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محتوای ارائه شده توسط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تمام محتوای پادکست شامل قسمت‌ها، گرافیک‌ها و توضیحات پادکست مستقیماً توسط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یا شریک پلتفرم پادکست آن‌ها آپلود و ارائه می‌شوند. اگر فکر می‌کنید شخصی بدون اجازه شما از اثر دارای حق نسخه‌برداری شما استفاده می‌کند، می‌توانید روندی که در اینجا شرح داده شده است را دنبال کنید.https://fa.player.fm/legal
Player FM - برنامه پادکست
با برنامه Player FM !

#5. 那一夜,吴思锋说台湾小剧场

56:11
 
اشتراک گذاری
 

Manage episode 363648760 series 2900614
محتوای ارائه شده توسط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تمام محتوای پادکست شامل قسمت‌ها، گرافیک‌ها و توضیحات پادکست مستقیماً توسط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یا شریک پلتفرم پادکست آن‌ها آپلود و ارائه می‌شوند. اگر فکر می‌کنید شخصی بدون اجازه شما از اثر دارای حق نسخه‌برداری شما استفاده می‌کند، می‌توانید روندی که در اینجا شرح داده شده است را دنبال کنید.https://fa.player.fm/legal

一票难求的话剧《暗恋桃花源》,戏剧大师赖声川和他发起的表演工作坊,除此之外,台湾小剧场运动还包括哪些被遗忘的方面?如何从八零年代的戏剧生态反观当下台湾戏剧的可能性?这一期节目我们请来了台湾剧评人吴思锋,听他娓娓道来台湾小剧场的轨迹和分歧。

特别嘉宾:

吴思锋。台北人,现居东部。剧评人,澳门《剧场.阅读》季刊副主编,穷剧场文学编辑、UDN鸣人堂作者群、国际剧评人协会台湾分会理事长。

本期主持:

Howl,旅居英国的台湾表演艺术工作者。
曾不容,中文系出身,现居英国,就读行为和表演艺术。
Mengting,当代剧场研究与创作者,现居伦敦。

这期我们聊了……

_ (可在支持章节功能的APP中直接跳转)_
2:04 关于台湾小剧场和舞团我们了解什么
6:18 拼贴创作:作为表达方式和不失语的方法
11:27 大叙事和小叙事:《暗恋桃花源》在80年代小剧场的地位
15:00 表演工作坊之外的尝试:反文本,行动艺术,扰乱公共空间
21:59 年代差异:八零年代的纷杂状态和九零年代的建制化
25:16 交互影响:观念艺术+行动艺术+反体制的小剧场=观念表演艺术
34:01 行动欲望的缺失:九零年代后剧场专业化和建制化引发的问题,文本剧场和演员剧场的分离
42:47 想象力和创造性:“小剧场学校”的“非主流”戏剧教育
54:30 结尾:自我反身:台湾小剧场的未来图景

名词解释:

