JORGE SILVA / REUTERS) "(DAB) will never accept if the FX reserves of Afghanistan is paid under the name of compensation or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to others and wants the reversal of the decision and release of all FX reserves of Afghanistan," it added. The central bank funds have been frozen since the Taliban took over the country as foreign forces withdrew in August. The frozen funding combined with sanctions and a drop off in development funding have sent the country's economy into freefall, unleashing a humanitarian crisis. 納斯魯拉公開將真主黨與伊朗拉開距離 此舉正值真主黨試圖進一步擴大其在黎巴嫩的政治影響力,並試圖反駁海灣國家和黎巴嫩公眾對其是伊朗代理人的指控。 黛比·莫恩布拉特/媒體專線 發佈時間: 2022-02-11 14:10 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賽義德·哈桑·納斯魯拉在紀念阿修羅的宗教儀式上通過屏幕講話 (圖片來源:AL-MANAR/Handout VIA REUTERS) 廣告 根據真主黨秘書長 哈桑·納斯魯拉 的說法,如果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爆發戰爭,真主黨可能不會參與其中。 有關 The Media Line 的更多故事,請訪問 themedialine.org 據黎巴嫩在線新聞門戶網站 Naharnet 報導,納斯魯拉週二在接受總部位於伊朗的阿拉伯新聞頻道 Al-Alam 新聞網採訪時做出了評估。 分析人士說,這似乎是納斯魯拉試圖公開拉開 真主黨 和他自己與德黑蘭的距離。 倫敦 Verisk Maplecroft 中東和北非首席分析師 Torbjorn Soltvedt 告訴媒體,納斯魯拉最近的評論突顯了黎巴嫩目前微妙的政治局勢。 更具體地說,索爾特維特說:“納斯魯拉將敏銳地意識到,關於真主黨正在尋求利用當前政治和經濟危機的持續指控需要謹慎處理。” 5 月,真主黨成員在靠近黎巴嫩與以色列邊境的 Kfar Kila 舉著標誌抵抗和解放日的旗幟。(信用:阿齊茲塔赫/路透社) 索爾特維特說,從國內政治的角度來看,如果伊朗和以色列發生衝突,納斯魯拉發出真主黨獨立於德黑蘭的信號是有道理的。 “在與以色列發生衝突的情況下,伊朗不太可能不利用真主黨的導彈能力,但真主黨公開聲明這一點幾乎沒有什麼好處,尤其是在真主黨正在尋找機會擴大其在黎巴嫩的政治影響力的時候更進一步,”索爾特維特補充道。 一家政治風險公司的中東和北非分析師亞當普魯斯對此表示贊同。他告訴媒體熱線,納斯魯拉也可能一直試圖安撫對伊朗對黎巴嫩內部事態發展的影響感到沮喪的社會階層。 “這個國家正處於世界上最嚴重的社會經濟崩潰之一之中;對實際上是一國之內的東西的抵制是不可避免的。即便如此,真主黨現在並將繼續是伊朗的代理人,”他說。 在決定結束為期三個月的黎巴嫩內閣抵制行動後,真主黨再次面臨批評,稱它是在黎巴嫩政治的關鍵時刻效仿伊朗。 然而,黎巴嫩大學歷史與國際關係教授賈馬爾·瓦基姆告訴媒體熱線,伊朗不干涉黎巴嫩事務,因為它不向黎巴嫩政客下達指示和命令。 “真主黨和伊朗之間的關係是宗教和意識形態的,真主黨的決定是由其領導層做出的,”瓦基姆說。 索爾特維特不同意這種評估。“雖然海灣國家將繼續在黎巴嫩政治中發揮作用,但在可預見的未來,伊朗仍將是最具影響力的外部參與者,”他說。 他說,美國和海灣地區對黎巴嫩的壓力採取了經濟和金融制裁的形式,“此外還指示黎巴嫩軍隊和非政府組織開展一場針對真主黨及其盟友的運動”。 索爾特維特認為,這種壓力是由於伊朗對真主黨和黎巴嫩政治的影響,他補充說,“儘管情況仍然如此,但海灣國家可能會謹慎對待黎巴嫩提出的任何財政援助請求。” 普魯斯說,黎巴嫩將繼續在經濟和政治上遭受苦難。“海灣國家向黎巴嫩提供了數百萬美元的財政支持;然而,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他們得到的回報很少,伊朗和真主黨只是增加了對這個國家的控制。” 尤其是沙特,通過禁止各種黎巴嫩進口來瞄準該國的經濟。雖然表面上是為了應對毒品走私進入該國,但利雅得意識到這樣的禁令將進一步損害黎巴嫩搖搖欲墜的經濟。 然而,瓦基姆認為,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 “我相信,在某個時候,地區大國之間會達成協議,這將導致包括真主黨在內的黎巴嫩各方達成協議,當然海灣國家將通過其黎巴嫩盟友保持影響力,”他說. “黎巴嫩人習慣於外國干涉他們的事務。大多數人不喜歡它,但他們知道要改變這一現實,他們首先需要改變政治制度。但太糟糕了,變革的力量既不團結也不強大,無法做到這一點,”瓦基姆總結道。 Nasrallah publicly distances Hezbollah from Iran The move comes as Hezbollah attempts to further extend its political influence in Lebanon, and tries to refute accusations by Gulf states and the Lebanese public that it is an Iranian proxy. By DEBBIE MOHNBLATT/THE MEDIA LINE Published: FEBRUARY 11, 2022 14:10 Lebanon's Hezbollah leader Sayyed Hassan Nasrallah speaks through a screen during a religious ceremony marking Ashura (photo credit: AL-MANAR/HANDOUT VIA REUTERS) Advertisement If war breaks out between Iran and Israel, Hezbollah may not get involved, according to its Secretary-General Hassan Nasrallah . For more stories from The Media Line go to themedialine.org Nasrallah made the assessment on Tuesday during an interview with the Iran-based Arabic news channel Al-Alam News Network, according to the Lebanese online news portal Naharnet. It appears to be an attempt by Nasrallah to publicly distance Hezbollah , and himself, from Tehran, analysts say. Torbjorn Soltvedt, principal analyst of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at Verisk Maplecroft in London, told The Media Line that Nasrallah’s recent comments underscore the delicat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Lebanon at the current moment. More specifically, Soltvedt said, “Nasrallah will be acutely aware that ongoing allegations that Hezbollah is looking to capitalize on the curren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risis needs to be managed carefully.” HEZBOLLAH MEMBERS hold flags marking Resistance and Liberation Day, in Kfar Kila near the Lebanese border with Israel in May. (credit: AZIZ TAHER/REUTERS) Soltvedt said that, from a domestic political standpoint, it makes sense for Nasrallah to signal Hezbollah’s independence from Tehran in the event of a conflict between Iran and Israel. “It is unlikely that Iran would not draw on Hezbollah’s missile capabilities in the event of a conflict with Israel, but Hezbollah has little to gain from stating this publicly, especially at a time when Hezbollah is eying the opportunity to extend its political influence in Lebanon even further,” Soltvedt added. Adam Prus,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analyst at a political risk firm, agrees. He told The Media Line that Nasrallah also may have been attempting to appease segments of society who are dismayed at Iran's perceived sway over developments within Lebanon. “The country is in the midst of one of the world's worst socioeconomic collapses; pushback against what is in effect a state within a state is inevitable. Even so, Hezbollah is and will remain an Iranian proxy,” he said. After the decision to end its three-month boycott of the Lebanese Cabinet boycott, Hezbollah has faced renewed criticism that it is doing Iran’s bidding at a critical time in Lebanese politics. However, Jamal Wakim, professor of Histo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t Lebanese University, told The Media Line that Iran does not interfere in Lebanese affairs in the sense that it does not give instructions and orders to Lebanese politicia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zbollah and Iran is religious and ideological and Hezbollah’s decisions are taken by its leadership,” Wakim said. Soltvedt disagrees with this assessment. “While the Gulf states will continue to play a part in Lebanese politics, Iran will remain by far the more influential external actor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he said. The US and Gulf pressures on Lebanon have taken the form of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anctions, “in addition to instructions to the Lebanese forces and NGOs to wage a campaign against Hezbollah and their allies,” he said. Soltvedt believes this pressure is due to the Iranian influence over Hezbollah and Lebanese politics and, he added, “while this remains the case, the Gulf states are likely to approach any requests for financial assistance from Lebanon with caution.” Prus said that Lebanon will continue to suffer economically and politically. “The Gulf states had given millions to Lebanon in financial support; however, from their perspective, they received very little back, with Iran and Hezbollah only increasing their control over the country.” The Saudis, in particular, have targeted the country’s economy by banning various Lebanese imports. While ostensibly in response to the smuggling of narcotics into the kingdom, Riyadh is aware that such a ban will further damage Lebanon's faltering economy. Wakim, however, believes that this situation will not last for much longer. “I believe that at some point there will be an agreement between the regional powers, and this will result in an agreement between various Lebanese parties, including Hezbollah, and of course the Gulf states will retain their influence through their Lebanese allies,” he said. “The Lebanese are accustomed to foreign interference in their affairs. Most people do not like it but they know that to change this reality they need first to change the political system. But too bad the forces of change are not united nor strong enough to do this,” Wakim concluded.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1 2022.02.05 國際新聞導讀-美國伊朗核武談判有進展,美國解除對伊朗民用核子計畫的制裁、俄羅斯駐軍10萬威嚇烏克蘭、葉門胡塞武裝彈道飛彈攻擊阿聯大公國、以色列表示支持海灣國家防衛伊朗、哥倫比亞指控俄羅斯與伊朗協助委內瑞拉干預南美洲情勢 30:56
2022.02.05 國際新聞導讀-美國伊朗核武談判有進展,美國解除對伊朗民用核子計畫的制裁、俄羅斯駐軍10萬威嚇烏克蘭、葉門胡塞武裝彈道飛彈攻擊阿聯大公國、以色列表示支持海灣國家防衛伊朗、哥倫比亞指控俄羅斯與伊朗協助委內瑞拉干預南美洲情勢 美國正在談判一項更短、更弱的伊朗協議——分析 自從在維也納恢復談判以來,美國圍繞伊朗協議的言論逐漸變得不那麼自信了。 拉哈夫 ·哈科夫 發佈時間: 2022年2月3日15:50 更新時間: 2022 年 2 月 3 日 17:05 JCPOA 聯合委員會成員上個月在維也納召開會議。 (圖片來源:歐盟駐維也納代表團/歐洲對外行動局/路透社) 廣告 當最初的拜登政府最初談到 與伊朗談判時 ,關鍵詞是“更長和更強”,暗示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尋求一項更嚴厲的伊朗協議,該協議將持續到 2015 年《聯合全面行動計劃》的 2030 年到期日。 然後,目標被悄悄降級為讓伊朗“回到盒子裡”,這意味著重新遵守 JCPOA。該協議通過將伊朗的鈾濃縮純度限制在 3.67% 並幾乎消除其核武器燃料庫存,同時逐步解除對該政權的製裁,使伊朗在一年內避免核突破。 現在,美國的目標甚至更低。 伊朗目前正在將鈾濃縮至 60%,一些專家表示,他們距離武器級 90% 的濃縮鈾還有數週的時間。武器化——意思是把燃料變成核彈——需要更多時間。但 JCPOA 的重點是鈾,理論上任何協議都會延長伊朗達到 90% 濃縮度所需的時間。 據《華爾街日報》 週四報導,美國官員去年年底得出結論稱,伊朗將其核計劃推進得太遠,距離爆發還有一年的時間。 歐洲對外行動署 (EEAS) 副秘書長恩里克·莫拉和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阿里·巴蓋里·卡尼 (Ali Bagheri Kani) 等待 2021 年 12 月 3 日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 JCPOA 聯合委員會會議的開始。(圖片來源:EU DELEGATION IN維也納/通過路透社分發) 這意味著與西方的談判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月,他們知道伊朗不能被放回眾所周知的盒子裡,而真正重返 JCPOA (有許多缺點)是不可能的。 當 Blinken 本月早些時候表示“我們現在真的需要幾週時間來確定我們是否可以恢復相互遵守協議”時,美國的評估已經是他們實際上無法完全恢復相互遵守協議。協議。 美國國務院一名高級官員本周向記者介紹說:“我們只剩下幾個星期才能達成協議,不幸的是,在那之後,將不再可能重返 JCPOA 並重新獲得協議為我們提供的,”這位官員知道他們已經無法“重新獲得不擴散的好處”。 相反,《華爾街日報》稱,拜登政府正在考慮他們願意容忍伊朗爆發的時間有多短,這取決於伊朗同意清除或封存多少濃縮鈾和相關機器,以換取解除特朗普時代的大多數制裁。 如果 BREAKOUT 時間少於六個月,它可能使伊朗能夠迅速加快其核計劃,同時阻礙華盛頓的反應。 此外,伊朗在先進離心機方面的專業知識——JCPOA 禁止在 2026 年之前部署該技術——是不可逆轉的。伊朗在去年的談判中表示,它不會同意銷毀其先進的離心機,這使得它能夠比上一代離心機更快地濃縮鈾。 評估JCPOA的主要目標無法實現的時機似乎與美國伊朗問題特使羅布馬利的副手理查德侄子的離開相吻合。 制裁專家侄子因與馬利的態度分歧而離開,尋求更堅定的美國立場。 根據本月早些時候《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導,侄子和馬利不同意的一個領域是伊朗的核進步使 JCPOA 不再相關。事實上,Nephew 認為美國團隊應該在 12 月退出談判,當時伊朗在其位於福爾多的地下設施啟動了 IR-6 先進離心機,同時拒絕從 5 月談判中斷的那一刻開始進行談判。 國務院高級官員在本週的簡報中被問及侄子時似乎證實了意見分歧,他說:“該團隊向我們政府的最高領導層提出了廣泛的政策選擇和論據,但最後當天……伊朗團隊執行總統、國務卿、國家安全顧問和內閣其他成員決定的政策。這不是個人問題;這取決於政府的政策是什麼。” 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參議員羅伯特·梅南德斯(D-New Jersey)本週表達了類似的擔憂,呼籲拜登政府執行美國現有的製裁,並鼓勵歐盟重新實施 JCPOA 制裁,並提出創造性的外交舉措和新戰略“以支持伊朗的核計劃並解決其危險和邪惡的活動。” “我們不是在這裡與一個善意的演員打交道,”梅嫩德斯說。“伊朗一貫的混淆視聽、不斷的拖延和古怪的要求讓我們失明,尤其是在核實伊朗沒有參與與武器化進程相關的活動時。我還沒有聽到任何“更長”或“更強”條款的參數,或者這是否是一個可行的前景。” 不僅梅嫩德斯是正確的,似乎不會達成一項更長期、更強有力的協議,而且所有跡像都表明,在這一點上,美國正在談判一項將更短、更弱的協議。 The US is negotiating a shorter, weaker Iran Deal - analysis The American rhetoric surrounding the Iran Deal has gotten progressively less assertive since talks resumed in Vienna. By LAHAV HARKOV Published: FEBRUARY 3, 2022 15:50 Updated: FEBRUARY 3, 2022 17:05 MEMBERS OF the JCPOA Joint Commission convene in Vienna last month. (photo credit: EU Delegation in Vienna/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Reuters) Advertisement When the incipient Biden administration originally spoke about negotiating with Iran , the key words were “longer and stronger,” implying that Secretary of State Antony Blinken sought a tougher Iran deal that would last past the 2015 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s 2030 expiration date. The goal was then quietly downgraded to putting Iran “back in the box,” meaning a return to compliance with the JCPOA. That agreement kept Iran a year from nuclear breakout by limiting Iran’s uranium enrichment to 3.67% purity and almost eliminating its stockpile of the fuel for a nuclear weapon, while gradually lifting sanctions on the regime. Top Articles By JPost Read More US reinforcement troops arrive in Europe amid tensions with Russia Now, the US is aiming even lower than that. Iran is currently enriching uranium to 60%, with some experts saying they are weeks away from weapons-grade 90%-enriched uranium. Weaponization – meaning, turning the fuel into a nuclear bomb – would take more time. But the JCPOA is focused on uranium, and any deal would, in theory, extend the time it takes Iran to reach 90% enrichment. US officials concluded late last year that Iran had advanced its nuclear program too far to be kept a year away from breakou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reported on Thursday. That means that negotiations have been going on for over a month with the West knowing that Iran cannot be put back in the proverbial box, and a real return to the JCPOA – with its many shortcomings – is not possible. When Blinken said earlier this month that “it’s really now a matter of weeks where we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we can return to mutual compliance with the agreement,” the American assessment already was that they cannot, in fact, fully return to mutual compliance with the agreement. When a senior State Department official briefed reporters this week saying, “We only have a handful of weeks left to get a deal, after which point it will, unfortunately, be no longer possible to return to the JCPOA and to recapture the nonproliferation benefits that the deal provided for us,” the official knew that they already would not be able “to recapture the nonproliferation benefits” in full. Instead, the Journal says,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is deliberating how short an Iranian breakout time they’re willing to tolerate, based on how much enriched uranium and related machinery Iran agrees to eliminate or seal in exchange for lifting most Trump-era sanctions. IF BREAKOUT time is less than six months, it could enable Iran to quickly accelerate its nuclear program while impeding Washington’s response. Plus, Iran’s expertise with advanced centrifuges – the deployment of which the JCPOA prohibited until 2026 – is something that cannot be rolled back. Iran has said over the last year’s negotiations that it will not agree to the destruction of its advanced centrifuges, which allow it to enrich uranium faster than with earlier-generation centrifuges. The timing of the assessment that the flagship aim of the JCPOA cannot be attained appears to coincide with the departure of US Special Envoy for Iran Rob Malley’s deputy, Richard Nephew. Nephew, a sanctions expert, departed over differences in approach with Malley, seeking a firmer American stance. According to a report in the Journal earlier this month, one of the areas on which Nephew and Malley disagreed was the point at which Iran’s nuclear advancements render the JCPOA no longer relevant. In fact, Nephew thought the American team should have walked away from the talks in December, when Iran launched IR-6 advanced centrifuges at its underground facility in Fordow while refusing to negotiate from the point at which talks had left off in May. The senior State Department official seemed to confirm the differences in opinion when asked about Nephew in his briefing this week, saying, “The team presents a wide range of policy options and arguments to the senior-most leadership of our government, but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 Iran team implements the policies that the president, secretary of state, th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s and others in the cabinet have decided on. This is not a matter of person; it’s a matter of what the policy of the administration is.”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Chairman Sen. Robert Menendez (D-New Jersey) expressed similar concerns this week, calling on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to enforce existing US sanctions and encourage the EU to reimpose JCPOA sanctions, and come up with creative diplomatic initiatives and new strategies “for rolling back Iran’s nuclear program and addressing its dangerous and nefarious activities.” “We are not dealing with a good-faith actor here,” Menendez said. “Iran’s consistent obfuscation, continual stalling and outlandish demands have left us flying blind,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verifying that Iran is not engaged in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weaponization process. I have yet to hear any parameters of ‘longer’ or ‘stronger’ terms or whether that is even a feasible prospect.” Not only is Menendez right that a longer and stronger deal does not seem to be on the way, but every indication is that at this point, the US is negotiating a deal that is going to be shorter and weaker. 美國放棄對伊朗民用核計劃的製裁以推進核談判 在可能的決定成敗的會議之前,國務院表示此舉“也旨在為美國的防擴散和核安全利益服務,並限制”德黑蘭的核工作 馬修 ·李 今天凌晨 12 點 34 分 在這張 2007 年 4 月 3 日的檔案照片中,一面伊朗國旗在伊朗港口城鎮布什爾的布什爾核電站反應堆所在的建築物外飄揚。(貝魯茲·梅赫里/法新社) 華盛頓(美聯社)——拜登政府週五恢復了對伊朗原子計劃的一些制裁減免,因為旨在挽救陷入困境的 2015 年核協議的談判進入關鍵階段。 隨著美國談判代表返回維也納參加可能成敗的會議,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簽署了幾項與伊朗民用核活動有關的製裁豁免。此舉推翻了特朗普政府撤銷它們的決定。 這些豁免旨在誘使伊朗重新遵守自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於 2018 年退出該協議並重新實施美國製裁以來一直違反的 2015 年協議。伊朗表示,它不尊重協議條款,因為美國首先退出了協議。伊朗要求恢復根據協議承諾的所有製裁減免,以恢復合規。 週五的舉動解除了對外國和俄羅斯、中國和歐洲公司的製裁威脅,這些國家和公司一直根據 2015 年協議的條款與伊朗核計劃的非軍事部分合作,該協議被稱為聯合全面行動計劃 (JCPOA)。 特朗普政府於 2020 年 5 月結束了所謂的“公民核武器”豁免,這是其對伊朗的“最大壓力”運動的一部分,該運動始於 2018 年特朗普讓美國退出該協議,抱怨這是最糟糕的外交協議曾經進行過談判,並為伊朗提供了研製核彈的途徑。 作為總統候選人,喬·拜登將美國重返核協議作為優先事項,他的政府一直在追求這一目標,但自一年前上任以來,這一目標幾乎沒有取得進展。政府官員表示,正在恢復豁免,以幫助推動維也納談判。 2022 年 2 月 4 日,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左)在華盛頓國務院會見波蘭外交部長茲比格涅夫·勞(圖中未顯示)之前對媒體發表講話。(尼古拉斯·卡姆/普爾,通過美聯社) 美國國務院在聲明中說:“對這些活動的豁免旨在促進討論,這將有助於達成一項相互恢復全面執行 JCPOA 的協議,並為伊朗恢復履行其 JCPOA 承諾奠定基礎。”向國會發出通知,宣布此舉。 “它還旨在服務於美國的防擴散和核安全利益,並限制伊朗的核活動,”該部門表示。“考慮到這些目標,它是作為政策自由裁量權發布的,而不是根據承諾或作為交換條件的一部分。我們專注於與合作夥伴和盟友合作,以應對伊朗構成的各種威脅。” 廣告 美聯社獲得了國務院通知的副本和 Blinken 簽署的實際豁免。 豁免允許外國和公司在伊朗布什爾核電站、阿拉克重水廠和德黑蘭研究反應堆從事民用項目。美國前國務卿邁克·蓬佩奧於 2020 年 5 月撤銷了豁免,指責伊朗繼續和擴大這些地點的工作是“核勒索”。 2021 年 12 月 27 日,一名警察在維也納科堡宮酒店外巡邏,那裡正在就恢復 2015 年伊朗核協議進行談判。(Alex Halada/法新社) 遊說特朗普退出核協議的批評者表示抗議,認為即使拜登政府想要恢復 2015 年的核協議,它至少應該要求伊朗做出一些讓步,然後才能預先給予其製裁救濟。 “從談判的角度來看,他們看起來很絕望:我們甚至會在達成協議之前放棄制裁,對任何事情都說是!” Rich Goldberg 說,他是一位直言不諱的交易反對者,他是強硬的民主國家防禦基金會的高級顧問。 一位熟悉豁免的國務院高級官員堅稱,此舉並不是對伊朗的“讓步”,而是“為了我們的重要國家利益以及該地區和世界的利益”。該官員無權公開討論此事,並要求匿名。 US waives sanctions on Iran’s civil atomic program in bid to advance nuke talks Ahead of possible make-or-break meetings, State Department says move ‘also designed to serve US nonproliferation and nuclear safety interests and constrain’ Tehran’s nuclear work By MATTHEW LEE Today, 12:34 am In this file photo from April 3, 2007, an Iranian flag flutters outside the building housing the reactor of the Bushehr nuclear power plant in the Iranian port town of Bushehr. (Behrouz Mehri/AFP) WASHINGTON (AP) —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on Friday restored some sanctions relief to Iran’s atomic program as talks aimed at salvaging the languishing 2015 nuclear deal enter a critical phase. As US negotiators head back to Vienna for what could be a make-or-break session, US Secretary of State Antony Blinken signed several sanctions waivers related to Iran’s civilian nuclear activities. The move reverses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decision to rescind them. The waivers are intended to entice Iran to return to compliance with the 2015 deal that it has been violating since former president Donald Trump withdrew from the agreement in 2018 and re-imposed US sanctions. Iran says it is not respecting the terms of the deal because the US pulled out of it first. Iran has demanded the restoration of all sanctions relief it was promised under the deal to return to compliance. Friday’s move lifts the sanctions threat against foreign countries and companies from Russia, China and Europe that had been cooperating with non-military parts of Iran’s nuclear program under the terms of the 2015 deal, known as the 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 or JCPOA.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had ended the so-called “civ-nuke” waivers in May 2020 as part of its “maximum pressure” campaign against Iran that began when Trump withdrew the US from the deal in 2018, complaining that it was the worst diplomatic agreement ever negotiated and gave Iran a pathway to developing the bomb. As a presidential candidate, Joe Biden made a US return to the nuclear deal a priority, and his administration has pursued that goal but there has been little progress toward that end since he took office a year ago.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said the waivers were being restored to help push the Vienna negotiations forward. US Secretary of State Antony Blinken, left, speaks to the media before meeting with Polish Foreign Minister Zbigniew Rau, not shown, at the State Department in Washington, February 4, 2022. (Nicholas Kamm/Pool via AP) “The waiver with respect to these activities is designed to facilitate discussions that would help to close a deal on a mutual return to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JCPOA and lay the groundwork for Iran’s return to performance of its JCPOA commitments,” the State Department said in a notice to Congress that announced the move. “It is also designed to serve US nonproliferation and nuclear safety interests and constrain Iran’s nuclear activities,” the department said. “It is being issued as a matter of policy discretion with these objectives in mind, and not pursuant to a commitment or as part of a quid pro quo. We are focused on working with partners and allies to counter the full range of threats that Iran poses.” ADVERTISEMENT A copy of the State Department notice and the actual waivers signed by Blinken were obtained by The Associated Press. The waivers permit foreign countries and companies to work on civilian projects at Iran’s Bushehr nuclear power station, its Arak heavy water plant and the Tehran Research Reactor. Former US secretary of state Mike Pompeo had revoked the waivers in May, 2020, accusing Iran of “nuclear extortion” for continuing and expanding work at the sites. A police officer patrols outside the Hotel Palais Coburg in Vienna, where talks are being held on reviving the 2015 Iran nuclear deal, December 27, 2021. (Alex Halada/AFP) Critics of the nuclear deal who lobbied Trump to withdraw from it protested, arguing that even if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wants to return to the 2015 deal it should at least demand some concessions from Iran before up front granting it sanctions relief. “From a negotiating perspective, they look desperate: we’ll waive sanctions before we even have a deal, just say yes to anything!” said Rich Goldberg, a vocal deal opponent who is a senior adviser to the hawkish 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 One senior State Department official familiar with the waivers maintained that the move is not a “concession” to Iran and was being taken “in our vital national interest as well as the interest of the region and the world.” The official was not authorized to discuss the matter publicly and spoke on condition of anonymity. 