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محتوای ارائه شده توسط 氣味策展人. تمام محتوای پادکست شامل قسمت‌ها، گرافیک‌ها و توضیحات پادکست مستقیماً توسط 氣味策展人 یا شریک پلتفرم پادکست آن‌ها آپلود و ارائه می‌شوند. اگر فکر می‌کنید شخصی بدون اجازه شما از اثر دارای حق نسخه‌برداری شما استفاده می‌کند، می‌توانید روندی که در اینجا شرح داده شده است را دنبال کنید.https://fa.player.fm/legal
Player FM - برنامه پادکست
با برنامه Player FM !

EP.106 愛馬仕 Barenia 淡香精:皮膚敘事、皮革幻影與西普調的感官革命 Hermès Barenia EDP

29:56
 
اشتراک گذاری
 

Manage episode 515686495 series 3678267
محتوای ارائه شده توسط 氣味策展人. تمام محتوای پادکست شامل قسمت‌ها، گرافیک‌ها و توضیحات پادکست مستقیماً توسط 氣味策展人 یا شریک پلتفرم پادکست آن‌ها آپلود و ارائه می‌شوند. اگر فکر می‌کنید شخصی بدون اجازه شما از اثر دارای حق نسخه‌برداری شما استفاده می‌کند، می‌توانید روندی که در اینجا شرح داده شده است را دنبال کنید.https://fa.player.fm/legal