  • (引自百度百科)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有两种说法,一说是1947年发生“2·28”事件,两年后人心浮动,当局决定整肃,该年到1987年解除戒严的38年之间。另一说是1949年至1991年,当局废除《惩治叛乱条例》和《戡乱时期检肃匪谍条例》的42年之间。
  • 新象艺术中心,新象一九七八年成立之初以“活动推展中心”为名,由许博允、邱复生、蔡辰威与樊曼侬共同启创,其原始构想是将所有因人文及自然而产生的活动皆涵括在内,其中尤以艺术及运动为主轴。 https://www.newaspect.org.tw/about-us
  • 兰陵剧坊,前身为耕莘实验剧团,为台湾第一个实验剧团。兰陵剧坊作为台湾实验剧场的滥觞,成员有吴静吉、李国修、李立群、金士杰、刘若瑀、杜可风等。赖声川亦与兰陵剧坊有紧密的合作关系。作品有《荷珠新配》、《摘星》、《猫的天堂》。https://zhuanlan.zhihu.com/p/46969371
  • 八五新潮: 八五新潮是由当时美研所的一些批评家命名的,这些批评家以美研所主办的《中国美术报》为阵地,在1985年到1989年的四年间,不断介绍欧美现代艺术,并在头版头条上介绍年轻一代的前卫艺术。严格地说,85新潮并非一个艺术流派,主要是一场艺术运动
  • 李曼瑰(1906~1975),笔名雨初。广东省台山县人。其终身献身教育及剧运,所编剧本,达三十余出,小说及戏剧文学理论之著述颇多。于一九六二年举办青年剧展,又开办各种影剧电视训练班,培养编剧、导演及演员等人才。一九七五年十月病逝,享年六十八岁。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6784
  • 姚一苇(1922年-1997年),本名姚公伟,生于江西鄱阳县,祖籍江西南昌,台湾著名剧作家、评论家、翻译家与美学评论家。1982年创办了台湾“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为著名美学及艺术理论家、戏剧家,一生写了14部戏剧,如《红鼻子》、《一口箱子》、《重新开始》等。https://zh.wikipedia.org/wiki/姚一苇
  • 临界点剧象录,于1988年在台北成立。团名“临界点”取自物理变化,延伸为对剧团表演风格“不自我设限”、“变化中的混沌状态”的期许。对成员而言,剧场是“这个社会所剩无几的诚实空间”,他们很快形成以毛毛(田启元昵称)为核心的氛围,田启元则为每位团员量身订做专属剧作,譬如詹慧玲的《玛莉玛莲》、郑志忠的《日莲。喃喃自语的岛》、温吉兴的《蓝飞机》等。他们在承租的公寓里过着公社般的生活,情感几胜亲人。http://www.lib.nthu.edu.tw/library/project/cptp/theatre02.html
  • 小剧场学校,一个强调非营利的剧场表演进修课程。 小剧场学校在于透过长期的计划,建立一个结合剧场人力、资源,互利共生的平台;在以”人”为本的小剧场环境,架构出民间的人才培训体系,进行剧场研习、演出实务、创作交流等工作。 主要课程于台北举办,但也不定时在台中,高雄,上海开课。https://ltschool.mjkc.tw

吴思锋推荐的延伸阅读: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由几位现居海外的当代表演实践者独立制作。
官方网站:http://mingstrike.fireside.fm

📻收听方式
推荐使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其它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本节目(复制rss feed手动添加 https://feeds.fireside.fm/mingstrike/rss ),或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

🦄与我们互动
Facebook / Instagram

💌给我们写信:mingstrike.podcast@gmail.com

🧧打赏通道:爱发电Buy me a Coffee

Support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爱发电上赞助

  continue reading

37 قسمت

Artwork
iconاشتراک گذاری
 
Manage episode 363648760 series 2900614
محتوای ارائه شده توسط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تمام محتوای پادکست شامل قسمت‌ها، گرافیک‌ها و توضیحات پادکست مستقیماً توسط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یا شریک پلتفرم پادکست آن‌ها آپلود و ارائه می‌شوند. اگر فکر می‌کنید شخصی بدون اجازه شما از اثر دارای حق نسخه‌برداری شما استفاده می‌کند، می‌توانید روندی که در اینجا شرح داده شده است را دنبال کنید.https://fa.player.fm/legal

一票难求的话剧《暗恋桃花源》,戏剧大师赖声川和他发起的表演工作坊,除此之外,台湾小剧场运动还包括哪些被遗忘的方面?如何从八零年代的戏剧生态反观当下台湾戏剧的可能性?这一期节目我们请来了台湾剧评人吴思锋,听他娓娓道来台湾小剧场的轨迹和分歧。

特别嘉宾:

吴思锋。台北人,现居东部。剧评人,澳门《剧场.阅读》季刊副主编,穷剧场文学编辑、UDN鸣人堂作者群、国际剧评人协会台湾分会理事长。

本期主持:

Howl,旅居英国的台湾表演艺术工作者。
曾不容,中文系出身,现居英国,就读行为和表演艺术。
Mengting,当代剧场研究与创作者,现居伦敦。

这期我们聊了……

_ (可在支持章节功能的APP中直接跳转)_
2:04 关于台湾小剧场和舞团我们了解什么
6:18 拼贴创作:作为表达方式和不失语的方法
11:27 大叙事和小叙事:《暗恋桃花源》在80年代小剧场的地位
15:00 表演工作坊之外的尝试:反文本,行动艺术,扰乱公共空间
21:59 年代差异:八零年代的纷杂状态和九零年代的建制化
25:16 交互影响:观念艺术+行动艺术+反体制的小剧场=观念表演艺术
34:01 行动欲望的缺失:九零年代后剧场专业化和建制化引发的问题,文本剧场和演员剧场的分离
42:47 想象力和创造性:“小剧场学校”的“非主流”戏剧教育
54:30 结尾:自我反身:台湾小剧场的未来图景