隨著美國放棄對民用原子計劃的製裁,歐盟敦促伊朗抓住“機會” 法新社 _ 與伊朗進行核談判的歐洲各方敦促其抓住美國放棄對伊朗民用原子計劃的一些制裁的“機會”,以吸引德黑蘭重返 2015 年的核協議。 英國、法國和德國的談判代表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說:“這應該有助於進行必要的技術討論,以支持在維也納恢復 JCPOA 的談判。” “我們敦促伊朗迅速利用這個機會,因為豁免的時機凸顯了我們與美國的觀點:我們幾乎沒有時間讓 JCPOA 談判圓滿結束。” 莫斯科駐維也納聯合國大使米哈伊爾·烏里揚諾夫對美國的豁免決定表示歡迎,認為這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 “這將有助於加快#JCPOA 的恢復以及#US 和#Iran 的相互回歸,以遵守2015 年的協議。這也可以看作是#ViennaTalks進入最後階段的一個跡象,”他在推特上寫道。 EU urges Iran to seize ‘opportunity’ as US waives sanctions on civil atomic program By AFP European parties to the nuclear talks with Iran urge it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the US waiving some sanctions on Iran’s civilian atomic program in an effort to entice Tehran back to the 2015 nuclear deal. “This should facilitate technical discussions necessary to support talks on JCPOA return in Vienna,” negotiators of Britain, France and Germany say in a joint statement. “We urge Iran to take quick advantage of this opportunity, because the timing of the waiver underscores the view we share with the US: we have very little time left to bring JCPOA talks to a successful conclusion.” Moscow’s ambassador to the UN in Vienna, Mikhail Ulyanov, welcomes the US waiver decision as “a move in the right direction.” “It will help expedite restoration of #JCPOA and mutual return of #US and #Iran to compliance with 2015 deal. It also can be seen as an indication that the #ViennaTalks have entered the final stage,” he writes on Twitter. 在與俄羅斯的緊張局勢中,美國增援部隊抵達歐洲 美國總統喬·拜登下令向波蘭和羅馬尼亞增派近 3,000 名士兵,以保護東歐免受烏克蘭危機的潛在影響。 路透社_ 發佈時間: 2022 年 2 月 5 日 13:23 在索馬里青年黨武裝分子襲擊造成三名美國人死亡後,美國陸軍士兵被分配到第 101 空降師東非響應部隊 (EARF) 執行任務,以加強肯尼亞曼達灣機場的安全,他們在營地登上一架運輸機Lemonnier,吉布提 1 月 5 日, (圖片來源:路透社) 廣告 在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集結軍事力量 之際,第一批增援東歐北約盟國的美軍於週六抵達波蘭東南部的熱舒夫軍事基地。 一架載有波蘭軍方消息人士所說的美國指揮系統人員的小型飛機於早上降落在熱舒夫-賈松卡機場,準備工作仍在波蘭與烏克蘭接壤附近的基地繼續進行。 電視畫面顯示,附近 Jasionka 鎮的 G2A 競技場正在準備臨時住所,同時可以看到工人們在場地周圍建造圍欄。 波蘭軍方發言人說:“正如宣布的那樣,美國陸軍第 82 空降師旅戰鬥群的第一批成員已經抵達波蘭。” 週三,美國總統喬·拜登下令向波蘭和羅馬尼亞增派近 3,000 名士兵,以保護東歐免受烏克蘭危機的潛在影響。 美國陸軍消息人士稱,大約 1,700 名軍人,主要是第 82 空降師的傘兵,將在“未來幾天”從北卡羅來納州的布拉格堡部署到波蘭。 在 2022 年 1 月 28 日發布的這張講義圖片中,烏克蘭武裝部隊第 28 獨立機械化旅的服役人員參加了烏克蘭敖德薩地區的海岸防禦演習。(來源:烏克蘭國防部/REUTERS 講義) 據五角大樓稱,將派駐德國維爾塞克鎮的約 1,000 名美國軍人組成的史賽克中隊前往羅馬尼亞。 第一批增派美軍於週五抵達德國。 俄羅斯否認 入侵烏克蘭的計劃, 但已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部署了超過 100,000 名士兵,並表示如果其要求得不到滿足,它可能會採取未指明的軍事措施,包括北約承諾永遠不會接納基輔。 新計劃超出了五角大樓上個月在必要時部署到歐洲的 8,500 名士兵的警戒。預計北約國防部長將在 2 月 16 日至 17 日的下次會議上討論進一步的增援問題。 US reinforcement troops arrive in Europe amid tensions with Russia US President Joe Biden ordered nearly 3,000 extra troops to Poland and Romania to shield Eastern Europe from a potential spillover from the Ukraine crisis. By REUTERS Published: FEBRUARY 5, 2022 13:23 The first US troops reinforcing NATO allies in Eastern Europe amid a Russian military build-up on Ukraine's border arrived on Saturday at Rzeszow military base in southeastern Poland. A small plane carrying what a Polish military source said were US chain of command personnel landed in the morning at Rzeszow-Jasionka airport as preparations continued at the base, which is near Poland's border with Ukraine. TV footage showed temporary accommodation being prepared at the G2A Arena in the nearby town of Jasionka, while workers could be seen building a fence around the venue. "As announced, the first elements of the brigade battle group from the 82nd Airborne Divis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 have arrived in Poland," a Polish military spokesman said. On Wednesday, US President Joe Biden ordered nearly 3,000 extra troops to Poland and Romania to shield Eastern Europe from a potential spillover from the Ukraine crisis. About 1,700 service members, mainly paratroopers from the 82nd Airborne Division, will deploy from Fort Bragg, North Carolina, to Poland "over the next days," US Army sources have said. According to the Pentagon, a Stryker squadron of around 1,000 US service members based in the German town of Vilseck will be sent to Romania. The first additional US troops arrived in Germany on Friday. Russia has denied plans to invade Ukraine but has deployed more than 100,000 troops near Ukraine's borders and says it could take unspecified military measures if its demands are not met, including a promise by NATO never to admit Kyiv. The new plan goes above and beyond the 8,500 troops the Pentagon put on alert last month to deploy to Europe if needed. NATO defense ministers are expected to discuss further reinforcements at their next meeting on Feb. 16-17. Omicron延燒 俄羅斯單日新增確診再創新高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2022年2月5日 週六 上午7:26 (中央社莫斯科5日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當局表示,因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變異株Omicron持續擴散,今天的新增確診人數再創新高。 俄羅斯政府防疫小組表示,俄羅斯新增確診17萬7282例,高於前一天的16萬8201例;死亡病例則再添714例。(譯者:陳昱婷/核稿:施施)1110205 中國習近平在奧運外交推動中會見了另外四位世界領導人 在與美國的緊張關係不斷升溫的情況下,習近平主席利用北京奧運會奪取了外交主動權。 路透社_ 發佈時間: 2022 年 2 月 5 日 10:21 更新時間: 2022 年 2 月 5 日 10:22 北京奧林匹克塔在北京 2022 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前拍攝 (圖片來源:REUTERS/FABRIZIO BENSCH) 廣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六會見了塞爾維亞、埃及、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領導人,因為北京利用 冬奧會 開幕之際在與美國的緊張局勢升溫之際抓住了外交主動權。 在周五與俄羅斯達成開創性協議後,習近平在周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農曆新年主題宴會之前舉行了會議。 自 2019 年底 COVID-19 疫情爆發以來,此次宴會將是中國國家主席首次參加國家領導人聚會。 30多名國際領導人已抵達北京參加2022年冬季奧運會開幕式,儘管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和西北地區侵犯人權的指控,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對該活動進行了外交抵制。新疆。 由執政的共產黨人民日報經營的 《環球時報》在一篇社論中反駁了外國媒體關於這次活動只吸引“威權”領導人的報導,指責他們使用了“過時的反華陳詞濫調”。 本月早些時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上發表講話。(信用:卡洛斯·加西亞·羅林斯/路透社) 新華社報導,週六上午,習近平與哈薩克斯坦總統卡西姆-若馬爾特·託卡耶夫、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和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西西舉行了單獨會晤,討論了與“一帶一路”相關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合作抗擊 COVID-19 . 他還告訴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雙方要深化對華天然氣供應合作。 根據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五會晤後發表的聯合聲明,莫斯科表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灣獨立,而中國表示支持俄羅斯反對進一步擴大北約。 俄羅斯在其與烏克蘭接壤的邊境附近 集結了 100,000 名士兵 ,試圖向該國施壓,使其排除未來加入北約的可能性。 澳大利亞前總理、亞洲協會主席陸克文稱這份聯合聲明“意義重大”。 陸克文週六寫道,這是“自中蘇分裂以來,中國第一次在歐洲安全問題上採取明確立場,以支持俄羅斯在北約這樣的根本問題上”。 然而,台灣方面表示,該協議的時間安排是“可鄙的”,並補充說中國政府正在給奧運會的精神帶來恥辱。 China's Xi meets four more world leaders in Olympics diplomacy push President Xi Jinping used the Beijing Olympics to seize the diplomatic initiative amid simmering tens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By REUTERS Published: FEBRUARY 5, 2022 10:21 Updated: FEBRUARY 5, 2022 10:22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met with the leaders of Serbia, Egypt, Kazakhstan and Turkmenistan on Saturday as Beijing used the opening of the Winter Olympics to seize the diplomatic initiative amid simmering tens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Following a groundbreaking agreement with Russia on Friday, Xi held the meetings ahead of a Lunar New Year-themed banquet at Beijing's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on Saturday. The banquet was set to be the first time the Chinese president has joined a gathering of state leaders since before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in late 2019. Over 30 international leaders have arrived in Beijing to attend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2022 Winter Olympics, 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have subjected the event to a diplomatic boycott amid rising geopolitical tensions and claims of human rights abuses in the northwestern region of Xinjiang. The Global Times , run by the ruling Communist Party's People's Daily, hit back at foreign media reports that the event had attracted only "authoritarian" leaders, accusing them in an editorial of using "outdated anti-China cliches." Xi held individual meetings with Kazakhstan President Kassym-Jomart Tokayev, Serbia's Aleksandar Vucic and President Abdel Fatta Al-Sisi of Egypt on Saturday morning, Xinhua news agency reported, discussing Belt and Road-related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and cooperation in the fight against COVID-19. He also told Turkmenistan President Gurbanguly Berdymukhamedov that the two sides should deepen cooperation on supplying natural gas to China. According to a joint statement issued after the Friday meeting between Xi and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Moscow expressed opposition to any form of independence for Taiwan, while China said it supported Russian opposition to the further expansion of NATO. Russia has amassed 100,000 troops near its border with Ukraine as it tries to pressure the country into ruling out future NATO membership. Kevin Rudd, former prime minister of Australia and president of the Asia Society, described the joint statement as "highly significant." It was "the first time since the Sino-Soviet split that China's taken a definitive position on European security to support Russia on something as fundamental as NATO," Rudd wrote on Saturday. However, Taiwan's said the timing of the agreement was "contemptible," and added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as bringing shame to the spirit of the Games. 敘利亞 - 土耳其邊境是伊斯蘭國領導人的避風港嗎?- 分析 ISIS 領導人與其家人居住的兩個安全屋靠近土耳其邊境和 Bab al-Hawa 過境點,這表明邊境附近存在 ISIS 避難所。 塞思·J· 弗蘭茨曼 發佈時間: 2022 年 2 月 5 日 01:18 更新時間: 2022 年 2 月 5 日 05:16 2019 年 10 月 15 日,土耳其士兵站在土耳其桑尼烏法省土耳其-敘利亞邊境附近的坦克頂上 (圖片來源:REUTERS/MURAD SEZER) 廣告 美國現在在三年內殺死了兩名伊斯蘭國領導人。兩人都在土耳其邊境的幾公里範圍內被發現。2019 年 10 月,伊斯蘭國首位領導人阿布·巴克爾·巴格達迪 (Abu Bakr al-Baghdadi) 在巴里沙 (Barisha) 的一所房屋遭到襲擊,該房屋距離重要的戰略土耳其邊境城鎮雷漢利 (Reyhanli) 約 4 公里。他的繼任者 Hashimi al- Qurayshi 本週在距離 Reyhanli 4 公里的 Atmeh 的一次突襲中喪生。 ISIS 領導人與其家人居住的兩個安全屋靠近土耳其邊境和 Bab al-Hawa 過境點,這表明在土耳其邊境附近建造了一個 ISIS 避風港。多年來,土耳其一直支持敘利亞的極端分子,並在 2014 年讓成千上萬的親伊斯蘭國成員通過土耳其進入敘利亞,這似乎不太可能讓兩名 ISIS 領導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住在如此靠近其過境點的地方。ISIS 感覺受到土耳其的威脅似乎也不太合理,但它已經為其與土耳其如此接近的領導層紮下了根。 報導稱,美國總統喬·拜登週三實時觀看了“美國突擊隊登陸敘利亞,突襲一棟被橄欖樹環繞的三層住宅,伊斯蘭國的最高領導人與他的妻子和家人住在那裡,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在戰情室的桌子上,拜登焦急地看著一架美國直升機在地面上出現機械故障。當孩子們從大樓的一樓出來,跑到安全的地方時,房間里松了一口氣。片刻之後,一場爆炸震撼了現場:一場自殺式爆炸導致 Abu Ibrahim al-Hashimi al-Qurayshi、他的妻子和他的孩子們喪生,他們的屍體被吹到了大樓外面,並吹到了周圍的土地上。” 本週的突襲很複雜。Hayat Tahrir al-Sham 是一個極端組織,控制著靠近土耳其邊境的敘利亞伊德利卜省,該組織在房子附近保持著存在。報導稱,HTS 設置了障礙,甚至可能與美國發生衝突。然而,HTS 也一直在努力從美國的恐怖組織名單中刪除。HTS 是敘利亞版的基地組織,但在特朗普時代末期,它試圖將自己出售給美國官員,作為對抗敘利亞政權和伊朗的可能資產。美國媒體上出現了幾張該極端組織的光輝肖像,試圖將他們的罪行人性化和粉飾,類似於塔利班一直在西方推動他們的公關團隊。 與此同時,美國的突襲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即這所房子應該有三層樓,一層是由很少外出的 ISIS 領導人佔據的,而二樓是由一名高級別的 ISIS 指揮官佔據的。但報導稱,一樓的家人並不知道他們的高層恐怖分子鄰居。伊斯蘭國領導人像他的前任一樣死去,他顯然引爆了自己。 2022 年 2 月 3 日,在敘利亞阿特梅,可以看到在美國特種作戰部隊執行反恐任務後被毀的建築物內部。(圖片來源:MOHAMED AL-DAHER/HANDOUT VIA REUTERS) 亞歷山大·麥基弗 (Alexander McKeever) 的一份重要報告詳細介紹了有關 Atmeh 和襲擊發生後第二天的大部分情況。他在 Substack 網站上的一張地圖指出,該鎮附近有一個大型 IDP 營地,據說伊德利卜有一個 土耳其 軍事前哨,該鎮還有一個 HTS 檢查站。近年來,土耳其在伊德利卜設立了許多前哨,據報導,土耳其軍隊控制了該地區的部分地區,有時甚至由 HTS 成員護送。2018 年,土耳其媒體出現了一篇暗示土耳其軍隊已被 HTS 護送的文章。 Hurriyet 的 2018 年報告指出,“報告稱,國家水利工程總局 (DSI) 的一名僱員 Yasin Tanboğa 在土耳其車隊前往敘利亞小鎮艾斯時遭到襲擊而喪生。在降級區設立觀察點。報告中引起我注意的是,“出於安全原因,沙姆解放組織的部隊正在陪同[土耳其車隊]”前往艾斯。後來在社交媒體上披露的這段視頻還顯示了一些元素,暗示土耳其車隊的車輛屬於沙姆解放軍……當一個土耳其軍事車隊由軍用車輛組成時,包括屬於土耳其武裝部隊 (TSK) 的坦克,這意味著什麼與 Tahrir al-Sham 部隊一起向伊德利卜移動?” 麥基弗指出,“以一種讓人想起奧薩馬·本·拉登的阿伯塔巴德時代的方式,古萊希通過信使和住在二樓的‘中尉’與外界交流。根據政府的說法,一個與伊斯蘭國無關的無辜家庭住在一樓/地下室。” 本拉登被發現離巴基斯坦軍事學院不遠。巴基斯坦長期以來一直支持塔利班,一直是極端分子進出巴基斯坦的一條高速公路。在 9/11 和美國支持的入侵之後,他於 2002 年逃離阿富汗後,巴基斯坦或巴基斯坦政權內部的一些官員似乎接待了本拉登,或者故意忽略了他的存在。 關於靠近土耳其的位置的問題是美國官員和北約不想回答的問題,因為它提出了一個問題,即為什麼土耳其允許如此多的極端分子生活在其在敘利亞控制的地區。“世界上最受通緝的兩個人是如何被發現住在土耳其境外的?與選擇住在小鎮郊區一個僻靜的大院的巴格達迪不同,古萊希在敘利亞西北部人口最稠密的地區選擇了一棟建築。此外,他的三樓公寓距離 HTS 檢查站 500 米,距離土耳其邊境的 Jandarma 哨所 2.15 公里,距離敘利亞境內最近的土耳其軍事基地約 5 公里,”McKeever 指出。 突襲的時機也引發了質疑。美國突襲巴格達迪是在美國似乎為土耳其入侵敘利亞部分地區開綠燈之後,土耳其及其支持的極端分子襲擊了美國支持的敘利亞民主力量。這是在特朗普政府時期,與安卡拉關係密切。政府同意土耳其入侵和對敘利亞部分地區的庫爾德人進行種族清洗。它是在 2018 年再次入侵阿夫林之後發生的。阿夫林位於伊德利卜附近,阿夫林的邊界曾經是庫爾德人的和平地區,靠近 Atmeh。這意味著 ISIS 可能不僅受益於土耳其在伊德利卜的角色和 HTS 的存在,後者正在爭取美國前政府的合作夥伴,而且還受益於 2018 年對阿夫林的種族清洗。土耳其入侵, 然後是 2019 年 10 月,當時美國讓土耳其入侵敘利亞東部,那裡的美軍一直在與自衛隊合作打擊 ISIS。入侵導致俄羅斯進入美軍曾經存在的地區。2021 年,土耳其再次威脅要入侵敘利亞部分地區以攻擊自衛隊。土耳其傾向於轟炸像自衛隊這樣一直在與伊斯蘭國作戰的團體。這使得 ISIS 能夠繼續在敘利亞部分地區蓬勃發展。 ISIS 不僅在伊德利卜(伊德利卜)(發現其兩名領導人)而且在土耳其都有存在。此外,伊斯蘭國最近對敘利亞一所自衛隊管理的監獄發動了大規模襲擊。戰鬥造成了無數傷亡,可能有數百人。在那場戰鬥之後,土耳其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發動了廣泛的空襲,目標是辛賈爾等伊斯蘭國的雅茲迪受害者居住的地區。土耳其支持的極端分子還襲擊了位於敘利亞東部自衛隊控制區的基督教少數群體居住的 Tel Tamir。奇怪的是,對 ISIS 領導人的突襲發生在 ISIS 越獄發生幾天后。ISIS 戰士於 1 月 26 日在哈薩卡向美國支持的自衛隊投降。2 月 2 日星期三,突襲發生,以殺死 ISIS 領導人。 時機很奇怪。越獄,土耳其對反伊斯蘭國部隊的空襲,然後是突襲。我們可能永遠不知道所有這些相互作用是如何運作的。美國不想暗示土耳其在支持敘利亞極端分子和為伊德利卜極端分子提供避風港方面的問題。這個避風港使 ISIS 領導人能夠搬到土耳其的隔壁。這些 ISIS 領導人來自伊拉克,但他們害怕生活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部分地區,那裡有自衛隊和敘利亞政權。他們似乎唯一感到安全的地方是土耳其邊境附近——但美國的兩次突襲表明他們並不完全安全。土耳其情報部門沒有註意到他們的存在要么意味著土耳其沒有註意,要么它正在發生的事情中發揮作用。 巴格達迪居住的房子距離他的繼任者被發現的房子只有 20 公里。這是一個四十分鐘的車程,但如果一個人像烏鴉一樣飛的話會快得多,因為土耳其的邊界伸入巴里沙和阿特梅之間的地區。簡而言之,這兩位 ISIS 領導人住在盡可能靠近土耳其與敘利亞的關鍵過境點的地方,而實際上並未搬到土耳其。如果他們住得很近,他們將不得不越過邊界。這是一個活躍的過境點,極端組織過去曾在此獲得援助。 很明顯,ISIS 領導人選擇這個是有原因的。官員們不想說出他們懷疑可能發生的事情。甚至像 CNN 這樣的報導也不想提及邊境或 HTS 的複雜性或該地區正在發生的其他事情,例如附近 Afrin 的種族清洗。然而,除非在這一現實的背景下,否則無法看到伊斯蘭國領導人在這裡的存在。ISIS 對少數民族,如雅茲迪人、什葉派和基督徒實施種族滅絕。2021 年 7 月,當像 Ahrar al-Sharqiya 這樣在土耳其支持下的團體在阿夫林肆虐、綁架婦女、迫害少數族裔和從事令人髮指的罪行時,美國於 2021 年 7 月對該團體進行了製裁,這絕非巧合。 這構成了 ISIS 為何在該地區感到舒適的部分背景——阿夫林清除了反對派和少數族裔以及附近的土耳其基地,這是 ISIS 建立營地的理想場所。在巴格達迪死後來到現場的伊斯蘭國新領導人選擇住在美國發現巴格達迪的地方附近,這表明他並不擔心。現在他已經死了,尚不清楚是否會在該地區找到更多 ISIS 領導人,或者他們是否會過境或通過阿夫林和伊德利卜到達其他地區。 Is Syria-Turkey border a safe haven for ISIS leaders? - analysis The proximity of the two safehouses where the ISIS leaders lived with their families to the Turkish border and the Bab al-Hawa crossing suggests the presence of an ISIS haven near the border. By SETH J. FRANTZMAN Published: FEBRUARY 5, 2022 01:18 Updated: FEBRUARY 5, 2022 05:16 Turkish soldiers stand on top of tanks near the Turkish-Syrian border in Sanliurfa province, Turkey, October 15, 2019 (photo credit: REUTERS/MURAD SEZER) Advertisement The US has now killed two leaders of ISIS in three years. Both were found within several kilometers of the border with Turkey. The first ISIS leader Abu Bakr al-Baghdadi was killed in an October 2019 raid on a house in Barisha, around four kilometers from the important and strategic Turkish border town of Reyhanli. His successor, Hashimi al-Qurayshi , was killed in a raid this week in Atmeh, which is also four kilometers from Reyhanli. The proximity of the two safehouses where the ISIS leaders lived with their families to the Turkish border and the border crossing of Bab al-Hawa points to an ISIS safe haven that has been constructed near the Turkish border. It doesn’t seem plausible that Turkey, which has backed extremists in Syria for years and enabled many thousands of pro-ISIS members to cross via Turkey into Syria in 2014, would have two ISIS leaders living so close to its border crossing without knowing. It also doesn’t seem plausible ISIS feels threatened by Turkey but has put down roots for its leadership so close to Turkey. Top Articles By JPost Read More Training talented Tanach educators Reports say that US President Joe Biden watched in real-time Wednesday as ”US commandos landed in Syria to raid a three-story home, surrounded by olive trees, where the top leader of ISIS was living with his wife and members of his family,” CNN reports. “From the head of the Situation Room table, Biden watched anxiously as an American helicopter suffered mechanical problems on the ground. There was relief in the room when children emerged from the first floor of the building, running to safety. Moments later, an explosion rocked the site: a suicide detonation that killed Abu Ibrahim al-Hashimi al-Qurayshi, his wife and his children, blowing their bodies outside the building and onto the surrounding land.” The raid this week was complex. Hayat Tahrir al-Sham, an extremist group that controls Idlib province in Syria near the Turkish border, maintains a presence near the house. Reports indicated that HTS set up roadblocks and may have even clashed with the US. However, HTS has also been angling to be removed from a US list of terrorist groups. HTS is the Syrian version of Al-Qaeda, but during the end of the Trump era, it tried to sell itself to US officials as a possible asset against the Syrian regime and Iran. Several glowing portraits of the extremist group appeared in US media, trying to humanize and whitewash their crimes, similar to how the Taliban have been pushing their public relations teams in the West. Meanwhile, the US raid had to contend with the fact that the house supposedly had three floors, one occupied by the ISIS leader who rarely ventured outside, and a second floor occupied by a high-level ISIS commander. But reports said the family on the first floor were not aware of their high-level terrorist neighbors. The ISIS leader died like his predecessor, he apparently blew himself up. Interior of a building destroyed in the aftermath of a counter-terrorism mission conducted by the US 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is seen in Atmeh, Syria, February 3, 2022. (credit: MOHAMED AL-DAHER/HANDOUT VIA REUTERS) An important report by Alexander McKeever has detailed much of what is known about Atmeh and the raid the day after it took place. A map on his website at Substack notes that near the town is a large IDP camp and there is a Turkish military outpost in Idlib on one said and also an HTS checkpoint in the town. Turkey has put up numerous outposts in Idlib in recent years and reports have revealed that Turkish forces control part of the area and have been even been escorted by HTS members at times. A 2018 article suggesting Turkish forces had been escorted by HTS appeared in Turkish media. The 2018 report at Hurriyet notes “the report said Yasin Tanboğa, an employee at the General Directorate of State Hydraulic Works (DSI), was killed in an attack carried out against a Turkish convoy as they were moving toward the Syrian town of al-Ais to establish an observation point in the de-escalation zone. What caught my attention in the report was that ‘Tahrir al-Sham forces were accompanying [the Turkish convoy] for security reasons’ en route to al-Ais. The footage later revealed on social media also showed elements hinting that the vehicles accompanying the Turkish convoy belonged to Tahrir al-Sham forces … What does it mean when a Turkish military convoy consisting of military vehicles including tanks belonging to the Turkish Armed Forces (TSK) moves toward Idlib alongside Tahrir al-Sham forces?” McKeever notes that “in a manner reminiscent of Osama bin Laden’s Abbottabad era, al-Qurayshi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side world through couriers and a ‘lieutenant’ who lived on the second floor. According to the administration, an innocent family unrelated to the Islamic State resided on the first floor/basement.” Bin Laden was found not far from a Pakistan military academy. Pakistan had long supported the Taliban and had been a kind of highway for extremists going in and out of Pakistan. It appears Pakistan or some officials within the Pakistani regime hosted Bin Laden or purposely ignored his presence after he fled Afghanistan in 2002 following 9/11 and the US-backed invasion. The question about the close location to Turkey is one that US officials and NATO don't want to answer because it raises the question of why Turkey has enabled so many extremists to live in areas it controls in Syria. “How were two of the most wanted men in the world found living just outside Turkey? Unlike al-Baghdadi, who chose to live in a secluded compound on the outskirts of a small town, al-Qurayshi picked a building in perhaps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district of northwestern Syria. Additionally, his third-floor apartment was located 500 meters from an HTS checkpoint, 2.15 kilometers from a Turkish Jandarma post across the border, and approximately 5 kilometers from the closest Turkish military base inside Syria,” McKeever notes. The timing of the raid also leads to questions. The US raid to kill Baghdadi came after the US appeared to greenlight a Turkish invasion of part of Syria in which Turkey and extremists it backs attacked the US-backed Syrian Democratic Forces. This was during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which was very close with Ankara. The administration agreed to the Turkish invasion and ethnic cleansing of Kurds from parts of Syria. It followed another invasion in Afrin in 2018. Afrin is near Idlib and the border to Afrin, which was once a Kurdish peaceful area, is near Atmeh. This means that ISIS likely benefited not only from Turkey’s role in Idlib and the presence of HTS, which was angling for partners in the former US administration but also from the ethnic cleansing of Afrin in 2018. The Turkish invasion, backing Syrian rebels and extremist groups such as Ahrar al-Sharquiya, forced 160,000 Kurds to flee Afrin. Then came October 2019 when the US let Turkey invade eastern Syria, where US forces had been working with the SDF to fight