愛馬仕 Barenia 淡香精深度報告:一場關於觸覺、幻影與現代西普的嗅覺宣言
I. 序章:觸覺的香氣,Barenia皮革的靈魂低語
在香水的世界裡,名字是一份宣言,一紙承諾。當愛馬仕(Hermès)為其十年磨一劍的全新女香命名為「Barenia」時,整個香水界都屏息以待。Barenia,這個名字在愛馬仕的詞典中擁有非凡的份量,它不僅是品牌最具標誌性的皮革之一,更是一種關於傳承、工藝與時間的哲學 。人們理所當然地預期,這將是一瓶皮革調的香水——或許是馬鞍的粗獷,或許是手袋的溫潤,總之,應當是對皮革氣味的直接禮讚。然而,愛馬仕與其專屬調香師 Christine Nagel 卻選擇了一條更為幽微、更富詩意,也更具挑戰性的道路。
愛馬仕 Barenia 淡香精的核心,並非皮革的氣味,而是皮革的「觸感」。這是一場精密的嗅覺轉譯,試圖將一種物理性的、觸覺上的感知,轉化為一種無形的、縈繞的香氣。這款香水的靈感源頭,來自 Christine Nagel 初次探訪愛馬仕皮革工坊時的深刻體驗。在那裡,她觸摸到了 Barenia 皮革,一種細膩、柔軟、充滿生命力的材質 。工匠們告訴她一句充滿詩意的話語,這句話也成為了這瓶香水的靈魂:「Barenia 皮革會『歸還你的愛撫』(rend la caresse)」。這意味著皮革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觸摸,它還會以其獨特的溫潤與柔韌,回應這份親密接觸,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使用者的撫觸下,逐漸形成獨一無二的光澤(patina)。
正是這份關於「回應」與「交融」的感性體驗,構成了 Barenia 香水的創作基石。Nagel 的目標並非複製皮革的氣味分子,而是捕捉那種肌膚與皮革相親時的溫存、那份逐漸內化的親密感 。因此,這是一瓶為肌膚而生、且必須在肌膚上才能完整綻放的香水。它不像一件外衣,而更像第二層肌膚,與穿戴者的體溫、氣息融為一體,共同演繹一個關於力量與柔情、獨立與感性的故事 。
這就解釋了為何在官方公佈的香調表中,我們遍尋不著「皮革」二字 。這並非疏漏,而是一個刻意的選擇,一個邀請使用者超越字面意義、用心去感受的謎題。Barenia 淡香精從一開始就設定了一個極高的鑑賞門檻,它要求我們放下對「皮革香」的刻板印象,轉而探索一個更為抽象的命題:一種觸感如何能被「聞」到?一段記憶如何能被「穿」在身上?這瓶香水是一場關於通感(synesthesia)的藝術實驗,它挑戰嗅覺的邊界,將觸覺的溫柔、視覺的光澤與時間的軌跡,悉數封存於瓶中。它低語的不是皮革本身,而是 Barenia 皮革所承載的,那份關於親密、記憶與生命力的靈魂。
II. 十年一劍:Christine Nagel與現代西普調的再創造
愛馬仕 Barenia 的誕生並非一時的靈光乍現,而是一場長達近十年的秘密醞釀。當 Christine Nagel 加入愛馬仕時,她心中便埋下了一顆種子——她要為這個以永恆優雅著稱的品牌,創作一款西普調(Chypre)香水 。西普調,這個香水家族中最古典、最富結構性也最具挑戰性的香調,被 Nagel 視為香水結構中最優雅、最性感也最雋永的存在,這與愛馬仕的品牌精神不謀而合。然而,她並未急於出手,而是選擇將這個想法作為一個「秘密計畫」,在自己的角落裡默默耕耘,耐心等待時機,等待她對愛馬仕的理解、對愛馬仕女性的觀察,都沉澱到足夠深厚 。
Barenia 的問世,不僅是 Nagel 在愛馬仕十年生涯的里程碑,更是她對現代西普調的一次完整學術性宣言。她沒有遵循傳統,而是對西普調的經典結構進行了一次徹底的解構與重塑。傳統的西普結構如同一份嚴謹的食譜,必須包含柑橘調的明亮前調、花香(通常是玫瑰或茉莉)的馥郁核心,以及由橡木苔和廣藿香構成的深邃基底 。Nagel 尊重了這個框架的內在張力——即清新前調與深沉基底之間的對比——但她為每一個結構支柱都換上了充滿個人印記與現代精神的創新材料。
在前調部分,她摒棄了傳統的甜橙或檸檬,選用了一款專為愛馬仕訂製的卡拉布里亞佛手柑。這種佛手柑在尚未完全成熟、仍帶青澀時便被採摘,因而香氣更為清脆、銳利,而非豐腴的花香感 。更具顛覆性的是「神秘果」(Miracle Berry)的加入。這個選擇源於 Nagel 的童年記憶,一個關於非洲魔法師的童話故事。故事中,魔法師居住在猴麵包樹裡,擁有將一切酸澀之物——甚至是人性中的苦澀——轉化為甘甜的魔力 。神秘果本身含有一種名為「神秘果素」(miraculin)的蛋白質,能暫時改變味蕾,讓酸味嚐起來像甜味。在香水中,Nagel 重現了這種「轉化」的質感,創造出一種令人垂涎、微酸帶甜、類似杏桃乾的獨特果香,為香水注入了一層敘事性的魔幻色彩 。
在香水的核心,也就是花香部分,Nagel 再次做出了大膽的抉擇。她刻意避開了西普調中常見的玫瑰與茉莉,因為她認為這些花朵的形象過於柔美,她尋找的是一種更純粹、更具性格的標誌性花香 。最終,她找到了來自馬達加斯加的「蝴蝶百合」(Butterfly Lily)。這種精緻的小花此前從未被運用於香水製造中,其香氣雖是白色花系,卻沒有晚香玉或梔子花的濃郁吲哚氣息,反而更為空靈、清新,帶有一絲辛辣的薑味,完美地在酸澀的前調與溫暖的基底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 。
基調的創新,是 Barenia 最關鍵的革命。由於國際香精香料協會(IFRA)對天然橡木苔的使用有嚴格的過敏原限制,許多現代西普調都面臨著失去靈魂的困境 。Nagel 並未選擇尋找橡木苔的替代品,而是另闢蹊徑,選用了「烘烤橡木」(Roasted Oakwood)。她形容這種木質香氣並非傳統橡木苔的潮濕森林感,而是充滿了溫暖、性感與包覆感,甚至帶有類似蘭姆酒的甘美氣息,令人上癮 。為了構築更複雜的層次,她同時運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廣藿香。第一種是傳統蒸餾萃取的廣藿香原精,保留了其質樸、強勁的泥土氣息;第二種則是透過生物技術從廣藿香中分離出的高科技分子 Akigalawood,它移除了廣藿香中厚重的土味,只留下其辛辣、潔淨的木質面向 。這兩種廣藿香的對話,創造出一種既復古又未來、既深邃又通透的獨特基底。
從青澀的佛手柑到首創的蝴蝶百合,再到烘烤橡木與雙重廣藿香的基底,Barenia 的每一個元素都是一次深思熟慮的革新。它是一篇嚴謹的論文,論證了如何在尊重古典結構的同時,注入全新的情感與質感,從而讓西普這個古老的香調,在21世紀的肌膚上,重新煥發出令人驚嘆的生命力。
III. 穿香之旅:一場從酸澀到溫存的皮膚敘事
穿上 Barenia 淡香精,如同開啟一場精心編排的皮膚敘事。它的演變並非線性的鋪陳,而是一系列充滿戲劇性轉折的章節,從最初的挑戰與疏離,過渡到最終的親密與融合。這是一趟需要耐心與鑑賞力的旅程,它不提供廉價的即時滿足,而是將最美好的部分留給那些願意等待、願意傾聽的人。