名词解释:

  • (引自百度百科)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有两种说法,一说是1947年发生“2·28”事件,两年后人心浮动,当局决定整肃,该年到1987年解除戒严的38年之间。另一说是1949年至1991年,当局废除《惩治叛乱条例》和《戡乱时期检肃匪谍条例》的42年之间。
  • 新象艺术中心,新象一九七八年成立之初以“活动推展中心”为名,由许博允、邱复生、蔡辰威与樊曼侬共同启创,其原始构想是将所有因人文及自然而产生的活动皆涵括在内,其中尤以艺术及运动为主轴。 https://www.newaspect.org.tw/about-us
  • 兰陵剧坊,前身为耕莘实验剧团,为台湾第一个实验剧团。兰陵剧坊作为台湾实验剧场的滥觞,成员有吴静吉、李国修、李立群、金士杰、刘若瑀、杜可风等。赖声川亦与兰陵剧坊有紧密的合作关系。作品有《荷珠新配》、《摘星》、《猫的天堂》。https://zhuanlan.zhihu.com/p/46969371
  • 八五新潮: 八五新潮是由当时美研所的一些批评家命名的,这些批评家以美研所主办的《中国美术报》为阵地,在1985年到1989年的四年间,不断介绍欧美现代艺术,并在头版头条上介绍年轻一代的前卫艺术。严格地说,85新潮并非一个艺术流派,主要是一场艺术运动
  • 李曼瑰(1906~1975),笔名雨初。广东省台山县人。其终身献身教育及剧运,所编剧本,达三十余出,小说及戏剧文学理论之著述颇多。于一九六二年举办青年剧展,又开办各种影剧电视训练班,培养编剧、导演及演员等人才。一九七五年十月病逝,享年六十八岁。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6784
  • 姚一苇(1922年-1997年),本名姚公伟,生于江西鄱阳县,祖籍江西南昌,台湾著名剧作家、评论家、翻译家与美学评论家。1982年创办了台湾“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为著名美学及艺术理论家、戏剧家,一生写了14部戏剧,如《红鼻子》、《一口箱子》、《重新开始》等。https://zh.wikipedia.org/wiki/姚一苇
  • 临界点剧象录,于1988年在台北成立。团名“临界点”取自物理变化,延伸为对剧团表演风格“不自我设限”、“变化中的混沌状态”的期许。对成员而言,剧场是“这个社会所剩无几的诚实空间”,他们很快形成以毛毛(田启元昵称)为核心的氛围,田启元则为每位团员量身订做专属剧作,譬如詹慧玲的《玛莉玛莲》、郑志忠的《日莲。喃喃自语的岛》、温吉兴的《蓝飞机》等。他们在承租的公寓里过着公社般的生活,情感几胜亲人。http://www.lib.nthu.edu.tw/library/project/cptp/theatre02.html
  • 小剧场学校,一个强调非营利的剧场表演进修课程。 小剧场学校在于透过长期的计划,建立一个结合剧场人力、资源,互利共生的平台;在以”人”为本的小剧场环境,架构出民间的人才培训体系,进行剧场研习、演出实务、创作交流等工作。 主要课程于台北举办,但也不定时在台中,高雄,上海开课。https://ltschool.mjkc.tw

吴思锋推荐的延伸阅读: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由几位现居海外的当代表演实践者独立制作。
官方网站:http://mingstrike.fireside.fm

📻收听方式
推荐使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其它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本节目(复制rss feed手动添加 https://feeds.fireside.fm/mingstrike/rss ),或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

🦄与我们互动
Facebook / Instagram

💌给我们写信:mingstrike.podcast@gmail.com

🧧打赏通道:爱发电Buy me a Coffee

Support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爱发电上赞助

  continue reading

37 قسمت

همه قسمت ها

×
 
Loading …

به Player FM خوش آمدید!

Player FM در سراسر وب را برای یافتن پادکست های با کیفیت اسکن می کند تا همین الان لذت ببرید. این بهترین برنامه ی پادکست است که در اندروید، آیفون و وب کار می کند. ثبت نام کنید تا اشتراک های شما در بین دستگاه های مختلف همگام سازی شود.

 

راهنمای مرجع سری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