ISIS. The invasion led to Russia moving into areas where US forces had once been present. In 2021 Turkey again threatened to invade parts of Syria to attack the SDF. Turkey tends to bomb groups like the SDF which have been fighting ISIS. This has enabled ISIS to continue to thrive in parts of Syria. ISIS maintains a presence not only in Idlib, where its two leaders were found but also in Turkey. In addition, ISIS recently staged a large attack on an SDF-run prison in Syria. The battles left numerous casualties, probably in the hundreds. That battle was followed by Turkey launching widespread airstrikes in Syria and Iraq, targeting areas like Sinjar where Yazidi victims of ISIS live. Turkish-backed extremists also attacked Tel Tamir, an area where Christian minorities live in an SDF-controlled area of eastern Syria. Bizarrely, the raid on the ISIS leader came just days after the ISIS prison break took place. ISIS fighters had surrendered in Hasaka to US-backed SDF forces on January 26. On Wednesday, February 2, the raid took place to kill the ISIS leader. The timing is strange. The prison break, the Turkish airstrikes against anti-ISIS forces and then the raid. We may never know how all this interplay works. The US does not want to hint at Turkey’s problematic role in backing extremists in Syria and giving a safe haven to extremists in Idlib. This safe haven has enabled ISIS leaders to move in next door to Turkey. These ISIS leaders are from Iraq and yet they fear living in Iraq and parts of Syria where the SDF and Syrian regime are present. The only place they seem to feel safe is near Turkey’s border - yet the two US raids show they are not completely safe. How Turkish intelligence hasn’t noted their presence either means Turkey is not paying attention, or it is playing a role in what is happening. The house Baghdadi lived in is barely 20km from the house where his successor was found. It’s a forty-minute drive, but would be much faster if one went as the crow flies because Turkey’s border juts into the area between Barisha and Atmeh. In short, these two ISIS leaders lived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urkey’s key border crossing with Syria, without actually moving to Turkey. If they had lived any close they would have had to cross the border. And this is an active border crossing where extremist groups have received assistance in the past. It’s clear the ISIS leaders chose this for a reason. Officials don’t want to say what they suspect may be happening. Even reports like the one at CNN didn’t want to mention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border or HTS or what else is going on in this area, such as the ethnic cleansing of nearby Afrin. However, the presence of the ISIS leaders here cannot be seen except in the context of this reality. ISIS committed genocide against minorities, such as Yazidis, Shi’ites and Christians. It is no coincidence that when groups like Ahrar al-Sharqiya, backed by Turkey, rampaged through Afrin, kidnapping women, persecuting minorities and engaging in crimes that were so heinous the US sanctioned the group in July 2021. This forms part of the context as to why ISIS felt comfortable in this area - with Afrin cleansed of opposition and minorities and Turkey’s bases nearby, it was a perfect setting for ISIS to set up camp. That the new leader of ISIS who came on the scene after Baghdadi’s demise choose to live close to where the US found Baghdadi, showed he was not concerned. Now he is dead and it is unclear if more ISIS leaders will be found in this area, or if they will transit the border or through Afrin and Idlib to some other area. 聯合國在阿富汗銀行擁有數百萬美元,但無法使用 8 月奪取政權的塔利班禁止在一個普遍使用美元的國家使用外幣。 路透社_ 發佈時間: 2022 年 2 月 4 日 00:44 2021 年 10 月 7 日,太陽在阿富汗喀布爾上空落下。 (圖片來源:REUTERS/Jorge SILVA/FILE PHOTO) 廣告 聯合國一名高級官員周四表示,聯合國在阿富汗 的銀行中約有 1.35 億美元,但無法使用,因為塔利班管理的中央銀行無法將其轉換為阿富汗貨幣。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阿富汗負責人阿卜杜拉·達爾達里(Abdallah al Dardari)表示,聯合國已將美元帶入該國,並將其存放在阿富汗國際銀行“中央銀行明確承諾新現金將自動轉換為阿富汗人。” “這沒有發生,”他在 ACAMS 全球製裁空間峰會上說,並補充說,開發計劃署本身“有 3000 萬美元滯留在 AIB,我無法轉換為阿富汗人,沒有阿富汗人,正如你想像的那樣,我們無法實施所有計劃。” 8 月奪取政權的塔利班禁止在一個普遍使用美元的國家使用外幣。 這個伊斯蘭組織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國際制裁,聯合國和援助組織表示,這正在阻礙阿富汗的人道主義行動,該國 3900 萬人口中有一半以上遭受極度飢餓,經濟、教育和社會服務面臨崩潰。 陽光照耀在聯合國總部的聯合國秘書處大樓後面。紐約市,美國紐約,2021 年 6 月 18 日。(來源:REUTERS/ANDREW KELLY/FILE PHOTO) 數十億美元的阿富汗中央銀行儲備和外國發展援助已被凍結,以防止其落入塔利班手中。國際銀行對違反制裁措施持謹慎態度,導致聯合國和援助組織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進入該國。 流動性也是一個問題。Al Dardari 在 11 月告訴路透社,雖然阿富汗經濟中價值約 40 億美元,但流通中的價值只有約 5 億美元。 援助團體和聯合國官員表示, 聯合國 和世界銀行正在討論可能的互換機制。 Al Dardari週四表示,這將允許將人道主義行動的現金支付給國外的一個機制,然後可以從“阿富汗境內的主要貿易商和移動公司”收集阿富汗人。 他還表示,可以從緬甸的一個項目中吸取教訓,該項目的電子支付系統繞過了中央銀行。自一年前的政變以來,緬甸軍方受到了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一系列制裁。 UN has millions in Afghanistan bank, but cannot use it The Taliban, who seized power in August, banned the use of foreign currency in a country where US dollars were common. By REUTERS Published: FEBRUARY 4, 2022 00:44 The United Nations has about $135 million in the bank in Afghanistan but is unable to use it because the Taliban-run central bank cannot convert it to the afghani currency, a senior UN official said on Thursday. Abdallah al Dardari, head of the UN Development Programme in Afghanistan, said the United Nations had taken the US dollars into the country and deposited it with the Afghanistan International Bank "with a clear promise from the central bank that fresh cash will be automatically converted to afghanis." "This did not happen," he told the ACAMS Global Sanctions Space Summit, adding that UNDP itself has "$30 million stuck at AIB that I cannot convert to afghanis and without afghanis as you can imagine, we cannot implement all our programs." The Taliban, who seized power in August, banned the use of foreign currency in a country where US dollars were common. The Islamist group has long been under international sanctions, which the United Nations and aid groups say are now hindering humanitarian operations in Afghanistan, where more than half the country's 39 million people suffer extreme hunger and the economy, education and social services face collapse. Billions of dollars in Afghan central bank reserves and foreign development aid have been frozen to prevent it from falling into Taliban hands. International banks are wary of breaching sanctions, leaving the United Nations and aid groups struggling to get enough money into the country. Liquidity is also a problem. Al Dardari told Reuters in November that while there was about $4 billion worth of afghanis in the economy, only about $500 million worth was in circulation. The United Nations and the World Bank are discussing a possible swap facility, aid groups and UN officials have said. Al Dardari said on Thursday that this would allow cash for humanitarian operations to be paid into a mechanism abroad and then afghanis could be collected "from major traders and mobile companies from inside Afghanistan." He also said lessons could be learned from a program in Myanmar, where electronic payment systems bypassed the central bank. Myanmar's military have been hit with a raft of sanctions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s since a coup a year ago. 伊朗,俄羅斯幫助委內瑞拉將軍隊轉移到哥倫比亞邊境 哥倫比亞國防部長迭戈莫拉諾聲稱,伊朗和俄羅斯的外國干涉正在南美髮揮作用。 路透社_ 發佈時間: 2022 年 2 月 3 日 22:13 哥倫比亞國防部長迭戈·莫拉諾與哥倫比亞軍隊司令路易斯·費爾南多·納瓦羅將軍交談 (圖片來源:LUISA GONZALEZ/REUTERS) 廣告 哥倫比亞國防部長迭戈·莫拉諾週四表示,委內瑞拉正在 俄羅斯和伊朗 的技術援助下將部隊轉移到與哥倫比亞的邊境,稱可能的部署是“外國干涉”。 莫拉諾援引情報消息人士的話說,在委內瑞拉對哥倫比亞阿勞卡省的對面登記了部隊調動,這是民族解放軍(ELN)游擊隊與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持不同政見者為控制毒品貿易而發生激烈戰鬥的場景。 委內瑞拉政府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我們知道,在俄羅斯……和伊朗的技術援助下,FANB 的人員和單位已被調動到邊境,”莫拉諾在哥倫比亞加勒比城市卡塔赫納舉行的禁毒會議上說。FANB 是委內瑞拉國家玻利瓦爾武裝部隊的西班牙語首字母縮寫。 哥倫比亞 人權監察員報告稱,僅在 1 月份,阿勞卡非法武裝團體之間的衝突就造成 66 人死亡和 1200 人流離失所。 莫拉諾說,這些團體之間關於控製販毒和其他非法經濟的鬥爭始於委內瑞拉的阿普雷州,並蔓延到哥倫比亞。 從哥倫比亞 Arauquita 看到的哥倫比亞士兵在 Arauca 河上乘船巡邏,位於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的邊界(圖片來源:REUTERS/LUISA GONZALEZ/FILE PHOTO) 他補充說,ELN 與拒絕與政府達成 2016 年和平協議的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 (FARC) 的一個派別 Segunda Marquetalia 合作,與另一個 FARC 持不同政見者團體作戰。 儘管哥倫比亞總統伊万·杜克在 1 月初下令部署更多軍隊以控制該地區並結束流血,但阿勞卡是石油生產和養牛的關鍵地區,暴力仍在繼續。 哥倫比亞政府指責委內瑞拉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庇護 FARC 持不同政見者和民族解放軍,他一再否認。 去年,馬杜羅表示,他的政府將在 2022 年期間打擊來自委內瑞拉境內的各種來自哥倫比亞的非法武裝團體。 Iran, Russia aid Venezuela in moving troops to Colombian border Colombia's defense minister Diego Molano claimed foreign interference by Iran and Russia is at play in South America. By REUTERS Published: FEBRUARY 3, 2022 22:13 Colombia's Defense Minister Diego Molano speaks with the Commander of the Colombian Military Forces, General Luis Fernando Navarro (photo credit: LUISA GONZALEZ/REUTERS) Advertisement Venezuela is moving troops to the border with Colombia with technical assistance from Russia and Iran , Colombia's defense minister Diego Molano said on Thursday, calling the possible deployment "foreign interference." Molano, citing intelligence sources, said troop movements were registered in Venezuela opposite Colombia's Arauca province, the scene of fierce fighting between guerrillas of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 (ELN) and FARC dissidents for control of the drugs trade. Venezuela's government did not immediately respond to a request for comment. "We know that men and units of the FANB have been mobilized towards the border with technical assistance from Russia … and Iran," Molano said at an anti-drugs conference in Colombia's Caribbean city of Cartagena. FANB is the Spanish acronym of Venezuela's National Bolivarian Armed Forces. Colombia 's human rights ombudsman has reported that clashes between the illegal armed groups in Arauca left 66 dead and 1,200 displaced people in January alone. Fighting between the groups over control of drug trafficking and other illicit economies began in Venezuela's Apure state, and spread to Colombia, Molano said. Colombian soldiers patrol by boat on the Arauca River, at the border between Colombia and Venezuela, as seen from Arauquita, Colombia (credit: REUTERS/LUISA GONZALEZ/FILE PHOTO) The ELN has teamed up with the Segunda Marquetalia, a faction of the demobilized Revolutionary Armed Forces of Colombia (FARC) who reject a 2016 peace deal with the government, to fight another FARC dissident group, he added. The violence in Arauca, a key area for oil production and cattle rearing, continues despite orders from Colombia's President Ivan Duque in early January for more troops to be deployed there to take control of the territory and end the bloodshed. The Colombian government accuses Venezuelan President Nicolas Maduro of sheltering both FARC dissidents and the ELN, something he has repeatedly denied. Last year Maduro said his government would combat all manner of illegal armed groups originating from Colombia in Venezuelan territory during 2022. 胡塞襲擊後美國派遣戰鬥機協助阿聯酋 阿聯酋週一在以色列總統訪問期間攔截了一枚導彈,這是兩週內與伊朗結盟的胡塞運動聲稱的第三次此類襲擊。 路透社_ 發佈時間: 2022 年 2 月 2 日 08:31 2012年5月2日,阿聯酋軍隊的法國製造的幻影2000和美國製造的F-16戰鬥機在阿布扎比沙漠與法國軍隊一起參加聯合軍事演習。 (圖片來源:REUTERS/BEN JOB) 廣告 美國表示,在也門胡塞運動對海灣國家發動導彈襲擊後,美國將派遣戰鬥機協助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其中包括針對美軍基地的一次挫敗襲擊。 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週二在電話中告訴阿布扎比王儲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華盛頓將在阿布扎比停靠港口之前派出美國科爾號導彈驅逐艦與阿聯酋海軍合作。 “國務卿還告知王儲他決定部署第 5 代戰鬥機以協助阿聯酋應對當前的威脅,這是美國與阿聯酋作為長期戰略夥伴站在一起的明確信號,”美國國防部部門在一份新聞稿中說。 阿聯酋週一在以色列總統訪問期間 攔截了一枚導彈 ,這是兩週內與伊朗結盟的組織聲稱的第三次此類襲擊,該組織正在與包括阿聯酋在內的沙特領導的聯盟作戰。 一周前,美國軍方表示已向兩枚入境導彈發射了多個愛國者導彈攔截器,胡塞武裝稱它們向阿聯酋的 al-Dhafra 空軍基地發射了這些導彈。 阿布扎比王儲謝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於 2019 年 5 月 30 日在麥加舉行的海灣合作委員會峰會上(圖片來源:BANDAR ALGALOUD / SAUDI ROYAL COURT / REUTERS) 阿聯酋駐聯合國 特使上週表示,阿聯酋可能會提升其防禦能力,並正在與美國進行討論。 奧斯汀告訴阿聯酋事實上的統治者謝赫穆罕默德,美國將繼續提供預警情報並在防空方面進行合作。 對該地區商業和旅遊中心阿聯酋的襲擊是也門戰爭的升級,胡塞武裝多次向沙特阿拉伯發射導彈和無人機。 在胡塞武裝將政府趕出首都薩那後,該聯盟於 2015 年 3 月對也門進行了乾預。 US to send fighter jets to assist UAE after Houthi attacks The UAE on Monday intercepted a missile during a visit by Israel's president, the third such attack in two weeks claimed by the Iran-aligned Houthi movement. By REUTERS Published: FEBRUARY 2, 2022 08:31 The United States said it is sending fighter jets to assist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following missile attacks on the Gulf state launched by Yemen's Houthi movement, including a foiled attack aimed at a base hosting US forces. Defense Secretary Lloyd Austin also told Abu Dhabi Crown Prince Mohammed bin Zayed Al Nahyan in a telephone call on Tuesday that Washington would send the guided missile destroyer the USS Cole to partner with the UAE navy ahead of a port call in Abu Dhabi. "The Secretary also informed the Crown Prince of his decision to deploy 5th Generation Fighter aircraft to assist the UAE against the current threat and as a clear signal that the United States stands with the UAE as a long-standing strategic partner," the US Defense Department said in a release. The UAE on Monday intercepted a missile during a visit by Israel's president, the third such attack in two weeks claimed by the Iran-aligned group that is battling a Saudi-led coalition that includes the UAE. A week earlier, the US military said it had fired multiple Patriot missile interceptors at two inbound missiles which the Houthis said they fired at the UAE's al-Dhafra airbase. The Emirati envoy to the United Nations last week said the UAE may upgrade its defensive capabilities and was in discuss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continue providing early warning intelligence and collaborate on air defense, Austin told Sheikh Mohammed, the UAE's de facto ruler. The attacks on the UAE, the region's commercial and tourism hub, are an escalation in the Yemen war, in which the Houthis have repeatedly launched missiles and drones at Saudi Arabia. The coalition intervened in Yemen in March 2015 after the Houthis ousted the government from the capital, Sanaa. 距離伊朗數百公里,以色列向甘茨訪問巴林發出信息 國防部長正在訪問巴林,兩國在那裡簽署了諒解備忘錄。 安娜· 阿倫海姆 發佈時間: 2022-02-03 17:55 更新時間: 2022 年 2 月 3 日 20:49 國防部長本尼甘茨訪問巴林王國。 (圖片來源:ARIEL HERMONI/國防部) 廣告 巴林麥納麥——以色列國防部長 本尼甘茨 在距伊朗僅 200 公里的地方發表了明確聲明:我們正在與您的鄰國建立橋樑,我們將留在這裡。 甘茨在巴林進行了為期 24 小時的波斯灣王國旋風之旅,以簽署歷史性的軍事協議,並會見了哈馬德·本·伊薩·阿勒哈利法國王以及美國海軍第五艦隊司令。 儘管他一次又一次地開會,幾乎沒有時間獨自一人,但甘茨對這次訪問及其帶來的成果感到非常滿意。 公開會議是在亞伯拉罕協議簽署一年後舉行的,當時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緊張局勢處於歷史最高水平,其代理人在也門和伊拉克對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導彈襲擊有所增加。 巴林多年來一直是伊朗的戰略利益。該王國此前曾多次遭到伊斯蘭革命衛隊和真主黨組織的恐怖組織的大規模襲擊,並繼續面臨遜尼派恐怖組織構成的威脅。 國防部長本尼甘茨與巴林王國簽署諒解備忘錄。(圖片來源:ARIEL HERMONI/國防部) 甘茨在訪問已部署到巴林 的 第五艦隊 的 科爾號航空母艦時表示,以色列願意幫助防禦此類襲擊。 “我們願意提供幫助,參與聯合作戰活動,以確保穩定,讓我們的朋友能夠繼續存在並安全繁榮,我們也將得到更好的保護,免受我們面臨的各種威脅,”他說。說,站在船的前面,這艘船是 2000 年基地組織致命襲擊的目標。 美國駐巴林臨時代辦瑪吉·納爾迪 (Maggie Nardi) 也提到了造成 17 名水手喪生、數十人受傷的襲擊事件。 她說:“我認為這象徵著我們站在一起比單獨站起來更強大的重要性。” “我們在科爾號航空母艦面前這樣做的事實表明,你也許能夠擊倒我們,但你不會讓我們失望——當我們在一起時,我們將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儘管 《耶路撒冷郵報》 被告知,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並不是因為其過去的歷史而被特別選擇的,但像徵意義就在那裡。 就在幾個小時前,美國中央司令部 (CENTCOM) 的部隊在靠近土耳其邊境的叛軍控制的伊德利卜省的敘利亞西北部村莊 Atmeh 發動襲擊,目標是 ISIS 的領導人 Abu Ibrahim al-Hashimi al-Qurashi,據報導,在美軍殺死他之前,他與家人以及可能的其他人一起引爆了自己。 2019 年 10 月,阿布·巴克爾·巴格達迪在敘利亞西北部的一次類似襲擊中喪生後,庫拉希成為恐怖組織的領導人。 這次突襲是一個明確的信息,儘管美國轉向亞洲並且關注的目光集中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計劃,但美國仍然活躍在中東。雖然大國競爭目前可能比伊朗更關注華盛頓,但以色列知道美國仍將是其頭號盟友。 但由於華盛頓對莫斯科和北京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感到不安,以色列明白它需要加強與其他中東國家的聯繫,這些國家有伊朗、導彈或無人機襲擊和暴力極端主義等共同威脅。 最近對阿聯酋和通過波斯灣的船隻的襲擊表明,以色列並不是唯一面臨遠程導彈和無人機襲擊威脅的國家。攔截系統,如以色列的鐵穹或大衛的吊索,可能會對與猶太國家關係正常化的海灣國家感興趣。 雖然伊斯蘭國在 2018 年失去了其領土哈里發,但一夜之間對敘利亞的襲擊表明激進聖戰組織構成的威脅並未消失。隨著對阿聯酋的火箭彈襲擊以及伊朗及其代理人的其他海上襲擊事件的增加,以色列已開始與海灣國家建立戰略安全關係,並繼續努力使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正常化。 如果以色列決定援引“開始原則”並對伊朗的核計劃進行先發製人的打擊,這些安全聯繫將在未來幾年內加深,這將是一種戰略必要性。以色列噴氣式飛機不僅需要使用沙特阿拉伯的領空,還需要使用海灣國家的領空,如果它想發動襲擊的話。 雖然恐怖組織的襲擊往往一波接一波,但伊朗及其核計劃構成的威脅卻並非如此。這些威脅只會繼續增長,因此,以色列為贏得海灣地區民心而展開的外交和軍事競賽也將如此。 A few hundred kms from Iran, Israel sends message with Gantz's visit to Bahrain The defense minister is visiting Bahrain where the two countries signed a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By ANNA AHRONHEIM Published: FEBRUARY 3, 2022 17:55 Updated: FEBRUARY 3, 2022 20:49 Defense Minister Benny Gantz visits the Kingdom of Bahrain. (photo credit: ARIEL HERMONI/DEFENSE MINISTRY) Advertisement MANAMA, Bahrain – A mere 200 kilometers away from Iran, Israel’s defense minister Benny Gantz made a clear statement: We are building bridges with your neighbors and we are here to stay. Gantz was in Bahrain for a whirlwind 24-hour trip to the Persian Gulf kingdom to sign historic military agreements, and to meet with King Hamad bin Isa al-Khalifa as well as the commander of the US Navy’s 5th Fleet. Though he went from meeting to meeting with barely a moment to himself, Gantz was very pleased with the visit and the results it brought. The public meetings, a year after the Abraham Accords were signed, come as tensions with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are at an all-time high, and missile attacks by their proxies in Yemen and Iraq against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have increased. Bahrain has been of strategic interest to Iran for years. The kingdom has previously seen several large attacks by the terror cells organized by the 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 and Hezbollah, and continues to face threats posed by Sunni terror groups. During his visit to the 5th Fleet ’s USS Cole that has been deployed to Bahrain, Gantz said that Israel is willing to help defend against such attacks. “We are willing to help, to take part in joint operational activities, in order to ensure stability and so that our friends can continue to exist and to prosper securely, and we will also be better protected from the different threats facing us,” he said,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ship that was the target of a deadly al-Qaeda attack in 2000. The US chargé d’affaires in Bahrain, Maggie Nardi, also mentioned the attack that killed 17 sailors and injured dozens more. “I think it is symbolic of the importance that standing together we are much stronger than when we stand alone,” she said. “The fact that we are doing this in front of the USS Cole demonstrates that you might be able to knock us down, but you will not keep us down – and when we are together, we will be a force to be reckoned with.” Though The Jerusalem Post was told that the Arleigh Burke-class destroyer was not specifically chosen because of its past history, the symbolism is there. JUST HOURS earlier, troops from US Central Command (CENTCOM) launched a raid in the northwest Syrian village of Atmeh in the rebel-held Idlib province near the border with Turkey, targeting the leader of ISIS, Abu Ibrahim al-Hashimi al-Qurashi, who reportedly blew himself up along with family members and possibly others before the American forces could kill him. Qurashi became the leader of the terror group after Abu Bakr al-Baghdadi was killed in a similar raid in northwestern Syria in October 2019. The raid is a clear message that despite the American pivot to Asia and its concerned eyes focused on Russia’s plans for Ukraine, the US is still active in the Middle East. While the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may currently be more concerning to Washington than Iran, Israel know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will remain its top ally. But with Washington’s unease surrounding what is currently happening in Moscow and Beijing, Israel has understood that it needs to ramp up ties with other Middle Eastern countries that share common threats like Iran, missile or drone attacks and violent extremism. The recent attacks against the UAE and ships passing through the Persian Gulf show Israel is not the only one facing the threat of long-range missiles and drone attacks. Interceptor systems, like Israel’s Iron Dome or David’s Sling, might interest Gulf countries that have normalized ties with the Jewish state. While Islamic State lost its territorial caliphate in 2018, the raid in Syria overnight shows that the threat posed by radical jihadist groups has not disappeared. And with rocket attacks against the UAE and other maritime attacks by Iran and it’s proxies only increasing, Israel has begun to build strategic security ties with the Gulf States and continues to work to normalize ties with others as well. Those security ties, which will only deepen over the years, will be a strategic necessity should Israel decide to invoke the Begin Doctrine and carry out a preemptive strike against Iran’s nuclear program. Israeli jets will need to use the airspace of not only Saudi Arabia, but also the Gulf countries should it want to strike. While attacks by terror groups tend to come in waves, the threats posed by Iran and its nuclear program do not. Those threats are only continuing to grow, and as such, so will Israel’s diplomatic and military race to win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the Gulf. 價格上漲和生活成本能否讓以色列反對貝內特? 政治事務:在 2011 年 7 月的社會經濟抗議活動 11 年後,心懷不滿的消費者重新走上街頭。 吉爾 霍夫曼 發佈時間: 2022 年 2 月 3 日 20:11 一家雜貨店在特拉維夫市場打開一袋袋 Osem 麵條。 (圖片來源:MARC ISRAEL SELLEM/耶路撒冷郵報) 廣告 這一切都始於 2011 年 7 月在特拉維夫的羅斯柴爾德大道搭起的幾頂帳篷,並迅速導致全國各地的帳篷、特拉維夫的大規模示威活動以及對時任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政府的真正威脅。 隨著公眾要求社會正義,這些示威活動獲得了動力,並使該國關注高昂的生活和住房成本。抗議活動的魅力領袖伊齊克·施穆利、斯塔夫·沙菲爾、達芙妮·李夫和伊齊克·阿爾羅夫立即成為名人,而施穆利和沙菲爾最終進入了以色列議會。 現在,隨著電力、天然氣和家庭用品的價格上漲,人們越來越憤怒,類似的抗議活動也在籌劃中。 價格上漲和不滿是否會成為使該國反對總理納夫塔利·貝內特的聯盟的問題? 阿爾羅夫領導了成功的“白 乾酪叛亂 ”,幫助點燃了抗議活動,現在他是一名戰略和媒體顧問。他幾個月前警告部長們,他們需要準備的主要挑戰不是冠狀病毒及其變種,而是安全惡化和生活成本上升。他當時說,這是可能導致政治動蕩的兩個問題。 