香水的序幕,是一聲清脆響亮的宣告。初噴上皮膚的瞬間,一股強烈而銳利的酸澀感撲面而來,幾乎帶有刺激性 。這股被許多使用者形容為「acidulé」(法語:酸的)和「zingy」(英語:活潑刺激的)的氣息,來自於青澀的佛手柑與神秘果協調出的獨特果酸,完全不帶一絲傳統果香的甜膩 。在當今被焦糖、香草等美食調主宰的香水市場中,這種「零糖分」的開場無疑是極具挑戰性的。它像一個充滿個性、不輕易討好他人的人物,帶著一種冷靜甚至略顯鋒利的姿態,首先建立起一道防線。有評論甚至形容其帶有「藥感」或「尤加利」的氣息,這正是其複雜與非主流特質的直接體現 。
然而,這股初始的鋒芒並不會持續太久。當最初的酸澀逐漸沉靜,香氣的核心——蝴蝶百合,便如薄霧般悄然登場。它並非濃墨重彩的白色花朵,沒有壓倒性的存在感,而是以一種更為空靈、精緻的方式,為香氣注入一絲柔和的光暈 。它的角色更像是一位調解者,巧妙地緩和了前調的尖銳,並為即將到來的溫暖基底預作鋪墊。在這箇中調階段,香氣的質感開始變得圓潤,從最初的玻璃般清脆,轉變為絲綢般柔滑。
真正的魔法,發生在香水的最終章——後調(dry-down)。這也是 Barenia 實現其創作初衷的時刻。當香氣與肌膚的溫度充分融合後,烘烤橡木的溫暖、雙重廣藿香的深邃開始完全舒展開來。此刻,香水彷彿真正「融化」進了皮膚裡 。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溫存與包覆感,乾燥、溫暖,帶著木質的沉靜與一絲泥土的氣息。這正是調香師所追求的「歸還愛撫」的感覺,香氣不再是外在的裝飾,而是成為了穿戴者自身氣息的一部分,親密無間 。也正是在這個階段,許多人驚訝地發現,一種若有似無的皮革或麂皮質感開始浮現,溫柔而細膩,彷彿一個奢華愛馬仕手袋的內襯氣息 。香氣的持久度極佳,在皮膚上能持續數小時,而在衣物上甚至可以縈繞數週之久,留下一個令人難忘的優雅印記 。
Barenia 的嗅覺之旅,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敘事弧線。它從一個充滿稜角、需要保持距離的開端,逐漸軟化,展露出內在的溫柔,最終以一種全然的信賴與親密作結。這不僅僅是香調的變化,更是一種情感的遞進,完美呼應了 Barenia 皮革經由時間與觸摸,從一塊堅韌的材質,蛻變為一件充滿個人印記與溫度的貼身之物的過程。它講述了一個關於「贏得」親密的故事,唯有耐心,方能體會其最終的溫存。
IV. 皮革的幻影:感知與真實間的嗅覺謎題
愛馬仕 Barenia 最引人入勝、也最富爭議的特點,莫過於那縈繞不散的「皮革幻影」。這是一個存在於感知與真實之間的嗅覺謎題,也是解鎖這瓶香水藝術高度的關鍵。謎題的起點是一個明確的矛盾:愛馬仕官方公佈的香調成分中,從前調到基調,均未提及任何與皮革或麂皮相關的原料 。調香師 Christine Nagel 在多次訪談中也清晰地闡明,她的靈感源於 Barenia 皮革的「觸感」而非「氣味」,她想要傳達的是一種肌膚之親的感性體驗,而非對皮革氣味的直接模擬 。
然而,與官方說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來自全球各地使用者壓倒性的感官體驗。在無數的香評中,「皮革」這個詞反覆出現,成為描述 Barenia 後調時最常見的關鍵字。人們用極其生動的語言來描繪這種感受:「微妙的麂皮底蘊」、「愛馬仕奢華手袋內部的氣味」、「絲滑、奶油般的羔羊皮手袋」、「帶有皮革質感的木香」。這種集體性的嗅覺感知是如此強烈而一致,以至於讓人不禁懷疑,是否官方的香調表有所隱瞞,或者這其中另有玄機。
答案,就藏在嗅覺的心理學與調香的藝術之中。Barenia 的皮革香,是一場由 Christine Nagel 精心策劃的嗅覺幻術,一個獻給鼻子的「視覺陷阱」(trompe-l'œil)。她並未使用任何傳統意義上的皮革香料(如樺木焦油、異丁基喹啉等),而是透過不同香材的巧妙組合,在穿戴者的大腦中「建構」出皮革的意象。這場幻術的主要演員,是基調中的烘烤橡木、傳統廣藿香與 Akigalawood。烘烤橡木提供了乾燥、溫暖的木質背景,傳統廣藿香帶來了深邃、微帶塵土感的底蘊,而潔淨的 Akigalawood 則賦予了香氣一種現代、明亮的辛辣木質輪廓。當這三者結合在一起,它們共同營造出一種複雜的「質感」——既溫暖又乾燥,既深沉又帶有韌性。
此時,一個強大的心理暗示發揮了作用:香水的名字「Barenia」。當大腦接收到這些複雜的嗅覺信號,同時又被「Barenia」這個與頂級皮革緊密相連的名字所引導時,便會自動將這些碎片化的感知,整合為一個最符合邏輯的結論——皮革。這就是嗅覺幻覺的形成過程,它證明了氣味的體驗不僅僅是化學分子的物理反應,更是夾雜了記憶、聯想與期望的複雜心理活動。
後續推出的 Barenia Intense(馥郁淡香精)版本,則為這個謎題提供了最佳註腳。在 Intense 版本中,皮革香調被明確地加入並加以強化,與廣藿香原精共同構成了更為濃郁、深邃的核心 。一些評論家將 Intense 的推出解讀為一種「對錯誤的修正」,認為原版 EDP 的皮革感過於隱晦,未能滿足市場期待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Intense 版本的存在,恰恰反襯出原版 EDP 的高明之處。原版所追求的,並非皮革的「陳述」,而是皮革的「暗示」;不是直接的呈現,而是詩意的喚起。
因此,Barenia 中那若有似無的皮革幻影,非但不是一個設計上的缺陷,反而是其藝術成就的最高證明。Christine Nagel 成功地將一種抽象的觸覺感受,轉化為一種具體的嗅覺體驗,其效果之逼真,足以在無數使用者心中引發一場共享的、美麗的「嗅覺幻覺」。這比簡單地添加一個皮革香調,無疑是更為高超、更富巧思的藝術壯舉。
V. 迴響與爭議:一瓶不為討好而生的香水
如同所有不願隨波逐流的藝術品,愛馬仕 Barenia 自問世以來,便收穫了極端兩極的評價。它是一瓶典型的「clivant」(法語:引發分歧的)香水,幾乎不存在中間地帶的溫和感受。人們要麼對它愛不釋手,奉為圭臬;要麼對它嗤之以鼻,避之唯恐不及。這種巨大的爭議性,恰恰是其獨特個性的最佳證明,也深刻反映了愛馬仕品牌在創作上所秉持的理念。
在反對者的陣營中,批評的聲音尖銳而直接。有人認為它是一次「巨大的失敗」,氣味令人聯想到「變酸的蘋果酒」或是充滿「藥品感」的刺鼻味道 。其強烈而獨特的開場,對某些人來說是難以忍受的,甚至被形容為「一股可怕的、令人窒息的氣味」。這些負面評價,多半集中在香水初期的酸澀與非傳統的木質表現上,對於習慣了市場主流甜美花果香的鼻子而言,Barenia 的確顯得格格不入,甚至帶有攻擊性。
然而,在光譜的另一端,則是來自擁護者們毫不吝惜的讚美。他們盛讚 Barenia「優雅得令人難以置信」、「雋永」、「是一件真正的傑作」。在他們看來,Barenia 的獨特之處正是其魅力所在。它中性(androgyne)的氣質、溫暖而包覆的後調,以及那份不經意的奢華感,都讓它成為了許多人心目中的「新晉摯愛香氛」。有評論指出,要駕馭這樣的香水,需要穿戴者自身具備「一定的性格和非凡的魅力」,它不是一件輕易取悅他人的裝飾品,而是一種內在氣質的延伸 。
Barenia 之所以引發如此巨大的分歧,其根源在於它對主流審美趨勢的公然拒絕。在一個被「糖分」佔領的時代,它以「零糖」的姿態出現,拒絕一切甜膩的誘惑 。儘管其結構可以被歸類為近年來流行的「果香西普」(fruitchouli),但它呈現出的卻是該類型的反面——酸澀、乾燥、充滿木質的智慧感,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果香西普」甜美可人的刻板印象 。它不溫柔,不甜美,不試圖在第一時間就博取所有人的好感。它要求被理解,而不是被簡單地喜歡。
這種創作上的決絕與勇氣,並非 Christine Nagel 的一時任性,而是植根於愛馬仕品牌深處的創作哲學。Nagel 曾分享,愛馬仕的執行主席 Axel Dumas 曾對她說:「Christine,請繼續保持大膽,因為沒有大膽就沒有創作。我寧願你因為大膽而犯錯,也不願你因為追隨他人而犯錯。」。這句話,無疑是給予創作者的最大信任與自由。Barenia 正是這一理念的完美結晶。它的誕生,目的並非為了佔領市場份額,而是為了創造出一件能夠代表愛馬仕精神——即大膽、創新、尊重傳統且不畏時間考驗——的作品。
因此,圍繞 Barenia 的爭議與兩極分化的市場反應,非但不是其失敗的標誌,反而恰恰是它成功的勳章。它證明了愛馬仕堅守了其對藝術創作的承諾,推出了一款真正具有挑戰性和辨識度的作品。Barenia 就像一個篩選器,它或許無法吸引所有人,但卻能與那些 Nagel 心中所描繪的、憑直覺行事、充滿自信與自由精神的愛馬仕女性產生深刻的共鳴 。它是一瓶不為討好而生的香水,只為知音而鳴。
VI. 瓶中的宣言:《Collier de Chien》的符號美學
一件完整的香水作品,其敘事不僅僅存在於瓶中的液體,也同樣體現在瓶身的設計語言之中。愛馬仕 Barenia 的香水瓶,由設計師 Philippe Mouquet 操刀,其本身就是一篇關於力量與溫柔的視覺宣言,與瓶內的香氣形成了完美的互文關係 。這個設計的靈感,源自愛馬仕另一件極具標誌性的作品——《Collier de Chien》(意為「狗的項圈」)手環。
瓶身設計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形態上鮮明的二元對立。瓶蓋與瓶肩處,點綴著圓潤而充滿力量感的金字塔形鉚釘,這正是《Collier de Chien》手環最核心的設計元素。這些鉚釘,象徵著力量、獨立與一絲叛逆的氣息,完美呼應了 Barenia 香水那充滿個性、甚至帶有挑戰性的酸澀開場 。它們是視覺上的重音,宣告著這瓶香水不容小覷的性格。然而,與鉚釘的堅硬形成巧妙平衡的,是瓶身本身柔和的橢圓曲線。瓶身的輪廓圓潤、流暢,如同女性的肩線,傳遞出溫柔、包容與感性的氣質。這種從瓶肩到瓶底的柔美過渡,恰如 Barenia 香氣從銳利到溫存的演變過程,最終歸於肌膚之親的溫暖 。
這種「力量與柔情」的對比美學,正是 Barenia 香水官方描述的核心 。瓶身的設計,將這一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可觸知的形態。鉚釘的「力」與曲線的「柔」在一件器物上和諧共存,如同 Barenia 所致敬的現代女性,她們既擁有率真果敢的魄力,也保有細膩感性的內心。作為點睛之筆,在厚實的玻璃瓶底,還模壓著一枚隱藏的鉚釘,彷彿是這件珠寶作品的核心,象徵著深藏於內的堅定力量 。
追溯《Collier de Chien》的歷史,更能理解這款瓶身設計的深層寓意。這款手環的設計原型,本是愛馬仕為客戶的愛犬設計的項圈。但在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一群思想前衛、追求獨立的女性,如南希·庫納德(Nancy Cunard)等,率先將其佩戴在手腕上,作為彰顯力量與獨立精神的時尚宣言 。從此,《Collier de Chien》便超越了其原始功能,成為女性力量與勇氣的符號。將這一充滿歷史與文化意涵的設計,賦予 Barenia 的瓶身,無疑是將這份關於女性自主與自信的精神,注入了香水的靈魂之中。
因此,Barenia 的香水瓶遠非一個單純的容器。它是一件經過深思熟慮的藝術品,是香水嗅覺敘事的「實體摘要」。在聞到香氣之前,使用者已經可以透過視覺與觸覺,預先感知到 Barenia 所要講述的那個關於力量與溫柔、傳承與現代、獨立與感性的完整故事。這種從內到外、從嗅覺到視覺的高度概念統一性,正是一件真正頂級奢侈品所應具備的完整性與深度。
VII. 結語:Barenia的氣味語言
綜合以上所有層面的剖析,愛馬仕 Barenia 淡香精的形象已然清晰。它遠非一瓶簡單的香水,而是一件層次豐富、意蘊深遠的藝術作品。它是一次對嗅覺感知的哲學思辨,探討了觸覺如何能被轉譯為氣味;它是一篇關於現代西普調的學術論文,展現了如何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結構性革新;它更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嗅覺幻術,透過高超的調香技藝,在無數人的感知中,創造出一道並不存在的皮革幻影。
Barenia 的誕生,本身就是愛馬仕品牌精神的一次完美踐行。它拒絕迎合市場的甜膩潮流,以其充滿挑戰性的酸澀與深沉的木質,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它的兩極分化,恰恰證明了其不妥協的藝術立場與創作的真誠。這是一瓶為特定人群而作的香水,它所尋找的,並非是廣泛的認可,而是深刻的共鳴。
它所描繪的 Barenia 女性,是獨立、自信且憑直覺行事的。她們欣賞藝術勝過追逐潮流,理解雋永的價值,不畏懼展現自己充滿力量的一面,同時也珍視內心的溫柔與感性。Barenia 如同一件無形的《Collier de Chien》,是她們無需言語的態度宣言,一種與肌膚融為一體的自信光環。
最終,若要將這瓶香水複雜而詩意的內涵,濃縮為一句獨特的氣味語言,那它應當捕捉其最核心的矛盾與魅力:觸覺的靈感、幻影般的存在、與肌膚的親密關係,以及它所賦予穿戴者的那份內斂而堅定的力量。
一句話氣味語言:
「一道皮革的溫柔幻影,化作肌膚上無需言語的自信低語。」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ntinue reading