他週四表示:“在公眾看來,物價上漲 的浪潮已經失控,這可能會讓政府付出沉重的代價。” “政府部長們的行為就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子裡,希望公眾的言論會改變。但與冠狀病毒不同,以色列的生活成本問題不是潮起潮落,而是必須解決的問題,以防止其繼續升級。” 阿爾羅夫說,以前在野黨的部長們需要學會設定目標和指標,這樣公眾才能衡量他們在保持降低生活成本的目標方面是成功還是失敗。但他表示,部長們更喜歡政治和口號,而不是設定目標和親自動手。 “這個問題是一顆定時炸彈,公眾會要求他們認真對待這個問題並取得成果,”他說。 Alrov 和 Leef 與 Shaffir 和 Shmuli 不同,是新的抗議領導人的榜樣,因為他們從未競選公職。Yoni Yahav 是黃背心抗議組織的負責人,該組織於週三封鎖了議會入口,他說他將政客視為敵人。 “我們不涉及政治,我們也不會涉及政治,”Yahav 說。“Shmuli 本人最終以部長的身份提高了價格並簽署了我們現在正在抗議的法令。我們反對政客和政治。我們不追求政治席位。我們的目標是大幅降低價格。” 為此,黃背心計劃週六晚上在特拉維夫-雅法海灘的查爾斯克洛爾公園舉行大規模抗議活動,作為他認為將在全國范圍內爆發的激烈戰鬥的開場白。Yahav 承諾關閉全國的主要路口,並組建了殘疾人團體,他們是關閉街道的專家。 “我們將關閉這個國家幾天,”他發誓。“公眾必須要有耐心。我們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癱瘓這個國家。” 當被問及他對世界的信息是什麼時,Yahav 說:“不可能在以色列,當我們早上用價格是世界其他地方四倍的牙膏刷牙時,他們正在搶劫我們,我們繼續整天被搶劫。他們把責任推給了公民,而不是大亨,我們不會容忍。” Yahav 運動所穿的背心旨在給人留下普通公民不透明的印象。沙斯在最近的一次選舉中使用了類似的口號。Shas 領導人 Arye Deri 一周前發布了一段關於飢餓兒童的視頻,該視頻襲擊了財政部長 Avigdor Liberman,從而引發了當前的強烈抗議。然而,Yahav 不想與週二被判犯有稅務罪行的男子有聯繫。 “我不在乎Arye Deri,”他說。“我關心孩子們盤子裡的食物。我們知道利伯曼負責,我們告訴他我們真正負責,而不是你。” 德里遭到了強烈反對,因為他在瑞士發布了這段視頻,在那裡他在聖莫里茨的一個豪華度假村度過了一個週末,利伯曼稱之為歐洲最昂貴的小鎮。德里在周三的以色列議會新聞發布會上說,這次旅行是他的孩子們送給他的禮物,以慶祝他的法律痛苦結束,與他打算領導的對抗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的鬥爭無關。 “飢餓的孩子不僅僅是沙斯的口號,”他說。“這是以色列生活的痛苦現實。Liberman、Bennett 和 Lapid,看看你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價格上漲的原因是利伯曼,他正在提高稅收以報復極端正統派。” 甚至德里也承認,迫使他退出議會的定罪將阻礙他的鬥爭。如果不是 MK,他將很難領導反對派。 聯盟內部將會有大量的 MK,他們將嘗試在內部解決問題而不讓政府受到傷害。以色列議會經濟委員會主席邁克爾·比頓(藍白黨),前耶羅哈姆市長,以及議會財政委員會成員納馬·拉齊米(工黨),前海法市議員,一直在帶頭開展這些工作。 “政府必須對公司和公司動用所有權力,”拉齊米說。“它可以通過競爭管理局採取措施阻止價格上漲和工資保持在低水平。電力上漲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在像冠狀病毒這樣的危機之後,捐款有助於經濟復甦。現在是投資的時候了,即使是以提高國債為代價。” 拉齊米說,政府不應該將20年來政府忽視的問題歸咎於現任政府,其中大部分是由內塔尼亞胡領導的。但她警告說,利伯曼打算在 5 月前通過內閣的下一個州預算必須包括降低生活成本的重大步驟。 “這不像上一個預算,我們做出了犧牲,因為三年沒有通過預算,”她說。“工黨不會允許傷害人們的預算。我們有紅線,工黨將占主導地位。創可貼是不夠的。” 拉齊米發起了一項法案,將最低工資從 29 新謝克爾提高到 40 新謝克爾,稱“獲得最低工資的人低於貧困線是錯誤的。” 當被問及她是否受到黨內 MK 的 Shmuli 和 Shaffir 的啟發時,Lazimi 說是工黨目前的 MK 啟發了她。 “我們帶來了在許多方面都感到受傷的新一代的聲音,”36 歲的拉齊米說,他是以色列議會最年輕的 MK 之一。 比頓呼籲貝內特自己解決問題,組建一個新的生活成本內閣。到週四下午,總理還沒有回應這一呼籲。 貝內特因競選“新加坡經濟計劃”而被燒毀,他承諾將“大幅減稅 15%”,但他沒有努力實施。 Likud MK Gila Gamliel 表示,她相信政府可以在社會經濟問題上被打倒,她說這是 Bennett 的弱點。 “一直沒有管理,”她說。“人們因新冠危機而受到傷害,政府不僅不提供幫助;他們通過提高稅收和價格使其變得更加困難。已經瘋了。” 但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利庫德集團 MK 表示,他不太樂觀,因為示威者抗議的不是內塔尼亞胡掌權。 “之前的示威浪潮是由左翼和媒體推動的,”MK 說。 事實上,據透露,左翼團體會見了美國高級戰略家斯坦格林伯格,後者建議發起抗議活動,他們遵循了他的劇本。相比之下,黃色背心可能會犯錯誤,他們期望抗議者在 2 月冒雨出來,而不是在 7 月搭帳篷。 左派沒有興趣推翻現任政府和利庫德集團重新掌權。內塔尼亞胡在 2011 年抗議活動後繼續執政 10 年,他們最不想做的就是幫助將他的帳篷帶回耶路撒冷貝爾福街的總理官邸。 利庫德集團 MK 說:“我希望不是這樣,但我很難相信抗議活動會導致這個政府垮台。” • Could price hikes and cost of living turn Israel against Bennett? POLITICAL AFFAIRS: Eleven years after the July 2011 socioeconomic protests, disgruntled consumers are headed back to the streets. By GIL HOFFMAN Published: FEBRUARY 3, 2022 20:11 A GROCER unpacks bags of Osem noodles in a Tel Aviv market. (photo credit: MARC ISRAEL SELLEM/THE JERUSALEM POST) Advertisement It all started with a few tents pitched on Tel Aviv’s Rothschild Boulevard in July 2011 and quickly led to tents all over the country, mass demonstrations in Tel Aviv and a genuine threat to the government of then-prime minister Benjamin Netanyahu. Those demonstrations gained momentum and focused the country on the high costs of living and housing, as the public demanded social justice. The charismatic leaders of the protests, Itzik Shmuli, Stav Shaffir, Daphne Leef and Itzik Alrov became instant celebrities, and Shmuli and Shaffir ended up in the Knesset. Now similar protests are being planned, as the prices of electricity, gas and household goods are rising and people are getting angrier. Could the price hikes and disgruntlement be the issue that turns the country against Prime Minister Naftali Bennett’s coalition? Alrov, who led the successful “ cottage cheese rebellion ” that helped ignite the protests, is now a strategic and media adviser. He warned ministers months ago that the main challenges that they need to prepare for were not the coronavirus and its variants but a security deterioration and a rise in the cost of living. He said back then that those were the two issues that could lead to a political upheaval. Illustrative photo of Israeli money (credit: MARC ISRAEL SELLEM) “The wave of rises in prices looks to the public like a situation that has gotten out of control, and it could make the government pay a heavy price,” he said Thursday. “The government ministers are acting like ostriches, burying their heads down in the sand and hoping the public discourse will change. But the problem of the cost of living in Israel, unlike the coronavirus, is not a wave that ebbs and flows, but a problem that has to be dealt with to prevent it from continuing to escalate.” Alrov said ministers who were in the opposition before need to learn to set goals and targets so the public can measure if they succeeded or failed at keeping the goals of lowering the cost of living. But he said the ministers prefer politics and slogans, not setting goals and getting their hands dirty. “This problem is a ticking time bomb, and the public will demand they take the issue seriously and deliver results,” he said. Alrov and Leef, unlike Shaffir and Shmuli, are models for the new protest leaders, because they never ran for office. Yoni Yahav, who heads the Yellow Vests protest group which blocked the entrance to the Knesset on Wednesday, says he sees politicians as the enemy. “We aren’t political, and we won’t be political,” Yahav said. “Shmuli himself ended up raising prices and signing edicts as a minister that we’re protesting now. We are against politicians and politics. We aren’t after political seats. Our goal is significantly lowering prices.” To that end, the Yellow Vests are planning a large protest at Charles Clore Park on the Tel Aviv-Jaffa beach on Saturday night as an opening shot in what he believes will be an intense battle that will rage nationwide. Yahav promised to close major junctions across the country and drafted the disabled groups, who are experts in shutting down streets. “We will shut down the country for a few days,” he vowed. “The public will have to have patience. We will paralyze the country like never before.” Asked what his message is to the world, Yahav said: “It cannot be that in Israel they are robbing us from when we brush our teeth in the morning with toothpaste that costs four times as much as the rest of the world, and we continue to be robbed throughout the day. They are putting the onus on the citizens and not the tycoons, and we won’t stand for it.” The vests worn by Yahav’s movement are intended to impress that ordinary citizens are not transparent. A similar slogan was used by Shas in a recent election. Shas leader Arye Deri helped spark the current outcry with a video about hungry children he published a week ago with attacks on Finance Minister Avigdor Liberman. Yahav, however, does not want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man who was convicted of tax offenses on Tuesday. “I don’t care about Arye Deri,” he said. “I care about the food on the plate of my children. We know Liberman is in charge, and we are telling him we are really in charge, not you.” There was a backlash against Deri because he released the video from Switzerland, where he enjoyed a weekend at a posh resort in St. Moritz, which Liberman called the most expensive town in Europe. Deri said at a Knesset press conference on Wednesday that the trip was a gift from his children to celebrate the end of his legal travails and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fight he intends to lead against the rising cost of living. “Hungry kids are not just a slogan of Shas,” he said. “It’s the painful reality of life in Israel. Liberman, Bennett and Lapid, look at what you brought upon us. The reason for the prices rising is Liberman, who is raising taxes out of revenge against the ultra-Orthodox.” Even Deri admitted that the conviction forcing him to quit the Knesset will handicap his fight. It will be hard for him to lead the opposition without being an MK. THERE WILL be plenty of MKs from inside the coalition who will try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ternally without letting the government be harmed. Knesset Economics Committee head Michael Biton (Blue and White), who is a former mayor of Yeroham, and Knesset Finance Committee member Naama Lazimi (Labor), a former Haifa city councilwoman, have been spearheading those efforts. “The government must use all its power against companies and corporations,” Lazimi said. “It could take steps to stop prices rising and wages remaining low, using the Competition Authority. The electricity hike could have been prevented. After a crisis like the coronavirus, giving money helps the economy recovery. This is the time to invest, even at the expense of raising the national debt.” Lazimi said the current government should not be blamed for problems that are the result of 20 years of neglect by governments, most of which were led by Netanyahu. But she warned that the next state budget, which Liberman intends to pass in the cabinet by May, must include significant steps to lower the cost of living. “This isn’t like the last budget, where we made sacrifices because a budget had not been passed in three years,” she said. “Labor will not allow a budget that harms people. We have redlines, and Labor will be dominant. A Band-Aid is not enough.” Lazimi initiated a bill that would raise the minimum wage from NIS 29 to NIS 40, saying “it is wrong that people who earn minimum wage are below the poverty line.” Asked whether she was inspired by Shmuli and Shaffir, who were MKs in her party, Lazimi said it is Labor’s current MKs who inspire her. “We have brought the voice of a new generation who feel hurt on so many fronts,” said Lazimi, who at 36 is one of the Knesset’s youngest MKs. Biton called upon Bennett to solve the problems himself by forming a new cabinet on the cost of living. The prime minister had not responded to the call by Thursday afternoon. Bennett was burned by campaigning for a “Singapore economic plan” that he promised would “dramatically cut taxes by 15%,” which he has not made an effort to implement. Likud MK Gila Gamliel said she believes the government can be brought down on the socioeconomic issue, which she said is a weak point for Bennett. “There has been no management,” she said. “People were hurt as a result of the corona crisis, and the government not only doesn’t help; they are making it harder by raising taxes and prices. It’s gotten crazy.” But another Likud MK, who asked not to be named, said he is less optimistic, because it’s not Netanyahu in power that the demonstrators are protesting. “The previous waves of demonstrations were advanced by the Left and the media,” the MK said. Indeed, it has been revealed that left-wing groups met with senior American strategist Stan Greenberg, who recommended initiating the protests, and they followed his playbook. The Yellow Vests, by contrast, may be making mistakes by expecting protesters to come out in the rain in February instead of pitching tents in July. The Left has no interest in bringing the current government down and the Likud back to power. Netanyahu remained in office for 10 years after the 2011 protests, and the last thing they want is to help bring his tent back to the Prime Minister’s Residence on Jerusalem’s Balfour Street. “I wish it were otherwise, but it’s hard for me to believe that protests are what will bring this government down,” the Likud MK said. • TOI 調查 “您可以購買 250 平方米。63,000 美元的住宅(2,690 平方英尺) 受廉價價格和豪宅的誘惑,阿拉伯以色列人正在搶購約旦河西岸的房屋 從納布盧斯(Nablus)到傑里科(Jericho)再到拉瓦比(Rawabi),這些地方的公寓成本只是以色列的一小部分,阿拉伯人正在抓住投資房產或夢想度假屋的機會 由 塔爾施耐德 今天上午 9 點 40 分 動畫:耶利哥鳥瞰圖 · · · · 在這一周裡,哈立德住在烏姆法赫姆,一個繁華的阿拉伯以色列小鎮,在那裡他擔任挖掘承包商的工作。很快,他、他的妻子和他們的六個 3 至 13 歲的孩子將開始在周末前往約旦河西岸城市納布盧斯,在那裡他們加入了以色列人穿過綠線購買第二套住房的浪潮。 “我有一套朝北的公寓,位於一棟 11 層建築的七樓。風景很美,社區和街道都很棒,”化名哈立德談到他在巴勒斯坦城市西部正在建設的新挖掘場時說。 廣告 雖然在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控制的地區購買財產並不違法,但將他的名字與這一趨勢相關聯可能會給他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帶來麻煩。 但在私下里,作為熟人的哈立德卻毫不掩飾地談論他的購房問題。而且他並不孤單。 在與以色列的大量阿拉伯公民交談時,出現了一種強烈的軼事趨勢,即在大多數巴勒斯坦人居住的約旦河西岸 40% 的土地上購買房屋或公寓,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對大多數平民事務行使控制權。(另外 60% 由以色列完全或部分控制的地區組成,包括猶太人定居點和它們之間的走廊。以色列猶太人在約旦河西岸這些地區購買房屋的趨勢——儘管原因截然不同——一直很好記錄自 1967 年以來。) 其中最受歡迎的地區是傑里科門,這是約旦河谷市郊區的一個新規劃社區;拉瓦比,西岸第一個計劃中的巴勒斯坦城市,就在拉馬拉以北;圖爾卡姆和傑寧是美國大學校園的所在地,那裡幾乎一半的學生是以色列人;和納布盧斯的拉菲迪亞,哈立德從一個巴勒斯坦承包商那裡買下了他的房子,當時它只是一個混凝土外殼。 景色很美,社區很棒……有餐館,遊樂場 “有餐館,遊樂場。這座建築位於城市的西部山丘上,是納布盧斯最美麗的景色,”Khaled 說。 “步行即可到達水煙咖啡館、咖啡店和餐館。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度假勝地。我打算帶孩子們去納布盧斯市場,去糖果店。” 約旦河西岸傑里科的傑里科門社區效果圖。(禮貌:SP建築師) Khaled 為這座 200 平方米(2,150 平方英尺)的房屋支付了 300,000 新謝克爾(95,000 美元),然後又投入了 245,000 新謝克爾(77,000 美元)用於升級定制櫥櫃、地板、木製品等,並聘請了當地的室內設計師,最終價格為 545,000 新謝克爾(171,000 美元)。 即使在該國的外圍腹地,價格也只是大多數以色列人購買新公寓的一小部分。 2018 年 6 月 14 日,在納布盧斯中央市場打扮成角色的巴勒斯坦人。(Nasser Ishtayeh/Flash90) 哈立德還在納布盧斯以西的一個村莊 al Funduq 附近購買了三德南(0.75 英畝)的農田。 “我買它是為了橄欖,”他說。“我只是喜歡去那裡,收穫橄欖,吃橄欖。” 每個人都在做 據哈立德估計,大約五分之一的以色列阿拉伯人在約旦河西岸擁有土地或房屋。 “每個人都在購買,”他說。他女兒的老師和他的一位藥劑師朋友在拉瓦比購買了度假屋。“他們週末和節假日去那裡。我周圍的每個人都在購買房地產。” 在這張 2016 年 6 月 4 日的照片中,一個家庭離開了他們在拉馬拉以北的約旦河西岸城市拉瓦比新交付的公寓。(美聯社/納賽爾·納賽爾) 七年前,聯合名單 MK Osama Saadi 為他在那裡就讀醫學院的女兒在納布盧斯買了一套公寓,“而不是把我們的積蓄花在租金上。” 這是他之前在耶利哥購買的第三個家。此後,他的女兒搬去耶路撒冷接受醫療住院,但他保留了兩處房產,設備齊全。 “計劃是定期去傑里科或納布盧斯度假,但自從我在 2019 年當選議會議員以來,連續四次競選,我一直沒有時間去,”他說。 議會成員奧薩馬·薩阿迪(右)和艾哈邁德·蒂比(左)於 2019 年 9 月 9 日出席議會委員會會議。(Yonatan Sindel/Flash90) 亞伯拉罕倡議共享社會組織的聯合首席執行官兼政治地理學家 Thabet Abu Rass 告訴《以色列時報》,他已將部分積蓄用於在納布盧斯地區購買公寓。 “由於以色列的住房危機,有數百名阿拉伯人在那裡投資,”他說。“我對傑里科或拉瓦比現象的嚴重程度知之甚少,但我知道那裡也有很多交易。” 約旦河西岸傑里科的傑里科門社區效果圖。(禮貌:SP建築師) 一個吸引阿拉伯以色列人關注的項目是 Jericho Gate,這是一個規劃中的社區,擁有漂亮的單戶住宅和復式住宅,位於傑里科東南邊緣蜿蜒的景觀街道上,可以看到死海。 該項目充滿了公園空間,併計劃建設文化中心、商業空間和綜合用途開發項目。 “一些以色列人在那裡買房出租,作為投資。還有一些人購買它是為了度假屋,”聯合名單的前政治顧問薩米阿里說,他目前建議巴勒斯坦公司向以色列境內的買家推銷房屋和公寓。 “我個人認識兩個在那里為自己買房的人。” 過去,阿拉伯以色列人在土耳其投資房產,但投資回報已經不值得了。我們有拉馬拉和西岸一個小時的路程。你可以每週去度假 “過去,阿拉伯以色列人在土耳其投資房產,但投資回報已經不值得了,”阿里說。“我們距離拉馬拉和約旦河西岸有一個小時的路程。你可以每週去度假;是巴勒斯坦人民,所以相互信任,團結一致。為什麼要去土耳其擔心外面的騙子?” 納布盧斯的拉菲迪亞社區。(禮貌) 海法房地產經紀人哈利勒·哈朱(Khalil Haju)表示,他還注意到阿拉伯以色列人在傑里科項目和拉瓦比投入資金,但他估計只有約 5% 的以色列買家將這些房屋作為度假單位購買。 “這主要是為了家庭,但阿拉伯以色列人購買它們作為租金或投資,他們並不打算真正去那裡生活,”他說。 薩阿迪指出,另一個大學城傑寧也是一個受歡迎的投資地點,儘管他更喜歡納布盧斯的魅力。 2017 年 4 月 4 日,巴勒斯坦學生在納布盧斯的 A-Najah 大學舉行畢業典禮。(Nasser Ishtayeh/Flash90) “傑寧和納布盧斯有很多學生,那裡有購買和出租公寓的習俗,”他說。 傑寧省長阿克拉姆·拉戈夫(Akram Ragov)證實,以色列人正在搶購該市的房產,但指出他沒有任何關於這一現象程度的具體信息。 在雷達下購買 事實證明,沒有人有關於阿拉伯以色列人在西岸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控制地區購買房屋的具體數據。稅務局發言人阿維塔爾·拉哈夫(Avital Lahav)表示,雖然稅務局擁有以色列在國外產生的投資收入的一般數據,但並未具體說明哪些是房地產投資。 在巴勒斯坦方面,法律已經到位,以防止任何形式的以色列人購買巴勒斯坦土地。為了規避這些規定,阿拉伯以色列人只購買部分房產——最多 49%——或購買開發項目中的公寓或公寓,巴勒斯坦當局有時願意忽視這些 此外,購買可以通過充當中間人的外國公司進行,進一步模糊了這種現象的真實程度,而且並非所有以色列人都向稅務局報告他們的外國投資。 以色列銀行保留了以色列海外投資的總體統計數據,但沒有足夠細化的信息來對趨勢進行任何有意義的分析。 一個大型路標為拉瓦比的房屋做廣告。(哈達斯帕魯什/Flash90) 在巴勒斯坦方面,法律已經到位,以防止任何形式的以色列人購買巴勒斯坦土地。為了規避這些規定,阿拉伯以色列人只購買部分房產——最多 49%——或購買開發項目中的公寓或共管公寓,巴勒斯坦當局有時願意忽視這一點,因為它不被視為直接擁有在一塊土地上的獨戶住宅。 “近年來,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收緊了以色列人購買房產的條件,”聯合名單 MK 的薩阿迪說。但他指出,在拉瓦比,有例外。“他們允許以色列人購買公寓,因為它沒有授予土地所有權,”他說。 薩米阿里。(禮貌) 房地產營銷商阿里指出,購買也是通過向巴勒斯坦人註冊的空殼實體進行的,以模糊以色列的所有權。 “原則上,與公寓相比,獲得土地的完全所有權更加困難,”他說。 他說,那些購買公寓的人“是通過長期租賃權來購買的,並在房產上登記了合同。” 他和亞伯拉罕倡議聯合首席執行官塔貝特都表示,這一趨勢大多不為人知,以色列或巴勒斯坦媒體對此幾乎沒有提及,儘管許多人都在談論它,Facebook 上充斥著針對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家庭的廣告買家。 “在希伯來媒體和阿拉伯媒體中,都沒有提到這些趨勢,”阿里說。 三間臥室和景觀 525,000 新謝克爾 人們說,雖然那些購買公寓的人談論的是適合家庭的社區和綠樹成蔭的街道上閃亮的新公寓,但對大多數買家來說,更具吸引力的是有吸引力的價格。 在過去的 15 年裡,以色列的住房成本飆升,特拉維夫的三居室公寓至少要花費 400 萬新謝克爾(125 萬美元),是 世界上最昂貴的城市 。 2016 年 10 月 13 日拍攝的 Bat Yam。(Yossi Zamir/FLASH90) 在工人階級郊區 Bat Yam,一套類似大小的公寓,即使是二手的,也需要大約 180 萬新謝克爾(557,000 美元),而在遙遠的黎巴嫩邊境的 Kiryat Shmona,新的三居室公寓的價格通常接近 900,000 新謝克爾。 (283,000 美元)。增加到 200 平方米,價格將達到 200 萬新謝克爾(63 萬美元)左右。 追踪阿拉伯人佔多數的城鎮的房價更加困難,因為所有權經常在家庭內部轉移。然而,在拿撒勒,三居室公寓的平均價格約為 110 萬新謝克爾(合 346,000 美元)——按特拉維夫的標準來說很便宜,但與納布盧斯或傑寧相比卻是高得離譜。 2017 年 12 月 9 日,在北部城市拿撒勒附近看到的阿拉伯以色列婦女 (Nati Shohat/Flash90) 但在西岸,“你可以花 200,000 新謝克爾(63,000 美元)購買一套 250 平方米(2,690 平方英尺)的公寓,”薩阿迪說。“這不是一筆巨大的金融投資。” 據阿里稱,拉馬拉和伯利恆的價格可能會相對較高。在拉馬拉,一套 120 平方米(1,260 平方英尺)的公寓可以運行 400,000 新謝克爾(126,000 美元)。 “但在約旦河西岸中心、傑寧、圖勒凱勒姆和該地區的村莊,你可以花 50,000 新謝克爾(16,000 美元)購買一個德南(四分之一英畝)的農業用地,”他說。 在距離拉馬拉僅幾分鐘路程的拉瓦比,一套 120 平方米的公寓的價格僅為 300,000 新謝克爾(94,000 美元)左右。 那裡的一個項目的廣告宣傳了一個新的 171 平方米(1,840 平方英尺)的住宅,其中三間臥室可以俯瞰群山和山谷的景觀,售價 165,000 美元(525,000 新謝克爾)。 “即使與買方價格計劃(以色列的首次購房者補貼住房彩票)中的房屋相比,價格仍然是巴勒斯坦城市的三到四倍,”阿里說。 Jericho Gate 和其他豪華項目的價格可能會更高;海法房地產經紀人 Haju 估計,傑里科門的單戶住宅平均售價約為 250 萬新謝克爾(786,000 美元),但為此你會得到一個院子、一個游泳池和 300 平方米(3,200 平方英尺)的居住空間。 2020 年 7 月 1 日,傑里科在建的房屋。(Yonatan Sindel/Flash90) “與至少要花費 600 萬新謝克爾的豪華凱撒利亞相比,它相對便宜,”他指出。即使在遙遠的埃拉特,帶游泳池的單戶住宅也能以 500 萬至 700 萬新謝克爾(160 萬至 220 萬美元)的價格運行。 阿里表示,近年來這一趨勢有所回升,他指出,推動這一現象的一個因素是阿拉伯社區缺乏銀行抵押貸款,黑手黨控制的高利貸已經接管了貸款業務。 “大多數以色列阿拉伯人很難從以色列的銀行獲得融資,”他說。“我認為大多數買家都是簡單的人,他們一生都在工作,存錢,他們不想把錢存入銀行。在 COVID 大流行期間投資企業並不是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因此他們將資金投資於賓夕法尼亞州的房地產,並認為這會帶來不錯的回報。” 這些交易可能不會持續 在賓夕法尼亞州購買房屋的前提是安全局勢將保持足夠平靜,以使傑里科的度假屋能夠成立或防止房地產投資崩潰。 人們仍然害怕安全局勢和占領下的現實惡化,甚至害怕失去投資 儘管資金湧入,但局勢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不安情緒仍然很高。 “我認為人們仍然害怕安全局勢和占領下的現實惡化,甚至可能害怕失去他們的投資。但仍有一定比例的人繼續投資,”阿里說。“他們覺得以色列和約旦河西岸的經濟關係很好,西岸有很好的生產,有相互的貿易和經濟合作。所以那裡也很繁榮,房地產購買量也在增加。” 一名以色列國防軍士兵在 2002 年防禦盾牌行動期間在納布盧斯站崗。(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單位/Flickr) 對於薩阿迪來說,2002 年的“防禦盾牌行動”中,以色列士兵入侵了幾個巴勒斯坦城市以應對自殺式爆炸,將一些社區變成戰區並造成“巨大破壞”,這提醒人們西岸的情況可能會變得多麼糟糕。 “我不認為投資是出於對平靜的期望,”他說。“只是價格太低了。” Lured by cheap prices and luxury digs, Arab Israelis are snapping up West Bank homes From Nablus to Jericho to Rawabi, where units cost a fraction of what they would in Israel, Arabs are leaping at the chance for investment properties, or a dream vacation home By TAL SCHNEIDER Today, 9:40 am Animation: Aerial view of Jericho · · · · During the week, Khaled lives in Umm al-Fahm, a bustling Arab Israeli town, where he works as an excavation contractor. Soon, he, his wife and their six kids ages 3-13 will begin decamping on weekends to the West Bank city of Nablus, where they are joining a tide of Israelis buying second homes across the Green Line. “I have an apartment, with a north-facing view, on the seventh floor of an 11-story building. The view is gorgeous, the neighborhood and the streets are great,” says Khaled, a pseudonym, of his under-construction new dig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Palestinian city. ADVERTISEMENT While purchasing property in areas controlled by the Palestinian Authority is not illegal, having his name publish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trend could cause him problems in both Israel and the PA. But in private, Khaled, who is an acquaintance, makes no bones about discussing his property purchase. And he is not alone. In conversation with a large number of Arab citizens of Israel, a strong anecdotal trend emerges of purchases of houses or apartments in the 40% of the West Bank where most Palestinians live and where the PA exercises control over most civilian matters. (The other 60% is made up of areas under full or partial Israeli control, comprising the Jewish settlements and corridors between them. The trend of Jewish Israelis buying homes in those parts of the West Bank — albeit for wildly different reasons —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since 1967.) Among the most popular areas are Jericho Gate, a new planned neighborhood on the outskirts of the Jordan Valley city; Rawabi, the first planned Palestinian city in the West Bank, just north of Ramallah; Tulkarm and Jenin, home to campuses of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where almost half of the student body is Israeli; and Rafidia in Nablus, where Khaled bought his home from a Palestinian contractor when it was just a concrete shell. The view is gorgeous, the neighborhood is great… There are restaurants, playgrounds “There are restaurants, playgrounds. The building is high on the city’s western hills, giving it the most beautiful view in Nablus,” Khaled says. “It’s walking distance to hookah cafes, coffee shops and restaurants. For us, it’s a vacation place. I plan to take the kids to the Nablus market, to the candy stores.” A rendering of the Jericho Gate neighborhood in Jericho, West Bank. (Courtesy: SP Architects) Khaled paid NIS 300,000 ($95,000) for the 200 square-meter home (2,150 square feet), and then put another NIS 245,000 ($77,000) into upgrading it with custom cabinets, flooring, woodwork and more, as well as hiring a local interior designer, for a final price of NIS 545,000 ($171,000). The price is a fraction of what most Israelis pay for a new apartment, even in the country’s peripheral hinterlands. A Palestinian dressed as a character in the central market in Nablus on June 14, 2018. (Nasser Ishtayeh/Flash90) Khaled also bought three dunams (0.75 acres) of agricultural land near al Funduq, a village west of Nablus. “I bought it for the olives,” he says. “I just enjoy going there, working on the olive harvest, eating olives.” Everybody is doing it By Khaled’s estimation, around one in five Israeli Arabs has land or a home in the West Bank. “Everyone is buying,” he says. His daughter’s teacher and a pharmacist friend of his bought vacation homes in Rawabi. “They go there on weekends and holidays. Everyone around me is buying real estate.” In this June 4, 2016 photo, a family leaves their newly delivered apartment in the West Bank city of Rawabi, north of Ramallah. (AP/Nasser Nasser) Seven years ago, Joint List MK Osama Saadi bought an apartment in Nablus for his daughter, who was in medical school there, “instead of spending our savings on rentals.” This was his third home, after he had previously purchased one in Jericho. His daughter has since moved away for a medical residency in Jerusalem, but he