106 قسمت

Artwork
iconاشتراک گذاری
 
Manage episode 515686495 series 3678267
محتوای ارائه شده توسط 氣味策展人. تمام محتوای پادکست شامل قسمت‌ها، گرافیک‌ها و توضیحات پادکست مستقیماً توسط 氣味策展人 یا شریک پلتفرم پادکست آن‌ها آپلود و ارائه می‌شوند. اگر فکر می‌کنید شخصی بدون اجازه شما از اثر دارای حق نسخه‌برداری شما استفاده می‌کند، می‌توانید روندی که در اینجا شرح داده شده است را دنبال کنید.https://fa.player.fm/legal

愛馬仕 Barenia 淡香精深度報告:一場關於觸覺、幻影與現代西普的嗅覺宣言
I. 序章:觸覺的香氣,Barenia皮革的靈魂低語
在香水的世界裡,名字是一份宣言,一紙承諾。當愛馬仕(Hermès)為其十年磨一劍的全新女香命名為「Barenia」時,整個香水界都屏息以待。Barenia,這個名字在愛馬仕的詞典中擁有非凡的份量,它不僅是品牌最具標誌性的皮革之一,更是一種關於傳承、工藝與時間的哲學 。人們理所當然地預期,這將是一瓶皮革調的香水——或許是馬鞍的粗獷,或許是手袋的溫潤,總之,應當是對皮革氣味的直接禮讚。然而,愛馬仕與其專屬調香師 Christine Nagel 卻選擇了一條更為幽微、更富詩意,也更具挑戰性的道路。
愛馬仕 Barenia 淡香精的核心,並非皮革的氣味,而是皮革的「觸感」。這是一場精密的嗅覺轉譯,試圖將一種物理性的、觸覺上的感知,轉化為一種無形的、縈繞的香氣。這款香水的靈感源頭,來自 Christine Nagel 初次探訪愛馬仕皮革工坊時的深刻體驗。在那裡,她觸摸到了 Barenia 皮革,一種細膩、柔軟、充滿生命力的材質 。工匠們告訴她一句充滿詩意的話語,這句話也成為了這瓶香水的靈魂:「Barenia 皮革會『歸還你的愛撫』(rend la caresse)」。這意味著皮革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觸摸,它還會以其獨特的溫潤與柔韌,回應這份親密接觸,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使用者的撫觸下,逐漸形成獨一無二的光澤(patina)。
正是這份關於「回應」與「交融」的感性體驗,構成了 Barenia 香水的創作基石。Nagel 的目標並非複製皮革的氣味分子,而是捕捉那種肌膚與皮革相親時的溫存、那份逐漸內化的親密感 。因此,這是一瓶為肌膚而生、且必須在肌膚上才能完整綻放的香水。它不像一件外衣,而更像第二層肌膚,與穿戴者的體溫、氣息融為一體,共同演繹一個關於力量與柔情、獨立與感性的故事 。
這就解釋了為何在官方公佈的香調表中,我們遍尋不著「皮革」二字 。這並非疏漏,而是一個刻意的選擇,一個邀請使用者超越字面意義、用心去感受的謎題。Barenia 淡香精從一開始就設定了一個極高的鑑賞門檻,它要求我們放下對「皮革香」的刻板印象,轉而探索一個更為抽象的命題:一種觸感如何能被「聞」到?一段記憶如何能被「穿」在身上?這瓶香水是一場關於通感(synesthesia)的藝術實驗,它挑戰嗅覺的邊界,將觸覺的溫柔、視覺的光澤與時間的軌跡,悉數封存於瓶中。它低語的不是皮革本身,而是 Barenia 皮革所承載的,那份關於親密、記憶與生命力的靈魂。
II. 十年一劍:Christine Nagel與現代西普調的再創造
愛馬仕 Barenia 的誕生並非一時的靈光乍現,而是一場長達近十年的秘密醞釀。當 Christine Nagel 加入愛馬仕時,她心中便埋下了一顆種子——她要為這個以永恆優雅著稱的品牌,創作一款西普調(Chypre)香水 。西普調,這個香水家族中最古典、最富結構性也最具挑戰性的香調,被 Nagel 視為香水結構中最優雅、最性感也最雋永的存在,這與愛馬仕的品牌精神不謀而合。然而,她並未急於出手,而是選擇將這個想法作為一個「秘密計畫」,在自己的角落裡默默耕耘,耐心等待時機,等待她對愛馬仕的理解、對愛馬仕女性的觀察,都沉澱到足夠深厚 。
Barenia 的問世,不僅是 Nagel 在愛馬仕十年生涯的里程碑,更是她對現代西普調的一次完整學術性宣言。她沒有遵循傳統,而是對西普調的經典結構進行了一次徹底的解構與重塑。傳統的西普結構如同一份嚴謹的食譜,必須包含柑橘調的明亮前調、花香(通常是玫瑰或茉莉)的馥郁核心,以及由橡木苔和廣藿香構成的深邃基底 。Nagel 尊重了這個框架的內在張力——即清新前調與深沉基底之間的對比——但她為每一個結構支柱都換上了充滿個人印記與現代精神的創新材料。
在前調部分,她摒棄了傳統的甜橙或檸檬,選用了一款專為愛馬仕訂製的卡拉布里亞佛手柑。這種佛手柑在尚未完全成熟、仍帶青澀時便被採摘,因而香氣更為清脆、銳利,而非豐腴的花香感 。更具顛覆性的是「神秘果」(Miracle Berry)的加入。這個選擇源於 Nagel 的童年記憶,一個關於非洲魔法師的童話故事。故事中,魔法師居住在猴麵包樹裡,擁有將一切酸澀之物——甚至是人性中的苦澀——轉化為甘甜的魔力 。神秘果本身含有一種名為「神秘果素」(miraculin)的蛋白質,能暫時改變味蕾,讓酸味嚐起來像甜味。在香水中,Nagel 重現了這種「轉化」的質感,創造出一種令人垂涎、微酸帶甜、類似杏桃乾的獨特果香,為香水注入了一層敘事性的魔幻色彩 。