keeps both properties, fully furnished. “The plan was to go regularly for vacations in Jericho or Nablus, but since I was elected to the Knesset in 2019, with four consecutive election campaigns, I haven’t had time to go,” he says. Knesset Members Osama Saadi (R) and Ahmad Tibi (L) attend a Knesset committee meeting on September 9, 2019. (Yonatan Sindel/Flash90) Thabet Abu Rass, a co-CEO of the Abraham Initiatives shared society organization and a political geographer, told The Times of Israel that he had invested some of his savings in buying an apartment in the Nablus area. “There are hundreds of Arabs investing there, due to a housing crisis in Israel,” he says. “I know less about the extent of the phenomenon in Jericho or Rawabi, but I am aware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transactions there as well.” A rendering of the Jericho Gate neighborhood in Jericho, West Bank. (Courtesy: SP Architects) One project attracting much attention from Arab Israelis is Jericho Gate, a planned neighborhood of smart-looking single-family homes and duplexes set along winding, landscaped streets on the southeastern edge of Jericho, with a view toward the Dead Sea. The project is replete with park space and plans call for cultural centers, commercial space and mixed-use developments. “Some Israelis buy homes there to rent out, as investments. And there are those who buy it for a vacation home,” says Sami Ali, a former political consultant for the Joint List who currently advises Palestinian companies that market houses and apartments to buyers within Israel. “I personally know two people who bought houses for themselves there.” In the past, Arab Israelis invested in properties in Turkey, but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was not worth it anymore. We have Ramallah and the West Bank an hour away. You can go on vacation every week “In the past, Arab Israelis invested in properties in Turkey, but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was not worth it anymore,” Ali says. “We have Ramallah and the West Bank an hour away. You can go on vacation every week; it’s the Palestinian people, so there is mutual trust, solidarity. Why go to Turkey and worry about crooks out there?” The Rafidia neighborhood in Nablus. (Courtesy) Khalil Haju, a Haifa real estate agent, says he has also noticed Arab Israelis putting money in the Jericho project, as well as in Rawabi, though he estimates that only about 5 percent of Israeli buyers purchase the homes as vacation units. “It’s mainly for families, but Arab Israelis buy them as rentals or an investment, and they don’t intend to actually go there to live,” he says. Saadi notes that Jenin, another university town, is also a popular place to invest, though he prefers Nablus’s charms. Palestinian students celebrate during their graduation ceremony at A-Najah University in Nablus on April 4, 2017. (Nasser Ishtayeh/Flash90) “There are a lot of students in Jenin and Nablus, and there’s a custom of buying and renting out apartments there,” he says. Akram Ragov, the governor of Jenin, confirmed that Israelis were snapping up property in the city, but noted that he did not have any concrete information on the extent of the phenomenon. Buying under the radar As it turns out, nobody has concrete data on Arab Israelis buying homes in PA-controlled areas of the West Bank. While the tax authority has general data on Israeli investment income generated abroad, it does not specify which of these are real estate investments, said Tax Authority spokesman Avital Lahav. On the Palestinian side, laws are in place to keep Israelis of any stripe from buying Palestinian land. To get around the rules, Arab Israelis only buy part of a property — up to 49% — or buy an apartment or condo in a development, which Palestinian authorities are sometimes willing to overlook Moreover, the purchase can be made through a foreign corporation that acts as a middleman, further obfuscating the true extent of the phenomenon, and not all Israelis report their foreign investments to the Tax Authority. The Bank of Israel keeps overall statistics on Israeli investments abroad, but does not have granular enough information to allow for any meaningful analysis of the trend. A large road sign advertises homes in Rawabi. (Hadas Parush/Flash90) On the Palestinian side, laws are in place to keep Israelis of any stripe from buying Palestinian land. To get around the rules, Arab Israelis only buy part of a property — up to 49% — or buy an apartment or condo in a development, which Palestinian authorities are sometimes willing to overlook as it is not considered the same as direct ownership of a single-family home on a plot of land. “In recent years, the Palestinian Authority has tightened the conditions for Israelis to purchase property,” says Saadi, the Joint List MK. But he notes that in Rawabi, exceptions were made. “They allowed Israelis to buy apartments, since it does not grant a title to the land,” he says. Sami Ali. (Courtesy) Ali, the real estate marketer, notes that purchases are also made through shell entities registered to Palestinians, to blur the Israeli ownership. “In principle,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acquire full ownership of land, as opposed to an apartment,” he says. Those who buy apartments, he says, “do so via a long-term leasehold with the contract registered on the property.” Both he and Thabet, the Abraham Initiatives co-CEO, say that the trend has mostly flown under the radar, with little about it in the Israeli or Palestinian press, though many talk about it and Facebook is replete with ads for Palestinian homes targeting Israeli buyers. “Both in the Hebrew media and in the Arabic media, there are no mentions of these trends,” Ali says. Three bedrooms and a view for NIS 525,000 While those buying apartments speak about the family-friendly neighborhoods and shiny new apartments on tree-lined streets, an even bigger draw for most buyers is the attractive price, people say. Housing costs in Israel have soared over the last 15 years, earning Tel Aviv, where a three-bedroom apartment costs NIS 4 million ($1.25 million) at a minimum, the title of world’s most expensive city . View of Bat Yam on October 13, 2016. (Yossi Zamir/FLASH90) In working-class suburb Bat Yam, a similar-sized apartment, even secondhand, goes for around NIS 1.8 million ($557,000) and in far-flung Kiryat Shmona, on the Lebanese border, new three-bedroom apartments generally go for nearly NIS 900,000 ($283,000). Going up to 200 square meters there would bring the price to around NIS 2 million ($630,000). Tracking housing prices in Arab-majority towns is more difficult, because ownership often transfers within families. In Nazareth, however, three-bedroom units average around NIS 1.1 million ($346,000) — cheap by Tel Aviv standards, but downright exorbitant compared to Nablus or Jenin. Arab Israeli women seen near the northern city of Nazareth on December 9, 2017 (Nati Shohat/Flash90) But in the West Bank, “you can buy a 250 square-meter apartment (2,690 square feet) for NIS 200,000 ($63,000),” Saadi says. “This is not a huge financial investment.” According to Ali, prices in Ramallah and Bethlehem can get relatively high. A 120-square-meter apartment (1,260 square feet) in Ramallah can run NIS 400,000 ($126,000). “But in the center of the West Bank, Jenin, Tulkarem and villages in this area, you can buy a dunam (quarter-acre) of agricultural land for NIS 50,000 ($16,000),” he says. In Rawabi, just a few minutes from Ramallah, a 120-square-meter apartment costs only around NIS 300,000 ($94,000). An ad for a project there advertises a new 171-square-meter (1,840 square-foot) home with three bedrooms overlooking a landscape of hills and valleys for $165,000 (NIS 525,000). “Even compared to homes in the Buyer’s Price program [Israel’s first-time homeowner subsidized housing lottery], prices are still three to four times what they are in Palestinian cities,” Ali says. Prices in Jericho Gate and other luxury projects can run much higher; Haju, the Haifa real estate agent, estimates that a single-family home in Jericho Gate averages around NIS 2.5 million ($786,000), but for that you get a yard, a pool and 300 square meters (3,200 square feet) of living space. Homes under construction in Jericho, on July 1, 2020. (Yonatan Sindel/Flash90) “Compared to ritzy Caesarea, where it would cost at least NIS 6 million, it’s relatively cheap,” he points out. Even in faraway Eilat, a single-family home with a pool can run for NIS 5 million to NIS 7 million ($1.6 million to $2.2 million). Ali, who says the trend has picked up in recent years, notes that one factor driving the phenomenon is the lack of bank mortgages available in Arab communities, where mafia-controlled loan sharks have taken over the lending business. “Most Israeli Arabs have a very hard time getting financing from banks in Israel,” he says. “I think most buyers are simple people who have worked all their lives, saved, and they do not want to throw the money in savings in the bank. Investing in businesses during the COVID pandemic has not been an attractive option, so they invest their money in real estate in the PA and assume that it will bring a nice return.” These deals might not last Purchasing homes in the PA rests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security situation will remain calm enough to make a vacation home in Jericho tenable or keep a real estate investment from crashing. People are still afraid of a deterioration in the security situation and of the reality under occupation and may even be afraid of losing their investment Despite the money pouring in, jitters are still high that the situation could change at any moment. “I think people are still afraid of a deterioration in the security situation and of the reality under occupation and may even be afraid of losing their investment. But still, there is a certain percentage that continues to invest,” Ali says. “They feel that the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Israel and the West Bank are good, that there is good production in the West Bank, and that there is mutual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so there is also prosperity and an increase in real estate purchases there.” An IDF soldier stands guard in Nablus during Operation Defensive Shield in 2002. (IDF Spokesperson’s Unit/Flickr) For Saadi, 2002’s Operation Defensive Shield, in which Israeli soldiers invaded several Palestinian cities in response to a suicide bombing, turning some neighborhoods into war zones and causing “vast destruction,” is a reminder of how bad things can get in the West Bank. “I don’t think the investments are being driven by an expectation for calm,” he says. “It’s simply that the prices are so lo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2.01.31 國際新聞導讀-以色列總統訪問阿布達比、葉門胡賽武裝攻擊阿聯大公國與沙烏地、美國援助黎巴嫩軍方6700萬美元 在阿布扎比大清真寺,赫爾佐格說該地區有一個選擇:和平還是伊朗的恐怖 總統以參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禮拜堂結束對阿聯酋的歷史性訪問,稱訪問顯示了未來“美好未來”的潛力 拉扎爾 ·伯曼 今天,下午 5 點 23 分 艾薩克·赫爾佐格總統和第一夫人米哈爾·赫爾佐格參觀阿布扎比的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2022 年 1 月 31 日 (Amos Ben Gershom/GPO) 在周一訪問阿布扎比的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期間,總統艾薩克赫爾佐格表示,中東在可能的未來中做出了嚴峻的選擇,在希望與和平與德黑蘭領導的混亂之間進行選擇。 “這個地區只有兩種選擇,”他站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首都的清真寺外說。伊朗正在這樣做,這正在破壞該地區的穩定,並利用其代理人進行恐怖活動。這是兩種選擇,這次訪問象徵著我們國家、地區和整個世界的希望、和平和美好未來。” 前一天晚上,阿聯酋宣布擊落了一枚由伊朗支持的胡塞恐怖組織向其發射的彈道導彈。 赫爾佐格和他的妻子米哈爾以清真寺之旅結束了他們對阿聯酋的歷史性訪問。 第一夫人得到了一件定制的傳統長袍,總統在清真寺的留言簿上簽字。然後,他們參觀了清真寺的建築和建築。 獲取以色列每日版的時報通過電子郵件,永遠不會錯過我們的頭條新聞 表單的頂端 時事通訊電子郵件地址得到它 表單的底部 註冊即表示您同意 條款 赫爾佐格將他的旅行總結為“非常感人、具有歷史意義且令人興奮”。 週一早些時候,赫爾佐格在 2020 年迪拜世博會上宣布以色列國慶日開幕,並表示以色列人與阿聯酋一樣“高度重視與獨創性結合的宗教信仰”。 總統說:“阿聯酋的部分新穎之處在於創新精神和前瞻性思維方式的結合,以及對光榮的穆斯林傳統的深切尊重。” 艾薩克·赫爾佐格總統和第一夫人米哈爾·赫爾佐格參觀了阿布扎比的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2022 年 1 月 31 日(Amos Ben Gershom/GPO) “我們欽佩你制定的路線,”他宣稱。 赫爾佐格和第一夫人在迪拜世博會上受到儀仗隊的歡迎,隨後在現場的中央廣場升起以色列國旗並奏響以色列國歌“Hatikvah”。 赫爾佐格在一次演講中說:“以色列是一個障礙變成機遇的國家,不可能的就是誘人的挑戰。” “這個展館為我們提供的服務提供了非凡的體驗——從水技術和可持續農業到公共衛生,再到智慧城市和循環經濟的開創性解決方案。” 他稱這個展館是“國家之間合作的實際展示,展示了我們都可以想像的未來。當阿聯酋及其領導人大膽簽署歷史性的亞伯拉罕協議時,這種想像就在這裡變成了現實。” 艾薩克·赫爾佐格總統和第一夫人米哈爾會見迪拜統治者謝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2021 年 1 月 31 日(Amos Ben Gershom/GPO) 赫爾佐格用阿拉伯語結束了他的講話,他說:“願上帝保佑你,賜予你長壽。非常感謝你。” 阿聯酋寬容與共存部長兼 2020 年迪拜世博會專員謝赫·納哈揚·本·穆巴拉克·阿勒納哈揚在赫爾佐格面前發表講話時說:“以色列可以在我們的全球平台上提供很多東西。” 參觀完以色列館後,赫爾佐格會見了迪拜的統治者謝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 據總統辦公室稱,兩人討論了貿易、投資、旅遊和創新領域的雙邊關係。 以色列和阿聯酋於 2020 年在美國斡旋的亞伯拉罕協議中建立了聯繫,將十多年的秘密接觸公之於眾,自那時以來,兩國關係蓬勃發展。 赫爾佐格和他的妻子於週日早上抵達阿布扎比,這是以色列總統對阿聯酋的首次正式訪問。 2022 年 1 月 30 日,艾薩克·赫爾佐格總統(左)在阿布扎比與阿聯酋拉比 Levi Duchman 交談。(猶太阿聯酋) 赫爾佐格在周日晚上與猶太領導人會面時表示感謝阿聯酋強大的王儲謝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Sheikh Mohamed bin Zayed)——被稱為 MBZ——稱阿聯酋的事實上的統治者是“一位大膽的領導人,一位了不起的領導人,我今天和他共度了幾個小時。我從他們身上汲取了巨大的靈感。” 總統還感謝前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和巴林國王哈米德·本·伊薩·阿勒哈利法促成了亞伯拉罕協議。 廣告 阿聯酋猶太委員會的高級拉比埃利·阿巴迪拉比告訴《以色列時報》,“歷史上第一次在阿拉伯國家看到以色列國總統令人激動。” 當天早些時候,赫爾佐格與 MBZ 會面了兩個多小時。 之後,賓扎耶德邀請赫爾佐格在他的私人宮殿進行一次計劃外的後續個人會議。 總統和第一夫人受到阿聯酋外交部長謝赫·阿卜杜拉·本·扎耶德的熱烈歡迎,其中包括兩國國歌的演奏和 21 響禮炮。隨後,他們召開了工作會議,隨後與赫爾佐格代表團成員共進午餐。 在從以色列出發的旅途中,總統的專機飛越了沙特阿拉伯,這是一個與以色列沒有正式外交關係的強大的遜尼派國家。據赫爾佐格的辦公室介紹,他進入駕駛艙觀看了沙特沙漠,並表示:“毫無疑問,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感人的時刻。” 12 月,作為以色列總理首次正式訪問阿聯酋的一部分,納夫塔利·貝內特總理在後者位於阿布扎比的宮殿 會見了 MBZ。 6 月,以色列外交部長 Yair Lapid 正式為以色列駐阿聯酋大使館揭牌。 據貝內特辦公室稱,本扎耶德預計將應總理邀請訪問以色列。 At Abu Dhabi Grand Mosque, Herzog says region has a choice: Peace or Iranian terror President concludes historic trip to UAE with tour of landmark house of worship, says visit shows potential of ‘great future’ ahead By LAZAR BERMAN Today, 5:23 pm · President Isaac Herzog and First Lady Michal Herzog tour the Sheikh Zayed Grand Mosque in Abu Dhabi, January 31, 2022 (Amos Ben Gershom/ GPO) During a visit to the Sheikh Zayed Grand Mosque in Abu Dhabi on Monday, President Isaac Herzog said the Middle East had a stark choice of possible futures, between one of hope and peace and another of Tehran-led chaos. “There are only two alternatives for this region,” he said, standing outside the mosque in the capital of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One is peace, prosperity, cooperation, joint investments and a beautiful horizon for the people, or alternatively, what Iran is doing, which is destabilizing the region and using its proxies to employ terror. These are the two alternatives, and this visit symbolizes hope, peace, and a great future for our nations, the region, and the world at large.” The night before, the UAE announced it shot down a ballistic missile fired at it by the Iran-backed Houthi terrorist group. Herzog and his wife, Michal, concluded their historic visit to the UAE with the mosque tour. The first lady was presented with a bespoke traditional robe, and the president signed the mosque guest book. They were then given a tour explaining the mosque’s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Get The Times of Israel's Daily Editionby email and never miss our top stories 表單的頂端 Newsletter email addressGET IT 表單的底部 By signing up, you agree to the terms Herzog summarized his trip as “very moving, historic, and exciting.” 0 seconds of 1 minute, 3 secondsVolume 90% 0 seconds of 35 secondsVolume 90% ADVERTISEMENT Earlier Monday, Herzog opened Israel national day at Expo 2020 Dubai, saying that Israelis share Emiratis’ “high regard for religious faith bound with ingenuity.” “Part of the novelty of the UAE is the combination of an innovative spirit and forward-thinking approach, with deep respect for the glorious Muslim tradition,” the president said. President Isaac Herzog and First Lady Michal Herzog tour the Sheikh Zayed Grand Mosque in Abu Dhabi, January 31, 2022 (Amos Ben Gershom/GPO) “We admire the course you have charted,” he declared. Herzog and the first lady were welcomed at the Dubai expo with an honor guard, followed by the raising of Israel’s flag at the site’s central plaza and the playing of “Hatikvah,” Israel’s national anthem. “Israel is a country in which obstacles become opportunities, and where the impossible is a tantalizing challenge,” Herzog said in a speech. “This pavilion has provided a phenomenal taste of what we have to offer — from water tech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to public health to smart cities and groundbreaking solutions for a circular economy.” He called the pavilion “a practical display of cooperation between nations, of the future we can all imagine. This imagination turned into reality right here, when the UAE and its leaders daringly signed the historic Abraham Accords.” ADVERTISEMENT President Isaac Herzog and First Lady Michal meet with Dubai’s ruler, Sheikh Mohammed bin Rashid al-Maktoum, January 31, 2021 (Amos Ben Gershom/GPO) Herzog concluded his remarks in Arabic, saying, “May God bless you and grant you long lives. Thank you very much.” Speaking before Herzog, Sheikh Nahyan bin Mubarak Al Nahyan, the UAE’s tolerance and coexistence minister and Expo 2020 Dubai commissioner-general, said, “Israel has much to offer on our global platform.” After his visit to the Israeli pavilion, Herzog met with Dubai’s ruler, Sheikh 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 According to the president’s office, the two men discussed the bilateral relationship in trade, investment, tourism, and innovation. Israel and the UAE forged 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brokered Abraham Accords in 2020, bringing over a decade of covert contacts into the open, and have seen their relationship flourish since then. Herzog and his wife landed in Abu Dhabi on Sunday morning for the first-ever official visit by an Israeli president to the UAE. President Isaac Herzog (L) speaks with UAE Rabbi Levi Duchman in Abu Dhabi, January 30, 2022. (Jewish UAE) Meeting with Jewish leaders Sunday night, Herzog expressed his thanks to the UAE’s powerful Crown Prince Sheikh Mohamed bin Zayed — known as MBZ — calling the UAE’s de facto ruler “a bold leader, an amazing leader with whom I spent a few hours today and from whom I drew immense inspiration.” The president also thanked former prime minister Benjamin Netanyahu, former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nd Bahrain’s King Hamid bin Isa al Khalifa for bringing about the Abraham Accords. ADVERTISEMENT Rabbi Elie Abadie, senior rabbi of the Jewish Council of the Emirates, told The Times of Israel that “it was emotional to see the president of the State of Israel here in an Arab country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Earlier in the day, Herzog met with MBZ for over two hours. Afterward, Bin Zayed invited Herzog for an unscheduled follow-up personal meeting at his private palace. The president and first lady were given a festive welcome by the UAE’s Foreign Minister Sheikh Abdullah bin Zayed, which included the playing of both countries’ national anthems, and a 21-gun salute. Afterward, they held a working meeting, then had lunch with members of Herzog’s delegation. 0 seconds of 1 minute, 16 secondsVolume 90% During the journey from Israel, the president’s plane flew over Saudi Arabia, a powerful Sunni state with which Israel does not have formal diplomatic relations. According to Herzog’s office, he entered the cockpit to view the Saudi desert, and remarked: “Without a doubt, this is truly a very moving moment.” In December, Prime Minister Naftali Bennett met with MBZ at the latter’s palace in Abu Dhabi, as part of the first official visit by an Israeli premier to the UAE. In June, Foreign Minister Yair Lapid officially inaugurated Israel’s embassy in the UAE. According to Bennett’s office, bin Zayed is expected to visit Israel at the prime minister’s invitation. PA:布林肯說美國將重新開放領事館;拒絕定居點,定居者暴力 今天,晚上 8 點 58 分 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官方喉舌說,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告訴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馬哈茂德·阿巴斯,美國“拒絕”定居者對巴勒斯坦人的定居點和襲擊。 據 WAFA 稱,布林肯告訴阿巴斯,美國也反對拆遷和驅逐房屋,美國致力於重新開放其在耶路撒冷的領事館。 他說他將與美國總統喬拜登談論“巴勒斯坦人面臨的挑戰和困難”,WAFA 說。 阿巴斯告訴 Blinken,“目前的情況是不可持續的,”WAFA 說,並列舉了阿巴斯給 Blinken 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從定居點活動到“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國土地的佔領”,再到囚犯權利,聖殿山/阿克薩清真寺大院和稅收減免以抵消拉馬拉支付給因襲擊以色列人和遇害襲擊者家屬而入獄的巴勒斯坦人的款項。 美國國務院沒有立即公佈兩人之間的通話。 非洲聯盟在軍事政變後暫停布基納法索 該國已經被西非地區集團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暫停。 路透社_ 發佈時間: 2022 年 1 月 31 日 20:57 更新時間: 2022 年 1 月 31 日 20:59 2022 年 1 月 31 日,西非經共體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布魯在布基納法索瓦加杜古會見被罷免總統羅赫·卡博雷和布基納法索新軍事統治者保羅-亨利·達米巴中校後對記者發表講話。 (圖片來源:ZOHRA BENSEMRA/REUTERS) 廣告 非盟週一表示,非洲聯盟已暫停布基納法索的所有活動,以應對上週的軍事政變,直到恢復憲法秩序為止。 布基納法索已經被西非區域集團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暫停 ,儘管西非經共體在 1 月 24 日政變推翻總統羅赫·卡博雷後沒有實施制裁。 JPost 的熱門文章 Read More Israel must ensure future talks with Palestinians - Gantz 加納外交部長兼瓦加杜古代表團團長雪莉·艾約克·博奇韋說,西非經共體代表團週一會見了卡博雷,發現他“精神狀態良好”。 Ayorkor Botchway 告訴記者,這位被罷免的 總統 看起來很好,可以看醫生,並允許家人探視,但沒有說明會議地點。此前,自他被推翻以來,沒有任何關於他的下落或狀況的信息被披露。 她說,代表團還會見了政變領導人,包括新任國家元首保羅-亨利·達米巴中校,討論安全和政治過渡。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ECOWAS) 駐布基納法索代表團團長 Shirley Ayorkor Botchway 和西非經共體委員會主席 Jean-Claude Brou 在與被罷免的總統 Roch Kabore 和布基納法索的新軍事統治者會面後對記者發表講話法索中尉(圖片來源:ZOHRA BENSEMRA/REUTERS) “他們似乎對這些提議非常開放,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好兆頭,”Ayorkor Botchway 說。“我們的立場是過渡時間應該很短,以便布基納法索能夠迅速恢復憲政秩序。” 去年,非盟和西非經共體在軍事接管後暫停了另外兩個成員馬里和幾內亞。布基納法索的政變是西非 18 個月內的第四次政變,其中兩次發生在馬里。 儘管地區領導人和盟友譴責政變,他們擔心政變會進一步破壞被伊斯蘭暴力困擾的國家的穩定,但他們發現自己的影響力有限。 以達米巴為首的政變分子自稱是保衛和恢復愛國運動(MPSR),週一發布了一份初步憲章,規定了基本權利,並在過渡政府成立時將 MPSR 確立為中央權力機構。 