在香水的核心,也就是花香部分,Nagel 再次做出了大膽的抉擇。她刻意避開了西普調中常見的玫瑰與茉莉,因為她認為這些花朵的形象過於柔美,她尋找的是一種更純粹、更具性格的標誌性花香 。最終,她找到了來自馬達加斯加的「蝴蝶百合」(Butterfly Lily)。這種精緻的小花此前從未被運用於香水製造中,其香氣雖是白色花系,卻沒有晚香玉或梔子花的濃郁吲哚氣息,反而更為空靈、清新,帶有一絲辛辣的薑味,完美地在酸澀的前調與溫暖的基底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 。
基調的創新,是 Barenia 最關鍵的革命。由於國際香精香料協會(IFRA)對天然橡木苔的使用有嚴格的過敏原限制,許多現代西普調都面臨著失去靈魂的困境 。Nagel 並未選擇尋找橡木苔的替代品,而是另闢蹊徑,選用了「烘烤橡木」(Roasted Oakwood)。她形容這種木質香氣並非傳統橡木苔的潮濕森林感,而是充滿了溫暖、性感與包覆感,甚至帶有類似蘭姆酒的甘美氣息,令人上癮 。為了構築更複雜的層次,她同時運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廣藿香。第一種是傳統蒸餾萃取的廣藿香原精,保留了其質樸、強勁的泥土氣息;第二種則是透過生物技術從廣藿香中分離出的高科技分子 Akigalawood,它移除了廣藿香中厚重的土味,只留下其辛辣、潔淨的木質面向 。這兩種廣藿香的對話,創造出一種既復古又未來、既深邃又通透的獨特基底。
從青澀的佛手柑到首創的蝴蝶百合,再到烘烤橡木與雙重廣藿香的基底,Barenia 的每一個元素都是一次深思熟慮的革新。它是一篇嚴謹的論文,論證了如何在尊重古典結構的同時,注入全新的情感與質感,從而讓西普這個古老的香調,在21世紀的肌膚上,重新煥發出令人驚嘆的生命力。
III. 穿香之旅:一場從酸澀到溫存的皮膚敘事
穿上 Barenia 淡香精,如同開啟一場精心編排的皮膚敘事。它的演變並非線性的鋪陳,而是一系列充滿戲劇性轉折的章節,從最初的挑戰與疏離,過渡到最終的親密與融合。這是一趟需要耐心與鑑賞力的旅程,它不提供廉價的即時滿足,而是將最美好的部分留給那些願意等待、願意傾聽的人。
香水的序幕,是一聲清脆響亮的宣告。初噴上皮膚的瞬間,一股強烈而銳利的酸澀感撲面而來,幾乎帶有刺激性 。這股被許多使用者形容為「acidulé」(法語:酸的)和「zingy」(英語:活潑刺激的)的氣息,來自於青澀的佛手柑與神秘果協調出的獨特果酸,完全不帶一絲傳統果香的甜膩 。在當今被焦糖、香草等美食調主宰的香水市場中,這種「零糖分」的開場無疑是極具挑戰性的。它像一個充滿個性、不輕易討好他人的人物,帶著一種冷靜甚至略顯鋒利的姿態,首先建立起一道防線。有評論甚至形容其帶有「藥感」或「尤加利」的氣息,這正是其複雜與非主流特質的直接體現 。
然而,這股初始的鋒芒並不會持續太久。當最初的酸澀逐漸沉靜,香氣的核心——蝴蝶百合,便如薄霧般悄然登場。它並非濃墨重彩的白色花朵,沒有壓倒性的存在感,而是以一種更為空靈、精緻的方式,為香氣注入一絲柔和的光暈 。它的角色更像是一位調解者,巧妙地緩和了前調的尖銳,並為即將到來的溫暖基底預作鋪墊。在這箇中調階段,香氣的質感開始變得圓潤,從最初的玻璃般清脆,轉變為絲綢般柔滑。
真正的魔法,發生在香水的最終章——後調(dry-down)。這也是 Barenia 實現其創作初衷的時刻。當香氣與肌膚的溫度充分融合後,烘烤橡木的溫暖、雙重廣藿香的深邃開始完全舒展開來。此刻,香水彷彿真正「融化」進了皮膚裡 。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溫存與包覆感,乾燥、溫暖,帶著木質的沉靜與一絲泥土的氣息。這正是調香師所追求的「歸還愛撫」的感覺,香氣不再是外在的裝飾,而是成為了穿戴者自身氣息的一部分,親密無間 。也正是在這個階段,許多人驚訝地發現,一種若有似無的皮革或麂皮質感開始浮現,溫柔而細膩,彷彿一個奢華愛馬仕手袋的內襯氣息 。香氣的持久度極佳,在皮膚上能持續數小時,而在衣物上甚至可以縈繞數週之久,留下一個令人難忘的優雅印記 。
Barenia 的嗅覺之旅,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敘事弧線。它從一個充滿稜角、需要保持距離的開端,逐漸軟化,展露出內在的溫柔,最終以一種全然的信賴與親密作結。這不僅僅是香調的變化,更是一種情感的遞進,完美呼應了 Barenia 皮革經由時間與觸摸,從一塊堅韌的材質,蛻變為一件充滿個人印記與溫度的貼身之物的過程。它講述了一個關於「贏得」親密的故事,唯有耐心,方能體會其最終的溫存。
IV. 皮革的幻影:感知與真實間的嗅覺謎題
愛馬仕 Barenia 最引人入勝、也最富爭議的特點,莫過於那縈繞不散的「皮革幻影」。這是一個存在於感知與真實之間的嗅覺謎題,也是解鎖這瓶香水藝術高度的關鍵。謎題的起點是一個明確的矛盾:愛馬仕官方公佈的香調成分中,從前調到基調,均未提及任何與皮革或麂皮相關的原料 。調香師 Christine Nagel 在多次訪談中也清晰地闡明,她的靈感源於 Barenia 皮革的「觸感」而非「氣味」,她想要傳達的是一種肌膚之親的感性體驗,而非對皮革氣味的直接模擬 。