在國家電視台發表的一份聲明中,MPSR 宣布達米巴為布基納法索總統和武裝部隊負責人,並將陸軍參謀長和國家情報機構負責人免職。 聲明說,除了與新憲章相抵觸的任何部分外,這些官員在奪權時暫停的憲法已經恢復。 Ayorkor Botchway 說,西非經共體代表團將報告這次訪問,週四將與地區國家元首舉行另一次會議。 African Union suspends Burkina Faso after military coup The country had already been suspended from the West African regional bloc, the 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 By REUTERS Published: JANUARY 31, 2022 20:57 Updated: JANUARY 31, 2022 20:59 ECOWAS Commission President Jean-Claude Brou speaks to journalists after their delegation met with ousted president Roch Kabore and the new military ruler of Burkina Faso, Lieutenant Colonel Paul-Henri Damiba, in Ouagadougou, Burkina Faso January 31, 2022. (photo credit: ZOHRA BENSEMRA/REUTERS) Advertisement The African Union has suspended Burkina Faso from all its activities in response to last week's military coup, effective until constitutional order is restored, the AU said on Monday. Burkina Faso had already been suspended from the West African regional bloc, the 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 though ECOWAS stopped short of imposing sanctions after the January 24 coup that deposed President Roch Kabore. Top Articles By JPost Read More Iran moves centrifuge-parts production out of disputed workshop - IAEA An ECOWAS delegation on Monday met with Kabore and found him "in good spirits", said Shirley Ayorkor Botchway, Ghana's foreign minister and head of the mission to Ouagadougou. The ousted president looks well, has access to his doctors and is allowed visits from his family, Ayorkor Botchway told journalists, without saying where the meeting took place. Previously, no information had been disclosed about his whereabouts or condition since he was toppled. The delegation also met with the coup leaders including the new head of state, Lieutenant Colonel Paul-Henri Damiba, to discuss security and the political transition, she said. 卡塔爾尋求歐盟保證緊急天然氣留在歐盟內 卡塔爾還要求歐盟在 2018 年對其長期合同進行調查。 路透社_ 發佈時間: 2022-01-31 14:47 地中海的海上天然氣鑽井平台 (圖片來源:古斯塔夫納卡里諾/路透社) 廣告 一位知情人士說,如果希望卡塔爾和其他主要天然氣供應商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發生衝突時提供緊急供應,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 卡塔爾 正在要求歐盟限制在歐盟以外的天然氣轉售。 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卡塔爾還要求歐盟在 2018 年對其長期合同進行調查,歐盟委員會曾表示,這可能會抑制歐洲及其單一天然氣市場的天然氣自由流動。 卡塔爾提出的要求涉及歐盟天然氣市場自由化的核心。歐盟認為完全自由的天然氣貿易對能源安全至關重要,但主要生產商和一些天然氣消費者表示,過去二十年的改革經常造成嚴重破壞並導致價格上漲。 美國擔心俄羅斯正準備入侵烏克蘭,並在最近幾週要求卡塔爾和其他主要天然氣生產國研究如果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中斷,他們是否可以向歐洲供應額外的天然氣。 莫斯科在其鄰國附近集結了約 12 萬士兵,否認入侵烏克蘭的計劃,並指責西方加劇緊張局勢。 2009 年 1 月 12 日,位於利沃夫以西 120 公里(75 英里)的 Drozdovychi 定居點,靠近烏克蘭和波蘭邊境的加油站全景(圖片來源:Vitaliy Hrabar/Reuters) 俄羅斯供應歐洲約三分之一的天然氣,任何中斷都會加劇由全球石油和天然氣短缺造成的 現有能源危機。 儘管卡塔爾缺乏足夠的備用天然氣,但它已表示願意在美國的調解下從亞洲轉移部分天然氣。 據消息人士和另一位了解此類討論的人士稱,多哈尚未提出轉移貨運的要求。 長期合同 卡塔爾埃米爾謝赫塔米姆·本·哈馬德·阿勒薩尼和美國總統喬·拜登本週將在華盛頓舉行會談,討論歐洲可能的緊急物資供應。 過去一周,多哈也向歐盟提出了要求,埃米爾已與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進行了交談。歐盟委員會表示,不會對與國際合作夥伴就天然氣供應進行討論的細節發表評論。 “卡塔爾的供應不會以請求為條件。但需要處理這些問題,以確保歐洲液化天然氣危機的長期和短期解決方案,”消息人士稱。 多哈還希望歐盟解決其對卡塔爾長期合同的長期調查。 “這將確保歐盟能夠與卡塔爾和其他國家簽訂長期合同,而不是成本更高的現貨合同或在危機期間尋求短期解決方案,”消息人士稱。 多哈還希望歐盟保證成員國僅在歐盟內部轉移任何過剩的液化天然氣。 消息人士稱:“如果不實施,緊急向歐盟發貨的貨物可能會作為現貨轉售,從歐盟獲利,這基本上會延長歐盟的能源短缺。” “這些解決方案不僅僅適用於卡塔爾。這真的是為了確保歐洲無論是卡塔爾還是其他國家都有解決方案的可能性,”消息人士說。 西方外交官稱,決定伊朗能否達成協議的時間不多了 他們說,在談判開始近 10 個月後——伊朗強加了五個月的休息時間——最棘手的問題仍然存在。 拉哈夫 ·哈爾科夫 ,路透社 發佈時間: 2022-01-29 21:34 更新時間: 2022-01-29 22:35 2020 年 9 月 1 日,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阿巴斯·阿拉基 (Abbas Aragchi) 出席了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 JCPOA 聯合委員會會議。 (圖片來源:路透社) 廣告 歐洲外交官週五表示,美國和伊朗重返 2015 年核協議 的談判已接近必須做出決定或該協議將不再可挽救的地步,因為談判小組返回其首都進行磋商。 “1 月是迄今為止這些會談中最密集的時期,”來自美國國務院和 E3(法國、英國和德國)的談判代表在維也納第八輪會談結束時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每個人都知道我們正在進入最後階段,這需要政治決策。”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東協調員布雷特麥格克週四表示,“我們正在達成一項可能的協議……[但]這些談判也很有可能很快破裂。” 西方外交官表示,伊朗在濃縮和儲存鈾的同時,在重啟聯合全面行動計劃方面的談判進展太慢,而且在該協議的限制被不可逆轉地掏空之前,還要持續數周而不是數月。 他們說,在談判開始近 10 個月後——伊朗強加了五個月的休息時間——最棘手的問題仍然存在。 2016 年 11 月 6 日,美國駐約旦安曼大使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美國反伊斯蘭國聯盟特使布雷特麥格克發表講話。(來源:REUTERS/MUHAMMAD HAMED) 一位法國總統官員告訴記者,主要癥結包括伊朗正在尋求確保美國不會第二次退出該協議的保證。 “今天的談判仍然很困難,因為需要澄清保證問題以及將伊朗核計劃重新置於控制之下的方式,但有一些跡象表明談判可以[積極]結束,”這位官員說。 伊朗要求美國承諾其下一任總統不會退出 JCPOA,該協議本應持續到 2030 年底。然而,美國法律不允許現任總統決定下一任總統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因為核協議不是國會批准的條約。 談判中的其他問題之一是排序,這意味著通過將過量濃縮鈾運往國外等措施,解除制裁和實施核限制的順序。伊朗認為,在宣布解除制裁後恢復經濟活動,是對解除制裁的核查,也是交易的一部分。 伊朗拒絕與美國直接談判,要求歐盟、歐洲三國、俄羅斯和中國在伊朗和美國代表團之間來回走動,這也使談判放緩。 “與會者將返回首都進行磋商和指示…… [但] 現在需要做出政治決定,”維也納會談的協調員、歐盟的恩里克·莫拉在推特上寫道。 另一份歐盟聲明稱,談判將於下週恢復。 JCPOA限制 了 伊朗的核計劃,同時逐步解除制裁。美國於 2018 年退出該協議,並增加了更多製裁以向德黑蘭政權施壓,德黑蘭政權在此期間繼續在整個中東地區進行代理人戰爭。此後,伊朗將鈾濃縮至 60%,遠遠超出 JCPOA 的限制,達到 90% 的武器級濃縮鈾。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週三在與以色列同行埃亞爾胡拉塔的電話中表示,“如果外交失敗,美國正在與合作夥伴協調,準備替代方案。” 任何政治決定將在多大程度上加速談判還有待觀察。俄羅斯最高特使米哈伊爾·烏里揚諾夫經常是最樂觀的代表,他在推特上寫道:“我的直覺告訴我,2 月中旬之後很快就會達成協議。” 國際原子能機構預計將於 2 月中旬發布關於伊朗核計劃的下一份報告,該報告涉及在伊朗四個地點發現的幾十年前的核材料,該政權尚未對此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釋。 下一次 IAEA 董事會會議定於 3 月 7 日舉行。伊朗一再利用 JCPOA 談判作為籌碼,以避免該機構董事會因阻撓檢查和違反核協議而受到譴責。 美國計劃將 6700 萬美元的援助資金重新分配給黎巴嫩武裝部隊 由於黎巴嫩 600 萬人口中有一半以上陷入貧困,美國正計劃為黎巴嫩武裝部隊提供 6700 萬美元的軍事援助。 路透社_ 發佈時間: 2022 年 1 月 29 日 06:44 更新時間: 2022 年 1 月 29 日 06:46 2021 年 10 月 14 日,黎巴嫩貝魯特發生槍擊事件後,陸軍士兵被部署。 (圖片來源:AZIZ TAHER/REUTERS) 廣告 美國計劃為黎巴嫩武裝部隊提供 6700 萬美元的軍事援助,以支持該國應對金融危機的軍隊成員。 根據發給國會的通知,國務院打算改變先前撥給黎巴嫩的外國軍事資金的內容,以包括對黎巴嫩軍隊成員的“生計支持”,理由是經濟動盪和社會動盪。 JPost 的熱門文章 Read More With no deal, where will the Netanyahu trial go now? - analysis “對(武裝部隊)成員的生計支持將加強他們的行動準備,減少曠工,從而使 LAF 成員能夠繼續履行避免穩定性進一步下降所需的關鍵安全職能,”路透社看到的給國會的通知說。 華盛頓是黎巴嫩 最大的外援捐助國。美國官員已在 10 月份承諾提供更多支持。 這一消息在華盛頓受到讚揚。“幫助這些軍人維持生計並繼續支持黎巴嫩人民符合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我很高興看到政府將我們的安全援助資金投入到黎巴嫩實現這一目標,”民主黨參議員克里斯墨菲在一份聲明中說。 來自康涅狄格州的民主黨參議員克里斯·墨菲(Chris Murphy)於 6 月 30 日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的參議院衛生、教育、勞工和養老金委員會聽證會上就冠狀病毒病 (COVID-19) 爆發期間重返工作和學校的努力發表講話, 2020 年。(圖片來源:AL DRAGO/REUTERS) 遜尼派穆斯林領袖薩阿德·哈里裡本周宣布離開黎巴嫩政壇,為什葉派 真主黨 擴大其在該國的影響力開闢了道路。 哈里裡的離開開啟了黎巴嫩政治的新階段,該階段由教派權力分享制度管理,並增加了這個遭受金融危機的國家的不確定性,這標誌著自 1975-90 年內戰以來對穩定的最大威脅。 黎巴嫩 600 萬人口中有一半以上陷入貧困。世界銀行表示,這是現代最嚴重的蕭條之一,貨幣暴跌超過 90%,金融體系陷入癱瘓。 黎巴嫩貨幣貶值,壓低了士兵的工資,安全部隊的不滿情緒一直在醞釀。許多人接受了額外的工作,有些人已經辭職。 庫爾德領導人能否彌合伊拉克的政治鴻溝?- 分析 Nechirvan Barzani 是一位重要的領導人,經常被描繪成和藹可親、博學多才、善於談判的人,他更喜歡妥協和外交而不是緊張局勢。 塞思·J· 弗蘭茨曼 發佈時間: 2022-01-31 11:30 2019 年 8 月 21 日,庫爾德自由鬥士部隊在伊拉克埃爾比勒的一個軍營參加畢業典禮。 (圖片來源:路透社/AZAD LASHKARI) 廣告 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自治政府總理在 阿聯酋 一周後,庫爾德自治區主席內奇爾萬巴爾扎尼前往納傑夫進行重要訪問,試圖為伊拉克帶來一個新的聯合政府。 10 月在伊拉克舉行的選舉中,穆克塔達·薩德爾的政黨在議會中獲得了 73 個席位。但該國在與庫爾德人、遜尼派和什葉派有關的教派政黨之間存在很大分歧。庫爾德斯坦民主黨領袖馬蘇德·巴爾扎尼稱讚其侄子內奇爾萬的此行,希望能給伊拉克帶來穩定。 JPost 的熱門文章 Read More Are genetic mutations random? Israeli study says no Nechirvan Barzani 是一位重要的領導人,經常被描繪成和藹可親、博學多才、善於談判的人,他更喜歡妥協和外交而不是緊張局勢。自 2017 年公投以來,他一直在處理 庫爾德地區 的複雜情況。 該地區遭遇挫折,土耳其在山區空襲土耳其所說的“恐怖分子”,以及親伊朗民兵對 KRG 首都埃爾比勒的襲擊。 現在 Nechirvan Barzani 將在納傑夫與包括薩德爾在內的關鍵人物會面。據信,該倡議是在庫爾德斯坦民主黨領袖、著名庫爾德領導人馬蘇德·巴爾扎尼 (Masoud Barzani) 的決定之後做出的。 伊拉克庫爾德人在示威期間揮舞著伊拉克庫爾德斯坦的旗幟(圖片來源:SAFIN HAMED / AFP) 這個故事中的巴爾扎尼人都是有關聯的,馬斯魯爾是馬蘇德的兒子,內奇爾萬是馬蘇德的侄子。因此,該政治家族在上週尋求解決重要問題,其中之一是組建聯盟以穩定伊拉克,並加強與阿聯酋的關係,這也可能穩定庫爾德地區和伊拉克。 這很重要。伊拉克是本地區重要國家,但也曾遭遇挫折。在與伊斯蘭國的戰爭之後,該國需要巨額投資。然而,親伊朗民兵的存在阻礙了它。這些民兵能夠在 2018 年成為正式的準軍事部隊。這些民兵名為 Hashd al-Shaabi,然後在 2019 年開始了對美軍的襲擊。 美國在 2019 年和 2020 年從伊拉克的許多設施中撤出,同時,美國殺死了為 Hashd 提供建議和合作的伊朗指揮官 Qasem Soleimani。哈希德隨後在機場的埃爾比勒對美國發動襲擊。最近幾天,他們還瞄準了巴格達機場。 這對伊拉克政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政府害怕民兵。2021 年之後的頂級政黨包括薩德爾的政黨,以及庫爾德 KDP 和穆罕默德·哈爾布西的進步黨。Nouri al-Malaki State of Law 政黨是一個親伊朗的政黨,擁有 33 個席位,過去與庫爾德人關係不佳。以哈迪·阿米里為首的民兵黨只有17個席位。這個親伊朗的團體對選舉舞弊大喊大叫。有傳言說,伊朗接替蘇萊曼尼的人,名叫埃斯梅爾·加尼的人也在伊拉克,他正試圖做一些推銷和交易,以防止庫爾德人、遜尼派和薩德爾人組成聯盟。 BBC 波斯記者兼伊拉克問題專家 Nafiseh Kohnavard 今天在推特上說:“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地區總統內奇爾萬·巴爾扎尼今天在納傑夫會見什葉派神職人員穆克塔達·薩德爾。這是在伊朗聖城部隊指揮官卡尼訪問埃爾比勒的第二天。 德黑蘭仍在繼續推動‘什葉派’團結,為此向庫爾德人和遜尼派施壓。” 據信,伊朗擔心其對伊拉克的控制正在下滑。2019 年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導致了死亡和大屠殺,這些事件往往出自伊朗民兵之手。這導致了政府危機和一位名叫穆斯塔法·卡迪米的新總理的崛起。但他在試圖與哈希德打交道時感到沮喪。去年,親伊朗民兵甚至用武裝無人機襲擊了他的家。親伊朗團體有時被稱為 Muqawama 或“抵抗”。這將他們與真主黨派別和胡塞武裝聯繫起來,後者也被伊朗稱為“抵抗”。然而,這些組織並沒有真正抵抗任何東西,他們正試圖接管伊拉克。在納傑夫會面的人實際上是在抵制這種嘗試。 馬蘇德·巴爾扎尼週一在推特上表示,他真誠地希望與薩德爾和哈爾布西的會晤“將產生積極成果,並為解決伊拉克政治進程當前面臨的問題鋪平道路。” Can Kurdish leaders bridge the Iraqi political gap? - analysis Nechirvan Barzani is an important leader and often portrayed as affable, erudite and a good negotiator who prefers compromise and diplomacy to tensions. By SETH J. FRANTZMAN Published: JANUARY 31, 2022 11:30 Kurdish Peshmerga forces take part in their graduation ceremony at a military camp in Erbil, Iraq, August 21, 2019. (photo credit: REUTERS/AZAD LASHKARI) Advertisement A week after the Prime Minister of the autonomous Kurdistan Regional Government of Iraq was in the UAE , the President of the KRG Nechirvan Barzani has gone to Najaf on an important visit to try to bring Iraq a new coalition government. October elections in Iraq saw Muqtada al-Sadr’s party get 73 seats in parliament. But the country is very divided between sectarian parties linked to Kurds, Sunnis and Shi’ites. Masoud Barzani, head of the Kurdistan Democratic Party has praised his nephew Nechirvan’s trip, hoping it can bring stability to Iraq. Top Articles By JPost Read More IDF draft bill for haredim passes in Knesset in second attempt Nechirvan Barzani is an important leader and often portrayed as affable, erudite and a good negotiator who prefers compromise and diplomacy to tensions. He has navigated the Kurdish region ’s complexities since the referendum in 2017. The region has had setbacks, with Turkish airstrikes in the mountains against what Turkey says are “terrorists” and also pro-Iran militia attacks on the KRG capital of Erbil. Now Nechirvan Barzani will meet with key figures in Najaf, including Sadr. The initiative is believed to have followed a decision by Masoud Barzani, the famed Kurdish leader who heads the Kurdistan Democratic Party. Iraqi Kurds wave flags of Iraqi Kurdistan during a demonstration (credit: SAFIN HAMED / AFP) The Barzanis in this story are all related, Masrour is Masoud’s son and Nechirvan is Masoud’s nephew. The political family has thus sought to bridge to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last week, one of which is to form a coalition to stabilize Iraq and also to build on relations with the UAE, which could also stabilize the Kurdish region and Iraq. This matters. Iraq is an important country in the region but it has suffered setbacks. In the wake of the war with ISIS the country needed huge investments. However, it has been hamstrung by the existence of pro-Iran militias. Those militias were able to become an official paramilitary force in 2018. The militias, called Hashd al-Shaabi, then embarked on a campaign of attacks on US forces in 2019. The US withdrew from many facilities in Iraq in 2019 and 2020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US killed Qasem Soleimani, the Iranian commander who was advising and working with the Hashd. The Hashd then directed attacks at the US in Erbil at the airport. They have also targeted Baghdad airport in recent days. This is a huge challenge for the Iraqi government. The government fears the militias. The top parties in the wake of 2021 included Sadr’s party, as well as the Kurdish KDP and Mohamed al-Halbousi’s Progress party. The Nouri al-Malaki State of Law party is a pro-Iran party with 33 seats and it has had bad relations with Kurds in the past. The militia party, led by Hadi al-Amiri, has only 17 seats. This pro-Iran group has shouted about election fraud. Rumors say that Iran’s replacement for Soleimani, a man named Esmail Ghaani, is also in Iraq and he is trying to do some wheeling and dealing to not let a coalition be formed by the Kurds, Sunnis and Sadr. Nafiseh Kohnavard, the BBC Persian correspondent and expert on Iraq, tweeted today that “Iraq’s Kurdistan Region President Nechirvan Barzani is in Najaf today to meet with Shiite cleric Muqtada al-Sadr. This comes a day after Iran’s Qods force commander Qaani’s visit to Erbil. Tehran still keeps pushing for the ‘Shia house’ unity, pressuring Kurds and Sunnis for that.” It is believed that Iran is worried its hold over Iraq is slipping. Huge protests in 2019 led to deaths and massacres, often at the hand of Iran’s militias. This caused a government crisis and the rise of a new Prime Minister named Mustafa al-Kadhimi. But he has been frustrated in attempts to deal with the Hashd. The pro-Iran militias even targeted his home with armed drones last year. The pro-Iranian groups are sometimes called the Muqawama or “resistance.” This links them to Hezbollah factions and the Houthis, who are also called ‘resistance’ by Iran. However the groups don’t really resist anything, they are trying to take over Iraq. It is the men meeting in Najaf who are actually resisting this attempt. Masoud Barzani tweeted on Monday that it is his sincere hope that the meeting with Sadr and Halboosi “will produce positive results and pave the way towards resolving the current problems facing the political process in Iraq.” 在胡塞威脅中,阿聯酋的防空和空襲增加-分析 將愛國者和薩德配合使用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這是兩個美國製造的防空系統。 塞思·J· 弗蘭茨曼 發佈時間: 2022 年 1 月 31 日 08:22 更新時間: 2022年1月31日16:53 在胡塞媒體辦公室於 2019 年 7 月 9 日發布的這張未註明日期的講義照片中,一架無人機在也門一個不明地點的展覽上展出。 (圖片來源:HOUTHI 媒體辦公室/Handout VIA REUTERS) 廣告 週一早上,阿聯酋攔截了另一次 導彈襲擊 。這是一月份的第三次襲擊,代表了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在也門的重大升級。與此同時,通過多年來的培訓和採購以及與美國和其他合作夥伴的合作, 阿聯酋的防空系統正在變得更加有效。 “繼今年 1 月針對其首都阿布扎比的史無前例的導彈和無人機襲擊之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表示正在考慮升級其防禦系統,”保羅·伊登在《福布斯》中寫道。“它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防空網絡之一,由幾個先進的系統組成。那麼,它可能會尋求哪些其他系統呢?阿聯酋成為第一個在戰鬥中使用美國製造的終端高空區域防禦 (THAAD) 系統的國家。1 月 17 日,阿聯酋的薩德成功攔截了一枚瞄準阿布扎比 Al-Dhafra 空軍基地附近石油設施的中程彈道導彈。” 他寫道,在 1 月 24 日的第二次襲擊中,美軍“幫助阿聯酋又擊落了兩枚胡塞導彈”。這包括使用愛國者電池。將愛國者和薩德配合使用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這是兩個美國製造的防空系統。在沒有其他防空系統的情況下,這些是阿聯酋最好的。 JPost 的熱門文章 Read More IDF draft bill for haredim passes in Knesset in second attempt 近年來,該地區出現了新型導彈和無人機的爆炸式增長。例如,以色列不得不面對不斷擴大的哈馬斯導彈射程。這些增加是基於支持胡塞導彈威脅的相同伊朗技術。以色列為低級別威脅創建了 Iron Dome 系統,並為中高級威脅創建了 David's Sling 和 Arrow 系統。這些系統得到了與美國密切合作的支持。 週一的報導中重要的是,阿聯酋表示,它擊中了發射針對阿聯酋的彈道導彈的平台。阿聯酋國防部聯合作戰司令部於阿聯酋時間 00:50 宣布“摧毀從也門焦夫向阿聯酋發射的彈道導彈平台。導彈於 0 時 20 分被防空系統攔截。成功摧毀導彈平台和發射場的視頻。” 因此,看來不僅阿聯酋的防空系統可以很好地覆蓋該國,而且阿聯酋空軍也能夠進行快速而精確的反擊。 去年 9 月,美國、以色列、阿聯酋和巴林的國旗被投射在耶路撒冷老城周圍的一段城牆上。(信用:RONEN ZVULUN/REUTERS) 良好的情報是發現和摧毀導彈發射器的關鍵。週一早上的防空和空襲結果似乎表明阿聯酋正在提高其防禦能力。 UAE air defenses and airstrikes increase amid Houthi threat - analysis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Patriot and THAAD in concert is clear. These are two American-made air defense systems. By SETH J. FRANTZMAN Published: JANUARY 31, 2022 08:22 Updated: JANUARY 31, 2022 16:53 A drone aircraft is put on display at an exhibition at an unidentified location in Yemen in this undated handout photo released by the Houthi Media Office, July 9, 2019. (photo credit: HOUTHI MEDIA OFFICE/HANDOUT VIA REUTERS) Advertisement The UAE intercepted another missile attack on Monday morning. It was the third attack in January and represents a major escalation by the Iranian-backed Houthis in Yemen. At the same time, UAE air defenses , bolstered through training and acquisitions over the years and working in concert with the US and other partners, are becoming more effective. “Following the unprecedented missile and drone attacks targeting its capital Abu Dhabi this January,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has said it is looking into upgrading its defenses,” Paul Iddon wrote in Forbes. “It already has one of the most advanced and formidable air defense networks anywhere, consisting of several advanced systems. So, what other systems might it seek? The UAE became the first country to use the US-built 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 (THAAD) system in combat. An Emirati THAAD successfully intercepted a midrange ballistic missile targeting an oil facility near Abu Dhabi’s Al-Dhafra Air Base on January 17.” During a second attack on January 24, the US military “helped the UAE shoot down two more Houthi missiles,” he wrote. This included the use of Patriot batteries.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Patriot and THAAD in concert is clear. These are two American-made, air-defense systems. In the absence of other air-defense systems, these are the best available to the UAE. Top Articles By JPost Read More IDF draft bill for haredim passes in Knesset in second attempt The region has seen an explosion in new missiles and drones in recent years. Israel, for instance, has had to confront the increased ranges of Hamas missiles. These increases are based on the same Iranian technology that underpins the Houthi missile threat. Israel has created the Iron Dome system for lower-level threats, as well as David’s Sling and Arrow for medium- and high-level threats. The systems are backed by close cooperation with the US. Of importance in reports from Monday is that the UAE says it struck the platform for launching the ballistic missile that targeted the UAE in the morning. The UAE Ministry of Defense Joint Operations Command announced at 00:50 UAE time the “destruction of platform for a ballistic missile launched from Al-Jawf, Yemen, toward UAE. The missile was intercepted at 00:20 by air defenses. Video of successful destruction of missile platform and launch site.” It, therefore, appears that not only UAE air defenses are providing good coverage of the country, but the UAE Air Force is able to carry out quick and precise counter strikes. THE FLAGS of the US, Israel, UAE and Bahrain are projected on a section of the walls surrounding Jerusalem’s Old City last September. (credit: RONEN ZVULUN/REUTERS) Good intelligence is key to finding and destroying missile launchers. The results of Monday morning’s air defense and air strike appear to show how the UAE is increasing its defense capabilities. Shirley Ayorkor Botchway, the head of a delegation of the 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 (ECOWAS) to Burkina Faso, and ECOWAS Commission President Jean-Claude Brou speak to journalists after their meeting with ousted president Roch Kabore and the new military ruler of Burkina Faso, Lieut (credit: ZOHRA BENSEMRA/REUTERS) "They seemed very open to the proposals and to us that is a good sign," said Ayorkor Botchway. "It is our position that the transition should be short, so that Burkina Faso can return quickly back to constitutional order." The AU and ECOWAS suspended two other members, Mali and Guinea, after their own military takeovers last year. The coup in Burkina Faso was the fourth in West Africa in 18 months, including two in Mali. While regional leaders and allies have condemned the coup, which they fear could further destabilize a country beset by Islamist violence, they find themselves with limited leverage. The putschists led by Damiba, who call themselves the Patriotic Movement for Safeguard and Restoration (MPSR), issued a preliminary charter on Monday laying out basic rights and establishing the MPSR as the central authority while a transitional government is put in place. In a statement read on national television, the MPSR declared Damiba the president of Burkina Faso and head of the armed forces, and removed the army chief of staff and the head of 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agency from their posts. The constitution, which the officers suspended when they seized power, has been re-instated except for any parts that contradict the new charter, the statement said. Ayorkor Botchway said the ECOWAS delegation will report back on the visit and on Thursday there will be another meeting with regional heads of stat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1 2022.01.16 國際新聞導讀-北韓彈道飛彈試射密集、美伊核武談判進度極緩慢、東加海底火山爆發、以色列願提供天然氣給黎巴嫩、利比亞內戰雙方都企圖與以色列建立關係、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可能爆發戰爭 11:38