然而,與官方說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來自全球各地使用者壓倒性的感官體驗。在無數的香評中,「皮革」這個詞反覆出現,成為描述 Barenia 後調時最常見的關鍵字。人們用極其生動的語言來描繪這種感受:「微妙的麂皮底蘊」、「愛馬仕奢華手袋內部的氣味」、「絲滑、奶油般的羔羊皮手袋」、「帶有皮革質感的木香」。這種集體性的嗅覺感知是如此強烈而一致,以至於讓人不禁懷疑,是否官方的香調表有所隱瞞,或者這其中另有玄機。
答案,就藏在嗅覺的心理學與調香的藝術之中。Barenia 的皮革香,是一場由 Christine Nagel 精心策劃的嗅覺幻術,一個獻給鼻子的「視覺陷阱」(trompe-l'œil)。她並未使用任何傳統意義上的皮革香料(如樺木焦油、異丁基喹啉等),而是透過不同香材的巧妙組合,在穿戴者的大腦中「建構」出皮革的意象。這場幻術的主要演員,是基調中的烘烤橡木、傳統廣藿香與 Akigalawood。烘烤橡木提供了乾燥、溫暖的木質背景,傳統廣藿香帶來了深邃、微帶塵土感的底蘊,而潔淨的 Akigalawood 則賦予了香氣一種現代、明亮的辛辣木質輪廓。當這三者結合在一起,它們共同營造出一種複雜的「質感」——既溫暖又乾燥,既深沉又帶有韌性。
此時,一個強大的心理暗示發揮了作用:香水的名字「Barenia」。當大腦接收到這些複雜的嗅覺信號,同時又被「Barenia」這個與頂級皮革緊密相連的名字所引導時,便會自動將這些碎片化的感知,整合為一個最符合邏輯的結論——皮革。這就是嗅覺幻覺的形成過程,它證明了氣味的體驗不僅僅是化學分子的物理反應,更是夾雜了記憶、聯想與期望的複雜心理活動。
後續推出的 Barenia Intense(馥郁淡香精)版本,則為這個謎題提供了最佳註腳。在 Intense 版本中,皮革香調被明確地加入並加以強化,與廣藿香原精共同構成了更為濃郁、深邃的核心 。一些評論家將 Intense 的推出解讀為一種「對錯誤的修正」,認為原版 EDP 的皮革感過於隱晦,未能滿足市場期待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Intense 版本的存在,恰恰反襯出原版 EDP 的高明之處。原版所追求的,並非皮革的「陳述」,而是皮革的「暗示」;不是直接的呈現,而是詩意的喚起。
因此,Barenia 中那若有似無的皮革幻影,非但不是一個設計上的缺陷,反而是其藝術成就的最高證明。Christine Nagel 成功地將一種抽象的觸覺感受,轉化為一種具體的嗅覺體驗,其效果之逼真,足以在無數使用者心中引發一場共享的、美麗的「嗅覺幻覺」。這比簡單地添加一個皮革香調,無疑是更為高超、更富巧思的藝術壯舉。
V. 迴響與爭議:一瓶不為討好而生的香水
如同所有不願隨波逐流的藝術品,愛馬仕 Barenia 自問世以來,便收穫了極端兩極的評價。它是一瓶典型的「clivant」(法語:引發分歧的)香水,幾乎不存在中間地帶的溫和感受。人們要麼對它愛不釋手,奉為圭臬;要麼對它嗤之以鼻,避之唯恐不及。這種巨大的爭議性,恰恰是其獨特個性的最佳證明,也深刻反映了愛馬仕品牌在創作上所秉持的理念。
在反對者的陣營中,批評的聲音尖銳而直接。有人認為它是一次「巨大的失敗」,氣味令人聯想到「變酸的蘋果酒」或是充滿「藥品感」的刺鼻味道 。其強烈而獨特的開場,對某些人來說是難以忍受的,甚至被形容為「一股可怕的、令人窒息的氣味」。這些負面評價,多半集中在香水初期的酸澀與非傳統的木質表現上,對於習慣了市場主流甜美花果香的鼻子而言,Barenia 的確顯得格格不入,甚至帶有攻擊性。
然而,在光譜的另一端,則是來自擁護者們毫不吝惜的讚美。他們盛讚 Barenia「優雅得令人難以置信」、「雋永」、「是一件真正的傑作」。在他們看來,Barenia 的獨特之處正是其魅力所在。它中性(androgyne)的氣質、溫暖而包覆的後調,以及那份不經意的奢華感,都讓它成為了許多人心目中的「新晉摯愛香氛」。有評論指出,要駕馭這樣的香水,需要穿戴者自身具備「一定的性格和非凡的魅力」,它不是一件輕易取悅他人的裝飾品,而是一種內在氣質的延伸 。
Barenia 之所以引發如此巨大的分歧,其根源在於它對主流審美趨勢的公然拒絕。在一個被「糖分」佔領的時代,它以「零糖」的姿態出現,拒絕一切甜膩的誘惑 。儘管其結構可以被歸類為近年來流行的「果香西普」(fruitchouli),但它呈現出的卻是該類型的反面——酸澀、乾燥、充滿木質的智慧感,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果香西普」甜美可人的刻板印象 。它不溫柔,不甜美,不試圖在第一時間就博取所有人的好感。它要求被理解,而不是被簡單地喜歡。
這種創作上的決絕與勇氣,並非 Christine Nagel 的一時任性,而是植根於愛馬仕品牌深處的創作哲學。Nagel 曾分享,愛馬仕的執行主席 Axel Dumas 曾對她說:「Christine,請繼續保持大膽,因為沒有大膽就沒有創作。我寧願你因為大膽而犯錯,也不願你因為追隨他人而犯錯。」。這句話,無疑是給予創作者的最大信任與自由。Barenia 正是這一理念的完美結晶。它的誕生,目的並非為了佔領市場份額,而是為了創造出一件能夠代表愛馬仕精神——即大膽、創新、尊重傳統且不畏時間考驗——的作品。
因此,圍繞 Barenia 的爭議與兩極分化的市場反應,非但不是其失敗的標誌,反而恰恰是它成功的勳章。它證明了愛馬仕堅守了其對藝術創作的承諾,推出了一款真正具有挑戰性和辨識度的作品。Barenia 就像一個篩選器,它或許無法吸引所有人,但卻能與那些 Nagel 心中所描繪的、憑直覺行事、充滿自信與自由精神的愛馬仕女性產生深刻的共鳴 。它是一瓶不為討好而生的香水,只為知音而鳴。