2022.01.16 國際新聞導讀-北韓彈道飛彈試射密集、美伊核武談判進度極緩慢、東加海底火山爆發、以色列願提供天然氣給黎巴嫩、利比亞內戰雙方都企圖與以色列建立關係、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可能爆發戰爭 朝鮮本月第四次試射兩枚彈道導彈 在不到兩週的時間裡,擁有核武器的朝鮮又進行了三次導彈試驗。 路透社_ 朝鮮中央通訊社 (KCNA) 於 2022 年 1 月 12 日發布的這張照片中,朝鮮中央通訊社 (KCNA) 於 2022 年 1 月 12 日發布了這張照片,官方媒體報導稱,該導彈於 2022 年 1 月 11 日在朝鮮一個未公開的地點進行高超音速導彈試驗期間發射。 (圖片來源:KCNA VIA REUTERS/FILE PHOTO) 廣告 據韓國軍方報導,朝鮮 週一從其首都平壤的一個機場發射了兩枚疑似短程彈道導彈(SRBM),這是本月第四次測試,以展示其不斷擴大的導彈庫。 日本也報導了這次發射,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和譴責這是對和平與安全的威脅。 在不到兩週的時間裡,擁有核武器的朝鮮又進行了三次導彈試驗,這是一系列異常迅速的發射。其中兩個涉及單個“高超音速導彈”,能夠在發射後進行高速機動,而周五的測試涉及從火車車廂發射的一對短程彈道導彈(SRBM)。 韓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週一的發射似乎涉及兩枚從平壤順南機場向東發射的 SRBM。 朝鮮于 2017 年利用該機場試射了 Hwasong-12 中程彈道導彈 (IRBM)。 在朝鮮中央通訊社 (KCNA) 於 2022 年 1 月 14 日發布的這張照片中,一張視圖顯示了似乎是導彈襲擊了朝鮮東海岸的一個目標。(信用:KCNA VIA REUTERS) 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說,這些 導彈 似乎已經飛行了約300公里,落在了朝鮮東海岸附近的海域。 “不言而喻,朝鮮頻繁發射導彈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其導彈技術,”他告訴記者。 “朝鮮反復發射彈道導彈對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來說是一個嚴重問題,”岸補充說,並指出此次發射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禁止朝鮮發展所有彈道導彈的決議。 測試速度和發射地點的多樣性表明,朝鮮擁有足夠的導彈,可以放心地將它們用於測試、訓練和演示,並通過強調其導彈部隊的數量來幫助增強其威懾可信度,教授梅森·里奇 (Mason Richey) 說。在首爾的韓國外國語大學。 自 2017 年以來,朝鮮沒有測試其射程最遠的洲際彈道導彈 (ICBM) 或核武器,但在 2019 年無核化談判陷入僵局後,它開始公佈和測試一系列新的 SRBM 設計。 許多最新的SRBM,包括高超音速導彈,似乎都是為了規避導彈防禦而設計的。朝鮮還發誓要發展戰術核武器,這可能使其能夠在短程彈道導彈上部署核彈頭。 “每一次戰術導彈發射都在炫耀制裁對金氏政權的約束是多麼微不足道,以及美國如何……未能讓朝鮮為短程導彈計劃的開發支付足夠的成本,”里奇說。 “隔離和扼殺” 美國政府對朝鮮導彈發射實施了新的製裁,並正在推動更多製裁,最新的發射既受到譴責,也受到對話的呼籲。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政府週三首次對平壤實施新制裁,並呼籲聯合國安理會將幾名朝鮮個人和實體列入黑名單。它還再次呼籲朝鮮重返旨在緩和緊張局勢並說服其交出核武器和彈道導彈庫的會談。 朝鮮將導彈試驗作為其自衛的主權權利進行辯護,並指責美國有意加強對抗,實施新制裁。 被推薦 朝鮮外務省在周五導彈試驗前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儘管美國可能會談論外交和對話,但其行動表明它仍然全神貫注於“孤立和扼殺”朝鮮的政策。 韓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在周一的測試後召開緊急會議,成員們強調“最重要的是,為了不讓朝鮮半島局勢變得更加緊張並恢復穩定,必須盡快開始對話。 ”總統府青瓦台在一份聲明中說。 發射之際,朝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孤立,為了防止 COVID-19 大流行而自行關閉邊境,似乎正準備在與中國的陸地邊境至少開放一些貿易。 中國經紀人表示,他們預計最早將於週一恢復與朝鮮的常規貿易,此前朝鮮火車週日駛入中國邊境城鎮,這是自 2020 年開始實施抗冠狀病毒封鎖以來的首次此類過境點。 首爾梨花大學國際研究教授萊夫-埃里克·伊斯利 (Leif-Eric Easley) 說:“這個時機表明,北京不僅僅是平壤挑釁的同謀;中國在經濟上支持朝鮮,並在軍事上與之協調。” 上週,中國批評了美國的新制裁措施,但也呼籲各方謹慎行事,進行對話以緩和緊張局勢。 中國表示,它對朝鮮執行現有的國際制裁,但已與俄羅斯一道敦促聯合國安理會放鬆這些措施,稱這些措施傷害了平民。 以色列在火山爆發後努力向湯加提供援助 外交部長亞伊爾·拉皮德表示,以色列正在探索通過馬沙夫援助機構提供援助的方案。 耶路撒冷郵局工作 人員,路透社 這張由日本氣象廳運營的日本氣象衛星 Himawari-8 於 2022 年 1 月 15 日拍攝的衛星圖像中,當水下火山 Hunga Tonga-Hunga Ha'apai 噴發時,一股羽流在湯加上空升起 (圖片來源:國家信息與通信技術研究所(NICT)/REUTERS 講義) 廣告 以色列外交部長亞爾·拉皮德週日宣布,在該群島週六遭受火山爆發和海嘯襲擊後,以色列正在探索向湯加提供援助的方案。 “我代表以色列人民,向最近受到火山爆發和海嘯影響的湯加人民表示衷心的同情,”拉皮德在推特上寫道。 “以色列正在探索提供援助的選項,包括通過我們的援助機構Mashav 確保獲得安全飲用水。” MASHAV 成立於 1957 年,旨在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並與發展中國家分享以色列在各種主題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幫助培訓醫學、發展、教育和農業方面的專業人員。 週日,遭受海嘯襲擊的湯加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無法聯繫,電話和互聯網連接被切斷,由於尚未收到傷亡報告,遙遠的新西蘭的親屬為他們在太平洋島嶼上的家人祈禱。 2021 年 DIHAD 的 Mashav 展館(圖片來源:對方提供) 週六,湯加附近的一座水下火山爆發,引發了 1.2 米海嘯的警告,並在該島國以及其他幾個南太平洋島嶼的海岸發出了疏散命令,社交媒體上的鏡頭顯示海浪沖入沿海房屋。 週六當地時間下午 6 點 40 分左右,互聯網和電話線路中斷,島上的 105,000 名居民幾乎無法聯繫。 新西蘭總理傑辛達·阿德恩(Jacinda Ardern)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目前還沒有關於湯加受傷或死亡的官方報告,儘管溝通有限,並且尚未與首都努庫阿洛法以外和火山附近的外圍沿海地區建立聯繫。星期日。 湯加 是一個擁有約 105,000 名居民的島國,位於新西蘭東北部 2,383 公里(1,481 英里)處。 澳大利亞表示,將於週一向湯加派出一架 P8 偵察機,以評估道路、港口和電力線等關鍵基礎設施的損壞情況,這將決定下一階段的應對工作。 在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表示,該國隨時準備提供支持。 伊朗核談判進展“太慢,無法達成結果”——法國 消息人士稱,協議的每個領域都有未解決的問題 • 歐盟、俄羅斯仍然樂觀 拉哈夫 ·哈爾科夫 ,路透社 發佈時間: 2022 年 1 月 15 日 20:57 更新時間: 2022 年 1 月 15 日 22:26 伊朗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 KAZEM GHARIB ABADI 離開維也納參加伊朗核協議後續會議。 (圖片來源:Leonhard Foeger/路透社) 廣告 法國外交部長讓-伊夫·勒德里安週五表示, 與伊朗的核談判進展太慢,無法達成協議,因為維也納的一位消息人士表示,談判的每個部分都存在未解決的問題。 “這次談判進展太慢,無法得出結論,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將沒有更多的談判餘地,”勒德里安表示,同時表示談判的成功“至關重要”。 “我們現在必須得出結論並做出決定:要么伊朗人想要完成這件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印像是美國人的立場會有靈活性,”勒德里安說,“或者他們不想要完成這項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將面臨一場重大的擴散危機。” 一位接近會談的消息人士稱,伊朗和美國之間關於恢復 2015 年伊朗核協議的間接會談仍未解決一系列領域的許多問題。 消息人士周五對記者說:“在[未完成的]文件[概述交易]的每一部分中,都有一些問題仍在考慮之中,”並補充說,雖然談判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但他們“並沒有全部世界上的時間。” 2021 年 10 月 30 日,在意大利羅馬舉行的 G20 領導人峰會期間,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法國總統伊曼紐爾·馬克龍、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和美國總統喬·拜登在會議前合影留念。(圖片來源:KIRSTY WIGGLESWORTH/路透社) 週末,伊朗和 E3 代表團——英國、法國和德國——返回首都進行磋商。 Le Drian 與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 Josep Borrell 一起發表講話,後者說:“我認為我們需要加快速度。正如部長所說,如果伊朗成為核大國,那麼我們將一事無成。我們需要讓美國重新加入協議,伊朗人也必須遵守。” 同樣,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週四表示,“我們的時間非常、非常短”,而且只剩下“幾週時間,看看我們能否恢復相互遵守”2015 年核協議。 布林肯在 NPR 上警告說:“伊朗越來越接近他們可以在非常非常短的時間內生產足夠用於核武器的裂變材料的程度。” “與此同時,他們正在取得越來越難以逆轉的進步,因為他們正在學習東西;由於打破了協議規定的限制,他們正在做新的事情。” 當被問及如果談判在幾週內失敗,華盛頓是否準備加大對德黑蘭的壓力時,國務卿表示,美國正在與其盟國就其選擇進行合作。 “一切都在它的時代,但在過去的幾周和幾個月裡,這也是緊張工作的主題,”布林肯說。“我們為任何一種方式都做好了準備,但很明顯,如果我們能夠恢復合規性,這對我們的安全以及盟國和合作夥伴的安全將是更可取的。但如果我們不能,我們會——我們會以其他方式處理這個問題。” 眾所周知,2015 年伊朗核協議的聯合綜合行動計劃限制了伊朗的鈾濃縮,以換取逐步取消制裁。這些限制將於 2030 年底到期。 美國於 2018 年退出該協議,而伊朗的鈾濃縮程度遠遠超出 JCPOA 的限制,達到 60%——武器級為 90%——並通過開發金屬鈾違反了協議。 自 2021 年 4 月以來,拜登政府尋求恢復 JCPOA,並一直在維也納與伊斯蘭共和國進行間接談判——後者拒絕讓其代表團與美國人在同一個房間裡——斷斷續續地進行談判。談判目前正在進行中他們的第八輪比賽於 12 月下旬開始。 儘管 Borrell 同意 Le Drian 的看法,即談判進展太慢,但他仍然樂觀地認為 JCPOA 可以恢復。 [圖庫] 這些朝鮮照片真實發生過 由 HistoryA2Z 贊助 被推薦 “我們即將結束一個漫長的過程,”博雷爾週五在與歐盟外長會晤後表示。“自聖誕節以來,氣氛變得更好了。聖誕節前我很悲觀;今天,我相信達成協議是可能的。 博雷爾說:“我仍然希望有可能重新制定這項協議,並讓它像美國撤軍前一樣發揮作用,”並假設“在未來幾週內”可以達成協議。 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在周五的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他希望能夠達成協議,理由是在維也納取得了“真正的進展”。 他說:“主要是伊朗和美國之間存在真正的願望,即了解具體的擔憂以及如何在協議的總體方案中考慮這些擔憂”。 與此同時,中國和伊朗外長宣布啟動一項為期25年的合作協議,旨在 加強經濟和政治聯繫 。 中國外交部網站週六公佈了王毅部長與侯賽因·阿米拉卜杜拉希安部長會晤的紀要。 兼任國務委員的王說,美國對與伊朗的持續困難負有主要責任,單方面退出了德黑蘭與主要大國之間的 2015 年核協議。 王毅表示,中方將堅定支持重啟核協議談判,但中方堅決反對單邊制裁伊朗,反對通過人權等議題進行政治操弄,反對乾涉伊朗等地區國家內政。 受美國製裁的中國和伊朗於去年 3 月簽署了為期 25 年的合作協議,將伊朗納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這是一項耗資數万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計劃,旨在從東亞延伸到歐洲。 該項目旨在顯著擴大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並引起了美國和其他地方的關注。 外交部摘要稱,該協議將深化中伊在能源、基礎設施、農業、醫療保健和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以及網絡安全和與其他國家的合作。 本週早些時候,王毅會見了幾位關注伊朗潛在威脅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同行,他還表示,中國希望與海灣國家建立對話機制,討論地區安全問題。 三人在阿布扎比的無人機襲擊中喪生 無人機襲擊阿布扎比,三輛油罐車和一個存儲設施受損 • 沙特領導的聯盟阻止無人機襲擊沙特阿拉伯 作者: TAMAR URIEL-BEERI 據官方媒體報導,在也門與伊朗結盟的胡塞運動聲稱對周一早上發生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無人機襲擊負責後,三人死亡,六人受傷。 不久之後,以沙特為首的聯軍聲稱已經成功擊落了三架向沙特阿拉伯方向發射的無人機。 三輛油輪在阿布扎比石油公司 ADNOC 的儲存設施附近的穆薩法工業區爆炸,阿布扎比國際機場的一個儲存設施發生火災。 當地媒體稱,由於無人機襲擊,機場暫時暫停了所有航班。 爆炸前在該地區發現了無人機。警方在國家通訊社WAM的一份聲明中說:“初步調查在兩個地點發現了一架可能是無人機的小型飛機的一部分,這可能導致爆炸和火災。” 在無人機襲擊中喪生的人中,一名是巴基斯坦人,兩名是印度人。他們在油罐車的爆炸中喪生。 與此同時,據當地媒體援引阿布扎比警方的話說,受傷者為輕傷至中度傷。 目前,警方正在調查這兩起事件。 胡塞運動的軍事發言人表示,該組織已對阿聯酋發動軍事襲擊,細節將很快公佈。過去,胡塞武裝幾乎沒有聲稱在阿聯酋發生過此類襲擊事件,而且阿聯酋官員在很大程度上否認了這些襲擊事件。 這次襲擊發生在胡塞武裝與由沙特阿拉伯領導並得到阿聯酋支持的軍事聯盟之間的緊張關係中。阿聯酋在 2019 年縮減其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之前,對其武裝和訓練的也門部隊有很大影響。 胡塞武裝多次對沙特阿拉伯發動跨境導彈和無人機襲擊,過去曾威脅要襲擊阿聯酋。 在阿聯酋發生襲擊事件後不久,沙特領導的部隊宣布他們已經阻止了沙特阿拉伯的無人機襲擊。 路透社為本報告做出了貢獻。 以色列天然氣真的會幫助黎巴嫩將伊朗拒之門外嗎? 以色列媒體的一篇報導似乎表明,以色列可以通過約旦向黎巴嫩供應天然氣。問題依然存在,目前尚不清楚敘利亞政權或真主黨是否會從這樣的交易中受益。 塞思·J· 弗蘭茨曼 發佈時間: 2022 年 1 月 16 日 01:52 更新時間: 2022 年 1 月 16 日 01:54 2021 年 8 月 20 日,人們在黎巴嫩 Zalka 的一個加油站等待加油。 (圖片來源:REUTERS/MOHAMED AZAKIR/文件照片) 廣告 週六的一份報告稱,以色列可能通過約旦向 黎巴嫩 供應天然氣。該報導在以色列第 12 頻道播出,並聲稱這項高級別協議得到了美國的支持,並且是“秘密的”。俄羅斯顯然也有發言權,因為天然氣可能通過約旦通過敘利亞到達黎巴嫩。這可以賦予敘利亞政權權力,也可以迂迴地賦予真主黨權力。這是否也可以穩定該地區,將黎巴嫩與敘利亞和約旦聯繫起來,從而減少更多衝突的機會,是另一個問題。 美國爭相通過從某個地方引進天然氣和能源來幫助黎巴嫩避免過山車般的能源金融危機的故事已經流傳了幾個月。我們在 9 月報導了敘利亞如何試圖將自己定位為黎巴嫩的能源經紀人。以色列可能參與是一個新的細節,但考慮到以色列是能源領域的一個有能力的國家,這並不奇怪。 真正的問題是誰在這裡受益。敘利亞政權顯然受益於任何讓埃及和約旦的天然氣通過敘利亞流向黎巴嫩的協議。這是因為它將獲得美國和國際社會的新信譽。儘管受到美國的製裁,它不僅會把手放在龍頭上,而且還可以偽裝成國際社會的正常成員。它現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轉移這些氣體。任何坐在天然氣或能源路線上的人都可以使用它。俄羅斯知道如何使用能源和管道作為工具。當然,俄羅斯可以就作為天然氣供應商如何使大馬士革受益的這一要素向敘利亞政權提出建議。儘管敘利亞只是一個過境國,但這將有利於該政權。 然而,如果天然氣通過其他方式和方法到達黎巴嫩,敘利亞政權可能不會受益。然而,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如何發揮這一作用的整體故事非常精彩。伊朗曾建議它可以通過將能源和天然氣交到真主黨手中來拯救黎巴嫩,從而使真主黨成為黎巴嫩全能的能源供應商。這將增加恐怖組織的束縛。因此,美國似乎在爭取影響力。但目前尚不清楚黎巴嫩真主黨和伊朗直接控制之外的替代能源是否也有利於真主黨和伊朗。黎巴嫩經濟一團糟,這對伊朗來說看起來很糟糕,因為它表明伊朗佔領的系統正在破產。但拯救黎巴嫩毫無疑問,真主黨將受益並將資源轉移到其他邪惡活動上。簡而言之,如果黎巴嫩能夠通過美國促成能源交易來減輕對能源危機負責的負擔,那麼西方將賦予真主黨做其他事情的自由,從而賦予真主黨權力。 這是黎巴嫩的第 22 條軍規。無論國家採取什麼措施來支持黎巴嫩的軍隊或財政,最終, 真主黨 總是受益。任何將天然氣或其他石油或能源產品從其他來源(例如從約旦或通過約旦)運抵黎巴嫩的交易的邏輯並不一定會損害伊朗、真主黨和敘利亞政權。這是因為敘利亞政權、真主黨和伊朗在摧毀黎巴嫩經濟和像大蛇吞噬獵物一樣吞噬這個國家時,已經讓黎巴嫩流血了。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伊朗與美國或該地區的美國合作夥伴之間為向黎巴嫩提供能源需求而展開的競購戰真的會切斷伊朗或削弱真主黨的作用。多年來,資金大量湧入黎巴嫩軍隊,據稱是為了製衡真主黨,而真主黨只是將其用作在黎巴嫩南部公開地在黎巴嫩軍隊眼皮底下開闢更多空間的一種方式。在敘利亞內戰期間,真主黨執行黎巴嫩的外交政策,並向敘利亞派遣部隊。它現在在戈蘭附近運作。黎巴嫩軍隊得到的錢越多,真主黨獲得的權力也越大。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一項可能賦予敘利亞政權權力的複雜能源交易也不會以某種方式幫助真主黨。俄羅斯會支持這樣的協議,以賦予敘利亞政權權力和新的影響力,這不足為奇。這是否可以穩定該地區,將黎巴嫩與敘利亞和約旦聯繫起來,從而減少更多衝突的機會,是另一個問題。俄羅斯會支持這樣的協議,以賦予敘利亞政權權力和新的影響力,這不足為奇。這是否可以穩定該地區,將黎巴嫩與敘利亞和約旦聯繫起來,從而減少更多衝突的機會,是另一個問題。俄羅斯會支持這樣的協議,以賦予敘利亞政權權力和新的影響力,這不足為奇。這是否可以穩定該地區,將黎巴嫩與敘利亞和約旦聯繫起來,從而減少更多衝突的機會,是另一個問題。 在黎巴嫩 Marjayoun 揮舞真主黨旗幟。(信用:阿齊茲塔赫/路透社) 埃及、阿聯酋和伊拉克等地區國家以及約旦都希望找到一種方法讓敘利亞重返阿拉伯聯盟並支持其穩定。我們的想法是把它從伊朗拉走。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證據表明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俄羅斯和約旦等其他國家是否可以通過能源完成這項任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美國和俄羅斯可能會在這條道路上達成一致,這也有助於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建立對烏克蘭等其他文件的信任。 約旦士兵遇害使安曼和大馬士革陷入困境——分析 毒品交易現已在約旦造成人員傷亡。這對王國來說是個壞消息。 塞思·J· 弗蘭茨曼 發佈時間: 2022-01-16 15:31 更新時間: 2022 年 1 月 16 日 17:09 2018 年 4 月 26 日,在約旦安曼東部阿茲拉克的一個約旦軍事基地,美國士兵站在約旦國旗旁邊參加“渴望獅子”演習 (圖片來源:MUHAMMAD HAMED/REUTERS) 廣告 據報導,週日,一名 約旦士兵被打死,幾名士兵受傷。 殺戮是由於從敘利亞走私毒品而發生的。據路透社報導,一份軍方聲明稱,走私者逃回敘利亞,留下了大量毒品。 聲明說:“軍隊將全力回應並解決[反對]任何滲透企圖,以保護我們的邊界並阻止任何膽敢侵犯我們國家安全的人。” 這使安曼陷入困境。約旦出現在新聞中是因為美國顯然鼓勵約旦和埃及參與供應 黎巴嫩的能源需求 。這可能會經過敘利亞,因為那是通往黎巴嫩的最合乎邏輯的陸路走廊。 約旦多年來一直在努力穩定與敘利亞的關係,約旦國王在沉寂多年後於去年10月首次接到敘利亞政權領導人巴沙爾·阿薩德的電話。 約旦的位置很複雜,不僅因為它與敘利亞接壤,而且敘利亞內戰即將蔓延多年。它還收容了數十萬敘利亞難民。約旦歡迎他們為兄弟,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有部落或家庭聯繫,因為敘利亞南部和約旦北部有著共同的歷史。 本週,敘利亞軍隊士兵在德拉巴拉德擺姿勢。(信用:SANA/REUTERS) 在敘利亞戰爭期間,約旦還主辦了“手術室”。2014 年的報導指出,約旦“謹慎地”協助敘利亞叛軍。其他國家也幫助了這些叛軍,在某些情況下通過約旦。這包括美國,它甚至在敘利亞境內約旦-伊拉克邊境附近的坦夫建立了一個駐軍。 2018 年,當阿薩德政權在俄羅斯的支持下重返敘利亞南部並擊敗敘利亞南部叛軍時,對叛軍的支持分崩離析。他們中的一些人乘坐公共汽車前往伊德利卜,其他人留下並加入了與敘利亞陸軍第 5 軍有聯繫的俄羅斯支持的部隊。艾哈邁德·奧德 (Ahmed Audeh) 成為該部門的關鍵人物。 與此同時,約旦的難民選擇不回家,害怕受到影響。此外,在敘利亞南部,心懷不滿的當地人和政權之間的戰鬥仍在繼續。那裡可能也有 ISIS 細胞,真主黨已經建立了存在。 一種減少神經病變的簡單方法(觀看) 由今日健康新聞贊助 約旦國王與 2015 年的美國一樣,試圖轉向打擊 ISIS。從那時起,約旦明白穩定在敘利亞南部很重要。 然而,虛弱的敘利亞政權已被戰爭掏空。伊朗的觸手通過阿爾布卡馬爾過境點和伊瑪目阿里基地進入伊拉克邊境。從那裡開始,伊朗尋求使用離約旦不遠的走廊來支持從敘利亞對以色列的行動。多年來,空襲一直針對伊朗在敘利亞的行動。2019年,俄羅斯甚至聲稱以色列正在飛越約旦對敘利亞進行空襲。 再加上最近的攻擊。雖然約旦希望穩定,而包括埃及、伊拉克和阿聯酋在內的其他阿拉伯國家希望與敘利亞進行一些接觸,但人們擔心敘利亞正在無精打采地涉足毒品貿易。 毒品通常是恐怖組織和類似黑手黨的毒品國家的重要交易。真主黨參與國際毒品貿易。約旦現在擔心所有來自敘利亞的毒品。這些顯然是運往海灣地區的卡車。 路透社報導說:“去年,約旦軍隊說它擊落了一架在邊境飛過大量毒品的無人機。” “約旦官員說,黎巴嫩伊朗支持的真主黨組織和在敘利亞南部佔據主導地位的民兵組織走私了一種最受歡迎的違禁藥物,一種被稱為 Captagon 的興奮劑,在阿拉伯海灣有一個蓬勃發展的市場。真主黨否認這些指控,稱它們是捏造的。” New Lines 戰略與政策研究所高級分析師兼 Power Vacuums 項目負責人 Caroline Rose 就 Captagon 貿易問題撰寫了大量文章。她在去年 11 月的一篇文章中寫道:“Captagon 的運輸繼續使地區執法系統不堪重負,沙特阿拉伯在其陸上和海港收到了數以百萬計的 Captagon 藥片,這些藥片偽裝成橙子、石榴、可可豆和葡萄等合法商品。” “同樣,約旦一直在努力跟上貿易的步伐,因為其部隊缺乏必要的資源和人員來攔截所有可疑的跨境運輸,並應對與販運者的暴力跨境衝突。在歐洲和非洲的整個地中海地區,來自敘利亞的 Captagon 的緝獲變得更加頻繁,在披薩烤箱中被發現走私, 去年 11 月,New Lines Institute 的另一篇文章探討了約旦的政策和敘利亞局勢。Abdulaziz Kilani 寫道:“約旦一直是 Captagon 的過境國……它與敘利亞加強合作的希望之一是解決來自北方的走私問題。” [圖片] 近 120 歲的琳達·格雷可能是最年長的在世明星 由 http://medicalmatters.com/ 贊助 被推薦 毒品交易現已在約旦造成人員傷亡。這對安曼來說是個壞消息。與敘利亞的聯繫並沒有減少貿易。受到製裁的敘利亞政權顯然正在利用貿易來保持資金流動。 如果尋求外聯的國家不能減少貿易,那麼就不清楚他們與敘利亞政權的外聯取得了什麼成果。它還應該質疑將敘利亞作為能源中心通過約旦向黎巴嫩供應。 利比亞軍閥的飛機降落在以色列 Khalifa Haftar 在前往以色列之前在塞浦路斯短暫降落,在那裡停留了兩個小時,然後返回塞浦路斯。 拉哈夫 ·哈科夫 發佈時間: 2022 年 1 月 15 日 20:08 更新時間: 2022 年 1 月 15 日 20:14 利比亞指揮官哈利法·哈夫塔爾在雅典議會會見希臘總理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未圖示)。 (圖片來源:路透社) 廣告 週四,一架屬於利比亞軍閥和總統候選人哈利法·哈夫塔爾的私人飛機降落在以色列。 達索獵鷹 900 飛機從利比亞起飛,在塞浦路斯短暫降落,然後前往以色列,在那裡停留了兩個小時,然後返回塞浦路斯。 哈夫塔爾是利比亞國民軍的負責人,該軍在 2014-2020 年與北非國家國際公認的政府進行了內戰。 幾天前,沙特和利比亞媒體報導稱,哈夫塔爾的競爭對手利比亞總理阿卜杜勒哈米德·穆罕默德·德貝貝最近在約旦 會見了摩薩德主任 大衛·巴尼亞,討論與以色列的正常化問題,幾天前他就明顯訪問了以色列。 據報導,德貝貝的辦公室否認了會議的舉行。 利比亞新任總理阿卜杜勒哈米德·德貝貝週三在利比亞蘇爾特會見了社區長者。(信用:ESAM OMRAN AL-FETORI/REUTERS) 據《國土報》報導,哈夫塔爾的兒子去年也與以色列情報官員會面。 2019年,哈夫塔爾領導的利比亞東部政府外長表示希望利比亞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 近年來,以色列和利比亞之間的其他接觸是與代號為“毛茲”的前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和前辛貝特(以色列安全局)官員尼姆羅德蓋茲進行的。 對於近年來捲入內戰的利比亞政界人士來說,實現與以色列的 正常化可能是一個艱難的舉措。 原定於 2021 年 12 月下旬舉行的利比亞大選被推遲,預計新日期將在本月晚些時候宣布。 蘇丹於 2020 年底宣布與以色列建立關係,但其深刻的政治分歧,包括從 10 月開始的政變,未能完成正常化。 Yonah Jeremy Bob 為本報告做出了貢獻。 阿爾及利亞準備與摩洛哥開戰,以色列引發恐慌-報告 11 月,以色列國防部長本尼甘茨與摩洛哥國防部長簽署了首份國防和安全諒解備忘錄。 本傑明 ·溫塔爾 發佈時間: 2022-01-15 17:38 更新時間: 2022年1月15日18:51 示威者揮舞阿爾及利亞國旗 (圖片來源:路透社/克里斯蒂安·哈特曼) 廣告 阿爾及利亞對以色列和摩洛哥軍隊之間 日益增長的軍事合作 處於極度焦慮和偏執狀態。 “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之間的緊張局勢每天都在升級,以至於我們現在正在談論兩個馬格里布國家之間的戰爭,”根據巴黎報紙 L'Opinion 的最新報導。 該新聞媒體援引與阿爾及利亞軍方關係密切的消息人士的話稱,“阿爾及利亞不想與摩洛哥開戰,但它已經做好了這樣做的準備。” JPost 的熱門文章 Read More High Court rejects petition to block Deri from future office as premature 一位與阿爾及利亞軍方關係密切的自稱為“鷹派”的消息人士告訴法國報紙,“如果必須這樣做,那就是今天,因為我們在各個層面都處於軍事優勢地位,幾年後可能不會如此。 ” 消息人士稱,令阿爾及利亞政權不安的“是以色列對摩洛哥的支持”。“這將在估計三年內改變這種情況。” 國防部長本尼·甘茨和摩洛哥國防部長阿卜杜拉蒂夫·盧迪伊上個月在拉巴特簽署了一份國防備忘錄。(信用:以色列國防部) 據 L'Opinion 消息人士稱,“阿爾及利亞人最擔心的武器是與電子戰和無人機有關的武器。” “目前,美國人告訴以色列人不要提供可能立即導致軍事失衡的武器系統,有利於摩洛哥,”一位消息人士告訴日報。 11 月,國防部長本尼·甘茨與摩洛哥國防部長 簽署了首份國防和安全諒解備忘錄。 一種減少神經病變的簡單方法(觀看) 由今日健康新聞贊助 “摩洛哥軍方購買了以色列反無人機系統 Skylock Dome,”國防新聞 11 月報導。 同月,媒體報導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 (IAI) 獲得了一筆 2200 萬美元的交易,為摩洛哥提供“神風敢死隊”無人機。 據L'Opinion 報導,任命前國防部長 Amir Peretz 為出生於摩洛哥的 AIA 負責人,給阿爾及利亞政權帶來了額外的擔憂。 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之間的戰鬥是為了“在該地區的領導地位”。該報的消息人士稱,並補充說阿爾及利亞“必須實施更積極的外交戰略”。 “在過去 10 年裡,阿爾及爾購買的設備(105 億美元)是摩洛哥(4.5 美元)的兩倍多,”它說。 2018年,2020年與以色列建立外交正常化的摩洛哥表示,伊朗駐阿爾及利亞大使館協助黎巴嫩恐怖組織真主黨支持摩洛哥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區的波利薩里奧獨立運動。 “真主黨派軍事官員前往波利薩里奧,為前線提供……武器,並訓練他們進行城市戰,”摩洛哥外交部長納賽爾·布里塔當時說。 想知道經濟何時會恢復到 COVID 之前的水平?在此處閱讀預測 雅虎贊助 被推薦 美國以及歐洲、中東和拉丁美洲的許多政府已將伊朗支持的聖戰運動真主黨列為恐怖實體。 2018年,由於伊朗支持真主黨和西撒哈拉獨立運動波利薩里奧陣線,摩洛哥將伊朗駐德黑蘭大使驅逐出境,並關閉了駐德黑蘭大使館。 美國政府宣布西撒哈拉地區是摩洛哥領土的一部分。 摩洛哥外交部長納賽爾·布里塔(Nasser Bourita)當時表示,“第一批武器最近”通過伊朗政權駐阿爾及爾大使館的一個“元素”送往阿爾及利亞政權支持的波利薩里奧陣線。 “摩洛哥有無可辯駁的證據、名字和具體行動來證實波利薩里奧和真主黨之間的同謀,”布里塔說。 阿爾及利亞的觀察員指出,該國多年來一直是反猶太主義和反以色列言論的溫床,包括削弱以色列-摩洛哥外交正常化的努力。阿爾及利亞當時的總理阿卜杜拉齊茲·杰拉德(Abdelaziz Djerad)表示,在美國於 2020 年通過談判取得突破以建立摩洛哥和以色列之間的關係後:“猶太復國主義實體現在希望更接近我們的邊界。” 據摩洛哥世界新聞報導,阿爾及利亞通訊部長阿馬爾·貝爾希默在 9 月表示,他的國家“是多方真正和系統性戰爭的主題,其中最重要的是摩洛哥-猶太復國主義聯盟”。 自 2019 年 2 月開始抗議時任總統阿卜杜拉齊茲·布特弗利卡(Abdelaziz Bouteflika)宣布競選第五個任期的希拉克運動(也稱為微笑革命)以來,阿爾及利亞一直處於劇烈動盪狀態。希拉克運動尋求民主的阿爾及利亞。 《耶路撒冷郵 報》去年報導說,阿爾及利亞總統阿卜杜勒馬吉德·特本於 5 月 18 日解雇了該國的調解人卡里姆·尤內斯,原因是據報導他的女兒與以色列阿拉伯人結婚。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美國外國專家邁克爾·魯賓(Michael Rubin)長期以來一直認為,摩洛哥應該因其親美政策等方面而被譽為中東穆斯林的模范國家。1777年,摩洛哥王國是第一個承認美國獨立的國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2.01.08 國際新聞導讀-哈薩克情勢與作者外放加勒比海的赴任經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蘇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2022.01.07 國際新聞導讀-美國伊朗互試誠意、海地總理遭暗殺、美國駐伊拉克基地遭攻擊 美國:“上週談判取得了一些溫和進展”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表示,美國將“密切關注”,以確定伊朗是否真誠地重新加入伊朗核協議。 由 OMRI NAHMIAS 發佈時間: 2022 年 1 月 5 日 06:50 更新時間: 2022 年 1 月 5 日 13:41 2021 年 12 月 17 日,歐洲對外行動署 (EEAS) 副秘書長恩里克·莫拉 (Enrique Mora) 和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阿里·巴蓋里·卡尼 (Ali Bagheri Kani) 和代表團在奧地利維也納等待 JCPOA 聯合委員會會議的開始。 (圖片來源:歐盟駐維也納代表團/通過路透社的講義) 廣告 華盛頓——國務院發言人 內德·普萊斯 週二表示,美國希望在本週間接談判期間維也納會談取得的進展的基礎上再接再厲。會談於1月3日恢復,目前正在進行中。 “此時我們可以說的是,上週的談判取得了一些適度的進展;我們希望在本週的基礎上再接再厲,”普萊斯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說。“很清楚的是,如果我們不能很快就相互恢復遵守情況達成諒解,伊朗加速採取的核步驟將越來越多地削弱 JCPOA 的防擴散好處。” 他說,美國將“密切關注”,以確定“伊朗人是否像我們一直在尋求相互遵守 JCPOA 那樣真誠和堅定”。 “我們一再強調,實現相互遵守 JCPOA 仍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因為在這一刻,在這一天,JCPOA 帶來的不擴散利益是最好的結果。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他繼續說道。“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因為伊朗繼續採取核措施,只會削弱 2015 年協議將重新生效的保證的效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首要任務仍然是實現並實施快速相互回歸以完全遵守 JCPOA。”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 Ned Price 於 2021 年 2 月 22 日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務院每日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講話(圖片來源:NICHOLAS KAMM/POOL VIA REUTERS) 他還談到了可能解除制裁的問題。“我要說的是解除制裁和美國將採取的措施——在製裁方面,以及如果我們要實現相互恢復遵守伊朗核協議,伊朗將需要採取的核措施。 JCPOA ,這確實是目前在維也納進行的談判的核心,”普萊斯說。“他們一直是在維也納進行的這些談判的核心,在這些問題的一切都達成一致之前,什麼都沒有達成一致。所以我不想領先於我們現在的位置。” “但即使取得了一些進展,基本情況仍然存在,”普萊斯補充道。“伊朗需要對其核計劃保持克制,並認真地在維也納進行談判。” 美國譴責朝鮮發射彈道導彈 朝鮮在其東海岸發射了一枚疑似彈道導彈,對鄰國韓國構成威脅。 通過路透 發佈時間: 2022 年 1 月 5 日 01:40 更新時間: 2022 年 1 月 5 日 16:09 朝鮮朝鮮中央通訊社 (KCNA) 於 2020 年 3 月 22 日發布的這張照片中,疑似導彈被發射。 (圖片來源:朝中社/路透社) 廣告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美國周三譴責朝鮮發射彈道導彈,稱其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的多項決議,並對平壤的鄰國構成威脅。 朝鮮週三在其東海岸發射了一枚疑似彈道導彈,就在 韓國總統文在 寅出席他希望最終連接分裂的朝鮮半島的鐵路線奠基儀式前幾個小時。 在與韓國和美國的談判陷入僵局的情況下,朝鮮自 10 月以來的首次發射突顯了領導人金正恩的新年誓言,即加強軍隊以應對不穩定的國際局勢。 韓國參謀長聯席會議 (JCS) 表示,這枚推測的導彈是在上午 8 點 10 分左右從內陸位置發射的,經過東海岸並進入大海。 幾個小時後,文在寅訪問了靠近朝鮮邊境的韓國東海岸城市高城,在那裡他為一條他稱之為半島“和平與地區平衡的墊腳石”的新鐵路線破土動工。 2018 年 4 月 27 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分隔兩韓的非軍事區內的板門店休戰村握手。 ) 文在寅在儀式上的講話中承認發射引發了對緊張局勢的擔憂,並呼籲朝鮮為對話做出真誠的努力。 “我們不應該為了從根本上克服這種情況而放棄對話的希望,”他說。“如果韓朝共同努力,建立信任,和平終有一天會實現。” 擁有核武器的朝鮮明顯發射導彈突顯了文在 寅 在其五年任期於今年 5 月結束之前實現 外交突破所 面臨的挑戰。 通過鐵路重新連接兩國是 2018 年金正恩和文在寅會面的核心問題,但這些努力無濟於事,因為旨在說服朝鮮放棄核武器以換取放寬國際制裁的談判在 2019 年步履蹣跚。 金正恩的新年講話沒有提到韓國為重啟談判所做的努力,也沒有提到美國提出進行談判的提議,不過分析人士指出,這並不意味著他已經關閉了外交大門。 2021年世界糧食價格創10年新高 世界糧食價格在 2021 年上漲了 28%,達到 2011 年以來的最高平均水平,隨著經濟從 COVID-19 危機中復蘇,導致通貨膨脹更廣泛地飆升。 通過路透 發佈時間: 2022 年 1 月 6 日 11:39 2019 年 4 月 10 日,敘利亞阿勒頗卡拉薩區,一名男孩拿著世界糧食計劃署提供的食品援助紙箱 (圖片來源:路透社/OMAR SANADIKI) 廣告 聯合國 糧食機構週四表示,世界糧食價格在連續四個月上漲後於 12 月回落,但在 2021 年上漲 28%,為 2011 年以來的最高平均水平。 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食品價格指數追踪全球貿易量最大的食品商品的國際價格,上月平均為 133.7 點,而 11 月修正後為 134.9。 之前給出的 11 月數字為 134.4。 2021 年全年,基準指數平均為 125.7 點,較 2020 年上漲 28.1%,為 2011 年 131.9 以來的最高點。 月度指數一直在 10 年高位運行,反映了過去一年收成受挫和需求旺盛。 2020 年 7 月 20 日,人們聚集在也門薩那的慈善廚房領取口糧。照片拍攝於 2020 年 7 月 20 日。(圖片來源:REUTERS/KHALED ABDULLAH) 該機構表示,除乳製品外,12月份食品價格指數中所有類別的價格均有所回落,植物油和食糖價格大幅下跌。 然而,它補充說,所有類別都在 2021 年出現了急劇增長。 隨著經濟活動從 冠狀病毒危機中 復蘇,食品價格上漲也助長了更廣泛的通脹飆升 。 糧農組織警告說,依賴進口國家的食品成本上升使貧困人口面臨風險。 World food prices hit 10-year peak in 2021 World food prices have jumped 28% over 2021 for the highest average level since 2011, contributing to the broader surge in inflation as the economy recovers from the COVID-19 crisis. By REUTERS Published: JANUARY 6, 2022 11:39 A boy holds a cardboard box of food aid received from World Food Programme in Aleppo's Kalasa district, Syria, April 10, 2019 (photo credit: REUTERS/OMAR SANADIKI) Advertisement World food prices eased in December after four consecutive monthly gains but jumped 28% over 2021 for the highest average level since 2011, the UN food agency said on Thursda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s (FAO) food price index, which tracks international prices of the most globally traded food commodities, averaged 133.7 points last month compared with a revised 134.9 for November. The November figure was previously given as 134.4. For 2021 as a whole, the benchmark index averaged 125.7 points, up 28.1% from 2020 and the highest since 131.9 in 2011. The monthly index has been running at 10-year highs, reflecting harvest setbacks and strong demand over the past year. People crowd to get food rations from a charity kitchen in Sanaa, Yemen July 20, 2020. Picture taken July 20, 2020. (credit: REUTERS/KHALED ABDULLAH) With the exception of dairy products, prices for all categories in the food price index eased in December, with vegetable oils and sugar falling significantly, the agency said. However, all categories showed sharp increases over 2021, it added. Higher food prices have also contributed to a broader surge in inflation as economic activity recovers from the coronavirus crisis. The FAO has warned that higher food costs in import-reliant countries are putting poorer populations at risk. Will statement by five powers block nuclear Armageddon? - analysis 2022 is still scary no matter what the five powers said on Monday and no matter what happens in the Iran nuclear talks. By YONAH JEREMY BOB Published: JANUARY 4, 2022 16:48 A mushroom cloud is seen caused by a nuclear bomb in this illustration. (photo credit: PIXABAY) Advertisement With all of the focus on Iran’s nuclear-weapons program , it is far from the only threat for a nuclear exchange, and there are many other countries that are more dangerous candidates for leading to worldwide nuclear Armageddon. That is only one reason why Monday’s statement by the five powers – the US, Russia, China, England and France – against nuclear weapons is a nice thought. But it could be somewhat empty. First, neither Iran nor these countries are the most likely candidates to use nuclear weapons in the near future, with North Korea and Pakistan often being the greatest concerns. Top Articles By JPost Read More COVID-19 school policies could change on Sunday - here's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Tehran is weeks away from sufficient uranium and then trying to spend six months to two years to solve other weaponization issues to get to its first nuclear weapon. Pyongyang is estimated to already have 40-50 nuclear weapons. Kim Jong Un, North Korea's leader, attends a meeting with Nguyen Thi Kim Ngan, chairwoman of Vietnam's National Assembly, at the National Assembly in Hanoi (credit: REUTERS) North Korean leader Kim Jong Un is considered fanatical, unstable and unpredictable if his country were to fall into what he perceived as a desperate economic or security situation – even if a rational person might not view the situation as desperate. Experts have theorized that the best way to keep Kim from using his country’s nuclear weapons has been a mix of offering diplomatic benefits for some kind of future disarmament or peace-encouraging deal, along with making it clear that if he started a major war, his country would lose worse. Pakistan is another wild card. In theory, its approximate 165 nuclear weapons are kept under careful and stable lock and key by the military and intelligence apparatus. But some leaders of Pakistan have had radical ideologies and have aligned themselves with jihadist terrorist groups. Elon Musk Finds a Buyer for His ‘Last Remaining House,’ Outside San Francisco Sponsored by Mansion Global So no one really knows whether Pakistan can be counted on to think rationally if the wrong leader happened to be in power at the wrong time, such as during some kind of escalation with India, with which it has regular on-and-off conflicts over border issues. The US, England, France, India and Israel (which, according to foreign sources, has 80-200 nuclear weapons) are not expected to act irresponsibly. Generally, Russia and China are thought of as more responsible nuclear powers, given that Russia has had nuclear weapons since 1949 and China since 1962, and neither has used them despite many conflicts along the way. But is that trust changing? For an extended period before and after the fall of the USSR, Washington and Moscow cooperatively worked to reduce their nuclear missile arsenals, falling to 1,458 (Russia) and 1,389 (US) strategically deployed (there are thousands more on both sides that are not deployed). Yet, in recent years,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has esca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er “tactical” nuclear weapons, which do not violate the NEW START treaty that the two countries last year extended until at least 2026. Meanwhile, Beijing still has only 350 nuclear weapons. But like Putin, it is said to be working hard on developing additional, more modern and harder-to-defend-against nuclear missiles. Hypersonic weapons and additional submarine-based nuclear weapons are only a few other new areas where the US could find itself outflanked. Invest now $ 200 in Companies like… Sponsored by Top Invest Advisor Recommended by Might Putin consider using a tactical nuclear weapon against Ukraine if an initial conventional invasion was not going as planned, or might he threaten using one against NATO if it dared to interfere? Could the same question be applicable to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if he tried to invade Taiwan or if the US or some other ally tried to come to the aid of Taipei? In fact, it is the mix of the growing threats from Russia and China that led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to forgo extending other nonproliferation treaties, and it might have even dropped NEW START had Joe Biden not beaten Trump for the US presidency. To date,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has not really arrived at what its new nuclear strategy should be in dealing with the rising threat from Putin and Jinping. Portions of the US Democratic Party believe that Moscow and Beijing will restrain themselves if Washington leads by example by not modernizing its nuclear weapons and continuing to reduce its nuclear stockpiles even without an exact offset by the other side. They say even a significantly reduced US nuclear arsenal would be more than enough to annihilate any adversary. Others believe this is naive: that nuclear deterrence is about momentum and not just absolute numbers; that a new framework is needed, which includes China, lest the US reduce its arsenal while only getting a reduction from Russia. All of this is further complicated by Putin’s desire to use the nuclear issue as a bargaining chip to roll American/NATO influence back from Ukraine and portions of the former USSR countries in Asia and Warsaw Pact countries in Eastern Europe. And after all of that, if Iran does get to the nuclear threshold, virtually all predictions are that Saudi Arabia, Egypt and maybe others will also seek nuclear weapons, dramatically expanding the nuclear club. The more members there are in the club, especially in the volatile Middle East, the greater chance that some rogue general, coup leader or jihadist gets their hands on at least a “dirty” nuclear bomb and wreaks havoc against Israel or some Western country. This makes for a scary 2022 no matter what the five powers said on Monday and no matter what happens in the Iran nuclear talks. And it looks even scarier if the talks do not block Tehran’s path to the bomb in the coming months. 