VI. 瓶中的宣言:《Collier de Chien》的符號美學
一件完整的香水作品,其敘事不僅僅存在於瓶中的液體,也同樣體現在瓶身的設計語言之中。愛馬仕 Barenia 的香水瓶,由設計師 Philippe Mouquet 操刀,其本身就是一篇關於力量與溫柔的視覺宣言,與瓶內的香氣形成了完美的互文關係 。這個設計的靈感,源自愛馬仕另一件極具標誌性的作品——《Collier de Chien》(意為「狗的項圈」)手環。
瓶身設計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形態上鮮明的二元對立。瓶蓋與瓶肩處,點綴著圓潤而充滿力量感的金字塔形鉚釘,這正是《Collier de Chien》手環最核心的設計元素。這些鉚釘,象徵著力量、獨立與一絲叛逆的氣息,完美呼應了 Barenia 香水那充滿個性、甚至帶有挑戰性的酸澀開場 。它們是視覺上的重音,宣告著這瓶香水不容小覷的性格。然而,與鉚釘的堅硬形成巧妙平衡的,是瓶身本身柔和的橢圓曲線。瓶身的輪廓圓潤、流暢,如同女性的肩線,傳遞出溫柔、包容與感性的氣質。這種從瓶肩到瓶底的柔美過渡,恰如 Barenia 香氣從銳利到溫存的演變過程,最終歸於肌膚之親的溫暖 。
這種「力量與柔情」的對比美學,正是 Barenia 香水官方描述的核心 。瓶身的設計,將這一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可觸知的形態。鉚釘的「力」與曲線的「柔」在一件器物上和諧共存,如同 Barenia 所致敬的現代女性,她們既擁有率真果敢的魄力,也保有細膩感性的內心。作為點睛之筆,在厚實的玻璃瓶底,還模壓著一枚隱藏的鉚釘,彷彿是這件珠寶作品的核心,象徵著深藏於內的堅定力量 。
追溯《Collier de Chien》的歷史,更能理解這款瓶身設計的深層寓意。這款手環的設計原型,本是愛馬仕為客戶的愛犬設計的項圈。但在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一群思想前衛、追求獨立的女性,如南希·庫納德(Nancy Cunard)等,率先將其佩戴在手腕上,作為彰顯力量與獨立精神的時尚宣言 。從此,《Collier de Chien》便超越了其原始功能,成為女性力量與勇氣的符號。將這一充滿歷史與文化意涵的設計,賦予 Barenia 的瓶身,無疑是將這份關於女性自主與自信的精神,注入了香水的靈魂之中。
因此,Barenia 的香水瓶遠非一個單純的容器。它是一件經過深思熟慮的藝術品,是香水嗅覺敘事的「實體摘要」。在聞到香氣之前,使用者已經可以透過視覺與觸覺,預先感知到 Barenia 所要講述的那個關於力量與溫柔、傳承與現代、獨立與感性的完整故事。這種從內到外、從嗅覺到視覺的高度概念統一性,正是一件真正頂級奢侈品所應具備的完整性與深度。
VII. 結語:Barenia的氣味語言
綜合以上所有層面的剖析,愛馬仕 Barenia 淡香精的形象已然清晰。它遠非一瓶簡單的香水,而是一件層次豐富、意蘊深遠的藝術作品。它是一次對嗅覺感知的哲學思辨,探討了觸覺如何能被轉譯為氣味;它是一篇關於現代西普調的學術論文,展現了如何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結構性革新;它更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嗅覺幻術,透過高超的調香技藝,在無數人的感知中,創造出一道並不存在的皮革幻影。
Barenia 的誕生,本身就是愛馬仕品牌精神的一次完美踐行。它拒絕迎合市場的甜膩潮流,以其充滿挑戰性的酸澀與深沉的木質,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它的兩極分化,恰恰證明了其不妥協的藝術立場與創作的真誠。這是一瓶為特定人群而作的香水,它所尋找的,並非是廣泛的認可,而是深刻的共鳴。
它所描繪的 Barenia 女性,是獨立、自信且憑直覺行事的。她們欣賞藝術勝過追逐潮流,理解雋永的價值,不畏懼展現自己充滿力量的一面,同時也珍視內心的溫柔與感性。Barenia 如同一件無形的《Collier de Chien》,是她們無需言語的態度宣言,一種與肌膚融為一體的自信光環。
最終,若要將這瓶香水複雜而詩意的內涵,濃縮為一句獨特的氣味語言,那它應當捕捉其最核心的矛盾與魅力:觸覺的靈感、幻影般的存在、與肌膚的親密關係,以及它所賦予穿戴者的那份內斂而堅定的力量。
一句話氣味語言:
「一道皮革的溫柔幻影,化作肌膚上無需言語的自信低語。」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ntinue reading

106 قسمت

כל הפרקים

×
 
Loading …

به Player FM خوش آمدید!

Player FM در سراسر وب را برای یافتن پادکست های با کیفیت اسکن می کند تا همین الان لذت ببرید. این بهترین برنامه ی پادکست است که در اندروید، آیفون و وب کار می کند. ثبت نام کنید تا اشتراک های شما در بین دستگاه های مختلف همگام سازی شود.

 

راهنمای مرجع سریع

در حین کاوش به این نمایش گوش دهید
پخش