五國的聲明會阻止核世界末日嗎?- 分析 無論周一五國說什麼,無論伊朗核談判發生什麼,2022年仍然令人恐懼。 作者: 尤娜傑瑞米鮑勃 發佈時間: 2022 年 1 月 4 日 16:48 在此插圖中可以看到由核彈引起的蘑菇雲。 (照片來源:PIXABAY) 廣告 由於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 伊朗的核武器計劃上 ,它遠非核交換的唯一威脅,還有許多其他國家是導致全球核世界末日的更危險候選國。 這只是為什麼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和法國 這五個大國 周一 發表 反對核武器的聲明是個好主意的一個原因。但它可能有點空。 首先,伊朗和這些國家都不是近期內最有可能使用核武器的候選國,朝鮮和巴基斯坦往往是最大的擔憂。 JPost 的熱門文章 Read More Israel marks shift in COVID management with new testing rules 德黑蘭距離足夠的鈾還有幾週的時間,然後試圖用六個月到兩年的時間來解決其他武器化問題,以獲得它的第一個核武器。 據估計,平壤已經擁有 40-50 枚核武器。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河內國會與越南國會主席阮氏金銀會面(圖片來源:REUTERS)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被認為是狂熱、不穩定和不可預測的,如果他的國家陷入他認為的絕望的經濟或安全局勢——即使一個理性的人可能不會認為這種情況是絕望的。 專家認為,阻止金正恩使用其國家核武器的最佳方法是為未來某種裁軍或促進和平的協議提供外交利益,同時明確表示,如果他發動一場重大戰爭,他的國家會輸得更慘。 巴基斯坦是另一張外卡。理論上,它的大約 165 件核武器被軍事和情報機構小心和穩定地鎖定和鎖定。但巴基斯坦的一些領導人有激進的意識形態,並與聖戰恐怖組織結盟。 因此,沒有人真正知道如果錯誤的領導人碰巧在錯誤的時間掌權,例如在與印度的某種升級期間,巴基斯坦是否可以理性地思考邊界問題。 美國、英國、法國、印度和以色列(據外國消息來源稱,它們擁有 80-200 枚核武器)預計不會不負責任地採取行動。 一般而言,俄羅斯和中國被認為是更負責任的核大國,因為俄羅斯自 1949 年以來擁有核武器,中國自 1962 年以來擁有核武器,儘管沿途發生了許多衝突,但雙方都沒有使用過核武器。 但這種信任會改變嗎? 在蘇聯解體前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華盛頓和莫斯科合作削減了他們的核導彈庫,戰略部署的數量分別為 1,458 枚(俄羅斯)和 1,389 枚(雙方還有數千枚未部署) )。 然而,近年來,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 (Vladimir Putin) 升級了小型“戰術”核武器的開發,這些武器並未違反兩國去年至少延長至 2026 年的新 START 條約。 與此同時,北京仍然只有350枚核武器。但與普京一樣,據說它正在努力開發更多、更現代、更難防禦的核導彈。高超音速武器和額外的潛基核武器只是美國可以發現自己包抄的其他幾個新領域。 如果最初的常規入侵沒有按計劃進行,普京可能會考慮對烏克蘭使用戰術核武器,或者如果北約敢於乾涉,他可能會威脅使用戰術核武器對付烏克蘭? 如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試圖入侵台灣,或者如果美國或其他盟友試圖幫助台北,同樣的問題是否適用於他? 事實上,正是來自俄羅斯和中國日益增長的威脅的混合導致特朗普政府放棄延長其他核不擴散條約,如果喬拜登沒有擊敗特朗普競選美國總統,它甚至可能放棄新起點。 迄今為止,拜登政府還沒有真正確定其新的核戰略應該是什麼,以應對來自普京和金平的日益加劇的威脅。 美國民主黨的部分成員認為,如果華盛頓以身作則,即使沒有對方完全抵消,也不對其核武器進行現代化改造並繼續減少其核儲備,莫斯科和北京將克制自己。 他們說,即使美國核武庫大幅減少,也足以消滅任何對手。 其他人認為這是天真的:核威懾是關於動量而不僅僅是絕對數字;需要一個新的框架,其中包括中國,以免美國削減其軍火庫而只能從俄羅斯那裡得到削減。 由於普京希望利用核問題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將美國/北約的影響力從烏克蘭和亞洲的前蘇聯國家的部分地區以及東歐的華沙條約國家撤回,所有這一切都變得更加複雜。 畢竟,如果伊朗真的達到核門檻,幾乎所有的預測都是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也許其他國家也將尋求核武器,從而大大擴大核俱樂部。 俱樂部成員越多,尤其是在動蕩的中東,某些流氓將軍、政變領導人或聖戰分子獲得至少“骯髒”核彈並對以色列或某些西方國家造成嚴重破壞的可能性就越大。 無論五國周一說什麼,無論伊朗核談判發生什麼,這都會使 2022 年變得可怕。如果談判沒有在未來幾個月阻止德黑蘭通往炸彈的道路,那看起來會更可怕。 Will statement by five powers block nuclear Armageddon? - analysis 2022 is still scary no matter what the five powers said on Monday and no matter what happens in the Iran nuclear talks. By YONAH JEREMY BOB Published: JANUARY 4, 2022 16:48 A mushroom cloud is seen caused by a nuclear bomb in this illustration. (photo credit: PIXABAY) Advertisement With all of the focus on Iran’s nuclear-weapons program , it is far from the only threat for a nuclear exchange, and there are many other countries that are more dangerous candidates for leading to worldwide nuclear Armageddon. That is only one reason why Monday’s statement by the five powers – the US, Russia, China, England and France – against nuclear weapons is a nice thought. But it could be somewhat empty. First, neither Iran nor these countries are the most likely candidates to use nuclear weapons in the near future, with North Korea and Pakistan often being the greatest concerns. Top Articles By JPost Read More Iran-backed militant targeted by shooting near Baghdad - report Tehran is weeks away from sufficient uranium and then trying to spend six months to two years to solve other weaponization issues to get to its first nuclear weapon. Pyongyang is estimated to already have 40-50 nuclear weapons. Kim Jong Un, North Korea's leader, attends a meeting with Nguyen Thi Kim Ngan, chairwoman of Vietnam's National Assembly, at the National Assembly in Hanoi (credit: REUTERS) North Korean leader Kim Jong Un is considered fanatical, unstable and unpredictable if his country were to fall into what he perceived as a desperate economic or security situation – even if a rational person might not view the situation as desperate. Experts have theorized that the best way to keep Kim from using his country’s nuclear weapons has been a mix of offering diplomatic benefits for some kind of future disarmament or peace-encouraging deal, along with making it clear that if he started a major war, his country would lose worse. Pakistan is another wild card. In theory, its approximate 165 nuclear weapons are kept under careful and stable lock and key by the military and intelligence apparatus. But some leaders of Pakistan have had radical ideologies and have aligned themselves with jihadist terrorist groups. China’s Youngest Female Billionaire Sells Sydney Penthouse at a Loss Sponsored by Mansion Global So no one really knows whether Pakistan can be counted on to think rationally if the wrong leader happened to be in power at the wrong time, such as during some kind of escalation with India, with which it has regular on-and-off conflicts over border issues. The US, England, France, India and Israel (which, according to foreign sources, has 80-200 nuclear weapons) are not expected to act irresponsibly. Generally, Russia and China are thought of as more responsible nuclear powers, given that Russia has had nuclear weapons since 1949 and China since 1962, and neither has used them despite many conflicts along the way. But is that trust changing? For an extended period before and after the fall of the USSR, Washington and Moscow cooperatively worked to reduce their nuclear missile arsenals, falling to 1,458 (Russia) and 1,389 (US) strategically deployed (there are thousands more on both sides that are not deployed). Yet, in recent years,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has esca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er “tactical” nuclear weapons, which do not violate the NEW START treaty that the two countries last year extended until at least 2026. Meanwhile, Beijing still has only 350 nuclear weapons. But like Putin, it is said to be working hard on developing additional, more modern and harder-to-defend-against nuclear missiles. Hypersonic weapons and additional submarine-based nuclear weapons are only a few other new areas where the US could find itself outflanked. The banana island is a billionaire’s paradise. Sponsored by Mansion Global Recommended by Might Putin consider using a tactical nuclear weapon against Ukraine if an initial conventional invasion was not going as planned, or might he threaten using one against NATO if it dared to interfere? Could the same question be applicable to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if he tried to invade Taiwan or if the US or some other ally tried to come to the aid of Taipei? In fact, it is the mix of the growing threats from Russia and China that led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to forgo extending other nonproliferation treaties, and it might have even dropped NEW START had Joe Biden not beaten Trump for the US presidency. To date,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has not really arrived at what its new nuclear strategy should be in dealing with the rising threat from Putin and Jinping. Portions of the US Democratic Party believe that Moscow and Beijing will restrain themselves if Washington leads by example by not modernizing its nuclear weapons and continuing to reduce its nuclear stockpiles even without an exact offset by the other side. They say even a significantly reduced US nuclear arsenal would be more than enough to annihilate any adversary. Others believe this is naive: that nuclear deterrence is about momentum and not just absolute numbers; that a new framework is needed, which includes China, lest the US reduce its arsenal while only getting a reduction from Russia. All of this is further complicated by Putin’s desire to use the nuclear issue as a bargaining chip to roll American/NATO influence back from Ukraine and portions of the former USSR countries in Asia and Warsaw Pact countries in Eastern Europe. And after all of that, if Iran does get to the nuclear threshold, virtually all predictions are that Saudi Arabia, Egypt and maybe others will also seek nuclear weapons, dramatically expanding the nuclear club. The more members there are in the club, especially in the volatile Middle East, the greater chance that some rogue general, coup leader or jihadist gets their hands on at least a “dirty” nuclear bomb and wreaks havoc against Israel or some Western country. This makes for a scary 2022 no matter what the five powers said on Monday and no matter what happens in the Iran nuclear talks. And it looks even scarier if the talks do not block Tehran’s path to the bomb in the coming months. 海地總理在暗殺未遂中倖存下來 海地總理阿里爾·亨利的辦公室週一表示,“土匪和恐怖分子”曾試圖在教堂開槍射擊海地總理。 通過路透 發佈時間: 2022 年 1 月 3 日 21:58 海地總理阿里爾·亨利於 2021 年 11 月 24 日在海地太子港舉行的新內閣部長就職儀式上發表講話。 (照片來源:路透社/RALPH TEDY EROL) 廣告 他的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說,槍手在周六紀念加勒比國家獨立的活動中試圖暗殺 海地 總理阿里爾亨利,但未成功。 亨利的辦公室週一表示,“土匪和恐怖分子”曾試圖在北部城市戈納伊夫的一座教堂射殺首相,那裡正在舉行獨立 218 週年紀念儀式。 社交媒體上播放的視頻片段顯示,當武裝團體開始在戈納伊夫大教堂外開槍時,亨利和他的隨行人員爭先恐後地沖向他們的車輛。 JPost 的熱門文章 Read More Iran-backed militant targeted by shooting near Baghdad - report 當地媒體稱,1人在槍聲中喪生,2人受傷。國家警察無法立即確認傷亡人數。 總理辦公室表示,已經對向亨利車隊開槍的嫌疑人發出了逮捕令。 2021 年 10 月 21 日,海地太子港前警察局長萊昂·查爾斯辭職後,海地總理阿里爾·亨利在任命 Frantz Elbe 為海地國家警察局局長的儀式上發表講話。(圖片來源:REUTERS/RALPH泰迪埃羅) 這次襲擊再次引發了對海地官員安全的擔憂,自7 月總統喬維內爾·莫伊斯 (Jovenel Moise)被 暗殺 以來,海地一直陷入政治動盪。 亨利的政府正面臨越來越多的合法性挑戰,在莫伊茲被疑似僱傭軍殺害後不到兩週,亨利就宣誓就任總理。該國尚未確定選舉莫伊斯繼任者的日期。 Haitian prime minister survives assassination attempt Haitian Prime Minister Ariel Henry's office said on Monday that 'bandits and terrorists' had tried to shoot the prime minister at a church. By REUTERS Published: JANUARY 3, 2022 21:58 Haitian Prime Minister Ariel Henry speaks at an investiture ceremony for new cabinet ministers, in Port-au-Prince, Haiti, November 24, 2021. (photo credit: REUTERS/RALPH TEDY EROL) Advertisement Gunmen unsuccessfully attempted to assassinate Haitian Prime Minister Ariel Henry during an event on Saturday commemorating the Caribbean country's independence, his office said in a statement. Henry's office said on Monday that "bandits and terrorists" had tried to shoot the prime minister at a church in the northern city of Gonaives where the ceremony marking the 218th anniversary of independence was taking place. Video footage broadcast on social media showed Henry and his entourage scrambling toward their vehicles as an armed group began shooting outside the cathedral in Gonaives. Top Articles By JPost Local media said one person was killed and two were injured in the gunfire. National police were unable to immediately confirm the casualties. The prime minister's office said arrest warrants had been issued for the suspects who fired on Henry's convoy. Haitian Prime Minister Ariel Henry speaks at a ceremony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Frantz Elbe as Chief of the Haitian National Police after the resignation of former Chief Leon Charles, in Port-au-Prince, Haiti October 21, 2021. (credit: REUTERS/RALPH TEDY EROL) The attack has renewed concerns about the safety of officials in Haiti, which has been mired in political turmoil since the assassination of President Jovenel Moise in July. Henry, whose administration is facing mounting challenges to its legitimacy, was sworn in as prime minister barely two weeks after Moise's killing at the hands of suspected mercenaries. The country has yet to set a date to elect Moise's successor. 伊朗與美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影子戰爭是否即將爆發?- 分析 現在,已經出現的影子衝突,從巴格達一直延伸到對美國在敘利亞坦夫駐軍的襲擊,正在增長,並有爆發的風險。 作者: SETH J. FRANZMAN 發佈時間: 2022 年 1 月 5 日 22:10 更新時間: 2022 年 1 月 5 日 22:11 2022 年 1 月 4 日,在伊拉克安巴爾省的 Ain al-Asad 空軍基地可以看到被擊落的無人機殘骸。 (圖片來源:伊拉克媒體安全小組/通過路透社提供的資料) 廣告 在過去的三天裡, 親伊朗的團體使用無人機和火箭三度瞄準美國在伊拉克的軍隊和設施。這恰逢2020 年 1 月在美國空襲中喪生 的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 (Qasem Soleimani) 逝世週年紀念日。 然而,襲擊事件的增加似乎不僅僅是一個像徵性的周年紀念,斷斷續續的火箭發射場景;它可能會變得更大,因為襲擊還沒有擴展到敘利亞,而美國以反擊作為回應。 火箭和無人機襲擊伊拉克軍事基地(圖片來源:路透社) 一個錯誤的舉動可能會導致人員傷亡,這可能會使美國和伊朗之間的影子戰爭公開化,可能導致敘利亞發生衝突,進而影響以色列。親伊朗組織利用敘利亞打擊以色列,並將美國和以色列視為敵人。 在過去的幾天裡,看起來親伊朗的團體將使用無人機以像徵性的攻擊方式攻擊美軍。美國已經在巴格達、al-Asad 基地以及可能在伊拉克的埃爾比勒安裝了反無人機解決方案。在 1 月 4 日襲擊 al-Asad 基地後發布的一段視頻中,可以看到反無人機或所謂的反無人機起火,該基地是伊拉克軍隊的所在地,一些美軍在那裡設有設施。在美國殺死蘇萊曼尼後,同一基地於 2020 年 1 月遭到伊朗彈道導彈的襲擊。1 月 4 日前往基地的兩架無人機被導彈和機槍火力相結合,該系統稱為 C-RAM。 然而,1 月 3 日在巴格達和 4 日在 al-Asad 基地的無人機襲擊僅僅是個開始。巴格達的火箭彈是一種較舊的 240 毫米火箭彈,比 2019 年針對駐伊拉克美軍的數十次襲擊中使用的 107 毫米火箭彈大。在敘利亞,更多的火箭,據傳是 122 毫米格拉德火箭,也被用於瞄準 代爾祖爾 附近的 美軍 。美國進行了報復。隨後有報導稱第二天晚上在阿薩德發射了火箭。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至少自 2019 年底以來,美國有時會通過打擊敘利亞的親伊朗團體來回應伊拉克的襲擊事件。這部分是因為美國領導的聯盟可以在敘利亞為所欲為,而敘利亞政權不能要求美國離開它在敘利亞與伊斯蘭國作戰。在伊拉克,美國的局勢更加岌岌可危。 議會中強大的親伊朗聲音希望美國離開伊拉克。美國已表示已結束戰鬥行動,但在伊拉克仍有數千名人員。議會中反對美國的聲音往往與伊拉克的親伊朗民兵有關,這些民兵與伊斯蘭革命衛隊有直接聯繫,這意味著美國不想回應伊拉克的襲擊並造成人員傷亡。當美國在 2019 年確實以空襲作為回應時,它導致了對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的襲擊,美國的回應是殺死了蘇萊曼尼和伊拉克親伊朗領導人阿布·馬赫迪·穆罕迪斯。正是這個循環使我們走到了現在的位置。 最新報導表明,美國確實在敘利亞做出了回應。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指出:“美國領導的聯軍在周三早上遭到疑似伊朗支持的民兵襲擊後進行了反擊,他們向位於敘利亞東部靠近伊拉克邊境的基地發射了八輪間接射擊,但據報導沒有聯軍傷亡。聯盟的聲明。” 根據美國的一份聲明,聯軍“迅速做出反應,並向敘利亞馬亞丁郊外的襲擊源頭髮射了六輪大砲”。Mayadin 被稱為伊朗活動的中心。它位於從伊拉克邊境的阿爾布卡邁勒到代爾祖爾的同一條路線上。 這就是親伊朗民兵在這片土地上裝扮的地方。在 Albukamal 有一個名為伊瑪目阿里的伊朗基地。早在 2018 年 6 月,一次空襲襲擊了位於阿爾布卡邁勒的 Kataib 真主黨總部。Kataib真主黨由與伊斯蘭革命衛隊有聯繫並在伊拉克發揮關鍵作用的阿布·馬赫迪·穆罕迪斯領導。正是這個親伊朗的民兵網絡將敘利亞與伊拉克聯繫起來,並通過 Mayadin 和 Albukamal 等地將伊朗與真主黨聯繫起來。 現在,已經出現的影子衝突,從巴格達一直延伸到對美國在敘利亞坦夫駐軍的襲擊,正在增長,並有爆發的風險。這也可能影響到以色列,因為過去有外國報導稱,親伊朗組織針對以色列在敘利亞的空襲將目標對準了坦夫。它還可能影響在維也納舉行的伊朗協議談判。 Is Iran vs. US shadow war in Iraq and Syria about to explode? - analysis Now, the shadow conflict that has emerged, stretching from Baghdad to attacks on the US in Tanf garrison in Syria, is growing and risks exploding into the open. By SETH J. FRANTZMAN Published: JANUARY 5, 2022 22:10 Updated: JANUARY 5, 2022 22:11 The remains of the wreckage of a drone that was shot down are seen at Ain al-Asad air base in Anbar province, Iraq January 4, 2022. (photo credit: IRAQI MEDIA SECURITY CELL/HANDOUT VIA REUTERS) Advertisement Pro-Iranian groups used drones and rockets to target US forces and facilities in Iraq three times in the last three days . This coincided with the anniversary of the death of IRGC Quds Force head Qasem Soleimani, killed in a US airstrike in January 2020. However, the uptick in attacks seems to be more than just a symbolic anniversary desultory rocket fire scenario; it could be growing into something larger because the attacks have not extended to Syria and the US responded with counter-fire. Rocket and drone attacks on Iraqi military bases (Credit: Reuters) One false move could lead to casualties and that could bring the shadow war between the US and Iran out into the open, possibly leading to clashes in Syria which could affect Israel. Pro-Iran groups have used Syria to strike at Israel and view the US and Israel as enemies. Over the last several days, it looked like pro-Iran groups were going to use drones to attack US forces in symbolic attacks. The US has installed counter-drone solutions in Baghdad, al-Asad base and likely in Erbil as well, in Iraq. The counter-drone, or what is called counter-UAS, the fire was seen in a video published after a January 4 attack on the al-Asad base, one that houses Iraqi forces and where some US forces have a facility. The same base was attacked by Iranian ballistic missiles in January 2020 after the US killed Soleimani. The two drones that headed for the base on January 4 were hit with a combination of missile and machine-gun fire, a system known as C-RAM. However, the drone attacks on January 3 in Baghdad, and on the 4th at al-Asad base were just the beginning. The rockets in Baghdad were an older 240mm variety, larger than the 107mm rockets that were used in dozens of attacks in 2019 against US forces in Iraq. In Syria, more rockets, rumored to be 122mm Grad rockets, were also used to target US forces near Deir Ezzor . The US responded in retaliation. Reports of rocket fired the next night in al-Asad followed.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in the past, at least since late 2019, the US responded to attacks in Iraq by sometimes striking pro-Iran groups in Syria. This is partly because the US-led coalition can do as it wants in Syria and the Syrian regime can’t ask the US to leave it is in Syria to fight ISIS. In Iraq, the US situation is more precarious. Powerful pro-Iran voices in parliament want the US to leave Iraq. The US has said it ended combat operations but has thousands of personnel in Iraq. The voices in parliament who oppose the US are often linked to pro-Iranian militias in Iraq that have direct ties to the IRGC, which means the US doesn’t want to respond to attacks in Iraq and cause casualties. When the US did respond with airstrikes in 2019, it led to an attack on the US embassy in Baghdad and the US responded by killing Soleimani and Iraqi pro-Iran leader Abu Mahdi al-Muhandis. It is that cycle that led us to where we are now. The latest reports indicate that the US did respond in Syria. CNN noted: “US-led coalition forces fired back after they were attacked Wednesday morning by suspected Iranian-backed militias who fired eight rounds of indirect fire at their base in eastern Syria near the Iraqi border, though there were no coalition casualties, according to a statement from the coalition.” The coalition "responded swiftly and fired six rounds of artillery towards the point of origin of the attack just outside Mayadin, Syria," according to a US statement. Mayadin is known as a center of Iranian activity. It is in the same route from Albukamal on the border with Iraq to Deir Ezzor. This is where pro-Iran militias festoon the landscape. At Albukamal there is an Iranian base called Imam Ali. Back in June 2018, an airstrike hit a Kataib Hezbollah headquarters in Albukamal. Kataib Hezbollah was led by Abu Mahdi al-Muhandis which is linked to the IRGC and plays a key role in Iraq. It is this network of pro-Iran militias that link Syria to Iraq and link Iran to Hezbollah via places like Mayadin and Albukamal. Now, the shadow conflict that has emerged, stretching from Baghdad to attacks on the US in Tanf garrison in Syria, is growing and risks exploding into the open. This could affect Israel as well because foreign reports have said in the past that pro-Iran groups targeted Tanf in response to Israeli airstrikes in Syria. It could also affect the Iran deal negotiations in Vienna.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به Player FM خوش آمدید!
Player FM در سراسر وب را برای یافتن پادکست های با کیفیت اسکن می کند تا همین الان لذت ببرید. این بهترین برنامه ی پادکست است که در اندروید، آیفون و وب کار می کند. ثبت نام کنید تا اشتراک های شما در بین دستگاه های مختلف همگام سازی شو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